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強對黨政一把手的監督與管理
時間:2022-04-25 01:19:00
導語:如何加強對黨政一把手的監督與管理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地區工商行政管理局第二黨支部理論研討小組
加強對黨政一把手的監督,是黨內監督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建設高素質干部隊伍的重要措施。黨政一把手是黨政領導班子中的主要負責人,在黨政領導班子和全局工作中處于核心地位,具有相對完整、全面的領導功能,手中握有很大的權力,起著關鍵作用,負有全面責任,這決定了加強對其監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隨著用人權、財物權和重大工程項目決策權的集中,有些黨政一把手就是因為經不起金錢和物質利益的誘惑,最終跌入犯罪的深淵。因此,加強對黨政一把手的監督,是加強對領導班子建設的迫切需要,是推進領導干部工作科學化、民主化和法制化的重要保證,是從嚴治黨的客觀要求,同時也是干部監督工作的重中之重。
近幾年隨著干部人事制度的不斷完善,對各級黨政一把手的監督,雖然取得了一定進展,但還沒有從根本上解決監督乏力的局面。對黨政一把手的監督,仍然是干部監督管理工作中的一個十分薄弱的環節。深層次的、有效的監督依然是當前監督工作的難點。缺乏系統有效的監督措施,重使用輕監督,不愿接受監督,不敢監督的問題較為突出。
一、在對黨政一把手監督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㈠黨政一把手主動、自覺接受監督的意識匱乏。如何解決好監督的客體即黨政一把手的自律問題,是對其進行有效監督的前提條件。一些黨政一把手黨的宗旨觀念淡薄,沒有從思想深處解決“為誰掌權”的問題。視自己為不受監督、不被監督的“特殊干部”,不愿接受監督。一些黨政一把手把上級的監督認為是對自己的不信任、不放心;把同級的監督視為跟自己過不去、找別扭;把下級的監督視為讓自己丟面子、失威信。甚至拒絕監督、反對監督、拖延阻撓監督。
㈡民主集中制流于形式,民主生活會質量不高。目前相當一部分黨政領導班子民主集中制堅持不好,民主生活會質量不高,沒有起到應有的監督作用,致使一把手在班子中形成“家長制”和“一言堂”而沒有得到應有的監督和批評。
㈢對“位高權重”的黨政一把手的監督是個“灰色地帶”。隨著領導干部自律作用的弱化,導致有些黨一把手走向違法違紀的道路。
二、產生以上問題的主要原因
㈠受封建主義殘余影響。由于我國機制正處于轉軌過程中,社會約束機構不健全,致使個別黨政一把手官本位思想、特權思想、宗派主義等封建殘余思想死灰復燃,沒有牢固樹立正確的權力觀,淡化了手中的權力來源于人民,必須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的監督的意識。把人民賦予的權力作為俘獲人心、爭取擁戴的手段,把服務人民的職責作為謀取家庭和小集團利益的資本,把組織要求和群眾意愿置之度外。不能正確對待權利,不能正確處理個人與組織與群眾的關系。特別是在一些涉及個人名利問題上,不能從人民利益和大局出發,難以跳出自身利益的小圈子,拒絕監督。現行的干部人事制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黨政一把手“能上能下”的問題,尤其是在“下”的問題上力度不夠,出口不暢,一把手出了問題往往是“換位子”的多,“搬位子”的少。致使部分黨政一把手無所顧慮,不怕監督。
