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人日志范文

時間:2023-03-28 17:50:4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感人日志,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感人日志

篇1

一、通過提高自我服務技能,培養幼兒自我責任感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明確提到“幼兒要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备鶕景嘤變旱膶嶋H情況,通過一系列的教育教學活動,如兒歌“值日生”、“我有一雙手”,故事“微笑”,歌曲“小樹”等,使幼兒不僅愿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還學會了幫助同伴共同完成。我們還通過游戲口吻提醒幼兒,如角色游戲結束時說“快下班了,看誰東西收拾的又快又好?!辈⒂幸庾R地安排一些競賽游戲,如穿衣服、穿褲子、折被子、系鞋帶、整理書包文具等比賽。定期布置一個任務,定時檢查幼兒完成任務情況,從而使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自我服務能力得到逐漸提高,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我責任感,為承擔值日生工作打下基礎。

二、充分發揮值日生作用,培養對他人、集體的責任感

1.激發做值日生的積極性。值日生工作給孩子帶來一種勞動后的成就感,這種價值觀經過老師的表揚和強調,孩子會把它延伸到其他活動中,成為表現表達自己的驅動力,除了成就感以外,孩子更會體驗到初步的責任感,我們通過“勤勞小蜜蜂”等文學作品,開展“我是值日生小記者”活動,引導幼兒自己去體會做值日生的感受,產生爭做值日生的愿望、榮譽感和積極性。

2.明確值日生工作內容。值日生是為同伴、集體做事,如晨間活動前給植物澆水,記錄天氣情況;晨間戶外活動后幫助整理收拾戶外活動玩具等;午餐前幫助保育員發桌布、碗筷、餐巾等,檢查同伴是否認真洗手;美術活動前幫助老師分油畫棒、白紙、剪刀等事情。這么多事情,都要在短時間內以合作的形式完成,這對孩子的責任心、耐心、協調能力等都是極大的考驗。幼兒們在喜歡做值日生的同時,也培養了對他人、對集體的責任心。

3.輪流承擔值日生工作。我們讓每位幼兒都有機會當上值日生,在實踐中我們把班里的孩子按固定座位分成六個小組,每一桌為一組,并且明確他們的值日時間,每一桌值日一周,依次類推。每組的孩子值日期間佩戴胸卡,并在值日表中張貼桌號,讓孩子記住。同時請家長配合,幫助提醒孩子不要錯過時間,提早來園承擔值日生工作。教師有意識的將能力弱的和能力強的幼兒搭在一起,讓他們互相幫助共同完成任務。漸漸的我們發現幼兒在當值日生時都能認真并努力做好每一件事。

4.加強值日生的評價工作。值日生工作是班級事務的一部分,老師的重視程度促成值日生工作的質量。就如同學習活動一樣有講評,有指正、有操練才能有發展有促進。

每天離園前,我們對今天的值日生工作都進行一次小結,先由值日生自我評價,他將告訴大家我做了什么?怎樣做的?遇到什么困難?怎樣解決的?其次同伴評價,最后由老師給予肯定,并提出希望。久而久之,不僅幼兒承擔值日生的管理能力得到提高,自己對集體、他人的責任感增強了,而且口語表達能力與傾聽習慣也得到很好的練習。

三、家園相互配合,使教育效果事半功倍

篇2

關鍵詞: 日制漢語 生疏感 漢字文化圈

日語中的漢語詞匯,包括從中國傳入的詞匯和日本人自己創造的詞匯,后者被稱為日制漢語。據現代語言學研究統計,現代漢語中70%的科學技術名詞來源于日本的日制漢語。如今,中國人在日常生活中廣為使用日制漢語,為什么中國人對于使用日制漢語沒有生疏感呢?本文通過分析日制漢語的造詞方法、分類、輸入原因及接納特征,解析其原因。

一、分析

1.日制漢語的造詞源由:文明開化期的日本,隨著西方文明發展進步,涌入了大量新概念、新思想。然而,現有的中文沒有可以替代新概念、新思想的詞匯。因此,日本在吸收原意的基礎上,借用漢字創造了新的詞匯?!敖洕薄ⅰ拔膶W”、“近代”、“權利”、“社會”等表達“近代社會”的詞,就是在當時創造的日制漢語。

