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碑讀后感范文

時間:2023-05-06 18:23:1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豐碑讀后感,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豐碑讀后感

篇1

在我們偉大祖國首都北京的天安門廣場上,聳立著一座人民英雄紀念碑,它記錄著無數革命先烈的偉大功績,每當看到它,人們就會想起那些無私奉獻的革命先烈。在那漫長的革命歲月中,有許多默默無聞的英雄在人們心中樹立了一座豐碑。

今天,我讀了中的一個故事,題目叫《豐碑》。這個故事講的是一支裝備很差的部隊,要通過冰天雪地的云中山,一位軍需處長把棉衣都發給了戰士,自己被活活凍死了的故事。

讀了這個故事,我被軍需處長的精神感動了。多可惜呀,這么好的一位老戰士犧牲了。為了革命事業,他舍己為人的崇高品質在我心中樹立了一座豐碑。

在這個故事中,我最受感動的情節是課文中對軍需處長犧牲時樣子的描寫:“他渾身落滿了雪,一時無法辨認他的真實身份??梢钥闯?,他的神態十分鎮定,十分安詳: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間還夾著半截紙卷的旱煙,火已被風雪打滅;左手微微向前伸著,好像在向戰友借火,淡薄、破舊的衣服緊緊地貼在他的身上?!睆倪@段話中,我看出了他舍己為人的精神。他本是負責戰士們的后勤工的,是管發棉衣的,有方便的條件得到棉衣,他卻把大家的冷暖放在了心頭,關心每個戰士,唯獨沒考慮自己。他對革命無比的忠誠。有著極強的責任心,就連將軍都沒有想到死的會是他。他也很樂觀,他死的時候,沒害怕這無邊的風雪,凍死時也沒縮成一團,也沒有憂愁的神色,他的死激勵戰士,克服困難,走出云中山,大家的腳步更加堅定了。

軍需處長的精神在現在的社會依然存在,依然需要。在前不久四川發生的大地震中,戰士冒著余震的危險,深入到最危險的地方去營救被困的群眾,他們和軍需處長一樣偉大,我也要向他們學習,凡事多為別人著想,把集體放在心中,讓軍需處長的精神永遠銘刻在自己心中!

篇2

這本書雖然我還沒有讀完,可她們的精神使我震撼,讓我折服。她們是——居里夫人、海倫·凱勒和伊莎多拉·鄧肯。

她從小失去了大姐和媽媽,過著貧困的生活,十六歲便去當家庭教師。雖然家境貧寒,可是喜歡看書的她,最終以她的決心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她便是——居里夫人。

我認為,一個人高貴或低賤的標準,并不是金錢和地位,而是智慧和品格。居里夫人使我認識到了,即使生活沒有給我們那么多便利,也不能等待,繼續奮斗是最好的選擇。居里夫人曾經說過一句話:“弱者坐待時機;強者制造時機。”只有真正經歷過的人,才能說出這樣的話來吧!

她和拿破侖是19世紀最杰出的兩個人物,她從小就看不見也聽不見了,后來又啞了,完全與外世隔絕。誰能想象得到,她竟然考上了哈佛大學!成了億萬人民崇拜和欽佩的對象!她便是——海倫·凱勒。

我欽佩的人有兩個,一個是,另一個就是海倫·凱勒了。我簡直不敢相信,要不是真讀了這本書,我無法想象一個聾了、啞了、盲了的人還能干些什么事,可她能!不論是誰都會遇見問題,都會面臨沮喪,可海倫的事跡告訴我,即使是這樣,也決不要失去生活的樂趣、興致和信心。有一次讀海倫的自傳時,眼淚奪眶而出,如果讓我向海倫說一句話,我只會說;“海倫·凱勒,你太偉大了!”

