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工作運用思考

時間:2022-05-16 03:21:00

導語:思想政治工作運用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思想政治工作運用思考

摘要:本文結合80/20法則(帕累托法則),從創新思想政治工作理念入手,探索了新時期開展思想政治工作應注意的一些問題,找到了解決企業員工思想問題的有效方法。

關鍵詞:80/20法則思想政治思考

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的發展,作為管理十大理念之一的“80/20”法則越來越被眾多的管理者運用。那么,這一法則是不是也可用于基層思想整治工作的呢?對此,引發了筆者的一些思考。

所謂的80/20法則(又稱為帕累托法則),是指:20%的事態成因,可以導致80%的事態結果。比如一個公司80%的效益,常來自于20%的成本管理,20%的市場,或20%的賣命員工等。因此,“80/20”原理對于給我的一個重要啟示便是:避免將時間花在瑣碎的多數問題上,因為就算你花了80%的時間,你也只能取得20%的成效;而應該將時間花于重要的少數問題上,因為掌握了這些重要的少數問題,你只需花20%的時間,即可取得80%的成效。[1]

在最近的思想政治研討工作的時間里,我翻閱了很多管理方面的文章,看到最多的就是80/20法則,而且其作為解決問題規則的切入點的威力,引起我很大的興趣,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記得有一位從事思想政治工作的行政長官曾提出了這樣的一個問題:“你們是怎樣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當時我們無法抓住要旨,所以回答并不圓滿?;剡^頭我和同事們討論時反問了這個問題,但最終不了了之,那么:“我們是怎樣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什么樣的回答才是最適當的呢?”。其實,這個問題的答案還真的難于系統的回答,我想就算是所有專門從事思想政治工作這一行業,且已經工作了很多年的工作人員也不見得能在極短(30秒)的時間內回答得有多圓滿。為了找到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具體方法,我利用業余時間,結合80/20法則,查閱了我分公司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些記錄,并按記錄內容對從事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一一進行了分類,借助了“80/20”這一法則做參考,結合從成堆的資料中發現了的一些情況和自己工作過程中的實踐,我對企業基層開展思想政治工作做了一些歸納,即:

80%的思想政治工作是由20%的人來完成的。

80%的時間花費在了20%的員工身上。

80%的人受到了20%的員工思想影響。

80%從事思想政治的工作者只有20%的人進行過此方面的研究。

這些結果也讓我思考了思想政治工作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當我真正溶入這個問題的時候,發現了這樣一種情況,那就是對開展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歸納比簡單的歸結“80%思想不穩定的員工是因為文化素質低”復雜得多(當然,這或許與我們的這種基層企業從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基本上全是兼職有關)。我選擇關鍵因素的排比(20%),從關鍵記錄中發現,曾經有一個班組,全班人員因為認為分配不合理,把問題跨過了車間、分廠直接反映給了公司黨委。公司黨委在解決這一問題過程中,并不是要求分廠、車間把工資更平均地分給大家,而是把激勵機制給加大了。其實,產生這種情況是少數(甚至不足20%),而且這種問題根本不需要反映到公司,在分廠甚至車間就能解決。因此,80/20給了我一個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啟動點。

一、按80/20法則,用數據說話,開展思想政治工作。

我覺得“麥肯錫80/20全部可以用數據來表示”的說法很好。在開展思想政治工作中,我們也可以結合實際情況進行一系列的數據統計,如:你管理范圍的員工有多少?你管理的員工思想波動的有多少?你管理的思想波動的員工中有多少給你出過難題?你通過思想工作解決員工思想方面的難題的成功率是多少?等等。當你有了自己的調查研究數據之后,應該把它們制成圖表或數據庫。然后按照各種方法進行分類。你會開始注意到突出的各種數據和圖表。那些圖表會集中反映你很可能多年來根本沒遇到過,甚至于還沒有意識到的員工的思想,更或者思想政治工作以外的方方面面,這時候可能會發現這樣一種情況,那就是員工思想中出現的問題(如果你的企業或單位80%的利潤有至少20%來自一線,那就有可能是個大問題)有20%的可能是我們進行企業創新的機會。因此,我們應該充分的利用好這種機會。

