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經濟結構整改努力改變經濟發展模式

時間:2022-04-11 05:09:00

導語:加速經濟結構整改努力改變經濟發展模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加速經濟結構整改努力改變經濟發展模式

在成功遏制住經濟下滑、實現國民經濟企穩向好之際,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為今年我國的經濟發展定了調:重點要在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上下功夫??梢灶A期的是,不僅今年,整個“十二五”乃至更長一段時間,調整優化經濟結構和轉變發展方式都是經濟工作的主旋律。對于我區這樣一個經濟高速增長的欠發達地區,怎樣認識調整經濟結構和轉變發展方式問題?調結構調什么,怎么調?轉方式往哪轉,怎么轉?就此談幾點認識。

一、充分認識經濟結構調整與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努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自治區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需要?!翱臁笔墙鼛啄晡覅^經濟發展的最大亮點,是新世紀以來我區發展的最大成就。近年來特別是2002年以來,我區經濟呈現出持續快速的強勁增長勢頭。盡管受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年第四季度開始,我區一度經濟下行壓力較大,但沒有改變經濟運行的基本面,一些經濟指標在全國的位次繼續前移。經國家統計局審定,年,自治區完成生產總值9725.78億元,經濟增速連續8年保持全國之首,總量躍居全國第15位。全區人均生產總值達到40225元,居全國第7位。全區101個旗縣(市區)中,地方財政總收入超過50億元的已有3個,超10億元的達36個。其中,鄂爾多斯市東勝區和準格爾旗成為全區地方財政總收入首超百億元的兩個旗縣區。目前,“十一五”規劃確立的“經濟總量進入全國中等行列、人均主要經濟指標力爭進入前列”的發展目標已基本實現。

對于自治區經濟的快速增長,必須全面地看、辯證地看。從原因上分析,是主觀和客觀、自身優勢和外部機遇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其中重要的因素是我區自然資源相對富集的優勢遇到了重化工業化的機遇。我區相當長一段時間有資源無優勢,是資源大區經濟小區,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缺乏發展的機遇。2002以來我國進入新一輪高速增長期,這一時期呈現出明顯的重化工業化特征。重化工業時代的到來,導致對能源和原材料的需求急劇增長,我區的資源優勢凸顯,由此進入了一個經濟快速增長的軌道。我們一定要清醒地認識到,自治區經濟的快速增長是在特殊的機遇下實現的,是在基數較低的基礎上實現的,較高的人均產值排位是與人口較少的基本區情相聯的。這次國際經濟危機對我們有“?!庇小皺C”,最大的機遇之一,就是理性發展的機遇。危機襲來經濟偏冷,正是需要我們冷靜審視自我、理性思考我們的發展階段、發展定位、發展方式的時候了。

衡量自治區經濟的快速增長,唯一的尺子就是科學發展觀??茖W發展觀提出以后,黨在發展方針及路徑的表述上有兩個新的變化。一個是從“又快又好”變為“又好又快”,強調好字優先;一個是從“增長”方式的轉變改為“發展”方式的轉變。把我區經濟的快速增長放到“快”與“好”、增長與發展的關系中去分析、去判斷,我區的變化還更多地體現在“增長”層面上的變化,速度上的領先,增長較快而發展不足,發展的質量效益并不高。一是快而不大。年廣東生產總值超過3.9萬億元,江蘇、山東也都達到3.4萬億元左右,我區還沒達到1萬億元。我區盡管工業增長迅速,但全部工業增加值也就是全國的3%左右。二是快而不強。年全國企業500強中,我區只有8家,排名都在130名以外。我們的綜合競爭力、可持續發展的能力都不強。三是快而不富。盡管GDP增長很快,但城鄉居民收入相對增長緩慢,至今未達到全國平均水平??傮w上判斷,我區欠發達的基本區情沒有根本改變,發展不足仍是我區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主要矛盾。

