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維護群眾利益中促進社會和諧
時間:2022-12-12 04:30:00
導語:在維護群眾利益中促進社會和諧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體現了全黨全國人民的共同愿望。推進和諧社會建設,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近年來,山東省菏澤市堅持抓發展、解民憂、保平安,維護群眾利益,促進社會和諧,取得了明顯成效。
抓發展,夯實社會和諧的物質基礎。和諧需要發展,發展促進和諧。離開了經濟發展,缺乏必要的物質基礎,社會和諧就很難實現。對于經濟欠發達地區來說,構建和諧社會,首要的任務就是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谶@樣的認識,菏澤市委、市政府強調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抓住山東省委、省政府實施“突破菏澤”戰略的重大機遇,轉變思想觀念,轉變干部作風,轉變政府職能,努力實現又好又快發展。按照“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科學發展”的總體工作思路,大力推進工業化進程,扎實推進新農村建設。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重點培育能源、化工、林木、食品、紡織、機械六大主導產業,強化招商引資,發展特色經濟,打造知名品牌。以發展現代農業為重點,認真落實推進新農村建設的各項政策措施,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繁榮。通過這些措施,菏澤市經濟連續四年實現了較快增長,為化解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和諧提供了有利條件和堅實基礎。
解民憂,解決人民群眾的實際困難。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以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為重點。如果經濟發展了,人民群眾卻不能享受到發展的成果,生活水平沒有提高,合法權益得不到有效維護,那么,不僅難以實現社會和諧,反而可能引發社會矛盾。菏澤市堅持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把“解民憂”擺到重要位置,通過加快社會事業發展,努力解決人民群眾的實際困難:逐年加大教育投入,認真落實農村中小學“兩免一補”政策,使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99.8%;高度重視做好就業再就業工作,2003年以來新增城鎮就業35.8萬人,使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內;積極實施“安康居住工程”,使3900余戶城鎮低收入居民住上了新房;深入開展醫藥購銷不正之風專項治理,使群眾看病難的問題得到緩解;切實加強城市建設,相繼建成引黃供水、污水處理、環城公園等一批重點項目,使城市功能不斷完善、城市面貌煥然一新,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
保平安,維護安定有序的良好局面。和諧社會是安定有序的社會,是各種矛盾得到妥善處理、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社會安定團結的社會。加強社會管理,維護社會穩定,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證。在推進和諧社會建設的過程中,菏澤市明確提出了“保平安”的要求,強調化解各種社會矛盾,增強人民群眾的安全感。一是強化基層穩定工作。加強以鄉鎮調解中心為龍頭的調解網絡體系建設,及時處理矛盾糾紛、消除矛盾隱患;市、縣公安機關抽調80%的警力下沉到基層派出所,完善巡防體系,維護社會秩序。二是開展治安專項整治。連續開展打霸治痞、打擊盜竊牲畜犯罪、打擊嚴重暴力犯罪專項整治活動,懲處違法犯罪分子,維護群眾合法權益。三是抓好政策落實。對基層干部進行政策教育,引導他們增強依法行政觀念、規范執法執紀行為,防止因工作失誤引發社會矛盾和問題。四是加強信訪工作。實行黨政領導干部公開接訪制度,重點做好農村土地征用、城市拆遷補償中的問題處理工作,做好突發性、群體性事件的預防處置工作。通過這些舉措,有效地維護了社會和諧穩定,保證了人民群眾安居樂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