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倒墜床護士長總結范文

時間:2023-04-11 14:16:2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跌倒墜床護士長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跌倒墜床護士長總結

篇1

關鍵詞:PDCA循環;跌倒墜床

近年來,由于醫院管理理念的進步和患者自主意識的增強,患者安全問題已經引起世界衛生組織及眾多國家醫務界的高度關注。防范與減少患者跌倒事件發生,是我國衛生部2013年頒布的患者十大安全目標之一。PDCA循環是美國著名的質量管理專家戴明于20世紀50年代初提出的,又稱戴明環,是在一切管理活動中,提高管理質量和效益所進行計劃(plan,P)、實施(do,D)、檢查(cheek,C)和處理(action,A)的循環過程[1]。這種方法除了應用于企業經營管理外,目前也被廣泛應用于護理領域的各項工作中[2]。我科于2011年1月1日~2014年10月30日應用PDCA循環管理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墜床發生率,達到滿意效果,現將結果匯報如下。

1 PDCA循環

1.1計劃(plan,P)

1.1.1分析現狀 2011年1月1日~2013的12月31日我科共出院人數4341人次,通過意外事件上報表總結,跌倒共發生11例,墜床共發生4例,跌倒墜床發生率0.034‰。

1.1.2確認問題 根據衛生部“三級綜合醫院評審標準實施細則”(2011年版)中的“防范與減少患者跌倒、墜床等意外事件發生”的要求,降低跌倒、墜床發生率已成為當前較為重要和緊迫的任務。

1.1.3成立小組 由科護士長為組長,科跌倒小組長為副組長,科室骨干等6人組成小組。

1.1.4明確目標 入院24 h跌倒風險評估率100%。住院患者院內跌倒/墜床發生率≤0.03‰,計算公式:住院患者跌倒/墜床人次/住院總床日數×100%。

1.1.5原因分析 ①自行設計調查問卷,問卷內容包括:原因、安全防護措施、應急處理等,調查住院患者發生跌倒、墜床等意外事件的原因。②通過頭腦風暴法組織護士長們討論,分析原因:護士對新入院、病重患者、病情發生變化者評估不足,護士對患者跌倒墜床安全意識宣教不夠,患者本身疾病因素導致活動無耐力,醫生對安全管理不重視,環境設備配備不良,各部門監管不夠,防跌倒崗位職責落實不到位,夜班護士護理過程中缺乏安全的警惕性。

1.1.6制訂計劃 ①通過培訓考核,提升護士專業水平能力,落實首診護士意外因素評估制度,并提供安全護理措施。②制定患者和護士宣教手冊,促進護士宣教及患者遵醫行為。③加強溝通、進行??浦笇В鰪娀颊邔︶t護人員的信任度,提升患者依從性。④溝通協調,醫患共同參與患者安全。⑤配備設施,加強監督,使設施配置完好。⑥健全醫院制度、指引,保證監管到位[3]。

1.2實施(do,D)

1.2.1護士培訓在防跌倒墜床中護士是最重要的角色,對于有跌倒墜床風險患者應始終保持高度的重視及警惕性。①加強業務學習,進行跌倒墜床、安全意識理論及應急預案等各種形式的培訓,提高法律意識??剖医M織學習跌倒/墜床因素評估表,改進培訓方法,通過個案討論、典型案例、護士參與魚骨圖分析等方法提高護士學習的興趣。②根據問卷調查內容和護士討論結果,護理部組織召開了全院護理安全大會、跌倒/墜床傷害RCA分析報告會、組織到先進科室參觀,并學習考核床邊交班SBAR系統、MEWS預警評分系統等。③科室全體醫護人員重視跌倒墜床的安全意識,指導護士學習意外風險評估內容,要求護士根據患者病情評估正確。首先評估我院《意外時件風險因素評估監控表》評分≥4分者,則需另外填寫我院《跌倒風險因素評估表》,如≥10分者為跌倒高風險,則需根據預防措施內容來完成安全護理措施。內容包括:保證病房內有充足的光線,保證地板干凈、不潮濕,移開潛在危險的障礙物,固定好床、輪椅、坐便器的輪子,呼叫器放于患者易取位置,避免穿大小不合適的鞋及長短不合適的褲子,引導患者熟悉病房環境,當患者頭暈時確保其在床上休息,及時回應患者的呼叫,使用相應的警示標牌,專人陪護協助下床活動,落實/協助生活護理,告知患者及家屬相關注意事項,落實相關護理記錄,使用輔助用具如拐杖坐便器等、發放風險防范措施宣教單。由包干護士落實安全宣教責任制,如檢查不合格者,予經濟處罰。

1.2.2健全制度 重新修訂評估量表的內容,制定口頭、書面、圖片、視頻、廣播等護士和患者易掌握的宣教手冊及指引,制定患者床上大小便的操作指引,制定防跌倒墜床的標準,報告跌倒墜床規范化,修改負性事件登記表為負性事件描述 表[4-5]。科室指派護理安全質量控制人員,每天對重點患者進行抽查宣教情況,并記錄在質量控制本上,護士長每天晨會時講解發現的問題,做到質量持續改進。

1.2.3完善安全管理 每天包干護士評估《ADL生活自理能力量表》,如分數低于80分,則需要依賴護理人員完成生活活力。護士應結合病情與醫生溝通開具防跌倒墜床醫囑。將科室跌倒墜床高危人群納入晨會交接班的內容,使醫護共同參與患者跌倒墜床的管理。創造安全的住院環境,生活用品放在易取位置,夜間保持病房及衛生間有照明,巡視病房及衛生間走廊地面是否干燥,張貼防滑標識。護士床邊交接時,檢查安全防護設備(護欄、拖鞋、坐便器、助行器等)。利用廣播向患者宣教跌倒墜床方法知識。護士不得依賴護工及家屬完成基礎與生活護理,防止意外的發生。

1.3檢查(cheek,C) 建立患者護理需求評估表及意外事件風險評估表跟蹤記錄,護士長每天晨午間交接班時檢查意外事件風險評估表是否正確,護理需求是否到位,安全防護措施是否妥當。護理長每周行日夜間督查,查看意外事件相關處理是否到位。

1.4處理結果(action,A)2014年1~12月我科出院人數為1115例,發生跌倒3例,無墜床,跌倒墜床發生率為0.026‰,患者防跌倒知識知曉率平均為98%,效果理想。護士長反映跌倒墜床會診和責任追究制度提高了護理人員對跌倒防范的安全意識,效果較好。各科室跌倒墜床高危人群納入晨會交接班的內容,促進醫生共同參與患者跌倒墜床的管理。護士床邊交接時,檢查安全防護設備,增強了護士和患者對跌倒墜床的重視程度。利用廣播向患者宣教跌倒墜床方法知識,效果較好。

2 結論

護理質量的高低不僅取決于護理人員的素質,更直接依賴于管理的水平[1]。實踐證明,PDCA循環管理模式具有科學性、先進性和實用性[6]。 跌倒墜床是老年科住院患者容易出現的意外,不僅給患者自身帶來生理上的不良后果,也是造成醫患矛盾原因之一。將PDCA應用于預防老年科患者跌倒床的管理工作,通過評估,篩選出高危人群,分析高危因素,制定相應的預防措施,完善跌倒墜床的防范預案及應對措施。通過對護理人員的培訓,對患者的安全意識健康教育,使醫護人員認識跌倒墜床帶來的不良后果,早期干預防范,落實措施,最終降低跌倒墜床的發生率,從而促進護理質量持續改進。“PDCA”循環法是促進護理安全管理的有效手段,在計劃階段充分評估臨床現狀、尋找問題存在的原因、了解護士的需求,才能制訂出切實可行的計劃;檢查和處理階段是對計劃實施的效果進行評價,并不斷修訂和完善計劃,環環相扣,在不斷的循環往復中,每次發現新的內容,及時發現問題,及時改進,促進護理質量逐步提高[1]。

參考文獻:

[1]楊青,應用應用PDCA循環管理提高護士處理低血糖的能力[J].護理研究,2014,28(1):234-235.

[2]上官志毅,陳冬青,黃婷,等.PDCA循環在國內護理領域的新進展[J].護理管理雜志,2009,9(2):26-30.

[3]王慧芬,李宇.住院患者發生跌倒的相關因素分析及對策[J].護理雜志,2010,27(1A):29-30.

[4]陳巧玲.預防住院患者跌倒的護理質量控制[J].護理學雜志,2010,25(17):44-48.