二、麥肯錫的“甭想把整個海洋煮沸”方法在我們開展的思想整治工作中同樣實用。

一個偶然的機會,我有幸拜讀了有關“麥肯錫方法”的一些文章,其中有這樣一種說法叫“甭想把整個海洋煮沸”,意思是“別試圖分析所有的事情。要有所選擇,找出你做事情的優先順序。一旦知道你所做的已經足夠時就停下來。否則的話,你會花費許多的時間與精力而收效甚微,就像為得一把鹽而去煮沸大海一樣”。[1]其實,在開展思想政治工作過程中,這種法則極為實用。對于“甭想把整個海洋煮沸”運用于思想政治工作,筆者有三個方面的理解:

1、依靠團隊的力量才能開展好思想政治工作。畢竟一個人的知識和能力是有限的,只有依靠和利用團隊成員的知識、經驗和能力共同完成這種工作才是最為明智的選擇。在開展思想政治工作過程中,我們不能因擔心功勞被別人搶走而放棄選擇團隊的力量!

2、做思想政治工作別想著面面具到。中國有句俗語叫做“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人多了以后,什么樣的人都有。在我們開展思想政治工作過程中,常常面對的不僅僅只是幾個人,而是幾十人甚至幾百、幾千人,這么多的人的想法肯定不可能是一樣的,在這么多的人當中開展思想政治工作,如果我們考慮的是面面具到,對每個人的思想都去了解、都去摸底、都去疏通,這就真的成了“為了一把鹽而去把整個海煮沸”!

3、做事應該確定優先。開展思想政治工作就象辦事一樣,應該先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分析哪些工作做了對轉變員工思想的牽動力不大,哪些工作做了對轉變員工思想的牽動力較強,然后突出重點,把牽動力較強的工作先做。

三、“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把握關鍵因素,尋找解決問題的捷徑。

思想政治工作本身也是一種管理,在開展這一活動過程中有許多因素會影響到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判斷,因此,應把最多的精力放在思想政治工作過程中的最重要的因素一一也就是“弱水三千,取一瓢飲”,即“關鍵”因素上。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原本起自于《尚書》和《論語》,近代人經常把這一說法形容愛情,用這樣一個不那么確切的語句形容思想政治工作,如果不考慮句法上的缺點,是一個非常頂用的概念。意思就是說,在開展思想政治工作過程中,不管導致員工思想情緒波動的因素有多少,我們只需找到關鍵的因素(20%),忽略其余的因素(80%)就能夠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好,達到100%的效果,也就是80/20法則。否則,開展思想政治工作就可能出現事半功倍(有專家分析說:“如果你的問題的復雜性增加了一番,要解決這個問題所耗費的時間會達到4倍,除非你進行了某種簡化”)。

說到關鍵因素,有人把事情分做了四類,即:重要而緊迫的事,重要但不緊迫的事,緊迫但不重要的事和既不緊迫又不重要的事。重要而且緊迫的事情是眼前最重要的事情,是當務之急,這種事情有的是完成工作的關鍵環節,它們比其他任何一件事情都值得優先去做;工作中有一些事是重要但不一定是緊急的事情,比如出黑板版、進行工作檢查等。這些事情重要嗎?當然,它們會影響企業的宣傳或員工生產時的責任心。但不是急迫的,所以可以放一放手,只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就可以;緊迫但不重要的事情是急需做卻又不重要的事情,如:你今天本來準備好完成一篇論文的,突然接到電話說要到飯館里陪客,你就是沒有足夠的勇氣回絕,你不想讓你的領導或朋友們失望。結果被別人的事情牽著走了,而你認為重要的事情卻沒有做,這或許會造成你很長時間都比較被動;既不緊迫又不重要的事情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它們或許有一點價值,但如果我們毫無節制地沉溺于此,我們就是在浪費大量寶貴的時間。比如,我們工作的時候收到一條短信,于是自己也編了一條回復,來來去去,玩了一整天手機,結果往往在下班時才覺得不如去讀幾本書,甚至不如去車間看看,那么這樣所做的就是浪費時間。

