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婦女生活調研報告
時間:2022-02-09 05:42:00
導語:基層婦女生活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推進全市基層婦女組織建設工作,掌握全市基層婦女組織工作開展情況,7月14日---16日,在分管主席的帶領下,市婦聯組宣部同志到沂南、蒙陰、臨沭、郯城、費縣、蘭山等六個縣區進行了調研。調研通過聽匯報、與縣區委組織、民政局分關領導、機關婦委會主任,鄉鎮黨委政府負責同志、婦聯主席、村(社區)婦代會主任等同志座談、到鄉鎮、村(社區)、民營企業實地調研等方式進行,現將調研情況匯報如下:
一、主要工作經驗及做法
1、各級領導的重視支持,是基層婦女組織建設的有力保障。從對六個縣區的調研情況看,各縣區婦聯積極匯報,爭取黨委政府對婦女工作的重視、支持。沂南縣從2007年開始婦女工作考核由原來的納入全縣精神文明建設考核轉為納入全縣基層黨的建設考核,并與縣委組織部共同制定下發了考核細則,將婦聯工作目標分解落實,考核情況與婦聯組織和婦女干部的評先樹優掛鉤。臨沭縣縣委常委會每年年初專門聽取婦聯工作匯報(上年總結和當年目標任務、措施)。蘭山區委制定下發了《中共蘭山區委關于進一步加強黨建帶婦建工作的意見》(蘭發(2007)25號)。郯城縣2008年4月8日與縣委組織部聯合召開了全縣基層婦女組織示范創建現場會,在全縣開展婦聯基層組織建設示范點創建活動。該縣馬頭鎮黨委把鎮婦聯開展的“美在農家”、平安家庭創建活動、祝你幸福訂閱等工作開展情況列入黨委考核(占7分)。黃山鎮黨委政府非常支持婦女兒童工作,從經費上給予保障。
2、基層婦女組織網絡體系基本健全,延伸了婦女工作的觸角。從調研情況看,基層婦女組織網絡體系基本健全,婦女干部隊伍年齡結構基本合理,文化程度逐步提高,綜合素質較強。
鄉鎮(街道)婦聯組織健全。6個縣區鄉鎮(街道)全都配備了專兼職婦聯主席,年齡都在45歲以下(蘭山一人46歲以上),大專以上文化程度。從編制情況看,蘭山區10個鄉鎮(街道)婦聯(婦工委)有2個行政編、8個事業編,郯城縣18個鄉鎮9個行政編、9個事業編,沂南縣17個鄉鎮13個行政編、4個事業編,費縣18個鄉鎮13個行政編、5個事業編,蒙陰縣13個鄉鎮6個行政編、7個事業編,臨沭縣12個鄉鎮6個行政編、6個事業編。其中,沂南縣有7人、蒙陰縣有1人進入鄉鎮黨政領導班子,其他都不同程度地兼任鄉鎮各方面工作。她們在人員少、經費不足的情況下,圍繞鄉鎮黨委政府中心工作,組織婦女開展“美在農家”活動、巾幗科技致富工程、平安家庭創建、貧困婦女兒童救助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農村婦女組織組建率達到100%,婦代會主任年齡和知識結構逐步優化。婦代會主任兼計生主任情況分別是:郯城94.1%、蒙陰89.4%、費縣80%、蘭山75.5%、沂南72.7%、臨沭69.3%,兼計生主任的婦代會主任,能較好的將婦女工作開展與計劃生育工作有機結合,待遇解決較好(不兼職的婦代會主任有些年齡偏大,只享受誤工補貼)。
社區婦女組織建設情況:在城市社區中,由村居“翻牌”改建的城市社區都建立了婦女組織,發揮作用較好。如蒙陰金山社區、臨沭振興社區、費縣自由社區、蘭山宋王莊社區等,婦女工作開展得比較好;新建社區正隨著社區的發展,逐步建立完善婦女組織,郯城縣恒通社區婦代會在維護婦女權益、活躍群眾文化生活等方面較好。農村社區(大村制)婦女組織建設還處于探索階段,有待于隨著社區基層黨建工作(建立黨總支)的開展探討建立新的婦女組織方式。
機關事業單位婦女組織建設情況:部分縣區婦聯與組織等部門加強協調,工作上配合聯動,促進機關事業單位婦女組織建設。2004年,費縣縣委辦公室轉發《費縣婦聯關于在黨政群機關、科教文衛等事業單位建立、健全婦委會的意見》,在全縣共建婦委會60個,同時,根據文件干部待遇要求,90%以上的婦委會干部落實了待遇,享受相當于同級黨委所屬部門主要負責人的政治、生活待遇。沂南縣婦聯2007年與縣委組織部聯合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做好黨建帶婦建工作的實施意見》(沂組發(2007)17號),要求機關事業單位女職工5人以上的都建立婦女組織,5人以下的也明確婦女工作負責人,目前,應建婦女組織的61個單位全部建立。臨沭縣婦聯2007年與縣委組織部聯合下發了《關于調整縣直機關科教文衛事業單位婦委會組成人員的通知》,對全縣65個單位的婦委會班子進行了充實調整。