篇2

護理部按照衛生部《2012年推廣優質護理服務工作方案》和《醫院實施優質護理服務工作標準(試行)》要求,在院領導的關心、支持下,深化“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緊緊圍繞“改革護理模式,履行護理職責,提高護理水平”

的工作宗旨,扎實推進優質護理服務,認真落實責任制整體護理,真正將基礎護理落到實處,努力為人民群眾提供連續、全程、優質、安全的護理服務,從根本上改善護理服務,提升護理質量,做到患者滿意、社會滿意、政府滿意。現將一年來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貫徹落實政策,全面推進優質護理服務

按照《中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綱要(2011一2015年)》要求,根據我院實際情況,全面推進優質護理服務。目前,我院優質護理服務已延伸至特殊科室,真正意義上做到優質護理服務全覆蓋。6月份全院召開了優質護理服務推進會,7月份在特殊科室(重癥醫學科、急診科、手術室、新生兒病房、血液凈化中心、消毒供應中心)全面啟動優質護理服務,各科室制定了優質護理服務方案和活動計劃,積極想辦法,克服困難,開展“以病人為中心”的創新服務,修訂和完善各部門工作制度,改變排班模式,優化工作流程,改善了服務態度,提高了服務質量,提升了服務對象的滿意度。

二、推行護士崗位管理,調動護士工作積極性

1.按照《衛生部關于實施醫院護士崗位管理的指導意見》制定了《民大醫院護士崗位管理實施方案》、護士崗位管理相關政策(管理制度、崗位設置、崗位職責、護士配置、護士晉級),修訂績效考核辦法

2.年初對全院護士進行了崗位管理相關知識的培訓,讓大家對實施護士崗位管理的目的和程序有了更深的理解。按照醫院的條件和各科室的具體情況,科學設置護理崗位,實行按需設崗、按崗聘用、競聘上崗,逐步建立激勵性的用人機制。

3.為了調動護士的積極性,穩定護士隊伍,醫院采取護士轉聘及評選優秀護士等激勵措施。5月份護理部協助人力資源部對20名護理人員由聘用制護士轉為院內人事;并評選出47名優秀責任護士,在5.12護士節進行了表彰,護理部副主任萬秋英和呼吸內科護士長朱敏榮獲湖北省優秀護士光榮稱號。

三、加強管理,持續改進護理質量,保障護理安全

1.修定和完善各項制度、常規、流程和標準

根據衛生部《三級綜合醫院評審標準實施細則》及湖北省《護理質量控制檢查標準》結合醫院實際,護理部完成了《民大醫院護理常規》、《民大醫院護理管理制度》及《臨床護理操作流程》的修訂與編寫工作。在原有的護理質量評價標準基礎上對《優質護理服務先進病房考評標準》等質量控制標準進行了進一步修改,使臨床護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據可查。

2.定期檢查,保證護理質量持續改進

(1)年初,護理部制定了專項督導檢查方案,每季度對基礎護理、專科護理、病房管理、查對制度落實、護士依法執業等質控項目進行一次全面督查,督查后當面給予書面反饋??剖以谌靸冉o科護士長上交整改措施,科護士長在一周內督查整改措施的落實情況并上交護理部,科室對督查中存在的問題后如在一周內未落實整改措施,將按標準扣分,同時計入

“溫馨病區”競賽活動相應項目中。

(2)2013年,護理部全年共召開了護理質量與安全管理委員會4次,護理質控講評會和護理安全會議4次,護士長節假日、夜查房共144次,對檢查過程中經常發生的突出問題進行分析,提出整改措施。

(3)全年共召開護士長例會共12次,護理不良事件安全討論會4次。努力營造非懲罰性報告制度的病人安全管理文化,鼓勵護士主動上報護理不良事件,全年主動上報不良事件202例,對各科室上報的護理不良事件進行分析、討論定性,作出處理意見,提出防范措施。本年度嚴重護理差錯較去年明顯減少,無護理事故及糾紛發生。

3.專項督導,保證安全

護理部修改和完善患者壓瘡、墜床、跌倒、管道脫落等管理和報告制度,并有相應的防范預案,各項管理措施到位。并對全院各科室壓瘡、墜床、跌倒、管道脫落等管理制度進行督導檢查,對存在的問題進行認真分析整改,從而保障了病人的安全。全年上報壓瘡高危人群612例,發生難免壓瘡14例,難免壓瘡發生率2.3%;全年上報跌倒/墜床高危人群138例,發生跌倒/墜床1例,跌倒/墜床發生率0.7%;非跌倒/墜床高危人群發生5例。

4.預案演練,防患未然

全年全院共進行應急預案演練8次,對心臟驟停、針刺傷、汞外泄、圍手術期、輸血、跌倒等進行預案演練,并要求全院各科室進行相關的預案演練,讓每位護士熟知演練經過,提高護士的應急能力。

四、加強培訓,提高護士整體素質

1.

加強護士長管理培訓,提高護理管理水平,通過送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對護士長進行管理知識的培訓。全年選派護士長外出學習70人次;護理部舉辦了三期護士長管理培訓班,通過專題講座、經驗交流等方式進行了培訓學習,使護士長開闊了眼界,大大提升了護士長的管理水平。

護理部擬于2013年12月6至2013年12月8日舉辦2013年湖北省繼續教育項目——護理管理培訓班,濃重邀請著名護理學專家李冰、趙慶華、汪波教授為來自省內外150余名護理同仁授課。在培訓班上三位專家進行了《卓越管理,構建優質護理長效機制》、《創新護理管理質量,科學控制護理質量》、《強化質量安全,提升品質服務》、《護士職業壓力與管理》等多場精彩講座。此次培訓班的舉辦,不僅為護理同行們搭建了一個重要的學術交流平臺,還為培養高素質護理管理人才,增加服務意識,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等方面起到了促進作用,推動恩施州護理事業的健康發展。

2.對新護士進行崗前培訓和崗位培訓,培訓內容包括法律法規、崗位職責、護理核心制度、護理專業知識、專業技能等,并進行考核,合格者方能上崗,大大降低了護理風險。

3.加強護士的繼續教育,完成在職護士的分層培訓,注重新知識、新技術的培訓,適應臨床護理發展的需要。護理部定期組織學術講座,強化“三基”和專業技能的培訓,全年共完成全員性操作培訓六次,參考率100%,考試合格率100%,進行專題講座22次。

4.加大??谱o士的培訓力度。按照衛生部《??谱o理領域護士培訓大綱》的要求,根據臨床??谱o理發展和專科護理崗位的需要,開展對護士的專科護理培訓,重點加強重癥監護、急診急救、血液凈化、腫瘤等專業領域的骨干培養,提高專業技術水平。2013年送出10名護士參加??谱o士的培訓并取得??谱o士證書,其中:血液凈化2名、手術室護士2名、糖尿病???名、PICC??谱o士1名、產科護士1名、急診急救1名,到目前為止,我院已有16名專科護士取得證書,為我院??谱o理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四、品管圈活動,初顯成效

全院各科室積極開展品管圈活動,調動科室年輕護士的積極性,參與科室質量控制,運用先進的管理工具和方法,解決科室突出的問題。5.12護理部組織進行了“民大醫院護理品管圈交流評比活動競賽”,其中眼科(明眸圈)、肝膽外科(肝膽相照圈)、泌尿外科(晨光圈)、內分泌血液內科(泌樂圈)、消毒供應中心(成長圈)獲得三等獎,關節外科(蟻族圈)、風濕免疫科(時尚圈)獲得二等獎,急救中心(點滴圈)獲得一等獎。于11月份,醫院派出關節外科(蟻族圈)、眼科(明眸圈)參加了全國首屆品管圈活動大賽,通過激烈的競爭,從100名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進入復賽,最終獲得優秀獎。

通過品管圈活動的開展,提高了護士的積極性,豐富了護士的知識水平,增強了科室的凝聚力,使護理質量得到持續改進,保障了患者的安全。

五、加強??平ㄔO,創優質護理品牌

(一)2013年4月,護理部經過積極準備,精心組織,在鄒莉副院長的帶領下,我院糖尿病護理專科、血液凈化??频轿錆h參加了由湖北省衛生廳舉辦的全省護理重點??婆嘤柣氐某踉u答辯會。本次全省參與糖尿病護理??婆嘤柣卮疝q的共有31家三級醫院,我院成績88.6分,排名14;參與血液凈化??婆嘤柣卮疝q的共有35家三級醫院,我院成績81.6分,排名18。5月14日,湖北省衛生廳評審團來我院,對血液凈化培訓基地進行了現場評審;

