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公路建設與管理思考

時間:2022-10-26 11:56:00

導語:農村公路建設與管理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公路建設與管理思考

近年來,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我縣舉全縣之力改善交通條件,在對公路大動脈進行改造升級的同時,大力實施農村公路通鄉、通暢工程,不斷強化“毛細血管”的網絡功能,使農村公路建設步伐不斷加快,較好地解決了農民群眾出行難、農產品運輸難的問題。結合我縣農村公路建設實際,筆者對新時期我縣農村公路建設與管理進行了一些思考

一、抓住機遇――我縣農村公路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

自2003年以來,我縣緊緊抓住國家實施農村公路通鄉、通暢工程的機遇,大力改善農村公路通行條件,先后建設通鄉水泥路259公里,完成通暢公路500多公里,基本實現了90%以上的鄉鎮通水泥路,95%的行政村通公路的目標。4年來,我縣投入農村公路建設的資金超過了2個億,使全縣公路總里程達到了2799公里,其中,省道176.87公里,占6.3%,縣道405.42公里,占14.48%,鄉道863.348公里,占30.84%,村道1249.362公里,占44.6%,專用道104公里,占3.7%。按技術等級分,高速公路71公里,占2.5%,二級公路35.83公里,占1.28%,三級公路76.1公里,占2.7%,四級公路640.04公里,占22.87%,等外級公路1982.09公里,占70.8%。每平方公里有公路0.73公里,每萬人擁有公路41.16公里。境內逐步形成了以公路為主,鐵路為輔,以常張高速為依托,省道干線為骨架,連結農村,輔射全縣,溝通省內外的交通網絡。到2010年,全縣境內31個鄉鎮可全部通水泥路,建成通暢工程1360公里,540個村(居委會)通水泥(或瀝青)路,通水泥路的村達80%,約60萬人口直接受益。

二、遭遇瓶頸――農村公路建設的三大難題逐漸顯現

目前,我縣農村公路建設存在著公路密度小,連通性差,通達深度不夠,還有5%的行政村沒有通公路,而且通公路的鄉村道路技術等級低,交通安全設施少等問題,而對農村公路進行改造則是解決這些問題的根本對策,但從實際操作的情況看,我縣農村公路建設中出現的三大難題逐漸凸顯出來。

一是資金難題。最大問題就是自籌資金難以到位,要完成“十一五”農村公路建設任務,實施難度非常之大。我縣財政基本上是吃飯財政,鄉鎮更是負債運行,在縣、鄉財政都不寬裕的情況下,資金問題已嚴重制約農村公路建設。這幾年,雖然我縣采取群眾捐助、施工隊墊支的辦法解決了一部分啟動資金,但后續資金難以及時到位,2003年至2007年縣交通局承建的通鄉油路至今仍有1600萬元的資金缺口,產生了巨大的包袱。群眾自籌資金壓力也很大,今年實施的通暢工程一般路基基礎較差,多是一些偏遠的行政村,群眾的經濟狀況較差,建設里程較長,自籌資金的壓力相當大。要完成通暢工程,一般每公里路基處理在2-3萬元。有些路段要想達到要求,每公里將突破10萬元,再加上碎石設備,每公里約需2-3萬元,這樣村里每公里的負擔至少達到4-6萬元,影響了農村公路建設進度。

二是技術難題。農村公路一部分由村里組織群眾修建,不僅缺乏建設資金,而且缺乏過硬的技術指導。橋涵、邊溝等配套工程的質量與公路防護的實際需要相比差距較大,經過一段時間的運行,容易出現塌方、斷板、龜裂、起拱等病害。

三是管理難題。農村公路緊鄰農家經過農田,在路上隨意曬谷打草、堆放建筑材料、敞放牲畜的現象經常出現,毀損路面、侵占路肩的行為時有發生。受權屬因素的影響,目前,農村公路陷入了縣鄉管不了、村組管不好的“兩難”境地。

三、突出重點――全面加大農村公路建設力度

2005年12月,中央1號文件提出“要進一步加強農村公路建設,到“十一五”期末基本實現全國所有鄉鎮通油(水泥)路,東、中部地區具備條件的建制村通公路”。按照這一要求,國家計劃在5年內投入1000億元實施農村公路建設工程。面臨這一難得的歷史機遇,我縣要群策群力,充分調動社會各界的積極性,不斷加快農村公路建設步伐。