㈡民主集中制和民主生活會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黨政一把手作為班長,沒有擺正自己的位置,發揮帶頭作用,沒有處理好民主與集中的關系,自覺接受班子成員的監督與批評。民主生活會雖然一年比一年規范,但是領導干部講成績多,擺問題少,很少用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武器開展積極的思想斗爭,削弱了領導班子的凝聚力和戰斗力。一些班子其他成員作為副職和助手,不能正確處理班子成員之間的關系,不能從國家、人民的利益出發,正確行使人民賦予的權力。而是從個人的利益出發,對一把手不愿監督,不敢監督。致使一些領導班子成員在工作中形成了不正常的人身依附關系,助長了一把手主觀主義和“家長制”作風,集中領導、分工負責、相互協作的民主集中制原則遭到破壞,班子成員之間相互監督有名無實。使民主集中制流于形式,民主生活會開成了評功擺好會。
㈢黨政一把手主觀武斷,原則性不強。黨內“四個服從”的原則中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堅持不夠。對黨的民主集中制認識不足,理解不夠,在事關工作全局的問題上一味地顧及個人感情、關系和面子,把黨性原則置于腦后,在思想深處個人主義、自由主義還不同程度地存在著。
㈣監督體制不順?,F行的監督體制是遵奉執行權力大于監督權力而設置的,監督機構在執行機關的領導下開展工作。監督失去了相對的獨立性和權威性,難以收到預期的效果。無權的監督有權的,權小的監督權大的,下級監督上級,被領導者監督領導者,既要受制于人又人監督于人。監督上級怕打擊報復,影響前途;監督同級怕傷感情,影響團結;監督下級怕得罪人,影響威信,致使相當一部分監督者患得患失,顧慮重重,缺乏實施監督的信心和積極性,不愿、不敢正當行使監督權力。于是明哲保身,但求無過,明知不對,少說為佳,“多栽花”、“少栽刺”的好人主義思想比比皆是。
㈤監督機制不健全。從現行的干部監督機制的運行情況看,我國現有的干部管理監督機制,是建立在依靠教育手段提高干部素質和依靠組織手段對干部進行管理監督這兩個基點上。但現有的管理監督機制還不太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一是監督制度不健全,與社會深刻變化的形式相比較為滯后,綜合性的監督法規還不配套,遏制黨政一把手腐敗的專門性的法律法規比較缺乏。現行的監督制度,一般性要求多,對“不準”和“禁止”從事的文件規定多,而對違反這些規定,采取的具體處理措施不夠有力。具體可操作性較差,可執行、可不執行的隨意性較大,“軟”約束有余,鋼性約束不足。二是監督運行結構不合理,部門配合協調不夠。對黨政一把手的監督,由于受力量所限和復雜的人性關系制約,存在監督不到位的問題,預防性監督滯后。
㈥黨政一把手缺乏嚴格的黨性鍛煉。黨政一把手雙重組織生活制度堅持不夠,很少對自己進行嚴格的反思和自省,觸及靈魂、嚴格的黨性鍛煉不多。平時只批評別人,很少作自我批評。在取得成績后,驕傲自滿,居功自傲,不能正確對待成績,不能正確對待組織,不能正確對待自己。
㈦選人用人監督制約機制不健全,是產生黨政一把手監督難的又一重要原因。在現行的干部人事制度下,黨政主要領導及組織部門掌握著下屬各職能部門負責人的任免權。特別是黨委(組)一把手位高權重,在用人問題上有著很大的發言權,看政績、用干部主要是主要領導和組織部門來“看”,來衡量,來任免。造成一些領導干部就會眼睛向上、唯上是從。現行的干部制度人治色彩過濃是現行干部選拔作用制度的最大弊端,同時也為一把手賣官提供了一定的空間。
三、對黨政一把手進行有效監督的對策和思路
實行有效的黨內監督,離不開廣泛的民主和批評。民主是監督的前提,沒有民主,監督就必然流于形式。黨的各級黨政一把手絕不是騎在黨員、群眾身上的老爺,而是人民群眾的公仆,必須隨時接受黨員群眾的監督和批評。
㈠加強黨的思想建設是新時期黨政一把手監督工作的首要任務
新時期我們黨之所以仍然要把思想建設擺在黨的建設的首位,這是因為黨內仍然存在思想不純的問題,還存在著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包括資產階級思想和封建殘余思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一方面對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起了促進的作用,另一方面市場經濟具有的盲目性和自發性對人們的思想也有一定的消極作用,容易誘發錢金主義或權力拜物情形的滋生和蔓延。反映到黨內,可能使一些意志薄弱的黨政一把手成為“金錢至上”或“權力至上”思想的俘虜,促使某些消極腐敗現象在黨內滋長和蔓延。