5月17日我院血液凈化專業獲得培訓基地資格;10月,我院正式接受第一批培訓學員(其中醫生2名,護士6名)。

(二)各臨床科室根據科室的具體情況,積極開展“一病一品”活動,制定??萍膊∨R床護理服務路徑,并制訂成冊,指導年輕護士的護理工作,規范了護士的行為。同時,積極配合醫生做好科室臨床路徑和單病種的管理,各科室完成了醫院規定病種的護理臨床路徑的制定工作,并應用于臨床。

六、開展溫馨病區的評選活動,調動護士的積極性

1.修訂和完善了《2013年民大醫院優質護理服務先進病房考評標準》并組織實施。

2.全年共評出溫馨病區18次,其中內分泌血液內科獲得4次,神經內科獲得3次,呼吸內科獲得3次,普外二科獲得2次,心內科獲得2次,普外一科獲得1次,脊柱外科獲得1次,婦科獲得1次,腫瘤科獲得1次。獎勵津貼11.2萬元。

通過溫馨病區的評選,充分調動護士的工作積極性,改善了服務態度,提高了服務質量。

七、開展特色服務,豐富護理服務內涵

1.呼吸內科自制“呼吸操”光盤,每天下午由護士指導患者進行呼吸功能康復訓練;為了減少氣管插管時的誤吸,科室在通知麻手科的同時,由護士先置入胃管,將胃內溶液抽吸出來,麻醉醫生到后再行氣管插管,減少了插管的并發癥,大大提高了危重患者成活率!

2.內分泌科購進立體式廣告機一臺,滾動播放糖尿病、甲亢及科室相關疾病的健康教育知識,還自制糖尿病飲食教育模具,將各種食物的單位交換份更形象的展現,讓病人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糖尿病飲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定時組織科室糖尿病病友會,進行講課、討論與交流、看圖對話式個性化的健康宣教。

3.普外一科為了方便置管病人下床活動,進行護理創新,制作了防止導管打折和滑脫的保護袋。

4.

關節外科規范新藥使用流程,杜絕用藥差錯發生。

5.部分科室建立了QQ群,如內分泌的“糖友之家”、心內科的“高血壓之友”等,加強了與病人的溝通,使護理服務從醫院延伸到社區和家庭,使護理服務更貼近患者。

八、改善臨床護理服務,提高了病人的滿意度

1.

按照民大醫院《2013年關于進一步推進優質護理服務工作實施方案》,繼續推行責任制整體護理工作模式,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專業、人性化的護理服務。責任護士全面履行護理職責,關注患者身心健康,做好專業照顧、病情觀察、治療處置、心理支持、溝通和健康指導等任務,為患者提供整體護理服務。

2.加強護理內涵建設,認真落實臨床護理實踐指南和護理技術規范,細化工作標準,規范護理行為。責任護士能夠正確實施治療處置,密切觀察、評估患者病情并及時與醫師溝通,配合醫師共同完成診療計劃,同時,加強與患者的交流,尊重關心愛護患者,增進護患信任。

3.提高??谱o理水平。臨床護理服務充分突出??铺厣?,運用專業技術知識,對患者開展個性化的健康教育,指導康復鍛煉,促進患者功能恢復,解決護理疑難問題,提高專科護理水平,保障患者安全,提高醫療質量和效率。

4.

2013年2月23日,護理部成立了護士隨訪工作站,每兩月進行一次全院護理滿意度的隨訪調查,2013年全年全院護理總滿意度為95.22%,責任護士知曉率99.2%,患者對優質護理知曉率89.7%。2013年共收到錦旗119面。

九、存在的問題

1.醫院部分職工觀念轉變不到位,缺乏對優質護理的理解和支持。

2.醫院的支持系統需進一步完善。

3.部分科室護士長排班不合理,不利于責任制整體護理的落實。

4.護士績效考核未落到實處。

十、下一步工作計劃

1.繼續深化優質護理服務。

2.繼續開展品管圈活動,持續改進護理質量。

3.認真落實責任制整體護理,為病人提供全程、全面、優質、無縫隙的護理服務,改善病人住院期間的感受,提高病人滿意度。

4.充分利用醫院資源,探索護理垂直管理模式。

篇3

1 創面手術中的風險

除常發生的跌倒、墜床、角膜損傷、燒灼傷、壓瘡、低體溫等風險外,患者年齡大、基礎病多,術中出血、病情變化帶來的生命體征改變,容易引發意外風險。

2 風險防范措施

2.1術前充分評估風險: 針對整形手術室護士年輕,臨床經驗不足的特點,術前有針對性進行術前風險評估非常重要。具體做法是接到手術通知后,巡回護士認真進行術前訪視,做到“一查二看三溝通”。仔細查閱病歷,了解患者有哪些基礎病,曾做過什么手術,對哪些材料藥物過敏,化驗檢查結果等;到床旁看患者狀態,意識、創面;與患者溝通,了解患者有無接受手術的心理準備,針對性進行宣教;與患者家屬溝通,了解患者家庭關愛社會支持情況;與手術醫師溝通了解術式及用物。護士根據得到的信息準備器械、敷料。術晨早交時護士匯報訪視及術前準備情況,護士長組織全體護士對手術進行風險評估。對有基礎病、心理問題、創面大、特殊感染、高齡、小兒等。提出重點防范措施。對病情重的患者,護士長要在術前一日親自床旁訪視,了解第一手資料,制定全面準確防范措施。

2.2術中措施到位

2.2.1防跌倒、墜床:對有基礎病的高齡患者和無自理能力的小兒患者,安置要穩,扶老人從擔架車移至手術床,巡回護士在一側固定擔架車,器械護士在床對面零距離保護,用手臂攔在患者肩背部,緩慢躺下。避免只用口頭指導患者,警惕老人聽力弱、動作不協調過猛倒下發生墜床的危險。小兒患者護士要親自把孩子抱到手術臺,有哭鬧的小孩護士要守候在旁邊。術后防性低血壓引起跌倒,由于術中緊張、疼痛、過多出汗,手術結束患者過猛坐起或下地易出現性低血壓,眼前發黑,跌倒。所以手術結束護士要囑咐患者緩慢移動,下地后不要馬上邁步,手不離床,有人攙扶坐輪椅或推車送回病房。

2.2.2防燙、燒灼傷:使用電凝止血時,負極板緊貼于靠近手術肌肉豐富區域,術中巡回護士檢查負極板粘貼情況。有些不能粘貼負極板的患者,易用雙極電凝止血。對老人、孩子、不能溝通的患者,護士更要注意巡視。防消毒劑灼傷,待各種皮膚消毒劑完全干后再鋪無菌單。

2.2.3膜損傷:對全麻和意識不清患者,在潔凈手術室手術中要特別注意眼角膜保護。涂抹眼膏后,用手輕合眼瞼,使之閉眼后,用貼膜由上向下粘貼保護。

2.2.4防壓瘡:對體質很弱患者在受壓部位做防護。枕部、骶尾部墊凝膠墊,足跟不可用液體袋。保持床單干燥。術中護士要給予受壓部位減壓。側臥時用頭圈減少耳朵受壓。不可給予按摩干預的部位,涂抹油,也可防止壓瘡。

2.2.5術中低體溫:臨床上低體溫是指人體核心體溫低于35℃[2]。持續4h以上低體溫,患者死亡率可達40%[3]。創面修復患者中的老人、幼兒和難愈大創面患者體質虛弱接送途中、術中消毒、輸液等都會帶走熱量,如果不注意保溫,極易出現低體溫。手術室的室溫低于21℃時,患者往往出現體溫過低[4]。所以,術前巡回護士把室溫度設定在25℃,待消毒鋪單后,再降至22℃左右(利于醫護人員操作)。從患者進到術間后,各項操作都要注意保暖,如粘貼電極片,導尿等都以最小暴露為宜,操作完及時給患者蓋好。液體要提前備在術間,避免輸入過涼液體。

2.2.5防術中病情變化:給予心電、氧飽和度全程監護,必要時吸氧。器官功能衰竭的備好急救車。術中巡回護士要隨時觀察病情變化。有麻醉醫師時,管理好靜脈通道、隨時執行醫囑。局麻時要注意監護儀上指標變化,心率增快或減慢及時反饋給臺上醫生。分析原因給以相應的處理。大創面手術時還要注意吸引瓶中出血量,及時報告術者。出現異常心電圖要注意患者突發心臟病的可能。必要時采取分期手術,以保證患者安全。

3 總結

創面修復術,以表面小、輕、淺掩蓋大、重、深;復雜創面患者年齡分布偏大; 難愈創面患者伴隨基礎病重;手術多為局麻下進行等特點增加了手術中風險和護士承擔風險的責任。面對護理人員的年輕、臨床經驗不足,巡回中不宜察覺風險前兆的實際情況,前移防范措施尤為重要。

[參考文獻]

[1]賈赤宇,柴家科.以循證醫學的視角分析我國目前創面修復領域的不足及改進措施[J].創傷外科雜志,2007,4(9):379.

