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式觀后感6篇

時間:2022-09-06 08:22:48

導語: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式觀后感6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式觀后感6篇

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式觀后感:老兵不死

9月3日凌晨,我看到網絡上新聞實時播報提示,受閱部隊已經在向長安街進發。今晚,注定是一個不眠之夜。

有人說,知道為什么今年反法西斯70周年要搞的這么隆重嗎,因為可能下一個十周年就沒有抗戰老兵了??吹竭@句話,便覺得不能再開玩笑,這是一件嚴肅的事情。

由300余名抗戰老兵、英烈子女、抗戰支前模范組成的2個乘車方隊,行進在受閱方隊最前面,接受祖國和人民的致敬。受閱的抗戰老同志,由從大陸遴選的、目前健在的國共兩黨抗戰老兵,我黨我軍和國民黨抗日英烈后代,以及抗戰支前模范代表組成。他們中,抗戰老兵平均年齡90歲,最年長的102歲。

直播鏡頭,定格在了老兵們一張張溝壑縱橫、寫滿滄桑的臉上。爸爸說,你看,老兵在擦眼淚。

我也看到了。也許此刻,老兵腦海閃現的是幾十年前浴血奮戰的情景;也許回憶起曾并肩戰斗、卻不能共享榮光的伙伴;也許是日益強大的祖國未將他們遺忘的感動。老人們顫抖著手敬禮致意的畫面令人動容。

一位美國名將在著名演講《老兵不死》里說,責任、榮譽、國家,這幾個名詞包含著最高的道德準則,并將經受任何為提高人類道德水準而傳播的倫理或哲學的檢驗。

身為一名軍人,就要為國家和榮譽而戰。哪怕前面是刀山火海,亦不能辭。正是這種崇高的信念,支撐他們走過艱苦歲月、走過茫茫草地、走過槍林彈雨,走到今天和平盛世。

前人種樹,后人乘涼。我們在享受老一輩用奉獻和犧牲換來的美好生活的同時,也不能忘記自己肩上的使命,要為后人創造一個更加美好的中國。

向老兵學習!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都要記?。赫嬲\的努力,哪怕只是一丁點;勇敢地前進,哪怕只是一小步,都比僅會“抱怨”和“嘲諷”來的高尚。哪怕“抱怨”得很動聽,“嘲諷”得很深刻。

要做真正推動社會進步的人,才能無愧前輩,無愧自己。

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式觀后感:抗戰閱兵再現中國復興之路

今天,一場盛大的閱兵式在中國展開,這是紀念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的華彩篇章。70年在人類歷史上或許只是彈指一揮間,但對于中華民族而言,是滄桑巨變,這場抗戰勝利閱兵所呈現出的國威軍威,絕非酸腐之輩污蔑的炫耀武力、勞民傷財,而是獻給全世界的“中國禮物”。

70多年前,中國軍民為生存而戰,令人遺憾的是當時國力貧弱,絕大部分先進武器都仰賴國外輸入。在反法西斯的旗幟下,世界正義力量紛紛伸出援手,蘇聯援華航空隊、美國飛虎隊先后在中國的天空與日寇血戰,白求恩、柯棣華等國際友人遠渡重洋而來為抗戰獻出了生命。正是因為抗戰勝利具備如此鮮明的世界性,這次閱兵式特意請來了不少曾經并肩作戰的老戰友、老朋友。今天,這些耄耋老人會驚訝地發現,眼前這支軍隊,眼前這個國家,與他們的記憶天差地別:地面威武雄壯的裝甲洪流、空中遮天蔽日的鋼鐵雄鷹,都是中國人自行設計制造的,均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這支隊伍還擁有巨大的威懾力量,足以將侵略者的邪念扼殺在萌芽之中。

大道之行,天下為公。這支軍隊是中國的守護者,更是維護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中國軍隊和17個外軍方隊或代表隊一起昭告世界,正義的力量決不允許軍國主義復活。

