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早期教育范文

時間:2023-05-06 18:25:2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寶寶早期教育,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寶寶早期教育

篇1

關鍵詞:幼兒保健門診;早期健康教育;服務模式

嬰幼兒時期是嬰兒身體、心理發育最迅速的時期,這個時期嬰幼兒潛能發展大,可塑性也比較強,這個時期是促進嬰兒體格發育、智力發育的關鍵時期。目前,早期教育在嬰幼兒在保健門診中受到廣泛的關注,但是,我國目前還沒有形成完整的兒童保健體制,且大多數的兒童保健工作只是在嬰幼兒進行體格檢查時,這些已經不能滿足嬰幼兒保健的需要。為了探討幼兒保健門診中早期健康教育的服務模式及效果評價,從而探索出一條適合嬰幼兒保健門診的服務模式。對在我院自2010年l2月至2012年1月接受體檢的96例嬰兒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分析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對在我院自2010年l2月至2012年1月接受體檢的96例嬰兒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將這些嬰兒隨機分為兩組,一組為實驗組,另一組為對照組,每組有嬰幼兒48名。這些嬰兒中男孩51例,女孩37例,嬰兒的年齡在30天-1歲之間,他們的平均年齡為8個月。兩組嬰兒生物學因素如圍產期情況、孕齡、出生體重、體格發育等方面無顯著差異,且兩組嬰兒在性別、父母文化程度、父母職業、居住環境均相仿。

1.2 方法

對照組嬰幼兒行常規保健指導;實驗組由兒保醫師對其家長進行早期教育及疾病預防指導,由家長對孩子實施以上措施。

早期教育內容具體如下:醫護人員根據嬰兒營養狀況指導產婦嬰幼兒喂養(包括奶源的選擇、斷奶的時間),幫助產婦糾正一些傳統的喂養錯誤觀念等。將早期教育滲入到兒童保健門診中,根據嬰幼兒神經精神評估結果和神經心理發展規律,有計劃地指導家長對其嬰兒實施早期教育訓練,并在嬰兒9個月、12個月后進行智力測試和心理測試。

1.3 統計學處理方法

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 10.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

2.結果

對在我院接受體檢的96例嬰兒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將這些嬰兒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嬰幼兒行常規保健指導;實驗組由兒保醫師對其家長進行早期教育及疾病預防指導,由家長對孩子實施以上措施。兩組嬰幼兒均定期進行體格發育、營養狀況及神經精神發育評估,并于生后9個月、12個月對嬰幼兒進行智力測試。其具體情況如下表所示:

表1 兩組嬰幼兒發育指標比較(例)

表2 兩組嬰兒MDI與PDI結果比較(x±s)

注:MDI表示智力發育指數;PDI表示心理運動發育指數。

由以上表格我們可以清楚知道,實驗組嬰幼兒出生后9個月、12個月后進行的智力發育指數及心理運動發育指數比對照組嬰幼兒指標高;嬰幼兒生長發育指標(體重、身長)明顯高于對照組嬰幼兒,且兩組差異具有顯著性(P

3.討論

健康教育是指父母通過傳播、教育、干預手段幫助嬰幼兒更正不健康的行為,從而建立健康行為,它以促進人體健康發育、發展智力等為目的所進行的系列活動。而早期健康教育是讓嬰幼兒進行提早教育,對嬰幼兒進行營養指導等多學科的知識與技能的融合,早期教育有助于嬰幼兒家長對兒童進行全面的指導,從而促進嬰幼兒身心的全面發展。

早期教育對嬰幼兒體格發育的影響:對嬰幼兒進行早期撫觸以及各種被動運動訓練,能夠促進嬰幼兒血液循環,使得嬰兒呼吸暢通,有效的增加食欲和機體免疫力,從而有效的促進嬰幼兒體格發育。本次實驗結果表明,實驗組男女嬰幼兒的身體指標明顯優于對照組嬰兒,且對嬰幼兒進行早期綜合訓練再加上適當營養指導能夠對嬰幼兒身體指標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

早期教育對嬰幼兒智能、心理發育的影響:在嬰幼兒時期,由于父母與嬰兒言語交往有限,但是對于嬰幼兒的心理發展父母可有效地通過各種運動、動作的促進嬰幼兒心理健康發展,家庭環境中父母和嬰幼兒親密程度,母嬰之間的情感交流對嬰兒心理發展極為有利。此外,家長要運用一些知識與技能,豐富嬰幼兒視聽,再加上一些簡單的眼手、四肢的協調訓練,通過一些游戲、題目等增強嬰幼兒的智能發育。

綜上所述,對嬰幼兒進行早期健康教育能夠使嬰幼兒家長正確育兒,能夠讓他們改變傳統不重視嬰幼兒心理、智力發育的狀況,早期教育有效的提高了嬰幼兒的全面發展,從而提高了嬰幼兒保健的服務質量。

參考文獻:

[1]鮑秀蘭,孫淑英,虞人杰,等.0-3歲兒童最佳的人生開端-中國寶寶早期教育與潛能開發指南[M].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2009:195-196.