[2]王芳,陳芳燕,楊潔艷.一例大面積燒傷患者低體溫的護理[J].護理雜志,2010,9B(27):1405.

[3]于丁寧,李 鐸.低體溫的危害及治療[J],國外醫學外科學分冊,2004,19(24):66-68.

篇4

l護理安全隱息及原因

1.1意外受傷

L1.1跌倒神經內科患者大多年老體弱、視力減退,運動障礙發生率高,如癱瘓、步態不穩、起立與邁步艱難等,常突然發生抽搐與暈厥。如遇到地面滑、床腳移動、坐凳不穩、防護措施不到位更易發生跌倒。

1.1.2墜床煩躁不安患者可以用床檔保護,肢體約束。如果肢體約束方法不正確或陪護人員對此重視不夠搜自取下床檔、約束帶;高齡患者對病床不適應或夏天應用涼席,在涼席外移的情況下翻身導致墜床。

1.1.3舍咬傷抽搐間歇期患者疏于帶牙套、置牙墊防護,如突然翻身抽搐易致舍咬傷。

1.1.4燙傷感覺障礙患者使用熱水袋,未掌握熱水袋局部熱敷的溫度及使用方法,易致燙傷。1.2走失精神異常及老年癡呆患者,如防護措施不到位,未做到24小時連續看護,特別是外出進行輔助檢查時,人員較雜,稍有疏忽容易走失。

1.3窒息神經系統各種疾病均可出現吞咽困難,咳嗽反射減弱,如進食嗆咳,可引起食物誤吸。鼻飼未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如未充分證實胃管在胃內,鼻飼速度過快,鼻飼時床頭未抬高,引起食物返流而致誤吸。

1.4法律意識淡薄患者意識情況是神經內科護士觀察的重點,如何判定患者病情有無改變需要護士認真觀察。一旦病人病情變化而未能及時發現將給患者帶來嚴重后果,造成醫療糾紛。另一方面護理文書的書寫不規范,護理記錄不全面,與醫療記錄不一致,都將成為在今后的醫療糾紛,甚至法律訴訟中的潛在隱患。

1.5管理因素

1.5.1優質管理體系不健全質量管理體制是護理安全管理的核心。管理制度不完善、不健全、執行力度不夠,管理措施不到位,質量監控不利都是造成護理不安全的重要因素。對潛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預見力,沒有定期召開質量與安全分析會,對出現的問題沒有進行分析、總結,沒有制定常見急癥搶救流程、工作環節流程、應急預案流程,服務規范用語及出院護理質量控制標準等,使護士在日常工作中無章可循,隨意性大,存在安全隱患。

1.5.2對護士教育培訓不重視主要表現在僅注重護士的工作完成而忽視護士的在職培訓的提高,對護士的業務培訓不到位,職業道德教育薄弱,管理監督不得力。這不僅是發生糾紛的主要原因,也是對病人安全的最大威脅,當前護理專業的發展對護理人員素質和數童的要求較高,如不能及時根據專業技術發展的情況進行調整,找不到有效的途徑提高人員素質這些因素對護理安全的影響將越來越顯著。護理人員技術水平低,經驗不足或相互協作能力不強等原因對患者安全構成威脅。

1.5.3護理人力資源配!不合理合理人員缺編,不能保證滿足工作基本要求而給病人造成不安全影響或隱患。當護士人員緊缺,工作超負荷時,多數護士無發適應多重角色的轉換,而出現角色沖突,長期以往將使護士身心疲憊,也是構成護理工作不安全的重要原因之一。

2防范措施

2.1加強護理安全教育,提高護士的法律意識護理安全是指在實施護理的全過程中,患者不發生法律和法定的規章制度允許范圍內以外的心理、機體結構或功能上損害、障礙、缺陷、死亡。川科室定期組織護士進行各種法律法規的學習,定期對護士進行護理安全教育,提高護士的法律意識。每月召開一次護理安全討論會及護理差錯事故分析討論會,對典型案例進行分析討論,提高護士的安全防范意識,降低安全隱患的發生。

2.2嚴格執行各種規章制度,嚴格履行崗位職責護理人員應嚴格執行各種規章制度,如查對制度、搶救工作制度、消毒隔離制度、交接班制度及分級護理制度等,明確各級護理人員職責,嚴格履行自己的崗位職責。護士長應隨時檢查各種規章制度執行情況,并將其納人考核、年終總結,采取相應的獎懲措施,以杜絕安全隱患的發生。[2]

2.3加強護理人員的業務培訓,提高護士的應急能力堅持不懈的對護士進行心肺復蘇、氣管插管、心電監護及心電除頗的培訓,增強護士的急救意識,提高護士的急救水平及應急能力。

篇5

【摘要】:目的 探討老年骨折患者的護理風險因素及管理措施。方法:對老年骨折患者的護理風險因素進行分析,制定有效的護理風險管理措施,實施過程中進行有效的監督指導。結果 降低了護理風險的發生率,為患者提供安全優質的護理服務,減少醫療護理糾紛的發生 結論 對老年骨折患者危險因素評估,制定相應的安全護理管理原則,健全和落實各項規章制度,更新護理服務理念,能夠有效的提高護理服務質量,將護理風險消滅在萌芽中。

【關鍵詞】: 老年 骨折患者 護理風險 管理

護理質量風險管理(risk management,RM)指對經濟損失的風險予以發現、評價,并尋求其對策的管理科學,以減少經濟損失的風險和法律訴訟為目的[1]。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健康的認識不斷增強,同時人們的法律意識與維權意識空前提高“醫療護理風險無處不在” 伴隨人口老齡化的迅速發展,交通工業也日益發達,因此老年骨折患者日益增多,及時發現和有效處理老年骨折患者護理服務過程中的各類風險,不斷提高護理質量,已成為骨科護理管理者所面臨的新課題。

1、 護理風險相關因素分析

1.1 老年患者的特點 老年患者往往患有其他一種或多種疾病,一旦受到外傷,不但肌體防御功能受到破壞而引起病理變化,而且因創傷疼痛的刺激,緊張焦慮的情緒,極易引起其他組織器官的病變,如腦血管意外、心梗、應急性潰瘍等。

1.2 骨科方面的護理風險因素

1.2.1 跌倒、墜床、燙傷 因骨折后自理困難,行動不便,易發生跌倒、墜床的危險。骨折后患肢感遲鈍以及老年感覺不靈敏等因素而發生燙傷

1.2.2 輸液外滲 骨科患者多用20%甘露醇或甘油果糖脫水、消腫,因該類藥為高滲液體,如輸液時外滲如果處理不及時,發生不良后果,易導致護理糾紛

1.2.3 褥瘡 因長期臥床、截癱或牽引等因素,如護理不到位,及易發生褥瘡。

1.2.4 下肢靜脈血栓形成 長期臥床因肌肉不運動,下肢靜脈血回流緩慢,容易形成血栓,老年患者是血栓發生的高危人群。這是一種嚴重的并發癥。

1.2.5 墜積性肺炎 病人長期臥床,呼吸道分泌物排不出來,墜積于肺內,會導致肺感染。

1.2.6 泌尿系感染及結石 長期臥床病人全身骨骼脫鈣明顯,大量鈣鹽從腎臟排出。如飲水不多,鈣鹽易在腎臟或膀胱形成結石或引起感染。

1.3 護理管理方面風險因素

1.3.1 護理人員專業護理知識缺乏 護理人員由于??浦R有限,在病情觀察時缺乏預見性護理思維,無個體針對性,致使傷后發生致命的并發癥時才采取對策,容易引起護理糾紛。

