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數據分析報告范文
時間:2023-03-18 09:43:4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餐飲數據分析報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在以智能終端為主要載體的移動互聯時代,聊微信、刷微博、玩游戲、手機支付等大量移動應用,讓越來越多用戶貢獻了海量的數據。深入整合、挖掘這些大數據,企業能夠提高對市場的洞察,增強競爭優勢,改變他們的運作甚至是完全變革商業模式。但是,大數據分析因為技術和投入的門檻高,在國內市場還處于初級階段,往往只具有簡單維度的統計能力。而技術成熟的互聯網巨頭推出的大數據分析報告,又因其定位原因很難保持中立。
TalkingData圍繞“移動互聯網行業概況”、“移動互聯網用戶行為”、“移動應用整體盤點”、“移動互聯網用戶線下消費習慣”等不同主題,多維度分析了2014年中國移動產業的整體發展狀況,力爭做到報告數據精準、精細、精確。據大數據分析獲知:移動互聯網網民近6成為男性,80后中青年是移動網民的主力軍,90后青少年也逐漸成為新生力量。從用戶使用習慣分析,大屏幕移動設備越來越受網民青睞,使用4-5英寸屏幕設備的用戶增長最快,iOS用戶對操作系統的更新行為更加積極。而對于運營商的選擇,安卓用戶更傾向于選擇中國移動,iOS用戶則青睞中國聯通。在接入網絡方式方面,Wi-Fi上網用戶占比最大,并且有越來越多的用戶轉向4G網絡,使得上網環境得到明顯改善,加速移動互聯網的深層演進。
在對各類移動應用進行整體盤點后,發現移動即時通信依然是網民的首選,而游戲的日均使用時長最高,可見娛樂需求地位穩固。
現在,移動互聯網已經度過了需求集中于通訊與社交方面的“萌芽期”和以購物與娛樂為代表的“初步發展期”,邁入到“高速發展期”,這一時期,出行、醫療、教育、餐飲等與生活密切相關的細分領域應用紛紛涌現,多元化生活服務為用戶帶來極大便利,線上與線下聯動(O2O)成趨勢。典型應用的不斷涌現,也讓O2O行業迎來用戶增長與資本市場融資雙重熱潮,移動端的消費閉環正逐漸形成。
篇2
--高速公路基層管理區節能降耗工作經驗交流匯報材料
以“數據采集、數據分析”為抓手,實現微觀上自己認識自己,努力形成切合實際的初步定額體系
1、水的數據采集和分析
6月初,第一期用水數據采集后,我們送揚州市節水辦專家分析后,發現誤差較大,管理區及時作了分析和調整,按照節水辦專家的意見,重新進行用水的樣本采集。6月下旬,又組織進行了為期10天的樣本數據采集,依照統一每天抄表時間、統一每天抄表順序,詳細采集總水表和17只二級分水表的第一手數據,管理區平均每天用水137.81噸(最高用水151噸,最低用水115噸),平均每天總表與各分表的誤差為109.5度(最高誤差143度,最低誤差90度),經數據對比分析,總表和分表的誤差為10.42%,結合其他因素分析,誤差值在正常范圍,通過數據分析,使各經營區域能進行更好的用水控制。
1、電的數據采集和分析
按照京滬公司電平衡填表的要求,管理區明確專人進行數據統計,主任室要求參與數據填寫部門和人員必須認真學習并且消化理解公司和管理處的每一個關于“節能降耗”的文件精神,綜合部按照公司下發的表格,協調水電班進行認真填寫,水電工為了確?!峨娖胶獗怼窋祿奶顚憸蚀_,連續一周工作在各個電表之間,一小時填寫一次,無一次間斷,向公司節能降耗領導小組和科協專家提供了第一手的管理區電平衡數據。為了確保數據的翔實可靠,管理區主任在節假日和夜間也經常打電話詢問數據采集填寫情況,對于填寫有疑問的表格和數據,及時做好溝通和協調工作,關鍵技術數據,主任召集相關部門進行會商。
此外,根據用水樣本的采集經驗,7月上旬,管理區又組織進行了為期10天的用電樣本數據采集,依照統一每天抄表時間、統一每天抄表順序,詳細采集總電表和36只二級分電表的第一手數據,管理區平均每天用電2548.5度(最高用電2943度,最低用電2331度),平均每天總表與各分表的誤差為109.5度(最高誤差143度,最低誤差90度),經數據對比分析,總表和分表的誤差為4.29%,結合其他因素分析,誤差值在正常范圍,通過數據分析,使各經營區域能進行更好的用電控制。
3、油的數據采集和分析
油的數據采集分兩個部分,一是車輛用油,二是配電房用油。
(1)車輛用油的采集重點是抓好車輛規范用油的管理,確保油耗采集的科學性和合理性。一是控制公務車的用車次數,同方向合并用車、不同部門合并用車、上下午協調合并用車,并實行用車預申報;二是加油控制,車輛一律在管理區加油;加油由駕駛班長、綜合部門經理或節假日值班主任現場監油,要求一次性滿箱加油;在外偶有加油,先請示后加油,要求限量加油,以夠行使到管理區為原則,到管理區后油箱加滿。
3-7月份,車輛用油主要受運行公里數影響,百公里油耗具體為金龍20.72、五十鈴15.01、皮卡11.98、海馬11.99,其中五十鈴屬于上路搶險用車,油耗受在高速路上的停留時間和夜間、高溫出車時間影響。
(2)電房用油重點抓好發電時間和發電機功率的測算。3-7月份配電房共計用油500升,共發電時間26小時,平均每小時19.23升。理論估算該功率的發電機每小時耗油量20-25升,經對比分析,誤差值在正常范圍。
以“合理組織、科學分析”為基礎,系統形成調查分析報告,努力為上級部門提供決策依據
按照7月10日公司傳真電報關于節能降耗調查的通知要求,我管理區認真對照調查內容的三點指導意見,進行了調查分析,系統形成了管理區試點單位的節能降耗調查分析報告。
調查分析報告系統總結和梳理了管理區開展節能降耗活動以來的工作,通過對水、電、油的分析,反映出我管理區自從開展“節能降耗”試點工作以來,水、電、油的節能使用控制初見成效,總的數據指標在可控制范圍以內,通過深入細致的第一手樣本數據采集和分析,不僅切實摸清了各區域水電和車輛、配電房的使用情況,而且為管理區下一步生產經營的控制管理,積累了第一手資料。
作為節能降耗試點單位,我們對于定額體系的測算有如下建議:
1、關于水的定額制定。需要考慮冬夏用水量的變化,需要考慮冬夏蔬菜的不同,對于洗汰用水量的不同,在此基礎上,方可把營收與用水量掛鉤,進行噸/百元定額測算較為理想。
2、關于電的定額制定。受線路、用電器的影響較多,各用電區域、甚至各單位可能數據上差距較大,進行度/千元定額測算較為理想。
3、關于油的定額制定。需要綜合考慮車輛完好率和利用率,主要是完好率和利用率的測算需請專家協助。配電房用油節能的空間不大,重點是加強用油和發電時間的管理。
4、為今后發展預留空間。要為管理區今后經營項目的增加,經營班次的調整等可預見的變化預留定額調整的空間。
作為公司節能降耗試點單位的幾點體會:
1、領導重視,機制健全,節能工作初見成效。節能降耗活動開展以來,公司、管理處節能降耗領導小組領導數次到我們基層管理區聽取匯報、指導推進、并和專家一道提出好的建議和
意見,上下互動,機制健全,使管理區試點工作取的了明顯效果,積極引導企業走上擔當社會責任的發展道路。
2、加大節能降耗的宣傳力度,不斷增強全員節能意識。我們采取多種措施,加強對節能降耗重要性的宣傳,大力開展節能知識的宣傳,積極引導員工轉變觀念,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為節能降耗的順利開展營造了濃厚的氛圍。
3、要重視技術創新,加大節能改造項目的資金投入力度。正是有公司和管理處的支持,我們得以順利進行設備改造和較快的數據采集、數據分析,真正實現了管理區自己了解自己,自己解剖自己,能夠微觀上分析自己,為三級單位管理區跟進公司戰略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作為公司節能降耗試點單位的幾點不足和認識:
一是對節能降耗工作的長期性認識要再提高,定額體系的建立和確定需要2-3年來調整和生產經營實踐的驗證,這期間需要扎實的工作,發揚不急不躁、務實科學的工作作風,進行深入細致的測算和反復的驗證。
二是需要盡快建立與節能降耗配套的激勵機制,通過激勵機制的作用的發揮,推動節能降耗深入持久的開展,充分調動職工節能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鼓勵節能降耗革新,從一滴水、一度電、一升油等小處抓起,確保節能降耗切實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是對降耗工作要進行再深入細化,結合管理區餐飲、汽修、停車場的實際,找準降耗的切入點,配套好工作措施,在降耗工作上還大有文章可做。
我們下一步的工作重點:
一是繼續做好設施改造,鼓勵技術革新,通過技術改造和管理強化,使已經降下來的項目數據,絕不能反彈。
二是繼續加大節能降耗工作的宣傳,結合將要出爐的定額指標,嘗試建立激勵機制,把節能降耗工作納入管理區管理的日常工作,推動節能降耗的長效發展。
篇3
2016市場調研報告一
一、調查方案
(一)調查目的:通過了解大學生手機使用情況,為手機銷售商和手機制造商提供參考,同時為大學生對手機消費市場的開發提供一定的參考。
(二)調查對象:在校生
(三)調查程序:
1、設計調查問卷,明確調查方向和內容;
2、進行網絡聊天調查。隨機和各大學的學生相互聊天并讓他們填寫調查表;
3、根據回收網絡問卷進行分析,具體內容如下:
(1)根據樣本的購買場所、價格及牌子、月消費分布狀況的均值、方差等分布的數字特征,推斷大學生總體手機月消費分布的相應參數;
(2)根據各個同學對手機功能的不同要求,對手機市場進行分析;
二、問卷設計
大學生手機使用情況調查問卷
三、數據分析
根據以上整理的數據,我進行數據分析,得出結論:學生手機市場是個很廣闊的具有巨大發展潛力的市場。
(一)根據學生手機市場份額分析
(二)學生消費群的普遍特點
作為學生我對這個群體做了一些了解,對于我們共同的特點進行分析,得出手機市場應該針對不同學生群體開發產品或進行針對性的營銷手段,才能夠搶占市場。下面我們就來對學生群體的特點來進行分析:
1、學生消費群的普遍特點:
1)沒有經濟收入;
2)追逐時尚、崇尚個性化的獨特風格和注重個性張揚;
4)學生基本以集體生活為主,相互間信息交流很快易受同學、朋友的(2016年度關于大學生手機調研報告)影響。
5)品牌意識強烈,喜愛名牌產品;
(三)學生消費者購買手機的準則和特點
通過調查大學生購買手機主要考慮因素是時尚個性化款式、功能、價格、品牌等,這也成為學生購買手機的四個基本準則。在調查中表明,大學生選擇手機時最看重的是手機的外觀設計,如形狀、大小、厚薄、材料、顏色等,占65%;但大學生也并非一味追求外表漂亮,內涵也很重要,所以手機功能也占有一席之位,占50%;其次看重的是價格,而較少看重的是品牌,看來現在的大學生還是比較看重實際的。
市場調研報告范文(二)
為了深入了解本市居民家庭在酒類市場及餐飲類市場的消費情況,特進行此次調查。調查由本市某大學承擔,調查時間是20**年7月至8月,調查方式為問卷式訪問調查,本次調查選取的樣本總數是20xx戶。各項調查工作結束后,該大學將調查內容予以總結,其調查報告如下:
一、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
二、專門調查部分
(一)酒類產品的消費情況
1、白酒比紅酒消費量大。分析其原因,一是白酒除了顧客自己消費以外,用于送禮的較多,而紅酒主要用于自己消費;二是商家做廣告也多數是白酒廣告,紅酒的廣告很少。這直接導致白酒的市場大于紅酒的市場。
2、白酒消費多元化。
(2)購買因素比較鮮明,調查資料顯示,消費者關注的因素依次為價格、品牌、質量、包裝、廣告、酒精度,這樣就可以得出結論,生產廠商的合理定價是十分重要的,創名牌、求質量、巧包裝、做好廣告也很重要。
(3)顧客忠誠度調查表明,經常換品牌的消費者占樣本總數的32.95%,偶爾換的占43.75%,對新品牌的酒持喜歡態度的占樣本總數的32.39%,持無所謂態度的占52.27%,明確表示不喜歡的占3.4%??梢钥闯?,一旦某個品牌在消費者心目中形成,是很難改變的,因此,廠商應在樹立企業形象、爭創名牌上狠下功夫,這對企業的發展十分重要。
(4)動因分析。主要在于消費者自己的選擇,其次是廣告宣傳,然后是親友介紹,最后才是營業員推薦。不難發現,怎樣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力,對于企業來說是關鍵,怎樣做好廣告宣傳,消費者的口碑如何建立,將直接影響酒類市場的規模。而對于商家來說,營業員的素質也應重視,因為其對酒類產品的銷售有著一定的影響作用。
(二)飲食類產品的消費情況
本次調查主要針對一些飲食消費場所和消費者比較喜歡的飲食進行,調查表明,消費有以下幾個重要特點:
1.消費者認為最好的酒店不是最佳選擇,而最常去的酒店往往又不是最好的酒店,消費者最常去的酒店大部分是中檔的,這與本市居民的消費水平是相適應的,現將幾個主要酒店比較如下:
2、消費者大多選擇在自己工作或住所的周圍,有一定的區域性。雖然在酒店的選擇上有很大的隨機性,但也并非絕對如此,例如,長城酒樓、淮揚酒樓,也有一定的遠距離消費者惠顧。
3、消費者追求時尚消費,如對手抓龍蝦、糖醋排骨、糖醋里脊、宮爆雞丁的消費比較多,特別是手抓龍蝦,在調查樣本總數中約占26.14%,以絕對優勢占領餐飲類市場。
4、近年來,海鮮與火鍋成為市民飲食市場的兩個亮點,市場潛力很大,目前的消費量也很大。調查顯示,表示喜歡海鮮的占樣本總數的60.8%,喜歡火鍋的約占51.14%,在對季節的調查中,喜歡在夏季吃火鍋的約有81.83%,在冬天的約為36.93%,火鍋不但在冬季有很大的市場,在夏季也有較大的市場潛力。目前,本市的火鍋店和海鮮館遍布街頭,形成居民消費的一大景觀和特色。
三、結論
1、本市的居民消費水平還不算太高,屬于中等消費水平,平均收入在1000元左右,相當一部分居民還沒有達到小康水平。
2、居民在酒類產品消費上主要是用于自己消費,并且以白酒居多,紅酒的消費比較少,用于個人消費的酒品,無論是白酒還是紅酒,其品牌以家鄉酒為主。
3、消費者在買酒時多注重酒的價格、質量、包裝和宣傳,也有相當一部分消費者持無所謂的態度。對新牌子的酒認知度較高。
4、對酒店的消費,主要集中在中檔消費水平上,火鍋和海鮮的消費潛力較大,并且已經有相當大的消費市場。
市場調研報告范文(三)
一、市場調研
目前市場上的沙發按照材質主要分為木質、真皮、布藝、以及二者結合四種,木質沙發:直接由各種木材打造,坐墊和靠背上沒有任何面料修飾,實用性和環保性比較好,但原木較生硬,舒適感不強,沒有人性化設計難以滿足現代沙發舒適性的要求;
目前市場上的沙發高檔品牌主要有以整體家居布置、沙發配套為主的全有家私、皇朝家私、香港富得寶、香港樂其、宜家家私等、以及主營沙發的芝華士;中檔品牌則包括吉斯、喜夢寶、世紀博森、伊諾維紳、成都南方等,低檔品牌則。
一、XX沙發市場概況:
目前,XX沙發銷售地主要聚居在XX大街處銀座家居、富雅家居、歐亞商城、東亞商城、清河家具、國貿家具、二印家具城。從產品和品牌檔次上看,銀座家居、富雅家居屬高檔品牌的根據地,東亞商城、清河家具、國貿家具、二印家具則匯聚了來自天南海北的中低檔沙發品牌。從經營定位上看,各商城均有自己的差異化定位,知名品牌、高檔商品的專賣店向富雅、銀座家具城集中;中檔及部分專業市場多數集中在東亞家具城;低檔商品的批發業務又集中在XX和XX家具城,歐亞則走專業化辦公家具路子,與其同一東家的銀座家居形成互補,對其他家具商城形成攻擊。
市場上的沙發按照材質主要分為真皮、布藝、以及二者結合三種,進駐XX沙發目前市場上的沙發高檔品牌主要有以整體家居布置、沙發配套為主的全有家私、皇朝家私、香港富得寶、香港樂其、宜家家私等、以及主營沙發的芝華士;中檔品牌則包括吉斯、喜夢寶、世紀博森、伊諾維紳、成都南方等,低檔品牌則匯聚了一些來自XX本土和其他各地區縣城的小品牌,如XXXX、XXXX等。
三、消費者調查:
1、消費者細分特性描述一(低、中、高檔):
a)平民百姓、普通工薪族是是低層次、低價位的主要消費群。他們的要求是:簡潔實用而又有現代美感;功能較多,以便充分利用有限的居住空間;希望中高檔次的設計及風格,但價位偏于中低價,心理上能感到物有所值。這一類消費群還是雜牌的天下,因其長于抄襲與模仿,拙于原創與設計研發。因此,它們利用自身的各項成本優勢,吸引了廣大的中下層次的消費群。
b)中高層次的消費群,這部分消費者包括企、事業單位的管理人員,城市白骨精(白領、骨干、精英)。他們事業有成,思想獨立,個性化追求較為明顯。對家私的性價比、設計風格、用材、品牌定位較為看重。這部分生產廠家較多,他們各自以自己的原創設計及針對目標消費者的技術研發滿足了追求不同風格的消費者的需求。
c)都市新貴或富豪的高層次群體。這部分人居于消費金字塔的頂端。一般都有別墅或寬敞豪華的住房,對家具的要求首先是品牌要與自己的社會或金錢地位相匹配,通常選擇的是國際品牌或知名品牌。
2、消費者細分特性描述二(辦公、家居):
a)辦公沙發消費群主要是經濟水平處于中找范文就來http:fanwen.高層次的群體。購買群也多位于這個群體。經濟佳者,由于公司形象或私人喜好的需要,他們看重品牌,因此選擇的一般都是知名品牌。經濟一般者,則選擇中檔品牌,既顧及到了形象,又節省資金。
b)家居沙發消費群的范圍比較廣泛,幾乎涵蓋了所有成家立業或將近成家的消費者。對于私人使用物品,他們選擇起來相當慎重,不僅注重質量,而且在與室內風格匹配上也花盡心思。由于經濟狀況的不同,選擇的品牌檔次亦各不相同。
3、影響消費者購買沙發的主要因素:
訪問5人,綜合如下:
消費者選擇標準無污染、沒怪味、舒適、款式合理、價格實惠
高消費大品牌
中低消費舒服、價格便宜
現用沙發品牌南方、泰新、以及濟南本地產布藝沙發
認為現在較好的沙發品牌是芝華士、皇朝家私、全有家私以及一些香港品牌等。
四、沙發產品的未來發展走勢:
通過訪談和查找二手資料,有三大走勢:
a)產品設計開發方面:力求創新,國際一體化,簡約、舒適成為城市中人們放松壓力生活的主題;
b)產品使用方面:力求方便搬運,使用年限減少,色彩和時裝化的家具受到越來越多人的歡迎;
c)品牌方面:由于產品日趨細分,沙發品牌呈兩極化發展,知名品牌更加注重其品牌的建設和推廣,某些中檔品牌則在競爭中淘汰,而那些雜牌、小品牌則依舊利用自己的成本、價格以及地域優勢,占據中下層消費區域。
2016市場調研報告
調研報告是對某項工作、某個事件、某個問題,經過深入細致的調查后,將調查中收集到的材料加以系統整理,分析研究,以書面形式向組織和領導匯報調查情況的一種文書。
