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隊伍建設調研報告

時間:2022-09-28 06:33:00

導語:人才隊伍建設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人才隊伍建設調研報告

按照**市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關于開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調研的通知》(泰人才辦字[2006]1號)要求,新泰市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協調農口各單位抽調人員組成調研組,采取聽取匯報、召開座談會、實地查看、入戶走訪等方式,對全市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情況進行了深入細致地調查研究。經過調研,摸清了農村實用人才底數,全面了解掌握了全市實用技術人才隊伍建設情況。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市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現狀

(一)基本情況

根據調研統計,全市共有農村實用人才7799人,占全市農業人口104萬人的0.75%。從分類上看,生產能手5404人,其中,種植能手3587人,養殖能手1264人,加工能手463人;經營能人1084人,其中,農業經營人才880人,農村經紀人105人,專業合作組織帶頭人99人;能工巧匠1311人,其中,技能帶動人才1164人,文化藝術類人才147人。從性別看,男5741人,女2058人。從年齡結構看,40歲及以下5387人,中專及以上學歷3698人。從職稱結構看,有專業技術職稱的3800人,其中農民高級技師110人,占2.9%;農民技師385人,占10.1%;農民助理技師1209人,占31.8%;農民技術員2096人,占55.2%。從培訓渠道看,接受農技推廣機構培訓1030人,接受農廣校培訓798人,接受農技校培訓908人,代際或師承培訓1418人,自學2590人,其他培訓1055人。

(二)主要特點

通過對調查情況匯總分析看,我市農村實用人才隊伍有以下幾個鮮明的特點:

1、典型多,效益好,帶動能力強。全市涌現出許多農村實用人才典型,涉及種植、養殖、水產、荒山綠化、林果、農機、加工、制造、建筑、運銷、經紀等10多個行業和領域。如在荒山綠化行業,王傳禮、王成謨、王恩海、王舉敏、王義祥被稱為新泰“五大王”。放城鎮原機關干部王傳禮,高價轉包山嶺150畝,年收入3萬多元,在他的帶領下,郗家峪村20多戶農民進山發展林果經濟,走上了富裕路,把昔日荒山變成了今日花果山。禹村鎮湯永銀創辦的銀燕奶牛場,存欄奶牛300頭,帶動4個村70余戶養殖奶牛,已成為蒙牛、亞奧特等集團的基地,目前計劃擴建牛舍100間,建立托牛所,帶動更多的農戶發展奶牛養殖。

2、干勁足,規模大,發展前景好。隨著市里出臺一系列的惠農支農政策,特別是農業稅取消后,大大激發了實用人才干事創業的熱情,他們發展欲望強烈,形成了一定的產業規模,以實用人才為中心帶動了區域經濟產業化??萍济餍峭趿x祥通過拍賣競標的方式,從王家寨村獲得3000畝荒山承包權,投資近200萬元建立了黛春苑綠色生態園,目前共栽植大櫻桃、珍珠油杏等名優特新果樹品種10萬多棵,建成了一所集觀光、餐飲、娛樂、休閑為一體的多功能、高效益綠色生態示范基地,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樓德鎮赤坂村的春季土豆,東安門村種植的以色列蓮藕供不應求,成為菜商的搶手貨。形成了天寶櫻桃、汶南黃花菜、岳家莊池藕、六順面條、石萊仔豬、龍廷杏梅、放城椿芽、樓德煎餅等特色產業。

3、重學習,敢吃苦,科技意識高。大部分農村實用人才善于學習,勤奮敬業,崇尚科技,善于發現商機。青云辦事處尹家莊尹遜寶,出差發現北京新發地批發市場早春萵苣價格高、銷路好,回家后在自家的拱棚內摸索種植,成功后傳授給村民,目前已發展到1300畝,產量達到550萬公斤。同時,各級部門和鄉鎮注重培養和引導,提高他們的科技素質和帶領群眾科技致富的能力。翟鎮去年以來先后2次組織13個村340人次到壽光、煙臺、青州等地學習設施農業和花卉培植技術,培訓300多人次;有42名村兩委干部參加了學歷培訓。

4、環境優,扶持大,作用發揮好。通過協調貸款、以獎代補、扶持生產物資、優先技術指導等行之有效的扶持政策,營造了實用人才發揮作用的良好環境。如汶南鎮為養殖大戶李玉霞提供土地50畝,協調貸款20萬元,幫助擴大養殖規模。翟鎮設立了50萬元的鄉村科技發展基金,對科技能手和科技帶頭人每年給予500元到1000元的資金扶持,調動了農村實用人才發展經濟的積極性,先后建立高標準科技示范園50個,帶動科技示范戶500戶,推廣應用新技術、新成果72項,帶動了桑蠶、畜牧、花卉、等多項產業的發展。