1.3.2 護理人員風險意識淡薄 隨著人們的健康意識和維權意識的日益增強,患者及家屬對醫護人員的要求越來越高,然而護士的法律意識淡薄,缺乏危機意識,欠缺風險意,對潛在的、無形的工作重視不夠,而導致護理風險發生。

1.3.3 缺乏溝通技巧 骨折患者為意外損傷較多,患者、陪員及家屬多有急躁情緒,他(她)們不知就診程序,護士缺乏耐心的解釋或態度冷淡易引發糾紛,如溝通不夠也易引發醫療費用方面的矛盾。

2 管理措施

2.1 建立護理風險管理小組,擬訂護理風險管理預案 護理風險管理小組組長由護士長擔任,組員由護理骨干組成。通過以往積累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針對現存的或潛在的護理風險,結合老年骨折患者的病史資料進行客觀評估,擬訂各種應急預案并組織實施,定期進行評估,針對評價的效果及客觀存在的問題,及時調整方案。

2.2 很抓制度落實,強化“慎獨”精神 護士長抓好規章制度落實,強化“慎獨”精神,教育引導護理人員嚴格遵守護理操作原則,實事求是,明確自己的職責,及時作好每項護理工作,科室由主管護師級或責任心強的護師擔任指控員,指控員發現問題及時向科護士長匯報,以便采取相應措施。

2.3 加強理論學習,培養風險預見性 豐富的理論知識和??浦R是培養護士風險預見性思維的基礎,科室定期組織理論學習,鼓勵護理人員在崗繼續教育,由經驗豐富的護士針對個案病例進行分析總結,運用護理程序和專科知識,找出現存的和潛在的護理問題,培養護士敏銳的觀察力和提高預見性護理思維的能力,發現問題及時報告醫生,給予相應的處理,避免護理風險的發生。

2.4 實施人性化護理,和諧護患關系 在護理服務過程中要樹立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及時與患者及家屬溝通,認真履行風險告知義務,維護患者知情同意權,并實施簽字認可制度,及時解決患者及家屬的疑問,耐心安慰患者的不良情緒,滿足患者合理要求,把為患者服務放到首位,將人性化護理服務貫穿在整個護理進程中,取得患者及家屬的理解及信任,和諧護患關系,將護理風險消滅在萌芽中。

篇6

關鍵詞:心血管內科;重癥患者;護理風險管理

心血管內科重癥患者大多病癥危急程度高、病情發展快,若不給予患者針對性、優質性的臨床護理措施,易引發護理風險事件,嚴重時甚至可威脅患者生命[1]。而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不僅可引發不必要的護患糾紛,使得護理工作無法正常開展。因此,對心血管內科重癥患者實施護理風險管理是十分必要的。針對這一情況,我院自2013年1月起對心血管內科重癥患者實施護理風險管理,旨在降低科室內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并取得較好的臨床效果,具體情況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1月~ 2012 年12月期間我院心血管內科重癥患者158例作為對照組;自2013年1月起,我院對心血管外科重癥患者實施護理風險管理,并選擇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期間我院收治的212例患者作為觀察組。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癥類型及嚴重程度等一般資料上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

1.2方法 自2013年1月起,我院對心血管內科患者實施護理風險管理,具體情況如下。

1.2.1成立護理管理風險小組 在心血管內科護士長的帶領與號召下,成立護理風險管理小組,組內成員包括護士長1名、高級責任護士3名及普通護理10名。對入院的重癥患者進行病情與風險評估,由護士與高級責任護士擬定護理方案,并由護士長進行審核。護理方案需具有預見性,能夠有目標、有針對性、有規律的對患者進行臨床護理,消除不良隱患。若在護理過程中發生護理不良事件,則需及時向醫師告知并協助醫師對患者進行診療。

1.2.2常規風險護理 心血管內科重癥患者因病癥因素,常常行動不便、表達不清,易發生墜床或跌倒等事件。我院對心血管重癥患者加強床欄防護,預防墜件的發生。當患者想要起床或如廁時,則需由家屬或護士陪伴。對病房內的物品歸置進行合理安排,盡量保持病房內干凈、清潔,不要將桌椅、面盆等生活常規用品隨意放置,預防患者跌倒??蓪⒒颊叩某S梦锲分糜诖差^,如水杯、藥物等,以便患者可方便獲取,減少下床幾率。因每日需對病內進行清潔,清潔人員需對地面進行拖洗,地面較滑,因此拖洗過后清潔人員必須放置“注意地滑”的標志,增加對患者及其家屬的警示性。

1.2.3加強用藥護理 患者用藥情況護士必須進行明確的記錄,每日按時向患者發放藥物。在發放過程中,需嚴格核對患者的姓名、性別與病癥,保障給藥準確性。向患者講解藥物治療的作用與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詳細講解藥物服用時間等,以保障藥效的最大發揮。

1.2.4設備儀器風險管理 護士需定期對常用設備進行維護及保養,以保障所需儀器的正常運行。由護士長安排專職人員進行設備儀器風險管理,做到責任至人。引進新設備時,病房內的所有護士需加強新設備的學習使用,規范操作,加強設備使用的熟練程度。

1.2.5提高護士專業素質 加強護士的風險管理意識,護士長需督查護士在護理過程中的具體情況,判定護士是否具有較強的責任心。對日常所發生的護理風險事故進行總結,每w召開一次護理風險管理會議,找出護理風險管理中的不足之處,指導護士進行改進。

1.3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與護理滿意率進行對比。

1.4統計學處理 所得數據以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處理,計數資料以百分比形式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字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形式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

2結果

我院對兩組患者的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與護理滿意率進行觀察比較,由結果可知,觀察組患者的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護理滿意率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對于醫療護理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近年來,因就診人數增加、護理人員態度不端正等原因導致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上升。護理風險事件除了可引發護患糾紛,阻礙正常的護理工作外,甚至對患者生命構成威脅,需引起護患人員的重視[2]。為了改善這一情況,更好的提高護理服務,院方必須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護理風險事件發生,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率[3]。在本文中,筆者以心血管外科重癥患者為例,分析護理風險管理對降低該科室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的作用。

心血管外科就診人數多,且大多重癥患者具有病癥危急、病情發展較快及行動不便等特點,是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的高危科室 [4]。針對這一情況,我院自2013年1月起,對心血管內科重癥患者實施護理風險管理,并取得較好的效果。我院設立專業的風險管理小組,負責對患者進行風險管理,高素質及高度專業性的服務增加了患者對于護理人員的信任,拉近了護患之間的距離。同時,常規護理、藥物護理、儀器管理、護理人員素質提高等可預防患者出現墜床、滑倒、藥物漏服錯服、儀器故障及護理人員工作不負責事件的發生。對常見風險事件起到了較好的預防作用。

由本次調查結果可知,觀察組患者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明顯少于對照組,護理滿意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組間存在統計學差異(P

綜上所述,對心血管內科重癥患者實施護理風險管理意義顯著,該種管理模式可有效降低臨床常見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提高患者的在院安全性,保障護理質量。護理風險管理模式值得在臨床上廣泛推廣,以幫助更多患者受益。

參考文獻:

[1]房恒青.心血管內科重癥患者的護理風險管理[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4,(12):3-4.

[2]常蕓,茅文輝,季梅麗,等.風險管理在CCU危重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09,15(28):2900-2903.

[3]王幸.探討心血管內科重癥患者的護理風險及應對措施[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4,(15):155-155,157.