手機產品市場調研報告
調研目的
本次調研手機市場的平拍狀況、消費者試用情況來了解我國目前手機市場的品牌現狀以及消費者購買動力
調研對象
諾基亞、三星、HTC、摩托羅拉、蘋果、索愛、LG、黑莓、聯想、華為、魅族、步步高、中興、紐曼、酷派
調研的內容
行業動態:發展現狀、存在問題、發展前景、相關政策、行業技術及相關技術、社會與經濟環境以及其他因素。
行業運行:行業整體規模、生產、銷售情況、進出口以及投資等,其他如細分市場運行、替代品與互補品行業運行等。
競爭格局:行業集中度、主要企業及相關產品、財務情況、發展戰略等、市場格局、進入與推出壁壘等。
調研方式
本次調研采取的是隨機問卷調研。
調研時間:20xx.2.2120xx.3.21
調研結果
現在移動電話有三種制式,GSM、CDMA和模擬制式,GSM占主導地位,約有93.1%的用戶、是選擇GSM制式,2.72%的用戶用的是模擬手機。4.18%的人選擇CDMA制式。
中國移動用戶占有率為67.19%,中國聯通用戶占有率為31.23%,中國電信長城用戶占有率為1.58%,可能跟其網絡開通覆蓋城市只有上海、,北京、廣州4個城市有關。
約61.39%的消費者覺得降價是他們購買手機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41.78%的消費者可能是看重這一產品的品牌知名度而購買。從中可以看出價格優勢也是主導消費者購買欲望的一大因素。
通過調研可以看出消費者購買手機最為看重的是手機的性能、價格、款式,最后才是時尚感。這四點是影響消費者購買手機比較重要的因素
消費者談到對手機未來的功能還有哪些期望時,有34.53%的人把MP3播放功能放到首位。至于增加手機的游戲功能、照明功能等選擇比例較低。約有64.17%的消費者對WAP較了解。對電子郵件收發此項功能的需求比較突出。手機銀行這項功能的需求量達到20%左右。
調研體會
通過以上調研顯示:消費者真正看好的是質量好、性價比高的手機。以上根據消費者對手機的購買心理的判定及消費者對未來手機功能的期望,這也為眾多手機廠商帶來了以后發展的方向,更能促進我國手機市場的發展和繁榮。
2016市場調研報告
市場調研是市場調查與市場研究的統稱,它是個人或組織根據特定的決策問題而系統地設計、搜集、記錄、整理、分析及研究市場各類信息資料、報告調研結果的工作過程。
市場調研報告是經過在實踐中對某一產品客觀實際情況的調查了解,將調查了解到的全部情況和材料進行分析研究,揭示出本質,尋找出規律,總結出經驗,最后以書面形式陳述出來。這就是調研報告。
行業分析報告的編制撰寫一般由企業內部市場部或專業的市場研究公司撰寫,市場研究公司在數據采集、資料歸類、觀點提煉、報告撰寫方面具備獨特的專業優勢,擁有專業的報告撰寫團隊,完整的數據庫。
實事求是地反映和分析客觀事實。調研報告主要包括兩個部分:一是調查,二是研究。調查,應該深入實際,準確地反映客觀事實,不憑主觀想象,按事物的本來面目了解事物,詳細地占有材料。研究,即在掌握客觀事實的基礎上,認真分析,透徹地揭示事物的本質。至于對策,調研報告中可以提出一些看法,但不是主要的。因為,對策的制定是一個深入的、復雜的、綜合的研究過程,調研報告提出的對策是否被采納,能否上升到政策,應該經過政策預評估。
作用特點
可以為市場預測提供科學依據,它是制定經濟政策的依據。它的作用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均衡供需
(2)指導生產
(3)合理定價
(4)了解信息
市場調研的特點
針對性:市場調查報告的寫作要有明確的目的性,要針對實際工作的需要。實踐證明,調查報告的針對性越強,其指導意義、參考價值和社會作用就越大。
新穎性
真實性:材料的真實/選用恰當合理、科學細致的調查方法
時效性
寫法
市場調研報告有明確的主題,清晰的條理,和簡捷的表現形式。
當一切調查和分析工作結束之后,必須將這些工作成果展示給客戶。那么,我們首先需要明確的是:報告應采取什么樣的結構體系?什么樣的方式來表達數據的涵義?
報告的結構體系應包括,調研目的、調研方法、調研范圍以及數據分析在內的一系列內容。這種體系基本上在每個同類型的報告中都適用,因此,此處不做更詳細的說明,以下內容主要針對數據分析結論的表現方法。
關于數據分析的部分,通常情況下是采用圖表表示的。圖表是最行之有效的表現手法,它能非常直觀的將研究成果表示出來。在將調研的分析結果變成令人信服的圖表之前,首先要謹記,它只是一種傳遞和表達信息的工具,使用它的重要原則是簡單、直接、清晰、明了。每個圖表只包含一個信息,圖表越復雜,傳遞信息的效果就越差。
在實際操作中,各種表格、組織圖表、流動圖表、矩陣等都被大量的運用到報告中,但總的來說,以下幾種圖表形式是最常用的:柱狀圖表、條形圖表、餅形圖表、線形圖表。
使用圖表的目的在于:將復雜的數據變成簡單、清晰的圖表,讓人能夠一目了然的了解數據所表達的涵義。那么,如何選擇不同類型的圖表來表現不同類型的數據?首先,我們應先明確數據所表達的主題,然后確定可能使用的圖表類型。
通常我們的研究數據所體現的關系是:頻率分布、成分、時間序列、項類或相關性。要表達一個主題明確的數據,可能會有多種圖表形式。但是,哪種是最能將數據表達清楚的呢?這就要求我們的主題(即圖表標題)突出重點,點明主題。讓我們來看一個例子,這個例子能將以上的意思,表達的非常明確。
這里的標題描述了圖表的內容范圍,大多數讀者在看了這個圖表后,都會把注意力集中到城西,認為圖表的主題是城西是絕大多數的消費者可能選擇的區域。但是,制圖者可能是想表達選擇城北和城東的消費者較少,但隨著城市建設的進行,將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為了使讀者將注意力集中在我們希望他注意的數據上,所以,我們可以在一般標題后附加一個重點標題:城北和城東將有更大的發展潛力。
既然已經確定了要表達的重點,那么接下來就是要明確數據間的相互關系,若是表示占頻率分布、對比等關系,則除線形圖表以外的其它幾種基本圖表格式都可以使用;在實際工作中可根據具體需要進行選擇??傊?,條形圖表應該是應用最廣的類型,而柱狀圖表是用得最多的另一種類型,這兩種圖表基本占整個報告中圖表總數的半數左右;而線形圖表和餅形圖表的使用則應相對減少,更多的是將各種綜合運用,如線形圖表加上柱狀圖表,或餅形圖表加上條形圖表。
在用圖表表達數據的同時,還要注意一些細節的處理。比如:使用柱狀圖表和條形圖表時,柱體之間的距離應小于柱體本身;在說明文字較多時,用條形圖表表示更清晰,便于讀者辨認;在使用餅形圖表時,應在標明數據的同時,突出數據的標識。即:同時使用數值與數據標識。
篇4
奧運食品安全進程
2005年
2005年,北京市建立起首都食品安全監控系統,將全市21家大型批發市場、57家大型商場和連鎖超市、59家學生營養餐送餐企業、500家餐飲企業、250家食品生產企業和生產基地、19家屠宰企業、94家零售批發市場以及17類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食品納入監控系統。
2006年
2006年,北京市全面啟動《奧運食品安全行動綱要》,深入落實食品市場準入制度。北京市工商局正式啟動奧運食品行動計劃,這個計劃將包含建立奧運食品安全標準、保障奧運食品供應安全、建立奧運食品安全監控系統、奧運會期間的食品安全控制、奧運食品反恐及突發事件應急處理、建立奧運食品安全協調機制等七大部分。
生產奧運食品的基地正在被逐個選定,被確定的奧運食品將一律加貼電子標簽,確保從農田到餐桌全程跟蹤食品的安全。
2007年
2007年8月8日,北京市將啟動首都奧運食品安全追溯系統。該系統作為奧運食品安全保障系統的一部分,建成后,將實現對首都奧運食品從生產到消費整個食品鏈的全程跟蹤、追溯。奧運會后,該系統將轉變成首都食品安全日常監控措施,并服務于首都重大活動、大型賽事的食品安全保障工作。
奧運食品安全追溯系統依托北京市工商局網絡環境,包括兩級平臺、四個子系統。在一級平臺建立全市統一的中心數據庫,是整個系統的數據管理中心,將實現全市范圍內追溯數據的管理、食品召回、監測預警、決策分析。二級平臺由果蔬追溯子系統、動物產品追溯子系統、預包裝食品追溯子系統和奧運食品追溯子系統組成,主要包括查詢服務、產品追溯、統計分析、批量召回、預警報警、地理信息等功能。
蔬菜食品適宜采用條形碼與RFID相結合的自動識別技術。
奧運食品追溯機制
結合國際國內已有的成功經驗,奧運食品安全追溯系統的整體設計思路包括以下五個方面。
條形碼與RFID相結合
在食品安全管理中,最重要的管理要素就是通過信息技術實現對食品“從農場(田)到餐桌”全流程各個環節的可追蹤性與可追溯性。必須確保食品供應鏈每一個環節,尤其是加工和銷售環節的信息的準確性,否則,即使是1%的非準確性所導致的直接和間接后果,也將是十分嚴重的??紤]到成本因素,現階段并不需要食品流通全程使用RFID技術,而是需要把RFID與條形碼結合應用。舉例來說,生豬在飼養階段可采用基于ISO 11784/5標準的RFID耳標,屠宰與配送階段也可采用ISO 15693標準的掛鉤標簽,零售環節則改為條形碼;蔬菜食品的追溯過程中,也只有倉儲運輸環節以同批次商品的最大包裝為單位加貼RFID電子標簽,其余環節仍然使用條形碼技術獲取信息。
低成本標簽自動獲取信息
采用HF頻段的RFID電子標簽,一方面技術成熟,相應產品的價格較低,另一方面使用中受到環境因素的影響小,可以降低系統出錯的可能性。采用低成本RFID標簽,可將食品追溯全過程透明化,并且可以使監管者和消費者做到實時、準確、直觀地了解全過程中的全部信息。對應用企業來說,RFID改造也不僅僅是資金投入,通過食品追溯系統的數據分析,企業可對管理效率和產品銷路進行分析,從而優化生產流程,在提高效率和信息化水平方面收回改造的投資成本。
面向公共服務的安全機制
對于食品加工及安全追溯來說,系統的安全性也是一個重要的問題。如何防止食品安全信息的偽造和惡意讀取,是食品監控平臺必須要考慮的因素。在電子標簽中加入特殊的安全認證機制是一種解決方案,但會造成系統實施成本的急劇上升。
綜合考慮,采用在讀寫器端加入安全認證機制,實現對讀寫器及持有人的認證管理,可以有效保證食品安全信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具體來說,可對每部讀寫器通過硬件方式將授權碼固化到其中,使之成為專用的讀寫器,防止惡意讀取和操作。
建立追溯和應急響應機制
食品源進入系統,貼上RFID電子標簽,構成信息生成和采集的源頭,在食品流通的各個環節,讀寫器讀取標簽信息,連同環境狀態傳入后臺數據庫存儲,同時結合現場設備控制和生產關鍵環節管制標準,實現同步檢驗、控制設備即時處理和實時數據采集的問題。利用RFID技術的非接觸性特點可以降低食品的污染途徑,為監管者和消費者提供更準確的食品信息鏈信息,為其后的追溯定位和應急響應機制提供基礎。
利用以上較準確的源數據,食品追溯系統使用網絡和數據庫技術生成食品信息鏈,采用兩種方法來進行食品追溯管理:一是從上往下進行跟蹤,即食品供應商―加工商―運輸商―銷售商―銷售點,這種方法主要用于查找造成質量問題的原因,確定產品的原產地和特征;另一種是從下往上進行追溯,也就是消費者在銷售點購買的食品發現了安全問題,可以向上層層進行追溯,最終確定問題所在,這種方法主要用于問題產品的召回。這樣,在信息鏈中任何一個生產環節,都可以快速向上追溯食品的流通環節和向下追蹤具有問題特征的食品,實現食品的“源追溯”和問題食品的跟蹤,用以查明食品問題環節和召回問題產品,真正實現食品事先準確預警、事后快速處理。
監控平臺的數據挖掘模式
奧運食品安全監控平臺的公共信息服務包括生產標準數據庫服務、安全信息數據交換、生產安全預警系統、食品安全信息、電子地圖系統、食品監控系統和食品質量分析評估系統等。在這種監控模式下,通過對分布式數據的有效挖掘,監控平臺不僅起到了食品安全監控的目的,還可以針對屠宰企業和管理者銷路分析報告和統計信息報告,從而獲得增值效益。
篇5
論文關鍵詞:餐飲業拉動內需擴大消費
論文摘要:2008年下半年以來,中國經濟受到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增速放緩,拉動內需、擴大消費成為應對危機的主要措施。餐飲業作為服務業的重要產業,是消費市場的重要分支,具有抵御經濟周期影響的行業優勢和啟動大眾消費市場的巨大潛力,成為拉動節假日消費和落實保障民生政策的重要手段。因此,應重視餐飲業對拉動內需、擴大消費的重要作用,促進餐飲業健康協調發展,保障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措施的成效。
自2008年下半年以來,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我國制定了擴大內需,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政策。2009年第一季度,我國GDP增速下滑至6.1%,GDP增速主要靠投資拉動,投資增速達22%以上。而作為經濟發展“三駕馬車”之一的消費卻沒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拉動內需、擴大消費則收效甚微。拉動內需作為我國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措施,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本文以餐飲業為例,分析服務業對拉動內需、擴大消費的重要作用。
餐飲業發展具有強大的經濟基礎和物質條件
隨著社會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社會財富迅速增加,廣大人民群眾收入水平不斷提高,生活方式隨之發生巨大變化,為餐飲業的發展提供了現實需求和經濟基礎。同時,隨著市場經濟體制建立健全和迅速發展,社會物質產品極大豐富,為餐飲業的發展提供了物質條件和歷史機遇。根據歷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情況及構成統計數據,1952-2007年,住宿和餐飲業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構成百分比可分為兩個階段。1952-1978年是5.1%-3.5%,其趨勢是逐年下降后日漸走平,反映出改革開放之前我國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社會生產力低下,經濟增長遲緩甚至倒退,物質匱乏而導致餐飲業發展緩慢的狀況。而1978-2007年則是3.5%-13.9%,一直呈上升趨勢,2009年第一季度達14.9%,反映了餐飲業在改革開放之后伴隨著經濟高增長出現了長期上升趨勢。改革開放以來,餐飲市場需求旺盛,成為促進第三產業發展、擴大消費、拉動內需的重要經濟增長點。
從改革開放的歷史經驗來看,餐飲市場的需求伴隨著經濟高速增長和人民群眾收入增加、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全過程,餐飲市場需求旺盛、快速增長的趨勢將長期持續。
同時,餐飲業也是經濟發展必需配套的消費產業。2007年,中國餐飲消費達到12352億元,連續17年實現兩位數高速增長,大大超過同期國內生產總值和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增速,人均餐飲消費達到915元。預計到2010年全國餐飲業的零售額將達到2萬億元左右,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中的比重將進一步上升,為當前我國擴大內需、拉動消費、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方針政策的實施提供了現實可能。
餐飲業具有抵御經濟周期影響的行業優勢
從統計數據分析,相比外貿出口,消費受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相對較輕,而作為消費市場重要分支的餐飲業,與其它行業相比,受經濟波動周期影響較小。這是由餐飲行業的特點所決定的。餐飲消費是最基本的民生消費,餐飲業在任何時候都存在基本市場需求。餐飲市場消費者消費需求的多樣化決定了餐飲業發展層次的多樣化,使餐飲業成為具有較大彈性發展空間的行業。消費者消費能力的不斷提升,以及在市場需求壓力下產生的激烈行業競爭和科技手段的創新,不僅鞏固了市場發展基礎,同時也不斷提高了行業發展水平。餐飲業屬于勞動密集型行業,準入門檻低,有較強的市場生存能力。
2009年第一季度,在國內生產總值大幅下滑的情況下,全國住宿和餐飲市場零售額達4382.9億元,同比增長18.9%,高于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幅3.9個百分點,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增長貢獻率為18.1%,說明餐飲業在經濟困難時期仍保持較好的消費勢頭。同時,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餐飲業的影響也存在著地區差異和行業差別,對我國東部發達地區影響較為明顯,而對西部地區則影響較小;對高端餐飲沖擊較大,對中低檔餐飲影響較小。從地區內部來看也存在不同的情況,如東部地區的上海,2009年一季度GDP增速僅為3%,遠低于全國6.1%的平均值,但服務業占GDP的比重第一次上升到60.1%。浙江餐飲市場作為拉動內需的重要消費市場,自2008年下半年到2009年初以來,始終保持旺盛的需求,受到金融風暴沖擊的影響很小,與其他行業相比,仍保持健康發展勢頭。2009年春節后,杭州市人力資源市場共有300家單位提供了4329個工作崗位,招工單位主要集中在餐飲業等第三產業。
餐飲業具有啟動大眾消費市場的巨大潛力
大眾消費市場具有可持續發展的生命力,啟動大眾消費市場是落實擴大內需政策的關鍵,使大眾成為消費主體是拉動消費的保證。大眾消費市場的消費群體及消費水平相對穩定,是市場發展的基礎。改革開放以來,大眾餐飲消費已成為市場主流趨勢,大眾餐飲、工薪消費成為餐飲市場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和源泉。
