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黨建調研思考

時間:2022-09-29 04:49:00

導語:社區黨建調研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社區黨建調研思考

加強社區黨組織建設,對于搞好社區工作,促進全市經濟社會持續、協調、健康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需要,探索黨建工作與社區建設、社區服務相結合的新路子,充分發揮社區黨組織和黨員的作用,進一步增強街道社區黨建工作的影響力、滲透力,不斷擴大黨的工作覆蓋面,城西區積極探索,并取得了初步成效。目前,我區已在30個社區中建立了3個黨總支、36個黨支部,共有黨員1444名,其中:機關離退休職工黨員84名,企業離退休職工黨員650名,下崗失業職工黨員387名,轉業黨員退伍軍人57名,待分配大中專院校畢業生黨員12名,流動黨員42名,居民黨員140名,其它黨員72名。截止目前,達到“五個好”街道黨工委標準的有4個,“五個好”社區黨支部標準的22個。

1、強化領導,完善機制,明確職責。一是各街道黨工委按照市、區委創建工作的總體部署,將街道社區創建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成立了社區黨建指導工作委員會,各街道黨工委和社區成立了社區黨建協調工作委員會和社區黨建聯席會,逐步形成了“橫到邊、縱到底”的社區黨建工作體系,即:“區委—街道黨工委—社區黨組織—黨小組—黨員志愿者隊伍—黨員責任區”的縱向工作體系和“社區黨建工作聯席會—社區黨組織—轄區單位黨組織—社區黨員聯動站—黨員志愿者隊伍—黨員活動小組—黨員社區服務責任區(聯系點)”的橫向工作體系,基本實現“事務共商、服務共抓、資源共享、文化共育、治安共管”的良好局面。二是區委先后制定下發了《關于開展創建“五個好”街道黨委和“五個好”社區黨支部活動的通知》和《關于創建黨組織建設示范社區活動的意見》,細化、量化、深化各項工作指標,納入黨建目標責任中,層層分解,落實到人,做到年初有布置,年中有檢查,年終有總結。保證了創建活動的順利開展。三是街道和社區認真制定完善了《街道社區黨建工作職責》、《社區黨建工作聯席會規則》、《社區黨建工作研究會規則》、《社區黨員志愿者協會規則》等相關制度,促進了街道社區黨建工作的開展。四是實行領導聯點責任制。每一位縣級干部和黨(工)委委員都聯系一個社區,經常到社區調研了解情況,指導工作。

2、干部隊伍素質得到提高。一是按照社區“兩委”班子換屆的要求,選舉產生118名社區黨組織班子成員,157名社區居委會成員,與上屆相比,“兩委”班子成員結構進一步優化。支部班子成員中,男性31人,占26%;少數民族7人,占5%。新產生的支部委員中大學本科文化程度的4人,大專文化程度的8人,中專(高中)文化程度的79人。其中:中專、高中以上的占總人數的77%,比上屆增加13個百分點;初中以下的27人,占23%,比上屆減少11個百分點。支委平均年齡47歲,比上屆減少4歲。新當選的總(支)部書記1人,32名支部書記,均是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其中大專2人,平均年齡43.66歲,與上屆相比年輕了2歲。實現“一肩挑”的20名。新產生的社區居委會成員157名。通過向社會公開招考的有60名,連選連任的有97名,新老干部的比例為1.6∶1。年齡最大的49歲,最小的22歲,平均年齡37.5歲,比上屆干部平均年齡年輕2.5歲;少數民族干部有11名,占總人數的7%婦女干部145名,占總人數的92%;中共黨員59名,占總人數的37%。二是狠抓社區黨員干部教育管理工作。為進一步提高社區支委成員的整體素質,保證換屆后工作的連續性,我部利用兩天時間舉辦了新一屆社區兩委班子干部培訓班,學院巷西等三個社區黨支部作了大會交流,并進行了現場觀摩。街道黨工委能按照干部管理的有關規定,對干部進行嚴格要求、嚴格管理、嚴格監督,進一步健全完善了黨員民主評議制度、發展黨員公示制度、黨員談話誡勉制度,把黨員干部的行為置于群眾的監督之下,有力地促進了班子成員的思想作風和工作作風的轉變,給街道工作注入了強大的生機與活力。