因此,采取“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的關鍵因素的目的是要把握問題的核心,而不是把問題一片一片剝離或一層一層地拎起來,這樣的話可能會出現“使得其反”的現象,因此,在開展思想政治工作中把握關鍵因素,目的是節省時間、節省精力,提高效率,避免把所有的“弱水”都瓢起來——“煮沸大?!?。

四、花最少(20%)投資,取得最多(80%)的效益,達到100%的效果。

在麥肯錫的管理經驗中有一種管理方法叫“電梯測試”,意思是說在共坐電梯的極短的時間內(30秒),他的客戶經理要能清晰而準確地向客戶、顧客或者投資者解釋清楚他的推銷方案。對于這種管理方法可以作兩方面的理解:1、用最少(20%)的時間完成最多(80%)的事。這就要求不斷的進行摸索,通過創新工作方法,簡化一些不合適宜的工作程序。如:在開展思想政治工作中,常常要進行一些意見或建議的收集,在傳統的工作中,很多人就因為怕麻煩基本都是采取逐級收集上報的方法,很少直接到一線員工中收取,結果往往導致一些有參考價值的意見或建議被逐級刪除。其實我們大可以直接到一線中收取意見或建議,如果是人力不夠的話,完全可以從基層臨時抽取。采用這種方法還可以檢驗管理者的管理素質是否達到能力要求;2、用最少(小于20%)的成本,完成100%的工作。思想政治工作不同于搞生產或建廠房,并不真的是“人多力量大”,人多了往往還會適得其反,當一個人去和員工們交心的時候,員工不會心存芥蒂(這就象兩個人說悄悄話一樣,人多了也就不是悄悄話了),收集到的意見或建議才會有價值。反之,則可能收不到任何效果。

“電梯測驗”(或類似的方法)付諸實踐,也就是提高效率或效能。效率是“以正確的方式做事”,而效能則是“做正確的事”。此方法不僅僅在西方盛行,目前也越來越被國內先進的企業所采用,其實,這一方法的關鍵也就是如何將事情簡化,達到花最少的投資取得最大的效益,也就是實現效率和效能的二者結合。比如:半年來你是如何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對于這點,會有許多解釋性的資料:開展“學習型組織”、“舉辦知識大獎賽”等等。然而,當你站在“電梯里”回答上級的時候,僅僅告訴領導一句話就行了:“我們通過思想政治工作半年節約成本10萬元”。其他的細節問題可以抽時間再討論,甚至不用再討論!

五、確定目標,有選擇的開展思想政治工作。

開展思想政治工作就象做事一樣,有簡單的、容易的。有選擇的做,就是先從最容易、最有把握的地方做起。但有選擇的做,也并不是讓人們去投機取巧、避重就輕;而是把有把握的事情做完之后,心里自然會建立起一種信心:“我一定能把目標實現”,從而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夠抗得起命運的重擔。這同時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這樣由易到難地做事,自己心里對這個過程肯定會越來越熟悉,所以在困難越來越大時,我們就能憑著經驗和總結,能夠沉著應付而不失方寸。否則,如果一上來就做最困難的事,那只能意味著失敗。就像把一項巨大的任務交給剛剛進入企業的新手一樣,他根本無法一下子把問題解決。因此,我們說有選擇的做也是積累經驗的一種說法,也只有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之后,才能夠順利完成任務。

有選擇的做的另外一種涵義就是把握機會。有時候,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產生的機會能讓你輕易獲勝(如:你正準備去做某人的思想工作時,事先在旁人面前說起過,這個人是你準備去做思想工作的員工的朋友或工友,結果這個旁人的一翻話使員工觀念徹底發生了改變,結果省去了你很多時間等),會使你的工作立刻有所改善,甚至這種機會會在整個問題解決之前就出現,抓住這些機會可能不僅會使你輕易的成功,而且能夠輕易的鼓舞了士氣。

六、在開展思想政治工作中要學會總結和反思。

在開展思想政治工作,處理問題的過程中,我們常常會遇到一些新東西,因此,我們應該把它記下來,一方面有利于歷煉自己的思維,另一方面有可能在今后的工作過程中還會用到同樣的方式、方法;當然,也有可能從此以后沒有什么用處,但無論如何,記錄下來終究不是壞事,且真正用到時不用擔心會忘記。

