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新農村建設現場會上的講話

時間:2022-04-28 06:08:00

導語:全市新農村建設現場會上的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全市新農村建設現場會上的講話

同志們:

這次新農村建設現場會,是繼全市農村工作會議之后,市委、市政府專題研究新農村建設的又一次重要會議。這次會議,既是2006年工作的總結會,更是一次乘勢而上、再鼓干勁的動員會。上午,與會同志現場觀摩了彬縣6個新農村建設示范村,可以看出彬縣新農村建設發展勢頭良好,已走在了全市的前面,成為繼旬邑之后全市又一個先進典型。下面,張書記、千市長還要做重要講話,請大家認真貫徹落實?,F在,我就全市2006年新農村建設工作作一簡要回顧,并就今年的工作進行部署安排:

一、全市新農村建設開局良好

2006年,全市上下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統攬農業和農村工作全局,圍繞“五新”目標,切實抓好“百村示范千村推進”活動,涌現出了旬邑縣在全省乃至全國有影響的先進典型。年初,市委、市政府作出了《關于在全市學習推廣旬邑縣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經驗的決定》,中央黨校先后兩次在旬邑縣開展調研,并召開了中西部新農村建設研討會,在全國縣委書記培訓班上推廣旬邑經驗。禮泉縣白村還當選為“2006年度CCTV中國十大魅力鄉村”,成為西北地區唯一獲此榮譽的村?;仡櫼荒陙硇罗r村建設的實踐,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各級領導重視,群眾發動充分。全市各級都把新農村建設列入重要議事日程來抓。一是各級領導高度重視。市、縣都成立了由黨政主要負責同志為組長的新農村建設領導小組及辦公室,黨政主要領導能夠經常聽取新農村建設工作匯報,并深入基層進行檢查指導。各級人大、政協多次組織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視察新農村建設工作,開展專題調研,為推進新農村建設獻計獻策。二是層層組織動員。僅市上先后于3月、7月、11月,分別召開了市縣鄉三級干部參加的全市新農村建設動員大會、現場會和觀摩會,安排部署和督促檢查新農村建設工作,各縣市區結合各自實際,層層動員,強化措施,將新農村建設不斷推向深入。三是加強督促考核。市上將新農村建設工作納入縣市區年度目標責任制考評,縣市區普遍實行了月檢查、季考核、年終總結獎勵制度,有力地促進了新農村建設工作。四是加強輿論宣傳。結合宣講中央一號文件,全市共抽調市、縣、鄉5600多名干部,深入鄉村和農戶,開展面對面的宣講活動,使新農村建設和各項惠農政策家喻戶曉。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巡禮采訪活動,國家和省市多家新聞媒體對我市的新農村建設工作進行了大量報道,營造了濃厚的輿論氛圍。

(二)經濟持續發展,農民收入增長。各級都堅持把發展農村經濟、促進農民持續增收作為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來抓,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完成165.2億元,同比增長7.2%,名列全省之首;農民人均純收入2472元,增長9%。一是農業結構調整成效顯著。糧、果、畜、菜四大主導產業產量、產值位居全省前列。糧食總產達到209萬噸,為歷史最高年份;水果總產313萬噸,增長20.6%,優果率達68%;大家畜存欄52.3萬頭,其中奶牛存欄15.8萬頭,同比分別增長7.6%和10.3%;蔬菜總面積達到108萬畝,其中大棚蔬菜面積發展到12.9萬畝,總產260萬噸,增長7.1%。二是縣域經濟發展勢頭強勁。各縣市區把招商引資作為第一要務,推動區域經濟快速發展,秦都GDP達到102.9億元,率先突破百億元大關,渭城、興平分別實現95.8億元和51.1億元,成為縣域經濟的排頭兵。三是勞務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高。全市累計在外務工人員98.7萬人次,創造務工收入40多億元。四是區域特色經濟發展較快。各縣市區結合各自實際,積極發展“一鄉一業、一村一品”,涌現出了一批區域特色產品,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ɑ苌a、土織布、五谷雜糧畫、鍋盔、麻花等名優產品,在第十三屆楊凌農高會上享有盛譽。

