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社中間業務工作匯報

時間:2022-12-04 11:10:10

導語:信用社中間業務工作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信用社中間業務工作匯報

隨著農村信用社改革的不斷深化,農村信用社在省級聯社的統一指導下,各基層聯社經營管理和業務水平逐漸提高,存貸款業務發展較快,經營效益也有所好轉。但中間業務發展緩慢,在同行業中成了嚴重的缺憾,直接影響了農村信用社的收益水平。本次調查從信用社中間業務入手,查找出了信用社中間業務收入特別少的原因,并針對原因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以達到促進中間業務發展,增加信用社收益的目的。

一、信用社中間業務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重視程度不夠。目前,信用社對中間業務缺乏足夠的認識,只是把中間業務作為“輔業”,存在保守求穩、安于現狀的心態,缺乏競爭意識。這種觀念導致工作創新性較差,中間業務發展緩慢。

(二)中間業務產品單一,收入占比低。目前信用社只開辦了代收通訊費、代收保險費等種中間業務產品。截至2010年月,信用社中間業務收入萬元,中間業務收入占比只有%。

(三)缺乏必要技術支持。中間業務是金融業的“高技術”產品,具有集技術、網絡、資金和人才于一體的特性,中間業務的發展是建立在先進的計算機系統和網絡技術基礎上的。目前,信用社剛剛擁有自己的、,但與其他金融機構相比,一些科技含量較高的業務品種,如:網上銀行、自助銀行、咨詢理財等幾乎還是空白。

(四)人才匱乏。人才對于中間業務的發展至關重要。但由于種種原因,信用社員工素質較低。目前信用社擁有職工萬人,其中研究生學歷僅人,占比%,本科學歷人,占比%,大專學歷人,占比%,高中(含中專)及以下人,占比%,部分員工知識結構老化,缺乏全面、復合型人才。

二、影響信用社中間業務發展的原因

(一)歷史原因

在信用社的發展過程中,管理部門先后為農行、人行、銀監會及現在的省聯社。不同階段,盡管管理部門都為農信社的發展做出了一定努力,但由于管理部門更迭,前后管理思路不一致,連續性較差,存在重復開發、浪費現象。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信用社中間業務發展緩慢。不良貸款包袱嚴重,如農行與農村信用社脫鉤時,把大量不良貸款轉嫁給農村信用社,形成信用社的不良貸款;改革開放初期,由于盲目發展形成的“死貸”等不良貸款給今后發展背上了沉重的歷史包袱。這些因素均導致信用社缺少必要的資金進行中間業務的發展。

(二)硬件設備原因

中間業務需借助于電子通訊和計算機為中心內容的金融電子化才能以快捷便利的優質服務獲得客戶的青睞。盡管信用社已經采用電子支付結算系統,但目前計算機應用設備軟件層次低、更新慢,因此經營中間業務的技術手段落后,加之計算機普及程度不高,應用現代通訊、電子技術管理中間業務的能力不足,部分工作仍處于手工操作狀態,電子化建設滯后于業務的發展。

(三)環境原因

一是缺少競爭。隨著商業銀行在農村地區網點的逐漸減少以及農業銀行的商業化經營,目前在中國廣大農村地區僅剩郵政儲蓄銀行與農村信用社“兩支獨秀”,而郵政儲蓄銀行“只吸不貸”且網點數量少于農村信用社,這使得農村信用社成為中國農村地區的“老大”?!袄洗蟆钡奈恢脕淼娜菀?,導致農村金融市場缺乏必要的競爭,缺乏改革和創新的內在動力。市場經濟體制的發展,需要有健康的競爭機制存在,這也是與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對農村金融服務需求的滿足、對農村金融市場的開拓,在一定程度上是競爭性市場壓力的結果。金融機構在沒有市場壓力的情況下,經營管理人員很難盡全部力量來發展完善自己。對比城市地區金融業務的發展,往往是一家金融機構推出新業務不久,其他金融機構紛紛模仿。競爭者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導致農村信用社中間業務創新緩慢,安于現狀。二是缺少政策支持。某些部門出臺了一些歧視農村信用社的條款,有的部門干脆直接發文要求下屬單位不得在農村信用社開戶,即使開了戶也要銷戶,有的農村信用社雖與客戶建立了業務關系,但由于受到行政干預,致使大量客戶流失。

(四)人員原因

目前大多數信用社從業人員學歷較低,水平較差。大部分員工文化素質不高,制約了信用社中間業務的發展,使其處于金融競爭的劣勢。很多中間業務的開展需要電子、網絡等方面的配合,由于信用社大部分網點深入農村,且長期沿用手工作業的老辦法,員工很難有機會接觸到網絡化、電子化等相關專業知識,與商業銀行形成較大差距。

三、對策建議

(一)思想上重視中間業務的發展。更新觀念,將中間業務定位為新的利潤增長點。把中間業務作為樹立良好形象,提高經濟效益,增強競爭能力的業務。當前金融業是混業經營格局,中間業務是打造農村信用社多元化金融競爭的必由之路。因此工作中要加強正確引導,使全員高度重視中間業務發展,將發展中間業務作為與存款、貸款等傳統金融業務并重的支柱業務。

(二)行動上豐富中間業務產品。鞏固現有業務領域,繼續做大做強代收代付業務,增加代收代付業務的品種;開發創新中間業務,深入開展市場調查,了解客戶的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創新中間業務產品,適時推出優質高效、全方位的系列化金融服務。

(三)夯實中間業務發展的物質基礎。加大資金投入力度,盡快做好網絡、信息方面的基礎設施建設,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加大基礎設備投入,搭建好中間業務發展的平臺。加快電子化和網絡化建設步伐,通過計算機和現代通訊技術設備,豐富中間業務品種。

(四)培養、引進業務所需專業人才。首先,要立足于現實,采取多渠道、多形式的辦法對現有員工進行業務培訓,提高從業人員素質,以適應業務的需要;其次,可以采取面向社會公開招聘,從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和其他金融機構等引進專門人才;最后,要建立相應激勵機制,吸引優秀人才不斷流入,為中間業務的健康有序、快速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保證。

(五)建立健全內控制度,防范中間業務風險。建立健全內控制度,完善操作規章,使員工操作有章可循,加強對中間業務的內部稽核和監督。中間業務品種繁多,操作上存在一定的風險,要確保決策、執行、監督職能分開,防止權力集中導致的“大包大攬”,杜絕暗箱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