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鷹捉小雞教案范文
時間:2023-03-26 10:55:4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老鷹捉小雞教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體育游戲;層次性;個體差異
一、投放玩具材料的層次性
玩具材料可引發幼兒進行體育活動的構想和愿望,并產生相應的行為和活動。體育活動材料的投放對幼兒體育活動過程與質量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在投放材料上注重層次性,即材料豐富多樣,既要符合幼兒的現有水平,又要有一定難度;既要讓幼兒獲得成功,又讓幼兒的能力得到挑戰。另外,教師在活動中靈活地引導、指導幼兒選擇層次材料,能促進幼兒能力的提高。
1.提供滿足不同發展水平幼兒需求的多層次材料,并進行針對性指導
由于幼兒在發展過程中存在能力、年齡的差異,在投放材料時要考慮材料的層次性,使每個幼兒都能在與不同材料的互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教師要根據幼兒年齡特點提供滿足小、中、大不同年齡段幼兒發展的體育游戲活動材料,并以游戲的口吻引導幼兒與材料有效互動,如體育游戲中發展幼兒爬行能力的墊子:小班投放兩手著地的屈膝爬的墊子,重點鍛煉幼兒雙手屈膝爬的能力;中班提供手腳著地屈膝爬的小動物手掌,加大爬行距離并有定點方向;大班提供匍匐爬的墊子和網子,重點鍛煉全身著地匍匐爬行的能力并有目的設置障礙,以增加游戲難度及趣味性。
2.關注同齡幼兒動作發展的個體差異,有目的地使用游戲活動材料
幼兒的發展水平和速度不盡相同,教師要根據幼兒的能力水平和游戲目標選擇、投放若干個與幼兒發展水平相符合的游戲材料,使幼兒能夠按自己的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的材料。如小班體育游戲“小袋鼠運糧食”,教師根據小班幼兒雙腳持續跳躍高度水平不一、跳躍動作不連貫、跳躍距離遠近不等的情況,投放了用軟地墊制作的小格子,可隨意拼擺成不同線路;用呼啦圈、繩子、牙膏盒等組合的小路,材料之間的距離從25-50cm、高度從平面到5cm四個層次,幼兒可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不同的小路進行游戲。
二、體現游戲難度的層次性
幼兒是一個發展的個體,不同的年齡階段體現著不同的年齡特征,相同年齡階段也存在著個體差異性。因此,教師在設計活動教案及開展體育游戲時要隨著幼兒運動能力的不斷發展,適時適度地提高活動的難度,讓幼兒在不斷挑戰自我中保持活動興趣,提升運動能力。
如小班體育游戲“蹲蹲下雞蛋”,游戲玩法是幼兒分別扮演小雞和老鷹,當唱完兒歌時,老鷹就要去追四散跑的小雞,一旦小雞蹲下,老鷹就不能再去捉小雞了?;顒又校處熢O計了三遍游戲,每一遍都是有目的地根據幼兒能力提高難度。第一遍僅僅是讓老鷹追小雞,小雞四散跑,重點練習了幼兒四散奔跑的能力;第二遍游戲在小雞跑的同時學會蹲下保護自己,發展了幼兒躲閃及快速下蹲的能力;第三遍游戲則是在幼兒熟練掌握快跑、蹲、躲閃能力后,選出兩個以上老鷹追小雞,增加了游戲的難度和趣味性。
一個游戲,通過教師有計劃、有目的地提出不同層次的游戲要求,為幼兒提供一個循序漸進、小步遞進的活動過程,展開游戲情節,使幼兒在活動中逐步掌握動作技能,提高運動能力。
三、注重教師指導及評價的層次性
1.教師應根據幼兒個體差異給予有層次的指導
