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產權保護的申論標準表述
時間:2022-03-17 02:25:00
導語:知識產權保護的申論標準表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保護知識產權”背景:
當前,保護知識產權已經成為中國的一項國家戰略。主席強調:“加強知識產權制度建設,大力提高知識產權創造、管理、保護、運用能力,是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的迫切需要,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規范市場秩序和建立誠信社會的迫切需要,是增強企業市場競爭力、提高國家核心競爭力的迫切需要,也是擴大對外開放、實現互利共贏的迫切需要?!?/p>
中國知識產權制度建設起步較晚,但發展很快,已初步建立了符合國際通行規則、門類較齊全的知識產權法律體系。特別是加入世貿組織以來,中國按照國際規則,對知識產權相關法律法規和司法解釋進行了全面修改,并出臺了一系列新的法律法規,使得知識產權保護的法律法規體系日趨完善。同時,保護知識產權的執法工作也在逐步加強,形成了行政保護和司法保護“兩條途徑、并行運作”的知識產權保護模式。
在取得了很大成績的同時,我們應該看到,不少地區和領域仍然存在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有些還較突出。許多企業創造和保護知識產權的意識和能力十分薄弱;知識產權意識淡薄,一些地方的領導干部和執法人員對侵權行為的危害性缺乏正確認識,認為保護知識產權是“要了面子,丟了銀子”,保護知識產權受到地方保護主義的干擾;執法體制不夠完善,部門職能分割,監管交叉和真空并存,執法部門普遍面臨著經費不足、執法手段落后等問題;保護知識產權的有些法律規定比較原則,操作性不強,知識產權保護申訴和訴訟時間長、取證難、賠償金額低,不利于權利人積極維權。這些都成為了當前中國保護知識產權工作面臨的主要問題。
“保護知識產權”的重要意義:
一、保護知識產權是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的重要前提。創新是一個民族發展的不竭動力,也是發展中國家奮起直追、后來居上的必由之路。目前世界公認的創新型國家有20個左右,這些國家的共同特征是:創新綜合指數明顯高于其他國家,科技進步貢獻率在70%以上,研發投入占GDP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自主創新在70%以上。其背后一個極為重要的支撐,就是他們都有完善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保障發明創造能得到應有回報。在這方面,我們正面臨著緊迫任務。2005年的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世界主要國家競爭力排名中,我國由2004年的24位降至31位,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我國科技競爭力由2004年的24位降至28位。如果不加快建立健全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建設創新型國家就無從談起。
二、保護知識產權是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必然選擇。我國是一個13億人口、資源短缺的大國,經濟增長絕不能長期依靠耗費資源來支撐。必須加快技術進步,這是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核心所在。知識產權保護,是加快技術進步的經濟動力和制度保障。當前,我國正處在產業結構調整、技術升級、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關鍵時期,實施知識產權戰略,提高我國競爭能力,完成從“中國仿造”到“中國制造”再到“中國創造”的轉變,對于中國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至關重要。
三、保護知識產權是完善市場經濟制度的重要內容。企業參與市場競爭,一靠形成良好品牌,二靠研發優質產品。特別在知識經濟時代,一個企業只有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品牌,才擁有競爭優勢。如果盜版、假冒等各種侵權行為泛濫,企業就不會講信譽,重質量;消費者的利益就會受到損害,不敢買,不再買。保護是向“智慧之火”添加的“利益之油”。沒有知識產權保護的市場,終將被生產者和消費者拋棄,是沒有發展出路的。
四、保護知識產權是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的客觀需要。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不斷加快,對知識資源的創造、占有和運用,已成為提升綜合國力的關鍵因素。保護知識產權是世貿組織規則的重要內容。中國成為世貿成員以來,世界各國尤其是西方發達國家高度關注中國知識產權保護的立法、執法與司法狀況,并以此作為評估中國兌現承諾的一個重要方面。從某種程度上說,能否有效地保護知識產權,已成為評價中國投資環境的重要指標。有效地保護國內外權利人的知識產權,才能更好地“引進來”與“走出去”,才能保障互利共贏開放戰略的長期有效實施。
如何“保護知識產權”:
一、強化執法,嚴懲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要嚴厲打擊盜版行為,打擊商品交易市場的商標侵權行為,加大對侵犯專利權重點問題的整治力度,加強進出口環節知識產權保護,加強展會知識產權管理。
二、完善法律法規體系。要針對當前保護知識產權工作中的突出問題,完善有關法律法規,增強可操作性,加大打擊力度。要研究解決侵權違法所得數額計算標準、約束濫用知識產權行為以及企業名稱、商標和標志模仿知名度高的商標等問題,推動遺傳資源、傳統知識、民間文學藝術等領域的知識產權保護法律法規建設。
三、建立高效的執法協調機制。要完善跨部門的聯合執法機制,建立跨地區的案件移送、信息通報、配合調查等工作機制。開通中英文中國保護知識產權網,搭建具有信息服務、案件督辦、數據統計、狀況評價、監測預警等功能的工作平臺,實現執法協調機構、行政執法部門和公安、司法機關工作的有機銜接。
四、提高企業知識產權保護能力和水平。要加強與國內外權利人的溝通協調,及時提供知識產權方面的信息咨詢和公共服務。在企業并購、技術交易等經濟活動中強化知識產權審查機制,避免自主知識產權流失。支持企業運用法律武器和國際規則維護自身權益,防止知識產權濫用。推動企業建立和完善知識產權管理制度。建立企業海外維權援助機制。
五、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和知識產權中介組織的作用。要鼓勵和支持行業協會開展行業自律和維權活動,有效應對知識產權糾紛。支持知識產權中介服務組織依法拓展服務領域、提高服務水平。推動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和管理辦法,整頓和規范知識產權中介服務市場。
六、加強宣傳和培訓。要采取多種形式,及時宣傳我國保護知識產權工作取得的成效,不斷增強全社會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建立新聞會制度,繼續開展保護知識產權宣傳周活動。積極發揮輿論監督作用,曝光典型侵權案例。要多渠道、多途徑開展對黨政領導干部、行政執法和司法人員、企業管理人員的培訓。把保護知識產權法律的宣傳教育納入“五五”普法內容,列入中小學教學計劃。高等院校要加強保護知識產權學科建設和專門人才培養。
- 上一篇:促進教育公平的申論標準表述
- 下一篇:外資利用問題的申論標準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