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上冊教案范文
時間:2023-04-07 01:50:1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八年級上冊教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1明白現代轉基因的概念。2把握文章思路。
2.過程與方法:體驗討論克隆等基因產品帶來的科技變化。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對高科技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1文章的思路。2本文的寫作手法。
教學難點:現代轉基因技術與傳統的枝條嫁接和雜交技術的異同。
教學方法:自學討論法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以轉基因生產的豬、兔、羊等圖片來導入,吸引學生的眼球,提高學生對轉基因的興趣。
二、整體感知
1.什么是轉基因?
提示:科學家為了改變某些動植物產品的品質或為提高其產量,把一種生物的基因轉到另一種生物上去,叫作轉基因。以轉基因生物為原料加工生產的食品就是轉基因食品。
“綠色基因革命”即現代轉基因技術,是指利用生物工程技術,將從某些生物體內分離出來的基因注入另一些植物體內,從而使這些植物產生一些有利于自身的生長或提高其品質的特性。
2.你知道現代利用關于基因的科技有哪些?(學生自由發言)
3.整理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從因大量施用化肥和生長素使西紅柿的質量下降的現象談起,然后引出利用植物生物工程技術培育出的新品種西紅柿,通過作比較突出了實施這一科學技術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其實……不同物種間操作”)是介紹“綠色基因革命”(即轉基因技術)的本質特征。同以往的植物雜交和嫁接技術相比,轉基因技術的優勢有很多。
第三部分(“自然的生物……再也不會是爛糊糊的樣子了”)是說明現代轉基因技術已經或可能給農作物的生產帶來的巨大變化。這一部分緊緊圍繞上文中“現代的轉基因技術可以在不同物種間操作”的特點來說明。
最后一段介紹了現代轉基因技術將帶給我們的美好前景,切合了“綠色基因革命”這一主題。
二、精讀課文
帶著問題閱讀課文。
1.現代轉基因技術與傳統的枝條嫁接和雜交技術有什么區別?
提示:這三者的共同點,即“在結果上都實現了良好性能的重新組合”。
其不同點是:“在手段和組合水平上有很大差別”。除了各自的特點之外,嫁接和雜交須在近緣物種間進行,而轉基因技術除了其“多數是轉移單個基因,是肉眼看不見的”特點之外,更主要的是可以在不同物種間操作。
2.利用現代轉基因技術生產的農作物有什么特點?
提示:產量高,具有較高的抗病性能等,例如:轉基因大豆、西紅柿等。
3.本文在介紹現代轉基因技術時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
提示:舉例子,如從雞胚胎中提取的基因和昆蟲的免疫系統,使馬鈴薯具有抗腐爛的特性;打算將比目魚的抗凍基因注入草莓,使草莓也產生抗凍劑,從而避免霜凍的侵害。舉例子的說明方法把比較深奧的知識介紹得通俗易懂。
作比較,如同以往的植物雜交和嫁接技術相比。
三、交流活動
結合資料討論1997年出生的“多利”以及轉基因食品的優缺點。
四、課堂小結
現代轉基因技術是高科技的產物,這篇說明文具有知識性、專業性強的特點。為了能更好地普及這方面的知識,作者在寫作上密切聯系生活中的一些現象,這樣不僅能引起讀者的興趣,而且可以使讀者從實際體驗或一些常識中了解現代轉基因技術的本質及其可行性。
看了八年級上冊語文綠色基因的革命教案的人還看:
1.八年級下冊語文背影教案
2.鼎尖教案八年級語文下冊
3.八年級語文開學第一課教案
4.八年級下冊語文小石潭記教案
篇2
§17.1分式及其基本性質(二)
一、選擇題.1.C2.D
二、填空題.1.,2.3.三、解答題.1.(1),(2),(3),(4)2.(1),,;(2),3.
§17.2分式的運算(一)
一、選擇題.1.D2.A
二、填空題.1.,2.3.三、解答題.1.(1),(2),(3),(4);2.,§17.2分式的運算(二)
一、選擇題.1.D2.B
二、填空題.1.,2.1,3.三、解答題.1.(1),(2),(3)x,(4)2.,當時,17.3可化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一)
一、選擇題.1.C2.B
二、填空題.1.,2.,3.三、解答題.1.(1),(2),(3),(4),原方程無解;
2.17.3可化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二)
一、選擇題.1.C2.D
二、填空題.1.,,2.,3.三、解答題.1.第一次捐款的人數是400人,第二次捐款的人數是800人
2.甲的速度為60千米/小時,乙的速度為80千米/小時
17.4零指數與負整數指數(一)
一、選擇題.1.B2.D
二、填空題.1.0.001,0.0028,2.,3.三、解答題.1.(1)1,(2),(3)2010,(4)9,(5),(6)2.(1)0.0001,(2)0.016,(3)0.000025,(4)17.4零指數與負整數指數(二)
篇3