當前,少數黨政一把手對理論學習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掌握理論的系統性和全面性不夠,存在著實用主義的態度和傾向。由于發展和穩定的任務十分艱巨和繁重,一把手整天埋頭于各種事務性的工作,工學矛盾突出,存在著重視工作和業務,輕視學習的傾向,對理論學習是“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還有少數領導干部學習態度不端正,把學習停留在口頭傳達文件上,缺乏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所以,我們必須把思想建設放在黨政一把手監督工作的首位,作為根本。
㈡改進對黨政一把手的考核辦法
摒棄那種以指標的完成情況作為決定干部政績和升降去留的考核辦法。建立全面、科學的指標考核體系,增加一把手思想政治素質方面的內容和比重。促使一把手“干凈、干事”,廉潔自律。要進一步健全完善領導干部考核制度,要把年度干部考核與經常性的干部考核有機地結合起來,既要堅持定期考核干部,又要適當縮短干部考核周期,克服不使用不考察、不出問題不考察的傾向。
㈢充分發揮紀檢監察部門在加強對一把手監督中的職能作用
《黨章》規定了在黨內無論職務高低、從事何種工作,都要接受黨組織和人民群眾的監督,接受黨的紀律的約束,決不允許有超越黨組織和黨的紀律之上,不接受監督的特殊人物。駕馭黨內監督,最重要的是要有專門的機構進行鐵面無私的監督檢查。紀檢監察部門要敢于監督,用好用足《黨章》和《紀檢工作條例》賦予的職權,進一步加強紀檢部門的作用,成為強有力的黨內監督機構,抓住對一把手黨內監督的重點。實行黨內監督與黨外監督相結合。堅持上級部門派員參加下一級黨政領導班子民主生活會制度,強化對一把手的廉政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對一把手在經濟工作方面提出嚴格的紀律要求。
㈣完善黨內監督制度,用制度保證黨內監督渠道的暢通
一是在認真抓好已有的各項制度的落實的同時??刹扇≈朴喴恍┛茖W有效的預防制度,如堅持領導干部廉政宣誓制度,通過廉政宣誓,加大反腐廉的宣傳教育,抵制腐朽思想侵蝕。堅持黨政一把手任前到紀檢部門進行廉政鍛煉制度,把干部管理、監督工作關口前移,增強領導干部的宗旨意識,提高拒腐防變的能力。教育鍛煉后由紀檢部門給予公正的評價,撰寫出鑒定材料,并歸入個人的人事檔案,從而增強領導干部的自律意識,強化樹立勤政為民、廉潔從政的公仆意識。完善一把手執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和自身廉潔情況向上級黨委、紀檢部門報告制度,領導干部重大事項報告、收入申報、禮品登記、經濟責任離任審計等制度。
二是加大監督的執行力度。黨內監督的內容應當具體明確,黨的領導工作的規范化、制度化建設重要的是在于樹立這些制度的權威性,其關鍵在落實這一點上,歸根結底是要嚴格執行和維護黨規黨法的權威和尊嚴。黨內監督要有很強的操作性和現實的針對性,不僅要規定應該怎么辦,而且要規定不這么辦又該怎么辦。
三是要建立和完善監督落實的制約機制。建立以權力制約權力的“硬約束”機制,主要加強專門監督機關─黨的各級紀檢部門的建設,切實保證這一部門能夠對黨的領導和規范的執行情況進行鐵面無私的監督。
四是把黨內監督同輿論監督、群眾監督、派監督結合起來,把自上而下的監督和自下而上的監督結合起來,拓展更多的渠道,逐步形成強有力的監督體系。改變只有上級對下級的約束,使監督制約形成一個有機聯系的完整的體系,使黨政一把手處在有力的監督制約之下。要積極拓寬群眾監督的渠道,采取多種有效形式,方便群眾參與監督,象先進性教育活動那樣使群眾參與到干部監督中來,調動群眾參與監督的積極性。