篇2

【關鍵詞】實踐教學改革 實驗 實習 改革方法

包裝容器設計與制造課程是包裝工程專業的主干和核心課程之一。該課程主要研究不同材料的包裝容器結構設計等方面,包括紙包裝容器(折疊紙盒、粘貼紙盒、瓦楞紙箱)、塑料包裝容器(注射、壓制容器、中空吹塑容器和其他)、玻璃包裝容器、金屬包裝容器等內容【1】。課程的知識體系大體上包括容器類型、容器設計方法與步驟、容器用材料簡介及成型工藝等。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要求學生掌握典型包裝容器的設計步驟和方法,了解包裝容器常見結構類型、使用材料、成型工藝。使學生具備系統的包裝容器結構設計知識和一定的空間想象力,能從包裝容器的選型入手進行結構設計。

包裝容器設計與制造課程內容龐雜,知識點多,章節之間的聯系性低,對實踐的要求高【2】。近年來,西南林業大學材料學院針對包裝容器設計與制造課程的特點,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實踐教學改革,并取得令人矚目的成效。

1. 包裝容器設計與制造課程實踐教學改革

1.1 實踐教學改革的宗旨

包裝容器設計與制造課程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課程,是藝術和技術的結合,僅僅是理論教學是很難讓學生全面掌握各種材質容器的設計法則和成型工藝的,實踐教學環節是該門課程重要的組成部分。課程的實踐教學分為實驗和實習,傳統實驗多是一些紙板、塑料等材料性能的驗證性實驗,實驗缺乏創新性,也容易和包裝材料等課程的實驗內容重復;課程實習以校內課程設計的方式完成,這種方式的弊端是選題的虛擬性和設計的封閉性,學生在完成時常常忽略了市場因素、社會因素、工藝因素等而且內容單一。因此實踐教學的改革宗旨是使課程實驗更貼合理論教學內容,培養啟發學生的創新能力,減少驗證性實驗而增加設計性實驗的比重;課程實習從校內走向校外,通過校外實習基地的建立,讓學生到工廠一線實習,讓學生對所學理論知識有更深入全面的認識,同時提高思維的廣闊性。

1.2 實踐教學改革的方法

包裝容器設計與制造課程知識點多,教學內容缺乏連貫性,因而在實踐教學環節我們做了大量的教學模具,采取現場教學與多媒體教學、展示教學相結合。實踐環節要突出本課程的特色,啟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為此,我們采取了以下措施:

(1)實驗教學環節改革。第一實驗設計的合理性。我校該門課程有16學時,實驗內容涉及折疊紙盒、粘貼紙盒、瓦楞紙箱設計,瓦楞紙箱跌落實驗,塑料容器的壓縮實驗等。實驗內容覆蓋面廣。第二實驗形式的多樣性。設計性實驗和驗證性實驗結合。

在講授紙盒內容時,從簡單易懂的入手,逐步推入,漸進式講授,同時在課間穿插著實驗,要求學生制作盒子,從簡單的管式、盤式盒開始,到復雜的間壁封底式、非管非盤式,并引導學生進行了大量異形盒的設計制作。第三利用實驗設備完善實驗室建設。我院現有的包裝結構實驗室有電腦及結構設計軟件、掃描儀、彩色打印機及各種切刀,便于學生在實驗室里盡情發揮設計才能,另外包裝結構還有專門的展示室,對市場上特色結構的包裝和優秀學生作品展示,讓學生有好的交流平臺,相互學習。

(2)課程設計環節改革。課程設計是包裝容器設計與制造的一個比較關鍵的實踐性教學環節,學生通過對某種日常用品的整體包裝設計將前續課程及該課程所學知識初步的綜合運用,為后續畢業設計打下良好的基礎。將課程設計規范為以下幾個步驟:1)選擇一種日常用品作為設計主題;2)做市場調查,可通過超市和網絡消費者做一個虛擬上市產品的銷售定位;3)選擇于產品相適應的結構及裝潢設計;4)選擇與銷售定位及功能相適應的包裝材料;5)選擇合適的包裝工藝;6)對整個設計做一個設計功能評估;7)得出設計結論。在整個課程設計中要求學生熟練掌握多種設計軟件的使用。通過課程設計迅速提高實際設計的能力。

