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稅管理調研報告
時間:2022-09-04 11:25:00
導語:涉稅管理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立和發展過程中,無論是企業管理,還是行政管理,都存在管理風險問題。就涉稅管理風險而言,分為企業涉稅風險和稅務機關涉稅風險。企業涉稅風險是企業的涉稅行為因未能正確有效遵守稅收法規而導致企業現實利益或者企業未來利益的可能損失,具體表現為企業涉稅行為影響納稅準確性的不確定因素,結果是企業多交了稅或者少交了稅。稅務機關涉稅風險是稅務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執行稅收政策、履行法定職權過程中,因制度缺失、主觀、客觀原因給國家帶來稅收利益的流失或企業法定課稅義務以外增加,具體表現為稅務人員失職瀆職、多征、少征稅款,致使國家或納稅人蒙受損失。本文試從宿遷目前企業涉稅風險和稅務機關涉稅風險現狀入手,探索稅務機關樹立涉稅風險管理理念加強對企業涉稅風險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宿遷市區企業涉稅風險和稅務機關涉稅風險現狀
(一)涉稅風險正在轉化為稅案,涉稅案件頻頻發生。
(二)潛在企業涉稅風險和稅務機關涉稅風險劇增。
1、企業總數增加,帶來管理半徑增加,進而風險增加。近年來,宿遷經濟飛速發展,GDP和稅收收入都快速增長。企業總數急劇增加,但稅務人員受編制限制,沒有隨之增加,這樣不可避免地帶來了潛在企業涉稅風險和稅務機關涉稅風險增加。以宿豫區為例,2001年,一般納稅人數為180戶,小規模企業210戶,企業所得稅納稅人為內資2戶,外資8戶;2007年,一般納稅人數為450戶,小規模企業720戶,企業所得稅戶納稅人內資為655戶,外資36戶。企業總數增加,在管理人員總數不變的情況下,必然帶來管理幅度的增加。管理幅度的增加,在人員素質不變的情況下,必然帶來管理質量的下降。2001年,宿豫區國稅局稅務人員總數為95人,管理半徑為400/95=4.21,2007年為91人,管理半徑為1861/91=20.45。管理半徑增加了4倍。2006年,宿豫區國稅局增值稅企業的零申報、負申報比例為47%,2007年則為38%;2006年查賬征收企業虧損面達63%,2007年則為52%。企業長期無增值、虧損意味著投資在“打水漂”,這樣的投資人會多嗎?潛在的答案就是肯定有企業存在涉稅違法行為,稅務機關自然也存在涉稅風險。
2、企業的結構性變化,帶來管理難度增加,進而風險增加。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招商引資力度的加大,企業的結構性變化在宿遷表現比較突出。以宿豫區為例,結構性變化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
企業所有制性質多元化:2001年前,國有、集體等所有制性質企業占企業總數的50%左右,2007年,私有、股份等性質企業占企業總數的95%。個人資本的逐利本性必然帶來兩套賬、不建賬、核算混亂等增加涉稅風險的因素。
稅制結構性因素企業大量增加:農副產品加工企業、廢舊物資回收企業和用廢企業、享受其他稅收優惠企業逐年增加,這些企業的稅收控管難度大,問題多,危害性強。以宿豫區廢舊物資回收企業和用廢企業為例:2001年僅有1家回收公司,2007年最高峰時有24家回收企業,年銷售收入突破5億元;2001年僅有宿遷玻璃廠1家用廢企業,且用廢規模為年500萬元,2007年有用廢企業15家,其中2家鋼廠用廢鋼在5000萬元以上,2家銅廠用廢銅在1.5億元以上。
享受殘疾人優惠政策企業(民政福利企業)退稅激增:2001年,宿豫區民政福利企業退稅規模不超過100萬元,2006年民政福利企業退稅超過500萬元,2007年享受殘疾人優惠政策企業退稅則達到2000余萬元。
外地客商投資企業增加:隨著招商引資力度的加大,外地客商大量增加。據不完全統計,宿豫區每新辦10戶企業,就有9戶是外地投資,外地人任法人代表,外地人負責日常管理,目前,“三外”企業已經超過本地企業總數,并呈加速增長趨勢。外地人的納稅信譽、誠信程度對當地稅務機關和稅務人員而言是一片空白,管理難度是本地企業的倍數。
3、地方政府發展經濟的迫切心情,出臺的保護措施,帶來稅務機關執法難度增加,進而風險增加。
宿遷是江蘇落后的地級市之一,沒有很好的區位優勢、資源優勢、人才優勢,要想發展更快,只有靠上級制定和自己創造的政策優勢。市委市政府和縣區政府都制定了初衷是為保護企業快速發展、做大作強的若干規定,其中一些條款如檢查準入、處罰報批等都增加了稅務機關稅收執法的難度,會使一些企業產生一些非分的想法,從側面增加了企業涉稅風險和稅務機關的執法風險。
二、加強宿遷市企業涉稅風險管理的建議
(一)強化企業涉稅風險和稅務機關涉稅風險的宣傳。加強對地方黨委政府的宣傳。從促進地方經濟發展而不是阻礙經濟發展,從稅收是國家政權運行的命脈和基礎,從稅權是中央集權、稅法不受干預等角度,多層次、多頻率、多場合地向地方黨委政府宣傳。加強對企業的宣傳。從維護企業自身合法權益和利益,從化解企業風險而不是增加企業風險等角度,進行經?;?、制度化、職責化宣傳。加強對社會宣傳??梢灾贫ㄒ钥h區局為單位的年度社會宣傳計劃,采取報刊、網絡等現代信息手段,深入社區、農村、機關等進行宣傳。力求取得社會各界對稅收執法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有效化解稅收執法風險。加強對稅務人員的風險管理意識教育。企業涉稅風險和稅務機關涉稅風險都與稅務人員有關,預防風險的意識和處理風險能力如何直接取決于稅務干部,要通過教育,讓他們樹立風險管理意識。
(二)制定防范企業涉稅風險和稅務機關涉稅風險制度。制度中要對風險企業進行分類,以防止眉毛胡子一把抓??梢詫⒋嬖跐撛诙愂請谭L險、符合納稅數額較大、銷售數額較大、享受稅收優惠數額較大、主要使用廢舊物資進行工業生產、連續三年虧損或增值稅連續零負申報、兩年內受過兩次以上(含兩次)國稅機關稅務行政處罰、產品位于增值稅抵扣上游環節等條件之一的企業列入風險企業管理。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稅源結構等因素確定合理標準,既要防止管理半徑過大,也要防止管理半徑過小。
(三)規范涉稅風險企業的日常巡查、檢查和納稅評估。稅收管理員每月對轄區內涉稅風險企業的巡查應不少于一次,日常檢查每年不少于一次。根據不同情況采取不同措施,經過分析評估,解除風險的,可以降低巡查、檢查頻率;發現疑點的,要移送稽查部門按規定程序查處。
(四)對涉稅風險企業通過信息化手段實行動態管理。可以根據風險企業的類型確定相應的信息采集指標,如原材料與工、費之間比例、料工費與產品之間比例、稅負變化趨勢等,并設定指標分值。根據納稅人各風險因素的風險分值進行計算,確定其稅收風險度,并根據分級標準,確定相應風險等級。根據納稅不同的風險級別、風險度和風險形成的情形以及本部門職能,按照一定規則,采取不同管理措施和手段,實現對納稅人稅收風險的防范、控制和化解,從面形成部門聯動、多管齊下、綜合管理的格局。
- 上一篇:稅源管理互動調研報告
- 下一篇:稅源風險調研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