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潮行動落實情況自查報告

時間:2022-12-19 09:41:58

導語:春潮行動落實情況自查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春潮行動落實情況自查報告

為了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進一步提升農村轉移就業勞動者的就業創業能力,加快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進程,根據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關于轉發實施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計劃“春潮行動”的通知》及《關于轉發組織開展“春潮行動”專項檢查工作的通知》精神,結合我區實際,現將我區2014年實施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計劃--“春潮行動”落實情況自查匯報如下。

一、目標任務完成情況

截止10月底,我區開展就業技能培訓2941人,完成目標任務3600人的81.7%;崗位技能提升培訓351人,完成目標任務400人的87.6%;創業培訓269人,完成目標任務200人的134.5%;勞務品牌培訓250人(省級150人,市級100人),完成目標任務150人的167%。預計第四季度能全面完成各項目標任務。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加強領導,分解落實目標任務。為加強對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計劃工作的領導,確保工作順利開展,我區成立了由區人社局局長任組長,分管領導任副組長,培訓與就業促進股、人力資源服務中心、各鄉鎮就業和社會保障中心為成員的區“春潮行動”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實施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計劃的工作方案,將目標任務和工作要求分解落實到各培訓機構及鄉鎮。

(二)加大宣傳力度,提高主動參加培訓的意識。利用區級人力資源市場、鄉鎮、社區(行政村)服務中心(站)、就業網、就業服務熱線、室外電子顯示屏及企業招聘會、座談會等,通過培訓公告、散發宣傳單、張貼報名參訓流程、播放技能培訓專題片等多種方式廣泛宣傳培訓信息、培訓及補貼政策,提高農村勞動者主動參加培訓的意識。

(三)建立健全農民工培訓工作體系,整合培訓資源。區政府依托職中組建了區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中心,人社部門建立了以人力資源服務中心(區就業訓練中心)、南職中、祥運駕校、安福駕校、紅光公司職工培訓中心等五個定點培訓機構和南職中一個市級勞務品牌培訓基地為主,15個鄉鎮就業和社會保障中心為輔的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工作體系,實現了培訓工作體系全覆蓋。鄉鎮、社區(村)將勞動者培訓報名情況收集匯總到區人力資源服務中心,中心統籌開班培訓。

(四)堅持以市場為導向,按需培訓。一是合理設置培訓專業。在深入調查的基礎上,分析了我區人才機構、市場需求以及勞動者就業前景等因素,科學設置培訓專業。既有易學易就業的家政服務、環衛保潔、中式烹調等服務類專業,也有知識層次較高、操作較復雜的安裝電工、計算機等專業,還有培養管理人才的創業培訓。專業設置針對性強,有市場前景。二是尊重培訓意愿,滿足不同需求。學員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參加培訓,也可以根據自身時間安排,提前預約培訓,最大程度的尊重學員的意愿。三是服務企業生產需要。定期到企業了解其用工和培訓需求,對應開展企業所需專業,實時調整專業設置,開展職業技能培訓,以滿足企業的需要。

(五)分類培訓,力求實效。一是開展轉移就業技能培訓。針對我區農村勞動者的文化、年齡、就業前景等實際情況,積極引導其參加中式烹調、環衛保潔、家政服務、辦公軟件操作、維修電工、電動縫紉等易學、易會、易上崗的服務類專業培訓,培訓后80%以上都能實現就業。如:今年人力資源培訓中心在仙臨鎮組織開展的辦公軟件操作員培訓,培訓32人。南職中開展的維修電工品牌培訓,培訓75人。二是開展就業能力提升培訓。我區建立了企業用工溝通聯席機制,主動與企業對接,了解企業用工、培訓需求情況,對企業新錄用員工及在崗職工開展崗前培訓或技能提升培訓,適應企業用工需求和產業升級。如:今年南職中在大觀園酒業公司開展的初級釀酒工品牌培訓,培訓100人。三是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針對部分留守農村的勞動者及返鄉農民工,各鄉鎮政府高度重視,積極動員、組織其參加實用技術培訓。今年主要開展了特色農家樂、生態觀光農業、水產養殖、蔬菜(水果)栽培技術、農機操作維護等適合農民朋友的培訓。培訓中既有涉及農村產業經濟的專業知識,也有技術要求較高的技能操作知識,還組織外出參觀學習,深受農民朋友的好評。四是開展創業培訓。為引導農民朋友因地制宜地發展種養殖業,創辦專業合作社,走上農業產業化發展的道路,根據我區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規劃,我們組織實施了農村勞動者創業培訓。通過學理論加實踐操作的方式,引導農民朋友大膽創業,并做好跟蹤服務工作,率先致富。