篇7

【摘要】目的:加強臨床護理,全面提高護理質量,為患者提供優質護理服務。方法:實行責任小組長負責制;簡化護理文書書寫;調整績效考核;增設各種標識;夯實基礎護理;嚴格護理質量控制,以更優質、更安全的服務于患者。結論:護士的責任心進一步提高,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也大大提高。

【關鍵字】淺談;新形式;骨科;優質護理服務

2010年衛生部提出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活動,以“夯實基礎護理,提供滿意服務”為主題,為人民群眾提供安全、優質、滿意的服務,達到“患者滿意、社會滿意、政府滿意”的目標[1]。對此,我院領導高度重視,積極響應,于2010年4月首先以骨科等4個科室為試點開展示范病房,在護理工作模式、護理文書書寫、護士績效考核及相關護理支持系統等方面積極開展相關護理改革探索,取得了滿意效果。

1. 方法

1.1 統一思想,積極轉變觀念

深入學習領會“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活動的相關文件精神,深刻明確本次活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辦人民滿意衛生事業”為宗旨,積極適應新形勢下患者對護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嚴格按照優質護理服務具體標準規范,科室多次組織全科護士學習討論,領會其精神核心,使全科護士迅速轉變觀念,積極投身到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中來。

1.2 科學分組排班,調整工作流程

實行責任小組長負責制,做到無縫隙化管理,制定新的排班模式,優化護理人力資源。

(1)由于骨科臥床病人多,基礎護理量大,予以增加護士兩名,床護比由以前的1:0.38增加到1:0.41

(2)調整各班工作職責,重建工作流程。將本科30張固定床位分2大組,每組5名護士,其中設責任小組長1名,實行8h上班24h負責制,負責本組所有病人從入院到出院的全程式治療.護理及健康宣教,指導該小組的工作落實。排班按年資、能力搭配原則,做到每班人人都是責任護士,負責患者的病情觀察、治療性護理、健康教育、生活護理等。

(3)采用彈性排班,白天設3名護士分別負責全病區病人的配藥、醫囑處理及換藥室的管理。

(4)指導式交班,每日晨交班后護士長帶領所有上班人員與夜班進行床頭交接病人,對病人夜間生活護理及功能鍛煉進行檢查與指導,同時根據不同病人對當日上班人員的工作重點進行指導。

1.3 簡化護理文書書寫

簡化護理記錄及體溫圖的描繪,制定專科特色的健康宣教路徑,將每天的護理文件書寫時間縮短在半小時之內,真正做到把時間還給護士,把護士還給病人。其主要內容包括:(1)取消一般護理記錄,病情變化時隨時記錄。(2)規范護士交班報告。(3)制定??铺厣慕】敌搪窂郊盎颊呷朐涸u估單,均以打鉤、簽名為主。(4)使用電子版體溫圖。(5)電腦打印輸液卡、治療單等。

1.4 調整績效考核,將工作量與績效掛鉤。

科室成立由3人組成的考核質控小組,其中護士長擔任組長,護士每天統計工作量,每月底對工作量進行總結,考核質控小組監督,月底考核質控小組將每人的工作量、工作能力、工作品質、工作紀律等進行綜合考評后以具體分數顯示出來,其中,90分以下績效系數在原基礎上下降0.1個系數,100分以上在原績效系數上上調0.1個系數。這樣充分體現了多勞多得,并可以調動護士工作的積極性。

1.5 增設各種標識,保障患者安全。

為了保障每位患者的安全,防止住院期間意外事件及并發癥的發生,科室增設了各種標識,主要包括:(1)對入院患者及時進行評估,對存在壓瘡的高危人群,填寫壓瘡評估表,并上報護理部, 采取相應護理措施。(2)對有過敏史的患者在床頭、病歷、一覽卡、體溫圖上均有標識。(3)對有燙傷、墜床、跌倒等危險人群的床頭建立防燙傷、防墜床、防跌倒警示標識,在開水房門前放置“小心地滑”等警示牌。(4)術后帶有各種管路的患者床頭均有“防脫管”標識。(5)每個病房設有溫馨提示卡,比如請保管好您的物品、請勿在病房吸煙、請保持病室整潔、病友也是朋友等等。(6)每個病房懸掛骨科優質護理服務措施,內容包括作息時間,本科開展的各項服務措施等。(7)每位患者床頭設有服藥卡,包括所用藥物的名稱、計量、用法及服藥時間。(8)在換藥室、治療室門口均貼有“閑人免進”的標識,消毒時門上掛有“正在消毒”的標識。

1.6 夯實基礎護理,改善護理服務

基礎護理是臨床護理工作的基石,是臨床各項治療和護理工作的前提,落實基礎護理是新醫改的亮點部分[2]。在骨科大多都是臥床病人,基礎護理更是重中之重,因此,根據科室特點(1)完善優質護理服務項目及內涵,制定科學、量化的基礎護理服務工作檢查標準。(2)規范護理工作流程,加強年輕護士的理論和操作培訓,每月進行考核,并納入績效考核。(3)實行責任制,使責任護士對所負責的患者提供連續、全程的護理服務,增強護士的責任感,密切護患關系。(4)加強護理人員禮儀培訓,規范護理行為。

1.7 嚴格護理質量控制

1.7.1 科室成立質量控制小組,負責質量檢查、評價工作。

1.7.2 每周發放護理滿意度調查表,每月召開工休座談會,月底對滿意度調查進行分析統計,對患者的意見進行梳理、總結,經全科會議討論后,對每個人的工作進行綜合評價與指導,并將其納入績效考核。

1.7.3 在病區公示分級護理服務項目,接受患者和社會的評價。

1.8 專科特色護理

骨科患者貴在功能鍛煉,為了防止患者住院期間并發癥的發生,我科對患者家屬實施“陪而不護”的護理模式,并根據不同患者的情況給其建立健康教育處方,內容包括:功能鍛煉的方法、飲食指導、主管醫生、責任護士、科主任、科護士長。

2、 結果

創建優質護理服務不但調動和激發了護理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其明確了工作方向,同時也使各項工作流程得到優化整合,走向標準化、規范化。從月滿意度統計中可以看出護理服務綜合滿意度已從2010年的 94% 上升至2012年98%,這也大大提高了病人對護理服務滿意度。

3、 體會

3.1 開展優質護理服務后使護理人員“重專業,輕基礎,重技術,輕服務”的觀念得到切實轉變,使其明確臨床護理的服務內涵、服務項目和工作標準,以更貼心、更優質、更安全的服務于患者,從而滿足現代社會發展的需求。

3.2 骨科大多為臥床病人,生活都不能完全自理,需要有人協助完成,自從開展優質護理服務以來,患者所有護理服務幾乎都由護理人員承擔,這樣,既保持了病區內的整潔有序,也大大減少了陪護率,減輕了家庭負擔,從而也進一步保障了醫療安全。

3.3 責任小組長制,24小時無縫隙化管理實施后,護士的責任心得到了很大提高,通過簡化護理文書,護士更有時間與患者溝通并進行指導,這樣患者和家屬就更加相信與依賴護士,遇到問題愿意告訴責任護士尋求幫助,從而護士的地位也得到了進一步提高,增強了護士的職業自豪感。

3.4 績效考核制度不僅促進了護士工作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同時也加強了護士學習的積極性與創造性,促使護理事業在良性競爭中得到發展。

3.5 目前在實施優質護理服務的過程中,因護理人員人數有限,而工作量更大,使護理人員從生理和精神上深感疲憊,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服務質量。而我科通過實施患者家屬“陪而不護”的護理模式后,這種局面得到了進一步改善,而且也讓患者家屬親眼看到了我們優質、高效、全面的服務,使患者和家屬更加放心和安心。

參考文獻

篇8

關鍵詞: 眼科住院患者;護理安全;防范對策

Countermeasures of Nursing Safety Management of Patients in 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

CAO Yan-jie,CHEN Hui,YANG Xu-yao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Jiamusi University,Jiamusi 154002,Helongjiang,China)

Abstract:ObjectiveImprove the eye care staff awareness of ophthalmology inpatients nursing safety, strengthen safety management of hospitalized patients.MethodsAnalysis of ophthalmology inpatients potential safety hazard, and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ResultsEye care security countermeasures, make the eye care work institutionalized, standardization, guaranteed the nursing safety.Conclusion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unsafe factors of eye care and improve the security of eye care measures, effectively reduce the unsafe hidden danger in eye care.

