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支部整頓工作經驗交流

時間:2022-04-13 07:55:00

導語:黨支部整頓工作經驗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黨支部整頓工作經驗交流

20*年,我局同科技局和移動公司共同包扶柳溪鄉韓杖子村后進支部整頓轉化工作。一年來,在縣委和鄉黨委的領導下,我們按照整頓轉化與鞏固提高并重的要求,采取扶貧與扶志、治窮與治愚、輸血與造血“三個結合”的方法,真抓實干,狠抓落實,高質量完成了整頓轉化任務,有力的促進了該村小康建設步伐和社會經濟的健康發展,群眾十分滿意。主要做法是:

一、“扶貧”與“扶志”相結合,夯實快速發展的人本基礎

軟班子帶不出好隊伍,散班子形不成戰斗力,懶班子創不出好業績。我們把班子建設放在整頓轉化和鞏固提高后進支部工作的重中之重的位置,緊緊抓住轉變思想,更新觀念,提高辦事能力和效率這個主要矛盾,堅持做到“扶貧”與“扶志”相結合,著力夯實快速發展的人本基礎。一是加強思想引導增強信心。如思想上有問題時,利用談心鼓勁、召開民主生活會等形式,消除他們心中的疑慮;工作上有難度時,積極幫他們出主意、想辦法,增強他們戰勝困難的勇氣;生活上有困難時,及時給予關心照顧,使村干部保持旺盛的工作精力。針對該村干部群眾由于后進、貧困造成的消極、畏難、依賴、等待的落后狀態,通過多種形式統一思想,使大家振奮精神,真正認識到窮熬沒有出路、苦于才有希望,從而激發他們的工作熱情和干勁。二是強化教育培訓提高素質。針對該村黨員隊伍年齡老化,干部素質偏低,人才匱乏的實際,我們從解放思想入手,徹底根除支部后進的“癥結”,采取集中辦班培訓、通過宣講團巡回宣講、實地參觀培訓等方式培訓黨員干部50多人次,每名黨員干部都撐握了1-2項實用農業技術,整體素質明顯提高。三是拓寬渠道培養后備人才。指導幫助他們扎實開展“三帶三培”活動,特別注重在大中專畢業生、復轉軍人、致富能手中發展黨員,全年培養入黨積極分子6名,新發展黨員2名,黨員隊伍的年齡、文化結構和分布狀況逐步改善,黨支部的凝聚力和戰斗力明顯增強。

二、“治窮”與“治愚”相結合,夯實和協發展的環境基礎

韓杖子村地處偏僻,交通不便,信息閉塞,群眾思想觀念落后,小農意識、封建意識很強,科技意識、市場意識淡薄,大大制約了本村經濟發展。為解決后進落后的瓶頸難題,我們堅持“治窮”與“治愚”相結合,努力夯實和協發展的環境基礎。一是優化工作環境。針對后進班子承受能力較弱,面對復雜的工作環境,往往找不到路子,邁不開步子,難以獨立開展工作的實際,我們堅持多鼓勵、少批評,多支持、少指責、多施教、少施壓的原則,“扶上馬,送一程”,通過交心談心、共同探討等方式,培養和提高他們解決自身問題的能力,排除外界干擾的能力。并積極幫助他們解決生產生活中的難題,使他們能夠集中精力、心情舒暢的工作。二是優化辦公環境。多方籌集資金22000元重新裝修了村部,統一規范了各項規章制度,購置了電視機、VCD、供放機等黨員電教設備,配置新的辦公桌椅和辦公用品,辦公條件明顯改善。三是優化發展環境。結合“村村通”工程,修建村級油路11華里,協調網通公司投資10萬元開通了程控電話,使該村320戶農戶安裝了固定電話,同時在縣委組織部的幫助下,協調移動公司投資20萬元增建手機發射塔一座,解決了該村及周邊居民移動電話通訊問題,大大加強了與外界的信息交流,食用菌等各類農副產品足不出戶就能賣出好價錢,廣大群眾人心思進,人心思富,人心思干,營造了良好發展氛圍。

三、“輸血”與“造血”相結合,夯實長遠發展的經濟基礎

圍繞“中心”,強化“核心”。我們始終把落實發展第一要務,增加農民收入作為整頓轉化和鞏固提高的一項硬任務,變“救濟式”幫扶,為堅持“輸血”與“造血”相結合,強力夯實長遠發展的經濟基礎。一是科學制定中長期發展規劃。針對該村食用菌生產和畜牧養殖基礎較好,鐵礦資源豐富實際,通過深入調研和反復論證,制定了以鐵礦開發和農業產業化經營為主的“工業強村”、“產業富民”的中長期發展規劃。二是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多方爭取扶貧貼息貸款10萬元,扶持10戶村民發展畜牧養殖及滑子菇生產,建成占地20畝的標準化錯季滑子菇生產園區和畜牧養殖小區各一個,并定期組織農技人員進棚入舍進行滑子菇病蟲害和舍飼圈養牛羊的疾病防治,深受村民的歡迎,廣大村民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積極性空前高漲,村內90%的農戶從事食用菌生產,食用菌總量由2003年的35萬盤增加到65萬盤,僅此一項人均增收達1200多元。三是不斷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圍繞發展集體經濟抓后進支部整頓轉化和鞏固提高,既可以使黨支部成為組織群眾發展集體經濟的堅強核心,又可以使集體經濟成為后進村黨支部帶領群眾實現共同富裕的物質基礎和運行載體。為此,我們將發展村級集體經濟作為重點,按照“盤活閑置、用好現有、開發新型”的工作思路,通過“內引外聯”,引進鐵選廠兩家,短期內村里的工作有了新起色,村集體經濟收入今年可達10多萬元,“有錢辦事”的問題得到了初步解決。目前,該村不僅實現了村道路硬化,80%的農戶安上了程控電話,家家吃上了自來水,人均純收入達3000多元,由過去的后進村逐步跨入了先進村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