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務工鍛煉的成功實踐與思考

時間:2022-07-19 05:09:00

導語:地區務工鍛煉的成功實踐與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地區務工鍛煉的成功實踐與思考

*地處山西省東北部石山區,境內資源雖然豐富,但由于地理位置偏僻和人才匱乏等原因,因此至今仍是國家級貧困縣之一。近年來,在中央和山西省、大同市的大力扶持下,全縣干部群眾齊心協力,奮勇攻堅,貧困面貌有了較大的改變。到1998年,全縣首次整體實現溫飽目標。然而即使如此,距離脫貧致富仍還有相當大的差距。為徹底改變這一狀況,從2000年開始,*縣委、縣政府從加快開發人才資源的戰略高度出發,把加快人才培養,提高干部素質作為新形勢下扶貧開發和經濟發展的突破口,針對貧困地區育才環境相對較差和干部思想觀念滯后等因素,首次在全縣范圍內選派一批優秀青年干部遠赴沿海地區進行務工鍛煉,實施“借地育才”和“放飛鳳凰”。工作實施以來,取得的效果遠遠大于起初的初衷,干部群眾的思想觀念不僅得到了轉變,而且尤為重要的是帶動和吸引了更多的優秀青年加入到“借地育才”的行列,一批市場經濟帶頭人正在*縣迅速崛起。一、選派青年干部赴沿海地區務工鍛煉的主要做法(一)施開放性人才政策,探索超常規人才發展新思路總書記在黨的十五大報告中指出:建設一支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高素質干部隊伍,是我們的事業不斷取得成功的關鍵,是我們順利實現跨世紀目標的重要保證。當今,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浪潮中,在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前提條件下,人才資源作為第一資源,干部素質是第一要素。如何突破傳統單一順向的靜態管理模式,在多元化進程中,因地制宜,切入到社會經濟發展的大循環中,尋求內在的最佳結合點,充分發揮人才在市場經濟中的重要作用,這是組織人事工作迫在眉睫需要攻克的新課題。*作為經濟貧困建設貧困地區,如何盡快擺脫農業弱縣、工業小縣、財政窮縣的面貌,這與整體性人才資源開發的力度休戚相關。為了合理優化人才結構和加快建設貧困地區高素質干部隊伍的步伐,*縣委、縣政府決定首先從轉變干部群眾的思想觀念入手,積極發揮人才在經濟發展中所提出的決定性作用。針對*目前經濟發展滯后,自身尚不具備培育和造就人才環境的特點,在團中央扶貧工作隊的積極支持下,在全省率先采取“借地育才”的辦法,通過輸送年青干部到經濟發達地區“打工”,借優勢環境(思想意識,科學技術,管理水平,操作技能等

)培養出一批回來后能帶動落后地區經濟騰飛的新型干部。為此,果斷出臺了一系列開放性人才政策。一是選派鄉鎮、縣直機關35歲以下、具有中專以上學歷的年輕干部,分期分批的外出務工鍛煉;二是一年派出期間的一切工資待遇不變,一年期滿原則上回縣工作,如自愿在外工作可辦理調動手續,對確需延長鍛煉時間的,經組織批準,可繼續在外鍛煉;三是對派出工作各方面表現突出回單位工作,具備條件的可優先提拔使用,對自愿“下?!苯浬剔k企業的,可提供“青年創業基金”資助;四是對選派務工干部提出“八個一”要求,即“建立一個關系網、學會一門技術、聯系一個老板、拿到一個位子、引進一個項目、提供一個信息、帶出去一批人、做一個當地合格公民”。*縣委的政策出臺后,立即引起全縣干部群眾的關注。在幾天后,報名的就達到100多人,最后擇優選送64名同志赴廣東省肇慶、浙江省臺州等地進行務工鍛煉。通過一年的實踐和探索,從現在看這種新的思路和人才政策,在培養人、造就人、更新人的思想觀念方面正顯示出了越來越為強大的生命力。(二)實施實踐性人才培養機制,探索造就優秀人才的新途徑實踐出真知,實踐出人才。在當代中國,最偉大的實踐就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就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改革開放,而實行改革開放的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的典范是我國沿海發達地區。因此,貧困地區的干部只有到發達地區最基層、最前沿務工鍛煉,親身體驗改革開放和發展市場經濟的實踐,直接學習現代管理和科技知識,才能夠很快成為貧困地區扶貧攻堅的偉大實踐者,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優秀人才。這次從*選派去的首批干部就分別在浙江省臺州地區甬嶺水表廠、寶石縫紉機實業有限公司等28家企業和廣東省肇慶地區的海力寶彩色印刷有限公司、肇慶工商專修學院等8個單位務工鍛煉。由于這些同志文化素質較高,因此深受接收單位歡迎,鍛煉成長很快。如,*縣教委團委書記韓志國,進入肇慶工商專修學院后,充分發揮個人教學管理方面的特長,積極工作,認真探討發達地區教學教改工作的新路子,成績顯著,僅兩個月的時間,就被院領導任命為學生部部長助理、黨支部宣傳委員并兼院報編輯部主任和班主任職務。此外,還有10多名同志通過豐富的實踐鍛煉,在單位作出了突出貢獻,已走上中層領導崗位。*縣這種把干部送到改革開放前沿陣地,接受市場經濟洗禮的做法,大大加速了干部和各類技術管理人才的培養過程,