她們都是偉大的人物,我相信她們的名字會永遠刻在歷史的豐碑上。

篇3

網絡中的資源是十分豐富的。在實踐中,我們體會到,在網絡環境下可以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上網查閱資料,既可增進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又可拓展學生的課外閱讀量,還可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一、幫助理解課文。有些文章的內容背景性很強,通過上網查閱有關的背景資料,有助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如在《海上日出》中,巴金在描寫了日出的壯觀景象之后,發出了由衷的感慨和贊嘆:“這不是偉大的奇觀嗎?”海上日出本來是一種自然景觀,作者為什么賦予它強烈的感彩,稱之為“偉大的奇觀”呢?這就得了解巴金寫這篇文章的思想和時代背景。學生通過上網,查到了許多有關的資料,如《熱情如火的巴金》、《巴金簡介》、《巴金自傳》之《文學生活五十年》……他們明白了,那太陽的光亮不僅照亮了天,照亮了海,也照亮了巴金的心,使他看到了光明,看到了希望,使他熱血沸騰,使他胸中燃燒起熊熊的革命烈火。此刻,巴金已把自己與海上日出的景觀、祖國的命運三者融為一體了。于是,海上日出在巴金的眼中就成了“偉大的奇觀”了。這樣,學生既進行了課外閱讀,又理解了課文內容。

二、增加知識儲備。語文學習的核心人物之一是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能力。這種能力,是通過大量語感積累獲得的。我不僅立足于教材,更是千方百計利用教材提供的契機,將課堂學習延伸到課外。如在學習《只有一個地球》之前,我布置學生上網查閱有關的資料。學生了解到,人們不加節制地開采自然資源,破壞了地球的植被,出現了地陷。他們了解到,石油的儲量是有限度的,按目前的生產速度,100年后我們將無石油可采。他們了解到,人們破壞了森林,造成了水土流失;人們把工業廢水流入河中,造成了魚蝦死亡,酸雨的次數越來越多。這一切,使學生產生了強烈的危機意識。在學完課文之后,有的學生寫了對全校少先隊員的建議書:建議大家分類丟垃圾;盡量使用一次性用品;不摘花,不踩草;不吃口香糖……有的學生編了有關環保的手抄報。有的學生寫了保護地球的宣傳語:“還大地綠色,讓天空蔚藍”;“精心保護地球,造福子孫后代”;“為了我們的地球母親,請不要向她的血管里注入廢水”……有的學生寫下了讀后感:美麗的湖泊正在不斷萎縮,道道水波,好像在訴說它深深地悲哀;水草豐美的草場正在不斷惡化,這里已沒有了“風吹草低見牛羊”的令人心醉的美景……大自然一次又一次向我們敲響了生態警鐘。我們只有一個地球。讓我們保護好眼前的一山一水,多留下一片森林和綠地,為人類的發展留下一點空間吧。如果沒有上網查閱有關的資料,沒有增加學生知識的儲量,學生能有如此深的觸動嗎?又如學完《赤壁之戰》后,我引導學生上網查閱有關的資料。有的學生在網上讀《三國演義》,有的學生讀對赤壁之戰的分析,有的學生讀關于周瑜、曹操的評價,興趣盎然。

三、幫助形成知識鏈。學生一方面學習課本知識,一方面通過查閱資料獲取相關的知識,久而久之,知識量不斷增加,不知不覺形成了知識的聯系。有如串串珍珠,提起一根線,一連串的知識就被串起來了。由一些課文的背景知識能夠連接出中國革命的歷史。如學習了《千里躍進大別山》、《倔強的小》、《舍身炸暗堡》、《飛奪瀘定橋》、《豐碑》、《金色的魚鉤》,并上網查閱了有關的資料,對中國革命的歷史學生就有了感性的認識。

篇4

一、歸納點睛式

教師對學生所學知識進行梳理歸納,可加深學生對課文重、難、精彩點的把握,強化學生印象。如教《景陽岡》時,我是這樣設計的:“《水滸傳》不愧為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在《景陽岡》這個故事中,作者用神來之筆,抓住了人物的特點,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活動描寫,塑造了一位勇敢機智大無畏且有血有肉、真實可信的打虎英雄?!蓖ㄟ^老師歸納式的結語,學生對武松的形象有了更加全面深刻的了解。

又如講授《背影》這篇文章時,到了課堂尾聲處,可以運用總結抒情式的語言來介紹:“唐代詩人孟郊在《游子吟》中寫道:‘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娭心赣H為兒子一針一線,細細密密縫補衣服的鏡頭,表現出母愛的細密綿長、深沉博大。這個鏡頭成為聳立在人們心目中母愛的豐碑?!蓖ㄟ^這樣的小結,既突出了文章的重點,又讓學生回味了文中飽含深情、優美動人的語句,從而讓學生再次感悟文章的魅力。