(三)投入力度加大,設施建設加快。一是投入量大幅度增加。市委、市政府組織26個市直部門,為農村和農民辦的20件實事全部完成,共完成投資11億元,占年初計劃的191%。二是以“五通”為重點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實現重大突破。農村路、水、電、氣、訊等“五通”工程加快實施,全市農村道路建設完成投資5.6億元,建成通村公路2418公里,解決了1316個行政村群眾行路難問題,新增里程居全省第一;農村飲水工程完成投資3604萬元,建成人飲工程65處,累計解決了92.4萬人的飲水困難;農村沼氣建設完成1850萬元,已建成沼氣池4.8萬口,改灶、改廁、改圈1.2萬戶;實施有線電視“村村通”工程,完成投資3060萬元,新通達行政村180個;建成了咸陽電子農業網、農務網,入網農戶達到11萬戶,為農村信息化奠定了基礎。三是以“五配套”為重點的農民生活條件明顯改善。村兩委會辦公室、衛生室、文化室、學校、商業網點等“五配套”建設得到加強。新建成村兩委會辦公室254個,村衛生室達到2900多個,完成農村中小學危房改造27萬平方米,高中標準化校舍建設22萬平方米,遠程教育覆蓋2700所農村中小學;農村電影數字化放映工程全面啟動;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投資1.1億元,建成了5個縣級大型超市、7個縣級配送中心,新建和改造1000個加盟店、農家店。

(四)示范作用明顯,整體推進良好。按照“規劃先行、分類指導,試點示范、基礎突破”的思路,一是科學制定規劃。堅持“科學謀劃、合理布局、因地制宜、體現特色”的原則,全市已完成村級規劃1680個,占行政村總數的60%,推進村莊和民宅建設規范化。二是示范村成效顯著。市上確定了100個市級新農村建設示范村,各縣市區結合實際,采取政府扶持、社會各方參與等辦法,抓建了304個新農村建設重點村,示范作用明顯。旬邑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全面啟動新農村建設,目前已建設示范村162個,占全縣行政村總數的60%,給全市帶了好頭。彬縣幾大班子齊動手,全縣上下總動員,確定了40個新農村建設重點村,縣財政為新農村建設已投資1530萬元,包抓部門捐資129萬元,積極探索,初步形成了“聯合集約”、“村組匯聚”等五種新農村建設模式,成為繼旬邑之后又一個新農村示范縣。秦都區突出城郊型新農村建設,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帶頭作用。長武、興平、渭城、涇陽等縣市區,示范村建設堅持規劃不變,建立了舊村改造新模式。禮泉、乾縣、三原、永壽、淳化等縣起步良好。三是整體推進良好。在抓好示范村的基礎上,千村推進全面啟動,基礎設施建設實現重大突破,“一村一品”發展勢頭良好,開展農村公路環境治理、村容村貌整治、清理“三堆”等專項活動初見成效,農村面貌煥然一新。

(五)惠民措施到位,農村和諧穩定。一是認真落實各項惠民政策。落實種糧農民直補、小麥良種補貼、地膜玉米補貼、糧食綜合直補共計7900萬元;向退耕還林農戶發放現金補助8646萬元;向農民兌付購置農機具補貼資金682.5萬元,使廣大農民群眾直接受益。二是農村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發放民政保障資金1.5億元,實施救災救濟、城鄉低保、五保供養、醫療救助、義務兵家屬優待,有效保障了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落實“兩免一補”政策,為156.6萬人次貧困學生免除學雜費、課本費、補助生活費2.67億元。農村合作醫療試點范圍不斷擴大,123.7萬農民參加合作醫療,參合率達85.9%,為34萬農民報銷醫藥費3796萬元。三是扶貧開發力度加大。爭取投資7916萬元,建設扶貧開發重點村179個,移民搬遷8200人,18萬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四是民主政治建設得到加強。全市順利完成了第六次村委會換屆選舉,農村干部素質和班子帶領群眾建設新農村的能力得到提高。五是注重培養新型農民。廣泛開展農村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加強實用技術和勞動力轉移技能培訓,全年共培訓農民91萬人(次)。