(三)存在問題及原因分析

調研發現,我市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在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拉動農村經濟發展,帶領農民群眾脫貧致富方面起到了積極的帶動作用。但是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對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的新要求看,農村實用人才與鄉村經濟發展之間的矛盾還比較突出,表現在:農村人才偏少、素質偏低、年齡偏大、且結構不合理,分布不平衡,導致人才層次缺乏階梯性,人才培養缺乏針對性,發揮作用缺乏主動性,還不能適應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需要。

主要原因:一是培訓激勵機制尚不健全,個人技術素質還不夠高?,F有農村實用人才大多是自我發展起來的田秀才、土狀元,缺乏系統的培訓,對新知識新技術掌握不夠,沒有形成合理的人才結構。二是規模發展與現行土地經營政策矛盾比較突出?,F行土地政策是使土地資源按等級、面積、人口分配,高度分散。農村實用人才由于受到規模、管理、投入等因素制約,影響了生產能力和經濟效益。三是資金困擾的難題,個人難以破解。大部分農村實用人才處在起步階段,資金缺口較大,靠邊生產邊積累資金發展難度較大,協調資金比較困難。四是社會環境有待進一步改善。重視農村實用人才、重視科技的氛圍還不夠濃厚,對其在新農村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認識不足。比如有的農村實用人才承包山林面積大,看管困難,附近村民有騷擾現象出現,有的實用人才只好不惜重金壘院墻,拉鐵絲網,既增加了負擔,又影響了發揮作用的積極性。

二、我市加強實用人才隊伍建設的主要做法

近幾年來,我市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屆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堅持科學發展觀和科學人才觀,站在關系“三農”發展全局和戰略高度,大力加強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通過構建培養機制、構建選拔機制、構建激勵機制,構建使用機制,著力打造農村實用人才群體,鑄就了“培養一批人才,興建一片基地,帶動一方百姓,搞活一域經濟”的科學發展鏈條,為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了強大人才動力。

(一)構建培養機制,提高實用人才的整體素質

圍繞培養一支科技創新意識強、示范帶動作用大、能夠代表產業發展方向的鄉村實用人才隊伍,以提高致富能力和實用技術水平為核心,采取有效措施,精心培育,促進人才資源向人才資本轉變。

一是按需施教,增強培養的針對性。堅持“實際、實用、實效”原則,做到分類培訓,按需施教。在山區、庫區,側重加強林果、種植和養殖方面的知識培訓,使實用人才能夠發揮當地資源優勢,科技致富。在工礦區,重點指導農村實用人才學習加工、制造、運輸、管理方面的知識,教育引導實用人才發揮區位優勢,勤勞致富。在平原地區,重點加強對實用人才進行設施農業、農產品加工等知識教育,提高實用人才發展優質農業和增加農副產品附加值的技能?!爸袊鴻烟业谝绘偂碧鞂氭?,發揮櫻桃種植傳統優勢,通過邀請專家現場授課指導,外出參觀學習等形式,引種中華櫻桃、烏克蘭大櫻桃等20多個新品種,采用大棚溫室種植,科學管理,使產品提前四個月上市,效益提高20多倍。

二是突出重點,增強培養的實用性。立足本地自然資源和傳統產業優勢,圍繞市里重點確定的蔬菜、食用菌、林果、畜牧、桑蠶五大主導產業,組織農村實用人才學習專業生產、加工等技術,帶頭發展專業化生產。近年來,全市先后舉辦各種專題農業技術培訓班100余期,**0余人次,重點對農村實用人才進行了蔬菜生產的設施化栽培、林果的套袋和無公害生產、畜牧生產的品種改良以及冷配、胚胎移植、桑蠶生產的管理等方面的技術培訓,引導實用人才利用科技把傳統項目與新技術、新產品引進相結合,改造傳統產業,提升優勢產業,打造名牌產品,推動傳統農業由小生產向規模經營的轉變。目前,全市已開發出了36萬畝的特色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基地。