一、 單項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30分)1、用不同的樂器(如小提琴和鋼琴)分別演奏相同的樂音,我們能夠分辨出其聲音的不同,這是因為不同樂器有不同的:( )A.振幅 B.頻率 C.響度 D.音色2、下列哪一種情況,聲音不能傳播:( )A.在空氣中 B.在水中 C.在地面以下 D.在真空中3、晚上當你在家復習功課,準備期中考試時,鄰居正在引吭高歌,對你的學習產生干擾,則下列措施中無效的是:( )A.與鄰居協商使其減小音量 B.打開窗戶讓空氣加速流動C.緊閉室內的門窗 D.用棉花塞住自己的耳朵4、能說明“液體可以傳播聲音”的事例是:( )A.雨滴打在雨傘上的“嗒嗒”聲 B.樹枝上小鳥的“唧唧”聲C.上鉤的魚被岸上的說話聲嚇跑 D.小溪流水的“嘩嘩”聲5、醫生在給病人檢查時使用“聽診器”的目的是:( )A.保持聲音的音調 B. 保持聲音的音色C. 保持聲音的頻率 D.減小聲音的分散,增大響度6、請你用物理學的準確用語來“翻譯”生活用語,有利于我們把握事物的本質,“引吭高歌”和“低聲細語”,這里的高與低指的是:( )A.音色好壞 B.音調高低C.響度大小 D.樂音三要素7、控制噪聲是城市環保的主要項目之一,在一些主要干道旁設置噪聲監測設備。下列哪些措施不能減弱噪聲:( ) A.市區禁止機動車鳴笛 B.減弱二氧化碳氣體的排放C.摩托車排氣管裝有消聲器 D.大街小巷兩旁種草植樹8、武俠電影里經常描寫一位俠客雙目失明,卻能準確判定攻擊者的方位,這是因為:( )A.他的眼睛還可以看見近的物體 B.他的耳朵有特異功能C.由于雙耳效應,能判定聲音傳來的方位D.是一種條件反射
9、一般來說大禮堂或者電影院的墻壁會做成凹凸不平的像蜂窩似的,這是為了:( )A.減弱聲波的反射 B.提高聲音的音調C.增強聲音的響度 D.僅是為了裝飾10、在敲響古剎里的大鐘時,有的同學發現停止了對大鐘的撞擊后,大鐘仍“余音未絕”,分析其原因是:( )A.大鐘的回聲 B.大鐘在繼續振動 C.人的聽覺發生“暫留”緣故 D.大鐘雖停止振動,但空氣仍在振動二、填空題(每空1分,共25分)11、一切正在發聲的物體都在 , 停止發聲也停止,聲音靠 傳播;在一根足夠長的鋼管一端敲擊,在另一端可以聽到 次響聲。12、聲音的特性有三個要素,分別是 、 、 ;其中聲音的音調與發聲體振動的 有關, 越高,音調越 。13、比較牛和蚊子的叫聲, 的叫聲的音調高, 的叫聲的響度大。14、物理學上把發聲體做 時發出的聲音叫做噪聲;從環境保護上說,凡是對人們的正常休息、學習和工作以及對要聽的聲音產生 的一切聲音都是噪聲。15、15℃時聲音在空氣中傳播速度為 m/s?;芈暤竭_人耳比原聲晚0.1s以上,人耳才能把回聲和原聲分開,要能區別自己的喊聲和回聲,你至少要離峭壁 米。17、人們用 來劃分聲音的等級,為了保護聽力,聲音不能超過 。18、外科醫生可以利用超聲除去人體內的結石,是利用了聲波能傳遞 ,中國傳統中醫有“望、聞、問、切”檢查病人,其中“聞”就是聽的意思,這是利用聲波能傳遞 。19、有一木頭錘子輕輕的敲擊鼓面和重敲鼓面,音調、響度中,發生變化的是 ;不發生變化的是 。20、童話故事中的狼為了想吃掉兔子,學著兔媽媽的聲音說:“小兔子乖乖,把門兒開開”,小兔子卻回答:“不開,不開!”,小兔子能聽到狼的聲音是因為聲音能在 和 中傳播,小兔子知道這不是兔媽媽的聲音,主要是狼和兔媽媽的 不同。三、實驗題(共12分)21、如圖1所示,用力敲響音叉,并用懸掛的塑料球接觸發聲的叉股,我們看到的現象是 ,此現象說明 ;塑料球的作用是 。(6分) 圖222、(6分)如圖2所示,用尺子作樂器探究決定音調高低的因素,把鋼尺緊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邊,撥動鋼尺,聽它振動發出的聲音,同時注意鋼尺振動的快慢,改變鋼尺伸出桌邊的長度,再次撥動,使鋼尺每次的振動幅度大致相同。實驗發現:1尺子伸出桌面的長度越長振動越 ,發出聲音的音調越 ;2尺子伸出桌面的長度越短振動越 ,發出聲音的音調越 。由此可得出結論:音調的高低與 有關。四、計算題(本題6分)23、人在空曠的山谷中唱歌能聽到回聲,若從發出聲音到聽見回聲用了0.8s,則反射聲音的山峰離唱歌的人有多遠? 五、綜合能力題(21分)24、下表為人和一些動物的發聲頻率范圍和聽覺頻率范圍,參照表格回答: 發聲頻率范圍(HZ)聽覺頻率范圍(HZ) 發聲頻率范圍(HZ)聽覺頻率范圍(HZ)人85~110020~20000蝙蝠10000~1200001000~120000狗452~180015~50000海豚7000~12000150~150000貓760~150060~65000 從上表中你可以知道什么?(寫出兩點,意思不可類似)(5分)
25、動畫片《星球大戰》中,神鷹號太空船將來犯的天狼號擊中,聽到天狼號“轟”地一聲被炸毀,神鷹號宇航員得意地笑了,你覺得這段描述符合科學道理嗎?解釋一下你的看法。(5分) 26、用錄音機錄下一段自己朗讀課文的聲音,和同學一起聽聽這段錄音。你認為錄來的聲音和自己的聲音一樣嗎?別的同學認為一樣嗎?想想看,這是為什么?(5分) 27、夜間學生已經入睡,校外的卡拉OK歌廳仍在營業,歌聲吵醒了一些同學,第一個同學起身關上窗戶,第二個同學索性用被子把頭蒙上睡,而第三位同學起身到對面去交涉,要求將音量放小,這三個同學是分別采取什么措施減弱噪聲的?(6分) 參考答案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30分)題號12345678910答案DDBCDCBCAB 二、填空題(每空1分,共25分)21、塑料球被彈開 ;發聲的物體在振動 ;擴大音叉的振動 。22、慢 ;高 ;快 ;低 。振動的快慢(頻率) 四、計算題(本題6分,)23、解:t=0.8s÷2=0.4s ,V=340m/sS=Vt=340m/s×0.4s=136m答:反射聲音的山峰離唱歌的人有136m。24、(1) 不同動物發聲的頻率不同 ;(2) 不同動物的聽覺頻率不同。 25、答:我覺得這段描述不符合科學道理,因太空中沒有任何介質,而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即真空中不能傳聲,所以神鷹號太空船將來犯的天狼號擊中,神鷹號宇航員不能聽到炸毀聲 。 26、答:自己聽覺得和放出的聲音不一樣,別的同學聽,認為和放出的聲音一樣,因為自己聽自己的錄音帶時,缺少骨傳聲的一個途徑,所以覺得不象自己的聲音,別的同學不管聽你朗讀或聽你朗讀的磁帶,傳聲途徑都是空氣,故不存在差異。 27、答:第一個同學采取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 ;(阻斷噪聲的傳播) 第二個同學采取在人耳處減弱噪聲;(防止噪聲進入耳朵) 第三個同學采取在聲源處減弱噪聲。(防止噪聲產生)
篇4
