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練實習工作總結范文

時間:2023-04-05 04:45:0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教練實習工作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教練實習工作總結

篇1

不知不覺中,一個學期又到了尾聲,在園領導的指導、幫助及全體老師齊心協力下,圓滿地完成了這學期的教育教學計劃?,F將本學期教育教學工作總結如下:

一、抓常規教育,精心組織好各項活動

根據幼兒園的園務計劃及教育教學計劃,結合主題活動,有序開展了系列教學活動。一學期來,有計劃,有目的地開展了大型活動4次(元宵節活動、“童語童心 感恩母親幼兒故事大賽”活動、慶六一、暨大班畢業典禮活動、足球小小運動會活動),開展節日活動8次,(三八節、植樹節、清明節、五一勞動節、母親節、六一兒童節、父親節、端午節),教育教學類公眾號共19篇,活動都取得較好的評價,贏得社會、領導、家長的一致好評。

二、加強教研力度,提高教學質量

(一)為了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結合幼兒園客家文化特色課程,這學期組織副班優質課評比活動1次,既為執教老師搭建了一個挖掘潛能、展示風采的機會,更為其她老師創設了觀摩學習、研討交流的互動平臺,有效促進教師業務水平的提高。

(二)在課題研究方面,根據實施方案有計劃進行,為推動“學前教育‘去小學化’的策略——以龍川縣為例”課題的進展,開展了1次以游戲化教學為重點的副班教研大賽;開展了3次送教下鄉活動,為鄉鎮幼兒園送去精彩紛呈的游戲化教學活動;迎接姐妹園跟崗學習3次。老師們積極撰寫聽課記錄及時反饋和總結。

三、示范引領

為充分發揮我園示范、輻射和引領的作用,經常以常態化接待各姐妹們的跟崗學習,一學期來接待縣、鄉鎮姐妹園3次,參與人數達到76人,接待技工學校實習生1次,共17人。送教下鄉3次。并為鄉鎮、老師家長發放《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幼小銜接教師工作指引》《“幼小銜接”家長工作指引》共352冊。

四、家長工作

本學期,由于疫情原因,幼兒園實行封閉式管理,各班老師通過微信平臺積極宣傳防控知識,做好一切家園共抗疫情工作;開學前后對每個幼兒進行電訪或家訪,了解幼兒的健康狀況等,保護好幼兒身心健康;召開了2次線上家長會(學期前和學期末),讓家長及時了解幼兒在園活動狀況及假期的安全監管等工作;為保障幼兒上下學的安全,全園家長成立義工志愿服務隊,每班每天8個家長值班值守,不管強風暴雨,還是嚴寒酷暑,他們始終堅守崗位,維持幼兒上下學交通安全及秩序;各班通過電話、微信平臺、接送孩子時的交談等方式,與家長間架起情感的橋梁,取得家園溝通與合作。

五、教師培訓

為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及能力的提升,我園多種渠道進行培訓。一學期來,積極組織教師線下教育教學培訓1次,邀請龍川縣第一中學男子足球隊教練員xxx和龍川縣老隆鎮第二小學足球教練員xxx對我園教師進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足球培訓活動。教師外出培訓學習6次,人次6人,指導4次,在葉園長帶領下,走進田心鎮中心幼兒園、巖鎮中心幼兒園、移民新村幼兒園圍繞學前教育去小學化普遍存的問題進行指導。

五、存在不足

(一)教師的專業能力及業務水平有待提高。

(二)部分教師的工作意識、理念、創新意識不夠強。

(三)教科研質量要提升,教研負責人教研水平需要提高。

(四)活動構思方面不夠新穎。

(五)區角、主題墻環境創設還有待加強。

六、努力的方向

(一)加強學習與培訓。

根據我園教師實際水平,有計劃、有目的地開展有針對性的培訓與學習,讓老師的業務水平及能力得到提高。

(二)與時俱進,積極參與學習與培訓

幼兒園根據教師的實際情況,有目的地組織教師學習,

勇于探索,做一名全面發展的教師。

(三)甘于奉獻,勇于創新

牢記教育初心,全心全意為孩子服務,以誠待人,工

作中要勇于創新,多收集信息,多學習,多看幼教網站的先進理念。

(四)扎實開展教科研工作

篇2

[關鍵詞]高職院校;運動隊;可持續發展;品牌創建

[中圖分類號]G8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6432(2011)48-0181-03