另外,餐飲社會化將進一步帶動消費大眾化。近年來餐飲社會化程度不斷加強,外出就餐已成時尚。生活節奏加快,消費觀念更新和社會經濟交往活動頻繁將進一步加快餐飲社會化發展的步伐。商務交易、會展活動、居家消費、商務與個人旅行、婚慶、休閑娛樂等都成為帶動餐飲消費的動因。這意味著餐飲業消費需求將不斷擴大,與之相對應的消費門類將突破傳統的餐式范疇,呈現出便利化、多元化、現代化發展趨勢。
為順應這一趨勢,2007年以來,我國政府對發展大眾消費市場制訂了一系列相關的規劃和政策,如2007年3月《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服務業的若干意見》,2007年9月《商務部關于加快發展大眾化餐飲工作的意見》,2008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發展服務業若干政策措施的實施意見》,2008年6月《商務部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做好餐飲業有關工作的通知》,2008年7月國家工商總局《關于促進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等。餐飲業的發展,尤其是大眾餐飲服務業越來越受到政府的重視和政策的支持,從而使啟動大眾餐飲市場成為抵御國際金融風暴沖擊的合理選擇。
在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下,餐飲業消費重點和熱點逐漸向大眾餐飲市場轉移的特征日趨明顯。目前我國人均餐飲消費約140美元,與美國1600美元、法國1050美元相比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和潛力。隨著我國政府拉動消費的政策影響、城鄉居民收入較快增長和消費觀念更新等因素,未來餐飲業依然是引人注目的消費熱點,餐飲消費水平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當前餐飲業的消費市場主要在城市,主體還是來自城鎮居民,而農村餐飲這個龐大市場還有待開發。從中央啟動農村消費市場的政策來看,從餐飲市場連續性和可持續性來看,巨大的農村餐飲市場將為餐飲經濟提供廣闊發展空間。
餐飲業是拉動節假日消費的重要手段
改革開放以來,假日經濟已成為擴大內需、拉動消費的重要手段。中國人有節假日團聚的習慣,但是,節假日到餐館聚餐的習俗卻是改革開放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后的產物。餐飲消費也從特定消費者在特定場合消費轉為日?;?、大眾化消費。上世紀80年代末,除夕之夜只有幾家國營飯店營業,接待的大多是游客。而到90年代初,到飯店吃年夜飯開始成為小部分人的選擇。隨后,到飯店吃年夜飯成為習慣。假日經濟有效拉動了節假日的餐飲消費,節假日全家人或親朋好友到飯店聚餐逐漸成為消費時尚,餐飲行業也成為少數全年無休息日的行業之一,餐飲企業紛紛將節假日作為經營重點。
餐飲業是旅游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必然成為拉動假日消費的主要手段。以浙江杭州為例,2009年春節是金融危機以來的第一個春節,杭州餐飲企業生意紅火,餐飲門店人氣旺盛,外出吃年夜飯的人數穩步增長,自助餐形式的年夜飯也逐漸被市民接受,成為傳統中式飯店之外新的年夜飯選擇。
據統計,杭州2009年春節節日期間餐飲總體銷售較2008年同比增加5%-10%,各大餐館年夜飯訂座率超過95%,營業額普遍增加。由于浙江具有豐富的風景旅游資源和獨特的人文自然景觀,景區餐飲成為推動節假日餐飲消費的重要因素。各餐飲名店競相在景區開設餐廳,國際連鎖品牌也在景區開設分店。
餐飲業是落實政府保障民生政策的重要抓手
服務業是擴大內需、拉動消費的重要行業。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即使在金融危機和經濟緊縮的大環境下,社會消費多元化趨勢和社會服務的巨大需求并不會改變,這就為餐飲業帶來無限商機。
提升餐飲業的發展水平必然成為政府當前加強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重要職責。目前,餐飲業已從為少數高收入階層或特殊消費群體服務成功轉型為大眾化餐飲。隨著政府職能向公共管理和社會服務的轉變,加強對社會餐飲業和大眾餐飲市場的管理和指導成為政府部門的工作重點和重要抓手,解決餐飲業發展中的問題也提升到保民生的高度,從而為推動餐飲業充分實現社會服務功能提供了契機。
大力發展放心早餐工程。由于人民群眾生活水平、消費能力的提高以及生活方式、思想觀念的變化,早餐早點作為大眾餐飲消費的重要方式,具有制作快捷、食用便利、質量標準、營養均衡、服務簡便、價格低廉的特點,成為學生、上班族、打工者、旅游者和家庭用餐的主要消費品種。而提供安全、衛生和營養的放心早餐服務,是政府的一項社會責任,是貼近民心的工作。
商務部將用2年左右的時間,引導287個地級以上城市,初步形成包括配送中心及市場網點在內的早餐供應服務網絡。中國烹飪協會、中國飯店協會也發出倡議,餐飲企業開辦早餐服務,滿足群眾需求。浙江省也提出要把解決早餐早點供應作為一項便民利民的政府為民辦實事的重要工程,從網點布局、資金稅收、服務等多方面積極給予扶持,使早餐早點供應做到衛生、方便、營養、美味、實惠。放心早餐工程有望形成快餐企業積極探索現代化早餐經營與發展模式,餐館與飯店等正餐企業積極開展早餐經營,社會合作大力開拓社區早餐市場,深入社區辦好早餐服務,各類超市、便利店創造條件辦好早餐服務的多層次、全方位推進放心早餐工程的局面。為大眾提供早餐服務,將成為餐飲業的增長點。
積極推進社區配套餐飲服務網點建設。隨著社會化服務功能的不斷完善,社區餐飲、老年食堂等成為社區保障服務的重要內容,加強社區配套餐飲服務網點布局建設也是政府部門的重要職責。社區餐飲經營將與商業、文化、休閑等時代特征結合更加密切。
大力倡導健康餐飲。當前,大力提倡健康消費、安全消費、綠色消費、環保消費、科學消費、節約型消費,促進餐飲業可持續發展,成為餐飲業的新追求。隨著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開始更關心自身健康,科學用膳、餐桌安全是現代人關注的話題,這就需要政府部門加強管理,引導餐飲企業在合理安排膳食,講究營養搭配;大力扶持放心菜等無污染、富營養的綠色食品;加大在營養餐廳、素菜素食方面的開發力度,培養高水平的營養師,推廣綠色食品菜譜,將餐飲業發展成為綠色環保產業。這既是餐飲企業的社會責任,也是政府推進餐飲業提升質量水平和競爭力的重要手段。
綜上所述,餐飲業是重要的服務業,與國計民生息息相關,對于促內需、保增長、渡過金融危機和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生活水平都具有重要和深遠意義。
參考文獻:
1.錢學森.談社會主義美食文明與社會主義美食文化.中國烹飪,1990(10)
篇6
包文菖是長期耕耘在電信行業的老兵。他整體重塑了安徽移動的系統架構,在搭建架構的同時引入SOA、云計算等先進理念,在業務層面進行緊耦合,再在新架構的基礎上進行運營改造,將業務、管理、運維三大系統統一到一個資源池中,為未來迎接移動互聯網和40的挑戰打下堅實的基礎。在經營分析系統中,改變了原有死板的Excel表格展現形式。以APP形式存移動端展現,便于數據生命周期管理以及數據治理。
郭清順:中山大學科技發展研究院副院長
郭清順是國內高校教育前沿技術的實踐者,他帶領技術團隊構建了中山大學數字化校園體系,建立統一完善的教學、校務和科研管理平臺,為師生提供教學平臺和知識社區。教師和學生可以通過網絡資源獲取服務,共建平臺資源。教師在網上給學生留作業,學生在網上提交作業,獲得老師答疑,對重要問題進行網絡討論。這些在學習過程中形成的內容成為所有學生的資源。
目前,中山大學將越來越多的基礎課程放在網上,學生可以通過網絡學習包括艾滋病等基礎課程,并通過在線考試獲收學分,這種方式很受學生歡迎,也讓更多教師將精力集中到核心專業課中。在這種模式下,中山大學正在逐步實現對學牛和教師的生命周期管理,如教師授課信息、項目經費、科研設備等信息,由此制定相關的績效評估體系等管理辦法。
韓子森:天津賽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
韓子森認為,機械行業要做大做強并實現跨越式發展,需要學習日本、韓國等先進造機企業的經驗,走設備密集、信息密集的技術路線。這意味著,企業要向現代化數字管理模式轉換,將工廠各部門的管理模式改進到與信息技術相適應。
他所在的天津賽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研發生產子午線輪胎成套裝備為主,2010年他啟動一系列的信息化建設項門時,希單通過軟件,系統地引進先進管理模式和管理標準,使軟件成為將業務流程與管理體系二者合一的有效載體,迅速完成管理的固化。與此同時將業務與管理體系整理成標準的企業制度、標準化手冊。在信息化建設中,技術團隊將管理軟件、設計軟件、設計管理軟件和生產計劃軟件、輔助制造、客戶關系僻理系統作為綜合應用,與生產管理、制造流程與信息化進行集成和融合,將設計、管理、生產流程進行整合和完善。上述措施效果顯著,2013年企業的資金周轉率提高了10%,生產制造成本降低8%,物料到貨準確率提高到70%,生產準時交付率提高到80%,產品質量合格率提高到98%以上。
何劍:廣西柳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信息技術部部長
作為我國機械工程領域的排頭兵,柳工正在通過信息化完成兩個方向的轉變:國際化和現代化。何劍帶領柳工機械的信息技術團隊用IT技術支撐柳工機械這家老牌國有企業的對內自我變革,以及對外邁出國際化的腳步。他以海外應用以及供應鏈優化為抓手,支持公司的海外并購和業務拓展。將供應商與經銷商數據整合到自己的平臺上,實施了SRM、DMS,通過信息集成,打通了從客戶、經銷商到供應商的信息傳遞壁壘,使整個供應鏈的響應速度、調整速度都得到了極大的改善;通過信息化改變傳統的粗放企業經營管理方式,轉為基于數據分析、基于流程優化的現代化管理,為未來柳工創新生產模式,拓展電子商務渠道打下堅實的基礎。
胡建中:常州東風農機集團有限公司信息中心主任
胡建中是東風農機信息化部門的創立者,為東風農機建起了整套IT系統集群。他的秘訣是TT創新―定要接地氣,―定要服務和優化業務。面向上下游合作伙伴的IT建設都是這樣的案例,東風農機對700多家供貨商提供代管庫管理,也就是說東風農機提供庫房,供貨商提前將零部件運送過來,東風農機消耗后向供貨商提供清單并結算,供貨商再進行補貨。每家供貨商都能夠第一時間知道自己在東風農機的庫存和的訂單,可以按照真實需求來送貨。胡建中說,補貨模式每年預計節省庫存資金8000多萬元。東風農機客戶關系管理系統的建設達到了三個目的:一是掌控經銷商的真實庫存;二是管理客戶檔案,東風農機大約有250萬客戶,這些客戶的信息都需要經銷商上傳;三是為經銷商提供一個電商平臺,可以直接幫助最終客戶下單購買配件。
江永忠:巨化集團公司信息中心總經理
圍繞營銷集中、資金管控、商貿、物流管理、采購捐標等各種轉型策略,江永忠和他的團隊打造了大量創新應用,推動了巨化“一主兩翼”的戰略轉型。
以轉型難點資金集中管控為例,巨化IT系統既實現了對二級單位資金的集中,避免了資金分散造成的資金浪費,降低了財務費用。也通過流程設計保障了下屬單位對資金的自主快速使用,更為關鍵的是高度掌控了資金流向,對“兩翼”產業實現了有效支撐。
目前,巨化商貿中心在采購原材料時1/3滿足自己生產需求,2/3通過交易系統供應給周邊關聯企業。資金集中使得巨化有了足夠的資金采購足夠大的量,不僅降低了自己的采購價格,也讓規模較小的原料需求企業獲得了集量采購的成本效益,商貿業務已成為巨化營收增長的重要支點。
江永忠和他的團隊打造的?;穮^域公共物流平臺,是巨化生產業中另一個變“成本中”為“利潤中心”的案例。該平臺以巨化巨大的運輸需求為支撐,向有相應資質的第三方物流企業和周邊有同樣運輸需求的企業開放――物流職能部門成為了新的電商產業。存技術的支撐和引領下,2013年巨化集團的銷售收入有望從去年的150億元左右,增長到200億元以上。
姜海東:東方風行集團,樂蜂網首席技術宦/CTO
作為東方風行集團的首席技術官,姜海東全面負責東方風行集團及旗下傳媒公司和樂蜂網的技術研發及物流客服運營管理,構建東方風行集團旗下的傳媒、樂蜂網和自有品牌三塊業務的有效聯動。
他率隊完成樂蜂網站改版、數據平臺等項目及系統建設,提高網站的智能化管理水平;同時打造樂蜂網物流運營體系,推進“一日兩送”行業服務標準,升級最后一公里服務水平;并且構建整個客服體系,建立“2小時解決客戶問題”的服務新標準,提升客戶滿意度;在自有品牌業務上。他通過技術支撐目有品牌的多渠道分銷管理模式,技術團隊應用技術虛擬出多個庫房對應多個平臺,并保證多個平臺的庫存合理且共享。
未來姜海東的目標是通過技術梳理業務并打造底層架構,打通各個子公司的信息流、資金流和物流,將樂蜂網和自有品牌子公司打造為具有競爭壁壘的商業模式。
蔣文:寶時得機械(中國)有限公司IT總監
寶時得是全球排名前五的電動工具品牌。其用戶大多都是家庭DIY的愛好者,購買寶時得產品自己修整草坪或者修理房屋等。這些產品價格不貴,重復購買率很高。蔣文說,電動工具其實是―種快銷品,要求企業以銷定產,敏捷供應,快速響應市場需求。低庫存、高周轉運行。
在蔣文看來,寶時得供應鏈平臺的創新之處,不僅僅在于扭轉了企業的商業模式,使其符合市場實際狀況,更重要的是,實現了從供應鏈后端到前端的全流程自動化運行,這在國內是非常罕見的。寶時得的訂單需求能夠直接推送到供貨商系統,便于其提前備貨和制定送貨方案,而寶時得也能掌握到經銷商的庫存和銷售狀況,從而安排生產和制定補貨計劃。
“三者系統聯動,在真正意義上實現了供應鏈敏捷,保障了企業對市場的快速響應?!彼治龅?,寶時得打造了先進的銷售預測和智能排產系統,準確的銷售預測使得寶時得能夠盡可能早的將供貨計劃發送給經銷商,避免了生產時“無米下鍋”的尷尬,而高效智能的排產確保了企業產能的合理分配,使產品能夠在合適的時間被生產出來,支撐了補貨計劃的落地。響應了市場的需求。
孔令軍:深圳市富安娜家居用品股份有限公司信息總監
家紡行業進軍電商并非一兩天的事,不過富安娜的步伐走得更快一些。孔令軍獲得決策層全力支持,通過信息技術打造富安娜全新的線上線下運營體系。
2013年,孔令軍率領技術團隊打造的電子商務管理系統,實現了富安娜電子商務的全業務覆蓋,大幅提高了系統處理能力與效率。通過給業務人員配備Pad,及時收集了解各區域、各門店的產品銷售等數據信息,建立快速精準的業務分析系統。與此同時,技術團隊還提升合作伙伴的技術服務能力,為加盟商提供一套完整的企業微信服務,這一服務主要基于ERP系統、營銷系統、財務系統等系統信息的深度整合。加盟商可以隨時通過微問方式,查看信用狀況、新品、訂單情況、發貨情況等相關信息。
孔令軍希望,通過技術手段建立一套整體家居解決方案的信息系統,從產品展示到整體搭配設計、下單、支付、生產、運輸、結算、O2O運作為一體的信息化服務體系。這套體系的構建。將會幫助富安娜在家紡行業實現全新的競爭力。
黎遠駿:崇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資訊長
曾被臺積電譽為“最佳供應商”的崇越科技,在太陽能產業全球下滑的大環境下主動變革,尋找破冰之路。在這場變革中。身為CIO的黎遠駿不僅發揮了IT技術在成本控制方面的作用,并且積極尋求崇越科技在新商業領域的延伸和新商業模式的突破,他將企業自我開發的大樓能源管理及自動化監控經驗,延伸到太陽能電站監控管理、農漁業養殖環境監控、綠色機房節能控制等新領域,轉化為全新的企業業務領域及利潤增長點。讓科技手段在崇越科技轉型的每一步都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目前,黎遠駿正在借助IT手段幫助崇越切入食品領域,建立由養殖、生產、物流配送、終端餐廳組成的完整產業閉環,整合順暢的產業鏈。
李光輝:大連港集裝箱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CIO
李光輝是中國港口行業IT建設的先行者,早在1997年就提出“物流電子商務”發展思路。為大連港的物流電子商務發展奠定基礎。他借鑒國外先進經驗,走出了符合中國國情的港口行業信息化之路。他在大連港集裝箱體系內推行IT服務標準化工作,為物流行業IT服務帶來新模式的嘗試;利用物聯網技術,建立港口行業第一個集裝箱無人智能大門;推動傳統行業第一個云呼叫服務中心,建立傳統企業客戶服務與營銷的新模式,聚集港口生態鏈上的絕大多數客戶。李光輝不滿足于用信息手段打造智能化港口,正在謀劃港口未來的新商業模式一將港口行業從原有的簡單裝卸服務提升為直接面向供應鏈的服務商。
李明鳳:江蘇陽光集團有限公司信息中心主任
李明鳳先后主導了江蘇陽光集團橫跨多個產業的近10個子公司的ERP建設,將多個行業的IT應用作為一個整體實現了信息化集成,為陽光集團建立起了從底層設備自動化監測和控制,到中間管理流程控制,再到頂層公司經營決策的一整套先進信息化體系,支撐了集團的跨行業多元化發展。
由于陽光集團的信息化之路,基本上都是自己定制開發的軟件,所以天然不易產生信息孤島,并與外部系統實現了無縫聯接,例如直接將生產計劃單和配方數據送入到自動稱料和加料設備,完成了產品的自動化染色;例如在國內最早實現了和淘寶銷售系統的相連,把產品和庫存數據送入淘寶,同時將銷售數據從淘寶拉入內部ERP系統。
李鐵成:中國光大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信用卡中心技術部總經理
李鐵成具有20年信用卡IT系統建設經驗。他帶領光大信用卡團隊成功完成核心系統遷移項目。為光大銀行信用卡業務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從根本上保證了光大銀行信用卡系統運營,為行業提供了該領域最佳實踐參考。
李鐵成帶領著他的技術部團隊,不斷加快業務工作轉型,積極適應未來云計算及大數據的時代。他成功完成了信用卡前置系統雙活項目,使得光大信用卡的準確率保持業界領先,成為業內第一個成實現信用卡前置系統雙活的案例。