“兩新”組織黨建帶婦建情況。隨著“兩新”組織黨建工作的逐步展開,積極做好黨建帶婦建尤為重要。但是從調研情況看,“兩新”組織中婦女組織建設參差不齊。費縣、郯城等婦聯與組織、經貿等部門聯合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非公有制企業婦女組織建設的意見。費縣婦聯要求鄉鎮婦聯主席主動聯系組織委員及企業負責人加強企業婦女組織建設,力爭到2009年上半年所有規模以上的非公有制企業都建立婦代會。目前,全縣已建種植、養殖協會、社會加工合作社、私營企業婦代會156個。蘭山在專業批發市場上新建婦女組織21個,郯城新建“兩新”組織婦代會15個。
3、女性進“兩委”有了新突破。沂南、臨沭、郯城、費縣組織、民政部門有關領導重視女性參選工作,各級婦聯組織積極協調、推動,女性進“兩委”比例較高。沂南縣委在《關于做好村“兩委”換屆選舉工作的實施意見》中明確規定,原則上村“兩委”成員中至少要有一名女干部,縣委主要領導在換屆動員會上要求各鄉鎮要把一村一名女干部作為硬性指標來對待,第一責任人是鄉鎮黨委書記,使該項工作成為鄉鎮黨委的“一把手”工程,同時拓寬了10中選人渠道,女性進村“兩委”實現了歷史性的突破,全縣600個村有503個村選出女村官505名,比例達到了83.8%。郯城縣高峰頭鎮換屆前,鎮、村領導提前介入宣傳,做好引導發動工作,換屆中,對重點人選盯上、靠上做工作,全鎮41個村,44名婦女進村“兩委”,其中有三個村中有兩名女性,比例達到107%。黃山鎮達到96%,勝利鄉達到93%,馬頭鎮達到91.2%。
隨著農村形勢的發展,廣大婦女在新農村建設中發揮的重要作用越來越被社會認可。臨沭石門鎮前羽陰村婦女從網上學習生態養豬技術,經濟效益好、又減少環境污染,在全鎮、乃至縣推廣;費縣自由社區婦代會主任在社區分房時,主張實行男女平等,得到“兩委”成員的同意,出嫁婦女也分到了住房。
二、存在問題和原因
1、女性進“兩委”工作發展不平衡。在這次農村“兩委”換屆中,由于領導認識、重視程度不同,女性進“兩委”的比例差距很大。有的縣區只強調客觀因素,不從主觀自身上找問題、找差距。認為各級換屆選舉文件雖然對女性參選作了規定,但是只是“原則上”“適當”等要求,在換屆選舉操作中,模糊不清,沒有明文硬性規定,容易被基層理解為女性成員可有可無。其實,有關換屆的文件:《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第九條規定:“村民委員會成員中,婦女應當有適當的名額”;山東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辦法第十一條規定:“村民委員會成員中,應當有婦女成員”;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做好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工作的通知》(中辦發[2004]14號)中規定:“要保證婦女在村民委員會選舉中的合法權益,使女性在村民委員會成員中占有適當名額”。山東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做好村“兩委”換屆選舉工作的意見規定:“盡可能提名推薦年紀輕、婦女和文化程度較高的黨員、選民作為村兩委成員候選人”。臨沂市委辦公室、市政府辦公室關于做好村“兩委”換屆選舉工作的指導意見規定:“原則上,村兩委成員中至少要有一名35歲以下、1名高中(中專)以上文化和1名婦女干部。這些文件,對女性參選都作了明確規定,應該說,女性進“兩委”有明確的法律法規和政策依據。
2、基層婦女干部兼職過多,影響工作開展。有些鄉鎮婦聯主席一身擔數職,影響了婦女工作的開展。有些婦代會主任兼計生主任,由于是通過計生專干考試,擔當了計生主任或查訪員后再當婦代會主任的,又拿了計生工資,很多時候只專注于計生工作,忽視了婦女工作;有些是先當了村婦代會主任再兼計生主任的,對婦女工作比較熟悉,開展工作較好。
