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農金融機構發展調查報告

時間:2022-05-04 04:36:00

導語:涉農金融機構發展調查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涉農金融機構發展調查報告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供需反差;對策建議進行講述。其中,主要包括:其首要特點是:安身下層、按需信貸、三方聯動、綜合處事、其首要特點是:評級授信、一次審定、隨用隨貸、平安快捷、其首要特點是:政府指導制訂規劃、龍頭帶動協作償貸、擔保介入提防風險、其首要特點是:無典質擔保、小額度借債、錢直接到戶、分旬期了償、現代農業與傳統農業對比,對信貸資金的需求慢慢由季節性需求向非季節需求改變、小額需求向年夜額需求改變、短期需求向中持久需求改變、財富要練好內功、擴簡陋押物規模、優化金融處事、完美貸款擔保體例、規范成長平易近間借貸、成立現代農業風險保障機制、加速推進農村信用系統培植等,具體材料請詳見:

近年來,××農村金融機構組織獲得成長,金融系統不竭完美,金融產物日益增多。2004年-2008年間,我市農行、農刊行、農村信用社累計投入農業貸款余額524.65億元(見附表一)。2008年農村信用社農業貸款余額占到全市的38%;2006年以來,農業成長銀行向農業財富化

龍頭企業新增短期流動資金貸款1.6億元;市農行在完成股改使命的同時,累計向全市投放種養年夜戶和小額農貸2.6億元。

實踐中,還試探出一些金融機構和現代農業“雙贏”成長的有用路子。

(一)村鎮銀行模式。其首要特點是:安身下層、按需信貸、三方聯動、綜合處事。2007年,××商業銀行在儀隴縣成立村鎮銀行。其運行體例有兩種:一是由××商業銀行、惠平易近村鎮銀行、惠平易近貸款公司三方配合供給年夜額、中持久信貸資金,解決村鎮銀行、貸款公司無法零丁知足農產物收購企業、龍頭企業、種養年夜戶的年夜額信貸資金需求。二是三方為統一財富鏈上的分歧主體供給信貸撐持。商業銀行重點為農產物收購企業供給融資;經由過程農產物收購企業擔保,村鎮銀行、貸款公司為出產性農業企業、專業戶、種養年夜戶及農資供給企業供給信貸資金撐持。至2008年尾,累計為1544戶企業、農戶供給貸款10164萬元。

(二)農戶信用貸款和聯保貸款模式。其首要特點是:評級授信、一次審定、隨用隨貸、平安快捷。全市共評定信用村446個,占行政村總數的8.3%;評定信用戶11.8萬戶,占農戶總數的6.7%。對評定出的信用村,給以資金傾斜、利率優惠、處事配套等多項優惠政策;對信用戶授信為2萬元-10萬元,并發放貸款證,農戶持貸款證可以直接到貸款專柜打點貸款營業,在授信額度內隨用隨貸。截止今朝,僅農村信用社供給農戶小額信用貸款40.4億元,占全市金融機構同類貸款的99%。

(三)年夜林模式。其首要特點是:政府指導制訂規劃、龍頭帶動協作償貸、擔保介入提防風險。政府負責擬定財富成長規劃、配套培植基本行動措施,協調融資、土地流轉及龍頭企業、業主和農人成立合作關系;并出資500萬元成本金成立農村小額信貸擔保公司,為金融機構注資供給擔保貼息,如呈現貸款損失蹤,金融機構承擔10%、擔保公司承擔90%。同時,為農人貸款供給兩年的貼息撐持,對所借擔保貸款農戶按季向信用聯社付息,付息后憑證向政府申報享受貼息政策。區信用聯社按照“村平易近代表初審、鄉農經站二審、信用社三審、擔保公司終審”的“四審”軌范,為農戶供給貸款。龍頭企業與農戶簽定產、供、銷和收益和談,統一供給種苗、手藝培訓、疫病防治、排污措置,實施呵護價收購。并對每位種養殖農戶在龍頭企業的發賣收入實施專戶存儲,其中20%至30%用于慢慢了償貸款。保險公司負責對種養殖園區農戶飼養的生豬和家禽供給保險處事,并將信用聯社作為第一受償人。當地鄉鎮政府負責催收每筆貸款的到期了償和利息支出,若當地政府督促了償使命未完成,則由區財政截留當月下劃當地鄉鎮政府的撥款。今朝順慶區農村信用聯社已為轄區農戶供給貸款2890多萬元,撬動平易近間資金投入近億元。

(四)村子資金合作模式。其首要特點是:無典質擔保、小額度借債、錢直接到戶、分旬期了償。1996年,儀隴縣整合國際社會資金、農村閑散資金、其他商業銀行貸款等,成立了儀隴村子成長協會,實施村子資金合作。該協會已在8個鄉52村304個社扶持貧困戶7082戶,成立信貸中心297個、信貸小組1414個,累計投放信貸資金1346余萬元、收受接管資金1023余萬元,先后輔佐2000余戶貧困戶、8000余人脫貧致富。