2.日制漢字的造詞方法:對于不常使用的詞匯和廢詞,給予新的詞義。如:將“deduction”譯為“演法”,將“metaphysics”譯為“形而上學”。古漢語再生利用時,因不會受到原義和語感的制約,可以積極承擔新的含義,改變詞語,其方法又細分為:①省略:如:“世民”略為“”(economy);②改變讀音:如:“音聲”(おんじょうおんせい)(voice),“化”(へんげへんか)(change),“利益”(りやくりえき)(profit);③讀音不變,改變文字:如:“理會”改為“理解”(notion),“聚會”改為“集會”(meeting)。用日本人自己造的漢字翻譯外來詞。日本人造詞時,嚴格遵守了中國自古以來的漢語的造詞和構成方法。日制漢語,因再生利用了古語且遵循了漢語本身的造詞法,賦予了一種親切感,所以中國人在使用時不會有生疏感。日制漢語屬于漢語,即使和中文的用法不同或中文中沒有相同詞匯,但只要加以說明,就可以充分理解。并且其是用漢字標記的,所以易于中國人記憶,只要改變讀音,就可以直接作為中文使用。

二、日制漢語的分類

1982年出版的《漢字外來語詞典》,收錄了約一萬個外來詞,其中日語詞匯896個,占整體的10%。896個日制漢語,根據構成可以分為以下六種。

1.利用漢字,音譯歐美詞匯:基督教,部,珈等;2.利用漢字,意譯歐美詞匯:演出,溫度,概念,會,回,科學,,企,會等;3.日本自己創造的漢字:腺,等;4.利用漢字,創造新的日語詞匯:入口,名,號,,原作,成,,服等;5.利用古漢語詞匯,意譯歐美詞匯:醫學(舊唐),意,段,(三國志),入(史),共和,身分(宋),科目,革命(易),自由,教授,主,思想,等;6.利用古漢語詞匯,日本自己創造的新概念浪人等。

從以上分類來看,大部分詞為意譯。因漢字是表意文字,所以一個文字代表一個詞。并且漢字的生命力強,將兩個漢字疊加可以變成新的詞匯,再將其疊加又可以變為新的詞匯。例如:將“入”和“口”字疊加后變成新詞。“入”表示進入,“口”表示地方,因此兩個字疊加后表示進入的地方。即使我們第一次見到“入口”一詞,也可以猜出其含義。因此,中國人對日制漢語沒有生疏感。從詞的構成來看,兩個字的漢語詞匯占大多數,并且排列順序和組合方式與中文大致相同。有人提出,中國人一看就知道日制漢語的含義,與構成詞匯的位置和組合方式相關。因此,引進的日制漢語,中國人一看就可理解其含義。

三、輸入日制漢語的原因

受西方強國的侵略,處于亡國危機的清朝末期,知識分子們提出了“向日本學習”的號召。因為近代的日本從江戶末期開始積極吸納西方文化,成為亞洲強國,相反,當時的中國無論是文化方面還是經濟、政治方面,都處于劣勢。王曉秋(1995)指出,我們所使用的西方的概念幾乎都是日本人翻譯的。中國和西方之間,永遠都橫跨著日本。中日戰爭開始后的40余年,近6萬的學生渡日留學,他們在經過明治維新飛速發展進入近代社會的日本,學習西方文化,并將日制漢語帶入中國。因有“向日本學習”的精神作支撐,所以中國人沒有再排斥西方文化,吸納了很多新概念。中日兩國風俗相似,有助于吸納新概念、新詞匯。

四、接納日制漢語的特征

日制漢語被中國人接納的特征如下:1.中國和日本同屬于漢字文化圈是重要的特征之一。兩國使用的文字相同,因此即使是自己國家沒有的詞匯,只要看到該詞一般就可以理解,可以馬上適應日制漢語。2.簡潔的表達方式。中文的“第一次體驗”譯為日文是“初體”,“正在……中”譯為日文是“……中”。最近,很多中國人使用“初體驗”、“……中”一詞,是因為這類詞比起中文字數少,且易理解。3.因日制漢語是由漢字構成的,所以放入中文句子后,很難辨別是中文還是日文。綜述以上分析,可以得知中國人對于使用日制漢語沒有生疏感是因為中國和日本同屬于漢字文化圈,看到該詞就可以猜到其含義。

五、結語

本文通過分析日制漢語的造詞方法、分類、輸入原因、接納特征,得出中國人對于使用日制漢語沒有生疏感,是因為中國和日本同屬于漢字文化圈,大部分詞語一看就可以馬上理解詞義。此外,很多日本人認為日制漢語是來自中國的詞。今后,我會就日本人為何持有這種想法而進行研究。

參考文獻:

[1]高俊男.字と日本人.文春新,2001.