(3)實習環節改革。課程實習是實踐教學的重要環節,是理論教學的重要補充,我校通過多年的努力與積累,在校外建立了多個實習基地。實習基地的生產內容覆蓋了理論教學所涉及的紙質、塑料、玻璃、金屬容器的生產成型。實習教學內容,改變了以往單一的校內實習,而將校內外優勢結合起來,按人才培養的方案,將實習內容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針對包裝容器設計與制造的整體認知和相關材料的基本性能測試和設備操作的校內實習。這個層次首先讓學生了解自己所學的相關專業的一個整體概況,其次與各相關理論課和實驗教學相關聯,對學生進行實驗培訓,為后續的實習做好準備。第二個層次是針對包裝容器相關工藝和原理技術的認知實習。這個層次是在校外實習基地(參觀)認知學習,這個過程一是對理論教學的知識點有更升入的形象化認識,二是了解包裝企業及行業的動態。第二個層次是學生分組到企業的生產實習,學生能具體細致的學習一種容器的生產過程,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2. 包裝容器設計與制造課程實踐教學改革成果

(1)通過實踐教學的改革,在校外建立了2個企業實習基地,和多家企業有合作往來,實習面得到全面拓寬,也加強了校企之間的技術交流。

(2)學生的實習內容更豐富,門類更齊全,動手能力顯著提高。學生可以結合自己的興趣選擇適合的單位進行實習并進行實踐創新活動,較好地達到了增強素質教育、提高開拓創新能力,解決好工程能力培養與理論、實踐教學相脫節的問題。很多學生在實習期間和企業就已經達成就業意向,學生的就業率得到提高。

包裝容器設計與制造課程的實踐教改已經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還需要繼續創新,進一步從實驗內容,實驗手段,實習形式上全面提高教學質量,使之成為適應21世紀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優秀課程。

【參考文獻】

篇3

【關鍵詞】輸卵管妊娠;早期妊娠;蛻膜;絨毛;凋亡因子;增殖因子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04-0123-02

異位妊娠是指受精卵種植在子宮腔以外的部位并發育,是婦科較為常見的急腹癥,以輸卵管妊娠最為常見, 占 98% 以上[1]。隨著人們對保留生殖能力的重視,保守治療已成為異位妊娠治療的主要手段。細胞程序性的死亡即細胞凋亡,細胞凋亡和增值過程對于維持正常組織器官的正常功能及早期胚胎發育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比較分析輸卵管妊娠與正常早期妊娠患者細胞增值與凋亡,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2007年3月至2013年12月子宮肌瘤合并正常早孕切除子宮的25例患者為正常早期妊娠組,孕周為5-7周,年齡39-45歲,體健,無不良孕產史,育有1-3個孩子,術前未經過任何藥物治療,術后病理示子宮肌瘤合并早孕;以同期51例輸卵管妊娠破裂的患者作為輸卵管妊娠組,孕周為5-7周,年齡35-42歲,納入標準同前,采用輸卵管切除術,術后病理示輸卵管峽部或壺腹部妊娠破裂。

1.2 方法

1.2.1 標本處理 取輸卵管妊娠和正常妊娠絨毛及蛻膜組織,生理鹽水沖洗干凈后用10% 甲醛中固定,石蠟包埋,切片5μm,共四張,置于60 ℃烤箱烘烤3 h 后置37℃ 恒溫箱過夜備用。

1.2.2細胞凋亡狀態檢測 采用DNA 缺口原位未端標記法( TUNEL)進行檢測[2]。

1.2.3 bcl-2/bax 采用免疫組織化學S-P法檢測。

1.2.4 結果判定 以細胞質和細胞核中出現棕黃色顆粒為陽性細胞, 每例選取10 個視野, 分別計數PI 、AI及計數bcl-2陽性率和bax 陽性率。

1.3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3.0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

2 結果

2.1 兩組絨毛及蛻膜凋亡情況比較

正常妊娠組滋養細胞及蛻膜均可檢測出凋亡,輸卵管妊娠組蛻膜細胞凋亡指數明顯高于滋養細胞(P

表1 兩組絨毛及蛻膜情況比較(%)