(1)試管內物質在熔化過程中,某時刻溫度如圖乙所示,讀數方法正確的是_____(選填“A”、“B”或“C”),示數為________℃,某同學根據實驗記錄的數據描繪出該物質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丙ABCDE),則可知該物質是__________(選填“晶體”或“非晶體”).(2)在該物質熔化過程中,如果將試管從燒杯中拿出來,該物質將停止熔化.將試管放回燒杯后,該物質又繼續熔化.說明固體熔化時需要_______(選填“吸收”或“放出”)熱量.(3)根據描繪的圖線,該物質在第5min時處于________態,該物質的熔點為________℃,仔細觀察圖像發現,該物質熔化前(AB段)升溫比熔化后(CD段)升溫________(選填“快”或“慢”).(4)圖像中DE段是________過程.23、如圖所示是探究“光反射時的規律”的實驗裝置圖,把平面鏡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張可以沿ON向前或向后折的紙板豎直地立在平面鏡上,紙板上的ON垂直于鏡面。(1)能折疊的紙板的作用是: 。(2)一束光帖有紙板沿EO射到O 點,光將沿OF方向射出,如果把紙板ON的右半邊向折,反射光線將 (填“存在”或“不存在”);如果一束紅色激光沿原FO方向射O點,它反射后沿 方向射出。實驗次數 入射角 反射角1 150 7502 300 6003 450 450(3)課后,某同學利用一套實驗器材,選擇入射角分別為15°、30°、45°的三條光線進行實驗,結果得到了不同的數據,如表所示,經經檢查,三次實驗中各角度的測量值都是準確的,但總結的規律卻與反射定律違背,你認為其中的原因應該是 24、張華和同學到鋼鐵基地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張華拾到一個小金屬零件,他很想知道這個零件是什么材料做成的,就把它帶回學校利用天平和量筒來測定這個零件的密度.具體操作如下:
(1)把天平放在___ __上,并將游碼移至標尺左端零刻線處;調節天平橫梁平衡時,發現指針在分度盤標尺上的位置如圖甲所示,此時應將平衡螺母向_____(填“左”或“右”)調節。(2)天平平衡時, 砝碼的質量及游碼在標尺上的位置如圖乙所示,則零件的質量為_________g,用量筒測得零件的體積如圖丙所示,則零件的體積為___ ___ cm3,由此可算得小金屬零件的密度為_________ g/cm3。(3)若該零件磨損后,它的密度將_________(填“變大”、“變小” 或“不變”).五、計算題(5分+6分+8分)25、某人站在鐵路旁,看見遠處的鐵路檢修工人用小鐵錘向鐵軌敲了一下,他貼近鐵軌,過了一會兒聽見了兩次敲擊聲。若兩次聲音間隔為0.5s,該人離敲擊處183.6m,求聲音在鐵軌中傳播的速度是多少米/秒?(已知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340m/s)26、一輛汽車在平直公路上行駛,在10min內前進6km,停車10min后又以72km/h的速度勻速行駛20min,求(1)汽車停車前的平均速度;(2)汽車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
27、小明郊游時撿到一塊外形不規則的石頭.為了測定它的密度,小明稱出石頭和一個盛滿水的容器的質量 分別為0.56kg、2kg,然后將石頭輕輕放入容器中,又測出了容器的總質量為2.36kg.(石頭吸水不計)求:(1)石頭的體積;(2)石頭的密度;(3)若石頭吸水,所測石頭的密度是偏大還是偏小,為什么?
篇5
一、選擇題(每題3分,共30分)1、在ABC和DEF中,AB=DE, ∠B=∠E,如果補充一個條件后不一定能使ABC≌DEF,則補充的條件是( )A、BC=EF B、∠A=∠D C、AC=DF D、∠C=∠F2、下列命題中正確個數為( )①全等三角形對應邊相等;②三個角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③三邊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④有兩邊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 A.4個 B、3個 C、2個 D、1個3、已知ABC≌DEF,∠A=80°,∠E=40°,則∠F等于 ( )A、 80° B、40° C、 120° D、 60°4、已知等腰三角形其中一個內角為70°,那么這個等腰三角形的頂角度數為( ) A、70° B、70°或55° C、40°或55° D、70°或40°5、如右圖,圖中顯示的是從鏡子中看到背后墻上的電子鐘讀數,由此你可以推斷這時的實際時間是( )A、10:05 B、20:01 C、20:10 D、10:026、等腰三角形底邊上的高為腰的一半,則它的頂角為( )A、120° B、90° C、100° D、60°7、點P(1,-2)關于x軸的對稱點是P1,P1關于y軸的對稱點坐標是P2,則P2的坐標為( )A、(1,-2) B、(-1,2) C、(-1,-2) D、(-2,-1)8、已知 =0,求yx的值( )A、-1 B、-2 C、1 D、29、如圖,DE是ABC中AC邊上的垂直平分線,如果BC=8cm,AB=10cm,則EBC的周長為( )A、16 cm B、18cm C、26cm D、28cm10、如圖,在ABC中,AB=AC,AD是BC邊上的高,點E、F是AD的三等分點,若ABC的面積為12 ,則圖中陰影部分的面積為( )A、2cm ² B、4cm² C、6cm² D、8cm²二、填空題(每題4分,共20分)11、等腰三角形的對稱軸有 條.12、(-0.7)²的平方根是 .13、若 ,則x-y= .14、如圖,在ABC中,∠C=90°AD平分∠BAC,BC=10cm,BD=6cm,則點D到AB的距離為__ .15、如圖,ABE≌ACD,∠ADB=105°,∠B=60°則∠BAE= .三、作圖題(6分)16、如圖,A、B兩村在一條小河的同一側,要在河邊建一水廠向兩村供水.(1)若要使自來水廠到兩村的距離相等,廠址P應選在哪個位置?(2)若要使自來水廠到兩村的輸水管用料最省,廠址Q應選在哪個位置?請將上述兩種情況下的自來水廠廠址標出,并保留作圖痕跡. 四、求下列x的值(8分)17、 27x³=-343 18、 (3x-1)²=(-3)²