三是廣開渠道,增強培養的廣泛性。發揮黨校、農函大、農廣校等主渠道的作用,進行學歷培訓;發揮農村干部培訓基地的作用,進行重點培訓;發揮媒介作用,搞好普及培訓。拍攝農業實用科學技術專題片30余部,由各鄉鎮電教站在各村巡回播放。電視臺開辟了《科技園地》等欄目,累計播放100余期,刊發農業新技術和科技致富經驗。同時,堅持“送科技下鄉、趕科普大集、科普村村通”常年開展不斷線,組織各方面專家深入基層巡回指導。全市累計舉辦養殖、種植、林果等實用技術培訓班200余期,培訓人員15萬人次,推廣新品種新技術267項,受訓者都掌握了2門以上實用技術。

(二)構建選拔機制,發展壯大農村實用人才隊伍

適應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需要,圍繞培養壯大農村實用技術人才隊伍,實施了以培養選拔“100名鄉村科技明星、1000名鄉村科技能手、10000名鄉村科技帶頭人”為主要內容的鄉村科技人才“百千萬”工程,壯大了農村實用人才隊伍。

一方面嚴格選拔。為做好選拔推薦工作,出臺了《關于組織實施鄉村科技人才“百千萬”工程的意見》,明確了選拔范圍、標準條件和選拔程序。規定人選主要從農村具有突出專業技術特長或經濟管理水平,并且為發展農村經濟做出突出貢獻的人員中選拔。分三個層次制定了標準條件。人選的推薦選拔采取自下而上、逐級推薦選拔的方法,按照個人申報、單位推薦、組織遴選、專家評議、研究確定的程序進行。鄉村科技明星的評選由市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實施,市人才工作領導小組研究確定;鄉村科技能手的評選由鄉鎮辦事處黨委組織實施并確定;鄉村科技帶頭人的評選由村(居)黨組織組織實施并確定。形成科技明星、科技能手、科技帶頭人三個層次、寶塔式農村實用人才梯次結構。

另一方面實施精細管理。將選拔出的鄉村科技明星納入市級人才庫統一管理,建立了鄉村科技人才市場、人才服務中心、技術協會等100多個技術管理服務組織,構筑起覆蓋市、鄉、村三級,功能協調、配套聯動的人才管理網絡體系。實行分級分層管理,科技帶頭人由村(居)黨組織管理;科技能手由鄉鎮辦事處黨委管理,村(居)黨組織協助;科技明星由市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牽頭,市農業局和鄉鎮辦事處黨委配合管理。實行全出競進的動態管理,管理期限為三年,管理期滿后按標準條件和規定程序重新評定。建立并實行了目標責任制度、領導聯系制度和結對幫扶制度加強對他們的管理服務。同時,密切鄉村科技人才之間的聯系,以技術協會和技術推廣服務機構為載體,推動相互交流,由松散型個體向相對緊密型群體轉變,提高了管理水平。

(三)構建激勵機制,著力營造實用人才發揮作用的良好環境

第一,物質激勵。加大在政策、資金和技術方面的扶持力度。在安排科技推廣項目、提供科技貸款和評聘專業技術職務等方面優先向鄉村科技人才傾斜。實行專家和實用人才結對幫扶制度,在良種推廣、新技術應用等方面提供信息技術服務。目前,鄉村科技人才先后承擔科技推廣計劃項目89項,補助經費300余萬元。翟鎮對評選出的50名科技能手和500名科技帶頭人優先提供土地和水電設施,在良種補貼、農藥化肥、科技圖書等諸多方面給予優惠照顧,極大地鼓舞了鄉村科技人才發展鄉村經濟的熱情。

第二,政治激勵。按照“將優秀鄉村科技帶頭人培養成黨員干部,將黨員干部培養成優秀鄉村科技帶頭人”的“雙培”思路,采取有效形式,每年組織2-3次政治理論學習班,進行政策和形勢學習,提升思想水平。對那些年紀較輕、技術素質較高、具有一定組織領導能力和群眾威信的優秀鄉村科技人才重點培養,符合條件的及時吸收加入黨組織。并根據農村班子建設的實際需要,選拔充實到鄉村領導崗位上任職,使其由個人致富向帶領群眾共同致富轉變。幾年來,先后有350人入黨,120人選拔到村“兩委”任職,有30多人擔任了市、鄉兩級人大代表或政協委員。

