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師科學發展觀學習剖析材料

時間:2022-12-21 12:22:00

導語:初中教師科學發展觀學習剖析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初中教師科學發展觀學習剖析材料

從學校近期初三“家長調查問卷”的反饋情況分析,我校學生的家長對學生學習還是高度重視的,只是在與青春期孩子的溝通交流方面還存在普遍困惑;而教師在在教育學生方面也同樣存在相關問題,教師“體罰或變相體罰、辱罵學生、歧視差生、令學生身心受損現象”一定程度的存在正說明了這一點。教書育人既是一門學問,也是一門藝術。要想使學校教育發揮更大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教師僅有“愛與責任”還是遠遠不夠的,教師必須學會“愛”,理智地愛學生。教師和學生之間只有構建起健康和諧的師生關系,才能教學相長,師生共同進步。溝通無疑是建立新型師生關系的最重要方式。下面就如何與學生溝通,談一些我個人的體會。

第一,溝通離不開師生之間的相互了解。當新接手一個班級時,教師應該做好精彩的自我介紹,從而馬上拉近和學生之間的距離,給學生留下一個好的印象,為以后的進一步溝通打下基礎。讓學生了解老師是必要的,作為老師也要重視了解學生。第一步應該記住所有學生的名字。記住學生的名字,上課提問的時候叫學生的名字,讓人覺得很親切;課后與學生打招呼,叫他們的名字也顯得親切自然。其次,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學習情況、學習態度、個人特長、興趣愛好等。了解了學生,和學生溝通起來才能有的放矢,有針對性,有內容可講,做到“投其所好”。學生才會感到老師對他很關心、很了解他,有利于溝通的順利進行。

第二,溝通需要教師理解和尊重學生?,F在的初中生處于青春期,這一時期有它的特殊性,正是長身體、長知識的階段,生理和心理發生急劇的變化。從心理上來說,一方面覺得自己已經長大,希望擺脫束縛管教,常以成人自居,自尊心強,逆反心理強;另一方面遇到困難時,又渴望能夠得到幫助和理解。作為老師要理解和尊重他們,保護他們的自尊心。他們不愿意完成老師和家長布置的硬性任務,我們要講道理,不能一味批評指責。如果用簡單粗暴的態度,甚至諷刺、挖苦的方式對待他們,必然會傷及學生的自尊心,造成對學生的傷害。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難免會出現一些調皮搗蛋、犯一些小錯誤,這就好像書中有時也會出現缺頁、印刷錯誤等問題,假如這時教師采取一種高高在上咄咄逼人的姿態來訓斥、甚至懲罰學生,那么就好比你把缺頁或有印刷錯誤的書撕毀而不再看下去,那么后面的精彩就與你無緣了。理解和尊重是人與人交往的重要原則,也是溝通的重要原則。老師對學生做到理解尊重,同樣也會得到學生的愛戴和尊重。師生之間就能形成友好互助、互相尊重的關系。

第三,溝通建立在師生平等的關系基礎之上。師生良好的溝通,平等不可少。我覺得平等要把握兩個方面。首先,教師要把自己和學生平等對待。教師一直高高在上,總是俯視學生,總是看到學生的不足,看不到自己的缺點,是不能很好和學生溝通的。人與人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師和學生在人格上也是平等的。我們要把學生放到和自己平等的地位,當學生有錯,加以正確的批評和引導,幫助學生改正錯誤,走入正途。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教師自己有時難免有錯,要勇于自我批評,勇于向學生承認錯誤。俗話說:“言傳不如身教”,在老師以身作則的影響下,學生肯定會養成勇于承認錯誤的好習慣。其次,教師要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對學生一視同仁。在一個班級里,學生肯定會有差異,成績上的差異、個性上的差異、家庭情況的差異……教師不能因為這些差異,就“差異”對待學生。學生自尊心很強,內心很敏感,老師的所作所為對他們都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優等生的確討老師喜歡,但是處在中游的學生和后進生,更需要老師的關心和愛護。我們應該把愛心撒向每一個學生,絕不能施給部分學生或個別學生。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這句話告訴我們,不能把差生定格成永遠的差生,要平等對待學生,把他們塑造成對社會有用的人。平等對待學生是溝通的前提條件。

第四,溝通需要教師做一個有心人。教師和學生溝通最慣用的方式是面對面。面對面有很多好處,直接方便,有利于溝通徹底。但是,這種面對面的溝通也要注意時間和地點。教師自己心情不好、情緒不好時,即使有學生違反紀律,最好也別找學生溝通。這時如果學生不能意識到錯誤,教師比較容易發火,導致矛盾激化,事態惡化。教師要善于自我調節和控制,不能把怒氣、怨氣撒到學生頭上。要在情緒穩定的時候找學生溝通,比較容易溝通成功。選擇一個合適的時間很重要,選擇一個合適的地點同樣不可忽視。學生自尊心很強,如果課堂上、大庭廣眾之下就指出他的錯誤,他們會覺得丟面子。即使意識到自己錯了,也不肯很好地接受。所以應盡量避免人多的場合批評學生??梢哉n后把學生叫到辦公室,當然最好其他老師不在的時候,和學生單獨談話,心平氣和地交流,這樣學生比較容易接受。需要指出的是,溝通不能只在學生犯錯后,溝通應是經常性的事。學生犯錯,要和學生溝通;平時也要和學生溝通,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學習興趣,有什么想法和意見等等。除了面對面和學生溝通之外,還可以通過其他方法與學生溝通。比如作業本也可以作為溝通的橋梁。老師可以把對學生的要求、表揚、批評、建議、看法等寫在每次作業的后面,用文字的方式與學生溝通,有時比直接用語言的方式效果好。學生也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寫在后面,達到雙方溝通的目的。對于那些比較內向、不善言語的學生,這種方式比較適合。通過這樣的交流,很多學生都會心領神會,按老師的要求去做,好的方面繼續保持,壞的方面積極改正。

現在,網絡的普及越來越廣,很多學生在家都會上網聊天。教師可以利用QQ、博客等平臺與學生隨時進行溝通。這樣的方式雖然不是面對面,但是很直接、方便。有的學生有手機、小靈通等通信設備,教師也可以通過發短信的方式與學生溝通。當然還有很多傳統的方式,也不失為教師與學生溝通的好方法。比如教師可以和學生通信、打電話,可以有針對性的家訪等等。

總之,溝通是一種雙向交流方式,教師的語言固然是溝通,教師的表情、眼神、手勢、體態同樣是一種溝通;師生間的溝通既可以直接進行,也可以間接進行。教師要密切關注學生思想言行,調動教師語言的、非語言的魅力,潛移默化地教育影響學生,保持溝通的暢通無阻。溝通是語言的交流、表情的意會、心靈的碰撞,作為一名教師,必須知道溝通,懂得溝通,發揮溝通的魅力來更好地教書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