五、解答題(5分)19、已知5+ 的小數部分為a,5- 的小數部分為b,求 (a+b)2012的值。 六、證明題(共32分) 20、(6分)已知:如圖 AE=AC, AD=AB,∠EAC=∠DAB.求證:EAD≌CAB. 21、(7分)已知:如圖,在ABC中,AB=AC,∠BAC=120o,AC的垂直平分線EF交AC于點E,交BC于點F。求證:BF=2CF。22、(8分)已知:E是∠AOB的平分線上一點,ECOA ,EDOB ,垂足分別為C、D.求證:(1)∠ECD=∠EDC ;(2)OE是CD的垂直平分線。
23、(10分)(1)如圖(1)點P是等腰三角形ABC底邊BC上的一動點,過點P作BC的垂線,交AB于點Q,交CA的延長線于點R。請觀察AR與AQ,它們相等嗎?并證明你的猜想。(2)如圖(2)如果點P沿著底邊BC所在的直線,按由C向B的方向運動到CB的延長線上時,(1)中所得的結論還成立嗎?請你在圖 (2)中完成圖形,并給予證明。
一、選擇題(每題3分,共30分)C C D D B A B C B C二、填空題(每題3分,共15分)11、1或3 12、±0.7 13、2 14、4cm 15、45°三、作圖題(共6分)16、(1)如圖點P即為滿足要求的點…………………3分(2)如圖點Q即為滿足要求的點…………………3分 四、求下列x的值(8分) 17、解:x³= ………………………………2分 x= …………………………………2分 18、解:3x-1=±3…………………………………2分①3x-1=3x= ……………………………………1分②3x-1=-2 x= ……………………………………1分五、解答題(7分)19、依題意,得,a=5+ -8= -3……………2分b=5- -1=4- ……………2分a+b= -3+4- =1…………2分 = =1…………………1分六、證明題(共34分)20、(6分)證明:∠EAC=∠DAB ∠EAC+∠DAC=∠DAB+∠DAC 即∠EAD=∠BAC………………2分在EAD和CAB中, ……………3分EAD=CAB(SAS)…………1分
21、(7分)解:連接AF ∠BAC=120°AB=AC∠B=∠C=30°………………1分FE是AC的垂直平分線AF=CF ∠FAC=30°…………………2分∠BAF=∠BAC-∠CAF=120°-30°=90°……………………1分又∠B=30°AB=2AF…………………………2分AB=2CF…………………………1分22、(9分)證明:(1)OE平分∠AOB ECOA EDOB DE=CE………………………2分∠EDC=∠ECD………………1分(2)∠EDC=∠ECD EDC是等腰三角形∠DOE=∠CDE………………………………1分∠DEO=∠CEO………………………………1分OE是∠DEC的角平分線…………………2分即DE是CD的垂直平分線…………………2分23、(12分)解:(1)AR=AQ…………………………………………1分ABC是等腰三角形∠B=∠C……………………………………1分RPBC∠C+∠R=90°∠B=∠PQB=90°………………………………1分∠PQB=∠R……………………………………1分又∠PQB=∠AQR ∠R=∠AQR……………………………………1分AQ=AR…………………………………………1分(2)成立,依舊有AR=AQ………………………1分補充的圖如圖所示………………1分ABC為等腰三角形∠C=∠ABC………………1分PQPC∠C+∠R=90°∠Q+∠PBQ=90°…………1分PBQ=∠ABC∠R=∠Q…………………1分AR=AQ……………………1分
篇6
方程》-單元測試3
一、單選題(總分:40分本大題共8小題,共40分)
1.(本題5分)下面式子哪個是方程(
)
A.5x=0
B.3.25-3x
C.2x+5<12
2.(本題5分)下列各式是方程的是(
)
A.5x=0
B.7x+12
C.8x>5
3.(本題5分)下列式子中不是方程的是(
)
A.4x+5=9.4
B.3x-6
C.A+2b=16
4.(本題5分)方程就是含有未知數的(
)
A.式子
B.等式
C.算式
5.(本題5分)下面的式子中,是方程的是(
)
A.2x-16
B.5x-4x=2
C.7×0.5+5=8.5
D.x+0.75<6
6.(本題5分)下面的式子是方程的是(
)
A.x-5=4
B.2x+1>0
C.2+5=7
D.3a+5b
7.(本題5分)下面的式子中,只有(
)是方程.
A.7.5x+2n
B.7x-9<6.9
C.8a÷7b=2.5
8.(本題5分)五(6)班60個同學做操,如果每行站7人還缺3人,問站了幾行?設站了X行,正確的方程是(
)
A.7x-3=60
B.7x+3=60
C.60-7x=3
二、填空題(總分:25分本大題共5小題,共25分)
9.(本題5分)音樂小組男生人數比女生人數的一半少1人,女生人數比男生人數的3倍少4人,這個小組一共有____人.
10.(本題5分)2.5x+6含有未知數,所以它是方程.____.(判斷對錯)
11.(本題5分)元旦期間,合益商場搞優惠活動,買一箱牛奶送一盒,五(1)班一共52人,如果買4箱,正好每人一盒,每箱牛奶有____盒.
12.(本題5分)小張有2分和5分的硬幣共34枚,總值1.1元,問2分的硬幣有____枚;5分的硬幣有____枚.
13.(本題5分)一桶豆油重100千克,每天用去x千克,6天后還剩下79千克,用方程表示是____=79;x=____。
三、解答題(總分:35分本大題共5小題,共35分)
14.(本題7分)看圖列方程,并求方程的解:
15.(本題7分)3筐蘋果比4筐梨輕12.5千克,已知梨每筐重25.4千克,蘋果每筐重多少千克?(先寫等量關系式,再用方程解)
16.(本題7分)看圖列方程并解答
(1)
(2)
提示:快慢車同時開出.
17.(本題7分)老師買了每冊價格分別是7元、4元和2元的三種筆記本共44冊,共付212元,每冊為4元的筆記本和每冊為2元的筆記本買的數量相同,問,三種筆記本各買了多少冊?
18.(本題7分)果園里有桃樹和杏樹一共500棵,桃樹的棵數比杏樹的2倍少16棵,那么果園有桃樹多少棵?