李偉峰:法爾勝泓異集團信息部經理
法爾勝泓升集團是全球最大的絞帶鋼絲繩供貨商,還有光通信、服務業以及新材料等其他三大產業。李偉峰和他的團隊。以自主研發為主,快速建設了規模龐大的信息化系統集群。
根據每一個事業部或者每一個工廠的運營方式、生產模式及管理流程等特點,信息化團隊都會定制化開發系統,最終目標是實現各事業部業務流程從上到下、從內到外的全貫通。針對集團層面資金管控需求,法爾勝打通了IT系統與主要開戶行的數據接口,建立了集團資金池,實現了對所有產業和子公司閑置資金的統一調度。
在李偉峰的主導下,法爾勝建成了全新的移動辦公平臺,進入了高效協同、快速決策的移動互聯時代。在法爾勝新建成的辦公大樓中使用了大量物聯網技術,大樓的各個組成單元被網絡連接,安保、消防、溫度、濕度、能耗及建筑中的人的行為等各種數據被廣泛布置的傳感器和攝像頭所收集,信息在后臺系統被處理,空調、電燈、門窗等建筑中的各種設備。依據信息反饋和系統控制都能做出自動反應。
林敏:星展銀行(中國)有限公司首席信息官
林敏在星展銀行進行了一系列變革。她率領團隊搭建可持續發展的科技運維組織構架,建立科技標準化管理流程,大幅度提升星展銀行的科技核心競爭力。同時建立新一代核心銀行系統,發展人民幣支付系統和穩定的ATM自助銀行系統,為業務運營提供了堅實的基礎。2013年至今,她大力開發自動化項目,提升業務自動化率,并配合銀行業務的業務發展進行了大量的產品研發技術解決方案,包括搭建企業私有云。將主要業務系統納入虛擬化平臺,降低服務器,數據中心運營成本,提升科技運營新技術的能力。
星展銀行的服務特色在于“良好的客戶關懷”,為更有效提高對客戶服務水平,技術團隊積極籌備面向銀行內部使用的客戶關系管理系統。該系統有效提升客戶關系,銷售流程及客戶服務等方面的管理,存儲的各類數據可用于挖掘分析,找出客戶、產品和服務的特征。從而修正產品策略和市場策略,細化了客戶需求,提高服務質量。
凌朝暉:福建南方路面機械有限公司信息管理部部長
凌朝暉是機械行業前沿管理的探索者,他熟練地將各項技術深度應用于公司的內部管理,保證公司的行業領先性。2013年。他推動公司多業務系統數據流程整合以及各類報表一體化分析集中呈現,可對客戶遠程攪拌站3G傳回的運轉數據亦可進行深度數據分析。同時架設高運算能力的私有云,利用3G網絡增強對公司攪拌站系統日常運營數據的采集和異常數據分析,進一步分析出客戶攪拌站的運行健康狀況,提供客戶主動的服務。他還推動企業建立內部知識庫系統、在公司內部建立起了開放的產品技術、業務流程的微創新知識平臺,極大地增強知識互動、合理建議反饋的反應速度,增強了公司產品創新的能力。
劉欣欣:華住酒店集團首席信息官
劉欣欣是酒店行業創新服務的推動者。她變革了這家傳統酒店的客戶服務模式,逐步將華住改造為一家具有IT基因的公司。
她在業內首推網上自助選房服務,為客人提供從預訂,支付、選房以及發票的全流程服氖她還帶領團隊推動自助Check-In,讓客人自助辦理入住,有效提高了入住效率,讓科技體驗成為了新的酒店標桿服務。她還在業內首次打造與社會化媒體相結合的客戶體驗全跟蹤系統,利用領先的語義分析技術對來自各社會化媒體的住店評論進行挖掘分析和管理,并將點評內容統計到55個酒店運營管理維度當中。她配合銷售部門重點改進官網及APP服務,2013年來自這兩個渠道的訂單呈倍數增長,網絡預訂渠道占比47%,其中APP達到30%。
與此同時,她推動IT部門從成本中心到業務中心,利用大連鎖的優勢,布局IT服務的集中管控,在旗下門店的內外網絡建設,渠道建設、標準接口等建設,進行集中規劃及建設、統一維護及管理,從而最大化降低成本。
劉學鋒:中國動向(集團)有限公司信息部經理
劉學鋒服務于擁有KAPPA品牌的中國動向(集團)有限公司。與其他鞋服同行一樣,動向也面臨鞋服行業的變革時機。為了響應電商和移動互聯帶來的服務模式的深層變革,動向亟需從批發模式轉向零售模式。劉學鋒通過建立響應的IT能力,實現公司業務轉型及調整的需求;對IT進行整體的運營規劃與設計,基于新型的業務模式,快速建立IT服務標準,流程及評價體系,實現企業IT管理的合規性;還通過創新的運營模式,一方面降低IT運營的成本,一方面通過創新的手段為業務開拓新的盈利模式。
2013年,他采用一系列新興技術促進公司實現這一變革。他對數據分析體系進行優化,提升原來的數據的分析效率和處理能力。有效支撐公司從分銷分析模型向零售分析模型轉變。通過基于微信的訂貨會管理模式的優化,優化經銷商的訂貨管理流程。提升了品牌的管理能力。同時,他還推動公司的品牌+零售轉型項目,建立品牌公司向零售轉型的業務模型,幫助公司實現新型的IT管理及流程優化。逐步實現集團戰略的落地。
羅磊:三環集團公司信息化辦公室主任
當羅磊加入國內大型汽車流通企業三環集團時,IT部門便是集團管控的核心部門。他會參與集團公司重大戰略的制定和落地以及旗下各產業各公司經營目標的制定,并對各公司經營質量具有評價與建議權。
他通過規劃明確IT建設的路徑和方向,降低了三環集團IT無序建設的浪費,同時推動集團的訂單協同項目,實現集團與零部件產業、整車產業相關公司的內部供銷協同。通過這一項目實施,三環集團逐步提升內部供貨率,強化各成員企業的協同效率。他率領技術團隊大力改造現有辦公系統和協同協同,利用移動技術順利完整兩個系統的部署,實現了傳統OA到移動OA的轉變。
未來3~5年,羅磊將帶領技術部門為集團管控和四大產業集群深化應用提供支撐,通過實施集團ERP、CRM、BI等項目,逐步完成集團核心業務的全信息化覆蓋,提升運營透明化水平,滿足集團公司的戰略要求。
羅政勤:秀傳醫療體系秀傳醫院信息長
在秀傳醫療體系醫生的公事包里,放的不是聽診器而是iPad。在羅政勤的帶領下,科技在這家臺灣地區最大的連鎖醫療體系中正在發揮魔術般的作用,改變傳統醫療的商業模式與服務模式。除了在醫療技術、儀器設備上不斷求新之外,秀傳醫療體系秉承“用心,創新,視病猶親”的宗旨。通過信息系統為患者打造五星酒店般的醫療服務體驗。
目前,秀傳不僅將自己的醫療信息系統產品化輸出,也與中華電信、華碩合作。將“健康云”概念轉化為實體產品輸出。讓更多的人群享受到醫療與科技結合的優勢與便利。
馬麗明:佛山市婦幼保健院計算機中心主任
佛山市婦幼保健院的訪視醫生們都擁有一個移動終端,可以在產后42天訪視檢查時直接將產婦信息上傳到后臺,這提高了訪視速度和信息傳遞的準確度?!懊嫦蚧颊咭M可能做到服務向前提,讓病人花費更少的時間。獲得更好的服務,馬麗明說。門診移動配發藥系統是提升醫院效率的許多案例中的一個。佛山市婦幼保健院由工廠改建,藥房面積小,最多安排四到五個窗口同時工作,該院門診量很大,為此病人等候時間較長,系統上線后實現了配藥、發藥、呼叫(呼叫取藥者)和上屏取藥等候區的顯示屏)等功能,單個員工每次發藥時間縮短了3-4秒,按照全年140多萬的門診量計算,節省了200個工作日。
在聞名全國的佛山市居民健康卡試點工作中,馬麗明提出了“最小邊界集”的理念,即各醫院信息系統與居民健康檔案公共服務平臺的交集應盡量做到最小。如果在醫生看病的每個環節都進行數據交互會拖慢就診速度,增加等候時間。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只有共享服務由公共平臺運行,各家醫院會自主調用信息,數據讀寫的過程不放在醫生看病的環節,而是在自助終端機上完成。這樣既保障了健康卡試點工作的推進,也保證了患者的快速就醫。
潘潔:江蘇醫藥公司信息部經理
江蘇醫藥在依靠IT創新,實現精細化管理的同時。也一直在開拓新業務,尋找新市場。其新建的面積約30000平方米的物流基地正是這樣一個戰略舉措,該基地不僅滿足了江蘇醫藥自己的物流需求,讓企業在市場經營中有了更多“閃轉騰挪”的空間,同時也為其他藥品流通企業和制藥公司提供物流服務,獲得新收入。
物流基地內部的高效率運轉和物流動作的計贊是物流管理的關鍵。為此,潘潔和她的團隊為基地打造了國內領先的物流系統,而得益于物聯網、自動化等技術的大量使用,在江蘇醫藥的物流基地內,產品的上架、下架等分揀工作全都依靠自動化流水線完成。
醫藥產品的特性決定了其對第三方物流有著非常高的要求。依靠系統追溯,上下游企業和衛生管理部門在江蘇醫藥的門戶網站上,可以實時追溯到產品物流的各種數據,而系統也對產品運輸和倉儲過程中的溫、濕度等狀況,做到了實時監控。
沙爽:都市麗人服飾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CIO
都市麗人副總裁/CIO沙爽認為,“高庫存”的根本原因在于服裝企業不知道消費者想要什么,在于對門店的重視度不夠。為此,沙爽在門店打造了新的庫存和補貨訂貨系統,建設了門店排班系統。
都市麗人采用了市場導向的補貨策略。為上線系統的每家門店打造了各自的算法和分析模型,通過對歷史銷售情況,商圈特點、市場格局和門店實時銷售反饋等多種因素的分析,為每個門店制定了快速、高頻次的補貨方案。在排班系統的幫助下,店長能夠用最合理的人員成本投入,比如熟練員工與非熟練員工上班時間的合理分配和搭配。來應對銷售高峰和銷售淡季,優化門店效益。
沙爽表示,都市麗人新的商業邏輯將是從客戶開始,充分了解客戶,通過門店與客戶的交易、溝通和互動,不斷優化系統,從而知道客戶的真正需求,及時、準確的把貨品給到客戶,推進門店從粗獷式管理向精細化管理過度,實現最終商業模式的轉變。
單海波:中國二十冶集團有限公司企業文化部部長/信息中心主任
二十冶的項目多屬于工業建設領域,例如煉鋼廠、軋鋼廠、水泥,_鉆進平臺的建設等。除了廠房、水電網等基礎建設外,還要安裝機械設備、電器設備,以及生產所需的鋼結構等,在二十冶內部,一個大型綜合項目立項之后,專業化的施工由不同的二級項目部完成,它們必須彼此協調工程進度,配合施工,以保證整個項目按期完成。
單海波和他的團隊的解決方案是將所有項目中的人和物都當成供應鏈的一個環節來進行管理。商機即為招投標需求,最終確認中標的項目。合同會在系統中移交和評審,并分配給相應的施工團隊。對于大型綜合類項目。經營計劃部門會在內部分工,建立內部合同,將整個工程分包給不同的專業下屬團隊,并將利潤率等收益目標也進行分配。系統會協調管理不同團隊的工序和進度,掌控整個施工過程,包括技術、質量、物資、安全、財務等所有內容。乃至每個專業團隊的每個業務人員的職責、工作情況等,相應的考核和獎懲也會實時聯動。
孫茂杰:南京鋼鐵聯合有限公司信息公司總經理/黨委書記
南鋼是鋼鐵行業的兩化融合示范單位。孫茂杰說,一是建成了業務全覆蓋的IT系統集群,將業務流程在系統中固化了下來,為精細化管理提供了支撐,二是依靠在質量設計、生產成本管理等多方面的技術創新,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企業響應市場的速度。
鋼鐵企業的產品很多都是定制化的,客戶提出要求后,企業要分析產品的成分配比,如何冶煉,在軋制的時候采用多高的溫度,使用怎樣的工藝路線等,這些參數設定即為質量設計。孫茂杰說,大多數鋼鐵企業在質量設計時。物料及產品規劃與工藝管控在不同的系統中運行,系統規范有大量沖突,往往需要多次設計才能確定最終方案,南鋼是中國唯一一家IT系統實現了質量設計一體化的鋼鐵企業,既滿足了客戶需求。也提高了管理效率。
南鋼的系統能夠綜合分析多個訂單的需求,并制定出最合理的板面設計和動態切割方案,盡可能減少廢料。降低生產成本,提高企業利潤率。目前,南鋼已經實現對產品成本的全過程管理。
王成田:金鑼集團CIO/副總裁
王成田在金鑼的IT創新在于將所有的養殖、屠宰、生產等業務以及上游的供應商、下游的經銷商、配送商和冷鮮肉專賣店都整合到了統一的IT平臺之上,向集團不同的細分行業,不同的用戶群體,合作伙伴等,提供了不同的應用模塊,并實現數據交互。
從縱向上來看,金鑼的信息化分為兩部分,一是面向生產運營管理的IT系統,包括資源計劃管理、生產流程管理、成本管理、倉儲管理、物料管理、辦公自動化等各種內容;二是面向企業整個商業生態的電子商務。
針對金鑼與經銷商、配送商之間的商務活動,王成田和他的團隊建立了統一的電商平臺,打通了銀行的接口,從訂單開始,到支付,再到發貨,整個交易和支付行為都在線上完成,每年金鑼電商平臺上的支付額超過了400億元。
金鑼的很多經銷商都有著大量自己的終端店,大的經銷商旗下的營銷網點可能會達到上千家。為此,王成田搭建了分銷平臺,幫助這些經銷商來管理自己的營銷網絡,管理其發貨、銷售和回款的過程?!拔覀儗⒔痂尪x為楊心企業,通過電商平臺和分銷平臺,核心企業的所有商業環境都被覆蓋到了”王成田說。
王戈鈞:上海來伊份股份有限公司信息中心首席信息官
2009年,王戈鈞接手來伊份信息化工作,“來伊份的目標是開10000家門店,必須依靠IT技術將企業管理起來。”如今,IT技術已經成為這家零售型公司的最核心的商業基因。
王戈鈞幫助來伊份打造了強大的供應鏈體系,通過對30多個變量因素的海量數據的分析,來伊份能夠較好的預測每家門店的銷售,并為之制定出有針對性的補貨和陳列計劃。
此外,王戈鈞為來伊份設計了大量業務場景。建設了豐富多彩的營促銷系統,來伊份的銷售管理部門在系統中可選的促銷方式達86種,其中許多促銷手段都是基于對海量購買行為的大數據分析而制定出來的產品搭配或優惠政策。另外一些營銷變革則來自于對門店場所本身價值的挖掘,例如引入水電煤繳費和銀行轉賬等設備和服務。在王戈鈞看來,來伊份必須改變門店與客戶的簡單買賣關系,在門店中發掘出各種各樣的價值點。移動互聯和統一通信的廣泛使用,已經成為來伊份協同管理的顯著特征。
王海航:宏源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信息技術總監兼信息技術中心總經理
他是浸證券行業20年的老兵,他見證了中國證券行業IT發展從無到有。從分散到集中的發展歷程。他從戰略、運營和研發等層面推進公司信息技術創新發展。使得公司的信息技術能力和信息化應用水平得以全面提升。他導入IT服務管理方法,實現了IT運維工作“以人為中心”到“以流程為中心”的轉變,提高了系統運行維護的質量和效率;他從無到有組建宏源證券的研發團隊,提升了企業信息化的自主可控能力;完成了企業應用平臺、企業數據平臺、企業信息交換平臺、認證服務平臺等基礎設施整合建設;在證券行業內率先啟動了下一代交易結算系統的建設工作并投入試運行。
王繼偉:中國人民第一七四醫院信息中心主任
針對第174醫院面臨的門診量亟需提高。而病床一直飽和,需加快流轉的問題,王繼偉和他的團隊面向部隊基層衛生機構,建設了基于SaaS的信息系統,開創了軍民區域協同的醫療服務新模式。在廈門地區有不少部隊基層衛生機構,王繼偉在這些醫療機構部署了信息化系統。于是它們成為了174醫院的“加盟店”和深度“庫房”。
這些醫療機構除了為軍人提供醫療服務外,也向普通市民開放,作為174醫院的病人源庫,它們的病人將定點轉院到174醫院,擴大了該院的病人源,也為很多市民看病提供了便利;同時,它們也有著不少病床,很多時候,這些床位都是空閑的,174醫院能夠實時收集到空閑信息,并可以將治療告一段落,在恢復期間內的住院病人,轉移到這些床位,這樣174醫院的住院床位的就能流轉起來,更多的提供給那些亟需住院的病人。174醫院還向這些部隊基層醫療機構派駐了醫生傳幫帶,提高它們的醫療水平,也通過信息系統與其共享醫療專家、醫療設備、醫療信息及教學資料等。不管是擴大病人源,還是加快床位流轉,王繼偉在用信息化提升醫院經營能力的同時,解決的其實都是看病難的問題。
王寧:江蘇宗申公司管理信息部部長
江蘇宗申是中國排名前三的電動三輪車制造品牌。5年前開始用精益生產的理念改造企業。王寧和他的信息化團隊在這個過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憑借技術創新和各種IT應用的打造。保障了宗申以銷定產和拉式供貨的商業模式的順利實施。
經銷商的訂單進入宗申系統之后,宗申內部會按照“N+5”的生產周期執行訂單。以強大IT系統為支撐。江蘇宗申實現了對采購和生產過程的高精細化管理。保障了“N+5”生產管理模式的每日滾動推進。由于完全用訂單倒逼生產,因此江蘇宗申沒有整車庫存的概念,但供應鏈快速流轉的代價是,企業必須要有足夠大的零部件和原材料庫存,以確保生產需求得到快速響應。王寧介紹說,江蘇宗申所在的徐州是中國電動三輪車最大的生產地,近幾年來上游配套廠商陸續開始在周邊建成,整個產業鏈正在逐漸成熟,盡管宗申對一些物料還需要采用倉儲的方式備貨。但是企業的庫存壓力正在逐步減小。
吳涵生:三棵樹涂料股份有限公司信息部部長
在吳涵生看來,三棵樹通過固化制度,建立標準化的業磊才能為低成本、大規模的復制性擴張提供動力。為此他在過去幾年一直致力于通過技術實現這一目標。2012年,他組織梳理規范成本估算的協作流程,將影響訂單發貨的比率降低70%。推動落實ERP系統的規范運作,提升生產運營的規范化管理水平。2013年,他建立公司業務財務為一體的綜合運營管理平臺,幫助企業實現上下游價值鏈的業務協同整合,訂單綜合處理效率提升45%,流程審批效率提升幅度50%,全面提升公司整體管理效率。
同時,他還在整合供應鏈業務與財務管理流程的整合,實現財務費用的預算、申請、報銷、支付等環節的關聯與銜接控制,確保費用管控,并實現供應鏈上下游業務在線協同的電子商40三棵樹可以與供應商實現在線訂單確認、收貨入庫確認、發起付款、在線對賬等;也可以實現促銷返利自動化核算、在線報貨、在線支付、在線對賬、在線申請。報貨效率提升4倍,客戶對賬效率提升20倍,業務申請效率提升20倍。
徐守福:華泰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兼CIO
華泰集團擁有全球最先進的新聞紙和銅版紙生產線,同時也是唯一從資金、銷售、采購到生產、庫存、成本、質量、物流等所有業務環節,全面實現信息化的造紙企業。徐守福介紹說,一體化供應鏈系統的搭建和生產管理信息化的一體化集成,是近年來華泰依靠技術變革商業的兩個亮點。
前者將華泰的整個業務系統和資金系統進行了一體化集成,系統實現了對業務的高度自動化控制,打通了所有業務環節的數據接口,保證了企業業務流轉過程中的數據不落地,從而防止了虛假信息進入系統,避免了企業管理上的違規操作。后者將華泰遍布各地的工廠的生產系統,集中到了統一平臺之上,華泰的管理者們在企業總部就能看到各地生產線的運行參數、生產操作、工藝控制、能源消耗等各種信息,并能實時掌控各地生產線的生產成本等數據,對不同地區的生產線進行對比分析,加強了集團對子公司的管控力度。
宣衛東:上海豫園黃金珠寶集團有限公司信息中心總經理
宣衛東空降上海豫園黃金珠寶集團擔任CIO,既是機會更是挑戰――他是業內知名的會員制營銷高手,更是構建企業CRM體系的大師,他會給豫園黃金珠寶帶來怎樣的改變呢?
