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電教再創新優勢的思考
時間:2022-06-21 08:52:00
導語:黨員電教再創新優勢的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當前,我國正處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關鍵時期,市場經濟不斷發展,農村改革逐步深入,企業改制處于攻堅階段,出現了一系列新情況、新特點。這些新情況、新特點,既是當前黨建工作研究的新課題,也是黨員電教工作者需要正視的現實問題。多年來黨員電教以其技術上的先進性,為宣傳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為宣傳先進典型做出了突出貢獻,成為我黨新時期的政治優勢。但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若黨員電教仍然以錄像和播放為手段,固守著原有的先進性,不能正確處理繼承與發展的關系,解決傳統與現實的沖突,大膽創新工作思路,必將給我們的黨員電教事業帶來被動局面。因此,如何適應新形勢,爭創黨員電教的新優勢,是黨員電教正面臨的一個長遠而又迫在眉睫的課題。
下面以我們*縣為例,試就黨員電化教育工作加以淺議。
一、黨員電教工作基本情況
*縣地處*南邊陲,屬高寒山區,又是革命老區。全縣總面積2398平方公里,轄28個鄉鎮,372個行政村,4個居委會,人口40萬。現有基層黨委32個,基層黨支部876個(其中農村黨支部372個),黨員總數為13380名(其中農民黨員6539名)。全縣建有鄉鎮級黨員電教工作站28個,村級播放點376個,城市播放點96個。選配黨員電教專、兼職人員516名,形成了縣、鄉、村三級電教網絡和播放管理體系。
(一)基本經驗和做法
1、領導重視是黨員電教工作不斷發展的關鍵??h委、縣政府領導高度重視黨員電化教育工作,把全縣各級黨員電教的直接責任人定位在黨組織的“一把手”身上,因此引起了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增強了抓好黨員電化教育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為黨員電教工作的深入開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保證。在具體工作中,我們采取了“上下聯動、多軌并進、共同管理”的方法,動員社會的方方面面都來關心、支持黨員電化教育工作。通過縣、鄉各級的共同努力,我縣已于二*0年十月份實現了“村村建有黨員電教點”的工作目標。在實際工作中,我們牢固樹立“大電教”的工作思想,成立以鄉鎮黨委書記或分管書記任組長,黨委的組、宣委員任副組長,“七站八所”負責人為成員的“大電教”工作領導小組,不斷拓寬工作領域,優化工作手段,形成了上下貫通、網絡縱橫的工作格局,為“黨員受教育,組織有加強”的長效機制的建立,做出了積極貢獻。
2、加強管理是黨員電教工作不斷發展的保證。為適應新形勢發展的需要,我們以目標責任制管理為基本形式,以網絡規范化建設為基本載體,以增強教育效果為基本目的,強化黨員電教的規范化建設。我們狠抓了“三種管理”。一是明確職責,實行分級管理。對縣、鄉、村三級,就黨員電教的工作職責、工作任務、工作目標等提出具體要求,實行分級管理。二是硬化軟件,實行制度管理。根據省、市委組織部的要求,并結合我縣實際,我們出臺了《黨員電化教育工作制度》等六種制度,做到了四個統一,即統一黨員電教工作臺帳,統一規章制度,統一印制登記簿,統一印制統計表格。對網絡建設、播放收看等方面內容做出了明確規定,進一步促進了黨員電教工作大發展。三是建立機制,實行目標管理。我們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結合各個時期的工作重點,不斷充實和修改《*縣黨員電化教育目標管理考核細則》中的考核內容,連續多年對鄉鎮的黨員電化教育工作進行單項考核。同時將考核結果計入鄉鎮黨建工作考核總分;并作為對鄉鎮黨委書記履行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直接責任人責任進行考核。根據年度考核情況,評選出“先進鄉鎮”,給予授牌表彰。對考核成績較差的鄉鎮給予通報批評,并要求限期改正。從而提高了基層黨組織開展黨員電化教育工作的積極性,有力地促進了我縣黨員電教規范化建設工作向前發展。*縣連續四年受到市委組織部的表彰,被評為全市黨員電化教育先進單位。
3、發揮作用是黨員電教工作不斷發展的根本。我們始終堅持黨員電教“為貫徹黨的基本路線服務,為提高黨員素質和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服務”的指導思想,把發揮好作用作為增強電教工作生命力的根本。一是抓好片庫建設,提供“源頭活水”。根據黨員電教工作的特點,在不斷加強縣委組織部中心片庫建設的同時,大力加強了鄉鎮二級片庫建設,并建立了中心片庫和二級片庫的供片機制,為基層電教播放點提供片源保障。目前兩級片庫已有黨課教育、黨風廉政教育、實用技術、知識經濟等教材四萬多盒(片),基本能夠滿足不同層次、不同行業、不同文化程度的黨員收看。同時,發揮縣電教中心的攝錄編優勢,攝制一線黨員的典型事跡和基層黨組織的先進經驗,利用身邊的事教育身邊的人。我們在中央電視臺和省、市電視臺播出黨建專題片56部,并有5部專題片在省、市獲獎,收到良好的社會效果。