冀教版五年級數學上冊《八
方程》-單元測試3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A、5x=0,既含有未知數,又是等式,符合方程需要滿足的兩個條件,所以是方程;
B、3.25-3x,雖然含有未知數,但它不是等式,所以不是方程.
C、2x+5<12,雖然含有未知數,但它是不等式,不是等式,所以不是方程;
故選:A.
2.【答案】:A;
【解析】:解:A、5x=0,既含有未知數又是等式,具備了方程的條件,因此是方程;
B、7x+12,雖含有未知數,但它不是等式,不是方程;
C、8x>5,雖含有未知數,但它不是等式,不是方程,
故選:A.
3.【答案】:B;
【解析】:解:A、4x+5=9.4,既含有未知數又是等式,具備了方程的條件,因此是方程;
B、3x-6,只是含有未知數的式子,不是等式,不是方程;
C、A+2b=16,既含有未知數又是等式,具備了方程的條件,因此是方程.
故選:B.
4.【答案】:B;
【解析】:解: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做方程.
故選:B.
5.【答案】:B;
【解析】:解:A、2x-16,雖然含有未知數,但它不是等式,所以不是方程
B、5x-4x=2,既含有未知數,又是等式,符合方程的意義,所以是方程
C、7×0.5+5=8.5,雖然是等式,但它沒含有未知數,所以不是方程
D、x+<6,雖然含有未知數,但它是不等式,不是等式,所以不是方程.
故選:B.
6.【答案】:A;
【解析】:解:A、x-5=4,既含有未知數又是等式,具備了方程的條件,因此是方程;
B、2x+1>0,雖然含有未知數,但它是不等式,也不是方程;
C、2+5=7,雖然是等式,但不含有未知數,不是方程;
D、3a+5b,雖然含有未知數,但它不是等式,不是方程.
故選::A.
7.【答案】:C;
【解析】:解:A、7.5x+2n,只是含有未知數的式子,所以不是方程;
B、7x-9<6.9,是含有未知數的不等式,所以不是方程;
C、8a÷7b=2.5,是含有未知數的等式,所以是方程.
故選:C.
8.【答案】:A;
【解析】:解:設站了X行.
7X-3=60,
7X=60+3,
7X=63,
X=9;
答:站了9行.
故選:A.
9.【答案】:20;
【解析】:解:設男生有x人,則女生就是3x-4人,根據題意可得方程:
1
2
(3x-4)-1=x,
1.5x-2-1=x,
1.5x-3=x,
0.5x=3,
x=6,
則女生有:3×6-4=14(人),
6+14=20(人),
答:這個小組一共有20人.
故答案為:20.
10.【答案】:x;
【解析】:解:2.5x+6,是含有未知數的式子,不是等式,所以不是方程.
故答案為:×.
11.【答案】:12;
【解析】:解:設每箱牛奶有x盒,
4x+4=52,
4x=52-4,
x=48÷4,
x=12.
答:每箱牛奶有12盒.
故答案為:12.
12.【答案】:20;14;
【解析】:解:設2分的硬幣有x枚,則5分的硬幣就有34-x枚,根據題意可得方程:
0.02x+0.05×(34-x)=1.1,
0.03x=0.6,
x=20,
34-20=14(枚),
答:2分的硬幣有20枚,5分的硬幣有14枚.
故答案為:20;14.
13.【答案】:100-6x;3.5;
【解析】:依題可得等量關系“100千克-每天用去的千克數×6=剩下的79千克”,列方程為100-6x=79;
100-6x=79
6x=100-79
6x=21
x=3.5
故答案為:100-6x;3.5。
14.【答案】:解:(1)x+3x=96
4x÷4=96÷4
x=24.
答:白楊有24棵.
(2)2500-5x=500
2500-5x+5x=500+5x
500+5x-500=2500-500
5x÷5=2000÷5
x=400.
答:每天修400米.
(3)x+3=24
x+3-3=24-3
x=21.
答:女生有21人.;
【解析】:讀圖并找出數量關系等式:
(1)白楊的棵數+楓樹的棵數=96,列出方程為x+3x=96;
(2)總米數-修了的米數=還剩的米數,列出方程為2500-5x=500;
(3)女生人數+3=男生的人數,列出方程為x+3=24;
進而根據等式的性質,解這些方程,即可求得方程的解.
15.【答案】:解:3x+12.5=24.5×4
3x+12.5=98,
3x=85.5,
x=28.5.
答:每筐蘋果的重量為28.5千克.;
【解析】:據題意可知,3筐蘋果的重量再加上12.5千克就等于4筐梨的重量,等量關系式為:3筐蘋果的重量+12.5千克=24.5千克×4,由此可設每筐蘋果的重量為x千克,則得方程:
3x+12.5=24.5×4,解此方程即可.
16.【答案】:解:(1)設字典有x本,則詞典就是3x+10本,根據題意可得方程:
x+3x+10=90,
4x=80,
x=20,
20×3+10=70(本),
答:字典有20本,詞典有70本.
(2)設快車與慢車y小時后相遇,根據題意可得方程:
(89+70)x=318,
159x=318,
x=2,
答:2小時后兩車相遇.;
【解析】:(1)設字典有x本,則詞典就是3x+10本,根據等量關系:字典本數+詞典本數=總本數90本,列出方程解決問題;
(2)設快車與慢車y小時后相遇,則根據快慢車行駛的路程之和=總路程318千米即可列出方程解決問題.
17.【答案】:解:設每冊4元和每冊2元的筆記本各x本
則每冊7元的筆記本44-2x本,
7(44-2x)+4x+2x=212
308-14x+6x=212
308-8x=212
8x=96
x=12.
44-12×2
=44-24
=20(本),
答:每冊7元的20本
每冊4元12本
每冊2元12本.;
【解析】:根據單價×數量=總價,設每冊4元和每冊2元的筆記本各x本
則每冊7元的筆記本44-2x本,由題意得:7(44-2x)+4x+2x=212,解此方程求出4元和2元的冊數,進而求出7元的冊數.據此解答.
18.【答案】:解:設杏樹有x棵,則桃樹的棵數是(2x-16)棵.