二、供需反差

現代農業與傳統農業對比,對信貸資金的需求慢慢由季節性需求向非季節需求改變、小額需求向年夜額需求改變、短期需求向中持久需求改變。農村金融機構在金融產物、處事體例、信貸力度等方面,還存在諸多不順應。

反差之一:現代農業的擴張成長態勢與金融機構營業縮短不合錯誤稱。全市農業生齒占總生齒的80%,農業產值占地域出產總值的28.4%,然而把經營標的目的定位于農業、農村、農人的金融機構卻不多。今朝,農刊行只對糧油收購企業供給信貸,不直接對農戶開展營業;農行資金投放市場多從農村轉向城市,從農業轉向工商業;郵政儲蓄銀行在農村網點眾多,卻持久只吸儲不放貸,雖2006年開辦了小額存單典質貸款營業,但數額較?。晦r村信用社成為農村金融市場上獨一的正規金融組織。同時,國有銀行股份制更始時代,整合金融機構,壓縮農村金融網點,金融機構籠蓋率有所降低。

反差之二:現代農業成長需要金融“造血”與金融機構的“抽水機”效應不合錯誤稱。從1999年來,工、農、中、建四年夜國有商業銀行根基打消縣一級分支機構的放貸權,卻保留著吸儲功能。據統計,2004年到2008年五年間,全市農業銀行、農業成長銀行、農村信用聯社三家農村金融機構領受存款1164.0555億元、發放貸款825.3203億元,且存貸比呈逐年下降趨向,農村信用聯社由80.95%下降到69.57%,農業成長銀行由54.03%下降到13.45%,農業銀行由59.22%下降到17.72%。(見附表二)

反差之三:現代農業對金融產物的多樣化需求與信貸產物單一化

不順應。從貸款前提來講,典質或擔保是貸款的必備前提。當前農村許可典質的資產僅限于有用資產和不動產等,且農村擔保機構缺乏,給農人、農村企業融資造成堅苦。從放貸責任來講,銀行實施責任究查制,每筆貸款從貸出到收回,信貸員要負全責,使銀行不敢等閑放貸。從貸款營業來講,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和農戶只有短期貸款這項營業。我市170家規模以上農產物加工龍頭企業中,有76家在銀行有貸款,貸款余額5.5億元,還有90余家企業存在資金缺口。

反差之四:現代農業成長風險性年夜與保險成長滯后不順應?,F代農業成長面臨著市場和自然雙重風險,加倍需要成長保險降低風險。我市雖然已經開展了政策性農業保險試點工作,但“保年夜不保小”,農業風險今朝仍然首要依靠政府災難布施。因為農業保險風險年夜、收益低,保險公司不愿介入,農戶自身又缺乏參保意識,農戶面臨的各類風險根柢無法抗御。

三、對策建議

要實現金融機構與現代農業慎密牽手、雙贏共進,需要政府、企業和銀行互動。

(一)財富要練好內功。金融機構不愿放貸給農業,其中一個首要原因就在于我市農業屬于弱質財富,風險較年夜,效益較低。爭奪銀行貸款,關頭要改變農業的弱質地位。要全力改變農業出產小的現狀、散的結構、舊的機制,環繞畜牧、蠶桑、果蔬、優質糧油和中藥材等傳統優勢財富,加年夜規?;洜I力度,成立一批種養業園區,培育一批專業種養村、種養年夜戶。鼎力宣傳西充龍興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儀隴武棚現代農業園、順慶年夜林寺村等成功經驗,鼓舞激勵成長出產型龍頭企業,率領農戶集中成片成長財富。按照產物品牌化、出產尺度化、手段科技化的思緒,晉升傳統農業,增添財富附加值。組建土地流轉中心,成立農業出產用地品級評估法子,試探土地入股、勞力入股經營模式,把西充噴香桃、蓬安葛根、營山黑山羊、閬中中藥材等優勢財富規模做年夜,品牌做響。鼓舞激勵成立農業開發園區機構,從事農村土地清算、招商、開發等工作,有用操作閑置土地,從而將金融和財富有用對接。

(二)擴簡陋押物規模。今朝,存在銀行要求的典質農業企業拿不出,農業企業能供給的典質銀行不愿要的尷尬現狀。沖要破典質物規模,讓“死”資產“活”起來,積極試探倉單質押貸款,打點以農產物為典質物的商品融資,以應收帳款、發票、買方項下的信用證、賣方項下的信用證等產物組成的產物庫進行質押貸款,考試考試以無形資產作為質押打點專利權質押貸款等做法。連系農村現實,確定有用典質物的規模,將林木所有權、林地使用權、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村非農培植用地、農用出產設備、水域灘涂使用權、承包權、租賃權等納入有用典質物,成立林業產權評估中心、房地產價錢評估中心、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和農村集體培植用地評估中心,評估典質物價值。明晰典質貸款軌范,按照政府指導、農人主體、金融處事、部門跟進的原則,確定軌范為:小我向銀行申請→產權生意中心掛號→評估中心評估→銀行打點貸款手續。