一要進行科學規劃??茖W編制“十一五”農村公路建設規劃,是從根本上改善廣大農村交通落后面貌的前提。為此,我縣要積極穩妥地實施農村公路建設規劃,逐步建立適應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公路網絡。要突出抓好農村“出口路”建設,即優先抓好通往經濟中心、交通中心的出口公路建設;要突出抓好農村“經濟路”建設,即優先抓好與資源開發、旅游開發聯系緊密,交通量較大的公路建設;要抓好農村“斷頭路”建設,即逐步打通具備建設條件的斷頭路,把鄉與鄉之間、村與村之間的公路連成片。在具體實施過程中,要吸取主要交通干線建設中的經驗教訓,在重要道路路口要“裝拉鏈”,防止常年對農村公路開膛破肚情況的發生。要適當提高農村公路設計等級標準,防止因路面狹窄造成車輛交匯困難的情況發生。要優先安排交通量大且群眾積極性高的農村公路項目,要統一規劃農村公路“錯車臺”,讓農村公路發揮應有的作用??傊?,要緊密結合農村工作實際,切實做到“四個結合”,即與農村生產生活相結合,與農村資源開發相結合,與農村城鎮建設相結合,與干線公路建設相結合。

二要實行重點推進。農村公路建設作為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要想在短時間內取得明顯成效,必須上下聯動,齊抓共管,重點推進,迅速形成“政府牽頭,部門配合,地方支持,群眾參與”的工作格局。首先要領導推進。各級黨委、政府要將農村公路建設納入“一把手”工程,黨政主要負責人要親自召開會議,專題研究農村公路建設問題,要深入施工現場,親自調度農村公路建設情況。要層層組建農村公路建設專門機構,并建立嚴格的責任考核機制,將農村公路建設任務與年度經濟工作任務一同考核。要層層簽訂農村公路建設責任狀,將建設任務落實到責任單位、責任人,并逐步建立縣級領導包鄉、鄉鎮領導包村的責任體制。要結合我縣財政狀況和工作實際,出臺有利于農村公路建設的優惠政策的扶持措施。其次要示范推進。著力宣傳在農村公路建設中涌現出來的先進事跡和先進典型,大力推進農村公路建設示范工程。通過現場觀摩、經驗交流、工作調度等方式,推動農村公路建設的均衡發展。

三要做到因地制宜。農村公路建設應遵循“實事求是,量力而行,因地制宜,講求實效”的原則,要綜合考慮地形條件、資金能力、交通發展前景,合理確定建設等級、技術標準和實施序列,最大限度地發揮農村公路的社會經濟效益。一是量力而行。要充分尊重群眾意愿,用足用活“一事一議”政策,集聚大家的力量辦交通,不搞硬性攤派,堅決不修農民朋友不愿意修的路,絕不能因為農村公路建設問題增加農民負擔。二是把握標準。在建設標準上絕不能搞“一刀切”,要修實用之路,即根據地形特點,科學選用技術指標,因地制宜,大力推廣就地取材。要修安全之路,即高度重視排水和防護,不斷提高抗災能力,在陡巖、急彎、沿河路段設置安全防護設施,確保行車安全。要修節約之路,即盡量利用老路改擴建,減少征地拆遷,避免占用耕地,減少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實現農村公路與自然景觀的和諧。三是講求實效。質量是農村公路建設的根本。沒有過硬的質量作為支撐,農村公路的綜合功能就得不到發揮。要針對農村公路點多、線長、面廣、技術人員少的實際,堅持開展多種形式、多個層次的培訓活動。要對鄉鎮分管負責人、質量監督工作人員、項目經理、質量監督管理員進行分期培訓,為基層培養技術骨干力量。要引導鄉鎮、村組聘請老黨員、老干部、老村長作為義務質量監督員,在施工過程中旁站監督關鍵工序的施工,以營造良好的農村公路建設氛圍。

四要鼓勵社會參與。要解決好農村公路建設資金問題,關鍵在于充分依靠社會各界的力量,共同搭建起一個農村公路建設的資金平臺。一是增加政府投入。除了交通部門要克服困難,政府要逐年增加財政投入外,還要出臺優惠政策,鼓勵社會籌資、企業贊助、個人捐款,逐步形成以政府投資為主,鄉村為輔,社會各界共同參與的多渠道籌資機制。交通部門可以采取預撥的方式,為農村公路建設注入啟動資金;財政部門可以采取“以獎”的方式,進一步激發大家修路的熱情;各級各部門應在政策允許的范圍內,對涉及農村公路建設的各種稅費能減則減,能免則免。要采取財政擠、銀行貸、個人捐的方式,狠抓配套資金的落實。二是鼓勵社會捐贈。要積極引導群眾通過“村民自治,一事一議,民主決策”的方式,自愿投資投勞修建農村公路。有條件的地方還可以成立農村公路建設理事會等民間組織,宣傳發動企業、社會團體和個人捐資修路。三是要強化市場運作。要逐步放開交通建設市場,實現交通建設投資主體的多元化和融資渠道的多樣化??梢郧纱蛲恋卦鲋蹬?、項目引資牌,吸引縣內外企業、個人投資農村公路;可以通過轉讓農村公路冠名權、路邊荒廢土地開發權、綠化權等方式籌集農村公路建設和養護資金。對于籌集到的建設資金,相關部門要加大監管力度,對農村公路建設資金使用情況進行專項檢查。

