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引路先進示范黨建交流
時間:2022-11-27 11:36:00
導語:典型引路先進示范黨建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逐步完善和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層推進,村級經濟如何加快發展,村級財源如何不斷擴大,農民收入如何有效提高,這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市委審時度勢,結合貫徹中央關于開展農村第二批“三個代表”學教活動的總體要求,把支塘鎮蔣巷村、虞山鎮夢蘭村、白茆鎮康博村、辛莊鎮常南村和他們的帶頭人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常德盛、全國人大代表錢月寶和高德康以及省勞動模范徐之偉樹立為全市村級組織和基層干部學習的四個典型、四面旗幟。通過以身邊典型當教材,以熟悉的榜樣作示范,全市村級黨組織和農村黨員干部在思想上受到了很大的教育和啟發。
一是強化了責任感和使命感。大家認為,四個典型村的實踐表明,農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班子強不強,關鍵在書記。發展農村經濟,是時代賦予的重大使命,作為村黨組織書記,必須身先士卒,率先垂范,以自己的模范行動,履行好自己的責任,實踐好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要確立為官一任、致富一方的觀念,從本村實際出發,找準發展目標,理清發展思路,拿出具體措施和辦法。同時,要團結帶領支部一班人,組織發動全體黨員干部,振奮精神、凝心聚力,發展經濟,自覺實踐“三個代表”,實現強村富民。
二是牢固確立了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觀念。從四個典型村的發展歷程中大家總結出,要做到率先發展,就不能墨守成規,固步自封,必須堅決克服小勝即滿、小富即安的守攤思想,堅決打破被動應付困難、在工作上無所作為的狀態,確立新的機遇意識,確立更高的目標,不斷開拓進取,全力進行趕超。
三是堅定了艱苦創業、真抓實干的信心和決心。四個典型村的發展史,就是一部艱苦奮斗的創業史,學習典型村的經驗,最關鍵的是要腳踏實地,埋頭苦干。大家表示要以典型村為榜樣,圍繞建設現代化新農村的目標,樹立自強不息、自加壓力、敢于爭先、永不滿足的創業精神,一心一意謀發展,一項一項抓落實,一步一步求突破,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澆鑄美好未來。
二、典型引路推進村級經濟大發展
全市各村借鑒四個典型村的發展路子,把增強村級經濟實力放在首要位置,把抓好載體建設、招商引資、發展個私經濟、拓寬群眾就業門路、促進農村剩余勞動力的有序轉移作為壯大村級經濟、推進富民工程的重要舉措,切實加以落實。
一是招商引資促發展。發展經濟首先要有投入,目前村一級靠自身積累太慢、靠銀行貸款太難、靠集資風險太大,而通過盤活土地和閑置資產,充分利用外來投資是發展村級經濟的一條捷徑。夢蘭村盤活土地,興辦占地2平方公里的夢蘭工業園,并利用外資1.5億美元開發國際高科技園區,在提高和抓好床上用品主體產業的同時,積極向跨行業發展,大力引進項目,將夢蘭經濟推上新一輪發展的快車道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各村以此為借鑒,紛紛開展招商引資,通過引進個私企業來發展村級經濟??拷菂^的練塘鎮常興村立足拼搶,乘勢而上,提出了“配套完善南區、規劃發展北區、結合整治老區,全力服務新區”的工業經濟發展思路,目前已有12個企業進駐園區,總投資達6000萬元,預計今年即可完成工業產值1.35億元,銷售收入1.28億元,實現利稅總額2100萬元。海虞鎮汪橋村利用地理優勢,積極開展招商引資,兩年共投入1500多萬元用于建造標準廠房,已引進企業6家,吸納外來資金5000多萬元,為村級經濟發展拓展了更大空間。支塘鎮支北村依托臨近市級工業園區的區位優勢,充分發揮村存量土地的效益,建辦工業配套小區,已引進各類企業13家,為村級經濟發展奠定了較好的發展基礎。莫城鎮燕巷村近年來建辦制筆企業43家,從業人員1000多名,有效解決了村里的閑置勞力。20**年,全市通過招商引資,新辦私營企業4129家、新批個體工商戶2**61戶,完成投資額51億元、報建廠房681萬平方米,提供就業崗位56208個,其中吸納本地勞動力22383人,增加工資性收入1.6億元。
