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潮課文教案范文

時間:2023-03-19 05:39:1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觀潮課文教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觀潮課文教案

篇1

【關鍵詞】遠程教育;語文教學;應用

一、遠程教育資源為語文教師備課打開了方便之門

要讓自己的課堂精彩,課前語文教師的備課是重要的基礎,“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要有長流水”。課前,教師必須認真鉆研教材,盡可能解決學生的疑難問題,而做為一名農村的老師除了讀一本《教參》和一本教案外沒有別的資料,我們老師對課文的理解也很膚淺,要想上好一節課,需要收集多種資料,而這些資料有些教師根本就無從收集,想要讓學生直觀形象地走進文本,唯一的途徑就是制作課件,可制作課件需要花費太多的時間?,F在好了,走進遠程資源網,打開“教師發展”、“教材分析”、“教學案例”、“培訓教程”映入眼簾。在“教材分析”和“培訓教程”中專家對教材作了充分分析,使我們更準確把握教材,明確教材的重難點。觀看了“教學案例”,一堂課的構思鮮活的出現在教師的腦海里。然后從資源中選擇與課堂有關的圖片、錄像或錄音。

二、遠程教育資源,營造學習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十分重要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遠程教育資源具有集信息于圖、文、音、視、動、色為一體,綜合表現力強的特性,以新穎性、趣味性、藝術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學習需要興趣,學生對學習有了興趣,才能激發出學生自身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自覺、自發的學習。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想法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第一應該創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創設一個好的教學情景,結合遠程教育資源,根據學生實際,充分運用各種教具、載體資源等,讓學生用各種感覺或自身參與來生動形象地體驗相關知識的行為,讓學生在教學中身臨其境地體驗知識,是幫助學生理解,加深學生印象的有效方法。我們可以從學科“教學資源”欄內精選出大量的情景體驗材料,如教學《為人民服務》時,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是 領悟并學習為人民服務選擇好的、正確的、有益的。而反對危害人民利益。我就在遠程教育資源網上找到了一些實際列子開始上課,我首先給學生放課文朗讀的游覽的錄像,讓學生整體上去感受為人民服務的美。這時及時的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拉開了學習的氣氛,然后一邊讀課文一邊觀看圖片的情景,學生如同置身于現實中,輕松愉快地學習了《為人民服務》這篇課文。現在遠教資源進入了課堂,教師只要打開電腦,各科資源應有盡有。在課堂上,運用各種資源就如同信手拈來。在“學一學”環節逐段演示課文內容,也一定能充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實實在在活躍了課堂氣氛,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三、運用遠程教育資源,幫助學生理解課文

現代信息技術可再現形象,這就像在語言和形象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因此,通過現代信息技術再現的形象,可加深學生對語言內涵的了解,進而可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例如:在教學《觀潮》一文,通過放映從遠程教育資源上下載的課件,引導學生通過聽覺,體會大潮的聲音――“好像悶雷滾動”,“如同山崩地裂”;通過視覺,體會大潮非凡的氣勢。“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這是大潮向前推移,通過畫面,學生很快理解了“橫貫”的含義;在畫面中,有人站在觀潮臺上觀潮,觀潮臺上人山人海,與浪潮形成了對比,學生很容易就理解了作者為什么把浪潮比喻為“白色城墻”;最后,又通過引導學生觀察浪潮洶涌澎湃,鋪天蓋地地卷來的壯觀景象,讓學生理解全文的重點句:“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讓學生充分感受到錢塘江大潮的非凡氣勢??梢姡耙粡埣?,一支筆,一口話”的教學模式已經遠遠不能滿足學生求知的欲望,而遠程教育資源多媒體輔助教學的運用,正彌補了這種不足。

四、利用遠程教育資源,能有效促進語文教師專業發展

篇2

關鍵詞:小學語文 提高 效率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已是當前小學語文教師面臨的一個緊迫任務。下面,我將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膚淺看法。

一、抓好課前預習

預習是學生對課文的知識事先做個先知先覺的過程,學生預習時會動眼、動腦、動手、動口,對于困惑或疑問的知識點會有深刻的印象,學生往往經歷了一個自動獲得知識、解決疑難的過程。學生帶著疑問上課就會主動探求問題的答案,再加上教師的正確引導,更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索。如學生在預習《草船借箭》一課時,對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欽佩不已的同時也產生了幾個疑問:為什么諸葛亮去借箭的時候故意一邊擂鼓一邊吶喊?為什么諸葛亮知道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為什么諸葛亮只要二十條船,不要多點或少一點的船?……因此,學生帶著強烈的求知欲在上課時迫不及待地要求解決。在集體討論和教師點撥中,學生對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順利地解決了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學生養成預習的習慣,課堂上就能節省時間,有利于教師優化課堂教學,更有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二、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