四、完善機制――建立新時期農村公路養護體系

隨著農村公路建設進程的不斷加快,農村公路需要管養的里程數量急劇增加,農村公路養護需求與養護能力之間的矛盾更加突出。要迅速改變農村公路管養現狀,就必須建養并重,進一步理順管養體制,改進管養方式,提高管養水平。

一要積極完成續建任務。針對農村公路“斷頭路”多的問題,要積極動員鄉鎮按照“統籌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有計劃、分步驟地續建通鄉、通村、通組、通戶公路,并完善相關配套工程。對路基和路面寬度不夠的路段,要盡可能地進行改造,確保能通行客車。建議縣財政部門打捆使用以工代賑、扶貧工程等項目,并適當安排一部分財政資金,對農村公路建設予以支持。要將農村公路建設與農業產業化經營、旅游開發和資源開發有機結合起來,合理設計線路走向,對不具備建設條件,尤其是建設資金不到位的,應暫緩開工,以免增加道路管養難度。

二要不斷改進管養方式?!豆贩ā访鞔_規定:“農村公路由地方政府負責養護”。按照這一要求,可以制定《農村公路建設管理辦法》,以地方立法的形式明確地方政府的管養責任。逐步建立起管護責任以縣為主,資金投入以政府為主,養護以市場運作為主以及推行“政府出錢,農民出力”和“市場招標,引入競爭,群專結合”的農村公路養護新體制;同時推行“各級政府補助,村民承包領養”的辦法。將農村公路全部納入日常養護范圍,將原有的縣鄉村三級管理養護模式變為二級管理養護模式,縣鄉公路統一納入縣級管理范圍,村路由鄉鎮公路管理所通過聘用農民公路管養員管理養護,確保三級公路級級有人管、路路有人養。同時將縣交通局下設的地方公路管理站改為農村公路管理站,承擔起農村公路日常管理和養護工作;各級鄉鎮設立農村公路管理所,各行政村設農村公路管護員,層層落實責任,徹底改變“講起來人人有責,做起來人人無責”的局面。

三要多方籌措資金。在國家對農村公路管養沒有專項經費投入的情況下,單靠市縣鄉財政補助的方式難以保證管養資金需求。為此,農村公路管養資金可以采取“群眾籌一點、車主捐一點、鄉鎮擠一點、縣市補一點、向上爭一點”“五個一點”的方式進行籌集。為充分發揮資金的使用效益、鄉村兩級要對籌集的管養資金實行“專戶儲存、??顚S谩?,并嚴格實行目標管理。在條件成熟的路段,還可通過拍賣客運經營權方式籌集管養資金。

四要強化監督檢查。為從根本上改變重建輕養的現狀,建議將農村公路管養工作列入鄉鎮年度目標管理考核任務,對管養積極、路況較好的鄉鎮,給予表彰;對管養滯后、路況較差的鄉鎮給予批評,并根據考核情況撥付管養資金。要進一步理順農村公路路政管理體制??h一級交通部門要成立農村公路路政執法大隊,鄉鎮要成立農村公路路政執法中隊,村一級要聘請農村公路建設路政兼職執勤員,實現縣鄉村三級整體聯動,重點對超限超載運輸車輛上農村公路行駛行為進行集中整治。要進一步掃清農村公路路政執法政策障礙,從車輛、編制、經費三個方面予以大力支持。路政執法人員要切實加強源頭管理,要對工廠、礦山、貨物集散地進行重點監控,嚴防超限超載車輛擅自上農村公路行駛,以延長農村公路使用壽命??h級交通、農機、公安、安監等部門要緊密配合,不斷強化對農村公路的管理和指導。交通部門要加強養護技術指導,定期對養護人員進行培訓。公安、農機部門要幫助鄉鎮完善道路防護設施,加強對重點路段的監控,確保農村公路運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