自18世紀以來,率先完成工業化的西方列強開始了血腥的殖民擴張,不僅在物質上壓榨眾多后發民族,更在意識形態方面刻意回避工業優勢這一核心要素,轉而用宗教、歷史、文化等非物質因素混淆視聽,并通過媒體優勢反復灌輸,逐漸建立起了“西方中心論”的神話。雖然二戰后全球殖民體系被打破,但憑借科技優勢和經濟優勢,西方中心論又通過新自由主義得以借尸還魂,臭名昭著的種族優越論被更具迷惑性的文化優越論和制度優越論所取代。拉美、非洲、中東、南亞……世界各地的人們曾經與之堅決斗爭,但因為種種原因遭遇挫折沒能實現趕超和復興。

只有中國,建立起了門類齊全的工業體系,實現了經濟騰飛,追趕世界領先水平也指日可待。這一次閱兵,有很多后發國家的元首也來觀禮,他們眼前的每一件兵器都見證了中國工業體系的強大力量,而在我們的工廠里,還有比這次閱兵所展示的更為先進的武器裝備。中國的發展鼓舞著廣大后發民族,只要不迷信西方、盲從西方,努力探索適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就有可能實現國強民富的美好愿望。

2014年,中國經濟規模首次超過10萬億美元,7.4%的經濟增長所對應的增量超過8000億美元;中國對全球經濟的貢獻率達25.8%,比美國高1.1個百分點,居世界第一位。這次抗戰勝利閱兵的嘉賓中,有不少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他們親眼目睹了“中國”的力量——價廉物美的工業品大幅度提升了當地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宗商品進口直接拉動了出口國的經濟發展;龐大的中國市場通過出國留學、出境旅游提供了豐厚的回報。這次抗戰勝利閱兵,其實是一次中國與世界共同發展的“順風車”,就在抗戰閱兵的前夕,中國與多國達成多項合作協議,前來參加閱兵典禮的韓國總統樸槿惠還帶來了史上最大規模經濟代表團。

未來,隨著中國實力的不斷提升,隨著“一帶一路”、亞投行以及金磚銀行的不斷推進,中國正在悄然改變西方主導了70年的國際體系,還將造福更多的國家。

抗戰勝利閱兵只有一天,但這次閱兵留給世界的,將是無以倫比的“中國禮物”。

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式觀后感:和平永恒

舉世矚目、史無前例的勝利日大閱兵結束了。看完了令人血脈賁張的閱兵式之后,自然有些話想說。

回顧歷史,我們看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波及亞洲、歐洲、非洲、大洋洲,傷亡超過1億人,其中中國傷亡人數超過3500萬,蘇聯死亡人數超過2700萬。這場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悲劇慘絕人寰,痛徹心扉,至今令人心有余悸。絕不讓歷史悲劇重演,是我們對當年為維護人類自由、正義、和平而犧牲的英靈、對慘遭屠殺的無辜亡靈的最好紀念。和平才能發展,和平才有進步。經歷了悲劇的世界人民渴望和平,痛恨戰爭。偏見和歧視、仇恨和戰爭,只會帶來災難和痛苦。相互尊重、平等相處、和平發展、共同繁榮,才是人間正道?!爸袊肋h不稱霸,永遠不搞擴張,永遠不會把自身曾經經歷過的悲慘遭遇強加給其他民族!”主席的宣言擲地有聲,表示了中國政府和人民永遠追求和平、保衛和平的決心。

近代中國的歷史告訴我們,積貧積弱并不能帶來和平,而只會帶來恥辱和災難。100多年間,帝國主義列強的鐵蹄在中國的版圖上肆意踐踏。中國在自己的版圖上打敗了一場又一場戰爭,割讓了一寸又一寸土地,賠償了無以計數的金元。我們的民族始終在屈辱的血淚中生活。一直到70年前的今天,中國才贏下了第一次艱苦卓絕的勝利。這次歷經14年浴血奮戰得來的勝利讓全中國人民看到,沒有強大的國力、軍力,我們無法保衛自己的祖國,無法保護自己的人民,無法擁有和平的生活。于是,站起來的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勵精圖治,奮發圖強,終于有了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今天。每一個中國人,看了今天的閱兵式之后,都會油然而生一種民族自豪感。我們終于可以用自己強大的國力、軍力,有力地保衛和平的果實,保衛平安的生活,保衛我們的每一寸土地。