在教育實踐中,教師要關注不同幼兒的動作發展。游戲中,有的幼兒動作和理解能力較強,能較快地、輕松地完成教師提出的游戲要求;大部分則是能夠通過努力完成要求。也有一小部分幼兒能力較弱、完成動作較困難。所以教師在游戲指導上要有層次性。動作技能掌握不好時,可采取語言提示、動作示范、同伴學習、鼓勵、幫助的方法,進行動作技能的指導。當幼兒動作掌握較好時,可依據幼兒水平,為幼兒提供挑戰性材料,可在幼兒不同的身體部位增加不同大小的負重,逐漸加難度,進行層次指導,使幼兒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
篇2
校舍簡陋,“人走??铡?/p>
我所任教的寶豐鎮,是竹山縣的教育大鎮,全鎮有11個教學點。其中,深溝教學點目前僅有2個教學班,在校學生21人,2名教師。原來只有幾間年久失修的平房,每到雨季,“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老師下班的時候,一定要把粉筆盒放在一個雨淋不到的地方,生怕粉筆被雨淋濕。操場則是刮風天像沙塵暴,下雨天滿是泥濘。2013年,在鄖陽師專的援建幫扶下,該教學點建好兩間新教室,但仍只是杯水車薪。
和深溝教學點一樣,很多教學點辦學條件差,導致生源流失。很多農村教學點都是“裸教學樓”,沒有圍墻、操場、宿舍等,除了教學樓和簡易廁所外,再無其他配套設施。教學設備上,除了陳舊的黑板和缺角少腿的桌凳外便再別無他物。教師上課“一根粉筆打天下”,與城鎮小學的差距越拉越大。
農村教學點除了校舍簡陋,布局也很不合理。有的離中心完全小學或村小較近,該拆而沒有拆;而有的地方有生源卻缺乏教學設施,孩子們往往要跋山涉水十多里去上學。學生數逐年減少,是鄉村教師最為憂慮的事情。隨著城鄉一體化的統籌推進和勞務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村學校生源流失嚴重,許多校舍即將成為“空房”。
3個年級一個家,一個教師12個娃
在馬場教學點,有學前班、一、二年級共12名學生,其中有9名留守兒童,3個年級組成一個“家”。吳華忠是這所學校唯一的教師,在這里一呆就是38年。去年8月中旬,吳華忠向教育主管部門遞交了申請書,申請退休后繼續留校任教,申請得到批準后,吳華忠心里才踏實下來。他堅守著心中的夢想,也守望著深山的希望。
雖然只有12名學生,但教學任務極為繁重。吳華忠每學期要寫十多門課的教案。上完一年級的課,接著上二年級的課;講完語文,又講數學;忙家訪,寫家訪日記……樣樣都不能馬虎。因為3個年級12個學生同時上課,他就把黑板分成了三部分:左邊寫一年級的生字,中間寫二年級的生詞,右邊區域空著給不同年級上課進行板書,一個備用的小黑板上還畫著拼音格子。
上課時,吳華忠布置學前班的孩子做認識拼音游戲,一年級的孩子復習學過的生字組詞,二年級的孩子讀書,找出相關詞語。二年級學生的朗讀一結束,一年級學生也在黑板上組好詞回到了座位……在艱苦的條件下,吳華忠總結了一套“多級合作,以高導低”的復式教學方法。
學校沒有體育設施,為了讓孩子們鍛煉身體,吳華忠就組織孩子們進行拔河、踢毽子、打陀螺、滾鐵環、掰手腕、老鷹捉小雞、貓捉老鼠等傳統游戲。為了保證孩子們能夠安全回家,每逢雨天,吳華忠就護送孩子們一個個過河。河水漲了,他就將他們一個個背過河。
“年輕教師都不愿意來這里教書,我不曉得自己還能撐多久……”看到孩子們一個個的轉走,年輕教師又不想來農村教學點任教,吳華忠表現得憂心忡忡。
篇3
今天是我第一次單獨帶課,但是讓我非常不解的是,兩個班居然都遲到了七分鐘以上,要不就在教室里磨蹭,或者就是一群人圍著一個籃球瘋搶,對于我的集合哨音無動于衷,第一個班長還是按照我的教案來,集合整隊,清點人數,復習廣播操??稍趺凑f呢?學生讓我挺失望的,因為大家對于做廣播操沒有太大興趣,動作都很懶散。我在想,是不是因為我是一個實習老師,大家都很無所謂呢?我是不是也需要樹立點威信呢?