Key words:Ophthalmology inpatients;Nursing safety;Prevention countermeasures

護理安全是反映護理質量高低的重要標志,是保證患者得到良好護理和優質護理的基礎[1]。眼科病區收治的患者由于視力障礙,存在很多的安全隱患,如何及時發現護理工作中的安全隱患,預防護理缺陷的發生成為眼科護理安全工作的重點。本文通過分析、總結眼科住院患者存在的危險因素,提出有針對性的防范對策,現總結如下。

1護理安全隱患分析

1.1??萍膊∫蛩?眼科疾病如白內障、青光眼、視網膜脫離等均可使患者視力下降、視物模糊、視野縮小、暗適應能力下降。同時眼科住院患者大多高齡,各器官的生理功能逐漸衰退,動作緩慢,反應遲鈍,直接影響到老年人的行走。

1.2工作責任心問題 目前很多醫院都聘用臨時護士,年輕護士因工作量大,瑣碎事情多,長期超負荷工作造成身心疲憊,或待遇過低不安心本職工作,不能嚴格執行 "三查八對" 制度,造成執行醫囑有誤,出現打錯針、發錯藥;有的對患者全身病情估計不足,安全預防意識不強;有的不能與患者或家屬進行有效交流和溝通,態度生硬、冷漠,出現語言不當或護理行為不當給患者帶來不安全因素[2]。

1.3各項制度落實不到位 護理安全管理機制不健全,規章制度不完善,沒有嚴格落實各項核心制度,管理人員安全意識不強,對護理質量監控不嚴格,疏于細節管理,對各項規章制度的落實監管不到位,導致護理不安全隱患。

2防范對策

2.1加強患者入院評估 確保護理安全,任何護理行為從評估開始, 只有正確、全面而高水平的評估, 才能確保護理行為的安全[3]。評估入院患者是否存在潛在的不安全因素:如低視力或極低視力、高齡、生活不能自理著、嚴重綜合疾病等。一旦確認為高危人群,就應明確標識,可在床頭卡上注明患者姓名、年齡、所患疾病、電話、地址等,根據患者的不同情況制定個性化的安全護理計劃。對于有跌倒、墜床及潛在跌倒、墜床高危因素的患者,可以懸掛預防墜床、跌倒的警示標識。

2.2加強管理,落實各項核心制度 規章制度是護理安全的保證,護士長必須確保醫院各項規章制度的落實,嚴格管理,認真監督,尤其是對于一些習以為常的制度,如查對制度、分級護理制度等容易流于形式,要經常檢查 反復強化,讓護士時刻用制度規范約束自己的執業行為,主動自覺地把規章制度落實在工作實踐中。

2.3合理配置人力資源,注重薄弱環節管理 人力是最重要的資源,合理配備科室人員,充分調動護士的工作積極性,做到護理人員數量與梯隊結構合理,護士與床位比例達到衛生部規定[4]。護士長可根據本科室的實際情況,采取不同的排班方式,加大護理薄弱環節和高峰時段的人員合理安排,做到班次穩定,可以采用彈性排班方式,可減少工作的忙亂現象,保證各項護理措施落實到位,提高工作效率[5]。

2.4加強業務知識及技術技能的培訓 我院眼科為提高護理人員的整體素質,杜絕護理不良事件發生,加大對各級護理人員理論知識和技能的培訓,除嚴格按照護理部制定各級護理人員培訓計劃, 加強對基礎知識和技能操作培訓考核[6]。

2.5加強護理人員法律法規學習 科室組織護理人員認真學習《醫療事故處理條例》、《醫務人員道德規范及實施辦法》等法律知識,進一步增強法制觀念和職業責任感,做到警鐘長鳴,使護理人員學法、知法、懂法、守法,并能在發生醫患糾紛時采用法律武器捍衛自己的權利[7]。全體護理人員應經常對本科室某些典型案例的護理風險問題進行討論分析,從中吸取教訓,分析造成差錯或不滿意的原因,認真對制定出相應的防范措施,杜絕類似情況再次發生。重視患者及家屬的權利,認真履行告知制度,在實施各項操作前,應向患者解釋操作目的并征得患者及其家屬同意[8]。

3結論

眼科作為臨床上一個高風險的科室,護理人員必須以嚴謹的工作態度發現各個護理環節中潛在的危險因素,使之消滅于萌芽狀態。不斷提高宣教與溝通能力,提高專業水平,并加強法律意識和工作的責任心,把細心、耐心、 愛心、 責任心滲透到工作中,為患者提供一個安全、放心、滿意、優質的護理服務。

參考文獻:

[1]華卓君,楊淑潔.加強護理安全細節管理[J].中國護理管理,2008,8(4):51.

[2]馮素萍,趙琳琳.眼科老年住院患者安全問題分析及護理尋策[J].醫學創新研究,2008, 5(23):123-124.

[3]李敏,肖春麗,申俊.淺探眼科患者住院期間的安全隱患及防護[J].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10,21(3):381-382.

[4]黃靜育.高齡眼科住院患者不安全因素分析與防范對策[J].齊魯護理雜志,2011,17(18):63-64.

[5]林靜儀,張小娟,葉榮花.低視力患者住院期間的安全隱患及防護[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0,10(23):1020-1021.

[6]劉魯霞,姜紅,鄒紅.眼科常見職業危害因素及護理對策[J].護理研究,2009,23(11):2964.

篇9

【關鍵詞】神經內科;護理;安全隱患;措施

1 護理過程中安全隱患分析

1.1 安全設施不完備神經內科患者大多肢體癱瘓、行動不便,如果病區沒有完備的安全設施,摔傷、墜床、滑倒等多種意外發生的可能性就很大。法律意識淡薄、缺乏自我保護意識護理人員只重視每日的功能護理,對患者實施治療和護理時,沒有及時履行告知義務,忽視了患者的知情同意權,在患者住院過程中不注意保護患者的隱私,隨意談論患者的病情及轉歸,不堅持原則,盲目執行醫生的口頭醫囑等均可導致護患糾紛[2]。發生護理問題,護士不懂得保存應有的證據,導致舉證倒置的不力,也是導致護理糾紛的重要原因。

1.2 制度落實不到位、簡化操作流程有的護士為了省工,自行簡化操作流程,缺乏慎獨精神,不遵守規章制度,不按規范化操作規程執行,造成一些不良后果,容易引起患者的不信任[1]。有的護理人員沒有重視學習,單獨上班時難以勝任較復雜的操作,容易造成一些不必要的糾紛。缺乏有效的溝通臨床表明,多數的醫療糾紛尤其是護患糾紛都與服務態度及溝通不到位有直接關系。從實際糾紛的分析中發現,溝通不足是所有嚴重差錯事故發生的第一原因[2]。

1.3 護理記錄不詳細護士往往為患者做了大量的工作,卻忽視了詳細的記錄。許多醫療護理上的事情都牽涉到法律問題,一旦發生醫療糾紛,唯一最有力的證據就是患者的病歷。完善檢查體系,及時檢查,及時反饋:一是:每月質控組抽查1次;每份出院護理病歷由病案室檢查。二是:護士長每天對新人院病人,I級和急危重癥病人或特殊檢查治療病人,病情發生變化的及搶救、死亡病人的病歷進行認真檢查,出現問題及時指導護士重新書寫。三是:規定主班護士的一項重要職責就是仔細檢查當天出院病歷的每1頁。四是:設立問題反饋本:記錄內容為床號、患者姓名、病歷頁碼、問題及責任人姓名。護士長、主班護士及病歷質控組、病案室檢查出的所有問題均詳細記錄在反饋本上。每周一晨會對上一周的問題進行總結,分析和學習。在科室月會上,進行月總結、月反饋[3]。工作量與護士比例失調由于患者的護理需求日益增多,造成護士的工作量也不斷增加,病床及工作量與護士的比例嚴重失調。護士每天都在超負荷工作,一方面不能及時解決患者的問題,滿足不了患者的要求;另一方面長期如此,護士的身心健康受到嚴重傷害。

2 神經內科護理問題的因素

2.1護患溝通中存在問題

患者入院,護理人員與患者即是服務與被服務的關系,也是護理糾紛對立的兩個主題。其潛在的問題:護理人員對患者態度冷漠、粗硬、言行不慎,給患者不負責任的回答或承諾,同事之間回答患者的問題口徑不一;不分場合在病區內談笑;尤其在搶救危重患者時,談論與搶救無關的話題。以上做法均容易引起患者對醫務人員的不信任,增加對醫療護理質量的懷疑。為護患糾紛埋下隱患[2]。

2.3 護理文書方面存在問題

醫療護理文書是醫護人員為患者進行搶救治療,實施醫療護理以及對患者病情變化動態觀察的具有法律作用的文件,護理人員的專業素質和水平是影響護理文書質量的重要因素。但我們在進行護理文件書寫中,存在著影響護理文件記錄完整性、真實性的因素。護理記錄不規范,如涂改現象嚴重,個別記錄中有多處涂改,影響記錄的真實性;護理記錄不及時、不全面或漏記、補記,如神經內科患者生活不能自理,未記錄是否及時予以防護;危重患者在搶救過程中執行口頭醫囑,過后不及時補記搶救過程及搶救用藥;患者病情變化,沒有準確及時記錄,如腦血管意外患者發生嘔吐時,未記錄其量和性質;患者外出或離院,或者出現抑郁等心理問題,未作任何記錄,患者一旦發生意外,即可引起糾紛[2]。