2x-16+x=500,
3x-16=500,
3x-16+16=500+16,
3x=516,
3x÷3=516÷3,
x=172,
2x-16=172×2-16=328(棵),
篇7
一、信息技術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興趣
在新課的引入上,利用信息技術形象、生動的優勢,有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
例如:在講授北師大版八年級上冊第四章《四邊形性質探索》中第6課《多邊形的內角和》時,可采用故事引入新課:(在幻燈片的上方給出了故事,下方出示一休),同學們,你們都認識他嗎,他聰明嗎?現在老師給你們講一個有關一休的故事:聰明的一休剛學完三角形的內角和,師父就考起了他,大家看,師父到底考了什么問題呢?“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如果去掉一個角,是多少度?”一休馬上回答到:“360度”?!叭绻偃サ粢粋€角呢?”一休又馬上回答到:“540度”?!霸俳又サ粢粋€角呢?”一休又迅速回答到:“720度”。同學們,你們知道一休能這么快回答出來的秘密武器是什么嗎?學生當時的學習積極性就被調動起來了。
在講授北師大版九年級下冊第三章《圓》的第5課時《圓和圓的位置關系》時,演示兩圓運動來引入新課,可制作兩個大小不同的圓,其中較大的圓不動,而較小的圓則從右側緩緩向左側的大圓方向滾動,通過連續滾動播出,讓學生觀察圓與圓的位置關系有幾種?分別是哪幾種?學生很快異口同聲的回答:五種,如下
實踐證明:這樣的引入在帶給學生強烈的視覺沖擊的同時,最大限度的調動起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讓學生觀其境、觸景生情,從而變學生的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在講授北師大版八年級上冊第五章《位置的確定》中第1課《確定位置》時,則利用如下問題引入新課:在一個橫六排、縱八列的教室里上活動課,老師說第五排的同學請站起來(設定靠門為第一列、靠講臺為第一排),話音剛落,一下子站起來8個同學。老師疑惑了,“我只想叫一名同學站起來的,怎么有這么多同學站起來呢?”(接著給出下面的設問)誰能幫一幫老師,到底應該怎么說才會只站一名同學呢?你是否能舉例說出班級里某個同學的位置?通過現實生活中的事例,一下子拉近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使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產生了興趣,使學生自然融入課堂教學。
二、利用信息技術展示知識形成過程,有效突破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
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往往在突出教學重點,突破難點上花費時間和精力,即使如此,學生仍然感觸不深,模棱兩可。而現代信息技術具有動態演示功能,形象具體,如果恰當地加以運用,就會變抽象為具體,彌補了傳統教學方式在直觀感、動態感等方面的不足,為教師化解教學難點、突破教學重點、提高課堂效率提供了一種有效的教學手段。
對于比較抽象的幾何教學,信息技術在突破難點方面顯得尤為重要,例如:在講授北師大版八年級上冊第三章《圖形的平移與旋轉》的第3課時《生活中的旋轉》時,學生對旋轉的三大要素:旋轉中心,旋轉方向和旋轉角度不能很好地把握,這時我們可以利用Flash設計了一個三角形繞著一個頂點按順(逆)時針方向旋轉60度停下,還設計了一個三角形繞著三角形外一點按順時針方向旋轉60度停下,進一步讓學生體會到旋轉由旋轉中心,旋轉方向和旋轉角度決定的,從而加深了對旋轉的三大要素的掌握。
又如:在教學《平面圖形的鑲嵌》時,學生對鑲嵌必須具備的一個重要條件“在同一個頂點處各個圖形的內角和要湊成360°”難以理解,課堂教學中通過信息技術,向學生展示不同的圖形鑲嵌時的情況,學生觀看這一組組鑲嵌的類型,很自然地懂得了圖形的鑲嵌必須滿足“在拼接點的各個角的和為360°”這一難點。
在現實數學教學過程中,可能常常遇到一些比較費時的活動,而這些活動并非教學的重點,但為了達到所需目標又不得不經過這些活動,在這種情況下,信息技術手段的運用也是非常有效的。比如:在北師大版九年級下冊第二章第8課時《二次函數與一元二次方程(一)》中是通過以下“議一議”來探索并理解二次函數與x軸交點的個數與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個數之間的關系:
觀察二次函數y=x2+2x,y=x2-2x+1,y=x2-2x+2的圖象并回答下列問題:
(1)每個圖象與x軸有幾個交點?
(2)一元二次方程? x2+2x=0,x2-2x+1=0有幾個根?解方程驗證一下一元二次方程x2-2x+2=0有根嗎?
(3)二次函數y=ax2+bx+c的圖象和x軸交點的坐標與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根有什么關系?
為了能有更多時間探索方程與函數之間的聯系,也便于歸納總結,在教學中我把以上(1)、(2)兩個問題用Powerpoint設計成如下表格,然后讓學生討論后把表格填完整。
如此處理,課堂教學條理性強,突出重點,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
三、利用信息技術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應注意的問題
我們要注意合理、科學有效地使用利用信息技術來服務教學,把它與傳統教學進行優勢互補。
一是以教學為主,課件應主要針對某個教學難點或重點來設計,緊扣教學內容,切忌脫離實際,使學生的注意力僅停留在課件本身上,對其內容卻沒有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對此,設計多媒體課件時,教師一定要以教學內容和要求為依據,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習慣和規律,將傳統教學與現代教學有機結合,才能真正有效地輔助教學。
二是以學生情況為背景,制作課件前,教師要先熟悉教材內容,明確教材的重點、難點,根據學生實際情況,按照傳統方式準備好教案,然后根據教案內容的層次,再上網查詢和教材有關的信息資料,最后經過比較、篩選,確定需要補充的內容,最后采用PowerPoint、幾何畫板、Flash等軟件完成課件。
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能與信息技術整合的地方特別多,但信息技術的使用并不意味著教學質量的提高,并非每一節課都要用到,而是要找準切入點,選擇性地進行數學課堂教學的整合實踐,摸索出行之有效的整合方法。應把信息技術的使用目的放在輔助學生學習上,而非輔助教師上課上。
參考文獻:
篇8
一、編寫學習目標的方法
學案中的“學習目標”不同于教案中的“學習目標”,教案目標是為教師的“教”服務的,編寫內容要以教師為中心,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是教學活動實施的方向和預期的效果.和教學目標不同的是,學習目標以學生為中心,主要是幫助學生明確學習方向,細化學習內容,以獲取需要掌握的知識和習得的技能.學科目標和具體學習內容在學習目標中得到細化和融合,因而學生可以從中知道學習的方向,充分了解學科知識體系,從而對自己的學習效率有詳細的了解.