二、延伸暢想式

有些課文是懸念式結尾,事情發展會出現各種結局。在結束課文時要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設計各種結局,能深化對文章主旨的理解。如《皇帝的新裝》新課結束時,要求同學們展開想象:“游行大典后,皇帝回到宮中會怎么做?特別是對騙子和那兩個孩子。”學生定是興趣盎然,思維的火花不斷碰撞。《窮人》這篇課文,講的是漁夫和妻子桑娜同情、關心鄰居西蒙,在西蒙死后收養其孩子的故事,反映出他們善良、美好的心靈。文章以“‘你瞧,他們在這里啦!’桑娜拉開了帳子”這樣的具體言行作結尾,沒加半句評論,卻更顯其意味深長。教學到此處正是課結束時、我們可以用這最后一句作為故事的開端,續寫故事。這樣能幫助他們打開思路,對于提高學生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智力是大有益處的。

三、余音繞梁式

教師借助相關的文藝作品或多媒體等,在課堂原有氣氛的基礎上,于課尾巧妙引入,便能使課堂再起波瀾。一位教師教朱自清先生的《背影》,趁學生還沉浸在父愛子、子戀父的父子深情這至真至純的人情美中,課尾讓學生輕聲深情地誦讀文中描寫背影這一特寫鏡頭的句子。然后,自己飽含深情地吟起坡那令人回腸蕩氣的名句:“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使學生再次聯想起“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霎時,一種豁達與理解,洋溢于胸。教《觀潮》一課時,我借助多媒體課件,利用音響和生動的畫面,化靜為動,使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錢塘江大潮震耳欲聾的響聲、洶涌澎湃的氣勢??赐赇浵?,我讓同學們精讀課文,從文中找出描寫錢塘潮狀態、氣勢、聲響等方面的語句和段落。通過反復誦讀,結合剛才所看畫面,體會文字的準確傳神之處。這樣從畫面到文字,再由文字去聯想畫面。反復玩味。在回味中體會語言的神奇和精妙。課上完了,同學們還在議論、回味。真可謂言有盡而意無窮。

四、引導開拓式

課本上涉及的內容廣泛,天文地理,諸子百家,若不適當拓寬教學內容,會把學生引入了一個十分狹小的認知天地。因此,拓展學生的閱讀范圍,很有必要。例如學習《少年閏土》一文,它是根據魯迅的小說《故鄉》節選出來的,課文描寫了一個健壯樸實、聰明能干、知識豐富的農村少年的形象。結束教學時,我把學生引導到課外閱讀領域,指導他們去找《故鄉》,爭取閱讀,了解全貌。又如學習了《賣火柴的小女孩》后,指導學生寫讀后感,使同學們加深了對社會主義祖國的熱愛,對人剝削人、人壓迫人的資本主義制度的無比痛恨。

五、設疑點撥式

這種方式是教師在結課時,或為下次上課留下伏筆,使教學內容自然地進行過渡:或在下課前留下一個耐人尋味的問題,留給同學思考,將課堂進行延伸。如教《塞翁失馬》一文將近結尾時,教師問學生:“在塞翁看來,壞事能變成好事,好事能變成壞事,難道是不需要一定的條件就可以轉化的嗎?你是否也有過類似‘塞翁失馬’的經歷?”要求學生課后相互討論。結尾質疑可以理解為課后延伸的質疑,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從而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并進行思想教育。

篇5

剛看到這個書名時,讓我笑出了聲。三天光明,太容易了吧。后來獲知是殘疾人的故事,笑聲停止了,更多的是沉思:作者會是個多么堅強、認真并且努力的人啊!拜讀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部外國名著,我的心靈震撼了許久。其中盡管沒有什么驚心動魄的事件,卻還是深深地打動了我。下面由小編來給大家分享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書心得,歡迎大家參閱。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書心得1直到離開人間,海倫·凱勒也沒有如愿得到她夢想中的三天光明,然而,她卻像一支蠟燭,靜靜地燃燒,默默地發光,把許多人的前程點亮,讓大家感受到無限的光明。這,就是我讀完《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后的第一感受。