3、基層婦女干部待遇落實不好,影響了積極性發揮。沒有進鄉鎮黨政班子的鄉鎮婦聯主席都不享受單位副職政治待遇;不兼計生主任、未進“兩委”的村婦代會主任待遇落實不到位,退休后收入無保障。
4、新建社區、農村大社區和“兩新”組織建設中基層婦女組織建設有待于進一步規范和提高。由于部分新建社區人員、經費等設置不配套,導致社區婦女組織建立的也很難較好的發揮作用。
三、建議及思考
1、建議以市委組織部文件,出臺黨建帶婦建工作的意見。一是要鞏固健全鄉鎮、街道婦聯,確保鄉鎮、街道婦聯有建制、有編制、有專職干部。二要建立健全社區婦聯和村(居)婦代會,確保社區婦聯和村(居)婦代會組建率達到100%,具備條件的地方,探索建立村婦聯,增強村級婦女組織的功能。三要積極推進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婦代會建設,確保符合條件的市、縣、鄉三級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全部建立婦委會。要支持婦聯組織適應城鄉經濟和社會結構的新變化,拓寬組織設置領域,創新組織設置形式。四要重視在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流動群體等領域,統籌推進婦女組織建設,在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流動群體中建立黨組織的同時,對符合條件的,要指導和推動建立婦女組織。五要培育發展以婦女為主體的專業經濟合作組織和各類婦女社團,壯大巾幗志愿者隊伍,努力實現婦女組織和婦女工作的廣泛覆蓋。
2、要抓住組織部門調整和完善村級黨組織的機遇,做好女性進“兩委”的補選工作。今年4月份,市委下發了《關于進一步調整和完善村級黨組織設置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意見》,各縣區婦聯要積極與縣區組織部門聯系協調,爭取組織部門的支持,抓住這次調整和完善村級黨組織設置的有利契機,做好女黨員支部、進總支的補選工作。對已進“兩委”的女黨員,抓住這一契機,推薦進黨總支部班子;同時,根據女黨員的從業結構、年齡結構、流動狀況和其他情況,推薦進產業黨支部、企業黨支部、老黨員黨支部、流動黨員黨支部或其他黨支部等。
3、建立培養選拔基層婦女干部的長效機制。要堅持干部“四化”方針和德才兼備原則,選好配強基層婦聯干部,進一步優化婦聯領導班子的年齡結構、知識結構和專業結構。要加大婦聯干部的培養和交流力度,把優秀的女干部選拔到婦聯崗位任職,把富有改革創新精神、扎實苦干的婦聯干部選派到重要崗位任職。要重視加強村(居)婦代會、社區婦聯班子建設,通過逐步實行公推直選、競聘上崗等方式,將優秀婦女人才選拔進村(居)婦代會、社區婦聯班子。要按照有關規定,落實和改善基層婦聯干部的待遇。要落實“鄉鎮、街道婦聯主席享受同級黨政領導副職的政治、生活待遇”和“機關和科教文衛事業單位婦委會主任享受本單位所屬部門主要負責人的政治、生活待遇”的規定。社區婦聯主席、村(居)婦代會主任要沒有進“兩委”的,要列席“兩委”會,符合條件的作為“兩委”候選人,提高社區婦聯主席、村(居)婦代會主任進“兩委”的比例。在加大財政對基層轉移支付力度的過程中,重視解決村婦代會主任的報酬,力爭將村婦代會主任的報酬納入村干部生活補貼和薪酬范圍;有條件的地區,應為村婦代會主任辦理養老保險,對在村婦代會主任崗位上連續工作10年以上的,在其離開崗位時,應給予一定的生活補貼。建議適時召開全市基層婦女組織建設研討會,吸收組織、民政、鄉鎮黨委等有關部門同志參加,聽取他們對基層婦女組織建設的意見和建議,解決工作中的模糊認識,促進全市基層婦女組織建設加快發展。
4、建議在經濟條件比較好的鄉鎮搞婦聯經費籌集試點,可按鄉鎮婦女數量,按每人每年0.3—0.5元,從鄉鎮財政提取婦女工作經費,用于農村婦女培訓、美在農家、平安家庭等活動開展經費,為婦女工作提供保障。
- 上一篇:農村婦女現狀調查報告
- 下一篇:農村婦女兩委調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