品牌是給擁有者帶來溢價、產生增值的一種無形的資產,它的載體是用以和其他競爭者的產品或勞務相區分的名稱、術語、象征、記號或者設計及其組合,增值的源泉來自于消費者心智中形成的關于其載體的印象。 品牌知名度是指品牌被公眾知曉的程度,是評價品牌形象的量化指標。本文從品牌知名度方面進行分析研究。大學體育品牌是指各個學校在發展中逐步形成的適合于自己學校的體育傳統特色項目,帶動各校體育事業的蓬勃發展,并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學校的持續發展。這些運動項目的建設不同程度地促進著校園體育文化的發展,促進著運動隊品牌化的建設。

1 運動隊成績及品牌的創建

隨著湖北省大學生運動競賽及全國高職運動競賽的開展,武職運動隊成立了如男女子籃球隊、男子足球隊、男女子排球隊、女子拉拉操隊、男女子體育舞蹈隊、男女子羽毛球隊、田徑隊、創編項目運動隊、長跑隊等諸多的運動隊。這些運動隊為武職贏得了眾多的榮譽,其主要成績見表1。

表1 武漢職業技術學院運動隊近四年主要成績表

武職運動隊先后取得了高職院校拉拉操隊冠軍與亞軍、排球男子高職組四連冠、首屆高職籃球聯賽冠軍、五人制足球比賽高職組冠軍等諸多榮譽,受到了社會以及同行的廣泛關注與認可,先后有多所學校及領導觀摩和學習。提高了武職的知名度和社會影響力,創建了有武職特色的運動隊品牌。

2 運動隊取得優異成績及品牌創建的成功因素分析

2.1 經費得到支持

見圖1,開展運動競賽需要經費作為支持,學院體育節競賽以及體育俱樂部大賽的經費投入,單項經費投入2500元左右,包括組織教師勞務費、學生獲得名次獎勵費、獎杯證書費用等。8個大項目投入5萬多元,校外體育競賽全國每個單項比賽經費5萬元投入,其他湖北省大學生體育協會單項比賽共16個項目投入5萬多元,僅這兩大項競賽就10多萬元的投入。學校經費的投入極大解決了體育競賽開展的經費開展不足的問題,在學校撥款的同時運動隊競賽曾經吸納過CHINAGO網站的贊助、學院后勤集團贊助。但今后隨著學生的增多,體育競賽項目的增加,仍需要多方位吸納資金保證師生體育競賽的全面開展,與企業及社會的資金融合問題是后期需要解決的問題。

2.2 運動人才得到培養

高職運動隊品牌化的重要條件是運動隊需要有良好的運動成績,而運動成績的保證需要高水平的運動員與教練員。在教練員方面武職擁有國家級裁判1名,國家一級裁判7名,健將級運動員1名,國家級運動員1名,國家一級運動員3名。豐富的技術及比賽經驗為武職運動隊取得成績提供有力支持。以校內體育競賽為載體,體育課程、體育俱樂部競賽為輔助,全方位對武職運動競賽以及運動隊競賽提供廣泛的群眾基礎。如表2武漢職業技術學院體育競賽活動每年包括上半年的校內體育文化節各項競賽,從表2的體育競賽可以反映出武漢職業技術學院體育文化的豐富程度,人數的參與也達到可觀的數量。

武職下半年的體育俱樂部大賽涵蓋了目前學生的體育選修課內容,下半年的新生田徑運動會、全校田徑運動會、全年的校外及全國的大學生體育競賽與教師體育競賽。據2009年、2010年武漢職業技術學院校外體育競賽數據統計,2010年全年計劃參加校外17項體育競賽,師生最終參加了16個項目的比賽并獲得名次。武職能做到天天有活動,周周有項目,月月有比賽。體育競賽活動做到了課內外一體化,將學生的課內體育與課外體育很好地結合在一起,互相進步、發展與提高,并為學生的終身體育思想打下堅實的基礎。

2.3 校園體育文化氛圍得到提升

武漢職業技術學院領導特別重視體育競賽,校內外比賽必親臨比賽現場,武漢職業技術學院體育工作部口號是讓每位武職人享受到體育的快樂!本著體育只有增加思想、教育、科學、人文等文化的含量,才能不斷取得佳績的思想,學院領導參加了湖北省每屆“校長杯”乒乓球賽,并取得不錯成績。學院每年舉辦教工的羽毛球、排球、乒乓球、趣味運動會、舞蹈等體育競賽,先后成立了教工足球協會、羽毛球協會、汽車協會、籃球協會等,加強了與兄弟院校之間的體育競賽的交流,眾多協會的成立極大豐富了教師的體育文化生活,繁榮了學院的業余體育競賽氛圍,響應了“每天鍛煉一小時,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輩子”的口號。