五是疏通黨政一把手干部出口,在黨政一把手的出口上要尋求新的突破。實行黨政一把手末位調整制,通過完善對領導干部上與下、進與出的配套措施,使干部監督呈現出滾動管理態勢。激發干部隊伍的活力,實現干部人才資源的最佳配置。
㈤從體制上改變一把手權力高度集中的局面
一把手權力過分集中,難于監督,主要是現行領導體制和權力結構造成的,實際工作中突出一把手的作用和不恰當的輿論宣傳,加劇了權力向一把手集中,而一把手權力的高度集中又強化了一把手的地位和作用,使得許多具體工作對一把手產生依賴,進而導致法治思想萎縮、人治思想泛濫,形成惡性循環。因此,必須從體制上解決權力過分集中于一把手的狀況。一要賦權適度,合理配置權力,改變上級一把手只找下級一把手了解情況,下級一把手只向上級一把手匯報情況的“單線聯系”的做法,以保證上級黨委(組)對下級黨委(組)的領導是真正的組織領導,而非個人行為。二要規范一把手權力的運用,健全和完善民主集中制。要健全和完善黨委(組)會議事規則和運行機制,凡屬重大事項、干部任免、大額度資金使用等,必須由黨委(組)會集體討論決定,不能由一把手個人說了算。三要增加一把手權力運用的透明度,領導班子制定的工作計劃、決策程序、辦事規則等凡適宜公開的內容,都應以適當方式公開,同時減少決策層次。
㈥深化干部選拔作用制度改革,從體制上解決賣官問題
要解決一把手賣官的問題,最根本的是要深化干部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公開、平等、公正的干部選拔任用制度。第二,嚴格按程序辦事,要認真執行《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做到堅持原則不動搖、嚴格標準不走樣、嚴格程序不變通。第三,實行票決制選拔任用干部,黨委(組)論討干部的任用時,在充分醞釀討論的基礎上,委員(黨組成員)按照一人一票平等權利,采取無記名投票的辦法進行表決,以避免表決時成員之間的相互干擾,杜絕一把手個人說了算等現象。
實行和完善干部任前公示制。實行干部任前公示制是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擴大政治民主的要求,建立干部選拔任用機制的有益探索,是堅持黨管干部原則和走群眾路線的有機結合。把擬任用的黨政一把手人選置于社會和群眾的監督之下,有利于擴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拓寬知人識人的渠道,強化對干部的監督,也有利于促進干部隊伍思想作風的轉變。
四、地區工商系統針對班子建設、一把手的監督的舉措
適應黨的十六大提出的提高領導干部“五種能力”的要求,按照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在地區工商系統內打造出一批學習型、創業型、團隊型、服務型、廉潔型的“五型”班子,力爭使地區工商系統實現思想上大解放、觀念上大更新、精神上大振奮、工作上大進步、素質上大提高、形象上大變化。
㈠建設“學習型”班子,做與時俱進的表率。新的形勢要求各級領導班子進一步加強學習、改進學習,形成創新型學習團隊。一是要在領導干部的學習觀念上來一次革命,解決好為什么學的問題,使領導干部樹立正確的學習觀,提高自身知識含量,力爭成為行家里手。三是要完善學習制度,尋找有效載體,解決好怎么學的問題,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四是要改進檢查方法,健全動力機制,解決好怎么促使學的問題,推行領導干部定期述學制度,增強領導干部學習的主動性、實效性。以此,來解決領導干部,特別是一把手的思想建設。
