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黨管人才經驗交流
時間:2022-11-20 03:49:00
導語:國企黨管人才經驗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科學的人才觀,也就是對于人才在經濟社會發展中所處的位置、什么是人才以及應該如何用好人才等問題,所應具有的科學態度和觀念。科學的人才觀,符合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客觀實際,反映了我們黨對人才資源重要價值和作用的深刻認識和理解,對黨和國家事業發展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我們在國有企業人才工作實踐中必須認真加以把握,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牢固確立科學的人才觀,克服在人才問題上的各種不合時宜的觀念,創新黨管人才的實現形式,全面加強企業人才隊伍建設。
一、貫徹黨管人才原則,牢固確立科學的人才觀
(一)要確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理念。同志關于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論斷,是對人才這一戰略資源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科學概括與總結,與鄧小平同志關于“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思想具有同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同志提出的科學發展觀也涵蓋這一人才理論精要。同志強調,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大力實施人才強國戰略,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堅強的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持,十六大提出“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其核心是尊重勞動,其本質是尊重人才。惟有人才資源得到有效開發,各方面人才不斷涌現,讓最活躍的因素最大限度地活躍起來,我們的事業才能始終充滿生機和活力。
(二)要確立黨管人才的理念。黨中央在堅持黨管干部原則的基礎上提出了黨管人才的要求,明確了我們黨不斷鞏固執政基礎、提高執政能力的工作著力點,擴大了組織工作的視野和領域。黨管人才原則的提出,是黨的組織工作圍繞中心,服務大局,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客觀要求。在人才資源成為第一資源的新形勢下,如果不加強黨對人才工作的領導,不加強黨對人才的宏觀管理,不全面落實“四個尊重”的方針,就不能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
(三)要確立圍繞發展加強人才工作的理念。發展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小康大業,發展是主題,人才是根本。我們必須緊緊圍繞服從和服務于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把人才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統一到促進發展上,使人才工作的每一個環節都著眼于發展,有利于發展。國有企業人才工作,要把發展對人才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作為當前工作的著力點,貫穿到組織工作的方方面面。把發展作為重要標準,用發展的實際成效來檢驗人才工作的成效,善于發現人才,團結人才,使用人才,不斷提高識才、用才、愛才、聚才的水平,知人善任,廣納群賢,把人才吸引到發展上來。
二、創新黨管人才的實現形式,建立健全有利于人才健康成長和充分發揮作用的長效機制
人才工作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與黨管干部相比,黨管人才所涵蓋的領域更寬廣,內容更豐富,方法更靈活,任務也更加艱巨。對于我們國有企業來說,既有吸引人才、激活人才增益的問題,也有留住人才、盤活人才存量的問題。面對這些新的情況,我們必須創新機制,做好人才的發現、選拔、使用、培養,鼓勵和引導人才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建立完善人才工作的長效機制。
(一)要建立競爭擇優的人才選拔機制。按照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要求,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貫徹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原則,繼續推行和完善公開招聘、競爭上崗等措施辦法,為優秀人才脫穎而出開辟“快車道”。既要注重盤活現有人才資源,又要注意引進適用人才并切實發揮好他們的作用。要通過深化改革,逐步根除論資排輩、求全責備、能上不能下等“痼疾”,真正形成人才輩出、廣納賢才、人盡其才的良好局面。