二是落實播放收看,增強教育效果。我們在播放收看工作中,緊扣形式任務,增強教育的時效性;選好教材,增強教育的針對性;發揮網絡作用,增強教育的廣泛性。在播放內容上,既有思想政治教育,又有知識技能教育。在宣傳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提高黨員思想政治素質的同時,注意傳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知識,努力提高黨員的綜合素質。三是拓展職能,搞好實用技術培訓工作。在全縣農村廣泛開展了“電教致富”主題活動,組織了農林等涉農部門的專家,深入鄉村舉辦“科技進山村,真情獻農友”的科技培訓現場會,向農民傳授農業科技知識,使農民成為“土專家、田秀才”,成為脫貧致富的科技帶頭人,使黨員電教直接進入全縣經濟建設的主戰場,為農民增收服務,為發展地方經濟服務。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分析
1、認識不到位是黨員電教工作發展緩慢的主要原因。在工作中,有少數同志認為,現在的文化生活豐富多彩,能夠收看的電視節目琳瑯滿目,沒有必要開展黨員電教活動,把大眾傳媒等同于黨員電教,對黨員電教工作缺乏足夠的責任感,沒有充分認識到黨員電教工作是新時期黨的建設的一項基礎工程,是基層組織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
2、教材滯后是影響黨員電教工作發展的重要原因?,F代大眾傳媒的多樣性、時效性,對黨員電教音像教材的內容、形式都提出了新的挑戰。許多基層黨員同志反映電教片內容單一,結構不盡合理,不能滿足黨員的看片要求。黨員電教音像教材滯后于黨員要求的問題日益突出,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黨員電教活動的吸引力。
3、經費投入不足是制約黨員電教工作發展的直接原因。黨員電教工作是依托必要的設備來開展的黨內教育活動,需要有一定的資金做保障。而經濟欠發達地區的農村,由于村級集體經濟薄弱,導致黨員電教經費投入不足,不能滿足設備更新和器材維修的基本需要,因此直接影響了黨員電教工作的深入開展。
二、黨員電教的工作思路與對策
為了使黨員電化教育工作更好地為黨的建設、經濟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服務,我們認為,可從以下五個方面樹立創新的理念。
(一)適應“三個代表”的新要求,實現黨員電化教育運作機制的創新
黨員電化教育運作機制是在長期的實踐中逐步形成,又被實踐證明是切實有效的。但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這套運作機制逐漸暴露出封閉性的弱點,具體表現在:一是組織機制上的封閉;二是教育內容上的封閉;三是教育形式上的封閉。黨員電教工作這種自我體系和封閉運行的機制與當前開放的經濟不相適應。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各類新經濟組織的大量涌現,人們的思想觀念也會隨之發生變化。黨員電化教育要適應開放型社會的新需求,變革自我封閉型的運行機制,在管理方式和教學形式等方面要進行大膽探索。一是在管理方式上,電化教育要在各級黨委的統一領導下,以組織部門的電教中心(站、點)為主體,廣泛吸納電視、電信、信息、互聯網和黨委政府的主要職能部門參與,把有關部門的宣傳教育任務統攬起來,深化內涵,整合資源,拓寬領域,實現“大電教”的工作格局。二是在教育形式上,可靈活多樣。既可以在電教站(點)播放收看,也可以通過電視臺、有線電視等傳輸渠道播放收看,還可以通過互聯網,建立黨員電教網站,教育內容。針對有些地方地廣人稀的實際,可組織巡回播放收看。也可以通過開展“黨員電教進村入戶”活動來培養“電教中心戶”,實現網絡的開放,增強教育效果。
(二)適應“與時俱進”的新要求,實現黨員電化教育工作理論的創新
顧名思義,“黨員電化教育”是黨組織利用錄音、錄象、廣播、電視等現代化傳播手段,對黨員進行的一種有組織的、優化的教育活動。它來自基層的實踐,又是在實踐的基礎上不斷發展壯大起來的“年輕”事業,“與時俱進”是黨員電化教育的本質所在。在十多年的發展過程中,《黨員電化教育教程》、《黨員電化教育學》等理論書籍或經驗匯編,對于指導黨員電教工作確實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梢哉f,沒有這些理論的指導,就沒有今天黨員電教所取得的這么大的成就。但是,站在理論高度來看,它多處于零散狀態,缺乏系統性。長期以來,基層電教工作者在制片上多參考廣播電視學院的理論教材,在教學上也只有“四環教學法”可供參考,在發展方向上,各自都在“摸著石頭過河”,理論研究工作嚴重滯后。因此,必須解決好黨員電教理論的創新與飛速發展的形勢不相適應的矛盾。
(三)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新要求,實現黨員電化教育播放收看體系的創新