在學院體育文化的傳播方式上,學院報紙對體育競賽等活動的描寫,體育工作部網站的突出跟蹤報道,學院行政大樓對校內外體育競賽獲獎情況的滾動播報,以及體育館體育宣傳欄與學院各個體育宣傳欄的傳播,學院廣播臺平時對體育競賽的廣播構成了立體多方位的宣傳播報,讓體育競賽與體育文化深入人心,成為師生生活中離不開的一部分。已經進行十屆的武職體育文化節、省高?!靶iL杯”乒乓球比賽等體育競賽以及各個單項體育競賽已經成為品牌,植入到該職院人的心中。

3 創建高職運動隊品牌的措施

3.1 資金及體育硬件設施的投入

通過調查可以看出武漢職業技術學院擁有體育館、標準400米塑膠田徑場、天然草皮足球場,學院對體育的投入是十分重視的,投資約3000萬元的體育場館不僅滿足了日常教學的需求也提高了學院承擔一些對外的賽事的需要,同時提升了自身的品牌形象。見圖2,絕大多數的場地、場館都是開放的這對學生的課外體育活動以及體育賽事文化的發展提供了硬件支持,而且對于某些健身、室內羽毛球等收費項目師生都享有較大優惠或免費,極大鼓舞了他們參與運動的熱情。

3.2 課程改革與教師素養的提高

武職重視“職業特色”高職學院體育教學課程內容的構建,讓體育教材內容具備多樣性、針對性、靈活性、健身性和實用性。武職選擇了一些難度適中,學生容易掌握,同時又能使學生終身受益的運動項目,如:籃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網球、跆拳道、散打、武術、體育舞蹈、形體訓練、瑜伽、游泳、定向越野等,使學生掌握運動健身的方法和達到增強體質的體育目的,并培養了學生的各項運動技能。武職體育部通過學習發展“雙師型”教師15名,學習型團隊的構建為教學與訓練提供發展和提高的空間。

3.3 完善的體育規章制度與社團建設

完善的體育競賽管理體制,健全的體育規章制度是保證師生體育競賽活動順利開展與進行的保證,學院體育工作部網站對于各項比賽的競賽規程、比賽辦法、獎勵與懲罰辦法都有一一細則,對于場地則有田徑場管理公約、體育館管理公約、體能中心管理公約、羽毛球館管理公約等;對于俱樂部教學則有武職體育俱樂部教學管理辦法、對于學生的各個協會則制定武漢職院學生體育單項協會社團管理辦法;對于運動隊的競賽則制定有2005年就制定的《武漢職業技術學院體育運動競賽獎勵辦法》,做到健全規范的管理制度,體育規章制度建設在規范學生行為的同時,對他們的情感、智力、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也會起到潛移默化的導向作用;另外,完善的校園體育制度,可以使學校體育工作更有預見性、計劃性,從而避免因過分盲目而造成工作效率低下。

學生在開展體育競賽的同時成立了多達11個體育協會,有影響的協會如舞蹈協會、足球協會、雙節棍協會、輪滑協會、自由行單車協會、羽毛球協會等。如DN舞蹈協會每周四、周五學校的業余舞會的開展,為學生提供練習、交流與提高的機會,單車協會的詹潤森、楊凡、曾杰等8名同學騎車歷時1個多月歷經3600多公里長途跋涉從武漢到,要想騎自行車到拉薩沒有強健的體魄是不可能辦到的,為此他們每天堅持鍛煉,從學校騎車到磨山往返練習,正是艱苦的鍛煉才能給他們身體的保障,“川藏之行能成功,一是堅持到底不放棄,二是團隊意識”隊長詹潤森這樣解釋他的成功。川藏之行回來的展示給高職學子帶來耳目一新的感受,激勵他們珍惜生命,重視鍛煉,參與社團活動的熱情。這些協會提供了更多的與外校體育競賽交流的機會,增加了與社會更多接觸的機會,使他們得到歷練與提高。

3.4 注重運動隊建設

(1)武職采取教練員自薦與聘任相結合的制度。運動隊基本上采用的是賽前集訓機制,賽前2個月左右進行集訓。每周7天,周一至周五下午5點至7點半日常訓練,周末比賽。多年來各運動隊教練組或教練員認真制訂了科學的年度訓練計劃、階段訓練及周和課時訓練計劃等;訓練中做到嚴格要求,嚴格考勤,并認真完成每節課的訓練任務;在比賽中和比賽后各隊認真做好比賽記錄和賽后總結、賽后技術分析報告、年度工作總結和年度技術分析報告。