從第2個班開始,我就給他們卡表,如我所料,遲到又在七分鐘以上。當大家都站好隊后,我把秒表給大家看了一下,學生很納悶,接著我就告訴他們,因為他們的遲到,我在太陽底下曬了七分多鐘,老師的付出應該有同等的回報,所以大家應該接受同樣的待遇。我讓學生也向后轉,跟我同樣的面對太陽。在這同時,我向他們強調紀律觀,告訴他們在體育場上的精神,同樣可以遷移到社會生活中去,如果他們在體育場上散漫,在社會生活中也可能散漫,兩者所不同的是,前者可能只是違紀,而后者則可能是違法,沒到七分鐘就結束懲罰啦!其實看著他們,心里也挺不舒服的,對體育課的接觸應該從小學時就開始,但我們老師卻對學生太放任自由啦!一上課就給兩個球,讓他們自己玩,因此體育課在他們心目中的概念就是“自由活動”,一時之間讓他們改變以前的態度似乎很難,不過我希望通過我的課能讓他們有所改變。
作為我們這一代的體育教師,是受著新大綱影響而成長起來的,頭腦中有著新的思想,似乎也致力于改變這一不好的現實狀況,在面對這些問題時,必須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而不能讓憤怒沖昏頭腦,我想這每次課也是對我性情一次又一次的錘煉吧!在接受考驗時我應該不能忘記總結經驗,同時保持自己應有的態度。
九月二十日 星期二
體育游戲課應該說是在大學里特別受歡迎的,就算是老鷹捉小雞這樣比較小孩的游戲大家也會玩得比較瘋狂。在我的實習課上,我也采用了體育游戲,可是讓我意想不到的是,他們的積極性特別不高,表現的很冷漠,有的學生還對我說:“老師,這樣的游戲好幼稚啊!”他們的態度讓我的心里很不舒服,因為我們這些自稱大人的大學生還在玩他們認為很幼稚的游戲,而且我們還玩的很開心。
課后我認真總結了一下,90幾個人的一個班,要組織出一個體育游戲確實特別難,而且要使這樣的游戲符合大眾的口味就更難啦!像這樣多人數的班,我一般采用的是接力性的游戲,理由是便于組織,而且適合集體參與,可是學生參與積極性仍然不高。這里就存在著一個問題,學生的競爭意識。由于學生的競爭意識不夠強,因此在整個游戲過程中,學生只是被動的做游戲,而不是積極主動的參與游戲,這樣讓學生感覺到的仍是一種任務的完成,而不是以一種愉悅的心情玩游戲。所以這就是為什么大家對游戲表現冷痰的原因之一。另外一方面就是各個班所表現的氛圍不同,對于同一個游戲不同的班也有不同的表現,所以針對各個班的特點,應有不同的游戲設置,絕不能一勞永逸。
我想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并不是體育生,體育生一般都性格開朗些,而且對于體育活動的參與也是萬丈熱情,所以在面對這此示是體育生的學生時,我們體育老師應該認清這一點,不能將我們對體育的熱愛理所當然成為他們的熱愛,只有認清這一點我們才可能更好的擺正自己的心態,更好的組織我們的課堂教學。
十月八日 星期六
今天上星期四的課,我有兩個班的課。上個星期我準備了一份武術基本功的教案。