2.3 兩組絨毛及蛻膜增值情況比較

早期妊娠組蛻膜組織PI明顯高于輸卵管妊娠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研究表明正常早期妊娠與輸卵管妊娠絨毛及蛻膜中均有細胞凋亡的發生,且在輸卵管妊娠胚胎植入部位絨毛滋養細胞凋亡較宮內妊娠絨毛滋養細胞凋亡下降[3],本研究顯示相同結果。正常妊娠細胞凋亡參與了胎盤的生長發育,滋養層細胞和腫瘤細胞類似的侵權行為,合成和凋亡,調控這些分化途徑一方面是依賴自身因素調節,另一方面也從母體蛻膜周邊因素調節。在正常的宮內妊娠,周邊絨毛滋養層細胞得到很好的控制,成為抑制細胞凋亡宮內妊娠在懷孕開始的絨毛滋養層細胞過度入侵,導致輸卵管破裂機制是非常復雜的,可能與造成凋亡調節因子濃度改變,凋亡調節失衡有關。

參考文獻:

[1] 曹澤毅主編. 中華婦產科學[M].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 2061.

[2]江歡,朱偉杰.輸卵管妊娠發病分子機制的研究進展[J].生殖與避孕,2011,31(6):392-396.

篇4

【摘要】目的 分析和比較保乳手術與改良根治術治療早期乳腺癌的療效。方法

將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76例早期乳腺癌患者隨機分為保乳手術組和改良根治術組,兩組患者在手術后均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綜合治療,對兩組治療效果、并發癥、局部復發率及遠處轉移率進行比較和分析。結果

保乳手術組患者出現上肢水腫1例;局部復發2例;遠處轉移2例,1例為肺轉移,1例為骨轉移。改良根治術組出現12例并發癥,其中4例上肢水腫,8例切緣皮瓣缺血;局部復發1例;遠處轉移3例, 1例骨轉移, 1例肺轉移,1例肝轉移。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差異顯著(p<0.05)。結論保乳手術具有創傷小、并發癥少、恢復快、乳房外觀效果好,可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關鍵詞】保乳手術 改良根治術 早期乳腺癌

【Abstract】ObjectiveTo compare curative effects of breast conserving surgery with modified radical treatment for early breast cancer surgery. Methods

76 cases of early breast cancer selected from Jan. 2010 to Jan. 2012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breast conserving surgery group and modified radical treatment group. The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was carried on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wo groups after surgery. The treatment effects, complications, the rates of local recurrence and distant metastasis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Results

1 case in breast conserving surgery group appeared with upper extremity edema, 2 cases with local recurrence, 2 cases with distant metastasis, 1 case with pulmonary metastasis, 1 case with bone metastasis. 12 cases in modified radical treatment group appeared with complications, including 4 cases with upper limb edema, 8 cases with cut-edge flap ischemia, 1 case with local recurrence, 3 cases with distant metastasis, 1 case with bone metastasis, 1 case with pulmonary metastasis and 1 case with liver metastasis.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of two groups (p<0.05). ConclusionBreast conserving surgery is advantageous for its small trauma, fewer complications, faster recovery and good breast appearance, which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So it is worth popularizating and using in clinic.

【Key words】 Breast conserving surgery, Modified radical mastectomy,Early breast cancer

【Author′s address】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Zhuhai City, Zhuhai 519000,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

doi:10.3969/j.issn.1671-332X.2014.09.011

近年來,我國乳腺癌發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以往乳腺癌患者多采用根治手術進行治療,隨著高新技術的發展和診斷技術的不斷提高,乳腺癌早期診斷比例不斷提高。放、化療等綜合治療技術的發展及患者對于形體美的要求使得保乳手術成為近年來早期乳腺癌患者的首選治療方式[1]。在歐美國家,保乳手術已經得到普及,我國保乳手術的應用率較低,相關數據表明,我國保乳手術僅占同期手術治療的9%左右。為探討保乳手術與改良根治術治療早期乳腺癌的療效,筆者對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76例早期乳腺癌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收集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76例早期乳腺癌患者的病例資料,入選標準:腫瘤直徑<3 cm,與腫塊的距離>3 cm,;B超未提示彌漫性鈣化或多中心病灶;腫塊大小與乳房大小存在一定的比例關系,患者腋窩淋巴結未出現腫大現象;患者有保乳愿望,并有一定的經濟實力,可保證保乳治療計劃順利完成。所有患者均為女性,腫瘤位于左側乳腺的有36例,腫瘤位于右側乳腺的有40例。年齡22~52歲,平均年齡為(36.1±1.2)歲。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隨機分為保乳手術組和改良根治術組,每組38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的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手術方法