(2)對武職運動員的專項訓練和比賽是采用課程式的學分制管理。運動員的訓練與比賽設置相應的學分進行管理?!段渎氃?004[81]號教學管理條例》規定專業競賽可視作教學活動的延伸,那么參照武職教學管理條例學生“因請假缺訓累計超過全年訓練總學時三分之一者,不給予該學年的學分”。

《武職院2004[81]號教學管理條例》規定參加國家級、省(部)級競賽,學校給每位參賽學生記2學分,給每位獲獎學生記5學分。學生參加競賽所獲得的學分,等同于相應課程的學分或任選課的學分。《武職院2004[81]號教學管理條例》規定本科院校組團體前4名,主力隊員分別是100元每人,替補隊員分別是50元每人,5~8名50元每人;高職高專組團體前3名主力80元每人,替補30元每人,4~8名主力50元每人,替補每人20元每人。該獎勵主要針對省級或市級教育部門或單項協會組織的全省性或全市性比賽。全國性的比賽如:全國運動會、大學生運動會、全國競標賽等,獎勵增加兩倍。全國大學生各個單項協會組織的全國大學生比賽,獎勵加倍。臨時性的比賽獎勵,可單獨報請學校,一次性獎勵。獲團體名次的隊員同時獲得個人名次,各項獎勵不累加,就高不就低。主力與非主力隊員的界定,由教練員負責,報體育部審核。

(3)武職運動隊員的招生聯系、選材確認、錄取入學是在學校招辦統一領導下進行的。體育工作部負責確定當年招收高校運動員的等級、人數,上報計劃,教練員具體物色聯系、考察確認,經學校招生領導小組審定,由學生處招生辦具體落實招生錄取。具有一定運動基礎及身體素質的同學進校后經過培養成為武職各運動隊主力隊員,學院通過體育與健康課程、俱樂部大賽、體育節各項運動競賽以及田徑運動會、新生田徑運動會發掘和培養一部分同學充實到學院的各項運動隊中。為學院梯隊補充新鮮血液。

4 運動隊品牌的可持續發展策略

4.1 高校還應制定各種籌融資策略,拓寬籌融資渠道

從校企合作部門獲得經費支持;從各種體育非營利組織中獲得幫助;企業的冠名權和贊助;社會募捐等這些均能為高校競技體育的發展募集資金。

4.2 加強學校與企業之間的聯系,定期舉行體育文化交流等活動

通過這些活動為學校增加宣傳力與相互進一步了解的機會,通過體育文化媒介增加學生實習與實訓的興趣,多方位了解企業的文化。企業可以通過與學院的體育文化交流發現體育特長的學生,為企業挖掘有體育特長的員工,豐富企業體育活動的開展,提高企業的體育文化氛圍。同時企業可以利用高職學院體育場館與教師的資源,定期為企業開展體育知識與技能的培訓,開展體育競賽,同時企業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宣傳企業的產品、技術、科研等讓學生對企業有相關了解,為企業儲備人才。實現雙贏的目的。

4.3 發展傳承體育精神

發展如排球、拉拉操、羽毛球等運動項目與運動隊作為載體展示和宣傳傳播校園文化的平臺與窗口,將這些運動項目及運動隊打造成品牌,形成有自身文化的特色的競賽堅持并發展下去,將以此帶來的體育文化精神進行傳承與沉淀。用體育競賽的氛圍去感染、熏陶師生,并內化成信念、覺悟、習慣從而帶上校園文化的烙印。將“讓每位某某職院人享受到體育的快樂!”等類似口號貫徹到每個高職學院師生的心中,通過體育競賽對學生的競爭精神、意志精神、團結協作精神、遵紀守法精神與創新進取精神進行培養,深化校園體育文化的育人功能。

5 結 論

本文期望通過高職運動隊品牌的具體分析和研究給相關高職院校提出建議與對策,但目前高職院校由于其特殊的工學結合以及實訓教學模式給高職品牌運動隊建設以及運動員培養提出了新的培養難題,如何將現有優秀運動員以及品牌運動隊的培養模式合理繼承,發展形成有高職特色的運動人才與品牌運動隊培養模式。因此建構更加完整、有效的培養模式來適應未來高職學院運動隊品牌發展的需要是筆者試圖進一步探索與研究的方向。

參考文獻:

[1]品牌.百度百科 [EB/OL].[2011-5-11].baike.省略/view/9013.htm.

[2]孫麒麟,張建新,毛麗娟.“校企體三結合”高校高水平競技體育人才培養模式探析[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0,34(4)65-68.

[3]盧洋.高職運動隊參加體育運動的思考――以武漢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6(42):107-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