(二)要建立符合社會需要和各類人才特點的人才培養機制。在培養目標和重點上,要區別不同類別、不同層次人才的特點,確定不同的取向。對企業黨政領導人才,要在提高理論素養、培養戰略思維、樹立世界眼光和加強黨性修養上下功夫,全面提高領導水平和執政能力;對企業中層管理人才,要著力提高他們駕馭市場、參與競爭的能力;對各類專業技術人才,要著重提高他們的科研、學術水平,從中培養一大批具有較高水平的專家、學者和學科帶頭人。在培養的方法和手段上,要不斷探索創新,把理論培訓與實踐鍛煉、短期培訓與職業教育等有機結合起來,建立廣覆蓋、多層次、開放式的人才培養體系,逐步走出一條符合企業人才成長規律的培養之路。
(三)要建立開放靈活的人才流動機制。要打破企業過去“能上不能下,能進不能出”的人才流動落后機制,建立起市場機制與組織人事部門宏觀調控相結合的新的運行機制,打通各類人才隊伍之間的交流渠道,逐步實現人才資源的市場化配置,促進人才合理流動。要樹立“不求所有、不求所在、但求所用”的用人觀念,研究制定推進人才柔性流動的機制,積極吸引各類優秀人才,為國有企業的改革與發展服務。
(四)要建立有利于發揮人才作用的激勵機制。更新分配觀念,改革和完善現行分配制度,堅持把按勞分配與按生產要素分配結合,采用年薪制等多種分配方式,建立符合市場經濟法則的人才分配激勵機制,充分體現人才的價值。同時,要堅持物質激勵與成就激勵、精神激勵相結合,使人才充分享有實現自身價值的自豪感、貢獻社會的成就感、得到社會承認和尊重的榮譽感。
三、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加強企業人才隊伍建設
當前,我市國有企業人才隊伍建設中還存在著人才總量不足、尤其是高層次經營管理人才和高級專業技術人才缺乏;人才結構不盡合理,經營管理人才,特別是資本運作和外向型經營人才匱乏;人才培養、引進、使用的機制還不夠完善;人才流失現象突出等問題。面對改革發展的新形勢、新任務和新要求,我們必須增強做好國有企業人才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采取得力措施,把人才強企戰略作為全面實施“工業立市”、“四大跨越”發展戰略的根本來抓。
(一)突出重點,著力抓好企業人才三大隊伍建設。一是建設高素質的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隊伍。強化人才能力培養,把現代管理和科技知識培訓作為重點,全面提高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的綜合素質。同時,還應加強對企業經營管理才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鼓勵他們爭做有為的合法經營者。努力建設一批既懂經營管理,又能駕馭復雜局面的企業經營管理人才。二是建設高素質專業技術人才隊伍。以全面提高專業技術人才科學素養和創新能力為目標,努力培養和引進一批高級技術人才和急需人才。三是建設高技能的技術工人隊伍。重點培養市場需要和生產一線急需的技能性專門人才和高級技工。
(二)深化改革,積極營造企業人才隊伍建設的良好環境。一是強化國有企業的主體地位,加大企業對人才培養的投入,積極創建學習型企業。二是堅持多措并舉,不斷拓寬國有企業引才、引智工作渠道。完善人才、智力、項目相結合的引進機制,采取兼職、講學、咨詢、技術合作、擔任顧問等形式引進外來人才智力。三是進一步改革國有企業經營者選拔制度。積極探索組織推薦、社會招聘、群眾舉薦和個人自薦相結合的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選聘制度。四是建立鼓勵國有企業人才干事創業的激勵機制。對經營者實行薪酬與責任風險和經營業績掛鉤的薪酬制度。逐步建立起重實績、重貢獻,向優秀人才和關鍵崗位傾斜的分配機制,鼓勵技術、管理等生產要素參與分配,鼓勵對做出貢獻專業技術人才、經營管理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實行股權、期權激勵,使各類人才干事有舞臺,創業有機會,社會有地位。
(三)正確處理幾個關系,確保國有企業人才工作健康發展。一是正確處理黨管人才與發揮市場對人才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的關系。黨管人才不是在人才問題上黨包攬一切,而是宏觀管理,綜合協調,管宏觀、管政策、管協調、管服務。要遵循人才的成長規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和人才資源開發利用規律,在管理中充分發揮市場對人才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二是正確處理培養自己的人才與引進外來人才的關系。必須不斷完善有利于吸引人才的方案措施,既要抓好急需人才的引進,又要抓緊培養自己的人才,用好現有的人才,這是我們國有企業賴以持續發展的基礎和根本。三是正確處理文憑、職稱、水平、資歷和能力的關系。同志強調,要不唯學歷,不唯職稱,不唯資歷,不唯身份,把品德、知識、能力和業績作為衡量人才的主要標準。國有企業選用人才,要綜合衡量人才的素質,突出品德、知識、能力和業績等主要標準。此外,要科學合理配置人才結構,從實際出發,對不同層次的人才要有一個適當的比例。
- 上一篇:人才工作會議交流材料
- 下一篇:樹科學人才觀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