豫園黃金珠寶由豫園商城旗下的“老廟黃金”和“亞一金店”兩個子公司合并而成。擺在宣衛東面前的首要挑戰是如何在一個IT平臺上,將過去兩個公司的資金鏈、庫存、物流、采購、門店管理、銷售等各種資源和業務進行有效整合。事實上,宣衛東正在推進新的豫園黃金珠寶門店零售系統的建立。在基礎業務完成整合之后,豫園黃金珠寶的會員系統建設也就將提上日程,基于移動互聯等新技術、新應用,他有一整套面向黃金、珠寶零售的會員制營銷方案。他也將用大數據重構傳統黃金、珠寶行業的銷售模式。
顏陽:民生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技術總監
他是證券行業互聯網創新的排頭兵。在他的帶領下,民生證券綜合服務平臺實現了券商服務的大集中,為公司內部各級人員提供集成的企業級業務支撐平臺。奠定了券商互聯網金融的基石。在技術層面,打破原有系統壁壘,采用松耦合的架構建立個層面的交互和關聯。在業務層面,注重打破原有業務壁壘。支持公司級“全市場、全客戶的多渠道、跨部門”的客戶服務體系和量化考核體系,支持服務產品化、工作流程化、競爭市場化、獲取便捷化的產銷結構,兼容并蓄,建立多元盈利模式,尋求新的利潤增長點。
他通過一系列創新與努力,讓信息技術部IT治理與管理的成效得到顯現,成為民生證券可以信賴的技術支持與服務后盾。
楊其洪:史丹利化肥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
楊其洪將史丹利與其遍及全國的2000多個銷售網點的交易行為搬到了線上,并將銷售思想和營銷政策融入平臺,創建了“萬能返利模式”。這也成為史丹利市場競爭的“殺手锏”。
通過績效考核等手段,楊其洪提高了業務員銷售預報的準確度,所有業務員的預報整合到一起形成了企業的整體銷售計劃。從銷售預報開始,到生產計劃、供應計劃,再到排產計劃、物流計劃,史丹利的系統形成了閉環式的五級計劃體系。
由于銷售預測準確率的提升,供不應求的問題得以解決,史丹利的發貨效率達到了行業平均水平的2~3倍,除了特別儲備外,史丹利復合肥產品基本實現了“零庫存”運行。業務員開始向服務轉型,幫助經銷商服務農民,在村落里組織現場會議,傳授農業知識,史丹利的商業模式實現了由銷售驅動向服務驅動的轉變。
楊興宇:深圳安吉爾飲水產業集團有限公司網絡信息中心總監
過去幾年,飲水業從草莽增長走向精細化經營,開始從賣方市場走向買方市場,從批發模式走向零售模式。楊興宇2005年加入安吉爾后,根據多年的信息技術的組織和管理經驗,根據公司的新型業務模式,開始組織集團的信息化建設。
他完善客戶管理體制,加強客戶信息的管理,建立多元化渠道管理策略;優化供應鏈體系。提高物流的效率。加速對客戶需求的響應;他還通過知識庫管理,將員工的經驗與技術轉化成企業內部資源,既提高員工的學習和創新能力,也避免因員工流動導致工作延誤。2013年,他實施CRM項目以適應企業當前的營銷政策與新業務模式的需求,優化營銷運營流程。
受到電商模式的挑戰,安吉爾亟需進行營銷模式的轉型,從傳統的水家電銷售轉向為消費者提供長期的飲用水設備的維護和檢測相關服務。為了支撐這一全新的商業模式。安吉爾需要配備相應的IT能力,楊興宇進行了相應的IT規劃,并通過IT項目的實施讓各個業務環節具備相應的服務能力。安吉爾的這一率先轉型,將會率先改變飲水業的服務模式和商業模式。
楊永彪:金陵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副總裁兼CIO
金陵酒店旗下簽約的連鎖酒店數量超過130家。在楊永彪看來,連鎖酒店行業即將進入“井噴”發展期,能否把握住發展機遇,關鍵要看技術創新。楊永彪和他的團隊實施的所有IT建設,其實都是在為金陵酒店的快速擴張做準備。面向酒店運營的左右手:客戶和供貨商,楊永彪均做好了技術準備
基于全新網絡架構,楊永彪為金陵酒店構建了―整套網站集群,大幅提升了酒店官網的訪問體驗,同時,保障了金陵酒店每開一家新店,系統都能自動生成一個網站――獨立網站是高星級酒店的標配。此外,這個網站集群也在技術上為金陵酒店構建以會員為基礎的B2C平臺打下了基礎。
依靠新的金陵連鎖采購平臺,楊永彪幫助金陵酒店建立和執行了自己的采購標準,降低了各家連鎖酒店的采購成本,提高了采購質量,同時這個平臺也會向同行開放,平臺本身也將實現產業化發展。基于云服務搭建大集中的酒店管理平臺是楊永彪正在做的另一件事情,“未來新酒店的開業,所有IT內容都會與網站一樣。直接在云上生成。目前金陵酒店的開店簽約速度是年15到20家,這個平臺上線之后,一個月開十幾家都有可能?!?/p>
袁益民:杭州天堂傘業集團有限公司信息中心主任
天堂傘集團在全國有700多家總經銷商,年銷售天堂傘1.3億把,國內市場占有率超過20%。天堂傘的商業模式說起來非常簡單,不論是在線上,還是在線下,其產品走向最終用戶,都完全依賴于經銷商,而天堂傘自身則專注于產品質量的掌控,以及規?;⒕婊?、自動化生產的打造。
袁益民分析道,傘是一種附加價值比較低的快銷品,生產企業的單品利潤率有限,必須靠量來降低成本。保障利潤。天堂傘采用了工序委外的生產模式。天堂傘在生產產品時,可以依靠機器的工序大多自己完成,而需要人工的基本都會委外。憑借IT系統對生產管理的支撐,天堂傘對內、外部生產實現了有效掌控。保障了生產計劃的順利執行和市場需求的快速響應。
天堂傘有一支龐大的研發團隊,專門為企業研發天堂傘專用的大規模工業化制傘設備,例如天堂傘自主研發設計的三折傘傘骨片自動鉚接組合生產線。是整個行業內唯一一個從原料到成品傘的半自動化生產線。憑借嵌入式微電腦、PLC等在自動生產線的大規模應用,天堂傘生產的自動化程度已達80%,其傘桿一次成型、鋁傘骨、傘面壓裁、傘面燙邊開幅驗光一體化等自動化生產線都已非常成熟。
曾建根:新界泵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信息中心主任
曾建根幫助新界泵業建設了CRM、OA等應用系統,接著又打通了企業各個關鍵系統之間的數據接口,隨后他引入了物聯網技術,使得企業能夠實時了解到每一臺機器的工作狀態,監控到每臺生產設備的運行數據,包括其正在生產何種產品。產品的生產數量等,此后,他將圖紙和參數等工藝信息,直接傳遞到了每個機臺邊的顯示屏上。
曾建根對新界泵業的IT改造,涵蓋了企業營銷、管理和生產的各個領域。他希望能用強壯的IT保障企業快速發展。而他自己最滿意的IT創新是打通了銷售訂單的管理鏈條。通過訂單管理平臺,將企業過去“人找事”的管理方式,轉變成為了“事找人”,訂單執行的每一步,系統都會及時提醒相關負責人,而訂單執行一旦出現異常,訂單管理平臺也會立即要求相關負責人干預。
張光年:王品餐飲股份有限公司信息部總監
作為臺灣最大的餐飲連鎖集團,王品對臺灣餐飲業服務的示范作用類似大陸的海底撈之。張光年在10個月內用最經濟的方式完成了旗下十余個品牌的ERP整合工作,達成“好學、好教、好傳承”的目標,由原本分散在各店之行政管理轉化為集中管理,通過信息化降低每家店面用于行政事物的人力,而更專注于改善服務質量以及提高餐飲專業水平。
他運用企業的IT能力完成品牌的差異化管理,將餐廳營運端、后勤總部、倉儲物流配送,供貨商訂單與核帳B2B平臺整體導入ERP,讓中高端品牌擁有更精準的“感動服務”;通過平價餐飲移動點餐、排位系統、自動排班系統、自動訂貨系統,讓平價品牌提高競爭門檻。
張建軍:北京如風達決遞有限公司執行總經理
張建軍屜資深的電商物流的建設者,具有十三年的物流配送管理和物流系統建設經驗,先后服務卓越網、紅孩子、如風達,參與建設卓越網的倉摩管理系統。在他看來。物流行業只有依靠更為強大的協同平臺,才能同時滿足覆蓋全國甚至是全球的規模業務的客戶個性化需求。
2013年。是如風達從電商物流配送向社會化物流公司轉型的關鍵一年。張建軍率領團隊實施很多重大項目。包括訂單分配系統項目,幫助公司實現90%的訂單由系統進行全國配送。他還應用技術與配送網絡合作伙伴加強信息技術的合作,通過強大的對接平臺將合作配送連接成一張網絡。如風達同時為上游商家提供技術對接,讓商家能夠可視化跟蹤每一張訂單。最后,如風達還積極為終端用戶提供APP、微信等服務,提升終端用戶與如風達的實時交互性。大大提高物流配送的用戶體驗。這一系列的技術應用。讓如風達的管理和服務水平處于同行領先水平。
張金科:瑞陽制藥有限公司副總裁/財務總監
張金科為瑞陽制藥建立了從生產、銷售到采購、庫存、人事和財務的一整套全流程運行的信息化體系,同時,按照醫藥行業的相關管理要求,他也主導建設了藥品電子監管賦碼等大量專業系統。安全管控是制藥企業運營的重中之重,瑞陽制藥在企業的兩個廠區和20個車間,安裝了近1100個監控攝像頭,對關鍵崗位的監控,一是門禁,一是生產工序中的“軋蓋”。
近年來,藥品市場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張金科和他的團隊也為企業開發了銷售管理系統。幫助企業應對市場挑戰。目前,瑞陽制藥基于歷史銷售數據并參考銷售人員回報的預測信息,進行銷售預測并制定相應的采購和生產計劃。近兩年已經完成了服務器虛擬化等工作。正著手桌面及去計算機平臺建設。張金科認為。云計算是業務發展的需要,能夠提高企業的數據分析能力和基于信息平臺拓展業務的水平。
張琦:中英人壽保險有限公司信息技術部總經理
張琦為中英人壽從無到有建立所有的業務系統,保證公司業務的發展,也保持了自我職業生涯的發展?;诠?大共享服務中的戰略,張琦率領團隊搭建ERP平臺,有力支持公司財務共享中心和采購中心的業務發展。一系列項目的實施,保證了中英人壽的業務發展。
最近兩年,技術的進步改變壽險業務的經營模式,這個行業正在從傳統的人銷售方式轉變為多種銷售渠道方式并重的銷售方式。張琦汲取互聯網應用的“短平快”的開發理念,推動社會化媒體應用迅速在高管層、保險人以及終端客戶的布局。目前。高管層通過微信平臺,便捷地了解公司層面的各類重大信息;保險人通過微信平臺。可以迅速了解公司的各類產品、管理自己的客戶、進行移動辦公;終端用戶也可以通過關注中英人壽的微信,獲取購買產品的相關信息。按照他的計劃,中英人壽將在2014年應用大數據,加強對企業業務應用的管理,也會考慮為互聯網金融的各種業務模式提供技術支持。
鄭鴻飛:正泰電氣股份有限公司信息總監
正泰電氣的信息化建設極具挑戰,盡管屬于離散制造業,但電氣行業的市場特征決定了正泰的每款產品都是個性化定制的。如何在滿足個性化定制要求的同時,又能保證企業的規模化運營和生產,是正泰信息化建設的核心命題。鄭鴻飛將正泰的信息化建設總結為智能運營、精義研發和虛擬制造。
三者結合在一起實現了產品的模塊化生產,他闡述道,每個客戶每次的需求其實都不一樣,如果每一單業務都重新設計的話,不僅浪費企業資源,效率和正確率也無法保障,依靠IT創新,正泰將產品分為了幾個基礎模塊,然后針對不同的定制需求,將模塊生產出來進行組裝。這改變了正泰傳統的商業模式,以模塊為基礎,依靠系統提供的原料清單,采購清晰的知道了每單業務的成本。能夠更合理的保價,傳統生產方式轉變成為了分組生產,企業效率提高了30%-40%,憑借對模塊化生產的可視化展示,正泰內部不僅清晰的掌握了產品研發、設計、生產的各種相關信息,業務人員在開拓客戶、投招標的時候,也能直觀清晰的向客戶展現一個電站是如何建立起柴的。
鄭志新:福建柒牌集團有限公司信息管理中心副總監
過去十年來,鄭志新從無到有構建了柒牌幾乎所有的業務系統,積極采用各項技術,助力公司構建傘新的運營管理體系。他采用了一系列針對線下門店的新應用,建立新型門店管理和服務模式。他通過智能門店監控系統的移動手機端應用,幫助公司業務部門實時了解門店的客流和陳列;他推行高清視頻會議系統,實現手機端的應用接入從傳統的電話會議轉到高清視頻會議;他主導移動平板設備在生產看板中的應用。文現實時查看生產通知單、生產進度、質量報告數據等信息。與此同時,他還推動公司的移動平板在訂貨會中的應用。為經銷商提供組合訂貨、搭配訂貨、打分評價、進度跟蹤等服務,幫助公司更好地對訂貨會數據進行統計和分析。
未來,鄭志新將繼續采用智能化門店監控系統與零售營運平臺進行整合應用,推動VIP系統的深化與電子商務O2O線上線下的整合應用,加強快速供應鏈的整合、商業智能分析系統的深化等相關項目的實施。這一系列舉措。將會有效幫助柒牌在男裝同行中,快速完成更快的變革。
2013年度中國最佳信息化團隊獎
廣州寶潔有限公司信息決策與解決方案部商業智能團隊
2006年,寶潔開始在中國組建商業智能團隊,為決策部門和業務部門提供有效的商業方案,這些方案最終轉化為公司的具體營銷模式、貨架擺放方式、互聯網新產品等。
雖然寶潔2012年在中國市場增速放緩,不過其追求的三個商業目標仍然保持不變――公司銷售增長、毛利率提高、資產的高利用率。為了更好地實現這三個目標,商業智能部門首先他們關注單店的產出率,他們通過收集供應商、渠道銷售和庫存數據,與產品供應部、銷售部、渠道商進行溝通,尋找優化貨架的最佳方案;他們幫助公司調整營銷策略,通過收集消費者購買行為數據、對產品的打分、評論數據,幫助市場部和銷售部了解產品的主要問題和未來機會;他們通過數據分析,劃分需要保留的產品、需要停止生產的產品以及需要進行更新換代的產品。
不少快消品公司雖然積極應用各項大數據,效果往往差強人意。寶潔商業智能主管Leonard Robinson認為,數據分析就是為了解決問題,關鍵在于要采取相應行動。寶潔的運行機制也在保證執行效果――寶潔的決策、銷售和各業務部門都有相應的商業智能負責人,定期溝通,并根據業務部門提出的問題進行數據分析,提供商業分析報告。
為了形成可行的改善方案,雙方會不斷進行探討,將商業實踐和數據分析視角進行多次碰撞,最終形成可實施方案,商業智能部門來追蹤最終的改進效果。通過數據分析,寶潔逐步撬動了產品研發、市場、銷售多部門的聯動,將各個部門的關注點都鎖定在消費者身上,促使商業模式不斷優化。
支付寶(中國)網絡技術有限公司技術團隊
2005年,一支10人左右的技術團隊打造了支付寶,如今這支技術團隊已擴張到1000人;業務范圍也從僅服務于淘寶的支付平臺,發展到為超過46萬商家和合作伙伴提供在線和無線支付服務。覆蓋B2C購物、航旅機票、生活服務、理財、公益等諸多領域。截至2013年11月,支付寶日交易峰值達到1.88億筆,其中無線支付達到4518萬筆。
這支技術團隊成立以來,在互聯網貸款項目、余額寶項目、手機錢包項目中不斷進行產品創新。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支付寶與第三方金融機構的合作密切,推行互聯網金融的工作模式、項目管理模式以及互聯網創新思維。
每年年初,支付寶團隊會為自己定下一個幾乎不可能完成的目標,包括支付能力提升與成本優化。在這個目標的驅動下,通過不斷的技術創新將不可能變為可能,保證系統中每一個關鍵細節的正確性,最終通過一年一度的“雙十一”大促對目標進行驗證。
過去3年,這支團隊完成了支付平臺三代云支付架構的封頂、三代架構的整體建設,聚焦于兩項核心的互聯網金融的技術能力建設――海量數據處理能力與云服務平臺,使平臺更加從容地面對業務峰值,改蓄大促時的用戶體驗。2010年支付寶平臺支付處理能力為300筆/秒,2013年這個數字達到1.5萬筆/秒,提升了50倍,而穩定性提升了10倍,單筆支付的系統處理成本降低了10倍以上。
中華聯合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信息技術部
這是一個經歷諸多歷練的團隊,在中國財產保險行業中,中華財險業務規模列行業第四位。在現代金融保險業中,經營管理與信息化高度融合,信息技術部扮演不可替代的作用。
2013年,中華財險信息技術部實施公司數據中心從新疆向北京的整體搬遷,這次搬遷歷時九個月,在龐大規模系統搬遷過程中,沒有出現任何安全事件,確保公司運營正常;信息技術部還實施新一代車險承保管理核心業務系統的全國上線,承載著公司4000余人的在線并發操作,效率比過去提高50%左右。
在創新應用上,信息技術部通過資金系統建設,實現業務、資金和財務的一體化,減少資金在不同環節的沉淀。大幅降低跨行支付的高成本,每年為公司節約跨行支付成本數千萬元。信息技術部還通過GPS技術實現理賠查勘車輛的調度,同時通過3G技術和平板電腦,再加上軟件技術的實施,從整體上實現從接報案、調度到現場查勘的全部自動化、智能化和一體化。
中華財險信息技術部總經理朱培標在這個團隊推行“責任”文化,每一名員工都是責任主體,并且在團隊中實行“信任”機制,鼓勵員工主動思考;這個團隊還推行“合作”精神,同時通過部門制度、流程的不斷完善。完善風險的相互制衡。這支團隊還將繼續推動中華財險下一步的戰略――推動“以客戶為中心”的渠道改革和客戶服務,強化財務集中。為此信息技術團隊將會推進以客戶為中心的流程再造,對以客戶為中心的系統架構進行再優化,應用移動互聯等新技術拉近與客戶的距離。
中國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信息中心微信團隊
南航微信在2013年作為行業標桿微信帳號。2012年年底微信正式開放公眾平臺API時,南航信息中心便敏銳察覺到其中的機遇。開始組織人員進行研究。這個團隊在年底迅速組建,并在5天內上線第一個版本。在航空業內首次提供微信值機。
初期通過服務微信,先提供值機、常旅客、航班動態等服務,積累一定的口碑和用戶量之后,南航微信團隊逐步在微信5.0推出后實現微信支付功能,以之前積累的用戶和優質的服務帶動精準營銷。