學習目標要體現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知識與技能,是學生通過學習要達到的目標;二是過程與方法,又名程序性目標,是學生學會知識與技能的方法,例如青島版八年級上冊三章第五節《分式的加減法》,知識與技能目標是:“會根據同分母分式的加減法法則進行加減運算.”;三是情感態度價值觀,又名體驗性目標,是學生在整個的學習過程結束之后,獲得的體驗和主觀經驗.例如青島版八年級上冊第三章第五節《分式的加減法》就把“通過把同分母分式的加減運算轉化為分子的加減運算,把異分母分式的加減運算轉化為同分母分式的加減運算,進一步體驗轉化思想的應用”作為體驗性目標.
編寫學習目標要在教材知識結構特點、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教材內容不夠的實際需要的基礎上進行,并且要抓住學習重點,學習中關鍵的、解決后續問題所必需的知識和技能、方法體驗一般就是學習的重點,而學習難點則是學生通過自己思考探究后仍然難以解決的問題,只有抓住重點難點 ,才會取得最理想的效果.
二、設置自主探究問題的方法
新課開課之前,教師要提前為學生鋪好臺階,讓學生拾級而上,掌握和理解學習的內容,具體來說,就是設計好探究問題.學生雖然根據學習目標對學習內容和學習要求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但是不可能完全接受理解新知識,完成學習任務,這時教師就不僅要要求學生預習新內容,對新授課有一個大致的認識,最好能夠大致概括新課所要教的內容和傳遞的思想.教師還應該設置一些分開層次、有些梯度的問題,由簡單到復雜,由舊知到新知,找到新舊知識的關聯,從而在課堂上有機地導出新知識.所以教師在新授課之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要對較重要和關鍵的舊知識進行復習,為學生順利學習新知識做好必要的鋪墊,使其學起來更為輕松高效.接下來要設計幾個自主探究問題,是學生帶著問題去探索新知,使他們對課程內容結構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和認識,探究題數量以兩三題為最佳,難度中等,時間為三分鐘以內.
例如青島版八年級數學《三角形的中位線》設置探究題如下:
做實驗:思考一下,將任意一個三角形分成四個全等三角形,如何切割?
切割圖中有幾個平行四邊形?如何判斷?
三、編寫自主學習體驗練習題的方法
短時間的自主探究學習之后,大多數學生能夠了解新授課的內容,掌握基本的知識與方法,并且此時他們通常自認為掌握了學習內容,迫切希望牛刀小試一下.教師要趁熱打鐵,及時為學生準備一些體驗練習題,用這種方法來為他們準備一個自我評價的平臺,不管結果如何,學生均能從中得到自己的收獲.做對的學生可以體會到自學成功的和滿足感,習題就可以起到激勵作用,而做得不理想的同學也能在第一時間發現自己的問題和不足,及時改正,汲取更多的知識來充實修正自己.教師設計習題要立足于基本定理、公式和概念,主要采用填空題和選擇題,保證基礎性.另外選擇難度大一些的題目時,可以化整為零,將其拆成幾個小題目,讓學生由簡入繁,循序漸進,使他們體會獲得勝利果實的喜悅,從而增強興趣和自信心.
四、編寫情景問題的方法
怎樣激發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興趣、學習積極性以及學習動機是一門大學問,教師務必加強學習和探究.教學過程中情景問題的設計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它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讓學生帶著興趣和求知的欲望去學習,能極大提高學習效率.
教師要下苦功夫細細琢磨如何創設情景問題,那么如何有效地設計出好的情景問題呢?應當明確目的,使問題充滿生活氣息和趣味性,能夠有效地指引學生.所以情景問題的設置要緊緊圍繞著即將講授的課程內容和教學目標,做到指向性強、內容清晰明了,不能片面追求個性和趣味性而偏離了教學實際和學生的實際,這樣會使學生因為不感興趣或不知所措以致達不到預期效果.
情景問題的實際必須以學生現有的知識積累和學習能力為基礎和出發點,要想有效地引導學生開展對問題的學習和探究,就要謹慎地把握情景問題的難度,太難或太簡單的問題都對學生有效開展自主探究和交流合作學習不利,使學生感覺沒意思,提不起興趣來學習,這樣反而傷害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初中生處在特殊的年齡段,所以在設計情景問題時,教師一定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點以及相應的興趣特點,情景問題要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從而設計出理想的情景問題,使學生對數學課充滿興趣.
