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隆技術的利與弊范文

時間:2023-05-06 18:20:0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克隆技術的利與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克隆技術的利與弊

篇1

克隆人打著“為人類服務”的旗號閃亮登場。餐館里,有熟練的克隆廚師為你烹調美味的飯菜;商場里,有熱情的克隆服務員為你推薦商品……哪里需要服務,哪里就有克隆人。

“你想徹底解除學習負擔嗎?你想輕輕松松就達到目標嗎?××克隆公司將會為你提供滿意的服務,電話:4444444。”晚間,克隆主持人播了這樣一條誘人的廣告。(構思新穎,引出下文故事情節。)

正在學習的“戰場”上忙碌的我,忽地眼前一亮,不等多想,我便快速撥通了電話。接線員讓我到那家公司的一家分店去,一個小時后,我來到了指定地點。

“同學,請問你需要什么服務?”工作人員問道?!澳銈兛梢栽倏寺∫粋€我出來嗎?”我小心翼翼地問?!爱斎豢梢粤耍覀儽WC克隆出來的‘你’會更加完美?!闭f完,她就將我帶到了旁邊的實驗室里。我眼前的屏幕上顯示著一排排可供選擇的內容,定了定神,我把自己所認為的全部美好的形容詞都輸進去了。

一周后,門外忽然有人敲門,原來是“我”被克隆出來了。一年中,克隆的“我”為我上崗服務,我則四處游玩,盡享美好人生。一年時間到,克隆的“我”以高分考上了重點高中后便依照約定消失在茫茫人海中。

“你怎樣看待克隆技術?它發展下去是否對人類有益?”面試老師問我。我想說話,可大腦像是一臺生銹的機器般怎么也啟動不了。我只好朝老師尷尬地一笑。而在接下來的身體素質測試中,我的跑步速度堪比蝸牛了?。ㄎ液汀拔摇毙纬蓮娏覍Ρ?,揭示克隆技術的負面影響。)

回家的路很長很長。突然,街上迎面走來一支龐大的游行隊伍。他們高喊口號:“拒絕服務,還我自由!”哦,原來是克隆人在爭取地位。這時,我看到隊伍中分明站著克隆的“我”,似乎還有我的“老師”“朋友”!

??!那些飛禽走獸游魚不會都是克隆出來的吧!(首尾呼應,深化主旨。)

這可怕的服務,可怕的克隆人!

【指導教師:劉鳳鳴】

篇2

在英語課堂上,在優化課堂教學設計時,我習慣性采用“啟發式”、“導學式”教學法,發揮自己的指導作用,做到深入淺出。備課時,我常會分析哪些材料讓學生自學;哪些材料需要我精講;哪些材料用講、練結合形式進行,盡力把教學重點從“教”轉移到“學”上,讓學生變被動為主動,真正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獨立學習能力,激發他們求知的欲望和學習熱情,增強學習自信心和積極性。尤其對于學困生和性格內向生更要多表揚,多激勵。教師還可以在教學目標的設置、提問的準備、作業的安排等方面分層次,使不同水平的學生在英語學習中都能得到成功的體驗。比如說,在班級或小組之間展開學習競賽,形成你追我趕和互幫互助的學習氛圍,也會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2.掌握并運用各種學習策略是獲取和諧課堂的保證。

對學生進行各種學習方法、學習策略的指導,使學生產生從“學會”向“會學”的質變,在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同時,也有助于學生培養自主創新精神、獲得實踐能力。教師不僅要看重學生的“學會”,更要看重學生的“會學”。學生要會學,必須要學會自我評價、自我調節和自我計劃。每上完一單元,組織學生進行交流、總結,可以幫助學生總結經驗、反思得失,取長補短,以便更加豐富和完善自己的學習方法。實踐得知這種模式很有利于學生提升學習能力。

3.利用課本資源,擴大學生知識面,提高自己人文素養。

人文素養需要文化知識的積淀,教師應發掘和利用課本資源,營造教學情景,擴展知識渠道,幫助學生積淀文化底蘊,提高其綜合人文素養。牛津版高中英語教材里豐富的語言文化和人文背景知識,便是培養學生綜合人文素養的很好資源。例如:M5U3theperfectcopy讓學生了解到克隆技術的利與弊,培養學生辨析認知事物本質的能力。M6U4theUN-bringeveryoneclosertogether闡述了聯合國的宗旨和作用,激起學生為社會多做貢獻的責任感。老師還可以讓學生通過查閱資料和討論等形式拓展知識視野,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M7U4thefirstundergroundintheworld,講述了地鐵的產生給人類社會帶來的便利,可激發學生有更多的科學熱情。