他們根據短信值機的經驗,在旅客起飛前一天給旅客發送一條短信邀請辦理微信值機,于是微信關注增長速度大增。他們在銷售旺季聯合地服部和分/子公司,一起開展旺季宣傳活動。在各大機場宣傳并擺放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3D投影“虛擬人”進行宣傳。通過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微信用戶量大增,高峰時達到1萬人一天。
2013年4月份,南航微信成為公眾平臺的行業標桿,同時也是國內首家推出微信支付購票的航空公司,這一舉措不僅保持了南航在IT行業的領先地位,也提升南航的品牌形象。截至2013年12月5日,南航微信公眾號已經超過110萬的粉絲,為精準服務和精準營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日辦理乘機手續高峰期超過6000人次,大大減輕人工柜臺的壓力,微信推送二維碼登機牌也節約傳統登機牌的成本,通過微信平臺的日處理消息數8萬次,大大降低短信費用和客戶中心的壓力。
2013年度中國最佳信息化項目獎
建發房地產 運營一體化平臺
建發房地產的信息部總經理謝偉率領團隊實施了房地產運營一體化項目。他們先后在項目中自行研發移動質量管理、移動客服等10余個移動應用,降低系統應用推廣難度,方便員工日常工作。
技術團隊在項目管理中創新采取“五個同步”方法,即在項目建設過程中,調研訪談和分析設計同步、藍圖流程設計和系統開發設計同步、流程確認和數據收集同步、用戶接受測試和上線運行同步、總部培訓與基層單位培訓同步。同時采用“三集中”(集中培訓、集中測試、集中數據導入)實施方法,即在開展用戶培訓、系統測試和數據導人工作時,將各單位人員集中辦公。確保項目進度整齊劃一,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了任務。
通過這個項目的實施,建發房地產建立集團管控和企業運營管理信息平臺,強化總部管控功能,為集團業務的快速擴張提供管理手段。
山東魯花 產品追溯系統
魯花每年灌裝的3億瓶花生油,每一瓶都可以通過油瓶上的唯一噴碼追溯到自己的“出生證明”,實現了對產品生產、流通的全流程監督,做到了防偽和防止竄貨。
食用油在商超銷售,大多會采用寄售模式。這種模式下,食用油企業無法實時獲知商和寄售單位的銷售、庫存等相關信息,市場對產品的認知度如何不得而知,市場中競品價格的波動信息不能在第一時間獲得,企業很難根據一線的實時數據,快速做出生產、銷售等決策。為此魯花在全國建立了60多個銷售分公司,由這些公司直面本地客戶。每個分公司在自己覆蓋的區域,根據市場規模,魯花都制定有銷售任務,魯花產品追溯系統項目有效保障了魯花銷售策略的落地。
太古飲料 流程改善121工程
篇7
論文關鍵詞:民工荒,社會保障,企業轉型
一、我國民工荒的現狀
中國是勞動力資源豐富的國家。然而,在2004年卻遭遇了嚴重的“民工荒”寒流,其原因是由于農民工自身科學文化素質較低,與市場脫軌,滿足不了企業用人經營需求,導致東南部沿海地區的勞動密集型中小民營企業出現“招工難”現象。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政府高度重視,通過修訂了《新勞動法》,制定相關的勞動保障制度等措施,保障農民工的權益,努力解決“民工荒”問題。但至今效果不盡人意。
農民工是我國各行業的主要人力資源。2010年,據中國社科院的一份調查數據顯示,目前,全國第二產業就業人員中,農民工占57.6%,其中加工制造業占68%,建筑業占80%;在全國第三產業從業人員中,農民工占52%;城市建筑、環保、家政、餐飲服務人員90%都是農民工。
但受到金融危機的沖擊社會保障,世界各國經濟放緩。而我國當前經濟發展,主要是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制造業不可避免的遭受到了嚴重的打擊,就業問題加劇。
來自中國人力資源市場信息監測中心提供的數據顯示,全國103個主要城市崗位空缺與求職人數的比率從金融危機期間的0.85,大幅回升至0.97,接近2007—2008年的歷史最高點。
而“民工荒”問題進一步凸顯,據安徽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的統計顯示,截至2010年底,安徽全省缺工超過50人的企業達2300余家,缺工總數達到25萬人。
江蘇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公布的人力資源市場供求狀況數據分析報告顯示,2010年江蘇省轄市各類就業服務機構招聘崗位170.44萬個,相比上一季度增長1.15%。與此同時,進入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和職業中介服務機構進行登記的各類求職人員149.64萬人,減幅4.51%。
湖北省勞動就業管理局披露,今年湖北省勞務輸出人數預計將縮減10%~15%,減少外出人員至少100萬人,湖北省內的用工缺口約有60萬人。
重慶的有關數據顯示,有430萬農民工在外地區就業,而今年重慶市內的企業對勞動力需求將增加55萬,也出現大面積“用工短缺”。
廣東省有關數據顯示,廣東省用工缺口達200萬人以上,其中電子、帽鞋、服裝等制造業普工需求達80%。
另據媒體報道,號稱“鞋都”的溫州企業普遍缺工也很明顯,“以成衣、制鞋企業為例,普遍存在10%至20%的用工缺口。
嚴重的民工缺口對我國的中小企業造成嚴重打擊,企業招不到員工,接下的定單無法完成,效益下滑,一些企業被迫關閉部分工場,以應對金融危機。
顯然“民工荒”問題已成為了加劇我國社會矛盾,制約我國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的一大癥結。是當前擺在政府面前的一項艱巨任務,解決其問題刻不容緩。
二、導致民工荒的原因
1、農民工收入水平低下,而進城生活成本過高。
我國當前經濟通貨膨脹高達6.5%。生活方面,食品,肉類,蔬菜等生活必須品出現較大幅度上漲;居住方面,國家為了打壓房價社會保障,限購、限貸等政策陸續出臺。政府頻頻出招,卻屢屢失手,鏟草除不了根,治標治不了本。房價呈現出剛性上漲。受其影響,房租也出現大幅上漲論文提綱怎么寫。
生活必須品及房租的價格上漲,直接剝削了收入水平低下的農民工,加重了他們在城市生活的負擔。以浙江省為例,目前,外出進城務工的農民工在浙江省一個月工資在2000元左右。按照浙江省金華市的生活水準,一位農民工的生活支出為:租房200~350元,吃飯360~450元,其他開支,如水費、電費、交通費大約300~400元[1]。除去各項開支外,一個民工每月收入只剩下一半。而一旦農民工有子女上學或生病住院,農民工的收入將所剩無幾。甚至還會出現舉債的窘境。
在嚴重通貨膨脹的經濟環境壓力下,農民工進城務工所付出的成本實在過高。有項調查表明84.2%的農民工都覺得“城里的生活成本太高而收入水平太低”。因此,大多數農民工趁著農副產品價格上漲的機遇,回流農村,留守一畝三分地,種些農產品,增加收入。農民工進城務工的機會成本遠遠大于務農的機會成本。所以,農民工不愿意融入城市,導致“民工荒”。
2、農民工的生存條件差,權益得不到保障
受金融危機的影響,我國的大多數中小企業國際訂單減少,國際市場出現了萎縮。企業面臨著較為嚴重的生存危機。企業工作條件差,工作環境惡化等問題普遍存在。雖然《新勞動法》規定了農民工最長工作時間及對加班加點進行限制。但長期以來,農民工面臨著工作時間長,勞動強度大,工資待遇低的老大難問題得不到很好地解決。農民工的基本權益依然得不到有力的保障。據勞動部們調查顯示:44.2%的農民工勞動時間在9到12小時,10%的農民每天勞動時間在12小時,52.7%的農民工休息時間在4天以下,22.6%的農民工根本沒休息過一天。而農民工的收入極低,月收入500元的農民工占到了15%,500到1000元占58%,1000以上的占27%[2]。
同時,雖然政府一直三令五申不能拖欠農民工工資社會保障,但至今企業拖欠農民工工資的問題依然嚴峻。2007年政府責令用人單位為791萬名農民工補發工資待遇62億元,2008年為689萬農民工補發工資待遇83.3億元,2009年為93.5萬農民工追回被拖欠工資10.66億元,2010年又為70.83萬名農民工補發托欠工資及賠償金10.77億元[3]。農民工是低收入困難群體,自身的利益又被侵害。使得農民工進城務工所付出的成本遠遠超出了收益,得不償失。“民工荒”現象進一步惡化。
3、對于農民工缺乏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
農民工是社會的弱勢群體,一直從事著繁重、骯臟甚至工傷風險較高的工作。農民工理應公平享受城市的社會公共福利;需要政府、企業給予醫療、失業、生育、子女教育、養老等社會保障的保護,降低農民工在城市生活、居住、事業、子女教育等方面的風險成本。但由于地方性法規不完善,農民工的維權意識薄弱,政府對企業依法組織農民工參加社會保險、為農民工繳納養老保險費的強制力度不夠。使得大多數企業對于農民工的社會保障沒有很好的落實,將農民工排除在保障體系之外。2010年企業或單位為農民工繳納的養老保險、工傷保險、醫療保險、生育保險的比例分別為7.6%、21.8%、12.2%、3.9%和2.3%[4]絕大多數農民工的合法權益沒有得到保護。農民工在城市生存,自身還要承擔著巨大的風險。嚴重的削弱了他們融入城市的歸屬感和安全感。導致了“民工荒”
從另一角度來看“民工荒”的出現是農民工對企業、社會不負責任的侵害其合法權益及福利,受到不平等歧視的反抗。呼吁勞資關系步入健康的正軌,期盼社會公平,促進和諧發展。
三、解決民工荒及促進我國企業轉型的措施
1、政府要降低或減免民營企業的稅率及融資貸款利息。
中小民營企業是吸納農民工的主要載體,而大多數的中小民營企業的產品以出口為主。產品無自主知識產權,技術含量低,無品牌優勢,產品的附加值極低。企業的利潤只有3%到5%之間。其中,企業微薄的利潤還得承擔水費、電費、工人工資等生產成本。大多數中小民營企業經營發展極其艱難。而政府征收民營企業的稅率高達17%,營業稅高達13%。加重了企業負擔。企業要改善民工的生活條件,提高農民工工資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同時,政府為了打壓物價,回籠資金抑制住通貨膨脹,政府連續提高存貸款利率及出臺加息政策。增加了中小民營企業的還貸成本及融資成本。甚至使得企業融資渠道發生斷裂。出現中小民營企業“倒閉潮”現象。我國制造業環境出現了惡化。
曾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日本、韓國也出現了“民工荒”的棘手問題。而日本、韓國政府在政策上減免中小企業稅率,并給予中小企業較低的貸款利率。降低企業生產及融資成本。使得大多數的中小企業抓住其機會,大搞動漫、數碼、IT產業科技創新。企業自主的進行產業創新調整,最后真正的擺脫了過去主要依賴廉價的動力來支撐企業存活的弊病,努力實現企業產業升級,由勞動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轉變論文提綱怎么寫。為日本成為一大工業強國奠定了基礎,而韓國的經濟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日本、韓國的成功經驗很值得我們借鑒。政府如能減免企業稅率,這不僅能減輕企業的壓力,使企業節省更多的資金搞研發,提高科技水平。同時,企業的稅率減輕,則生產產品成本便會下降。物價就會趨于平穩社會保障,農民工進城打工的成本下降,則“民工荒”的問題會得到緩解。同時,政府如給予企業降低貸款利率,則企業的融資壓力降低,資金得到充足快速運轉,將提高企業利益,促進企業轉型。
2、完善農民工的社會保障制度。
我國的各行業中,農民工自身承擔著巨大的職業風險,而社會保障不完善問題,一直是制約農民工融入城市,造成“民工荒”的瓶頸。因此,政府應針對農民工,加快社會保障制度改革。首先,政府要降低繳納各種保險費率,減輕企業及農民工繳納費用的負擔,同時針對于農民工的失業保險、醫療保險、養老保險、工傷保險等費用,根據不同行業的事故風險程度,可以實行階梯型保險費率。一部分由企業承擔,另一部分由國家財政支持。保障農民工的合法權益,降低農民工進城務工就業風險,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其次,針對農民工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及農民工疾病醫療保障制度。解除通貨膨脹導致物價高,房租漲,看病貴,看病難等問題對于農民工低微收入的壓力,保障農民工的基本生活及基本醫療問題;最后,加大對農民工的法律援助,規范企業用工。農民工的法律意識非常淡薄,外出農民工與用人單位或企業簽訂勞動合同的比例非常低。如建筑行業農民工沒有簽訂勞動合同的比例高達74%,批發業零售業、住宿餐飲業;服務業和制造業,沒有簽訂合同的農民工分別為66%、65.2%、63.9%、49.3%[4]。
一旦農民工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農民工常常維權無路。因此政府應對農民工進行法律知識教育宣傳,提高農民工的法律意識。同時,要求所有用工單位或企業均須與農民工依法簽訂勞動合同法使農民工的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避免不公平待遇。而一旦農民工的權益受到侵害,農民工請求法律援助,政府要一律無償提供。
3、加大對農民工人力資本投資。
過去企業所追求廉價勞動力的發展模式已呈現出邊際報酬遞減的窘境。技術型人才是企業立足于未來激烈市場競爭社會保障,提高企業經濟效益,推動企業產業結構升級的關鍵。而農民工雖是人力資源重要的組成部份。但農民工自身的文化知識,科技水平達不到企業產業升級所需要的中高端技術型人才的要求,造成農民工被市場淘汰,導致了“民工荒”。
因此,政府應站在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戰略角度,加大對農民工的人力資本投資,聯合高職、高專院校興辦培訓中心,形成以市場為導向,培養高新技術型人才,促進就業的培訓體系,無償對農民工進行就業技能培訓、職業崗位培訓。提高進城務工的農民工素質,使1.4億的外出農民工轉化為企業優秀的人力資源,提高企業資本技術構成,打破企業低附加值的傳統勞動密集局勢,增加企業效益。
加大對農民工的人力資本投資即可以解決民工荒的問題,又可促進產業升級,實現“雙贏”的局面。同時,農民工如能擁有一技之長可降低在城市的生活、就業風險,提高農民工融入城市的信心,推動城市化進一步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浙江在線新聞網站【OL】zjnews.zjol.com.cn/05zjnews/system/2011/02/24/017318712.shtml
[2]劉威.“民工荒”成因【J】.消費導刊2010
[3]潘家華,魏后凱.中國城市發展報告【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10.8 21頁
[4]潘家華,魏后凱.中國城市發展報告【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10.8 249頁
篇8
關鍵詞 重大事件;影響;研究內容;研究方法;趨勢
A Review of Overseas Studies on the Impacts of Mega events
WANG Chunlei
(Shanghai Institute of Tourism,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34,China)
Abstract:Applying various techniques to evaluate the impacts of mega events from multi dimension angle has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contents and frontier issues of international researches on mega events. Starting from the contents of overseas researches on the impacts of mega events and the methodologies applied, this paper made a brief review of the typical literatures in this area and pinpointed the inadequacies and the trends. The author hopes that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could be a little enlightening to domestic researchers in this circle, and can be used as a helpful reference by cities hosting or planning to host mega events.