海倫·凱勒1880年6月27日出生在美國,在她一歲半時,因為一場重病,她失去了視力和聽力,她一生有86年的時間生活在無光、無聲的世界里。但就是這樣的一位殘疾人,卻考入哈佛大學,先后學會了英、法、德、拉丁、希臘5種語言,出版了14部著作,還致力于為殘疾人造福,建立了許多慈善機構,1964年榮獲美國“總統自由勛章”,次年入選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的“二十世紀美國十大英雄偶像”之一。

海倫小時候因為看不到,聽不到,她也很難受,很暴躁,但到她7歲遇上安妮·莎莉文老師后,在老師的教導下,海倫慢慢成長,不斷進步,開始了她不屈不撓奮斗的征程……

我對海倫印象最深刻的是她堅忍不拔的毅力。她為了能清楚地發音,用一根小繩系在一個金屬棒上,叼在口中,另一端拿在手上,練習手口一心,寫一個字,念一聲;為了使寫出來的字不至于歪歪扭扭,她還自制了一個木框架,裝配了一個滑輪練習寫字。我讀到這里時臉有些燙了,因為我平時為了快點完成作業,總是靜不下來,有格子時可以把字寫工整,沒有格子時,就把字寫成“雞爪”一般了,我真該向海倫好好學習。

海倫堅強無比的信念也讓我欽佩。她有一個信念:我一定能夠把自己所學習到的知識記下來,使自己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所以她每天堅持學習10個小時以上;為了能說出話來方便與人交流,她用雙手去感受別人說話時嘴型的變化,盡管非常艱巨,最后終于成功了。她的作品《老師》的文稿在火災中燒毀了,她并沒有心灰意冷,而是從頭再來,再用10年的時間來完成這部作品。讀到這里,我感覺海倫像鋼鐵一樣堅強,又像藤一樣柔韌,她更是一座永遠讓人仰望的豐碑,激勵著人們前進!前進……

海倫還有一顆感恩、善良的心。她的成功得到許多人的幫助,所以對世人充滿了感恩!總想幫助別人,回報社會。她到全球各地發表演講,為盲人聾啞人籌集資金;她協助各地政府興建盲人學校,并常去醫院探望病人,給予他們生存意志;她為貧民及黑人爭取權益,提倡世界和平……她的精神受人們尊敬,成為全人類的楷模!

為了給我一點直觀體驗,爸爸用一塊綢布蒙上了我的眼睛。我什么都看不見了,心里發慌!但我靜靜地坐了一會,想起了海倫的一句話:黑暗將使人更加珍惜光明,寂靜將使人更加喜愛聲音。我的心一下子沉靜了下來,海倫身體殘疾還能取得如此輝煌的成就,我們是身體健康的少年,只要我們像海倫那樣,遇到困難時不屈不撓,迎難而上,學習時刻苦認真,努力拼搏,我們也能成功!

努力吧,少年!奮斗吧,少年!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書心得2在學了《海倫凱勒》這篇課文后,我懷著激動的心情讀了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她不屈不饒、堅強、勇敢、樂觀,還有她的愛心深深的感動著我,正是這位傳奇女子,用她的一生塑造了她那不平凡的一生。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講述了海倫一生奮斗的過程。海倫出生后第二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病令她雙眼失明、雙耳失聰,從此黑暗與沉寂伴隨了她的一生。在這種境遇里,她靠手摸老師的嘴唇與喉結的變化來學說話,勤奮學習,竟然畢業于哈佛大學,并用生命的全部力量處處奔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機構,為殘疾人造福,被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為20世紀美國十大英雄偶像。創造這一奇跡,全靠一顆不屈不撓的心。海倫接受了生命的挑戰,用愛心去擁抱世界,以驚人的毅力面對困境,終于在黑暗中找到了光明,最后又把慈愛的雙手伸向全世界。海倫說過,如果讓她擁有三天光明,第一天,她要觀察身邊所有朋友的臉,并要永遠記住,她要看身邊的東西,以前閱讀的書籍;第二天,她要看那些美妙的景物,觀看歌劇;第三天,她要到忙于生活的人們的中間去看看當今的世界。

