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援助制度 加大工作力度 推動創建充分就業社區活動長效開展

時間:2022-03-07 05:44:00

導語:完善援助制度 加大工作力度 推動創建充分就業社區活動長效開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完善援助制度 加大工作力度 推動創建充分就業社區活動長效開展

2006年以來,我市進一步完善援助制度,加大工作力度,突破工作難點,著力援助零就業家庭和困難群體實現穩定就業,推進創建充分就業社區活動全面深入開展,極大地促進了我市并軌遺留問題的提前解決,23.9萬并軌人員實現穩定就業。目前,全市有669個社區達到了充分就業社區標準,占社區總數的69%。開展創建活動以來,有13.5萬人在社區實現了就業。

一、重點幫扶困難群體就業,完善就業援助長效機制

一是健全工作制度,突出就業援助重點。我市把零就業家庭和困難群體實現充分就業作為當前創建充分就業社區活動的首要任務。從入戶調查率、申報登記率、就業培訓率、援助服務率、穩定就業率等方面,進一步量化創建充分就業社區標準,完善對零就業家庭和困難群體的就業失業狀況調查、目標責任、援助承諾、崗位開發、跟蹤服務、預警預報等六項重點援助制度。二是實施“四包一幫”跟蹤服務,落實就業援助入戶到人。我市實行街道領導包片、社保干事包社區、社區主任包樓院、社區專干包家庭、黨員干部一幫一的“四包一幫”跟蹤服務,建立動態跟蹤服務卡,隨時了解零就業家庭和困難群體的就業、失業狀況,做到送政策、送崗位、送技能、送服務及時到戶到人。三是堅持兩個優先,加大崗位援助力度。對政府投資開發的公益性崗位要優先安排、優先補充零就業家庭成員和困難群體。為突破崗位數量少、待遇低,不能滿足困難群體和零就業家庭成員實際需要的難點,我市進一步完善公益性崗位開發政策,提高崗位補貼標準和保險待遇,將公益性崗位開發領域從四類擴展到十類。同時,加大對各類用人單位吸納困難群體和零就業家庭成員就業的崗位補貼、社保補貼、稅收減免等政策扶持,保證對困難群體實施即時崗位援助和托底安置,對零就業家庭發現一戶、解決一戶、穩定就業一戶。2006年,我市安排困難群體1.4萬人,1010名零就業家庭成員實現就業,雙失業零就業家庭全部實現了雙就業。

二、推動政策落實在社區,多渠道促進充分就業

創建過程中,我們充分發揮社區平臺作用,把政策宣傳到位、政策服務到位和政策落實到位作為推動創建活動的重要手段,將多項扶持政策的前端辦理程序和后續跟蹤服務落實在社區。一是享受政策對象的初審認定和動態管理落實在社區。各社區深入開展“落實優惠政策,真情助您就業”、“進百家企業,訪萬名下崗失業人員”等專項活動,對轄區下崗失業人員逐人逐戶上門調查、核實、認定,積極做好《再就業優惠證》的初審和年檢工作,對持證人員享受政策的情況進行跟蹤管理。到2006年底,全市累計為48.3萬名下崗失業人員辦理了《再就業優惠證》。二是社保補貼的初審認定和動態管理落實在社區,促進靈活就業和企業吸納就業。我市人員基數較大、參保情況復雜,為使下崗失業人員就地就近辦理社保補貼手續,我們建立了市、區、街、社區四級網上申報審核信息系統,將申辦社保補貼的初審認定工作和動態管理落實在社區,強化社保信息的數據比對和人員動態管理。目前,全市累計有16.8萬人享受靈活就業社保補貼政策。街道社區還以崗位補貼和社保補貼政策為紐帶,與駐區用工單位建立穩定的用工合作關系,促進企業吸納就業。三年來,全市社區累計收集各類企業用工信息2.3萬條。三是小額擔保貸款初審和貸后管理服務落實在社區,促進自主創業。我市對社區扶持創業帶頭人和貸款回收率提出量化指標,納入創建標準,對社區協助做好貸后管理服務和貸款回收建立正向激勵機制。各社區對貸款申請人開展身份認定、信用調查,推介創業項目,提供跟蹤管理服務,與工商、工會、婦聯等聯手,開展結對子和手拉手創業幫扶活動,幫助協調落實經營場地和稅費減免政策。2006年,我市新發放小額擔保貸款6284萬元,貸款回收率99.5%;扶持創業帶頭人1229人,帶動就業8456人。全市已創建61個信用社區,累計發放免除反擔保貸款368萬元。四是免費普惠制職業培訓組織推薦落實在社區,促進素質就業。我市將引導性培訓的組織實施落實在社區,做到培訓率100%。在開展普惠制職業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過程中,依托社區開展企業用工需求和下崗失業人員素質狀況、培訓意愿調查,做好培訓的申請受理、組織報名工作和培訓后就業情況跟蹤。

三、加大工作力度,推動創建工作長效開展

一是加大政府組織推動力度。自2004年以來,市委、市政府將創建充分就業社區活動納入向市民承諾的實事中,建立完善年度目標管理和績效考評制度,列入各級黨政主要領導干部的政績考核體系。2007年,在《關于加強社區建設的若干意見》(沈委發[2007]3號)中,市委、市政府又提出了更高的目標和要求。二是提升基層平臺能力建設水平。市、區兩級政府投入1662萬元,改善社區勞動保障服務基礎設施,并實現社區、街、區、市就業管理信息網絡化。建立了統一規范的下崗失業人員和困難群體的申報認定制度、基礎管理臺賬和電子信息數據庫,強化實名制就業管理,滿足對所有人員進行動態管理和就業服務精細化到人的需要。對社區平臺人員全面開展免費職業培訓鑒定,實行持證上崗,將人員經費和工作經費列入市區財政預算,逐步建立了平臺人員人數和工作經費依據社區規模確定、人員待遇隨市社會平均工資變化情況調整的機制。目前,我市每個社區至少配備了1名專職工作者和2-4名公益性崗位形式的社區就業服務協管員和社區社保監督員,居民戶均擁有比例為200:1。社區平臺人員工資由每月800元提高到1000元以上,統一解決了社會保險。三是進一步落實資金保障。為保證創建活動的長期開展,我市將創建活動的專項資金列入市區兩級財政制度性安排。政府每年還對達標社區和社區人員表彰獎勵。三年來,市區兩級政府累計投入專項資金3141萬元。

幾年來的工作實踐使我們體會到,開展創建充分就業社區活動是推動就業再就業工作的有效載體和強力措施。通過全面開展創建活動,全市城鎮登記失業人數從最高峰的40余萬人減少到6.4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從6%下降到4.6%。下一步,我市將貫徹落實會議精神,以促進零就業家庭和困難群體就業為重點,加大工作力度,推動創建充分就業社區活動向縱深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