為貧困地區下一步的經濟上臺階超前積蓄人才力量。(三)實施動態人才管理制度,探索人才流動新模式人才和商品有相同之處,就是要在流動中實現價值。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中只有人才的有序流動才能帶動貧困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由于培養優秀人才的沃土是經濟建設的主戰場,是經濟發達的地方,因此選派年輕干部赴沿海地區務工鍛煉是貧困地區通過以勞促學培養人才和轉變人的思想觀念的一條重要捷徑。從組織人事、人才工作的經濟服務全局角度看,整體性人才資源開發的重要環節就是合理配置人才資源,做到既要流動又要留住。為此要確保外出務工人員盡快成為全縣脫貧致富的主力軍,就必須實施動態人才管理。在這方面,*著重做了以下三方面的工作。1、加強組織領導??h委、縣政府對干部外出務工鍛煉給予高度重視,在團中央扶貧工作隊的直接幫助下,派專人多次赴沿海地區進行了踩點工作,縣委組織部具體抓了干部的報名、登記、審查、選拔、管理等具體工作。在干部外出務工前,還成立了務工干部赴浙江臺州、廣東肇慶兩個臨時黨支部。干部外出務工期間,縣委有關領導多次看望或致信問候務工人員,詳細了解他們的生活和工作情況,給予精神鼓舞。2、建立干部務工檔案。主要包括《干部務工鍛煉報名登記表》政審材料、干部外出期間的《年輕干部務工鍛煉登記表》、《干部務工鍛煉鑒定表》以及其它能反映情況的相關材料,作為今后評模、提拔的一項依據。3、進行廣泛的輿論宣傳。除在市級以上各新聞媒體大力對干部外出務工鍛煉進行重點報道外,《*報》還設專版定期刊登務工人員在外地的工作生活情況和書信、文章等,努力擴大干部務工鍛煉在全縣的影響力和感召力。在赴外地務工鍛煉人員的帶動下,*又將有200多名青年奔赴浙、粵、滬、閩、魯、京等地打工鍛煉。二、選派青年干部赴沿海地區務工鍛煉產生的效果(一)轉變了干部思想觀念,增強了市場意識和競爭意識*縣作為山、老、窮區,受傳統觀念和自然條件等因素影響,干部的思想觀念封閉落后,市場意識、競爭意識不強。這次選派青年干部赴沿海地區務工鍛煉就是把機關干部放在市場上定位,讓他們自覺體驗和接受發達地區市場經濟的變化和發展規律,是*干部人事工作的

一個新舉措。這批外派干部通過務工鍛煉,不僅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還逐步打破了傳統觀念的束縛,以全新的觀念形成了超常規高位發展態勢。如在肇慶海力寶彩色印刷有限公司務工鍛煉的紅石塄鄉副鄉長劉培仕在談到自身感受時說:每個機關干部進入務工企業一般要經歷五個轉變。即:由慢節奏向快節奏轉變,由有規律的生活向無規律工作方式轉變,由一種較熟悉的機關業務向全新商務轉變,由較熟悉的人際環境向新的人際環境轉變,由固有的思維向全新思維方式轉變。這些感受充分反映了務工干部思想觀念的新變化,是貧困地區干部人才發展的新飛躍。(二)改變了干部工作作風,形成了埋頭苦干和真抓實干的精神風貌*縣選派務工鍛煉的這批干部絕大多數被安排到了鄉鎮企業的生產第一線。在這里,時間就是金錢,效益就是生命,這與原來那種人浮于事、無所事事、安于現狀、吃“皇糧”式的機關工作生活形成了巨大反差。在新舊觀念的碰撞下,務工干部的就業觀、價值觀和效益觀發生了根本變化。認識到要在落后貧困的傳統農業區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新體制,就必須首先轉變干部群眾的工作作風,自覺增強危機感,腳踏實地、真抓實干地做好每一件事,主動適應發達地區良好的經濟發展環境,形成嶄新的精神風貌。(三)發揮了干部才干,加快了干部成長步伐*縣選派的這批干部一般都具有大中專以上學歷,素質相對較高,有較強的責任感和敬業精神,頗受接收單位的歡迎,很多人被安排到了車間管理、質量檢驗、廠辦、人事管理、市場營銷等重要的崗位上,還有部分同志當上了辦公室主任、廠長助理、副經理等職。如原來在縣機要室的謝貴紅同志目前已升任溫嶺信仁摩托車公司總經理助理,公司派往南京擔任營銷業務主任。還有從機關、鄉鎮走出去的劉躍、賀秋生、崔跟堂等10多名同志也被留在老板身邊,分別從事文秘、黨務、企業策劃和管理等項工作。這些同志充分發揮其才能,不僅促進了所在企業的經濟發展,而且在實踐中實現了自身價值,加快了成長步伐。三、選派青年干部赴沿海地區務工鍛煉的幾點啟示(一)可成為提高干部素質的捷徑首先,沿海地區培養干部的環境優于貧困地區,貧困地區干部進入沿海地區,由于受市場經濟的洗禮,思想觀念的快速轉變,必然能夠促進干部自身素質的提高;其次,貧困地區財政困難,選派干部外出務工鍛煉比直接選派干部出外學習更能節省資金,更適應貧困地區實際;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