1.2.1保乳手術組根據腫瘤位置沿乳暈或選擇放射狀切口,對距離腫瘤3 cm以上的腺體組織進行切除,根據患者腫瘤的實際情況選擇乳腺段或者葉的切除[2]。如切緣有可疑處需立即送實驗室做切片檢查;如切緣呈陽性,則需擴大切除范圍直至切緣呈陰性為止。腋下淋巴結清掃上方至腋靜脈,外側至背闊肌,放置負壓引流管,將皮膚縫合后加壓包扎[3]。

1.2.2改良根治術組依據腫瘤所處的位置和乳房大小形態,采用縱梭形或橫梭形切口,切口位置應距離腫瘤邊緣3 cm以上,切開皮膚后游離皮瓣,將乳腺從內下向外上連同深面胸大肌筋膜一起進行分離,到胸大肌外緣下,對胸大、小肌間的淋巴結進行清掃[4]。解剖鎖骨下方的血管,對腋窩淋巴結進行清掃,完成后仔細沖洗創面,再用45 ℃左右的蒸餾水沖洗浸泡創面5 min左右,將溫水吸凈后,在患者胸壁及腋下各放置一根引流管,縫合皮膚,腋下、切口進行加壓包扎,引流管在負壓吸引24 h<20 ml后可拔出。

1.3觀察指標

觀察和分析兩組患者術后局部復發率、遠處轉移率及并發癥等情況。

1.4統計學分析

本研究所有數據的錄入及處理均通過統計學軟件spss 15.0實現,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用卡方檢驗;以p<0.05的差異為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保乳手術組患者出現1例并發癥,為上肢水腫;局部復發2例;遠處轉移2例,1例為肺轉移,1例為骨轉移。改良根治術組出現12例并發癥,其中4例上肢水腫,8例切緣皮瓣缺血;局部復發1例;遠處轉移3例, 1例骨轉移, 1例肺轉移,1例肝轉移。見表1。

3討論

近年來,乳腺癌在中年女性中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年輕化的趨勢,手術切除是臨床治療乳腺癌最主要的手段,改良根治術是以往臨床最常用的手術方式[5]。改良根治術分為I式和II式,I式為保留胸大小肌,II式為保留胸大肌、切除胸小肌,兩者均可對腋窩淋巴結進行根治性清掃。相比較而言,II式手術暴露較清晰,比較容易清掃高危淋巴結,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手術創傷和發生術后并發癥的可能[6-7]。相對于傳統經典根治術來說,改良根治術較好的保留了上肢功能和胸廓外形,創傷小,結合術后綜合治療,根治效果良好。但是改良根治術對女性形體帶來巨大改變,使得部分女性自尊心受損,產生無助感和自卑感,相關研究表明,經改良根治術后的女性對性生活的興趣明顯減少。另外,改良根治術后患者以出現切口皮緣壞死及皮下積液等并發癥,在本組研究中,放置引流管后,改良根治術組仍出現12例并發癥。

近年來,隨著學界及患者對乳腺癌認識的逐漸深入,有學者提出,乳腺癌是一種全身性疾病,應進行全身治療,這個概念得到廣大醫務工作者及患者的廣泛認可,在該理論指導下的保乳手術也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8]。目前,西方發達國家保乳手術在乳腺癌手術治療中的比例達50%以上,多方研究表明,保乳手術加上術后綜合治療,其效果可與改良根治術相媲美[9]。本研究中,保乳手術組與改良根治術組在局部復發率和遠處轉移率上的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保乳手術組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顯著低于改良根治術組(p<0.05)。同時,保乳手術組術后創傷小,體型改變小、術后保留乳房、外觀效果顯著,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但是早期乳腺癌保乳手術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有研究認為年輕、大腫塊和較晚的TNM 分期是影響局部復發的獨立危險因素[10]。筆者認為以下情況不宜進行保乳治療:①腫瘤直徑>3 cm,與腫塊的距離<3 cm;②早、中期妊娠為絕對禁忌;③B超提示病灶呈多中心;④腋窩觸及多發淋巴結腫大。本組研究中,排除了有上述情況的患者,進行保乳手術的患者均在安全切除的范圍內,術后效果好。

綜上所述,在嚴格把握保乳手術規范化治療的前提下,保乳手術治療早期乳腺癌療效顯著,術中創傷小、并發癥少、恢復快、乳房外觀效果好,可顯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王冰濤,尚宏清,李偉,等.乳腺癌保乳手術與改良根治術臨床療效比較[J].河北醫學,2014(3):499-501.