第三,政策激勵。土地上,在土地政策許可的范圍內,市鄉兩級在土地使用上為農村實用人才學用科技大開“綠燈”,做到科技致富項目用地優先調整,村里優先保證,土地承包費給予一定減免,并積極幫助解決水、電、路等問題,為農村實用人才學用科技提供便利。技術上,對農村實用人才學用科技戶,市鄉兩級在技術培訓、技術指導、技術轉讓、技術信息等方面采取集中辦班、個別輔導、外出參觀等不同方式,提供全方位系列化服務。資金上,各鄉鎮辦事處從財政上拿出一定數量的資金,優先扶持學用科技的實用人才。同時,市鄉兩級積極為實用人才爭取貸款,解決資金不足的問題。

第四,榮譽激勵。加大表彰獎勵力度,對評出的鄉村科技人才給予一定津貼或一次性經濟物質獎勵,今年,在全市經濟工作大會上,市委、市政府隆重表彰了10名做出突出貢獻的農村實用人才,獎勵現金24萬余元。在電視臺開辟鄉村科技人才風采欄目,宣傳其先進事跡和成功經驗,營造“四尊”氛圍,擴大影響力和知名度,增強其榮譽感。鄉村科技人才張延勝,多年來潛心研究風力揚水技術,先后有8項技術獲國家專利,2個項目分別列入國家“863”計劃和國家中小企業創新基金項目,2005年被選拔納入**市“151岱下英才培養工程”重點培養,成為遠近聞名的“風龍王”,被推薦為市第七屆政協委員。

(四)構建使用機制,充分發揮實用人才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的作用

1、建設示范基地,發揮龍頭帶動作用。把科技示范基地建設,作為農村實用人才發展科技致富項目、帶領群眾科技致富的“龍頭”來抓,結合“百千萬”鄉村科技人才工程的實施,在培養人才的同時,提出了相應建設100個科技示范基地、1000個科技示范園和10000個科技示范戶的目標,形成了以示范基地(園、戶)為龍頭,輻射帶動農民群眾發展科技致富項目的良好局面。翟鎮科技能手董仲英投資30萬元建設科技園一處,每年收入10余萬元,在她的帶動下,翟南村新上果樹大棚70多個,示范園內的大棚也由原來的20個發展到現在的53個,成為促進新農村建設新的經濟增長點。

2、培植先進典型,發揮示范推動作用。每年開展一次優秀鄉村科技人才評選活動,樹立了一大批學用科技的骨干和典型,激勵這些“土專家”、“田秀才”勇創科研成果,大力發展和推廣農業科技項目,當好引領群眾科技致富的“領頭雁”。通過大力宣傳他們的科技致富先進事跡,影響帶動其他實用人才加快科技致富的步伐??萍济餍顷惡閮€2002年組織創建了益民禽蛋銷售合作社,是企業+協會的農村經濟合作組織,目前,合作社已吸引社員82家,日銷禽蛋1**斤,年銷售**余噸,年利潤達80余萬元。科技明星李長本,發揮種植黃花菜的傳統優勢,帶領群眾科技致富,建立了黃花菜綠色食品示范服務基地,集生產、科研、加工、銷售于一體,年生產黃花菜280萬公斤,實現銷售收入1200萬元,僅此一項,人均增收1000多元,所在的借莊村成為全國有名的黃花菜專業村,“金芭蕾”黃花菜進入北京、上海等200多家超市。

3、實行對結幫扶,發揮紐帶拉動作用。實行市鄉科技人員聯系農村人才制度,通過一起學技術、辦項目等,幫助和帶動群眾科技致富,從而為廣大農村實用人才聯系群眾、服務群眾結成一條便利的紐帶。在結對幫帶過程中,從提供信息、技術指導入手,以服務促幫帶,取得了良好效果。500余名市鄉科技人員與鄉村科技人才結成幫扶對子。青云辦事處尹家莊村尹遜寶,試種北京早春萵苣成功后,結對幫扶10戶群眾,將自己掌握的知識與實際管理相結合,講給群眾聽,做給群眾看,帶著群眾干,讓群眾嘗到了調整結構、科技致富的甜頭,現在生產規模已達到1300畝,總產量達到550萬公斤,戶均增收6000元。

農村實用人才隊伍作用得到充分發揮,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發展,大大加強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目前,全市先后共建立鄉村科技示范基地95個、科技示范園914個、科技示范戶9831個,輻射帶動6000多戶走上科技致富之路。引進新技術、新品種410項,轉化科技成果390項,創造經濟效益2億多元。年銷售收入過500萬元的農業龍頭企業達到68家,其中正邦食品、青龍路市場被認定為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汶南、天寶、樓德、石萊分別被中國農學會評為中國黃花菜第一鎮、中國櫻桃第一鎮、中國煎餅第一鎮和中國仔豬之鄉,新泰被授予省十大食用菌生產基地、省桑蠶生產基地縣稱號。2005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231億元,總量是**年的2.7倍;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696元,比**年增加1800元;居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第40位,比2001年前移了28個位次。

