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民主政治建設講話

時間:2022-10-23 03:19:00

導語:基層民主政治建設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基層民主政治建設講話

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特別是黨的十七大召開以后,沈陽市按照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戰略目標的總體要求,以科學發展觀統領構建和諧社區的全過程,始終堅持從基礎抓起,不斷完善運行機制,統籌規劃,周密部署,落實責任,明確提出了創建全國一流社區的目標,使全市基層群眾自治組織建設得到全面加強,社區基層民主政治建設水平得到了有效提高,全市的社區建設呈現前所未有的良好態勢。

一、堅定不移地推進和諧社區建設不斷向前發展

長春會議以后,我們圍繞貫徹會議精神,在認真分析構建和諧社區面臨的形勢與社區建設發展方向的基礎上,制定了沈陽市和諧社區建設標準(討論稿),通過在沈陽日報全文刊登的形式向全市人民征求意見之后,于2005年11月下發了《沈陽市開展創建和諧社區示范活動方案》(沈委辦發[2005]37號)。隨著十六屆六中全會的召開,市委、市政府更加感到加強和諧社區建設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作用。認為雖然我市制定了構建和諧社區的工作方案,但一些影響構建和諧社區的深層次問題仍然沒有得到根本解決,要切實實現構建和諧社區的目標,必須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政策措施。為此,市委主要領導親自帶隊深入到社區開展調查研究,親自主持制定沈陽構建和諧社區的政策措施。在歷時3個多月的深入調研論證之后,市委、市政府于2007年2月下發了《關于加強社區建設的若干意見》(沈委發〔2007〕3號),確定了實行社區工作目標管理、強化社區隊伍建設、保證社區公共用房、完善社區物業管理、改善社區環境、確保社區平安、推進社區衛生服務、提升社區服務水平、推進社區共駐共建、加強對社區工作領導等10個方面34項具體措施??梢哉f,市委3號文件的出臺,一攬子解決了長期困擾社區建設向縱深發展的諸多深層次問題,3號文件在沈陽社區建設的歷史上創造了10個“第一次”:第一次明確了社區工作實行目標管理,進行量化考核的思路;第一次提出了構建10至15分鐘便民利民服務圈的要求;第一次明確了治安管理中社區的職責;第一次從加強和完善黨領導下的居民自治出發,提出了社區黨組織書記和社區主任由一人擔任的思想;第一次明確了群眾滿意率低于60%的社區工作者要進行調整或依法罷免的標準;第一次提出了共駐共建的辦法與措施,鼓勵和支持駐社區企事業單位實現資源共享;第一次提出了為社區提供社區黨建經費;第一次提出社區公共用房的全面解決辦法;第一次明確了社區對物業管理負有考核、評議的責任,對業主大會和業主委員會負有指導、監督的責任;第一次提出了今后市委、市政府每年召開一次社區建設工作會議,確定每年由市財政出資50萬元對和諧社區示范活動標兵(先進)單位給予獎勵。

二、努力提高社區工作隊伍的綜合素質

----規范管理,適應新形勢對社區工作者的要求。為實現社區工作者管理的規范化,制定了《沈陽市社區工作者管理暫行辦法》,在社區工作者中實行的崗位問責制、財務公開制、彈性工作制、樓道責任制、服務承諾制;為適應構建和諧社區對社區工作隊伍的需要,選拔和吸引更多的優秀人才從事社區工作,我市結合社區換屆選舉,以政府文件的形式提出了候選人建議條件,采取“面向社會、定崗競爭、公開招聘、擇優入圍、依法選聘”的辦法,通過組織推薦、居民聯名推薦和居民自薦的方式產生初步候選人,每一位初步候選人都必須經過素質考核、競選演講,由代表大會投票產生正式候選人,并在正式選舉中全部實行差額選舉。同時,根據工作需要和“費隨事轉”的可能,全面推出了社區工作者選聘相分離的改革措施,明確規定干事應具備大專以上文化程度、較高的政治素質、較強的工作能力、熟練的計算機操作能力等必要條件。新進入社區工作的人員須經各區、縣統一進行基礎知識、計算機應用能力考試后,由民政、監察部門會同街道、社區共同組織面試,通過考試、考核的方法聘用了一批社區專職干事。目前,全市9092名社區工作者中,大專以上文化91%,黨員33%,平均年齡38歲,35歲以下的38.3%。許多普通高校畢業生踴躍到社區參選應聘,新進入社區工作的30歲以下人員全部達到本科以上,甚至還有10余名碩士研究生被選聘為社區工作者。