[2]楊欽清,董芳,孟春鳴,等.保乳手術與改良根治術治療早期乳腺癌的臨床對照研究[J].中國現代醫生,2013,51(25):24-25.

[3]于剛,李慶鳳,王紹朋,等.保乳手術與改良根治術治療早期乳腺癌近遠期療效對比研[J].中國現代醫生,2013,51(13):21-22.

[4]齊敬東,付寶馳.早期乳腺癌保乳術與改良根治術的比較研究[J].中國健康文摘,2013(32):68.

[5]鞏立國,楊永萍,楊雷,等.高壓氧綜合治療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32例療效分析[J].中華航海醫學與高氣壓醫學雜志,2013,20(3):202-203.

[6]RAFAL,MATKOWSKI,BARTLOMIEJ,et al.First report of introducing population-based breast cancer screening in Poland: experience of the 3-million population region of Lower Silesia[J].Cancer epidemiology,2011,35(6):111-115.

[7]刑中林.乳腺癌改良根治術與保乳手術的療效對照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3(16):462-463.

[8]張煒.改良根治術與保乳手術在早期乳腺癌治療中的臨床療效比較[J].中國醫藥指南,2013(10):561.

篇5

[關鍵詞] 幼兒 早期教育 嬰幼兒教師

人的心理發展、智慧發展、性格發展是人類研究自身發展的科學方向。早期教育是促進人腦發展的教育。幼兒早期教育是指從幼兒剛出生至三歲之間的幼兒教育,這是一個極易被家長忽視和錯誤把握的幼教年齡段,覺得他什么都不懂,逗逗玩玩,認為年齡越大學習越好,這個觀點完全錯了。專家通過三十年的研究發現,嬰幼兒是學習的能手,是全人類最善于學習的能手。嬰幼兒學會直立行走;學會手腳分工;學會勞動;認識萬事萬物;發展語言;學會社會行為;學會人生95%的常識。所以,要重新認識嬰幼兒。

要讓一個腦細胞發達起來需要有豐富的信息:語言、音樂、色彩、親情、萬事萬物。幼兒智力的發展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要不斷地通過外界的刺激來激發其腦力活動而達到啟智的效果。而幼兒早期教育的重點應集中在兩個方面:肢體及感官的訓練;認知能力的培養。這是對兒童在成長過程中認識世界的基礎能力的培養。

我從事幼師美術教育工作已有幾年,給他們上美術課時,我常會想我應該教他們什么?教育觀念、教育方法、繪畫技能這些都是我在思考的。他們走向工作崗位,從事幼兒啟蒙教育又該教什么?目前,世界上一些發達國家都在競相探求形象思維。許多科學家開始研究實驗一種均衡地運用在整個大腦的教學方法,他們認為繪畫活動能起著協調大腦的平衡作用,形象思維的增強,能促進分析和推理能力的增強,特別是幼兒通過早期繪畫訓練所獲得的知識與經驗,可以把智商提高百分之三十。幼兒在沒有學會使用文字以前,所表達的情感方式往往是圖畫,他們通過簡單的線條、圖形作為一種傳達思想的方式,這就是所謂的“涂鴉期”。這些圖形往往是一種自發的、充滿想象力的形象,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文字的使用而逐漸消失。如果這種想象力能得到很好的保持,將對幼兒的成長學習有很大的幫助。簡筆畫是通過繪畫知識和技能的訓練有意識地培養和引導幼兒開動腦筋,發揮想象并獲得獨立思考能力的一種直觀而形象、鮮明而生動的簡單繪畫形式。能使幼兒從小養成愛科學、愛藝術、愛學習的好習慣;能夠幫助幼兒用靈巧的小手寫寫面畫,開發大腦,啟迪智慧,掀開幼稚而天真的童心。我們都知道,想象力是創造力的源泉,發掘想象力實際就是發掘創造力。簡筆畫可以輔助兒童涂鴉期發展,使自由的方式轉變為一種系統的學習方式,使涂鴉繪畫得到深化和發展。

篇6

【關鍵詞】嬰幼兒教育;營銷思路;幼教讀物

一、我國嬰幼兒普及教育的現狀與問題

隨著我國社會的發展以及教育的普及,人們對于0到4歲嬰幼兒教育的重視程度也在不斷提高。在眾多嬰幼兒教育理念的影響下,大多數準爸爸、準媽媽們已經意識到孩子在嬰幼兒期吸收知識的能力是今后任何人生階段都無法企及的,這一階段形成的思維習慣對于孩子今后身心發展有著巨大的影響力。