篇3

關鍵詞:作文教學 大學生寫作現狀 中學作文教學 改進措施

寫作,是人類一種特殊的文化現象和社會實踐活動,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以及社會交往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學生這個群體和寫作的關系格外密切,那么學生這個群體中的大學生的寫作現狀是怎么樣的呢?大學生的寫作現狀又能反觀出中學作文教學中存在什么樣的問題呢?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筆者所在團隊在老師的指導下設計問卷,對大學生的寫作現狀進行調查,采用抽樣調查的方式,調查對象為大學一年級、正在進行《大學語文》學習的學生。以下是對調查結果進行的分析。

對于“你是否喜歡寫作”這個問題,大部分大學生的態度是“比較喜歡”和“一般”,這說明大部分的大學生沒有將寫作視為興趣,另一方面,也僅7.24%的人不喜歡寫作,說明寫作課程是相對容易開展的。在寫作中,學生遇到的問題是什么呢?14.33%的人認為“語言表達不流暢”,59.63%的人因“表述問題不深刻”而苦惱,7.7%的人認為是“寫作偏題、跑題”,18.34%的人認為“結構混亂”影響寫作水平的提高。從比例上可知,寫作的困難主要是“表述問題不深刻”,那原因何在?“表述觀點”的文章多為議論文,而議論文表述不深刻,主要是論點不明確、不善于使用議論方法。這是寫作者的素養問題,與作者的人生閱歷、文化素養有關。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最擅長的文體是散文,占總人數的63.64%,其中有高中寫作水平的占57.32%,而上大學后寫作水平有提高的僅占8.94%,上大學后強制性寫作的占64.25%。從以上幾個問題我們可以得到以下結論:首先,大學生寫作的形式單一化,這一現狀與中學語文作文要求是脫不了干系的,據調查,中考、高考作文中明確提出作文題材不限,詩歌除外,而這就直接導致學生在寫作中散文和小說占主導地位,寫作形式單一化,由此可見,中學的作文教學體制是存在問題的。當然我們也要從寫作者自身找原因,目前學生的創作想象力匱乏,創作思維形式化也是導致這個問題的原因。優秀的作品不應局限于題材,束縛于形式,作品的創作應該向多樣化、豐富化方向發展。其次,大學的作文教學體系不完善,缺少一個成熟的寫作教學機制,對寫作的重視程度不夠。再次,大學生寫作的激情不高,題材少。當今的大學生,很少關心國家大事,閱讀的知識面越來越窄,不注重平時積累。寫作是一個認識自我、認識世界的特殊的實踐過程,不了解世界、脫離了社會的寫作是不被認可的??勘乘夭模幑适率遣荒艽騽幼x者的。好的作品一定是作者內心情感的自然流露,一定是能引起讀者共鳴的,而現實卻是寫作者激情不高,寫作題材少,這也是當代大學生寫作中存在的嚴重問題。調查結果還顯示,經常去圖書館的大學生中除了看專業書籍,看文學書籍的只占總人數24.19%,而大部分大學生去圖書館是為了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這是被動的求知,大學生們“被看書”“被寫作”的現實讓我們擔憂。調查還顯示,62.1%的調查對象想過在大學期間創作一部小說,這證明部分大學生有寫作欲望,但最終作品問世的人卻寥寥無幾,這是什么原因呢?首先,大學生的寫作水平還停留在高中階段的那種不完善,沒有形成體系的層次上。其次,大學期間學校組織的寫作方面的比賽較少,對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體制不夠健全,相關機構重視程度不夠,忽視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另外,大學生寫作的自主意識不強,隨著互聯網的作用日益明顯,不少人一寫文章就百度,長此以往,寫作能力退步。大學生入學后寫作調查結果還顯示,能夠保持經常寫作的學生較少,這也突出了大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那就是寫作懶惰心理越來越普遍。當然還有五分之一的學生大學后不寫作,這些都需要引起重視。關于寫作途徑,51.31%的學生仍堅持紙筆寫作,余下的學生則使用網絡媒介,比如新浪微博、騰訊空間日志,人人日志等等。在仍然堅持寫作那部分人中,一半的人采用傳統寫作途徑,另一半的人借助網絡媒介進行寫作,對那些使用網絡媒介寫作的同學更新頻率進行調查,結果顯示,14.95%的學生每天都在更新狀態,27.27%的學生一周更新一次,26.04%的學生一個月更新一次。那么這些學生都更新一些怎樣的內容呢?將近70%的人寫自己的心情與感受,向自己的圈子里訴說自己經歷的挫折、小成功和小喜悅。也有一部分人寫感謝生活、感謝生命、激勵自己和他人的文章。還有小部分的學生發些無聊的新聞。這些內容中不乏一些很有見解的思想。在此次調查中,我們還發現許多同學不注重材料的積累和知識技能的儲備。調查結果顯示,60%的同學沒有做讀書筆記的習慣,大多數的同學對作品的寫作技巧和思想情感沒有深入的了解。隨著電子書籍的出現,人們的閱讀速度不斷加快,文化快餐已影響越來越多的人,因此,很多人不能夠認真仔細地閱讀一本書,更沒有做讀書筆記的習慣,使得在寫作過程中缺少素材和技巧。做讀書筆記有助于錘煉人的思維能力和邏輯分析、推理、總結的能力。所以,應該重視讀書筆記對寫作的作用。根據調查,大學生的寫作能力很少被社會關注,大學生所掌握的寫作知識和技巧大都來自于初高中的學習,這次調查的結果也很好地印證了這一點。90%的學生認為提高大學生的寫作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寫作能力已成為大學生所必備的基本能力和素質。在提及寫作重要性的同時,不得不提到寫作的意義,每個人的創作目的不同,所以對寫作意義的理解也不同。有的人認為寫作的意義是增強技能;有的人則認為寫作的意義在于提高素養,特別是文學素養;還有許多的人認為寫作的意義在于感情的升華與表達。對于寫作的意義并沒有明確的規定,每種觀點都有合理性。所以,對于大學生來說,提高寫作能力已成為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為了更好地了解當下中學作文教學現狀,我們走訪了部分初、高中以及作文輔導機構,對他們的作文教學進行調查,發現當下的作文教學要為大學生的寫作教學現狀負一定的責任。我們在常規教學中,因為種種原因忽視了學生的創新能力,束縛學生的思維能力,學生的寫作處在一種僵化的模式下,被動寫作現象嚴重,部分作文輔導機構追求短時間內快速提高作文水平,這種拔高對學生寫作后勁的發揮無疑是有負面影響的?!氨鶅鋈?,非一日之寒”,要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既要教師的正確引導,又要學生的自身努力,兩者缺一不可。以下是我們提出的解決措施:

1.從基礎抓起。中學是寫作能力形成的重要階段,在這個階段要注重培養中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尤其是“讀”的能力。閱讀是寫作前期最好的儲備,老師要指導學生進行合理有效的閱讀,教學生做簡單的讀書筆記,鼓勵學生養成每天寫日記的好習慣。久而久之,學生寫作的能力就會在不知不覺中有明顯的提高。

2.鞏固基礎,強化訓練。進入中學,對寫作的要求更高,所以要充分激發中學生的寫作興趣?!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針對興趣這一點,可以通過看圖作文來引起學生的寫作興趣,這既可以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又能充分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此外,中學階段老師應該從多方面對學生的寫作能力進行訓練,鼓勵學生多寫,不局限于一種或是兩種題材,要從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等多方面進行嘗試,這樣更有利于學生語言思維能力的提高,要摒棄“寫作文只是應付考試”的錯誤觀念,要多方位、多角度、多層次進行寫作,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寫出優秀的文章。

3.注意觀察,培養人文情懷。中學階段學生已經初步形成了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所以老師要鼓勵學生留心觀察生活,“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只有善于觀察生活的人才能寫出真實、感人的文章。很多中學生寫出的文章缺少真情實感,平淡無奇,這是因為他們不注重觀察生活,所以老師要引導學生對身邊的一花一草進行觀察,感受親情友情,享受生活,珍愛生命,從身邊一點一滴的真實的人、景、情寫起,這樣寫出的文章才會真實、感人。

4.培養良好的文學素養。這個過程需要老師和學生齊心協力。老師不僅要讓學生積累教材上優美的語段,還要不斷擴展延伸,并且引導學生提高對傳統文化的重視,注重學生文學底蘊的培養,為班級訂購文學期刊雜志,舉行寫作比賽,開闊學生的視野,提高寫作技巧。這個過程學生形成的文學素養對寫作能力有很大的幫助。

(本課題系牡丹江師范學院“大學生實踐創新項目”,項目名稱:“基于大學生寫作現狀調查的中學作文教學策略探究”,項目編號:2011xscx041。)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師范教育司.中學作文教育實踐問題研究[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俞發亮.中國學生作文惹爭議[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3]劉震云.作文素質[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