一個雙目失明,雙耳失聰的人都能勇敢面對困難,積極樂觀面對生活,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自己理想,并把愛傳遞下去,我們生活在今天幸福的生活里,還抱怨父母,抱怨生活,抱怨社會。特別是近年來經常有一些叛逆的初中生,高考失敗的高考生,生意失敗的高材生,都以自殺來結束自己的生命,這是對自己的不負責,對父母的不孝。

作為一名小學生,我們要常懷感恩之心,感恩父母,感恩學校,感恩社會;遇到困難時,要積極、勇敢、樂觀面對,向海倫凱勒學習,只要有不屈不撓的精神,我們就能沖破阻力,永往直前,最終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讓我明白了很多,不論遇到什么樣的困難和挫折,不要讓自己心中的世界變成黑暗,只要堅強勇敢、不屈不撓,心中的光芒就會照亮整個世界。同學們,不管我們身體有哪些缺陷或生活遇到怎樣的挫折,都成不了我們成功路上的絆腳石。生活,由我們自己來主宰!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書心得3也許大多數人看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都會被海倫·凱勒那鋼鐵般的意志和那顆不屈不撓的心所折服,可是,我卻被她的老師——安妮·莎莉文所深深地折服。海倫是一個盲聾啞人,她的世界無聲無色,一片死寂,但她卻能成長為一個20世紀偉大而又令人驚嘆的奇跡,而成就這一奇跡的,是知識,更是知識的傳授者——安妮·莎莉文老師。

盲人特殊,聾人特殊,盲聾啞就更加特殊了。因為這是特殊教育里面的特殊教育,安妮做了半年準備,學習和研究了山姆·鄭博士當年教又盲又聾又啞的蘿拉的資料,盡管那是一份不十分成熟的經驗。1887年3月3日,安妮·莎莉文長途顛簸,來到了亞拉巴馬州的小鎮塔斯甘比亞,見到了比自己小14歲的海倫·凱勒。安妮對于這個時而文靜時而暴躁的女孩,決定從娃娃教起。剛開始,海倫對于這個突然闖進自己生活的老師并不接受,但安妮非常有耐心,希望海倫能接受自己,能愛自己,最終海倫感受到了安妮的愛,接受了她,并一起度過了50多個春秋,安妮用自己的關懷和愛心排解了海倫學習道路上的一個又一個障礙。其間,安妮與哈佛大學年輕講師約翰·阿貝特·梅西成婚,但因為安妮全身心地投入海倫的生活,梅西最終離開了安妮。安妮·莎莉文老師這支照亮了別人的蠟燭,由于用眼過度,最后失明。她默默無聞地隱身背后,從不抱怨。有記者要寫關于她的文章,她不屑一顧地回答:“我的生活是我自己的私事,不必大家費心?!?/p>

這種甘為人梯的精神,是何等的偉大呀!海倫是安妮一生第一個學生,也是唯一一個學生,在她身上傾注了安妮大半生所有的精力。沒有安妮·莎莉文老師對海倫·凱勒的無私的愛與對海倫堅持不懈的幫助,海倫·凱勒不可能取得巨大的成功。海倫是安妮的驕傲,也是世界文學史上的奇跡,而安妮就是創造奇跡的人,所以,我覺的安妮·莎莉文老師更偉大!

在讀完海倫·凱勒寫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后,我的情緒久久不能平靜,安妮·莎莉文老師的形象一直映現在我的腦海中,我被她那無私的愛和她那堅持不懈的精神所震撼。安妮·莎莉文老師不但影響了海倫凱勒的一生,她的品質也會影響我的一生。她使我懂得:一個人如果要想成功,不但要有堅持不懈的精神,還要有愛!而且,這種愛是一種偉大的、無私的博愛!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書心得4平??吹浇淌业臅苌戏胖喾N版本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一書,假期里有時間終于拜讀了這本書, 讓我們眼前一亮。主人公用她的眼睛,也就是她的心靈觀察人類,歷史,用心靈來閱讀書籍,觸摸世界……要知道,海倫·凱特,一個生活在黑暗中卻給人類帶來了光明的女性。她度過了生命的88個春秋,也走過了87個無光、無聲也無語的日子。但她并不孤單,也不脆弱,她說:“我用整個身心來感受萬物,我的生命充滿了活力,就像那些朝生夕死的小昆蟲,把一生擠到一天之內。我遇到了許多人,他們把字寫在我的手中與我交流,我們的思想產生了快樂和共鳴。這難道不是奇跡么?我的心和其他人的心之間,原來是一片草木不要生的荒野,現在卻也花紅草綠,生氣勃勃?!?/p>