但是,和平并不是那么容易得來的,圍繞紀念二戰勝利70周年出現的各種雜音就是明證。希特勒的極右思潮在歐美大陸依舊有著廣闊的市場,民族仇恨、民族歧視、民族隔離的現狀依舊嚴重。冷戰思維依然在一些人腦子里頑固地存在著,他們就像當年的綏靖主義者一樣,千方百計企圖消滅共產主義,甚至不惜聯合軍國主義余孽。否定和推翻反法西斯戰爭歷史定論的觀點在一些國家依舊泛濫,推翻歷史定論的勢力從沒有放棄自己的努力,他們篡改歷史,美化侵略,為戰犯脫罪。我們絕對不能放松警惕,放任極右勢力和軍國主義卷土重來。

正如孫中山先生所說,“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和平發展就是不可逆轉的世界大勢。70年的和平發展使我們這個世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全世界人民絕不允許戰爭重來。“讓我們共同銘記歷史所啟示的偉大真理:正義必勝!和平必勝!人民必勝!”

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式觀后感:華夏兒女與有榮焉

2015年9月3日,世界聚焦中國,中國聚焦天安門廣場,天安門廣場正在舉行紀念中國人民抗戰暨世界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式。

從電視機旁、網絡直播上、手機直播上,一雙雙專注的眼睛,閃爍著共同的自豪和夢想。祖國強大,民族復興,是每個華夏兒女的榮耀和幸福。盛況空前的大閱兵,讓每一個中國人的心都緊緊地貼在一起。這種自豪,這種情愫,今日之環球諸國,非人人可得,放眼華夏歷史五千年,也是非常難得。

大閱兵展現出更令人自豪的民族觀、國家觀、歷史觀和世界觀。中國人民解放軍和17個國家友軍同臺檢閱,抗戰老兵接受最高榮譽,將軍帶領士兵共同訓練一起走過天安門,在閱兵現場國家元首承諾裁軍30萬,為捍衛世界和平秩序不懼展示高尖武器。在大閱兵現場,諸多首次出現的元素讓每為觀眾歡呼、贊嘆,深受鼓舞。

閱兵現場最靚麗的風景還是老兵方陣。他們坐在車上,接受全世界愛好和平的人們最高的敬意。雖然容顏已然衰老,目光不再堅毅,但歷史不會忘記千千萬萬抗戰老兵的奉獻和犧牲。此刻,他們的榮耀定格,他們的精神融入中華文明并將傳承不息。不管是共產黨還是國民黨軍隊,只要是為全民族抗戰的都是英雄,只要為中華文明接續不惜放棄小我的都受到今人最高的敬意。

也許再過10年,我們將很難看到尚還健在的老兵們。在這樣的盛大時刻,看到這些最該獲得榮譽的老兵在天安門廣場的身影,作為一個中國人,與有榮焉。

此次大閱兵,中國民眾、華夏兒女展現出了高度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讓人印象深刻。作為一名媒體人,筆者最近在基層采訪時發現,觀看大閱兵已經成為上至老人下肢孩童口中、心中,最熱最火的話題。而這背后,正是閃亮的愛國精神。

在天安門上喊出,正義必勝,和平必勝,人民必勝。能在9月3日與同胞和全球熱愛和平的人們一起聽到這個世界最響亮的聲音,與有榮焉。在觀看大閱兵之余,如何將個體奮斗與國家強大、民族復興道路有機結合,是時代對每個中國人的考驗。

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式觀后感:致抗戰老英雄

9月3日,天安門廣場上,三軍列陣,鐵甲生威。在這里進行著紀念中國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大閱兵。在電視屏幕上看到,走在地面方陣首列的是抗戰老兵乘車方隊。昔日抗戰受功勛,今日檢閱展風采。這些老兵,是從槍林彈雨中走出來的戰士,更是從苦難輝煌中奮進而來的英雄。

抗戰老兵永遠不會被歷史忘記。上世紀前葉,日本法西斯把整個亞洲拖入了戰火硝煙,中華民族面臨著生死存亡,華夏文明面臨著嚴峻挑戰。正是這些戰士挺身而出,迎著侵華日軍的炮火前進。一時間,長城內外,大江南北,到處燃起抵抗侵略的烽火,響徹著民族救亡的號角。現在白發蒼蒼的老兵,當年正是熱血沸騰唱著《畢業歌》的青年學生,報效祖國的歸國華僑,憨厚耿直的山野民夫。

