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范文

時間:2023-04-11 06:57:1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

篇1

一、教材所附帶的數字化教學資源

目前很多教材附有數字化教學資源包。不同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或同一出版社出版的不同教材所附帶的教學資源包中的內容也不盡相同,基本包含以下內容:①習題。習題有兩種形式:第一種形式是文本形式,即給出題簽和答案,相當于傳統的紙質試卷,做完題目后學生自己與答案相對照,不具有自動評分與評價功能;第二種形式是智能試卷,或具有自動判定對錯、評分與評價功能,或以“連連看”“拼圖”等游戲的形式出現,形式活潑,易引起學生的興趣與提高其注意力。②教案與課件。教案多以學時為單位,多為演示文稿(PPT)文件。③實操錄像、錄屏、模擬動畫演示等內容。④知識背景、知識拓展及其他內容。教材所附帶的資源是任課教師的首選,這些資源是針對教材進行制作,因此針對性最強。

二、任課教師自制數字化教學資源

隨著數碼產品與信息技術發展與普及,任課教師自制數字化教學資源將更加方便與簡單。教師利用數碼相機或數碼攝像機甚至是手機,可以將傳統的掛圖、標本、實物等拍攝成高清照片(圖片),便于同學們觀察;教師可以將演示實驗的過程或實物操作過程拍攝為視頻,這樣不僅解決了某些操作過程受操作環境限制、操作過程不可逆、操作過程可控性不好、操作過程成本昂貴等實際問題,而且提高了教學效率、降低了教學成本。對于非信息技術類任課教師來講,制作動畫可能比較困難,但任課教師可以提出具體的要求與效果,寫出具體流程圖或動畫的腳本,由專業人員進行制作。

三、非專用數字化教學資源

最典型的非專用數字化教學資源是影視作品。例如一位語文教師在講授課文《南州六月荔枝丹》時,通過讓學生觀看MTV《荔枝紅 荔枝甜》,使北方的學生了解自己從未見過的荔枝樹、荔枝林及長在樹上的荔枝是什么樣的;讓學生觀看電視劇《唐明皇》中唐明皇派人為楊貴妃送荔枝的片斷,學生將會形象地理解“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有的教師把生活中的某些場景、物品等通過數碼相機或攝像機記錄下來,用作信息化教學中的數字資源,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例如一位教師在講解機械連桿應用時就播放了用數碼相機拍攝的縫紉機、火車車輪、電動鍘刀工作的工作狀態,這樣比空洞的講解或看圖更能引起學生的興趣。

篇2

筆者認為,這種觀點比較適合于信息技術與高中語文課程整合,是可以在實踐中操作的,是符合當前的發展趨勢和實踐要求的。因此,我們不妨給現代信息技術與高中語文的整合下這樣一個定義,在高中語文教學中,信息技術不僅僅作為一種工具來取得有效的教學方式和手段,更是作為資源、環境、內容等融入到語文教學中去。下面是筆者關于現代信息技術與高中語文課程整合的建議。

在整個整合教學開展過程中,硬件設施是基礎,教師培訓是關鍵,觀念的轉變是根本,語文課程資源庫建設是必須,教學模式的轉變、教學內容的改革是實施的具體措施。為了使整合教學順利實施,我們應該轉變教育觀念,提高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從而促進高中語文課程的素質教育。

一、強化認識,轉變教師教育觀念

加強對信息技術與高中語文課程整合輿論的宣傳力度,廣泛開展素質教育、創新教育,使廣大教育工作者從思想上認識到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重要性,讓廣大教師認識到提高自身信息技術水平的緊迫性。變革教育思想和教學觀念,樹立新的教育技術觀念,并融入到教學中。轉變傳統的知識觀和人才觀,樹立素質型人才觀。注重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特別要突出信息能力和探究能力,以及相關的協作精神和創新精神。改變傳統的學習觀和教學觀,教學由向學生傳遞知識改變為發展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學生語文素養和實踐能力。轉變傳統的媒體觀,媒體的主要功能是由傳遞教學刺激的載體變為教師創設情境,激發和維持學生學習動機,引導和幫助學生探索知識、延伸自己潛能的工具。

二、豐富軟硬件資源,提高教師的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整合能力

學校的基礎設施建設要量力而行,力求實用,還要努力提高現有硬件設備的利用率,提高教師和學生課內外使用計算機的方便程度,為整合創造良好的硬件環境。同時在資源庫的建設方面要多下功夫,努力搜集、整理和利用網絡上已有的資源,購買現有資源,組織教師自己制作和開發優秀課件和教案。這就要求教師首先在理論知識方面,深刻理解語文學科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深刻理解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內涵。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等多個方面研究信息技術對高中語文學科的影響,找到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教學的結合點。其次,在教學實施方面,在教學過程中在恰當的時候能合理有效地使用信息技術,促進學生的學習,充分調動他們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三、利用信息技術,實現師生互動

利用信息技術可以更好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教師的引導下實現師生互動。網絡的運用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參與性,并能正確引導及時解決網絡運用中出現的各種問題以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

首先,利用網絡資源實現角色轉變。在信息技術環境下,老師更多扮演的是引導者的角色,由過去的知識的提供者和傳授者逐步過渡到知識的導航者。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可自主查閱和掌握有關語文知識,甚至可以獲得一部分老師不曾掌握的知識。其次,教師可以借助網站的BBS、聊天室、博客、在線QQ等渠道或者發Email與學生進行情感與思想的溝通,也可以進行網上批改作業等等。學生可以通過同樣的方式與教師進行溝通。教師可以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生活及思想動態,及時調整教育教學內容與方法,從而實現師生間真正的雙向互動,甚至可以方便地實現學生與校圍墻以外世界的雙向交流,從而實現大語文教學。

四、利用信息技術開發語文課程資源

利用報刊、廣播和電視這三類傳統的傳播媒介,來開發語文課程資源已成為一般學校的普遍做法,不再多說。在這里,需要強調指出的是繼前三類傳播媒介之后,互聯網已經成為第四類傳播渠道?;ヂ摼W既是傳播信息的工具,又是存儲信息的載體,滿足用戶閱讀新信息及背景資料多樣化、個性化的需求,為教師備課提供充足的語文素材?;ヂ摼W的交互性,使得網上用戶既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信息的傳播者,因而徹底改變了大眾傳媒的傳授關系,可以使教師與學生之間相互交流?;ヂ摼W傳播的信息以數字形式存在,它可以是文本、圖形或聲音??梢詫⑦@些資源插入到課件中,增加文章的形象性。例如,在講習從《三國演義》等中外名著中節選的課文時,可以將已拍成的影視作品剪輯下來供同學觀看。另外戶聯網容納的信息,在空間上是“海量”的 ,在時間上是“無終點”的,對語文教學來說是一個取之不盡、用之不完的資源庫。

以網絡傳媒為核心的現代信息技術,正以其鮮明特色與巨大優勢,深刻地改變著我們的世界,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改變著我們的經濟、文化與教育。隨著“校校通”工程的廣泛開展,以網絡為代表的現代傳媒資源,肯定會為高中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作出貢獻。

五、利用信息技術開展高中語文的研究性學習

探究性學習,是指學生獨立地發現問題,獲得自主發展的學習方式。在探究學習中,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探索問題的方法,通過各種學習途徑獲得知識和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發展。而信息技術是信息處理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因此,加強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的整合有利于語文教學中的探究性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