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課題分析研究

時間:2022-03-04 03:29:00

導語:教育課題分析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教育課題分析研究

課題研究本是教師專業提升的有效途徑,但不知什么原因,現在的中小學課題研究虛假、浮躁之風愈演愈烈,以至到了非靜下來認真研究的地步了。

一、研究現狀

現在的中小學課題研究現狀基本上可以用四個字概括,即“只立不研”。我縣中小學20*年在縣教育學會立項的課題中,應在2007年5月以前結題的課題共有20個,而實際按時結題的只有4個,僅占20%。也就是說,80%的課題夭折。

為什么大都“只立不研”呢?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根本就沒有打算“研”。這些學校搞課題的指導思想就有問題,目的就是為了裝點門面,好像自己有立項的課題了,別人就會認為他們走上了“科研興校”的道路,學校的品位就提高了,接受上級檢查時就“揚眉吐氣”了。二是不知道怎么研。不少學校在立項之后也想研出一些“名堂”來,可就是不知道怎么個研法。三是不敢研。很多學校尤其是農村學校,缺乏課題研究的自信心,總認為那是需要高深學問的,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得了的。其實所有的教師都可以搞課題研究,因為所有的教師都需要不斷地解決自己教學中的問題,這實際上就是課題研究,只是沒有用文字把這個研究過程反映出來而已。

雖然只立不研,但卻不乏“亮點”。一是立項級別越來越高。有的學校在課題立項上有一種“好高騖遠”的心態,覺得立項的級別越高越好。于是什么國家級、省市級課題便雨后春筍般地冒了出來,縣級課題對有的學校來說已經是“小菜”一碟了;二是開題場面越來越隆重。其實開題會就是一個課題論證過程,應該邀請的是那些與本課題內容相關的專家、學者,請他們對課題提出論證的意見和建議,以便使課題研究更有實效。那些與課題研究關系不大的人員以及行政領導要盡量少請,請他們來“坐坐”的意義也不大。搞課題研究首先就要樹立一種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三是結題的氣勢越來越大,總要請些“頭面”人物來。

二、研究“方法”

現在的課題研究主要有三種方法。

第一種方法:課題研究是個筐,什么東西都往里面裝。研究周期快到了,于是大家一起動手,齊心協力,把只要和該課題沾得到一點“皮毛”的東西都往里面裝,也不管這些東西是關于學校的、教師的,還是學生的,好像此時此刻學校的一切都是該課題研究出的成果。然后加上專業化的裝幀,成果不但漂亮了,而且“豐碩”了。

第二種方法:先有成果后有“研究”。有的學校(老師)在某某刊物上發表了幾篇論文或在某某地方獲了什么論文獎,這就有了已有成果?,F在要搞課題研究了,那么好辦,就采取逆推法或者叫“以果索因”法,把已有成果作為現在課題研究已經取得的研究成果,然后根據這些已有成果來取一個什么“新課程背景下……”的時髦名稱,再找一些與這些已有成果有一定聯系的材料裝進去,該課題研究就算完成了。由于既有“充實”的過程,又有“硬邦邦”的成果,這種課題研究方法“快捷而高效”。

第三種方法:純粹造假式。這種課題研究不論是實驗方案、研究報告、工作報告以及其他印證材料通通是假的,要么是從網上下載的,要么是抄襲拼湊而成的。這種“研究方法”目前的市場也還不小。

三、對策建議

1、謹慎立項申報?,F在課題立項很亂,一些課題發源部門和單位就愁找不到“上鉤”的魚----人或學校。尤其需要小心的是一些誘人的“高級別”課題,學校在申報的時候一定要仔細分析他們的目的,是想真正為教育、為教育科研做點事,還是以此為借口撈取利益或達到其他什么目的。要看他們是否有規范的研究制度,是否有嚴格的過程管理,如果繞了半天彎子落到實處就僅僅只是收費(立項費、管理費、結題費、資料費等)的話,這樣的課題級別再高我們也堅決不要去立。

2、嚴格立項論證??h級課題是“自己”的課題,立項一定要進行嚴格論證,寧缺毋濫。專家們在仔細閱讀“論證材料”的基礎上,應主要從三個方面進行論證。一看課題本身的研究價值,二看課題是不是基于學校的一個真實的問題,三看這個課題根據學校的實際得到解決的可能性有多大。否則,不予立項。

3、硬化結題評審。結題評審一看“物化”的研究成果,比如研究報告、論文、音像材料等,并對這些成果進行現場答辯;二看“人化”的研究成果,比如通過課題研究是否給學校、教師或者學生帶來什么變化,不論是行為上的還是內涵上的。這些變化可以通過觀察、交流、聽課、測驗等形式進行“驗收”。兩個方面缺一不可,后者更為重要。

4、倡導小題深做。我們大力提倡校級課題研究,可以以學科組、年級組、教研組為單位開展研究,可以三人五人自由組合成“志同道合”的研究組,也可以一個人單獨進行。課題是教師在具體的教學情境中發現的具體問題,然后用行動研究法去解決這個具體的問題。在小課題的研究方法上,中小學最適合用行動研究法,因為它不像實驗研究法那樣需要嚴格地對比、控制很多實驗變量,也沒有復雜的計算和統計等,它強調用自己的行動去解決自己的問題,問題解決了,課題研究就成功了。

5、降低文字要求。中小學課題研究應該看重的是實際效果,應該降低對文字形式的追求。比如,某老師的研究課題是某種教法在課堂教學中的實用性研究,那么我們在結題評審的時候,就著重看這個老師的課堂教學,看他研究的這種教法在實踐中效果究竟怎么樣,而不應該把評審主要放在什么實驗方案、論證報告、階段總結、研究報告、工作報告這些文字材料上。這些材料有時作為規范的課題研究盡管需要,但要求不能“高”,更不能動不動還要求多少字以上。中小學教師工作繁重,也沒有多少時間去搞這些大量的“規范”的文字材料。很多老師不是不會做課題研究,而是不會做這些規范材料。重文字形式輕實際實效,是當前中小學課題研究的通病,必須倒過來,否則,課題研究只能惡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