(六)加強監管,確保培訓質量。我區在實施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計劃工作中,嚴格按照就業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和品牌培訓資金管理辦法要求,對定點培訓機構和勞務品牌培訓基地開展培訓的情況進行全程監管。一是在日常工作中積極主動,嚴于律己,規范操作,嚴格把關,做到宣傳過程中實事求是不夸張,培訓工作中積極主動不怠慢,監督過程中踏踏實實不敷衍。二是規范各項培訓申報程序。開班前有培訓申請、實施方案、教學安排等開班備案材料,開班中有學員出勤記錄和教學記錄,培訓結束后有考試、鑒定和總結,并統一由人社部門會同財政部門驗收審查后,審撥培訓補貼。三是加強抽查。人社部門、財政部門對整個培訓過程實施監督,不僅要參加開班典禮、結業典禮,還不定期采取現場檢查、電話抽查等形式進行明查暗訪,將檢查情況記錄在案,每期跟班抽查不低于兩次。同時,設立舉報電話,全面接受社會監督。四是實行資金撥付公示制度。在審核補助資金前,將培訓實施單位、培訓項目、培訓人數、培訓時間地點、補助金額在就業網進行7天以上公示,經公示無異議后,再按程序撥付。

三、存在的問題

(一)農民的學習意識較為淡薄,主動參加技能培訓的積極性不高。

(二)企業怕麻煩,申請培訓補貼標準低,不愿意依托定點培訓機構開展崗前培訓或技能提升培訓。

(三)技能培訓補助標準低,培訓時間一般在15—30天以內,學員不能熟練地將理論與實際操作聯系起來,達不到相應工種的國家職業技能鑒定標準。

(四)學員文化程度參差不齊,參加技能鑒定的意識和能力不足,技能鑒定難以組織或達不到規定的合格率。尤其是省級勞務品牌培訓要求高,生源難以組織。

四、下步工作建議

當前,農村青壯年勞動力一半以上都外出務工,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難以組織,但隨著我區工業化、城鎮化、新農村建設的不斷發展,二、三產業將成為農民工就業的主渠道,農民工逐步返鄉回流到本地就業是大勢所趨,因此,在較長一段時期內,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的機遇與困難同在。為此,建議采取以下措施做好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工作,切實提高農民就業能力。

(一)整合農民工培訓項目和培訓資金。建議將散落于人社部門、農業部門、扶貧部門、工會、團委、婦聯等各部門的轉移就業培訓、品牌培訓、陽光工程培訓、扶貧培訓、困難職工培訓等培訓項目和培訓資金統一整合到一塊,由某一個部門進行統籌管理,避免多頭管理、交叉重疊、標準不統一等現象。

(二)提高職業技能培訓補貼標準。特別是對通過培訓合格后,取得了初級、中級、高級及以上國家職業資格證書的,補貼標準應予大幅度提高,以提高企業和勞動者參加技能培訓、參加技能鑒定的積極性,使政府、用人單位、勞動者三方互動起來。

(三)培訓機構要加強與用人單位的對接。加強市場職業需求調研,積極擴大訂單、定向和委托等培訓形式,使招生、培訓、就業形成良性循環,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培訓效果和就業率。

(四)進一步轉變培訓方式,注重實效。針對農民工文化底子薄、年齡較大的特點,堅持實用、實際、實效原則,在培訓內容的設置和教學方式上,要多實踐操作,少理論學習,使學員“學得進、記得住、做得來”,確保受訓人員學有所獲、學有所用,快速掌握一項實用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