在熱身活動之后,我給大家介紹了武術中的并步抱拳禮,三種基本手法,幾種步型??墒窃趺凑f呢?大家似乎并不是很感興趣,我記的開學第一次課我告訴大家,我會給大家教一些武術基本功時,大家好像都挺興奮的,表現的也很樂于參與似的??烧嬲缴险n時,許多人的心思已經飛到旁邊籃球場上啦!我知道大家對體育課放羊已經習慣啦!正正規規的體育課很難完全地開展起來。因此我在課穿插游戲,希望能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可效果仍然不怎么好。學生可能受電視上的武打片影響,認為武術就是那什么踏水無痕啊!可真正這樣的武術是否存在,我都無法確定。這就可見學生對一些事物的認識還只停留在一個表面,缺乏對事物本質的認識。正因為如此,一旦現實超越它虛幻的表面時,人們就很少能像開始般投入。從這次課,我就明白自己所面對的對象是青少年,應該學會了解他們的思維,從他們的角度為他們設想一些問題,而不是純粹的抱怨學生的素質如何,他們的狀況多么的不好等。要當好體育老師就應該勇于去發現問題,用十足的耐心去糾正和解決問題。
十月十七日 星期一
從今天開始,高一訓練隊正式成立。指導老師讓我帶一個訓練隊,說真的訓練確實需要人付出一定努力,一定心血,才可能有成效,而且也真是鍛煉人的好機會。
篇4
低年級寫話教學存在很多誤區:寫話內容脫離學生生活,沒有趣味性;寫話目標不明確,沒有層次性;寫話指導流于形式,缺乏有效性;寫話評價方式單一,沒能關注個體性。本文圍繞低年級寫話教學的誤區和對策進行具體闡述,期望低年級寫話教學能更有效,更實在,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誤區一: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新課程實施以來,不少低年級語文老師開始關注學生寫話能力的提高,只要看到教材中有可寫的內容,就讓學生試著寫。以小學語文第四冊教材為例,第一單元《識字1》-教完,有的老師就忙著布置學生以《春節》為題寫話;第二單元《春雨》一教完,就叫學生寫《春天》;第三單元口語交際《學會勸阻》一教完,就讓學生以此為題寫話。寫話內容過于依賴教材,缺乏生成,學生怎么可能寫出靈動的語言來?
策略一:依托生活,注重趣味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生活是學生寫話的源頭活水。低年級寫話內容應豐富多樣,注重生活化和趣味性。寫話內容從學生生活中來,學生才會有話可說,寫得精彩。
“水本無波,相蕩而起漣漪;石本無華,相擊而生火花”,學生的情感要在適當的生活情境中才能被點燃,被激活。生活中處處充滿著有趣的話題。教師要做個有心人,不斷挖掘生活中的素材。有了教師的有效引導,寫話就能變“無趣”為“有趣”,變“平淡”為“生動”了。
誤區二:流于形式,雜亂無序
曾經聽到一位老師是這樣指導學生寫《我最喜歡的游戲》的:“小朋友,你玩過哪些游戲?”學生紛紛發言,有的說玩過“老鷹捉小雞”,有的說玩過“切西瓜”,有的說玩過“警察抓小偷”,接著老師說:“請你選擇一個有趣的游戲寫下來,要注意寫清楚游戲的名稱和方法。”接著學生就開始抓耳撓腮,冥思苦想了??墒菍W生并不明白要先寫什么,后寫什么,寫出的東西顛三倒四,前后次序混亂,詞不達意。這樣流于形式的寫話指導,沒有范例的學習和方法的感悟,怎么能有效提高學生寫話水平呢?