----改善待遇,吸引和穩定優秀人才。2004年開始,我們就實行了社區工作者補貼與社平工資水平基本相適應的標準,2008年11月,我市自社區體制改革以來將連續第6次提高社區工作者待遇;2004年開始為社區工作者建立了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和重大疾病保險,2007年又為社區工作組建立了失業保險和意外傷害保險;社區辦公經費提高到不低于3萬元的標準,建立了撥付黨建專項經費的體制。

----強化培訓,社區工作者綜合素質明顯轉變。建設一支高素質的社區工作者隊伍,是做好各項工作的前提。從2007年開始,市委市政府決定由市財政每年撥付???,將市委黨校作為全市社區黨組織書記、主任的培訓基地,每年進行一次系統的為期1周的封閉式培訓。在去年的4期計942名社區黨組織書記和社區主任的集中培訓中,時任市委陳政高書記(現遼寧省長)為培訓班講了第一課并參加每期培訓班的現場答疑;精心挑選100名社區黨組織書記分4批赴韓國學習考察。在今年的培訓中,省委常委、市委書記曾維到場召開座談會,聽取社區工作者的意見建議。各區、縣(市)也依托本地黨校對社區工作者每年進行一次全員輪訓。

三、完善社區運行機制,社區民主政治建設水平明顯提高

社區是居民自治組織,居民是社區的主人,沒有居民群眾的廣泛參與,加強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就會成為一句空話,構建和諧社區就無從談起。為切實搞好民主自治工作,我們根據黨的十七大關于加強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和加強基層群眾自治組織建設的要求,明確社區建設的長期目標和近期目標,在全社會大力宣傳“社區是我家、建設靠大家”的理念,廣泛開展“倡導文明新風、共建美好家園”活動,培養社區成員的參與意識和共建意識,努力建立健全黨組織領導下的居民自我管理機制,進一步完善居民民主選舉、公開辦事、居民會議和民主監督制度;全面實施了社區聽證、巡視監督等制度,將社區內涉及群眾利益的10個方面工作列為聽證范圍,對聽證的議題確定、聽證會議的組織與程序、參加聽證的代表、結果的使用與落實等都作了詳細的規定,以強化社區民主監督力度,調動居民參與社區建設積極性,提升社區自治功能,組織動員居民群眾積極有序地參與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全面實行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聯系社區居民制度,在探索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同社區自治制度相對接的形式與機制上進行了有益的嘗試;充分發揮社區成員會議和社區成員代表大會、社區居委會、社區協商議事委員會和居民小組在社區管理中的主體作用,規范社區組織體系,完善樓(院)長、單元組長、居民代表的工作網絡,大力發展社區慈善組織和公益性協會,實現社區居民自治組織的全覆蓋;大力指導和引導駐區單位、物業管理機構和社區民間組織積極參與社區事務管理,建立健全共建機制、協商機制和指導監督機制,廣泛開展經常性的、豐富多彩的社區活動,創建特色社區;進一步理順政府職能部門與社區的關系,強化社區管理、教育、服務和監督職能,實行“權隨責走,費隨事轉”,保證社區自治權、協管權和監督權,努力實現政府行政管理與社區依法自治的有效對接和良性互動。

各位領導、各位同行:雖然我市的社區建設在加強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完善社區運行機制,提高基層群眾自治組織建設水平和基層民主政治建設水平等方面作出了一些積極的探索,但我們深知,我們的工作距離黨的十七大的要求還相差甚遠,與兄弟城市相比也還有很大差距。我們將認真貫徹這次會議精神,學習兄弟城市的先進經驗,努力開創沈陽社區建設的新局面。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