他們在中國共產黨倡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下,眾志成城,同仇敵愾,向侵略者發出了絕不屈服的誓言。一寸山河一寸血,14年的艱苦卓絕,千萬生靈的慘烈代價,在抗日仁人志士的血與火之中,古老的東方古國終于昂起頭,迎來了自己命運的偉大轉折。

當年一代抗戰青年,如今俱已耄耋之年。他們從戰爭年代走來,卻從未停止自己奉獻祖國的腳步。大建設激情燃燒的歲月,改革開放下的春雷涌動,無不有這些國家脊梁的身影浮現。他們締造了這個國家抗爭的過去,他們見證著這個民族復興的未來。

慶典時刻,我們絕不能忘記那些為了新中國成立而拋頭顱、灑熱血的人。在“九三”大閱兵的天安門廣場,跟隨著抗戰老兵方陣接受黨和人民檢閱的,是抗戰老兵用血肉鑄就的“永不磨滅的番號”:“狼牙山五壯士”英模部隊、“平型關大戰突擊連”英模部隊、百團大戰“白刃格斗英雄連”英模部隊、夜襲陽明堡“戰斗模范連”英模部隊……弘揚抗戰精神,傳承英雄火種。踏著先輩的足跡,革命薪火代代相傳,英雄的精神繼續照亮這個民族的前程。

主席說過,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包括抗戰英雄在內的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華民族的脊梁,他們的事跡和精神都是激勵我們前行的強大力量。如今,“兩彈一星”早已橫空出世、“遼寧”號航母馳騁在萬里碧波,東風導彈猶如蒼穹利箭,中國捍衛和平的力量從未如此強大。但更應該強大的是,從抗戰英雄那里接過“珍愛和平、銘記歷史”的接力棒。像他們一樣,永葆忠誠和使命,從不猶豫,滿懷信心,從繼續戰斗直到繼續建設,直到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如約而至。

而這,也正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偉大支柱。

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式觀后感:壯哉,大閱兵

揚我軍威,耀我中華,鐵流滾滾,氣勢如弘……。2015年9月3日上午,北京天安門廣場秋高氣爽,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之勝利日閱兵儀式隆重舉行。

真是棒極了!咱在電視機前目不轉睛地觀看直播,一睹閱兵盛況,熱血沸騰,眼眶濕潤。

毋容置疑,在國際重要活動中進行閱兵儀式是為國際慣例。今天的中國向世界莊嚴宣告: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里,人們不會也不應該忘記那一段波瀾壯闊的抗戰歲月。

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一百多年來首次徹底打敗帝國主義列強侵略中國的民族戰爭,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中國乃至世界的近現代歷史進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中國抗戰最為復雜、最為艱難的時期,正是世界法西斯勢力最為囂張時期,中國人民孤軍奮戰,頑強地抗擊著日軍的侵略。

中國人民曾面對強敵,靠手中寡劣的武器裝備,抗擊著猖狂無比的現代化強敵,他們是在用生命、熱血捍衛國格,保種保族,他們描繪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瑰麗畫卷。

八年抗戰經歷艱辛,有3500萬中國軍民倒在御侮疆場上。堅強不屈的中國人民挺起堅實的胸膛,浴血奮戰。最終,日本在中國的頑強阻擊下,也陷入了全世界反侵略人們的對立面,“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最終慘敗收場。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今日中國大閱兵,一方面既能更好地繼承和發揚抗日戰爭和反法西斯精神。另一方面,這也是展示中國新一代革命軍人的擔當,中國毫不動搖地走和平發展道路的心愿,為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保駕護航的決心。

這一次的閱兵儀式上,尤其令人振奮的是咱中國自行驗發制造的武器裝備,有許多達到世界一流水平。中華民族是愛好和平的民族,可是世界不太平,雖說中國曾經也靠“小米加步槍”打贏過日本鬼子,然而若面對現代戰爭,就必須要向現代化、向信息化邁進,高精尖武器不可少。

壯哉,大閱兵!中國抗日和反法西斯戰爭付出的巨大犧牲,做出的巨大貢獻,永遠不應該被忘記。展示力量、團結力量,大閱兵也有效促進著中國和世界的和平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