策略二:分層推進,目標明確
新課程標準下的低年級寫話教學要求學生能夠“對寫話有興趣,留心周圍事物,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象中的事物”,能夠“在寫話中樂于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能“根據表達的需要,學習使用逗號、句號、問號、感嘆號”。
低年級學生剛開始寫話,教師的寫話指導要有計劃,有目的,做到分層推進,循序漸進,先激發學生的寫話興趣,再逐步提高他們的寫話水平。一年級上學期,學生學完拼音后,可以嘗試讓他們用一個拼音句記錄自己的喜怒哀樂,指導他們把一句話寫通順,寫完整;一年級下學期做到句子前后連貫、規范使用標點,指導他們能寫好兩三句話;二年級上學期做到寫話有條理,指導他們留心觀察,注意細節,用上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二年級下學期做到有想象,有創新,具體生動,指導他們把自己想說的話有條理地寫出來,能寫一段通順的話。
寫話時,教師要幫助學生理清思路,適當點撥,啟發想象,及時捕捉精彩用語,積累詞句;指導學生完整地說,最后寫下來,以提高寫話的實效性。例如我在指導學生寫《我長大了做……》時,是這樣指導的。
一、聯系生活,激發興趣
小朋友,你們每天都和爸爸媽媽在一起生活,那么你們知道爸爸媽媽是做什么工作的嗎?你長大了想做什么呢?這節課,我們就來聊一聊,寫一寫:我長大了做什么。
二、指導說話,明確方法
鼓勵學生先說好一句話,接著說好兩句話。教師尊重每一個學生的想法,適當引導,以評價的方式拓展這項工作的相關詞語,如“治病救人、教書育人、為國爭光、奇思妙想”等等。接著范例引路,播放錄像短片,讓學生明白皓皓先說什么,后來又說了什么,知道皓皓想做小丑的三個原因。接著指導學生自由說,同桌互說,推薦學生上臺說,其他學生來補充,在交流討論中,要求學生把話說完整,說清楚。
三、指導寫話,展示佳作
把自己想說的話寫下來,做到前后連貫,句子通順,能用上平時積累的好詞佳句就更棒啦!
誤區三:無米下鍋,不見成效
下面就以上個月我執教的兩次寫話指導課《我長大了做……》為例來說這個問題。有一個班級,沒幾個學生會說幾句完整的話,更別說寫了;有一個班級的很多學生說話都特別生動有條理。同樣的老師,同樣的教案,在不同的班級上,學生的表現為什么會有著天壤之別呢?筆者認為這和孩子平時的積累有關。不重視閱讀積累的班級,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差,話都說不連貫,寫話更是顛三倒四,讓人讀了摸不著頭腦。注重閱讀的班級,學生往往思維活躍,妙語如珠,有說不完的話,寫話也是得心應手,條理清晰,詞句表達也是恰到好處。
策略三:廣泛閱讀,厚積薄發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教師要抓住課堂上一切機會,鼓勵學生閱讀,積累好詞佳句?!白x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課內閱讀積累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向課外延伸,促進學生主動學習,使寫話教學過程變得更開放,更有活力。
篇5
關鍵詞:低年級;口語交際;生活;源頭
一、現狀:低年級口語交際――一朵困窘于室內的瘦弱之花
新課程把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作為語文能力培養的重要目標之一,是對語文教學理論的豐富和發展。目前,小學語文的各種考試仍局限于筆試,特別是低年級,各種考試和檢測觸及口語交際的比例較少,口語交際教學因為不屬于書面考試范圍而備受冷落和忽視。有的老師把它當作課堂的點綴、教學的附庸,課堂時間充足了,就讓學生簡單說一說,時間緊就算了;有的干脆把它上成寫話課,語言交際訓練則放在了其次;有的課堂中花樣頗多,熱熱鬧鬧,但實際上學生卻毫無收獲。課堂教學尚如此,課后有意識地安排口語交際訓練的則更是廖若星辰了。低年級口語交際成了一朵困窘于室內的瘦弱之花。本人曾經在二年級150名學生中進行調查,在調查中發現約16.59%的學生跟老師說話時感到“很緊張”,約37.07%的學生當眾講話時“不知說什么好”,約3.51%的學生在老師提問時“害怕得不希望叫到自己”。還有的學生在家里活蹦亂跳、能說會道,但進入校園則一言不發或很少說話,缺乏與教師、同學之間的溝通,存在“怕說”的心理障礙。
