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交流材料

時間:2022-04-16 05:28:00

導語: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交流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交流材料

樹立落實科學發展觀,首要的是深刻領會和準確把握其基本內涵和要求,根本的是要同促進酒泉經濟社會全面協調發展結合起來,關鍵是要理清發展思路,解決制約發展的突出矛盾。

一、堅定不移地加快經濟社會發展??茖W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發展是硬道理,發展才能實現國富民強,才能解決社會主要矛盾,發展是現代化建設中的一條主線,發展首要的是經濟的發展。首先,要牢固確立經濟發展的思想。加快經濟發展是酒泉的頭等大事,一切有礙于經濟發展的教條主義、形式主義、程序主義及上行下效的意識和做法,都應該清理和革除,切實把各級干部和廣大群眾的思想統一到經濟建設的主題上來,真正有一種加快發展,不進則退的緊迫感和責任感,更加集中精力地抓經濟建設,更加聚精會神地謀發展大事,更加求真務實地抓工作落實。其次,要進一步明確推動工作的思路。順應經濟一體化發展潮流,結合酒泉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堅持發揮優勢,開放開發,引強做大,整體推進的工作思路不動搖。在決策、規劃和具體工作的組織實施中,都要客觀分析和準確把握我市在工業化、城市化、產業化、市場化、信息化、國際化發展方面的差距和薄弱環節,按照現代化的發展要求,有針對性的統籌謀劃和部署工作,走好“六化帶一化”的發展路子。第三,要不斷強化項目建設的理念。加快發展最終要落實到項目建設上,有項目才有新的經濟增長點,項目建設的支撐和帶動,是經濟增長和社會進步的動力。在著力抓好經濟項目的同時,注重把社會發展的問題、公益性事業的改善等策劃納入項目建設的范疇,在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高層次上開放開發項目,按照市場運作的方式,創新生成和建設機制,切實提高項目質量和效益。第四,要加大工作落實力度。建立一種主次分明、輕重有別、簡約明確的工作責任、考核、激勵辦法,以發展的效績講政績,論落實,評優劣,激發上上下下重時效、抓落實的責任心。

二、堅持不懈地促進城鄉協調進步??茖W發展觀強調的“五個統籌”,集中體現為全面小康社會的最終實現。從這一目標講,必須高度重視城鄉社會協調發展的問題。酒泉是一個農業大市,但非農業強市,無論是人的思想意識、生活方式、社會面貌,還是發展理念、文化品味、做事程式上,農業色彩都比較濃厚。這有經濟的、文化的、地理的、歷史的緣因,但都集中反映在整個社會的工業化、城市化及現代化程度滯后上。在這樣一個地域廣闊而人口相對稀少的地區,要充分考慮統籌城鄉發展的有利條件與不利因素,但根本的出路,還在于工業化和城市化上。我們追求的工業化,就是要建立一個規模較大、技術先進、效益良好的經濟體系,落腳點是從量和質上壯大地方經濟實力;我們追求的城市化,就是要更加注重社會成分和文化行為的變革,從質的意義上實現現有農業人口的非農化轉化,而不應是簡單的城市規模擴張。推進城鄉協調發展,應著重抓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快工業體系建設和產業培育。引強做大地方工業,大力發展鄉鎮企業,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提高生產要素和人力資本的聚集度,提升工業化水平,促進城市化發展。二是加快農業人口的非農化轉移。徹底鏟除城市“門檻”,消除城鄉居民不公平待遇;著力培育和開發就業崗位,解決好農民進城后的安身之地和生存之計;加大培訓力度,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勞務輸轉,在減少農村人口上實現大的突破。三是大膽探索建立新的土地流轉機制。不應坐等上面的制度安排,積極鼓勵基層創造性地實踐土地規?;洜I的路子,提升規模經營效益,使更多的農民從土地上解放出來。四是構建城鄉統一的社會保障體系,擴大醫療、養老、失業保險等社會福利政策的覆蓋面,切實解決好農民創業發展的后顧之憂。五是實行公平的財政政策,反哺和支持農業的發展和農村的改造建設。

三、堅定果敢地推進體制改革。實事求是地講,我們的經濟社會之所以能夠持續增長和健康發展,改革是最深刻的動因。中國正處在改革的攻堅階段,各領域的矛盾日益凸現,今后,解決經濟社會生活中深層次的問題,促進經濟社會的持續協調發展,唯有在改革上尋求新的突破口和出路。改革,不僅僅是改別人,更重要的是改自己,換言之,要審視和分析事物存在的普遍性,從制度和機制上找原因。最好的政府,是能夠構建適應經濟發展和人的進步之最佳體制的政府。從我們的現實出發,做好今后各項工作的前提應該是破舊立新,“改”字當頭。一要大力解放思想。思想的束縛是最大的約束,思想不解放就談不上與時俱進,更談不上改革。我們的思想解放程度遠遠落后于時代,落后于先進發達地區,這是改革難以取得實質性突破,工作事倍功半的根源,解放思想的集中體現就是要開風氣之先,敢試敢闖,革除一切束縛人們頭腦和手腳的條條框框。二要創新發展機制。著重研究和解決理順各種生產要素的關系,按照市場效益最大化的原則,整合行政的、事業的、社會的各類資源,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發展的政策、工作、環境體制。三要切實轉變政府職能。把更多的精力和時間用在體制改革和公共服務上,用在調節機制關系和激活人的主觀創造性上,大力推進審批制度改革,規范競爭秩序,簡化辦事程序,提高工作效能,解決好事關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的突出問題。四要不斷優化發展環境。環境是聚集人氣和財氣的基礎,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著力改善生態和人居環境,進一步優化政策和服務條件,形成吸引投資建設、創業發展的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