在充分肯定全市新農村建設工作成績的同時,我們也必須清醒地看到目前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一是認識不到位。一些干部對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性認識不足,重視不夠;二是部門包抓的責任落得不實,個別部門至今無動于衷,甚至對包的哪個村、怎么幫心中無數。三是新農村建設還有重村莊建設、輕產業發展的傾向,個別干部把新農村建設片面理解為“農村新”,個別地方還有違背農民意愿的情況等。這些問題必須引起各級各部門的高度重視,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二、突出重點,強力推進,實現新農村建設新突破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就是要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村容整潔,鄉風文明,管理民主”的總體要求,努力發展新產業、建設新村貌、倡導新風尚、培養新農民、構建新機制。根據中、省要求,我市新農村建設分啟動示范、整體推進、攻堅提升“三步走”,目前為第一步:2006—2010年啟動示范階段。按照“全面啟動、百村示范”的思路,2007年在去年100個示范村的基礎上,再選擇100個示范村,每個縣市區抓好10個示范村,每個鄉鎮抓好1-2個先進村,力爭到“十一五”末,使全市三分之一的行政村基本建成新農村建設示范村。當前,要著力抓好以下五個方面。

(一)以“一村一品”為首要任務,努力實現生產發展。一是積極實施“一村一品”工程。按照《咸陽市發展一村一品百村示范千村推進實施意見》的要求,今年我市將圍繞農業主導產業和區域特色產業,優先打造150個高標準示范村,力爭到十一五末,全市“一村一品”示范村發展到1000個。到2015年,“一村一品”示范村覆蓋全市50%以上的行政村。要按照“縣有主業,鄉有規模,一村一品,一戶一技”的要求,大力調整產業結構,提升優勢特色產業發展水平,使80%的農戶有一個致富的穩定產業,實現“戶均一個果園或兩頭奶?;蛞粋€設施大棚”的目標。在抓好主導產業的同時,要大力發展花卉、土織布、土布鞋、烤煙、時令鮮果、中藥材、手工藝、生態旅游等“一村一品”,使之成為區域農民增收的朝陽產業。二是糧食瞄準做專,強力推進糧食豐產科技工程。重點普及推廣良種統繁統供、地膜玉米、測土配方施肥和病蟲草綜合防治等四大重點技術,不斷擴大優質專用糧面積。2007年推廣優質小麥245萬畝,地膜玉米50萬畝。糧食總產達到180萬噸以上。三是果業瞄準做優,大力實施優果工程。市政府繼續采取以獎代補辦法,加大“四項”關鍵技術的推廣力度,確保全市完成大改形50萬畝,強拉枝100萬畝,巧施肥150萬畝,果實套袋150億只,建設蘋果標準化生產示范園50個。全市水果總產達到300萬噸,力爭使優果率達到70%以上。四是畜牧業瞄準做大,加快發展畜牧富民工程。按照“規模養殖,提高效益”的思路,市上繼續拿出300萬元財政貼息,扶持群眾發展養殖業。突出抓好良種擴繁、養殖小區建設和畜禽疫病防治,2007年建設奶牛養殖小區30個,發展家庭規模養殖戶1000戶,全市大家畜存欄達到65萬頭,其中奶牛存欄達到18萬頭。五是蔬菜業瞄準做強,積極推進蔬菜增收工程。按照“調整布局,優化品種,精細管理,增加收入”的工作思路,市上繼續拿出200萬元,對設施農業產業帶建設實行直補,大力發展精細菜、反季節菜,擴大蔬菜種植面積。2007年全市蔬菜種植120萬畝,總產260萬噸。