能說會道、能言善辯是未來人才的重要標志之一。尤其是小學低年級,作為學習的起步階段,更應引起重視。葉圣陶先生說過:“寫作文為的就是寫出自己想說的話”。說話能力直接影響著學生以后的作文。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語文學習的外延就有多大。口語交際就是日常的生活交際,是現代生活必備的生活技能。所以,口語交際訓練要經常化,要符合學生生活實際的情境,我們不能拘泥于教材內容,要努力拓寬教學途徑,努力挖掘口語交際的活水源頭,多渠道、多方位地引導學生進行口語交際訓練。
二、策略:挖掘低年級口語交際訓練的活水源頭,讓口語交際之花燦爛盛開
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人們對口語交際訓練的忽視有所改觀。走出課堂的束縛,是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處場景都時刻進行著的,生活無處不課堂。不管是豐富多彩的家庭生活,還是勞逸結合的校園生活,都讓學生充滿童真的人際交往,是進行口語交際訓練的第一素材,是提高學生進行口語交際能力的活水源頭。陶行知先生曾說:“整個社會的活動都是我們的教育范圍?!睂W校、家庭、社會都應是我們進行口語交際的大課堂。豐富多彩的生活,特別是各種各樣的活動給我們的口語交際教學提供了活水源泉。一名優秀的負責任的教師不但要把課上好,還應該做個生活的有心人,為學生的口語交際訓練拓路開源,找準了源頭,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將如汩汩清泉源源不斷。
源頭一:充滿新奇的學前教育,種下低年級學生口語交際之花的優質種子
一年級新生剛進校園,大家都是不認識的。我們就抓住這個難得的機會,設計一些自我介紹和認識新同學的活動,讓孩子們學習如何與不認識的人交往,如何請教、詢問老師和同學的交際方法,也可以根據不同的生活經歷來相機練習說話。其次,可帶學生認識校園,讓學生說說,你看到了什么? 此時的學生無拘無束,想到什么就會說什么。又如來到操場看看并說一說:同學們在操場上做什么?假如你來到滑滑梯前,想玩滑滑梯,可是這里人很多,你應該怎么做?假如好幾個同學都要拍皮球,可是只有一個皮球,大家應該怎么玩等等問題,要求學生回答。有時學生會問很多問題:學校有哪些教室?我們在上音樂、美術、英語課要在哪個教室上?學校體育室擺的那些體育器材分別叫什么?……教師就應盡可能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引導學生通過觀察,互相詢問、解答,師生互動等形式,幫助學生認識校園事物,熟悉校園生活,了解學校的日常要求。讓這開學第一課,成為學生最精彩的一節口語交際訓練課!
源頭二:輕松的課間十分鐘,是低年級口語交際之花萌芽成長的良機
學生在校最多的空余時間就是課間,而師生在學校共同的學習、活動中必定會產生許多生動、有趣的話題。這些話題的交流比課堂上的書本學習顯得更真實、和諧。我們可利用課間時間,讓學生談談自己所看到的、聽到的新鮮事。如:早晨到校,學生往往會就自己的家事、路上的見聞、電視里的動畫片、玩的游戲……說個沒完沒了。孩子們最喜歡看動畫片,平時我們就可以從學生愛看的電視節目中找到切入口,通過多種形式,進行口語交際訓練。如《鎧甲勇士》《電擊小子》等大家都喜歡,他們課間交流起來津津有味,于是我就充分利用這一契機,加入他們的行列,讓學生說說為什么喜歡,從中學到什么、我們可以做些什么等。因為學生對此感興趣,所以說起話來眉飛色舞,效果顯而易見。
而有些學生,他的性格比較內向,不太敢發言,我們可以利用課間時間,多找他們交流。這時可以引導他們談論別的話題,如今天午飯吃了什么呀?最喜歡吃什么呀?最近學會了什么新游戲呀?交到了哪些新朋友呀等等。只要讓學生們多于開口說話,就是一種教學的成果。