3、街道、社區黨建工作再上新臺階。一是認真貫徹落實了市委組織部《關于全面推進社區黨建工作的意見》和《關于社區黨組織與轄區單位黨組織資源共享、共駐共建的意見(試行)》、《關于在職黨員參與居住地社區建設與服務活動的實施意見(試行)》等文件精神。全區30個社區均已成立了社區黨員聯動站,通過開展“亮身份、樹形象”等活動,已有1800余名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參與社區活動率已達80%以上。二是在開展創建“五個好”黨組織活動的基礎上,制定下發了《城西區創建黨組織建設示范社區活動的實施意見》,進一步深化了創建活動的內容。力爭今年社區黨組織全部達到“五個好”的標準,建立2—3個區級黨建示范點。三是進一步規范黨組織建設,按照《黨章》規定,北氣象社區在全區率先成立了社區黨總支(下設了五四北、五四南和省四建3個黨支部)。四是認真組織轄區單位黨組織與社區黨支部“一對一”結對幫扶活動,30個社區黨支部分別與轄區單位黨組織結成了幫扶對子,并簽訂了幫扶協議。社區共建工作生動活潑,摸索出了村居共建、軍居共建、企居共建、校居共建等新形式。如:開展社區黨支部與農村黨支部一對一結對共建,構建城鄉一體、同步推進、共創文明的新格局;昆東社區黨支部與省軍干所開展軍居共建活動;中華巷社區與青海省海藝服務總公司開展企居共建;虎臺社區與虎臺小學開展了校居共建活動等等,拓展了社區黨建工作的新途徑。五是各街道黨工委堅持每周學習日和社區每月一次黨員組織生活日制度,組織黨員干部學習黨的理論和相關政策,為創建活動奠定思想基礎。區委組織部籌集資金7萬余元,為基層黨支部贈送了50面黨旗,配置了《新編黨支部工作實用手冊》、《基層黨建工作手冊》、《黨章》、《新時期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讀本》等七類500余冊理論書籍和工具書,征訂了《黨的生活》、《北京支部生活》、《共產黨員》、《黨建文匯》等雜志,解決了基層黨支部學習資料匱乏的實際困難。六是進一步加強黨員電化教育工作,建立充實區、街、社三級片庫,采用聯點播放和巡回播放相結合的方式,充分利用黨員電化教育直觀生動的特點,開展黨員電化教育,認真制定播放計劃,做到了播放的時間、內容、人員三落實,今年共播放電教片826場(次)。七是針對流動黨員、離退休黨員、破產企業黨員管理難度大的實際,把社區教育管理與服務有機結合起來,對不能參加集體活動的黨員,采取因人而異、因人而管的方法,由過去把黨員請出來做工作轉變為工作“送上門”,一戶一戶的傳達黨的重要會議精神、學習文件和通報情況等,確保每一位黨員都能接受組織的教育管理。八是以點帶面,抓好示范社區建設。樹立了1個市級示范點(冷湖路社區),3個區級示范點(海晏路社區、濱河路社區、紅星社區)。通過樹立示范社區,認真總結和推廣先進經驗,極大地調動和激發了社區黨組織和黨員的積極性。

4、社區服務活動深入開展。近年來,各社區黨組織以服務居民群眾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本著“資源共享,同創共建,優勢互補”的原則,以“社區是我家,服務靠大家”為宗旨,以開展“同一個稱號,同一個社區,肩負同一個創建重任”、“我為黨旗添光彩”、“一個黨員一面旗”等活動為內容,廣泛宣傳和引導轄區單位和黨員參與街道、社區黨建工作,努力拓寬社區服務面,深入開展黨員志愿者服務活動。如:西臺社區成立了低?;饡?,倡導社區內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每月自愿捐助1元錢(多捐不限),居民群眾也可向基金會捐助。目前,基金會共收到捐款1370元,這些基金全部用于救助與慰問殘疾人和困難家庭,現已救助了15戶殘疾人和困難家庭,發放救助金620元;紅星社區黨支部成立了黨員基金會,以黨員捐款的方式積累資金,積累的資金用于慰問、走訪貧困黨員、下崗失業黨員,開展黨員活動等,增強了黨員對社區黨組織的認同感;冷湖路社區黨支部建立了黨員光榮榜,社區內的黨員(在職、流動)只要對社區建設出一次點子,為轄區居民提供幫助與服務都要上黨員光榮榜,以此激勵黨員的共建意識;古城臺街道黨工委開展“科技、道德、衛生、體育、法律”五進社區活動,轄區單位、居民、黨員廣泛參與社區活動等,初步開創了“資源共享、共駐共建”的良好局面。