(二)以提高農民收入為目標,努力實現生活寬裕。一是要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增加農民收入。堅持以工業化理念開發農業,以糧、果、畜、菜等優勢特色產業為依托,積極開展招商引資,加快三原、涇陽、禮泉、興平、武功等農產品加工園區建設,大力引進和培育壯大百戶產業化龍頭企業,延長農業產業鏈,提高農產品附加值。要大力發展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和農民經紀人隊伍,引導支持農村能人和生產能手成立產業協會,實現集約化生產經營,促進農民增收。二是要落實對農業和農民直補政策。要認真落實國家糧食直補、農機具補貼、退耕還林、義務教育“兩免一補”等一系列惠農政策,降低農民生產生活成本,通過減輕農民負擔,增加農民收入。三是要擴大勞務輸出。加大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力度,全市勞務輸出新增15萬人,在外務工人數穩定在90萬人(次)以上,實現“走一戶、活兩戶”,增加農民收入。四是要健全農村社會保障制度。通過健全落實農村低保、優撫、醫療救助、救災救濟、合作醫療等制度措施,保障農村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五是要大力發展縣域經濟。加快園區建設和城鎮化步伐,把農民轉移到縣城和鄉鎮所在地,從事二、三產業,通過壯大城鎮、減少農民,增加農民收入。

(三)以基礎設施建設為突破口,努力實現村容整潔。一要抓好新農村建設規劃。按照“規劃先行,分類指導,試點示范,基礎突破”的要求,高度重視總體規劃和各項專業規劃的編制和實施,抓緊制定和完善新農村建設發展規劃和村鎮建設規劃。堅持“以縣為重點,以鄉為基礎”的原則,搞好重點中心鎮建設規劃、新農村建設規劃和民宅設計規劃,年內要完成縣域村莊布局規劃。規劃部門要將職能向村級延伸,聘請群眾威望高的老干部、老黨員擔任村規劃監督員,規劃不審批,不能新建民宅。二是要積極推進農村“五通”工程。按照“四化五通”的要求,切實加強農村道路硬化、庭院凈化、路燈亮化、村莊美化工作,使每個村通電、通自來水、通油路、通電話、通廣播電視,下大氣力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按照“群眾鋪底子、政府罩面子”和“據實補助、先干后補”的辦法,投資3.3億元,新建村級油路、水泥路1500公里,逐步解決群眾行路難問題;要按照“連鄉聯村,集中供水,市場運作,保本經營”的思路,投資8142萬元,建成各類供水工程219處,解決335個村鎮、20萬人的飲水困難,逐步實現戶戶通自來水;投資1500萬元,實施有線電視“村村通”工程,新建廣電網絡線路650公里,架設光纜800公里,通達行政村400個,覆蓋農村群眾50000戶;加快農村電網升級改造步伐,實現戶戶通電,消滅無電戶;投資2400萬元,全市新增沼氣池2萬口,改廁1萬座,“三改”配套達到70%以上,不斷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實施綠色家園建設工程,積極開展綠色縣城、綠色單位、綠色道路、綠色村莊、綠色庭院“五創建”活動,完成綠色家園建設村300個。三要堅持“政府投資,群眾配合,市場運作,保本經營”的原則,積極探索農村公共設施建、養、管新機制,落實農村道路、綠化、供水、供電、衛生、文化等公共設施的管護責任,真正做到民建、民管、民受益。四要下大氣力整治農村環境衛生。要結合創建全國衛生城市,積極開展農村愛國衛生運動,組織群眾以“一池三改”為契機,深入開展清除“三堆”(即土堆、糞堆、柴草堆)、禁止“五亂”(即垃圾亂倒、臟水亂潑、電線亂拉、廁所亂建、畜禽亂跑)專項整治活動,建立農村環境衛生管理長效機制,促進農村公共環境管理走上規范有序的軌道。