三、加強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的對策和建議

加強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要緊緊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對實用人才的新要求,找準突破口,抓住著力點,在組織管理、加強培養、搭建載體和完善激勵機制上下功夫,為順利實施“十一五”規劃、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1、強化組織管理,著力構建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各部門共同努力。加強對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工作的領導,成立由組織、人事、計劃、財政、農業、林業、畜牧、水利、農機、科技、教育、金融、共青團、婦聯等部門和單位組成的領導機構,并下設辦公室,負責日常工作。各鄉鎮、村也要建立相應機構,配備人員具體負責。定期分析研究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制定相應的政策措施,保證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健康發展。逐步建立以組織部門牽頭抓總,統籌協調,各有關職能部門共同參與,分工負責,各司其職,密切配合,齊抓共管的管理體系,為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提供組織保障。

2、創新培養方式,著力提高農村實用人才隊伍的素質。一方面,要整合有效資源,加強集中學習培訓。要結合當地實際,充分發揮黨校、成人技校、農廣校、電教網絡等陣地作用,采取舉辦培訓班、召開座談會、交流會等形式,組織農村實用人才學習黨和國家有關政策法規,學習科技知識和實用技術,交流工作經驗,不斷提高理論素養。另一方面,創新方式方法,“走出去,請進來”培養。要有目的、有計劃、有針對性地組織農村實用人才走出家門與外界加強技術交流與合作,組織到發達地區和先進企業參觀學習,啟迪思維,開闊視野。積極開展送科技下鄉活動,組織各類專家上門服務,進行巡回輔導,適時傳播新知識、新技術、新成果,加快農村實用人才掌握技術的能力和知識更新步伐。

3、搭建服務載體,著力打造實用人才發揮作用的平臺。建立農村實用人才庫,按類別、按檔次,建卡立檔,定期進行技術、市場、管理方面的培訓,最大限度的發揮他們的作用。健全完善市專業技術人才服務中心、咨詢決策服務團、老科技工作者協會和生產力促進中心等技術服務組織和中介機構,有效整合人才資源,積極引導和推動專業技術人員發揮技術優勢,深入農村開展各種技術服務活動。不斷拓展人才信息網絡,健全完善新泰人才工作網站,制作農村實用人才網頁,定期實用技術動態信息。充分利用市農村現代遠程教育網絡站點多、覆蓋面廣、技術普及便捷的特點,定期制作課件,組織專業技術人員通過遠程教育網絡進行網上授課,開展技術咨詢、技術服務活動。充分發揮科技示范基地作為全市農村發展經濟的火車頭、科研成果的推廣站、鍛煉人才的大舞臺的輻射作用,結合實際,建設一批符合產業政策和市中心工作要求的科技示范基地,努力提高科技含量,不斷增強服務新農村建設的能力。

4、完善激勵機制,著力優化實用人才健康成長的環境。一是加大扶持力度。在政策、資金和技術方面予以傾斜和扶持。設立“創業基金”,結合農村科技開發、扶貧開發、土地征用補償金、農業綜合開發、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等項目,向示范帶頭戶傾斜。在安排科技推廣項目、提供科技貸款和評聘專業技術職務等方面要優先向農村實用人才傾斜。上級有關支農助農和扶持農業生產的優惠政策要優先落實。市鄉有關部門要組織專家或科技人員對他們實行一對一的幫扶,在良種推廣、新技術應用等方面提供信息技術服務,不斷提高其技術水平和帶動能力,促進農村實用人才的成長。二是從政治上關心農村實用人才成長。采取豐富多彩的形式組織他們進行政治、政策和形勢學習,加強思想政治建設。對那些年紀輕、技術素質較高的農村實用人才重點培養,符合條件的及時吸收加入黨組織,并優先選拔充實到鄉村干部隊伍中加強鍛煉,使其由個人帶頭致富向帶領群眾共同致富轉變。三是加大表彰獎勵力度。樹立典型,大張旗鼓地宣傳農村實用人才的先進事跡和成功經驗,擴大影響力和知名度,增強其榮譽感。使他們成為提高生產力水平的開拓者,黨的農村政策的實踐者,文明風尚的先行者,和諧生活的倡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