5、精神文明建設成效顯著。各黨工委認真制定了本地區精神文明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規劃,廣泛開展了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科普知識教育,努力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積極發動轄區黨員、群眾開展上街清掃衛生、清除亂張貼、擦洗公共設施等社區公益活動;以“社區老年人趣味游藝會”、“社區老年秦腔演唱會”、“老年人秧歌隊”,“消夏納涼歌舞晚會”等文化活動,極大地豐富了社區居民群眾的業余文化生活,營造了健康、文明、向上的良好生活氛圍。

二、存在的問題

1、社區黨建思想認識滯后。一是離退休黨員、流動黨員、在職黨員、下崗等特殊群體黨員增多,黨員的“社區黨員”意識弱,認同社區黨組織的思想淡薄。二是社區單位黨組織認為社區黨建應當由街道社區黨組織承擔,對他們來說是“份外事”,參與社區黨建意識淡薄。三是社區黨組織工作連續性較差。個別老一屆的社區干部與新一屆干部工作交接不全面甚至間斷,影響工作效率。

2、社區黨建財力、物力、人力不足。一是社區工作依靠政府有限的財力、物力調撥,卻很難得到社區成員和社區單位在財力、物力上的有力支持。二是這幾年不少政府部門紛紛把職能任務延伸到社區,使社區黨組織疲于應付工作,卻少有時間為群眾服務、辦事。

3、社區黨建工作者素質有待提高。一是社區干部隊伍文化水平不高,難以應對日益復雜的社區建設和社區黨建工作。二是在社區換屆中,一些老社區干部紛紛退位,老社區干部的工作熱情、工作經驗卻是新當選的許多干部缺乏的,影響了社區工作的開展。

三、今后工作思路

1、充分發揮每一名社區成員優勢,為社區建設做貢獻。目前,僅靠六、七名社區干部,要抓好社區的文化建設、社會治安、環境衛生、體育健身等工作,是很難做好的。這就需要動員社區內各種社會人力資源,來為社區全體居民服務。發動流動人員、離退人員、復轉軍人、下崗人員投入到社區建設中。發揮社區非黨員身份的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社會知名人士、統戰對象等人才作用。發揮社區志愿者隊伍的作用。社區黨組織請他們為社區發展獻計獻策,發揮他們在各條線上對本社區建設的積極作用。

2、充分發揮社區的組織資源優勢。社區中有社區的各種自治組織,如社區居民委員會、社區協商委員會、黨建指導聯席會等,眾多的社區組織,是社區組織化的基礎,是社區建設的組織資源。社區黨組織要領導好社區建設,必須充分發揮這些組織資源優勢。一是社區黨組織要處理好與社區自治組織的關系要通過支持和保證社區居委會的依法自治包括當前居委會實行直選的做法,實現動員社區力量、依靠社區力量、利用社區資源、解決社區問題、建設美好家園的目標,促進基層民主政治建設。二是社區黨組織要處理好與駐區單位的關系,盡可能調動這些單位的資源為社區建設服務。通過多種渠道,發揮協商議事委員會、聯席會等機構作用,形成“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駐共建”的社區服務格局。

3、切實加強社區黨組織的組織建設。黨員人數超過100人的社區,經上級黨組織批準,可設立黨的基層委員會;黨員人數超過50人的社區,建立黨的總支部委員會(黨總支)。按照地域相鄰、行業相近、就近就便的原則,黨總支下設黨支部;為方便黨員活動,人數較多的黨支部還可建立黨小組。二是社區新黨員的發展工作應擺上議事日程。三是在社區黨組織書記與社區居委會主任之間的關系上,盡量推廣社區黨建工作者的兼職化。目前,全區社區黨組織書記與社區居委會主任一肩挑有20人,占社區黨組織書記的70%。四是發揮社區黨組織示范,作用。社區黨組織應號召社區黨員率先垂范,以榜樣的力量帶動社區成員和社區單位,克服困難、樹立信心、積極奮進。培養示范社區、先進社區,樹立典型,以點帶面,形成輻射帶動作用。

4、以服務為重點,開創社區黨建工作新局面。要堅持把社區服務作為社區建設的主題,把服務群眾、造福群眾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健全服務機制,拓寬服務渠道,創新服務載體,推動社區各項事業的全面發展。第一,開展面向弱勢群眾體為民服務,把解決好老年人、殘疾人、軍烈屬等弱勢群體的日常生活困難作為社區服務的重點,千方面計為他們排優解難。第二,開展面向社區居民的利民服務。社區黨總支依托社區服務中心,開辦社區服務熱線、社區家政服務站、衛生服務站和法律服務站,極大地方便了社區居民的日常生活。第三,開展面向下崗職工的安民服務。社區黨總支積極為下崗職工提供就業崗位,開展職業介紹和技能培訓,幫助他們掌握更多的就業本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