(四)以培養新型農民為目的,努力實現鄉風文明。一要大力培養新型農民。農業、教育、勞動、科技等部門,要抓住咸陽楊凌農業產業一體化機遇,充分發揮專家教授和專業技術人員的優勢,利用電教平臺、鄉村文化陣地、田間地頭,向農民宣傳農村政策、農業生產技術、務工技能、市場營銷知識、企業管理知識,今年要培訓農民83萬人次,逐步培養一批在種植養殖等方面具有較高生產技能的新型農民,在市場營銷上有一技之長的新型農民,在經營管理上能領辦企業的新型農民,通過培訓提高農民知識化水平。二要抓好村兩委會辦公室、衛生室、文化室、學校和商業網點“五配套”建設,為農村樹立新風尚搭建平臺。市級示范村、縣級重點村今年要全部實現有村兩委會辦公室、有文化活動室、有村級衛生室(計劃生育服務室)、有農家連鎖店、有學校。人口在1000人以上的示范村要規劃建設村級文化體育廣場。三要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要充分發揮現有陣地作用,深入開展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廣泛開展文明家庭、文明村組、文明村鎮創建活動,引導農民自覺抵制封建迷信、大操大辦、賭博、斗毆等不良風氣,形成尊老愛幼、厚養薄葬、睦鄰友好、扶危濟困、勤儉持家的新風尚。力爭到2010年有30%的村鎮成為省市級文明村鎮,20%的農戶成為“十星級文明戶”。四要加快發展農村社會事業。要統籌城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教育部門要繼續實施農村中小學生危漏校舍改造、“兩免一補”助學工程和高中貧困寄宿生“健康計劃”,逐步實現城鄉同等義務教育;衛生部門要全面普及農村合作醫療,逐步實現城鄉平等醫療服務;文化部門要加大縣鄉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滿足廣大農民的文化生活需求,逐步實現城鄉文化資源共享;民政部門要以擴大農村低保范圍為重點,提高救助標準,逐步實現城鄉保障全覆蓋。

(五)以農村綜合改革為重點,努力實現管理民主。一是要加快推進以鄉鎮機構、農村義務教育和縣鄉財政體制為主要內容的綜合改革。鄉鎮機構改革要按照“發展經濟,公共管理,社會服務,維護穩定”的要求,重點抓好彬縣農村綜合改革試點,其它各縣市區要積極確定改革方案,抓好一個鄉鎮試點。鄉鎮機關原則上按一類30個、二類26個、三類23個設置編制,鄉鎮機構編制今后五年內凍結,一律不得新增人員。要改革和整合鄉鎮事業站所,在嚴格定編定崗的基礎上,按照公開、公正、公平的原則,擇優選用人員,精簡富余人員。農村義務教育改革要理順以縣為主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h鄉財政體制改革要全面實施“鄉財鄉用縣監管”。二是要加強基層民主政治建設。要進一步提高農村民主自治水平,推進以村務公開、財務公開為重點的“兩議五公開”制度,完善民主理財、民主評議村干部、審計監督農村集體財務等制度,通過讓農民享有知情權、管理權和監督權,激勵他們投身新農村建設,促進農村形成民主的政治風氣、和諧的人際關系。三要加強村干部培訓教育,全面提高農村干部素質和班子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能力。市縣黨校、職業技術學校要適應新農村建設的需要,創新辦學方式,加大對村干部的培訓力度,到十一五末逐步使村干部輪訓一次。四是要加強法制建設,維護農村穩定。要深入開展農村普法教育,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健全和完善村級調解組織,妥善處理農村各種矛盾,確保群眾上訪不出鄉、一般民事糾紛不出村,創建平安鄉村、和諧鄉村。