大量的事實證明,凡優秀的教師,在課前都會很認真地做好課前準備。有的反復修改教學設計方案,有的細細斟酌考慮,他們所做的教學設計方案,許多都成了青年教師學習參考的材料。因此,備好課是搞好教學的基礎之基礎。語文教學尤其要重視備課,因為只有深入鉆研教材、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只有了解學生的情況,知道學生該學什么,才能弄清自己該教什么、該怎樣教??梢哉f,一堂課就是一盤棋,我們要下好這盤棋,就得在踏上講臺之前有一盤計劃,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課堂上靈活應對,才能保證課堂教學目標的順利完成。

三、創設和諧的氛圍

教學過程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心靈碰撞的過程,不光是知識的傳遞,更是情感的交流、合作的運用,因此,我主張教師本身首先是一團火,并把這一團火化成對學生的情和愛帶進課堂,尊重、理解、寬容學生,讓學生從教師的熱情服務中、關心與尊重中體會到溫暖與期望、激勵與鼓舞,進而感到老師可親、可信。

教師要因“學”論“教”,設計教的過程,課堂上打破學生圍著老師轉、老師圍著教案轉,而是教師根據學生學習的需要,設計教的過程。

四、重視朗讀訓練

閱讀教學的第一步是讀文。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注重閱讀教學中的朗讀指導,是每個語文教師應盡的職責。要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教師的范讀十分重要。當然教師范讀時要讓學生邊聽邊想、邊看邊畫,正確聽出節奏、停頓和速度,聽出輕重緩急,讓學生進入意境。像《給予是快樂》、《去年的樹》這類課文,通過朗讀就能體會文中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的同情之心;像《火燒云》、《觀潮》、《鳥的天堂》等這類文字優美的課文,更要讓學生用恰當的語調、語速有感情地朗讀,在朗讀中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積累優美詞句,受到美的熏陶,產生愛國之情。在閱讀教學中,課文中的重點段,有些詞語很準確,有些句子含義深刻,對表現中心思想作用較大。指導學生朗讀理解好這些詞語、句段,可以幫助學生深入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朗讀不但可以感受語言文字的韻律美,而且能在有限的時間里感受文中的思想美、情感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當然,朗讀的形式也要多樣化,可引導學生自由讀、小組讀、同桌互讀、比賽讀等,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讀中體會。

五、培養邊讀書邊思考的習慣

良好的讀書習慣是提高閱讀能力和教學效率的重要途徑之一。要讓學生真正進入文本與作者對話,明白文本的主旨,從更深的層次理解文段,老師要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學會聯系上下文、聯系生活、聯系有關背景資料進行深入理解。如閱讀《匆匆》這篇課文,讀懂了作者從八千多個日日夜夜中產生的感受,可以聯想到自己度過的四五千個日日夜夜,從而與作者的感受產生共鳴,也悟出一些道理。在閱讀的同時,要讓學生學會抓住重點詞句體會作者的感情,通過動筆畫一畫、寫一寫、與同學議一議,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只有養成了邊讀書邊思考的習慣,學生的閱讀能力才會有大幅度的提高,我們的課堂才會真正具有實效性。

六、運用多種教學手段

篇3

“新課標”的制訂為解決問題指出了方向,但從當前語文教學的現實看,似乎離開問題的解決尚有較大距離。出現了形形的無效教學:

1.瞄準考試,苦苦操練,讀寫能力,每況愈下。

2.問問答答,熱熱鬧鬧,套路陳舊,思維僵化。

3.死摳課文,畫地自限,煩瑣分析,勞而無功。

4.引經據典,主義先行,食洋不化,離土傷根。

5.電腦操作,手忙腳亂,以圖代讀,架空文本。

以上五種無效教學,第4、5種是在課程改革過程中出現的新的傾向。正確解讀新課程的某些關鍵詞,有助于糾正這些傾向,從而實現有效教學。

教師應當如何來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

思考一,提高教師個人素養

教師是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的決定因素。因此在教書育人過程中,教師要擺正心態,敬業樂業。正如于漪老師所說的:“能有機會對學生進行漢語教育,應該說是一種幸?!薄?/p>

