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不同知識特點 增強干部培訓實效
時間:2022-12-04 01:58:00
導語:把握不同知識特點 增強干部培訓實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干部培訓以“全面發展,注重能力”為目標,“應當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按照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的要求”,“以政治理論、政策法規、業務知識、文化素養和技能訓練為基本內容”。
這些基本內容中的每一項既包含顯性知識又包含隱性知識,而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具有不同的特點。
顯性知識表達明確,易于傳播,可以通過印刷品、電腦等保存,廣泛準確傳播而不“變形”,反復復制而不失真,可以實現短時間、大規模、低成本傳播。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只要在媒體上公布,不論哪級黨員干部都可以在短時間內獲得相同的原汁原味的信息。顯性知識表達的是具有普遍性的事實和原理,有些還是公理、原則、規律——人們必須遵循,如馬列主義、思想、黨章、法律、規范等等,如有違背,肯定不會成功。但要解決復雜多變的現實問題,必須將顯性知識和自己的經驗、認識(包括他人對類似問題解決的正反經驗)等隱性知識相結合,所謂“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隱性知識則有著完全不同的特點。隱性知識往往可把握、難表述,如廚師的“火候”、群眾工作中“度”,因此就難以比較不同個體之間所掌握的隱性知識是否完全相同,也不便對所掌握的程度作定量分析。它的傳播依賴于人際間的直接交流、不斷模仿和體驗。且在傳播過程中往往因個體價值觀、洞察力、感悟性、經驗、心理情況的不同,而使隱性知識在傳播中不斷“變形”。相對于顯性知識,它的傳播速度慢,傳播中易失真,傳播成本較高。但在當前顯性知識非常容易獲得的時代,隱性知識往往是解決問題的決定性因素,體現了人的能力,是人的創造力的源泉。
在我們的干部培訓中,顯性知識已有長期的積累和較完整的教材體系,并因其有表達明確、易于傳播的特點,當今文化素質普遍較高的干部既可經由培訓也可通過印刷品、廣播電視及網絡等途徑學習和掌握。而面對紛繁復雜的世界,身處當前社會轉型的發展機遇期和矛盾凸顯期,隨時需要應對新情況、新問題甚至各類突發性公共危機和群體性事件,目前廣大干部更需要獲得能指導“怎么看”“怎么選”“怎么干”的知識,其中就包括隱性知識,希望能通過培訓切實提升執政理念、加強執政能力。
然而,目前我們的干部培訓中案例教學起步不久,對于現實生活中各地是如何應對新情況新問題,特別是各類公共危機、突發事件中公共管理的具體做法(包括正確的、不正確的、有待分析的),由于種種原因,未能成為干部培訓的內容。這其中事實上有大量對其它地方的公共管理極具價值的隱性知識。2006年5月在為第二批“全國干部學習培訓教材”作的序中指出:“把廣大干部群眾在實踐中創造的好經驗好做法作為生動的教材,把研究和解決改革發展穩定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作為重要課題?!币虼?,轉化、傳播、學習有用的隱性知識,將是提高干部的執政能力,提高干部培訓實效的重要方式。
因此,總結實踐中正確的和不正確的經驗,并將此作為干部培訓的內容,是目前各級干部培訓工作比較迫切應給予更多關注的問題。成功背后有秘訣,問題背后有敗招,將這些隱藏于事件背后的經驗和規律予以提煉編碼,使之顯性化、外在化,能幫助干部提高處理同類問題的能力。一方面,將成功的隱性知識顯性化,能為后人工作開創捷徑。如舉辦國際排球賽是項專業而復雜的工作,而寧波市北侖區——一個連省級比賽都未曾承辦過的地方,也能直接成功舉辦世界頂級女排大賽,很重要是依靠國際排聯的經驗,他們將組織國際賽事的所有過程和細節要求,具體到接待車輛需幾個座位、幾點鐘到何處等等,都詳細編印成冊,將多年組織比賽的隱性知識編碼化、顯性化,幫助沒有經驗的主辦者順利開展工作。另一方面,將教訓顯性化、外在化,能防止同類事故的發生或積累應急經驗。一段時間我國安全事故頻發,但往往礙于各級政府和領導的“面子”,將這些寶貴的用血的代價換來的隱性知識——事故原因和解決問題的細節掩藏起來,既未被顯化,更未被全國的同行借鑒,于是同類事故還在繼續發生。如因舉辦大型群眾文體活動而引發的踩踏事故,上世紀的八十年代有、九十年代亦有,進入二十一世紀仍有所聞。又如去年哈爾濱發生了飲用水危機,今年又發生了無錫飲用水危機,但全國的廣大干部卻沒有渠道得以獲得這兩起事件中關于防范和處置危機的具體方法、經驗和體會等具有操作指導意義的隱性知識。為此,在干部培訓中,要改變“總結經驗多,分析問題少;闡述原則多,具體辦法少”的習慣,及時和經常剖析最新事件,編寫最新案例,更多地總結經驗和教訓,將各地的隱性知識顯性化、外在化,將成功的隱性知識化作指引后人的明燈,將以血換來的失敗教訓化作后人預警和避險的紅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