篇9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5)10A-0119-01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課程教學和課程考核的重心都已逐步從傳授知識向提高能力、培養素質轉變。傳統的思想品德課堂教學更傾向于知識的傳授,比較封閉,會影響學生的全面發展,優化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使之與新課程改革的需要相適應是思想品德教師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在此,筆者就如何優化思想品德課堂談談自己的淺見。
一、靈活選用教學方式
在傳統的思想品德課堂中,教師往往習慣于進行“教師說,學生聽”的單向式教學,學生的主體地位被削弱,教學過程成了教師的“獨角戲”,使學生失去了展現自我、提升個人素質的機會,影響了學生的全面發展。當前,教師應積極順應新課程改革的趨勢,根據教學需要靈活采用各種教學方式(如問題教學法、自我發現教學法、小組合作學習等),使課堂充滿活力和生命力。
例如,在教學教科版思想品德教材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六課《從眾與自主》時,筆者從“上課舉手回答問題”這件發生在學生身邊的小事入手,巧妙設置問題并讓學生展開討論。筆者先描述了一個在課堂上經常出現的現象:教師提問,請同學們舉手回答問題。某同學一開始并沒有舉手,但當他發現前后左右的同學都舉手時,自己也慌忙舉起了手。然后,筆者引導學生思考問題:該同學的舉動反映了他的一種什么心理?是什么原因導致他產生這樣的心理呢?接著,筆者請學生先回想自己在生活中、學習中有沒有過類似的經歷,再舉出一個反映從眾現象的實例,并試著分析為什么會產生這種從眾的現象。此類話題對學生來說很有吸引力。學生自然而然地想到在生活中發生的不當從眾現象,如起哄、盲目追求時尚等。學生們深有感觸地交流自己的見聞,大家相互討論,交換想法,發現了不少以前自己不曾注意到的從眾行為,同時也意識到應時常提醒自己,自覺抵制來自多數人的不合理的意見,自主做出并堅持正確的選擇。這樣教學,打破了教材的束縛,以學法為中心,讓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去探尋,不僅能夠有效地拓展所學知識,同時,在活躍的課堂環境下,學生的思維也變得更加寬廣,從而提高了教學的有效性。
二、將課本知識與實際生活相聯系
想讓課本上的知識“活”起來,必須將課本知識與現實生活鏈接起來。教師應讓學生關注生活和社會,同時教師自己也應以開放的心態,滿足學生的各種學習需要。將思想品德課堂教學與社會生活大課堂相結合,鼓勵學生將思想品德理論知識應用于現實生活中,這是在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中踐行素質教育的非常好的方式。
例如,教學教科版思想品德教材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二課《哭泣的自然》,筆者在課前給學生布置了開放的生活化任務:對本地環境狀況進行調查研究,搜集與資源匱乏、環境被嚴重污染有關的數據和信息,整理自己在調查中所獲得的資料(包括文字、數據、圖片等)。學生在調查過程中,對環境污染有了深刻的體驗,其環境保護意識被自然地激發出來。另外,在課堂教學結束時,筆者給學生布置了可選擇性的開放式的作業:①對自己家鄉的環境污染情況進行實地考察,并撰寫考察報告。②搜集有關資源、環境等方面的資料,辦手抄報。這樣教學,使學生能在生活實踐中學習,不僅拓展了課本上的教學內容,而且為學生提供了創新的思維空間,為學生落實環保行動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三、動態把握生成的教學過程
遵循新課程理念的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不應只局限于一個封閉的系統,也不一定完全只按備課時的預設執行。教師應有意識地接受、開發和利用開放的新經驗,動態把握生成的教學過程。教師在備課時要注意兩個問題:一是教案在執行過程中不是固定不變的,要有一定的彈性。這是因為教學過程本身是一個動態的建設過程,不同的學生有著不同的社會生活經驗、不同層次的知識結構,其個性和興趣也存在著一定的差異,這直接導致了教學過程的復雜性,課前預設不可能那么全面。二是在授課時教師要發揮教學機智,及時地對預設進行調整和變化,給動態的生成留出一定的空間。很多時候,課堂的精彩是在靈活捕捉和利用不經意間發生的意外狀況的情況下出現的。當這樣的教學契機出現時,教師應機智地調整預設,分配出適當的時間以實現課堂的生成,可以在課后再對預設教案進行反思、整理、總結。
篇10
關鍵詞:動態幾何;幾何畫板;中考
近年來,“動態問題”在中考試題中成了熱點題目,也成了初三復習中的重點,動態問題常集合了函數、圖形、等量關系等知識,在題目中常常以數形結合的形式出現,能夠使學生在運動變化中提高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幾何畫板軟件功能比較強大,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在學習中提高對數學的理解,通過動態解析使學生真正掌握數學知識,提高數學成績。
一、幾何畫板在“圖形與幾何”中的應用
幾何畫板可以繪制基本的數學幾何圖形,比如我們常見的點、線等。中考數學動態問題的研究中,動態問題在近年來作為中考壓軸題,在新課標下,這種題目改變了以往幾何證明題目的繁瑣的狀況,強化了對幾何變化題目的要求,要求學生在解題的過程中,學會運用運動和變化的眼光分析問題,轉化思想去解決問題。在中考范圍內的教學中研究幾何圖形的性質,需要利用幾何畫板探索圖形的性質。
1.利用幾何畫板探索圖形的性質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利用幾何畫板能夠很好地把數學中的數和形結合起來,通過動態變化展現給學生。比如,在初三總復習八年級第十七章的勾股定理中,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通過背誦公式掌握勾股定理的基本運算。但是,為了讓學生清楚地理解勾股定理的真正原理,教師可以利用幾何畫板給學生展示。比如,展示動態圖形,分別以直角三角形ABC三邊為邊長做一個正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分別寫成S1、S2、S3,探索三個正方形之間是什么關系,引導學生探索,利用幾何畫板進行操作,拖動直角三角形ABC的三個頂點向外拉動,讓學生觀察正方形S1、S2、S3面積是怎樣變化的,通過討論引導學生得出結論,不論三條邊長如何變化,三個面積變化總是S1+S2=S3,就可以使學生通過驗證真正掌握勾股定理的性質。
2.利用幾何畫板體驗圖形的變化
利用幾何畫板教學,在圖形的變化過程中,可以通過幾何畫板來驗證圖形的變化,能夠改善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不能直觀地感受到圖形變化的狀況。比如,在復習八年級上冊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時,學生只能通過定義了解全等三角形的三條邊對應相等,教師利用幾何畫板展示圖形的變化,三角形ABC和三角形
A′B′C′是全等三角形,點擊移動按鈕讓學生觀察兩個圖形的位置變化。增加學生對圖形的感知認識,提高學生的空間想象力,使學生在中考的時候取得好成績。
二、教師運用幾何畫板介入動態問題教學的建議
幾何畫板的功能多種多樣,教師在使用的過程中如果不能充分掌握幾何畫板的用法,就不能制作有效的課件,因此,應對教師在使用幾何畫板進行教學中提出有效建議。(1)在初三數學教學中,數形結合是數學中的關鍵部分,教師要在數形結合的基礎上完成幾何畫板課件,改變傳統的教學思路,提高初中生對數形結合的理解能力。(2)在設計幾何畫板教案的過程中,要考慮在課堂上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落實到實處,提升學生的主體地位,增強數學教學效果。(3)要注意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在面對中考的復習課中,教學活動應當是師生共同參與,改變被動的教學模式,用幾何畫板教學時要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總之,幾何畫板能夠動態地展示出平面圖形中的幾何關系,幾何畫板相當于數學教學中的實驗效果,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轉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發展轉變為動態直觀的教學模式,使初三學生在復習過程中對知識掌握得更加牢固,幾何畫板中擁有眾多特點,可以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為考取重點高中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1]馬明燕.幾何畫板在“圖形與幾何”中的應用[J].西北成人教育學報,2013(01).
[2]張慧燕.幾何畫板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文理導航:中旬,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