2.4護理操作方面存在問題

在為危重患者更換時,不注意保護壓瘡處,容易加重病情程度;對四肢癱瘓患者未做到患肢功能位,則不利于疾病恢復;因不能正確使用醫療設備或操作不熟練而延誤治療,如心電監護儀、以及在使用過程中出現故障,負壓吸引器不能及時吸出痰液,搶救病人時手忙腳亂;在為患者輸液時,不及時巡視病房,造成液體外滲導致局部腫脹,尤其是脫水及營養不良病人不能及時補充液體而延誤治療。

2.5 醫療費用方面存在問題

危重患者尤其是大面積腦梗死急性期的患者,住院后需要溶栓及營養,尤其是溶栓藥,價格比較昂貴,儀器的使用,加上每天的住院費用,如果不及時想告訴患者及家屬,造成因欠費而延誤治療,即可引起糾紛[1]。

3 神經內科護理問題的防護措施

3.1 對病患進行心理輔導

充分利用晨晚間護理、工休座談會、入院介紹、健康教育、各種操作前、各種醫療檢查前與患者及其親屬進行充分的溝通及告知。充分了解患者及家屬對我們工作的意見和建議,不斷改進我們的工作。護士也要不斷加強心理治療方面的學習,對神經內科病人在心理上提供建設性意見。

3.2 預防病患的跌倒

避免出現與其能力所不適應的嘗試行為。能活動又體虛的高齡患者以及肌力差而又下床進行功能鍛煉的患者是跌倒的高危人群。對于有認知缺損老年人跌倒的預防,應采取包括精神疾病和行為癥狀的治療,改善步態和平衡的綜合手段進行干預?;謴推谛枰δ苠憻捳撸瑸椴∪酥朴営柧氂媱?,環境因素也是老年人跌倒的重要原因,創造有利于病人的安全環境。要注意保持病房光線充足,裝置夜間照明;走廊室內要設置扶手,衛生間安裝豎向扶手,便于站起時借力[3]。

3.3 預防墜床的危險

對有意識障礙、煩躁、抽搐、癡呆的病人應及時加用保護性床欄,必要時行肢體約束,并向病人及家屬做好宣教工作,以取得病人家屬的理解和配合。避免隨意取下保護性床欄而引起墜床。對經評估有墜床與摔傷風險的患者,加強巡視,生活上及時給予協助。

3.4 預防燙傷

燙傷很大程度上取決上家屬的知識缺乏,對于感覺減退患者,護士應反復向家屬交待熱水袋局部熱敷的溫度及使用方法,水溫不得高于50℃,熱水袋外加布套,不宜直接接觸皮膚,并經常檢查、翻動及更換部位。也可置于兩床被子之間,并經常用手觸摸病人皮膚的溫度.防止燙傷。對于危重病人使用熱水袋時,應床邊交接班.并觀察局部皮膚情況做好護理記錄。有空調設施的病房盡量不用熱水袋[1]。

3.5 預防褥瘡

主要是對評估后有發生壓瘡危險的患者及時填寫壓瘡報告卡。并予以墊海綿墊.建立翻身卡。每l~2小時翻身1次。保持病人皮膚及床單元的干凈及整潔。護士利用床頭交接班以及平時不定時的檢查落實各項預防措施的落實情況并做出新的評估。腦血管意外患者自我保護性反應和調整能力受限,處于被動臥位姿勢,所以協助臥位時,應防止患者身體滑動

3.6 預防非計劃性拔管 加強預防,如靜脈輸液管,尿管。胃管,氧氣管以及氣管套管,定時巡查。檢查是否有移位,脫落,滑出,做好標記,對躁動不安或精神異常的患者視情況給予必要的約束.勤查看。加強對病人及家屬的宣教工作,說明置管的重要性,以取礙配合。夜間護士應加強巡視,避免應陪護熟睡放松對病人的看護而引起意外拔管[2]。

4 總結

目前醫療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情況下,安全、質量是患者選擇就醫最直接、最重要的標準之一,抓好安全質量管理,降低護理安全隱患。

參考文獻:

[1] 陳莉萍,陳明秀.護理安全隱患分析與防范措施[J].現代護理,2007,13(4):383-385.

篇10

護士長不僅是護理工作的組織者和管理者,而且是護理質量的監控者,是科室的核心人物,提高護理質量,做好醫護配合是目前一個需要探討的問題。我院護理部組織各科開展專科護理查房,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愿和同行們討論。

1 護士長查房的內容和方法

首先要結合科室病種及有關??萍膊±碚搶W習、掌握的情況,來決定查房的內容,新收危重患者,手術患者,特殊檢查治療患者,住院期間患者病情變化,診斷未明確或護理效果不佳的患者,潛在安全意外事件(如跌倒、墜床、走失、自殺等)高?;颊叩? 是我們查房的重點。

查房的內容:如疾病的觀察、主要治療、護理措施、護理效果對存在的疑難護理問題提出解決方法手術前的準備、手術后的觀察、相應的搶救措施以及結合專科特點的基礎護理等方面為主。在查房的具體方法上,我們每周以科室為單位。結合本周病室醫療工作的安排和重點,每次解決1~2個具體問題。先由護士長做中心發言,責任護士做全面準備,如、多發性肋骨骨折伴血氣胸、高血壓腦出血觀察以及專科病情觀察要點等,再由全病室護士補充發言,然后由護士長集中總結,從而形成統一的步調,共同執行。在周末時,根據病人治療的實際反映,對護理措施進行效果評價。修改或補充,以逐漸完善。如我們每周星期1~3是比較集中的大手術時間,查房內容就結合每一類大手術,查手術前準備,包括手術目的、方式、病人的機體狀態及相應的檢查、手術的準備、藥物的使用以及患者在精神方面的準備,以及術后可能發生些什么問題,如何觀察,需要進行的搶救措施等。每周1-2次,每次15~20分鐘。在周末小結會上,除對本周護理工作的質量檢查外,還要檢查醫院各級領導,如護理部所布置任務完成情況,對做的好的同志進行表揚,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和適當批評幫助。

2 幾點體會

2.1 提高了夜班護士晨會交班的質量

晨會交班主要應著眼于病人術后24小時的病情變化,對這些變化的分析,所采取的相應措施以及病員對措施的反應情況等,這有助于主管醫師對病情的掌握和處理。如對于嚴重的顱腦損傷病員,則重點匯報患者生命體征的變化,如:神志、瞳孔、呼吸、脈搏、心率、肢體有無變化。患者術后切口有無滲血,有無抬高床頭15-30度,腦室引流管是否通暢,引流出多少血性液有無上呼吸道梗阻情況等,采取了哪些護理措施。

2.2 增強了各級護理人員的理論知識,統一了認識

通過開展床邊護理查房,調動了護士鉆研業務的積極性,增強了各級護理人員的理論知識,統一了認識、規范了操作程序,提高了??谱o理工作及危重病人的護理質量,對薄弱環節加強培訓,在實踐中不斷提高了護士長的管理水平及護士的臨床思維表達能力、專業和綜合的素質。促進了知識信息的共享和臨床經驗的交流,增進了護理團隊的合作力和凝聚力,融洽了護患關系,提升了護理服務滿意率。

2.3 密切醫護配合,提高醫療質量

以往對于急診入院的病員,都要等待醫生進行處理,因此,常常延誤病情,還可能出現意外。在開展護士長查房后,增強了護士們的責任感。如我科曾收治了一位3歲下肢感染的患兒,當時主管醫生參加手術離開了病房,護士們主動的進行有關處理,根據患兒高燒、尿少、多汗及皮膚彈力下降等特點,判定小兒有感染中毒癥狀及Ⅱ度脫水,立即給予輸液并根據感染病原菌多系金色葡萄球菌的特點選用了較敏感的抗菌素,用藥前還作了血培養等應有的檢查,做了比較及時的處理,有力的配合了醫療工作的進行。

2.4 扎實地進行了基礎護理

通過護士長查房,大家進一步明確基礎護理的重要性。如一例60歲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在全麻下實行了高血壓顱內血腫清除術,對這樣的病例,經過討論一致認為保持血壓穩定、保持呼吸道通暢,預防護理并發癥、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及時治療是工作重點,大家應做好協助病人翻身、拍背、吸痰等一整套基礎護理工作,特別在吸痰方面不厭其煩的堅持每吸一次痰,更換一根吸痰管(每日平均使用40~50根),經過這些處理,病員安全的度過了手術后恢復期,無護理并發癥發生。使手術治療取得了應有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