二是打造規模品牌促發展。蔣巷、夢蘭、康博、常南四個典型村多年來持續投入,不斷擴張,成功地提升了企業的規模、檔次和實力,四個村還創造了“波司登”、“夢蘭”、“隆力奇”、“雪中飛”、“常盛”等中國馳名商標和中國名牌產品,品牌戰略的實施使企業發展躍上了新的平臺。借鑒典型村的經驗,全市各村中小企業紛紛向品牌化經營、規?;l展、產業化生產、外向化拓展、科技化開發轉變。梅李鎮瞿巷村投入2000萬元,引進德國、美國等國家的先進設備,改造傳統設備,企業經濟效益明顯提高。聚沙村注重原有企業的鞏固擴大,以橫向協作為突破口,積極與上海等地的國有企業聯系接洽,竭盡全力引進品牌、引進人才、引進技術,三星羊毛衫廠生產的“新葉”牌高級羊毛衫兩度榮獲國家有關部門頒發的“最暢銷國產商品金橋獎”,繡品廠生產的“一支梅”牌床上用品獲“部優產品”稱號,目前,企業產品暢銷國內大中城市,并遠銷美國、日本等國家。與此同時,全市涌現出了海虞服裝、梅李皮件、王莊貨架、沙家浜模具、任陽無紡設備等一批“一村一品,一鎮一品”的塊狀經濟和企業群體,去年有26個村村級企業銷售收入超億元,3個村超5億元,2個村超10億元,1個村超30億元。
三是結構調整促發展。康博村在推進工業化的同時,積極引導農戶進行承包土地使用權流轉,全村2700畝耕地中有一半以上實行了規模經營,分別由20戶種養大戶承包,使農業結構不斷得到調整,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典型村的實踐證明,開展以農用地流轉為重點的農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是增強村級集體經濟實力、增加農民收入的一條可行路子。新港鎮李袁村積極探索合作經濟組織新形式,建立了李袁土地股份合作社,引導農民以土地參股,380戶農民流轉承包地種植超甜玉米、西蘭花、棚刀豆等,除每年每畝獲得360元的土地補償外,參加勞動的農民人均還可獲得打工收入3000元,年增收最多可達近萬元。東張鎮新閘村引進600萬元資金興建了圣力乳業有限公司,年飼養奶牛400多頭,成為全市規模最大的奶牛養殖基地,為農民增收拓寬了路子。目前全市已建有農業龍頭企業35家,其中資產規模超千萬元的18家,超5000萬元的5家。通過推進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全市涌現出了一支活躍在農副產品流通一線的2000多人的農民經紀人隊伍,聯系帶動農戶3萬多戶,成為幫助農民開拓市場、致富增收的生力軍。
三、典型引路推進村容村貌大變化
“讓村民過上城里人一樣的日子”,這是四個典型村多年來共同的心愿和目標。蔣巷村投入3000萬元大力實施農村現代化建設,村內各類公用設施一應俱全,初步構成了集現代工業園、農業生態園、村民康居園為一體的現代化新農村格局;夢蘭村致力于改善人居環境和投資環境,突出生態建設,大搞“四旁”綠化,全村綠化面積已拓展到5萬平方米;康博村投資5000多萬元建設具有現代化水準的小康型農民別墅區——康博苑,已建成別墅300多幢,村民紛紛搬進新房;常南村依托企業發展搞好村中心區建設,村內有線電視網絡貫通,商業街道寬敞繁華,農民別墅拔地而起,呈現出一派新農村的勃勃生機。市委專門組織全市400多名村黨組織書記用一天時間到四個典型村實地參觀,學習取經,并召開現場會,這四個村氣勢宏偉、規劃科學的現代化農村建設藍圖,設施齊全、環境優美的新農村風貌,贏得了大家的交口贊譽,也激發了大家的創業豪情。全市各村紛紛圍繞新村建設、老村改造、村中心建設“三個重點”,以道路硬化、環境凈化、四旁綠化、路燈亮化、外墻白化、門面美化“六個化”的目標,全面實施道路、自來水、改廁、液化氣、有線電視、動圈喇叭、程控電話、標準用電、庭院綠化“九到戶”實事工程。大義鎮小山村在新村建設中堅持以科學規劃為先導,按照“村莊集鎮化、服務社會化”的原則,全面編修農村現代化建設總體規劃,形成了“農田保護區、工業生產區、農民居住區、中心服務區”的合理布局,迄今為止,已先后建成三個農民別墅區,總戶數200戶。虞山鎮合豐村以老村改造為突破口,先后投入2000萬元資金,全面實施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大力開展創建“省級衛生村”和“市農村現代化達標居住小區”活動,改水、改廁工程全面完成,自來水入戶率達100%,人均綠化面積15平方米。辛莊鎮桃園村把綠化美好家園作為推進農村現代化的特色和追求所在,村里籌集綠化資金150多萬元,建成公共綠地8000多平方米,目前,桃園村家家種樹、戶戶載花已成為時尚,養花種花既改善了農民生活環境,又促進了社會風氣的根本好轉。練塘鎮鴛鴦橋村投資400多萬元把水泥路修到了每家每戶,方便了群眾的出行,全村已擁有80多輛汽車、700多輛摩托車,同時村里還積極創建有線電視村,每戶350元的有線電視初裝費全部由村里支付。20**年,全市首先建成全省首家“有線電視市”,率先實現城鄉一個水廠聯網供水,65%的村成為省級衛生村。
實踐證明,充分借鑒和運用典型村的成功經驗,發揮其示范輻射帶動作用,是推進全市村級黨組織建設、加快農村現代化建設步伐,推動農村各項工作的一條有效途徑。
- 上一篇:加強領導村級組織建設交流
- 下一篇:兩新黨建經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