為了培養學生說真話、仔細觀察的好習慣,我們還可以讓學生寫觀察日記──讓學生在教室里都種上“植物”。從準備土、盆子開始,孩子們親自動手,每天精心照看自己的“植物寶寶”,并起一個喜歡的名字。從剛種到第一片葉子破土,再到……孩子們就有無數的話題,他們會在課下相互交流方法,每天都能講述“植物”的故事。孩子們有說不完的話,有寫不完的想法。
課間是學生最無拘無束,十分樂意談話的時間,我們抓住這一機會,會起到了交流信息、訓練說話的作用。學生就會在對話中不斷提高說話質量,人的性格也變得開朗多了。
源頭三:精彩的游戲與活動,是低年級學生口語交際之花成長的沃土
活動是孩子的天性。抓住各種活動的機會,進行口語交際訓練,會取得比較理想的效果。班級、學校的活動更令他們興奮,如春游活動、校運動會、植樹節活動、“六一”游園活動、班隊活動等各項比賽。還有多種多樣的第二課堂活動,在我們低年級有“丟手帕”“跳繩”“打乒乓球”“投籃”“踢鍵子”“老鷹捉小雞”等等。我會充分利用這一活動,引導他們進行說話訓練。如:“同學們,剛才你們都進行了哪些活動?”“你們是在什么時間進行活動的?”“在哪里活動?”“你最喜歡什么活動?”“怎么玩的?”“玩得怎么樣?”等。往往在活動之后,學生還沉浸在活動的快樂之中,余興未盡。在這時候,每位學生都有“一吐為快”的欲望。我們可趁機組織學生把活動過程中自己最感興趣、最有意義或最能給自己帶來快樂的情節說給大家聽,這樣,學生說話興趣盎然,而且有話可說。
其次,我們根據兒童的心理特征,可精心設計和組織各種有趣的活動,讓學生在設計的活動中鍛煉口語交際能力。如組織“瞎子擊鼓”“貼鼻子”“畫嘴巴”等游戲,用較短的時間完成簡單的游戲,然后指導說:可提示如,游戲開始時我們做什么?過程怎樣?結果怎樣?你覺得哪部分最有趣?為什么有趣?觀眾的反應怎樣?也可組織勞動競賽活動。如組織“釘扣子”等比賽。然后按先后順序說說活動的經過、結果及自己的感受。還有組織手工剪、貼、畫活動。由教師提供幾個簡單的圖形或符號,讓學生通過手工剪、貼、畫后,再向同學們介紹自己所完成的過程及其內容等。
為了更好地鍛煉學生交際能力,我們不定期地開設“我有我精彩”活動,利用上課前幾分鐘選擇學生喜聞樂見的故事、小品、相聲、笑話等講給小朋友聽,漸漸引導小朋友說上一兩句話。其次我們也可以組織一些模擬社會交際活動。如模擬在“旅游”活動中當小導游,向游客們介紹中國的一處名勝;在“學校”當一名教師;在“餐廳”等服務活動中當服務員;在“交通事故”中當一名警察,處理突發事件等。我們還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做湯圓”“露一手”“過新年”等活動,讓學生興趣盎然、團結協作。
此外,我們可以指導和組織其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社會活動。如:在老師們的帶領下,開展“愛我環境,從近做起”的社會調查活動,指導閱讀有關環境知識的書報,指導學生在口語交際中,先說污染,再說危害,最后說想法,開展爭做“環保小衛士”,評選“環保小衛士”活動。在這些實踐活動中,學生們逐步學會“傾聽”、學會“表達與交流”、學會“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學會與別人“合作”,從而逐步“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
源頭四:課外閱讀,是低年級學生口語交際之花成長的陽光雨露
口語交際是一種即時性較強的活動,學生口語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要經過一個長期的、循序漸進的過程。只有具備了豐富的文化知識,才能滔滔不絕。因此,我班加強了閱讀活動課程的開發。我們每天中午借助班里的圖書角,讓全班同學自由選擇閱讀至1∶50,下午放學后可在班上借閱,學生每天也可去學校的圖書館借書,增加閱讀量。每周自設一節課外閱讀指導課。通過朗誦會、小能手報告會等,有效地提高了學生課外閱讀質量。我經常在班上組織學生進行“讀書交流會”,讓每個學生把自己最喜歡的書介紹給大家,把自己一些好的做法或心得體會與大家交流,從而為提高學生口語交際能力提供保障。
同時,引導學生勤于積累交際素材,例如積累優美詞匯、句子、名言名句、詩句等,每天多去閱覽室讀報紙、雜志、看新聞等,通過多種途徑積累生活素材,引導學生在校園生活中學會勤于積累、善于交流、勤于交際,并使之成為習慣,久而久之必定能提高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和表達能力。
