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深化對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的研究

時間:2022-06-30 11:29:00

導語: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深化對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的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深化對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的研究

深化對社會主義社會勞動和勞動價值理論的研究和認識,對于推進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堅持勞動價值論的基本原理就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

馬克思創立勞動價值理論,是從分析資本主義的經濟細胞———商品開始的。馬克思認為,生產商品的同一勞動具有二重性,一方面是具體勞動,創造使用價值;另一方面是抽象勞動,創造價值。價值是凝結在商品中的人類抽象勞動,抽象勞動是價值的唯一源泉。價值量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價值的實質是商品生產者互相交換勞動的社會經濟關系。馬克思通過正確地剖析商品的二重性、勞動的二重性以及價值實體、價值源泉、價值量和價值的社會本質等重要范疇及其運動規律,從而建立起科學的勞動價值理論。在此基礎上,馬克思創立了剩余價值學說,闡述了資本主義經濟運行的機理和它的基本矛盾,從而揭示出資本主義制度產生、發展、滅亡的客觀規律。剩余價值理論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大廈的基石。離開勞動價值論,就無法理解剩余價值學說;離開剩余價值學說,就無法理解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科學體系。否認馬克思勞動價值論,就是否認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因此,必須旗幟鮮明地堅持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研究方法和基本原理。

深化對勞動價值論的認識是時展的要求

當今時代和馬克思創立勞動價值論的時代已有很大不同。馬克思創立勞動價值論的時代是工業化初期的蒸汽機時代,當時創造價值的勞動主要是直接生產過程的體力勞動,資本家獲取利潤的主要來源是產業工人的剩余勞動。當今社會,科學技術突飛猛進,對生產力的貢獻越來越大,科技發展引起生產力廣泛而深刻的變革,生產越來越具有大型化、智能化、網絡化、全球化的特點。與此同時,生產勞動的形式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科技進步、經營管理、信息咨詢等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明顯,腦力勞動在生產勞動中所占的比例越來越大。這些都遠遠超過了馬克思所處時代的生產力水平和所能夠論及的范圍。從我國當前情況看,我們正在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實行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這些與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當年提出的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特征有很大差別。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實踐中,出現了許多急需在理論上加以說明的問題。比如,如何看待科技工作者的勞動,如何看待企業經營管理活動,如何看待按勞分配與按生產要素分配相結合的分配制度,如何應對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的國際經濟運行規則,等等。時代的發展和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變化,對馬克思勞動價值論提出了新的挑戰。在這種形勢下,我們要根據新的實踐,在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基礎上,不斷地創新和發展馬克思勞動價值論,使其不斷吸收鮮活的時代內容,始終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創新和發展中更好地堅持馬克思主義。

應著重把握的兩個問題

首先,積極應對經濟全球化所引起的勞動、價值、價值規律的新發展、新變化。經濟全球化的一個基本內容,是各種經濟資源愈益大量地跨越國界而在全球范圍流動和配置。這意味著當今世界人類抽象勞動的社會化程度更高了,社會勞動越來越超越國家界限而具有國際性,價值更大量地體現為國際價值,價值規律更多地在國際范圍的生產和交換中發揮作用。與此同時,伴隨著經濟全球化向縱深發展,國際市場與國內市場愈益融合,國際價值與國別價值適用范圍的界限愈益淡化,那些勞動生產率較低、耗費的勞動多于世界平均必要勞動的產品不僅在國際市場上不能體現為社會價值,即使在國內市場上也越來越不被承認為社會必要勞動,不能實現其價值。我們要積極適應勞動、價值、價值規律作用的新變化和新發展,努力提高我國的科技創新能力和生產力發展水平。

其次,充分重視科技工作者、經營管理者的勞動,建立健全收入分配的激勵機制。當今時代,科技工作者和經營管理工作者通過技術創新、管理創新推動生產力發展的作用更加突出,他們的勞動及其所創造的價值,應該得到充分的肯定并得到相應的回報。只有這樣,才能營造鼓勵創新的良好制度環境,真正落實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促進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應對人才競爭和新技術革命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