在這樣的區情判斷下謀劃自治區下一步的發展,一方面,“不發展最不科學”,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仍將是我們的長期任務。作為欠發達地區,沒有適當的增速,就意味著發展滯后,意味著與發達地區的差距拉得更大,必須堅持發展第一要務不動搖。另一方面,發展必須有新思路,必須是科學的發展,以“好”為前提的發展。目前制約自治區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最突出的矛盾和問題就是經濟結構不合理,發展方式轉變滯后。如在需求或動力結構上,經濟增長主要靠投資拉動,消費率偏低,經濟外向度不高,經濟穩定持續增長的動力不足。產業結構上,經濟增長主要靠工業帶動,工業主要靠煤電等資源型產業拉動,現代制造業和服務業發展滯后。要素投入結構上,經濟增長主要靠資源驅動,資源綜合開發利用水平不高,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發展的資源成本、環境代價和物質消耗較大,節能減排形勢十分嚴峻,生態脆弱的局面還沒有根本改變??臻g結構上,城鄉之間、區域之間發展不平衡。這種主要依靠投資拉動、工業帶動、資源驅動的發展方式不改變,深層次的結構性問題不解決,發展的協調性、可持續性不提高,發展的成果就不會鞏固,快速增長的勢頭就難以維持。實現自治區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必須更加注重提高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更加注重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

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努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應對國內外形勢重大變化的需要。歷史經驗表明,每次經濟危機過后,發生重大科技革命的可能性都大大增加。每一次科技革命又都往往對應一個新的經濟周期的上升階段,往往孕育和產生新產業,帶動經濟走向新繁榮。與新技術革命的趨勢相聯系,低碳經濟成為另一個熱點和趨勢。低碳經濟,簡單說就是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為特征的經濟。低碳經濟、低碳產業、低碳技術是人類社會工業革命長期矛盾積累的結果,是人類對傳統工業化不斷深刻反思的結果。我國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列世界第一、第二,這些污染的90%來自煤炭。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一煤獨大”的產業結構,決定了我區是典型的高碳經濟。低碳時代一旦到來,一定會由此產生一系列新的產業、新的技術、新的規范、新的標準、新的約束,如果我們的產業體系、發展方式不做相應的轉變,怎樣實現持續發展?目前,新一輪的全球產業調整、轉移和升級,以及發展方式的深刻調整,正在全球迅速展開。在這樣的背景下,誰見識早,行動快,誰就能贏得時間,取得可持續發展的主動權。從我區所處的發展階段和外部環境看,短期內增長速度不會對我們構成太大的壓力。這是一個難得的轉型機遇和條件。關鍵是我們一定要有一種高度的歷史責任感和現實緊迫感,理性而不浮躁,自信而不自滿,把更多的精力放到謀長遠、增后勁上來,放到增強經濟發展的穩定性、協調性、可持續性上來,放到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上來,努力實現更長時間、更高水平的發展。

二、經濟結構調整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基本要求

從自治區實際出發,調整經濟結構,要全方位地調整產業結構、空間結構、動力結構和要素結構。

(一)產業結構調整

產業結構調整是經濟結構調整的核心。產業結構調整,既包括大的一二三次產業結構調整,也包括各個產業內部結構的調整。從我區的產業結構現狀分析,大的產業結構調整主要是解決服務業比重偏低的問題,促進經濟增長從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向一二三次產業協同帶動轉變。我區產業結構調整的重點是各個產業內部結構的調整,全面提升優化工業,大力發展現代農牧業和現代服務業,形成更符合我區比較優勢、更符合市場需求、更具競爭力的科學合理的產業體系。