㈡建設“創業型”班子,做推進發展的表率。當前改革和發展的形勢,迫切需要各級領導班子尤其是領導干部進一步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一是要創新觀念。多想破解難題的實招,多思加快發展的新法。二是要創新制度。營造鼓勵人們干事業、支持人人干成事業的社會氛圍。三是要創新方法。由單純的“指令型”管理向“引路型”管理轉變,強化對工作的宏觀指導,具體要堅持“三干”,即:以身作則帶頭干、團結互助協作干、艱苦奮斗扎實干,大膽開拓創業績;達到“四有”標準,即業務工作有新亮點,黨委政府心目中有地位,部門中間有威信,社會輿論上有好評。
㈢建設“團隊型”班子,做團結協調的表率。一是發揚實事求是的作風,著力提升班子整體工作效能。二是發揚精誠合作的作風,班子成員要以民主集中制為基礎,講黨性、顧大局、講團結,維護班子的團結、統一和協調。一把手要平等待人,寬容大度,集納群言,遇事多溝通、多商量、多聽取其他同志意見,特別是聽取不同意見,做到總攬而不包攬、信任而不放任、果斷而不專斷;班子每個成員都要顧全大局、積極配合、相互補臺,做到服從而不盲從、到位而不越位、分工而不分家,做到“五要五不要”,即:要謙虛不要驕傲,要理解不要誤解,要補臺不要拆臺,要民主不要霸道,要光明磊落不要玩弄權術,形成分工協作、各負其責、密切配合,群策群力的整體合力。在今后出現班子不團結的現象,首先要追究主要領導、一把手的責任。三是發揚心系基層的作風,要堅決克服“官老爺”作風,增強宗旨意識和群眾觀念,強化服務職能,切實提高服務質量和服務效率。
㈣建設“服務型”班子,做勤政為民的表率。要牢固樹立領導就是服務的意識。一要關心群眾,從群眾最不滿意的事情抓起,從群眾最困難的事情幫起,從群眾最期望的事情做起,樹立人民需要什么就服務什么的權力理念,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二要轉變工作作風,從文山會海中解放出來,切實做到“三實四變”,即思想上求實、作風上務實、工作上落實;變居高臨下為現場指導,變指手劃腳為言傳身教,變文山會海為督辦落實,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三要大力提倡“一線工作法”,使干部在一線創業,作風在一線轉變,決策在一線形成,矛盾在一線化解,問題在一線解決。
㈤建設“廉潔型”班子,做清正廉明的表率。一是堅持和完善監督管理制度。要堅持和完善領導班子現狀定期分析制度、領導干部任期經濟責任審計制度、領導干部個人重大事項請示報告制度,進一步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要繼續堅持同領導干部談話制度,要有針對性地對涉及的領導班子和干部進行誡勉談話,早打招呼、早提醒,促其早認識、早改正。二是拓寬監督管理渠道。要充分發揮組織、群眾、社會、輿論等各方面的監督作用,形成立體監督網絡,切實加強對領導干部工作圈、社交圈和活動圈的監督。三是強化黨風廉政教育。要適時開展各種形式的黨風黨紀教育、反腐倡廉教育和警示教育,使領導干部牢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權力觀和利益觀,增強自重、自警、自省、自勵意識,筑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防線。四是繼續強化領導班子的政治意識、大局意識、紀律意識、責任意識、垂管意識,強化政治紀律、組織紀律、經濟紀律和群眾工作紀律的執行和遵守。嚴格執行黨組內部議事規則和決策程序,全年不少于兩次對縣局班子的決策程序、決策項目及決策結果,是否堅持重大事項報告制等方面進行監督檢查,早發現早糾正,防止決策失誤。
“政在去私,私不去則公道亡”,作為黨政一把手精神境界要高尚,應當自覺從思想行動上同封建社會那種“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為官之道徹底劃清界限。但是,由于封建主義、資本主義腐朽思想的影響,在短時期內很難徹底鏟除,而是需要一個經常的、反復的持久過程,需要我們每一位黨員干部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