作為新時代的教師,首先它表現在對教育事業的忠誠上,熱愛教育事業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基本前提。反之,就會很大程度上失去工作的動力,失去起碼的責任心,把自己的勞動視為一種痛苦,當然也不可能去進行創造性的勞動。作為新時代的教師必須精通所教學科的基礎知識,熟悉學科的基本結構和部分知識之間的聯系,了解學科的發展和最新研究成果,還應具備一定的科研能力、廣博的文化修養。要不斷地更新知識,用自己昨天的知識教今天的學生,來迎接新的教育挑戰顯然是行不通的,這就要求我們不斷地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和理論水平,多注意吸收一些新的教學理念,多閱讀一些關于教學專著不斷充實自我,提高自己的個人素養。

思考二,在備課上下功夫。

在課程改革的今天,我們只有課前備好課,上課才能更好地去調控學生的動態,才能調動學生積極地參與學習活動的興趣。

首先要備書本備教材。備好教材是搞好教學的基礎,教師只有深入鉆研教材,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要想備好課最基本的要求是:明確教學目標,掌握課文重點,把握教學難點。課堂教學目標明確,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學中的隨意性和盲目性,加強教學的針對性。明確教學的重點是什么,就可以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當詳則詳,當略則略,主次分明。抓住課文的難點,教學設計的形式,問題的處理方式才不會單一,語文的課堂才會豐富有趣,才會是一個完美的知識殿堂。

其次,更要備好學生。學生才是課堂真正的主人,教師備好的課能否為學生所接受,是一個需要在實踐中檢驗的問題,因此,教師在備好教材的同時必須備好學生。要深入了解每個學生的認知特點、知識儲備和對學習新知識的興趣、動機、情感狀況等。只有對這些情況有所了解,才能更好地因材施教。尤其要把握好提問藝術,課堂提問,問題不宜過難或過易。問題太難,學生無從下手,可望而不可及,長此以往學生容易喪失信心和興趣,影響課堂效率。問題過易,學生不用思考便能回答,不具挑戰性,即使答對,也無成功感,同樣也會影響課堂效率。因此,教師在設置問題、提出問題時要全面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讓不同程度的學生回答不同難度的問題,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從而樹立起學習的自信和保持濃厚的興趣。另外,學生回答問題的答案可能多種多樣,無論學生回答正確與否,教師都應對學生獨特的思維方式及時肯定,對學生能提出問題應以表揚,讓學生體味教師贊賞的愉悅。這就能讓學生更主動、更積極、更專心地學習語文,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思考三,創設學習情境

怎樣創設情境才更具有實效性呢?首先,情境創設要有針對性。情境的創設都應以學生感興趣的故事和事件,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為背景出發,只要學生有關的表象浮現,其相應的情緒、情感就會出現,非自覺性、無意識性的積累、記憶由此激發,學生的學習和自主探究的欲望自然增強。其次,情境的創設要有趣味性。趣味即生動活潑,要讓學生在他們的年齡階段能有情緒情感體會,趣味才能名副其實,從而獲得探究的樂趣、知識的樂趣、創造的樂趣。

在教學《觀潮》時,我首先播放一段海潮拍打礁石的錄音,然后問:“同學們,這是什么聲音?”此時學生紛紛猜測,有些準確地說出是海浪聲。接著我投影一張廣州市沿江路大鐘樓附近大人小孩趁珠江漲潮漫過河堤時嬉水的照片,然后問學生說說照片的內容。學生馬上來勁,有的還說自己也去過照片中的地方。我看時機成熟了,馬上問:“你們到過海邊,看過海水漲潮嗎?海潮什么樣?”學生你一言我一語就說開了。我進一步問:“你們見過激起的白浪達數米高,像一座城墻的浪潮嗎?”這時學生的興趣被激發起來,“這節課讓我們一起去認識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我國的錢塘江大潮?!鼻榫硠撛O水到渠成,播放錢塘江大潮的錄像時,學生被宏偉壯觀的浪潮深深地吸引住了,最后我讓學生帶著為什么這里的大潮如此的與眾不同?課文中是怎樣描寫的呢?這些問題閱讀課文,學生馬上翻開書去尋找答案,課文的學習也就在情境的創設中自然而然地開始。

思考四,激發學習積極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的主動來自興趣,而興趣則可以培養。教與學是師生雙邊的關系,教要得法,學要主動。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過:“學習最好的刺激源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闭n本固然是學習材料,但不是唯一的學習材料,教師的任務之一是在立足課本的基礎上,有效整合各種資源,優化學習材料。講得生動,妙趣橫生,學生百聽不厭,回味無窮;講得教條,枯燥無味,學生呆若木雞,事倍功半。