Key words:mega event;impact;research subject; research methodology;trend
1961年,美國歷史學家Daniel J. Boorstin出版了The Image: A Guide to Pseudo Events in America一書,這是迄今為止可知的西方關于事件研究的最早文獻。在該書中,Boorstin對“偽事件”(Pseudo Event)進行了清晰的界定,并從傳媒、人文、旅游等6個方面分析了這類事件對美國社會的影響[1]。在搜索引擎Google中輸入“impact of mega events”,我們可以得到大約1010項查詢結果(搜索時間為2006年9月30日11:15 am,用時 036 秒);輸入“impact of hallmark events”,約有212項查詢結果(搜索時間為2006年9月30日11:52 am,用時026秒)。對事件影響及其評估(Event Impacts Assessment)的研究已經成為事件及事件旅游研究的重要內容和前沿課題之一[2]。
一、對事件影響的分類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事件對舉辦地的影響方式與作用大小都有所差異,但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不會按照事件的類型來對事件影響研究進行討論。綜觀國外現有的事件影響研究成果,可將其研究角度大致分為4種:
1.事前、事中與事后
Getz認為,從階段上來講,對事件的評價包括3個基本類型:事前評價(Formative Evaluation)、過程評價(Process Evaluation)和產出或總結評價(Outcome or Summative Evaluation)[2]。著名交通和旅游戰略咨詢公司Inter VISTAS在為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ritish Columbia)奧運會申辦委員會所做的分析報告中,也將2010年冬奧會的影響分為3個階段,即賽前影響階段(2002-2009)、賽中影響階段(2010年)和賽后影響階段(2011-2015)[3]。Ritchie和Lyon在研究舉辦地居民對1988年冬奧會的反饋時,也分別從賽前、賽中和賽后收集數據[4]。
Tourism Science旅游科學國外重大事件影響研究述評2.有形與無形
Dwyer、Forsyth等人認為,特殊事件的影響包括有形和無形兩種[5]。John Allen等也提到了無形影響(Intangible Impacts)的概念,他們指出:重大事件的無形影響是難以衡量的,包括對社會生活和對團體福利的影響、由事件所激發的居民自豪感、以及對一個地方或旅游目的地形象所造成的長期影響[6]。
3.正面與負面
幾乎所有事件影響方面的研究成果都提到過這兩種影響,即使在搜索引擎Google中輸入“negative Impact of events”(事件的消極影響),也可以得到大約35000項查詢結果(搜索時間為2006年10月6日0:12 am,用時0.04秒)。Shapcott從城市重大事件和居民住房權的關系出發,研究了重大事件的負面影響。他列舉了大量的數據,例如,在1988年漢城(今首爾)奧運會之前有72萬出租戶被迫搬遷;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之前,成千上萬的低收入房客和小企業搬出這座城市;在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期間,則有9000多個流浪漢(相當一部分是黑人)被逮捕,等等[7]。Kim、Gursoy和Lee在研究2002年世界杯前后韓國居民的認識變化時,將文化交流與發展、經濟增長、自然資源利用等歸為預期利益或積極影響(expected benefits或positive impacts),將交通擁擠、污染、物價上漲以及社會問題等歸為負面影響(negative impact)[8]。
4.經濟、社會和環境
三維評價法是現有西方事件影響研究成果中最常見的方法之一,它倡導從經濟、社會和環境三個維度來展開分析。Getz認為,對事件影響的研究應該從事件所承擔的不同角色出發,從不同的角度來進行研究[2]。這里的“角色”實際上是指一個事件所涉及的不同利益相關者,包括組織者、贊助者和合作者以及消費者/游客等,“角度”則是Getz所提到的經濟、社區和環境。John Allen在《節慶與特殊事件管理》(Festival and Special Event Management) 一書中專門討論了特殊事件的影響問題。他認為,重大事件對舉辦地的影響主要體現在4個方面,即社會文化影響、物質和環境影響、政治影響以及旅游和經濟影響,并從正反兩個方面進行了一般性的歸納[6]。
二、研究內容
早在1997年,著名事件及事件旅游專家Donald Getz就認為,對事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傳播媒介(Communication & Media)、大眾文化(Mass Culture)、公共關系(Public Relation)、休閑與旅游(Recreation & Tourism)以及事件營銷(Event Marketing)等5大領域[2]。Getz所做的概括在現在看來仍然具有一定的適用性。綜合分析國外現有研究成果,可以將其分為4個大類:
1.經濟影響研究
2001年,Brown和Massey撰文對重大體育活動的影響研究進行了回顧,他們指出,先前的相關研究主要圍繞6個方面展開,即體育活動的參與及發展、社會影響、遺留設施、城市再發展、旅游業以及經濟影響。Brown等還認為,盡管學術界對奧運會等事件的后續社會效應的研究歷史更長,但更加關注經濟影響的現有研究成果仍居多數[9]。
2001年,世界旅游組織(WTO)在一份報告中明確指出,體育運動對工業化國家國內生產總值(GDP)的貢獻約為2%,對旅游業的貢獻更大,在4%-6%之間。2005年,Brunet 對1986至2004年間巴塞羅那奧運會的經濟影響做了全面的分析。Brunet認為,巴塞羅那奧運會是一次具有標桿意義的成功,它對巴塞羅那的城市復興和城市吸引力的增強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從體育運動、組織機構、經濟、社會和城市規劃等多個角度來看,巴塞羅那奧運會都堪稱典范[10]。然而,這屆奧運會同時也導致巴塞羅那的食物、交通和各種服務的價格明顯上漲[11]。Baade、Dye、Noll、Zimbalist、Rosentraub等人的研究結果表明,如果把“體育戰略”作為經濟和城市發展的發動機,效果并不好[12,13];French和Disher也對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對城市新一輪發展,尤其是中央商務區發展的動力作用提出了質疑[14]。
Chhabra、Sills和Cubbage運用旅游者問卷調查結果和投入產出模型,研究了美國北卡州鄉村地區兩個蘇格蘭節慶中由旅游者消費所帶來的經濟影響。他們還得出了一些十分有趣的結論:盡管當地的餐廳、旅館、商販和贊助商們都從旅游者的大筆消費中獲利不少,但由于乘數效應相對較小,上述兩個節慶的總體經濟影響在兩個舉辦地的經濟活動中只占很小的比重;節慶活動的經濟影響大小,不僅取決于活動本身(特別是天數),還要受制于當地的經濟狀況(如其它吸引物或兩者之間的聯系等)[15]。Belkin和Celebrezze用詳細的數據分析了紐約體育會展中心舉辦展覽會、足球比賽等各種大型活動對紐約市經濟與財政的影響。而且,在分析每一種類型的活動時,他們都預測了這類活動的數量,潛在參加者的人數和類型(包括過夜旅游者、社區內的一日游游客和城市居民)以及他們在各種服務方面的花費,比如交通、住宿、餐飲和其它零購等[16]。
Kurscheidt總結了歷屆世界杯的經濟表現,并利用成本收益法(Cost Benefit Model)對2006德國世界杯的經濟效益進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結果表明:盡管從世界杯的發展歷史上來看,德國世界杯的經濟收入呈現出令人樂觀的趨勢,但仍然要比活動組織者所預想的收入水平低很多[17]。Bohlmann在《2010年世界杯對南非的經濟影響預測》一文中,對體育賽事影響研究方面的主要文獻進行了回顧,在此基礎上指出了可以借鑒的經驗和教訓,進而提出了南非舉辦2010年世界杯需要在經濟影響方面考慮的6個問題[18]。Tilley也在分析多屆世界杯和奧運會的經濟影響和效益的基礎上,給2010年南非世界杯提出了中肯的建議[19]。
2.旅游影響研究
盡管與非旅游專業的研究者相比,專業旅游刊物對事件及事件旅游的關注要晚得多[20],但由于各類重大事件都對舉辦地旅游業發展有直接影響,旅游學界對重大事件的關注和研究顯得順理成章,且發展十分迅猛。
戴光全對事件領域的權威學術期刊《事件管理》(Event Management,其前身為Festival Management & Event Tourism)1994至2002年間登載的文章按照關鍵詞進行了分類統計,在17個內容小類中,對事件的影響研究占到了259個(次)關鍵詞的11.6%,僅次于對事件吸引物的研究[20]。從1999年2月到2006年10月,國際著名旅游學術期刊《旅游研究》(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共刊登了220篇內容涉及事件(events)的論文,其中,有10篇在文章標題中就有“events”。由此可見,在對節慶與特殊事件(Festival & Special Events)的影響研究方面,旅游學術界是一支重要的力量。
另外,西方還有相當一批學者深入研究了體育賽事對舉辦地旅游業的影響。正如Mccartney所提出的,體育賽事作為一種增進觀眾對舉辦地認識的工具或作為一種旅游吸引物的功能日益明顯,通過各種體育賽事來實現體育運動與旅游業的協同也隨之成為學術界研究的熱點之一[21]。例如,Inter VISTAS咨詢公司在呈送給不列顛哥倫比亞奧組委的《2010年冬奧會的經濟影響分析報告》(The Economic Impact of the 2010 Winter Olympic and Paralympic Games)中提出,2010年冬奧會的經濟影響主要由3個方面的支出來激活:(1)奧組委的成本,即各種直接投資和與比賽直接相關的成本;(2)非組委會的成本,即為了保證比賽順利進行的各種服務和設施的成本;(3)觀眾和旅游者的消費。該報告專門用一章對國內外觀眾和旅游者的消費結構進行了分析[3]。
3.綜合影響研究
1987年,國際旅游科學專家協會(AIEST)舉行了第37屆大會,本次會議以“重大事件的影響和角色及其在區域與國家旅游業發展中的吸引力”為主題[22]。同年,人與自然環境研究大會(People and Physical Environment Research)召開了主題為“標志性事件(Hallmark Events)對城市的影響”的會議[23]。因為組織機構不同,以上兩次國際會議各有側重,前者側重重大事件對地區旅游業的影響和作用,后者側重事件對城市的影響研究,但在兩次會議上代表們都就事件對舉辦地的綜合影響進行了深入交流。1989年,Syme等人在《標志性事件的計劃與評估》一書中也專門論述了大型主題事件的全方位影響問題[24]。
Matos對重大體育賽事的多維影響 (Multidimensional Impacts)進行了研究,他列出了所有可能發生的潛在影響,包括財政收入、經濟影響、旅游和國際市場營銷、基礎設施、城市土地利用結構、環境影響、科技發展、人力資本、制度創新、政治資本、社會結構、文化與心理變化以及無形影響等[25]。奧運會影響社區聯盟(The Impact of the Olympics on Community Coalition ,簡稱IOCC)在提交給溫哥華2010年冬奧會申辦集團的建議中,從7個方面討論了重大體育賽事對舉辦地的影響,即社會責任和透明度、安全、交通、社區經濟發展、環境、民主進步以及住房[26]。Matheson和Baade從體育活動的經濟影響出發,討論了重大體育賽事給發展中國家帶來的促進作用。他們認為,世界杯、奧運會等重大事件可以作為舉辦國家展示經濟、政治和文化等綜合國力的手段,也是一個國家在國際舞臺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表現[27]。
Horne和Manzenreiter側重從3個方面研究了2002年世界杯對日本和韓國相關城市的影響:2002年世界杯為區域政治經濟帶來的特定影響;重大體育賽事在地區形象塑造和促銷方面所扮演的角色;如何對這樣的活動進行國際化的操作。他們的研究結果解釋了預期影響與實際情況之間的差距,并揭示了重大事件對于不同群體的意義[28]。Horne還從2002年世界杯與現代日本社會和足球設施發展關系的角度,對國際和地方之間的關聯性特別是對“實質上是誰控制了這次全球性的賽事,舉辦地的成本和收益究竟是多少”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的分析。他指出,2002年世界杯使得日本足球運動的商業化運作加強,而在使足球成為一種日常活動方面的作用較弱,且遠遠未能實現促進人口從中心向的重新安置、提高日本人民的總體經濟收入和整體生活質量等相關目標[29]。
4.專題研究
概括而言,國外與重大事件的影響相關的專題研究主要有以下6個方面:
(1)舉辦地形象。Guala認為,城市尋找新的發展模式時,重塑形象是一個重要的工具,而奧運會可能是在國際水平上設計和傳達地區形象的最佳時機。他撰文分析了2006年冬季奧運會與都靈形象再造的關系,并指出都靈應該借舉辦奧運會的機會與阿爾卑斯山建立緊密的聯系[30]。
(2)居民意識。Ritchie和Lyons研究了1988年第15屆冬奧會(加拿大卡爾加里市)結束后當地居民的反應,結果表明奧運會不僅給卡爾加里帶來了可觀的直接財政收入,提高了城市的國際知名度,還明顯增強了居民的自豪感[31]。Mihalik和Simonetta圍繞喬治亞州居民對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的感知問題進行了長期跟蹤研究,最終得出了中期評估結論:從1992年起,喬治亞洲居民的支持熱情一直很高漲;參與反對活動的居民人數大量減少;相比經濟影響而言,居民更加注重無形利益;居民們提出的主要消極影響通過法律等手段逐步得到了解決。Kim、Gursoy和Lee就比賽前后2002年世界杯對韓國居民認識的影響進行了研究,并得出了非常有趣的結論:在文化交流、自然資源開發和文化發展方面,居民所感知到的實際利益比預期的明顯要?。欢用駛兯鶕牡囊恍┴撁嬗绊?,如交通擁擠、污染、物價上漲以及社會問題等,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差[8]。此外,Fredline、Faulkner、Deccio和Baloglu等學者也探討了重大事件影響中的居民反應問題[33,34]。
(3)傳統文化。McHone和Rungeling專門分析了著名旅游目的地舉行文化活動所帶來的影響。他們指出,對一次性重大事件的回報和其它經濟影響進行評估肯定會遇到特定的測量問題,尤其是在一個有大量臨時游客聚集的地方舉行文化類節慶活動時更是如此[35]。
(4)遺留建筑和設施。Catungal深入探討了建設永久性的遺產地與申辦2010年冬奧會之間的關系,他指出“奧運會僅僅是一個開始,我們的目標是為我們省的每一個社區提供建設永久性遺產地的機會,以弘揚我們燦爛輝煌的成就和令人驕傲的文化”[36]。
(5)就業和工資。Daniels提出了一種新的事件影響分析方法――職業導向模型(Occupation based Modeling),并利用該模型分析了一次青年壘球公開賽給當地工資變化所帶來的影響[37]。
(6)評估手段和工具。澳大利亞維多利亞藝術發展局(Arts Victoria)組織人員開發出一種名為“節慶DIY(the Festivals Do it Yourself kit)”的軟件,該軟件能使活動組織者以簡單和相對廉價的方式對活動的經濟影響進行評估;評估結果不僅能為活動組織者提供信息,還可以供外部的贊助商和利益相關者參考。Jackson 、Houghton等人專門撰文,討論如何成功地使用該DIY軟件,并介紹了該軟件應用的初步結果和部分使用者的反饋情況[38]。
三、研究方法
Roche提出,鑒于重大事件涉及面十分廣泛,對其影響和效應進行研究需要運用系統思想[39]。Brown和Massey在《重大體育賽事的影響研究綜述》(Literature Review: The Impact of Major Sporting Events)一文中指出,現有事件影響研究成果運用了不同的方法和技術[40]。由于從事重大事件影響研究的學者學科背景不同,彼此的研究方向也不一樣,這在某種程度上促進了事件影響研究方法的多樣性。有鑒于此,本文只是對國外現有相關研究成果所使用的方法進行了粗略的歸類。
1.投入產出分析
Belkin和Celebrezze在分析紐約體育會展中心舉辦展覽會等大型活動對紐約市經濟與財政的影響時,主要運用了投入產出分析法。但他們具體比較了分別使用地區投入產出模型系統(Regional Input Output Modeling System,RIMS II)和明尼蘇達IMPLAN集團投入產出模型(由Minnesota IMPLAN Group開發)進行分析的結果,并得出這樣的結論:在生產、建設、財政、硬件設施和商業服務等方面使用RIMS II進行分析時的乘數更大,而在那些受旅游者消費行為影響較大的行業,如住宿、娛樂、餐飲、批發和零售貿易等,使用第二種模型分析時得出的乘數更大[41]。
受兩個不同的政府部門(The State Capital Hanover和The Lower Saxony Ministry for Economics, Technology and Traffic)委托,兩個專家組分別于1995年和2001年對2000年漢諾威世博會的經濟影響做了事前的和事后的評估,此外,德國柏林經濟學院還做了一次獨立的控制性評估。上述三項研究均采用了投入產出分析方法,其中,兩個專家組都使用了1995年的德國投入產出表(R71 format),并利用“地區熵”的方法對全國的數據進行了地方化處理,柏林經濟學院則采用了1997年的德國投入產出表(R59 format)[42]。
另外,InterVISTAS咨詢公司在《2010年冬奧會的經濟影響分析報告》(The Economic Impact of the 2010 Winter Olympic and Paralympic Games)中,也利用投入產出模型對2010年的直接、間接和引致影響進行了預測,并對投入產出模型的局限性進行了說明[3]。
2.對投入產出模型的改進
Daniels指出,對重大事件的經濟影響分析最后往往都要借助投入產出模型,從而得出有關直接影響、間接影響和引致影響的結論,但很少有旅游研究者對此提出質疑。她對投入產出模型進行了拓展,提出一種新的分析方法――職業導向模型(Occupation based Modeling),并以一次青年壘球公開賽為例,利用該模型分析了這次活動對當地工資變化的影響[37]。
Tyrrell和Johnston提出了一套對旅游節慶活動的直接經濟支出和影響進行評估的標準方法,該方法能將那些十分關鍵但又經常被忽視的問題納入考慮范圍之內,其中,包括如何區分旅游業的總體影響和旅游節慶活動的影響。他們進一步指出,使用投入―產出或乘數模型進行旅游事件的影響評價時很容易出錯,特別是運用于那些其它旅游景點(吸引物)占主導的地區,譬如游客量本來就很大的濱海地區時,表現更為明顯[43]。
Hiller從政治經濟學角度提出了重大事件影響評估的關聯模式,其中,前向關聯是指由活動本身帶來的效應,后向關聯指能夠說明事件合乎理性的背景條件和目標,平行關聯則指那些對于事件本身來說具有滯后性、而且組織者不能控制的副效應。他認為,這種縱向的方法能夠比較有效地區分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影響,進而使得沒有預計到的各種結果也能被識別[44]。
Dwyer和Forsyth明確指出了利用投入產出模型進行事件影響分析的缺點:(1)因為忽略事件的消極作用和資源約束,投入產出模型夸大了重大事件對舉辦地內外部的影響;(2)投入產出模型忽視了非旅游行業的反饋效應;(3)投入產出模型不能為政策制定者提供正確的依據[5]。Dwyer、Forsyth、Spurr等人還利用可計算一般均衡模型(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CGE)對一個活動案例的經濟影響進行了估算,然后將其與利用傳統的投入產出分析方法(Input Output Analysis)得到的評估值進行比較,進而得出了明確的結論:由于具有更強的綜合性,CGE模型在重大事件的影響評估方面有更廣闊的使用空間[45]。此外,Dwyer和Forsyth還對成本收益分析(Cost Benefit Analysis)在事件影響評估中的運用進行了說明。他們認為,為了判斷一次活動從收支平衡上來講是否值得,組織者必須進行成本―收益分析,只有掌握了活動的經濟凈收益情況,政府部門才可能對是否支持該活動做出正確的決定[5]。
3、社會學
Waitt運用社會交換理論(Social exchange theory)分析了2000年悉尼奧運會對當地居民的社會影響;Deccio和Baloglu也利用該理論研究了非舉辦地居民對2002年冬奧會溢出效應的觀點,這些可感知效應的前期表現以及隨之而來的對奧運會的支持行為,他們發現那些對環境敏感的居民不贊成申辦奧運會,而在經濟上依賴旅游業或從事戶外工作的人總體上講支持奧運會[46]。Lenskyj在《最成功的奧運會?2000年悉尼奧運會的社會影響》(The Best Olympics Ever? Social Impacts of Sydney 2000)一書中,運用實證調查、社區訪談等大量社會學的研究方法,記錄和描述了相關社區團體對來自于企業式的奧運組委會的騷擾、審查和武斷地給“問題”人群判罪等行為的反對。經過長達10年的研究,她還得出一個重要結論:奧運會是為國際資本服務的,只要奧運會存在,這種模式就不會改變[47]。
Deffner和Labrianidis運用社會調查、統計分析等方法,比較分析了1997歐洲文化城市活動(European City of Culture Thessaloniki'97)前后薩洛尼卡市的變化。他們指出,由于缺乏戰略性的規劃尤其是對文化和時間的規劃,這次活動在許多方面存在問題,包括旗艦工程建設、城市整體營銷和旅游發展政策等[48]。在《重大事件與現代化》(Mega events and Modernity)一書中,Roche利用政治社會學的方法,以奧運會和世博會這兩類超級事件為例,深入分析了重大事件的政治特性、重大事件與城市/地方局部現代化(Micro modernization)之間的關系等問題[49]。
Ritchie和Lyon在一項關于居民對體育賽事的反應的研究中也運用了社會調查方法。他們在1988年冬奧會結束后的一個星期,對年齡在13歲或稍長一點的400位本地居民進行了電話訪問,所有聯系人都是從電話名錄中隨機抽取的[50]。Ritchie和Smith在研究1988年冬奧會對地區形象的影響時也主要運用了社會調查和統計分析方法,電話采訪的問題包括在冬奧會前后人們對加拿大的印象、對加拿大各個省和城市的認識以及對奧運會場地的了解等[51]。
4、市場營銷學
Mccartney以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Macao Grand Prix Golden Jubilee)為例,研究了在同一個地方重復舉辦相同活動時對參賽者、觀眾和旅游者的激勵問題。他認為,作為一種持續發展戰略,一個重復舉辦的重大事件在同一個舉辦地更容易得到逐漸調整和改進,但與此同時也帶來許多新的問題,如活動的吸引力、參加者的忠誠度以及觀眾重游率等。其研究結果表明:由于參加者的忠誠度不一樣,組織者完全有可能開發新的旅游細分市場,并設法延長觀眾在目的地停留的時間,因而采取合適的市場營銷戰略至關重要[52]。
Gratton等人以6個節事活動為例通過量化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重大體育賽事的經濟影響。他們向參加活動的觀眾發放了4360份調查問卷,并從舉辦城市的政府主管部門和酒店獲得了大量信息,這些調查結果用于測算觀眾的消費情況;他們還利用比例乘數方法估算了活動所創造的收入和職位數量[53]。
Cassidy對旅游、事件和體育比賽等3個領域的消費者動機研究成果進行簡要回顧后指出,現有研究成果缺乏對體育事件旅游者消費動機的關注,他倡導在將來的研究中試用一組新的動機變量[54]。Nicholson和Pearce從消費者心理學的角度,比較分析了新西蘭南島(South Island)4個節慶活動對旅游者的吸引力,并明確提出活動特色是十分重要的因素[55]。Neirotti,Bosetti 和Teed通過問卷調查、深入訪談等方法,并基于320份有效問卷的數據,對影響參加1996年夏季奧運會觀眾的決策的主要因素進行了分析[56]。
四、存在的問題與展望
早在1989年,澳大利亞新英格蘭大學的Hall 就撰文指出了當時學術界在標志性事件研究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1)對事件的定義仍然存在較大分歧;(2)在研究方法的運用上明顯比較薄弱;(3)主要研究成果集中在經濟領域,而對于非常重要的社會和設施影響(social and physical impacts)的研究成果很少。在文章的最后,他還總結了被研究者忽視的主要環節,并提出了理論和實證研究進一步深入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57]。這些問題對今天的事件影響研究仍然具有較強的指導意義。