(三)優化金融處事。增強處事農村金融能力,當真落實川銀監通2008100號《關于進一步做好金融處事工作的通知》中關于“縣域內銀行業金融機構新領受的存款,首要用于當地發放貸款”的劃定,成立查核機制。拓展營銷營業,在向企業營銷融資營業的同時,配套營銷銀行卡、電子銀行、外匯營業等,擬定彈性貸款額度,在額度以內按照信費用隨用隨貸。優化投資標的目的,重點撐持優勢財富、優勢企業、優質基地、農業科技示范園等。優化審批處事,積極奉行授信審批查詢拜訪前移,由授信審批人員與客戶司理同步到企業實地查詢拜訪;奉行小企業一站式審查制,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由一名授信審批人員完成對一戶企業查詢拜訪、評級、授信的所有流程;對合適前提的企業實施“雙簽制”,不再上貸審會,直接由兩位有權人連系簽批,削減審批環節,縮短審批時限。

(四)完美貸款擔保體例。市、縣(市、區)兩級配合出資1億元的××市農業信用擔保有限責任公司應加速組建軌范,盡早掛牌運行,并落實好“市、縣(市、區)財政支農資金每年拿出10%注入該公司”的要求,指導企業入股、專合組織參股,逐年做年夜農業擔保公司的成本額度。以專合組織為載體、擔保公司為平臺、政策性保險為保障,為農村中小企業和農戶實時供給貸款擔保。進修“資陽模式”,放年夜擔保貸款比例。慢慢使龍頭企業和種養園區擔保貸款比例達到1:6-10,促進信貸資金和社會資金向農村有用集聚。鼓舞激勵各類信貸擔保機構經由過程再擔保、連系擔保以及擔保與保險相連系等體例,開展農村融資的擔保處事。

(五)規范成長平易近間借貸。平易近間借貸是社會經濟成長到必然階段,企業和小我財富慢慢堆集,財富成本向金融改變,而正規金融又不能知足社會需求時的產物。要增強規范指導,促成平易近間借貸與正規金融協調共生。積極擴巨細額貸款公司試點,積極試探社團合作型、小我委托型、自立投資型等平易近間借貸模式,確保平易近間資金更多投入農業成長。要指導平易近間借貸陽光化、規范化成長,切實規避借貸風險,全力削減借貸糾纏。要增強對平易近間借貸成長動態的監管,切確把握其規模、流向、利率變換情形,實時動態信息,指導平易近間借貸理性成長。

(六)成立現代農業風險保障機制。各縣(市、區)要按照軌范劃定,慢慢成立以財政投入、龍頭企業投入和種養年夜戶小我投入為主體的農業投資風險基金,首要用于對支農貸款進行基準利率津貼和對非酬報身分造成的貸款損失蹤抵償。按照政策指導、資金撐持、市場運作、農人自愿的原則,積極試探成立順應農業出產需要的風險保障機制,構建多元化的新型農業保險系統,試探農業保險與防疫、救災連系模式,專合組織與保險公司簽定保險和談,并慢慢將養殖小區、種養基地(年夜戶)、農業科技示范園等納入農業保險規模,擴年夜政策性農業保險的品種和規模,增強農業抵御風險能力。

(七)加速推進農村信用系統培植。健全農村信用征集機制。拓展企業、小我信用系統籠蓋面,慢慢將涉農信貸營業信息納入征信系統;加速推進農戶信用檔案電子化培植,慢慢將工商、稅務、質檢、環保等有關部門把握的信息納入征信系統,并對企業和小我信用情形予以。要完美農村信用評價系統,開展“信用戶、信用村(社)、信用鄉鎮”評定與建樹勾當,培育群眾的誠信意識,提高涉農金融機構風險打點水平。闡揚好各級政府在改善處所信用情形中的焦點浸染,積極構建宣傳、財稅、金融、司法、工商等部門聯動的社會信用維護系統,使信用優良的企業和小我獲得優惠和便當,使失蹤信者受到制約和懲處。

農村金融是成長現代農業的焦點。近年來,盡管我市農村金融處事有年夜幅改善,但仍屬于金融系統中的虧弱環節。在國家有政策、財富有需求、銀行有空間的情形下,加年夜金融機構對現代農業的撐持力度,既是鞏固農業基本地位、增添農人收入的需要,也是農村金融機構加速自身成長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