首要的是教師態度和藹、語言幽默。前蘇聯教育家斯維特洛夫說過:“幽默是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睆男枰獙哟卫碚摽矗袑W階段的學生心智正處于發展階段,有極強的安全和愛的需要,老師和藹的態度能清除學生的畏懼感,幽默風趣、繪聲繪色的語言能給學生帶來歡愉,由心底對你產生敬佩,學生的聽課興趣就在這不經意間調動起來了。其次是要設置好問題。語文閱讀教學中,精當的、具有啟發性和探索性的問題,切合學生與課文實際的問題,非常有助于點燃學生思想的火花,掀起感情波瀾,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提高閱讀教學效率。對于閱讀教學,所提問題既不能過于淺白,沒有思考的余地,又不能太艱深,讓人難以琢磨,無從下手。太淺白,索然無味,提不起學習興致;太艱深,學生答不了,不僅達不到教學目的,反而易挫傷其學習的積極性,事與愿違。因此緊扣教學重點設計的有效問題,才會提高學生思維的針對性,提高閱讀效果。例如,我教學《羚羊木雕》一文時,在精讀階段,設計了這樣一些問題:在事件進行的過程中,你認為誰的做法對,誰的做法不對,為什么?作者的思想傾向于誰?怎樣才能避免這樣的事發生?這幾個問題層層遞進,引導學生突破文章的重難點。總結階段,我采用歸結式提問:學習這篇文章對我們的生活有怎樣的現實意義?學生總結了文章內容,聯系自己的生活積累,談出自己的見解,這樣就將學生的思維提升到了一定的高度。這樣的問題設計才是有效的,體現了閱讀教學思維的有效性。

思考五,注重教法學法

我們常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這就是說,教學的法則、規律是比較穩定的,而教學的具體方法是變化不定的。首先,根據教學目的選擇教學方法。教學方法是實現教學目的的手段,是為實現教學目的服務的。方法選用得當就能實現教學目的,就能提高課堂效率。其次,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教法。任何教學活動總是與教學對象緊密聯系在一起的。不同的對象,教學方法也就不同。

再次,根據教師本人的風格選擇教法。每個教師的個性、氣質、素養、專長等不同,在教學中表現出的風格就不同。一種好的教法未必每個教師使用都有效,這也是有些教師模仿別人往往不成功的道理。所以,教師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教法。

思考六,處理生成與預設關系

課堂因生命而美麗,教學因生成而精彩。新課程改革非常關注和提倡課中的動態生成,因為教學過程本身是一個動態建構的過程,教學過程中存在著很多不確定性因素,從而構成了師生共同參與、共同創造的空間,構成了課堂教學中的動態生成的美。因而動態生成的課堂,必定是一個真實的課堂,是學生思維開放的課堂,更是閃動著學生靈性的“活”的課堂。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要集中精力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和反應,著眼于學生真實的學情,不拘泥于預案,憑借自己豐富的教育積淀和智慧,順應學生發展的需求去創造性地實施,靈活調整教學思路和教學方法,將教師教的思路與學生學的思路動態地融合在一起,在對話中生成,在生成中引導,在引導中感悟。

例如:在教學《貓》這一課時,當講到小貓在老舍先生的稿紙上印上幾朵小梅花,老舍先生覺得很美是為什么時,突然有一位學生說:“老師,我認為那不美,把本子弄臟了?!蔽覜]有回避,而是順著追問:“是啊,明明把本子弄臟了,為什么老舍先生還覺得貓的腳印就梅花裝飾著他的稿紙呢,這是怎樣的感情?”學生被我引導著朝“老舍先生對貓的感情”這個方向思考,終于明白了老舍先生因為喜愛貓,所以愛屋及烏,連帶喜歡小貓的淘氣。這樣“節外生枝”的課堂生成,不僅保護了學生質疑問難的意識,而且讓他們享受到學習的喜悅,所以說課堂生成的教學不僅是教師教學機智的體現,更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的體現。但是,動態生成也并不否定預設的重要性,他們之間也并不是互相排斥的。相反,課堂精心預設是有效課堂教學的重要前提。因為教學首先是一個有目標、有計劃、有組織的活動,教師必須在課前對自己的教學內容、教學策略有一個清晰、理性地思考和安排。同時,課堂又具有不確定性和可變性,其間許多教學細節是教師無法預測的。在備課時,教師就需要預設操縱性強、有“彈性”的教案,為教學中師生的互動共振、精彩生成留出充分的余地。因此,我們在強調和追求生成的同時,絕對不能忽視預設的價值,應讓預設和生成都熠熠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