Dwyer和Forsyth明確指出,目前許多政府部門所采取的事件影響評價方法存在3個主要缺點:(1)由于評估技術存在偏差,事件的經濟影響被過高估計了,這導致了那些并不能給地方經濟和就業帶來預期效應的活動仍然得以舉辦;(2)不能把事件對經濟產出和就業的影響與事件的凈收益區別開;(3)因為一個地區的收益往往以對其它地區的負面影響為代價,所以那些并不能給全國經濟帶來凈收益的活動也可能得到支持[5]。Mules、McDonald、Crompton等也指出,為了證明公共支出的合理性,在政府和組織者就活動利益所做的官方陳述中,有許多指標都是不可測量的,即使是可測量的也僅僅是停留在估算的層次上。這從某種程度上反映了事件影響研究的滯后性[58,59]。
在認真總結西方1990-2000年的事件研究文獻后,Hede等人指出了事件研究的熱點問題:(1)對體育類事件的經濟影響評估;(2)對特殊事件的社會影響評估,以及利用“三維盈虧方法”(Triple Bottom Line)從經濟、社會和環境三個方面對事件的效益進行分析;(3)特殊事件的風險管理研究;(4)事件活動的運作管理研究[60]。
綜上所述,筆者預測,在未來一段時期,國內外學術界在重大事件的影響研究方面將呈現出以下4個主要特點:(1)可計算一般均衡模型(CGE)等更為合理的評估技術將得到進一步發展和運用,個別標準的事件影響評估框架(The Framework of Events Impacts Assessment)將逐漸得到國際學術界的認可;(2)對事件舉辦地利益相關者尤其是當地居民行為的影響將成為一個研究熱點;(3)利用系統動力學、社會學等多學科的方法和工具來研究重大事件對舉辦地的影響將成為一種潮流;(4)從舉辦地的可持續發展角度出發,對事件/事件旅游各方面的影響及其控制進行全面研究,是西方事件/事件旅游研究未來的主要趨勢之一[61]。
參考文獻:
[1] Daniel J. Boorstin. The Image: A Guide to Pseudo Events in America [M]. New York: Atheneum,1985: 1-15.
[2] Getz, D..Event Management & Event Tourism [M]. New York: Cognizant Communication Corporation,1997: 331-352.
[3] InterVISTAS Consulting Inc. The Economic Impact of the 2010 Winter Olympic and Paralympic Games: An update [R].2002.
[4] Ritchie, J.R. and Lyons, M..Olympulse VI: A Post Event Assessment of Resident Reaction to the XV Olympic Winter Games [J].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1990,23(3): 14-23.
[5] Larry Dwyer and Peter Forsyth. Economic Evaluation of Special Events: A Re assessment [J]. Centre for Tourism Policy Studies University NSW,2004,business.vu.edu.au/ICTE.
[6] John Allen著,王增東譯. 大型活動項目管理[M]. 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2: 25-43.
[7] Michael Shapcott. Commentary on 'Urban Mega Events, Evictions and Housing Rights: The Canadian Case' by Kris Olds[J]. Source: divcom.otago.ac.nz:800/tourism/current issues/.
[8] Kim, H.J., Gursoy, D. and Lee, S. The Impact of the 2002 World Cup on South Korea: Comparisons of Preand Post games [J]. Journal of Tourism Management,2006(27):86-96.
[9] Adam Brown and Joanne Massey. Literature Review: The Impact of Major Sporting Events [J]. Manchester Institute for Popular Culture, Manchester Metropolitan University,2001.
[10] Brunet,.F..The Economic Impact of the Barcelona Olympic Games, 1986-2004 [J].Source: olympicstudies.uab.es/pdf/wp084_eng.pdf.
[11] Virginia Tilley. Scary Economics of the Mega Event [J]. Business Day,8 August 2006.
[12]Robert A. Baade and Richard F. Dye. The Impact of Stadiums and Professional Sports on Metropolitan Area Development [J]. Growth and Change,1990,21(2): 1-14.
[13]Roger G. Noll and Andrew Zimbalist. The Economic Impact of Sports Teams and Facilities [J]. In Sports, Jobs, and Taxes, edited by Roger G. Noll and Andrew Zimbalist. Washington, D.C.: 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 1997: 55-91.
[14] Steven P. French and Mike E. Disher. Atlanta and the Olympics: a One Year Retrospective [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Planning Association,1997,63(3): 379-383.
[15] Deepak Chhabra, Erin Sills and Frederick W. Cubbage. The Significance of Festivals to Rural Economies: Estimating the Economic Impacts of Scottish Highland Games in North Carolina [J].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2003,41: 421-427.
[16] David Belkin and Rachelle Celebrezze. Estimating the Economic and Fiscal Impacts of the New York Sports and Convention Center [R]. New York City Independent Budget Office Background Paper,2004,Source: ibo.nyc.ny.us/iboreports/stadiumBP.pdf.
[17] Markus Kurscheidt. The World Cup.The Copenhagen Conference on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Impact of Hosting Mega Sports Events [N].2006,Source: cbs.dk/megasportsevent.
[18] Heinrich R. Bohlmann. Predicting the Economic Impact of the 2010 FIFA World Cup on South Africa [J].May 2006,Source: up.ac.za/up/web/en/academic.
[19] Virginia Tilley. Scary Economics of the Mega Event [J]. Business Day. 8 August 2006.
[20] 戴光全. 重大事件對城市發展及城市旅游的影響研究――以’99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為例[M]. 北京:中國旅游出版社,2005: 3,8,9,14.
[21] Mccartney, Glenn. Hosting A Recurring Mega event: Visitor Raison D'être[J]. Journal of Sport Tourism,2005,10(2): 113-128.
[22] Jafari, J..Tourism Mega Events [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88,15(2): 272-274.
[23] Wall, G..Effects of Hallmark Events on Cities [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88,15(2): 280-281.
[24] Syme,J. B., et al. The Planning and Evaluation of Hallmark Events [M]. Aldershot: Avebury,1989.
[25] Pedro Matos. Hosting Mega Sports Events: A Brief Assessment of Their Multidimensional Impacts [J]. Paper presented at “The Copenhagen Conference on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Impacts of Hosting Mega Sport Events ”, September 1, 2006.
[26] IOCC. Recommendations Made by the Impact of the Olympics on Community Coalition to the Vancouver 2010 Bid Corporation and its Member Partners [R]. August 2002, olympicsforall.ca/download.
[27] Matheson, Victor A. Baade and Robert A..Mega Sporting Events in Developing Nations: Playing the Way to Prosperity? [J]. South African Journal of Economics,2004,72(5):1085-1096.
[28] John D. Horne and Wolfram Manzenreiter. Forecast and Actual Impacts of the 2002 Football World Cup Finals on the Host Countries Japan/Korea [J]. International Review for the Sociology of Sport,2004,39(2):187-203.
[29] Horne, John. The Global Game of Football: the 2002 World Cup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in Japan [J]. Third World Quarterly,2004,25(7): 1233-1244.
[30] Chito Guala. Rebuilding Turin's Image: Identity and Social Capital Looking Forward To 2006 Winter Olympics Games [J]. 39th ISoCaRP Congress, 2003.
[31] Ritchie, J. R. and Lyons, Marcia. Olympulse: A post Event Assessment of Resident Reaction to the Olympic Winter Games [J].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1990,14-23.
[32] Brian J. Mihalik and Leo Simonetta. A Midterm Assessment of the Host Population's Perceptions of the 1996 Summer Olympics: Support, Attendance, Benefits, and Liabilities [J].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1999,37:244-248.
[33] Fredline, E., Faulkner, B..Variations in Residents' Reactions to Major Motorsport Events [J]. Event Management,2002,(7): 115-125.
[34] Cary Deccio and Seyhmus Baloglu. Non host Community Resident Reactions to the 2002 Winter Olympics: The Spillover Impacts [J].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2002,41: 46-56.
[35] W. Warren McHone and Brian Rungeling. Practical Issues in Measuring the Impact of a Cultural Tourist Event in a Major Tourist Destination [J].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2000,38: 299-302.
[36] John Paul Catungal. Learning to Take Advantage of an Olympic Opportunity: 2010 Legacies [J]. 2005,Source: sfu.ca/dialog/undergrad/pdfs/0501 John_Paul_Catungal.pdf.
[37] Margaret J. Daniels. Beyond Input Output Analysis: Using Occupation Based Modeling to Estimate Wages Generated by a Sport Tourism Event [J].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2004,43: 75-82.
[38] Julie Jackson, Meg Houghton, Roslyn Russell and Petra Triandos. Innovations in Measuring Economic Impacts of Regional Festivals: A Do It Yourself Kit [J].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2005,43: 360-367.
[39] Roche, M.. Mega events and Modernity: Olympics and Expos in the growth of global culture [M]. London: Routledge,2000: 276-277.
[40] Adam Brown and Joanne Massey. Manchester Institute for Popular Culture [R]. Manchester Metropolitan University,2001.
[41] David Belkin and Rachelle Celebrezze. Estimating the Economic and Fiscal Impacts of the New York Sports and Convention Center [R].New York City Independent Budget Office Background Paper,2004,Source: ibo.nyc.ny.us/iboreports/stadiumBP.pdf.
[42] Stefan Althues and Helmut Maier. Exhibition “EXPO 2000” in Hanover/Germany in 2000 Impact on Regional Economy Based on German Input Output Tables: A Priori and A Posteriori [J]. paper presented to the Fourteen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put Output Techniques, October 10-15, 2002, Montréal, Canada.
[43] Timothy J. Tyrrell and Robert J. Johnston. A Framework for Assessing Direct Economic Impacts of Tourist Events: Distinguishing Origins, Destinations, and Causes of Expenditures [J].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2001,40: 94-100.
[44] Harry H. Hiller. Assessing the Impact of Mega Events: A Linkage Model [J]. Current Issues in Tourism Vol. 1, No. 1, 1998.
[45] Larry Dwyer, Peter Forsyth and Ray Spurr. Estimating the Impacts of Special Events on an Economy [J].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2005,43: 351-359.
[46] Deccio and Seyhmus Baloglu. Non host Community Resident Reactions to the 2002 Winter Olympics: The Spillover Impacts [J].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2002,41: 46-56.
[47] Helen Jefferson Lenskyj. The Best Olympics Ever? Social Impacts of Sydney 2000 [M]. New York: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2002.
[48] Deffner Alex and Labrianidis Lois. Planning Culture and Time in A Mega event: Thessaloniki as the European City of Culture in 1997 [J]. International Planning Studies,2005,10(3/4): 241-264.
[49] Roche, M.. Mega events and Modernity: Olympics and Expos in the Growth of Global Culture [M]. London: Routledge. 2000: 276-277.
[50] Ritchie, J. R and Lyons, M.. Olympulse VI: A Post Event Assessment of Resident Reaction to the XV Olympic Winter Games [J].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1990,23(3): 14-23.
[51] Ritchie, J.R and Smith, B.H.. The Impact of a Mega Event on Host Region Awareness: A Longitudinal Study [J].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1991,30(1): 3-10.
[52] Mccartney, Glenn. Hosting A Recurring Mega event: Visitor Raison D'être [J]. Journal of Sport Tourism,2005,10(2): 113-128.
[53] Gratton, C. et al. The Economic Importance of Major Sports Events: A Case Study of Six Events [J]. Managing Leisure,2000(5): 17-28.
[54] Frances Cassidy. What Motivates Sports Event Tourists? A Synthesis of Three Disciplines [J]. 2005,Source: eprints.usq.edu.au/archive/00000845.
[55] Rachael E. Nicholson and Douglas G. Pearce. Why Do People Attend Event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Visitor Motivations at Four South Island Events [J].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2001,39: 449-460.
[56] Lisa Delphy Neirotti, Heather A. Bosetti and Kenneth C. Teed. Motivation to Attend the 1996 Summer Olympic Games [J].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2001,39: 327-331.
[57] Colin Michael Hall. The Definition and Analysis of Hallmark Tourist Events [J]. Geo Journal,1989,19 (3): 263-268.
[58] Mules, T. and McDonald, S..The Economic Impact of Special Events: The Use of Forecasts[J]. Festival Management and Event Tourism: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1994,(2): 45-53.
[59] Crompton, J. and McKay, S.L..Measuring the Economic Impact of Festivals and Events[J]. Festival Management and Event Tourism: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1994,(2): 3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