黨員電化教育的對象主要是黨員,它的對象是特定的。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出現了人員大流動,農村黨員離鄉務工經商,城鎮黨員外出求職打工,外出黨員原有的行政和組織隸屬關系事實上已被打破,由此穩定的對象就變得不穩定了。其次,隨著企業改制的逐步深入,各類新經濟組織順應形勢的需要不斷產生。而這些新經濟組織多以私有民營為主,在現階段黨的基層組織還不夠健全。上述兩類情況,導致黨員電教工作出現了“死角”,很難實現“黨員受教育,組織有加強”的工作目標。因此,必須對現有的播放收看體系做適度調整。一是在教育機制上要更加靈活,要以方便基層黨員的學習教育活動為目的,實行屬地管理,切實做好對流動黨員的教育工作。城區由街道辦事處黨委負責,以街道居委會黨支部為主體,結合開展社區服務活動,組織轄區內從事個體經營的黨員、沒有建立黨組織的各類新經濟組織中的黨員搞好播放收看活動。二是根據農村黨員的流動特點,以行政村為單位設點,也可以打破地域界限,聯村、聯組設點。少數情況特殊的村還可以選擇責任心強、文化程度較高、經濟條件較好的黨員家庭設點,建立“電教中心戶”,組織附近黨員收看。三是要從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的現狀與需求出發,科學設定。除了定期組織黨員播放收看外,還要視情況隨時滿足流動黨員的收看要求。對流動性強的黨員,由當地黨組織發給黨員電教收看證,可以在任何村(居委會)黨支部播放點收看電教片。
(四)適應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新要求,實現黨員電化教育手段的創新
在我們黨員電教事業開創之初,因為那時我國大部分地區的地方電視臺剛剛起步,電視普及率還比較低,,通訊網絡相對落后,而電腦在大多數國人的頭腦中還沒有一個明確的概念。在這樣一個特定的歷史背景下,電教工作者帶著兩部機子(電視機、放像機)、一部片子(黨員電教片)到各地巡回播放,電化教育以其聲像并茂、通俗易懂深受廣大黨員的喜愛。盡管有些片子的內容并不新鮮,播放時間間隔過長,但仍然能引起黨員的興趣。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再加上信息時代的到來,電子產業加速升級,使目前黨員電化教育正在使用的以電視為主要傳播媒介的技術手段,正不斷受到互聯網、多媒體、數字通信網等全方位媒介的變革沖擊。傳媒文化與高新技術的廣泛交流,進一步拉大了傳統電教手段與現代傳媒技術的差距。而此時,我們縣鄉村三級電教網絡仍停留在過去的錄像播放水平上。盡管一些播放設備已被VCD和DVD所更新,但供片與播放間隔時間過長,與現代媒體的強檔快捷攻勢已形成較大的差異。雖然經過幾次大的提檔改造,黨員電化教育技術仍然跟不上當今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步伐。在飛速發展的現代技術面前,黨員電化教育相對落后的技術手段與其本身固有的先進性已不相適應。我們必須隨時了解發展趨勢,掌握發展動態,研究實際運用,積極尋找與傳統電教手段的結合部、趨同點,為逐步采用先進適用技術創造必要的條件。
(五)適應教育對象的新要求,實現黨員電化教育內容的創新
傳統的黨員電教內容,是以政治思想教育和黨性教育為重點,以實用技能教育培訓為補充。在實際工作中,存在“三多三少”的現象。一是宣傳好人好事多,介紹新經濟知識少;二是報道組織工作動態多,推廣科技知識少;三是介紹致富經驗多,提供致富信息少。這“三多三少”,一方面反映出當前電教工作與市場經濟還不相適應,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電教工作亟待創新。在市場經濟不斷發展,人們的思想觀念不斷變化,精神需求呈現多元化的今天,我們必須對傳統內容進行補充和完善。首先要緊密聯系改革開放和干部群眾的思想實際,突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內容,引導廣大干群在解放思想中統一思想,開拓創新。其次,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突出如何建立“黨員受教育,組織有加強”的長效機制的內容,不斷提高黨的基層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第三,要把黨員電教服務“三農”作為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具體行動,突出有力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內容,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而奮斗。
綜上所述,黨員電化教育事業必須與時俱進。黨員電教只有不斷地調整目標定位,拓展工作職能;不斷地深化工作內涵,探索新途徑,牢固樹立創新的理念,永遠保持先進性,才能更好地運用現代化手段傳播先進的科學技術知識,傳播先進的思想文化,傳播群眾觀點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同志在“七一”講話中指出:“要努力掌握和發展各種現代化傳播手段,積極推進先進文化的傳播。”這對于我們正確認識和把握黨員電化教育的作用,使黨員電化教育更好地貫徹“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我們要站在歷史和戰略的高度,按照“三個代表”的要求,與時俱進,再創黨員電教的新優勢,努力做好新時期的黨員電化教育工作。
- 上一篇:電教片藝術性的途徑和方法
- 下一篇:黨建信息化時代調研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