對于0到4歲嬰幼兒進行早期教育雖然得到了大多數人的認同和重視,但其教育思路和方式,恐怕除了這個領域的研究者和實踐者(幼兒園老師)以外,大多數家長知之甚少,甚至可能會生搬硬套青少年的教育方式,比如規定兩三歲的寶寶每天要認識多少字,每周要讀幾本書,還要上各種早教興趣班等等,這對嬰幼兒非但沒有起到積極的作用,反而扼殺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當得知家中又要增加一名新成員以后,準爸爸準媽媽便開始為這個新成員作出一系列“智力投資策劃”,這個時候,他們更多想到的是如何進行胎教,如何增加營養,如何讓肚子里的寶寶順利的生產出來,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準媽媽們放棄了電視,放棄了電腦,而且由于懷孕帶來的身體反應,令她們常常感到疲倦,無法集中精神閱讀書籍報紙,準爸爸忙于工作和照料妻子,也沒有更多的時間閱讀,因此,他們幾乎沒有時間、精力和渠道去學習了解0到3歲嬰幼兒的教育知識。而一旦寶寶出生,一家人又要忙于照料新生兒,隨時處理新生兒的突發狀況,更是沒有時間,而且,他們也不像3歲以后的寶寶家長們,可以通過幼兒園老師的介紹獲得相關早教知識。當然,也不乏一些有先見之明的家長們提前為這段時期的寶寶教育做了準備,但是大多數家長,尤其是疲于繁忙工作的家長,這段時期對于孩子的教育多少會有些盲目和片面。而等寶寶長大到3歲以后,進入了幼兒園學習,家中的生活秩序稍稍回復正軌,一方面,媽媽們終于有時間上網,參與各種育兒論壇,在與各位媽媽們交流的過程中,除了了解到正確的育兒方法以外,還接觸到了優秀的育兒期刊和書籍,她們便會購買訂閱;另一方面,從小班開始,幼兒園便會有各種作業要求孩子在家長的輔導下完成,這便促發家長們參與到親子互動中來,從客觀上促使他們購買訂閱有關的書籍期刊,從中學習該如何進行親子互動,這時候,他們購買訂閱的書籍期刊基本上都是適合5、6歲孩子的,即便他們的孩子只有3、4歲,但是他們往往期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接受超前教育,所以也會選擇適合5、6歲孩子的讀本。所以,0到4歲幼兒教育書籍期刊的受眾面要遠小于4到7歲幼兒教育書籍期刊。

二、嬰幼兒教育期刊的市場營銷思路

由于眾多家長對子女成長的期望值不斷提高,在“不讓自己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理念影響下,嬰幼兒教育讀物的市場空間將越來越大。同時,嬰幼兒早期教育刊物的市場培育是否科學有效,將對我國嬰幼兒教育能否正常發展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

怎樣讓眾多家長、準爸爸準媽媽們更加容易了解這些優秀的書籍和期刊、有關嬰幼兒早期教育讀物的市場營銷思路應該也必需引起我們業內各方人士的關注和探索。筆者認為可以通過以下方法和渠道拓展市場:

一是要找準定位,早教期刊的受眾是寶寶和家長,但決定購買權是在家長手中,因此,我們的營銷目標應該定位于家長。80后的家長們的確是一個喜愛時尚、追求趣味的族群,但是,他們更是一群思維活躍、善于吸取新鮮理念的族群??赡芩麄冎薪^大多數人都是嬰幼兒早期教育的門外漢,但是他們也都知道早期教育的重要性,知道專業的早教知識對于寶寶的成長是非常有利的。如果我們僅僅為了要迎合他們追求時尚趣味的心理,在制作早教書籍期刊時意味追求有趣、新奇、豐富,而忽略了孩子是否能接受,孩子是否喜歡,那么這樣的產品即便最初吸引了家長的眼球,但是從長遠來看,未必能得到廣大家長的青睞,畢竟,孩子的需求才是我們編輯書籍期刊的初衷,也是我們制作的書籍期刊的生命力,很多家長覺得有趣的內容未必孩子就感興趣,也未必就適合這個年齡的孩子接受,一味追求內容的有趣和豐富也可能會分散孩子獲取信息時候的注意力,無法培養良好的學習思維習慣。我們只有將孩子的訴求和我們編輯制作的理念耐心向家長推廣,才能取得家長的信任,而寶寶對我們產品的反映就是我們最好的廣告。