一要促進工業經濟結構優化升級。近年來我區經濟持續快速增長,主要得益于工業化的大力推進,工業經濟的快速增長。2002年至年,工業占國民經濟比重由31.7%提高到46.3%,實現了從傳統農牧業經濟到現代工業經濟的歷史性轉變。但與工業大省和強省相比,在工業化水平和層次上仍有較大的差距,產業體系單一、產業發展不均衡和產業延伸不足的問題尤為突出。實踐證明,工業化是實現經濟起飛不可逾越的歷史階段,沒有工業化,就沒有現代化。繼續推進工業化,推動工業的轉型升級,仍然是我們面臨的主要任務。

我區的工業結構調整,要處理好改造提升傳統資源性產業和大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關系,一手抓資源性產業、傳統產業的改造提升,一手抓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的培育。

首先,要進一步改造提升傳統資源性產業。一段時期內,資源型產業仍將是我區的優勢產業和支柱產業,是自治區競爭力的主要源泉。在產業定位這個問題上,一定要有一個發展經濟學的概念。不同的地區,資源稟賦不同,所處的發展階段不同,最具競爭力的產業結構必然是不同的。立足優勢,突出特色,應該是一個地區確立主導產業和產業結構的最基本原則。因此,就我區來說,調整產業結構,實現產業轉型升級,不是不要傳統的資源型產業,而是怎樣進一步繼續做大做強、改造提升資源型產業、傳統產業,使其鏈條更長、層次更高、效益更好、可持續性更強。一是推動產業延伸。我區的資源利用很多還停留在“原字號”產品的生產和輸出上,雖然近年來在就地轉化和延伸加工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也主要是初加工。如我區煤炭儲量和產量躍居全國第一位,但主要還是原煤外運的狀況仍未根本改變。我們實施“煤從空中走”戰略,把煤轉化成電,但因外送通道不暢,不能滿負荷發電,盈利很低甚至出現虧損;煤化工領域的甲醇、PVC等也屬初級產品。因此,必須進一步加大產品結構調整力度,提高資源的精深加工水平。我區煤化工行業的發展潛力較大,已有一批煤化工項目陸續投產,下一步要科學規范煤化工行業的發展布局,加快煤化工下游產品的延伸開發,進一步提高甲醇、PVC等初級產品的就地延伸加工率,爭取早日把煤化工打造成為我區的一大支柱產業。

與此同時,穩步提高天然氣化工、氯堿化工占全部工業增加值比重,優化結構,提高效益,使化學工業真正成為自治區的主導產業。冶金建材等原材料產業要進一步優化產品結構,加快發展高附加價值產品,鋼鐵工業要提高專用鋼、優質鋼、特種鋼的比重,有色金屬嚴格貫徹原料不出區,就地轉化率100%的要求,推進開采―冶煉―加工一體化,進一步提高銅鉛鋅的深加工率。二是推動產業升級。新上項目要提高起點,嚴把項目準入關,規模、技術、環保要一步達到國內國際先進水平;繼續加大現有企業的技術改造力度,提高產業技術水平,提高礦產資源回采率、選礦回收率和綜合利用率。進一步加大資源整合力度,堅決淘汰煤炭、鋼鐵、電解鋁、鐵合金、焦炭等行業中的落后產能。適應經濟“低碳化”的發展趨勢,特別要注重開發利用清潔煤技術,實現煤炭的清潔利用,減少碳排放對環境的影響。要發展循環經濟,加強煤層氣、粉煤灰、礦井水和煤矸石及其他共伴生資源的綜合開發利用,變廢為寶,循環利用。三是推動產業多元。要努力發展制造業,進一步拓寬工業的領域。我區發展農畜產品加工業有資源、有優勢、有基礎,要繼續搞好產品和技術創新,加強品牌和營銷網絡建設,進一步提高加工層次和效益,提高市場占有率和競爭力,形成產業優勢。裝備制造業關聯度高、吸納就業能力強、能耗和污染物排放較低,其發展狀況是一個地區工業化水平的重要體現。要緊緊圍繞大產業、大集團、大園區,努力做大做強重型汽車、煤機、化機、風機及配套產業,努力構建多元發展、多極支撐的產業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