當然,作了總結,并不是讓你把它寫在紙上就完事,而是應該把所做的總結定時進行歸納,按麥肯錫的做法就是:“把結果放在不易丟失的地方一一不要僅僅把它們塞進文件格了事?!倍且剡^頭來進行分析,看看自己記錄的東西有沒有意義,可以用在解決思想方案的什么地方。

反思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思想工作方法就。在開展思想政治工作過程中,應該時常反思自己所做的工作哪些是對的?哪些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哪些是做了無用功?做的對的還能不能改進?為什么同樣的方法有的時候效果較好有的時候卻沒有效果?為什么會出現做無用功的時候等等。通過反思,一是分析自己正在做的事是不是有效果,如果沒有效果就不要再繼續做,從而校正工作的方向,盡量的避免出現無用功的現象。二是只選擇一個工作目標,并隨時琢磨要想達到這個目標,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對不對,如果沒有意義就應該停下來換一種方法。

七、只做自己份內的工作,而且應該努力的把該作的工作做好。

麥肯錫的其中一種工作方法是:只做自己應該做的事,而且盡量把它做好一一別試圖干整個團隊的工作。因為任何一個人都不可能把一切事情都干完,所以也不要去試。我覺得這種工作法作為思想工作者尤為實用,為了徹底領悟這種觀點,我花了很長的時間去學習和理解它,最終得出了這樣一些解決員工思想問題觀點:一是任何一個人不可能獨立的做好整個團隊的工作,因此只需要做好自己份內的事,而且應該盡量把事做好。也就是當解決員工的思想問題需要整個團同時去開展時,你不要一個人去做,那樣會出現無法解決問題的可能,或者就算把問題解決了也不圓滿而留下后遺癥。按麥肯錫的說法就是:“你不可能一直把一切都干完。如果你設法做到了一次,你會引起周圍的人對你產生不切實際的期望?!?;二是盡力完成自己的事,不要把自己的事強加給別人去做,因為別人也有別人的事。也就是說解決員工的某種思想問題,自己去解決比別人去解決好的話就不要讓別人代替自己去做,以免出現反?;蛘邔栴}惡化;三是作為管理者不要強迫手下的員工做好所有的事,只要他盡力就行(當然,如果是由于受到工作能力限制,那就得另當別論,如:調整崗位等)。也就是我們在安排工作時不要讓員工感到力不能及,這樣會激發員工的不滿情緒,導致出現難于解決思想政治問題。

八、別埋葬誠實,要敢說“不知道”;也別埋葬別人的誠實,要讓別人敢說“不知道”。

做思想政治工作,首先自己要敢說“不知道”。敢說“不知道”就說明已經沖破了自己的精神障礙,或者已經丟掉了一些不必要的“尊嚴”,這也可以說是敢于放下束縛的一種表現形式。其實,敢說“不知道”,也就是敢于說“真話”,這樣才能取得別人的信任,別人才能聽進你說的話,或者給你提供正確的建議,指點出好的工作思路或線索。否則,你可能會發現你在走很多彎路,而且最后甚至根本無法到達自己企望的“終點”。其次,要讓別人說“不知道”。讓別人說“不知道”,一方面就是讓別說有說話的機會,只有給別人說話的機會,才能找到問題的根源和員工思想問題中的關鍵。而且也只有給人說話的機會,自己才有說話的機會,也才能開展好思想政治工作。另一方面就是要讓別人說完話,只有給別人說完話的機會,別人才會有如坐春風和毫無拘束之感,才能在氣氛平和、融洽的環境里“放矢”,這樣,思想政治工作才會起到效果。

總之,開展思想政治工作也就象做事,只要你稍微刨根問底一點,勇于接近別人,總會找到一些員工的看法,發現員工思想中的一些關鍵性的問題,你會對他們所知道的東西感到吃驚,當你把收集到的看法和自己的分析結合起來,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就可以很容易地沿著解決問題的道路前進,取得明顯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