4.改變評價機制,提升人文素養的高度。

長期以來,在教育教學領域,我們往往以考代評,把評價簡單地等同于考試,片面夸大考試的意義和作用,嚴重違背了教育教學的宗旨,扼殺了學生的實踐精神和創造能力。因此改變對學生的評價機制是必須要做的。首先,要進行多元評價,如教師評價、學生自我評價與學生間互相評價相結合。其次,把考試觀轉變為評價觀,強調教育目標的整體性與廣泛性,設計對學生文化素質、心理素質、身體素質、等方面的全面評價,在給學生評定等級或評分時,提倡對學生的學習特點進行描述性評價,提出改進學習的指導意見。

篇3

關鍵詞:情感教育;中職;生物教學

一、 基于情感教育的生物教學的作用

(一)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科學素質

在現在的中職生物教材中,敘述了很多科學家發現的經過以及科學家的傳記。如果教師善于利用這些素材的話,學生就可以得到很多的啟示,例如:在平時生活中,只要認真觀察、善于思考、勇于實驗,發現自然界的奧秘是有可能的。這樣不僅能夠開闊學生的眼界,而且使學生深刻地感受到科學精神。在生物課上,教師如果能夠對一些基本的觀點進行全面的剖析和詮釋,就會使學生認識到世間萬物都是在矛盾中發展的,例如:生物體結構與功能統一的觀點、同化作用與異化作用的對立統一等等。這將有利于建立學生的科學的世界觀。

(二)有利于培養學生對美的情感

生物學是自然科學的一個門類,研究生物的結構、功能、發生和發展的規律,以及生物與周圍環境的關系等的科學。而生物體的結構、功能、生存過程都蘊含著豐富的美感。例如:蛋白質折迭結構和核酸螺旋結構的中央都可以找到一條對稱的中軸線,生物體的生命隨著這種對稱的改變而改變,這恰恰就說明了現象和本質的對稱美。其實在世間萬物中,美到處都存在,不是沒有美,而是我們沒有發現美。因此,如果教師帶著學生來觀察自然界中的葉鑲嵌現象,學生就會發現相鄰的兩片葉都不會互相遮擋,不管在莖干上的葉片是對生、輪生還是互生,這樣每一片葉都可接受重組的陽光,從而使得學生能夠深切的感受到自然界的真善美與和諧統一。因此,在生物課上,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審美觀念,這樣不僅能夠使學生在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下學習,還能夠使得學生的審美觀得到培養,從而使得審美水平得到提高。

(三)對學生進行身心健康教育

中職階段正是學生人格形成的重要時期,因此,教師不僅僅只是擔任傳道授業解惑的責任,還要承擔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職責。這個時期的學生都具有較強的逆反心理,因此,教師更應該對學生進行身心健康教育。從這方面來看,和其他學科相比生物學科有著獨特的優勢。例如:通過運動系統的講解,使學生具有主動參加體育鍛煉的意識,從而形成良好的心態,并且使得心情愉悅;通過循環系統的講解,使學生認識到偶爾的鮮血對身體是有益,能夠使得學生的人道主義精神得到培養;通過消化系統的講解,使得學生認識到健康身體的前提是合理膳食、均衡營養;通過呼吸系統的講解,使學生能夠認識到生命的珍貴,要遠離;通過生殖系統的講解,使學生能夠正確的認識與異性的交往,認清早戀的危害,正確對待青春期的心理及生理變化;通過遺傳和變異的講解,使學生認識到克隆技術的利與弊,以及近親結婚的危害。

二、 情感教育在中職生物中的教學策略

(一) 情感教育的前提就是提高教師素質

事實上,教師對生物學課程的重視程度決定了學生對生物學的重視程度。因此,教師應該不斷地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不斷地學習新的知識,從科學的角度去對那么多生物學較難問題進行解釋,要重視生物教學和信息技術整合,而且還能夠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課程改革,學生對教師的崇拜和敬佩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于教師的學識非常的淵博以及較先進的教學理念。

教師素質的提高,體現在因材施教,真正貫徹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現代教育方式。在進行教學時,教師要正確處理教材的重點、難點,注意知識性、趣味性和科學性相結合,要對學生的心理特征和知識基礎特別熟悉。例如:在對“減數分裂和有性生殖細胞的形成”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要求對其進行預習,并且制作形成過程的染色體變化的粘貼圖,在上課時,對其進行展示。學生肯定制作出來的圖形多種多樣、各有不同。然后在組織學生進行對照、交流以及討論,最后進行總結,這樣的話課堂氣氛非?;钴S。