看來,用心去生活我們可以得到更多……

其實,從她的文字里,我也不難看出,她也痛苦過,迷茫過,自暴自棄過!但是,可親的莎莉文小姐,不,應該尊敬地稱一聲莎莉文老師,是她,是她的關愛,寬容,善良讓海倫發出“世上還有比我幸福 的孩子嗎?”這樣的感嘆,也正因為如此,使一個生理上不健全的孩子能保持著一種平和的心態,寬容地對待著自己殘疾的身體,成為博愛、奉獻與一身的偉人!

假設,或者是如果,我們這些健全的人,遭到只剩下三天光明的厄運,我們會以一種怎樣的心境去面對?怎樣去安排這僅有的72個小時呢?

《假日給我三天光明》中,海倫第一天說要看人,看人的善良,溫厚與友誼,她說要長久的凝視莎莉文小姐的眼睛,還要看看小狗們忠實信賴的眼睛,來體會,運用這種所謂“耳聰目明”的人的心靈之窗……最后一天,她說要在日常世界中度過,首先去看日出,迎接黎明,去感受人類,去欣賞如萬花筒般的色彩……三天很快過去了,永久的黑暗將再次襲擊,但是海倫說她不會懊惱,因為她的內心充滿的甜蜜的回憶,使她沒有時間來懊悔,一個美麗的世界將永遠在她的腦海里……

讀這些文字的時候,我的內心總是在震撼著,生命是多么可貴啊,健康是多么難得啊!一個失明、失聰又失語的人對待生命有這樣的寬容,那么我們呢?我們該怎樣對待我們的生命呢?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書心得5在今年寒假的時候,我讀了海倫.凱勒的自傳《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令我印象深刻。這本書主要記敘了主人公海倫.凱勒,在小的時候,她因發高燒失去了聽力和視力,后來父母找了位老師——安妮.莎利。她就在安妮.莎利老師的幫助關愛下,克服了常人無法想象的困難,她還自學了五種語言,完成了哈佛大學學業,以優異的成績獲得了學士學位。她始終致力于殘疾人事業,經常幫助殘疾人,四處募捐用以改善殘疾人的生活環境,并為他們創造受教育的機會。她曾周游世界各地,為殘疾人加油鼓勁。最終成為一名杰出的慈善家、演講家和教育家的故事。

當我讀到,海倫.凱勒她非常努力學習,自學了五種語言,還完成了哈佛大學的學業時,我覺得她真的很堅強很厲害。她一個聽不見看不見的人,竟比我們一些正常人還要優秀,有多少正常人能有她這樣的堅強毅力。我們這些正常人,能看能聽,卻比她一個殘疾人還要不如。她是要比我們付出多大的努力才能得到如此之成就啊。想到這,我想,我一個正常人,要是像她一樣努力,也一定會很優秀,或者,比她更優秀。所以,我要努力學習,我要像她一樣那么成功!只要努力,加上自己的行動,夢想一定會實現的!

當我讀到,海倫.凱勒說,要是給她三天光明,她一定會怎么做時,我忽然覺得,原來能看能聽是件這么好的事。想起我還經常抱怨說這不好那不好,夏天聽著那些蟬在那鳴叫,我會覺得很吵,可在海倫.凱勒的眼里,一切都是那么美好??上?,她聽不見看不到。她令我感觸很深,讓我覺得原來我是這么幸福,每天可以聽到老爸老媽的嘮叨,聽著他們的聲音,看著他們的面容,享受世界帶給我的快樂與幸福。所以我更要好好珍惜我的一切,珍惜上天給我帶來的幸運,不再埋怨,因為海倫.凱勒比我更不幸,她堅強的精神深深的刻在了我的心里,她是我永遠的學習榜樣,人生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