源頭五:家庭生活,是低年級學生口語交際之花成長的有效肥料
充分利用家庭中各種有利時機對孩子進行口語交際的訓練,為孩子提供更多的口語交際的機會。鼓勵家長在家當忠實的聽眾。一方面,通過各種途徑,提醒家長重視對孩子進行早期口語交際訓練,要求家長忙里偷閑做孩子的忠實聽眾,可以讓孩子把自己一天的所見所聞(班級、路上聽到、看到的新鮮事),說來聽,內容不限,形式不拘。學生是最愿意和自己的親人交談的,特別是性格內向的學生,這是語言訓練的最有效的辦法之一。家長及時糾正孩子口語中的毛病,在與孩子談話的過程中,要注意送給孩子最好的贊美、家長本人更應當善于傾聽并有良好的習慣。
碰到教材中的拓展活動也讓學生在家長帶領下實踐,如一年級上冊中,學了《菜園里》后,我讓孩子們和父母去買菜,學習討價還價,說說見到哪些菜?有什么特點?有機會去參觀果園,看看果園里的水果有什么特點?仿照課文的樣子說一首《果園里》的詩。還要求學生和父母旅游時把見到的事物說出來,并談談自己的感受。和父母走親訪友時注意說話的得體。在寒假期間,我還設計了幾個話題,供家長有意識地指導孩子說。如:“一學期結束了,向你的爸爸媽媽說說自己一學期的進步吧,說好了,你會得到掌聲的?!薄翱鞓返暮賮淼搅?,認真設計一下自己的寒假‘節目’單吧,讓節日更精彩。也可以動手寫寫畫畫哦!”“過年了,和爸爸媽媽一起去拜拜年,向親朋好友祝賀一下吧!看誰的嘴最甜?!薄澳暌癸埗嘭S盛,說說你最喜歡的一道菜的色、香、味,向做菜的人表示你的感謝吧!”有了家長的支持和合作,學生在家庭中多交流、多表達,注意運用禮貌用語,久而久之,他們便會性格開朗,語言流暢,有自己的見解。這樣,口語交際的訓練才會真正學以致用,為生活服務。
此外,布置適當的口頭家庭作業,也可以讓口語交際訓練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新課程標準里不提倡低年級給學生布置書面作業。所以我們不妨在每天放學時給學生們布置一個口語作業,如跟爸爸媽媽介紹一下學校里的環境,介紹介紹自己喜歡的某一位老師,或是介紹一下在學校里學到的新的課文或是剛學會的游戲,介紹一下學校里剛結交的朋友等等。低年級學生對老師都有一種純真的崇拜心理,老師交給的任務都樂于完成。
三、源頭活水渠自清,拓寬學生口語交際訓練渠道,澆灌口語交際之花長盛不敗
問渠那得清如許,唯有源頭活水來!新課程把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作為語文能力培養的重要目標之一,是對語文教學理論的豐富和發展。上述這些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激發小學生學習語言、運用語言的興趣。教師要讓學生在自由、和諧、平等的氛圍中,進行口語交際,有意識地逐步提高他們的口語交際能力。只要我們留心觀察平時的生活,細心捕捉生活中的說話點,抓住一閃即逝的機會,及時組織學生,力爭多說話,多為學生創設機會,激發其表達的欲望,把握契機,由易到難,由淺入深,有步驟地進行指導,善意親切地評價其優劣,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就一定會得到很大的提高。更為重要的是,在其過程中培養了他們想說、敢說的心理素質和語言的適應能力,形成了良好的口語表達習慣,為今后學生的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源頭活水渠自清”,相信在教師精心的澆灌下,低年級學生口語交際之花必將能燦爛盛開,并且長盛不敗!
參考文獻:
[1]王群,劉伯奎.口語交際訓練教程.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2]劉偉麗.低年級口語交際訓練“三抓”,2010(36).
[3]朱永文.新課標小學必備口語交際.海豚出版社,2008-01.
[4]李莉莉.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案選粹(修訂本).語文出版社,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