三、完善措施,夯實責任,真正把新農村建設各項任務落到實處

今年是新農村建設的關鍵一年,也是黨的十七大隆重召開的重要一年。抓好今年的新農村建設,意義十分重大,任務非常艱巨。各級黨政一把手要把新農村建設列入重要議事日程親自抓,全黨動員,全民動手,再掀新農村建設新高潮。要堅持部門包抓、企事業單位包村、城鄉對口幫扶等方式,細化任務,硬化措施,強化責任,充分動員社會各界積極參與到新農村建設中來,開展形式多樣的包抓活動,實實在在地為新農村建設作貢獻。

一要抓好示范帶動,實現新農村建設整體推進。在對去年包抓工作進行總結考核的基礎上,對今年確定的100個示范村,必須做到包扶單位、包扶人員、包扶責任、包扶目標“四到位”,市級各包抓部門單位的包抓領導和工作人員,會后要立即下鄉到村,進入角色,搞好調研,切實幫助示范村解決實際困難,盡快開展包建工作。各縣市區在鞏固好建設好現有示范村的基礎上,要按照“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則,適當增加重點村數量,不斷擴大示范帶動面,實現新農村建設整體推進。

二要加大資金整合力度,形成新農村建設的合力。各縣市區政府要按照“政府統籌,資金捆綁,整村推進,各記其功”的原則,加大涉農資金整合力度,特別是以工代賑、扶貧開發、農業、林業、水利、交通、國土資源、教育、文化、民政等部門的項目和資金,要集中投向新農村建設。同時,要繼續穩定、完善和強化支農惠農政策,積極爭取中、省支農資金,不斷完善各級財政支持“三農”資金增長機制,加大地方支持“三農”工作的配套力度。

三要不斷探索新機制,實現城鄉統籌發展。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打破城鄉二元體制,制定和完善相關配套政策措施,構建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長效機制,扎實穩步地推進新農村建設。一是要大力推動“三個集中”,實施“三大工程”。即推動工業向工業聚集區集中,土地向適度規模經營集中,農民向城鎮集中;實施農業產業化工程、農村發展環境工程和農村扶貧開發工程,推進城鎮化,吸納農村富裕勞動力,帶動農村發展,實現新農村建設的整體推進。二是要研究制定城市和農村平等協調發展的配套措施。主要有:探索和建立城鄉統一規劃體系、城鄉統一開放的勞動力市場、城鄉基本統一的社會保障制度、城鄉統一的新型戶籍管理制度、城鄉統一的醫療保障制度,完善農村土地征用制度和城鄉教育、衛生、文化事業一體化發展等制度措施,探索土地承包權向土地股權轉化的新路子,通過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讓農民和市民平等共享現代文明成果。三是要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新機制。要抓住全社會關注新農村建設的良好機遇,研究制定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企業幫扶農民,社會幫扶“三農”的制度措施。要動員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醫院、學校,采取多種形式,參與支持新農村建設,重點抓好“百千萬”包扶制度的落實,長期堅持,收到實效。

四要完善考核機制,加強督促檢查。各縣市區要將新農村建設列入目標責任制考核,完善考核獎勵制度,定期檢查和通報工作進展情況,樹立先進,鞭策后進,促進面上工作均衡開展。各級新農辦要建立部門包抓示范村檢查考核制度,定期檢查和通報包抓情況,確保幫建責任、幫建措施、幫建目標落到實處。各級各部門都要從各自職能出發,制定方案,完善措施,確定目標,夯實責任,積極為新農村建設貢獻力量。根據新農村建設進展情況,市上將適時召開現場會,總結評比,獎優罰劣,不斷提升新農村建設的整體水平。宣傳部門要充分發揮輿論的宣傳監督作用,及時總結、宣傳和推廣在新農村建設中涌現出來的先進典型,樹立榜樣,帶動面上,推動全市新農村建設邁上一個新臺階。

同志們,加快推進新農村建設,構建和諧社會,是時代賦予我們的神圣職責,也是我們義不容辭的光榮任務。我們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創新思路,強化措施,真抓實干,為加快我市新農村建設步伐、構建和諧咸陽做出新的更大貢獻,以優異的成績迎接黨的十七大的勝利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