教師在課堂上如果只是嚴而沒有情感的投入,那么只會拉開師生之間的情感距離。如果生物教師在課堂上嚴而有度,嚴而有情的話,那么學生學習將會有高效的成果出現。

(二) 情感教育的基礎是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科情感

   首先,尊重每一位學生。新課程教育理念要求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面向全體學生不僅僅是極少數的優異者,還包括所有的后進生,沒有后進生的教育是虛假的教育。但是現在由于功利心的驅使使得教育多了許多不該有的東西,失去了該有的關愛。因此,首先要用情感去填補師生之間的距離。每個學生中有著獨特的個人潛力,而把這些潛力都挖掘出來就是教育的意義。教師們都很清楚關愛和關懷,但是對于“理解”就不一定了。理解就要求教師重新認識學校和學生的關系,對于學生而言,學校不僅僅只是學習和考試的場所,更應該是挖掘潛能的場所,并且使其能夠得到發揮。教師雖然不能保證每一個學生學習成績都很好,但是可以保證學生要以健康的心理去走進社會。因此,教師應該把傳統的文化考試成績不要作為區分學生好壞的依據,要積極的建立一種能夠適應各類學生、促進各類學生的教育機制。

其次,人文性的體現。教育本身就是人的教育。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人文性就是教育的重要本質特征。完整的教育分為人文教育和技術教育,而人文教育與技術教育是相對而言的。技術教育主要是指生產勞動方面的知識技能.,這里所指的生產技術教育主要是指勞動技能教育,它包括技術的學習、掌握與應用等相關聯系的活動方式方法。如果說技術教育是為學生未來的職業而進行的,那么人文教育就是教育人的個性、歷史性而進行的。有些專家認為,人文教育其實就是為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解決問題的,它要使學生學會四個正確對待:正確對待自然;正確處理人和自然的關系,自覺愛護自然、保護環境;正確對待社會,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社會公德;正確對待他人,懂得尊重別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正確對待自己。

(三) 在教學中要善于用“情”

“情”是貫穿于教學的整個過程,而如何將“情”用于教學中呢?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首先,熱愛學生,“以情育情”。要想把學生培養成有高尚情感的人, 教師首先必須熱愛學生,這也有利于學生以更大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中去。在課堂教學中,師生情感交流是最實在、最自然以及最有效的。學生對于新知識的獲得是非??释模處煈迷诿恳还澱n上都要用自己的真情去感染學生,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只有這樣,學生才會感受到學習的樂趣。例如:在平時的課堂上,教師要以“談話式”進行生物教學,創造一種寬松愉悅的學習環境。實踐證明,教師是否對學生傾注真摯的情感和愛能夠決定課堂教學效果的好與壞。教師只有帶著激情和真摯的愛走進教室,那么自然而然就會給教學帶來一種感染力,使教師和學生的情感產生共鳴,那么終究必定會得到一個好的教學效果。

其次,提高認識,“以理育情”。對同一事物,人們的認識都不相同,從而產生了不同的情感,而只是知識的傳授,根本就不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情感。因此,生物教師在進行授課的時候,一定要用自身的情感去引導學生的情感,挖掘他們的潛能,使得他們能夠主動地接受知識并且能夠得出自己的結論。

(四)“情感教育的源泉是”愛“

中職學生正處在容易叛逆的階段,專制的教育會加促這種現象的形成。教師只有對學生付出真正的友愛和尊重,那么必然教師會得到學生的尊敬,這樣能夠使得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有些教師對學生也付出了真愛,但是就是得不到學生好的反應。因此,如何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真愛也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要公正公平地對待每一個學生。教師也是人,因此也有喜歡和不喜歡的,那么讓教師愛每一位同學其實很難。一般情況下,對于那些學習優異的學生教師肯定都喜歡,但是教師能否把愛獻給每一位同學,尤其是“問題”學生,這才是衡量一位教師素養的重要標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僅僅是對個別的同學賦予愛,而對于其他的同學則是不聞不問的,那么這就不是為人師者所具有的大愛,而是狹隘的愛,甚至是功利的愛。其實,實際上,沒當你覺得那個人不值得愛的時候,正是他最需要愛的時候,學生也是如此。

其次,與學生平等溝通交流。溝通交流可以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也可以消除不必要的誤會等等。教師要和每一個孩子平等地溝通交流是教師的責任。教師和學生真正實現心靈上的溝通就必須用學生的方式去付出愛心、用學生的交流方式進行交流、用學生的眼光去觀察世間萬物,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教師和學生的零距離交流,才能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愛。

三、 結語

總而言之,情感教育是現代教育的需要,它能夠適應中國現階段的教育改革和素質教育的要求。在實際教學中,只要教師在教學中注重對學生的情感智能進行系統地培養,幫助學生建立科學的情感觀,那么必定會使得學生的成績和素質得到同時發展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周喆. 也談中職生的情感教育[J]. 職業, 2010, (12) .

[2] 王軍. 生物探究教學現狀和對策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 2008 .

[3] 溫明先. 創設情景,開展生物課堂上的探究性學習[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 2006,(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