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訓新機制思考

時間:2022-10-24 04:25:00

導語:教育培訓新機制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教育培訓新機制思考

為進一步加強農村黨員培訓教育工作,提高農村黨員綜合素質,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河口縣從提高農村黨員干部隊伍素質入手,加強教育培訓,不斷促使農村黨員干部教育培訓工作的規范化、制度化、經?;ㄔO。河口縣還專門出臺了《關于加強農村黨員教育培訓的實施意見》,力爭每年完成農村黨員不少于1000名的培訓任務,農村黨員成為“五帶頭”達到50%以上,90%以上的55歲以下農村黨員熟練掌握一至兩門實用技術,5%以上的農村黨員戶成為科技示范戶。

一、充實培訓內容,由“通用型”向“實用型”轉變

圍繞河口縣黨的建設、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知識經濟發展等新形勢要求,著重從六個方面進行農村黨員培訓。一是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黨的十七大、《黨章》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為重點進行培訓。二是以新時期我國科技發展戰略、方針和政策等知識進行培訓。三是農業先進實用技術的培訓。圍繞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農業開發和農業產業化的需要,對種植、養殖、加工和生態建設等知識和技能開展培訓。四是農業產業化經營、經濟管理和農村政策法規知識培訓。根據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開展農業產業化經營、農村財務管理、集體資產管理、承包合同管理、以及現代企業制度,實用法律法規、現代經紀、現代金融、國際貿易等方面知識培訓。五是農村現代化和小城鎮建設管理知識培訓。根據農村現代化和小城鎮建設發展要求,開展農業現代化經營、鎮村建設管理、鄉村環境治理、村居建筑和農村家政等基本知識的培訓。

二、創新培訓方式,由“單向型”向“互動型”轉變

根據農村實際和農村黨員的特點,采取靈活多樣的培訓方式。一是以鄉(鎮)培訓為主,把集中培訓和分散培訓相結合起來,把堂上講課和現場示范、實地操作和相互交流結合起來。二是堅持普及與提高并重,既要辦好提高型長期教學班,也要辦好普及型短期培訓班。組織、農業、科協等部門要做好相應的培訓協調和服務工作。三是根據農村科普的特點,把培訓與示范、普及和服務有機結合起來。在培訓中選好一批廣大群眾歡迎的技術項目,進行普及推廣;結合培訓項目動員農村黨員、干部帶頭示范、建立科普示范基地;引導發展農村專業技術協會,鼓勵農村黨員、干部積極參與群眾性的技術交流活動,增強農村黨員、干部的自學、互學、自我服務能力。在培訓中,力求培訓一項技能,引進一項技術,辦起一個示范項目,建立一個示范基地,帶動一批群體,服務一方百姓,興起一個產業,富裕一個地區。

三、加強基地建設,由“教室型”向“開放型”轉變

一是完善縣、鄉(鎮)、村三級培訓場所建設。縣級各部門要結合邊疆黨建長廊建設,根據部門行業特點,通過聯辦或自辦的方式,建立起以各類培訓陣地為依托的“培訓中心”,擔負起對農村黨員培訓任務,結合當地實際情況,邀請專家學者和組織本部門技術骨干下鄉巡回講課。二是辦好農村專業技術協會。通過農技協會開展群眾性的生產技術交流、切磋活動、互教互學。各鄉(鎮)要根據農業經濟發展需要,群眾自愿的原則,建有1個以上種養技術協會。三是要大辦培訓示范基地。每個鄉(鎮)都要建立一個培訓示范基地,使培訓過程中做到學有榜樣、教有現場,發揮示范基地的技術輻射作用。

四、增強師資力量,由“理論型”向“復合型”轉變

改變過去以各級黨校教師為主,注重多渠道、多領域、多專業培養師資隊伍。結合我縣實際,通過內選外聘,“組織農村科學技術講師團”、“科普報告團”逐步建立一支相對穩定的專兼結合、兼職為主的教師隊伍,根據培訓對象和內容的不同,合理安排師資,實現培訓師資由“理論型”向“復合型”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