鎮村精準扶貧工作方案
時間:2022-12-25 10:32:41
導語:鎮村精準扶貧工作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村基本情況
鎮村距縣城約38km,全村幅員面積38km2,平均海撥2700m,全村共有8個村民小組,有農戶517戶,農業人口2370人,其中:建卡貧困戶132戶,533人。全村低保對象222人,五保對象4人,優撫對象2人,特困兒童5人,孤兒3人。耕地面積32000畝,林地面積36750畝,經果面積10000畝,主要糧食作物有玉米、洋芋、蕎麥等,主要經濟作物有花椒、核桃、蘋果等,主要產業為種植業和養殖業,主要居民為彝族。
二、致貧原因分析
1.貧困面廣,致貧原因多,經濟來源單一
全村貧困數比重大,貧困戶數占全村戶數的25.5%,貧困人口占全村人口的22.4%。貧困戶經濟來源單一,主要經濟來源為務工、務農,而務工缺乏技術,務農缺乏資金和技術,種地主要靠天吃飯,發展后勁嚴重不足。
由于交通條件差,造成經濟發展緩慢。公路路況差,政府和群眾無力養護公路,大量生產生活資料難進入,農產品難運出。加上自然環境惡劣,氣候條件差,農業生產仍實行廣種薄收,靠天吃飯,致使多數群眾生產難發展,貧困狀況難以擺脫。又因思想消極保守,主觀脫貧意識差,沒有危機感,思維觀念仍停留在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時期,懶思考、怕困難、怕擔風險,等、靠、要思想嚴重,加上信息渠道狹隘,接受新知識、新技術的能力差、機會少,致使農業生產力水平得不到大的提高,農產品科技含量不高,農業生產效益一直在低水平徘徊,沒有發展動力,一方水土養活不了一方人。
2.土地貧瘠,農作物單一
全村共有耕地32000畝,農作物主要為馬鈴薯、燕麥、小麥等傳統經濟作物,物產不豐,經濟效益低。
3.自然條件差,水資源缺乏,抵御災害能力差
一方面,受地勢等自然因數影響,該村水資源嚴重缺乏,基礎設施落后,全村還沒有統一自來水,大部分村民靠自挖井水生活。農業灌溉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難,嚴重制約了農業發展。另一方面,由于特殊的地理環境及缺乏保障的水利設施,該村抵御自然災害能力較差,易受干旱、冰雹等自然災害的侵襲,農戶經常性遭受嚴重的經濟損失。
三、幫扶措施
一是發展養殖產業。依靠村土地面積寬的有利條件,大發展養殖業,主要以羊、牛為主。
二是發展種植業。綜合地質環境等因素考慮,村應大力發展花椒、核桃等經濟林木,以此為支撐產業,擺脫貧困。
三是解決農業灌溉用水。積極協調縣上農業部門,為村爭取一部分水窖,用于農業灌溉。
四、工作要求
1、村“兩委”和駐村工作組要以高度的責任感,充分認識做好精準扶貧結對幫扶工作的重要性、復雜性和艱巨性,將此項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負責本村精確扶貧結對幫扶工作的組織協調和落實,確保精準扶貧結對幫扶工作不走樣。
2、積極協調、精心安排,積極爭取部門支持,幫助種植戶協調貼息貸款和產業扶貧項目資金,切實解決幫扶計劃中需要解決的困難和問題。
3、村“兩委”和駐村工作組要緊密配合,對照幫扶計劃,積極爭取廣大群眾的支持,加快逐一落實,并及時發現和反饋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糾正工作中的不足。每月定期向鎮扶貧辦報告工作實施進度,對在工作中落實不力、推進緩慢,給本村精準扶貧結對幫扶工作造成負面影響的相關責任人予以責任追究。
- 上一篇:農村低保年審復查方案
- 下一篇:建筑表皮風格對室內設計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