二是要加大廣告宣傳力度。制作嬰幼兒早期教育的廣告宣傳畫折(冊),內容以科學、簡單、實用為原則,引導受眾者正確理解和掌握嬰幼兒教育的思路和方法。同時,通過各類媒體大力推薦優秀的嬰幼兒早期教育刊物(如《東方寶寶》),觸發眾多家長的消費意愿,積極有效地培育嬰幼兒教育產品市場。

三是精心培育和拓展營銷渠道。制定周密的營銷活動計劃,搞好各類營銷活動。首先將嬰幼兒早期教育閱讀資料傳發給婦幼保健醫院和其他醫院的婦產科相關醫護人員,請這些專業人士協作配合做好市場營銷宣傳工作。其次,在醫院的婦產科候診區報刊架上擺放有關嬰幼兒教育閱讀宣傳資料和樣書樣刊,直接讓去醫院作婦幼定期檢查的準媽媽們了解這些書籍和期刊的作用,激發她們的購買意愿。其三,可以和社區街道辦事處、婦聯等社團組織合作,了解掌握第一手市場信息,并請他們向即將有孩子的家庭分發免費的資料和樣書樣刊。同時,還可以與街道辦事處和婦聯等社團組織聯合舉辦活動,請專家現場為準爸爸準媽媽們講解相關知識,介紹相關優秀的嬰幼兒早期教育書籍期刊。在與他們交流的過程中,可以了解到他們最希望獲取的消費需求信息,找到他們的關注點,將之融入下面的編輯制作過程中,不斷提升嬰幼兒早期教育書籍刊物內容的水平和制作質量。最后,可以借助大學生勤工助學活動的形式,讓其參與一定形式的市場營銷宣傳活動,一方面可以充實市場營銷人員,另一方面大學生們也是一支不可估量的潛在客戶,在這類客戶群體中有著更廣泛的市場商機。

總之,只要我們認真研究市場發展走勢,通過創新營銷理念和方法,我國的嬰幼兒早期普及教育事業和與之相應的消費市場一定會蓬勃健康地發展起來。

參考文獻:

篇7

早期教育是指從出生到6歲間對小兒進行的有計劃、有目的的教育。抓住不同階段智能發育的關鍵期(也稱敏感期),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以充分開發其潛能,促進兒童全面綜合發育。現在早期教育已經延伸到胎教。早期教育和養育、保育不一樣,是給嬰幼兒創造一個良好的發育環境和必要的豐富的感覺刺激條件,使嬰幼兒的感覺器官和正在快速發展的大腦神經得到滿足。

早期教育的最佳時間

著名生理學家巴甫洛夫有句名言:“嬰兒降生第三天開始教育就晚了兩天?!比说臐撃苁谦@得內在能力所依賴的條件,因此越是接近0歲,這種潛能就越發充足,當然,內在能力也就越高,但是隨著年歲漸長,這種能力就會迅速地消失。因此,對幼兒施行早期教育是必需的,而且極為迫切,而施行早期教育的時間越早、越及時,孩子異乎尋常的能力就越能挖掘出來,這種能力之大,往往是超乎成年人想象的。

日本的鈴木鎮一在《莫扎特教育風暴》中提到這樣一個案例:搖籃里的琴聲。

在鈴木鎮一的信州松本才能教育分部有兩個學生,一個名叫信美,一個名叫奇太,他們同為3歲那年到學校來學習小提琴。這兩個孩子一樣大而且同時入學,但一段時間后,他們的學習成績相差很大:奇太的水平比信美明顯高了一大截。對于這個問題,鈴木鎮一深感困惑。兩個孩子都學了4個月琴,信美可以拉《閃閃星星變奏曲》,這樣的進度對3歲的幼兒來說,只能算是普通水平。而奇太僅僅4個月就掌握了13首曲子,其中還有難度很大的巴赫的曲子,這樣的成績和速度對一個僅僅3歲的孩子來說,的確讓人非常驚訝,更不用說奇太的琴聲優美動聽,音符準確而且富于激情了。后來,鈴木鎮一經過探尋,得知奇太有個姐姐名叫加代,加代3歲開始學小提琴,那時奇太剛剛誕生。鈴木鎮一終于搞清楚造成兩個孩子差距的原因:信美3歲之前從沒有聽過小提琴曲;而奇太躺在搖籃里,還不會說話的時候,就在聽姐姐拉琴了。這三年他每天幾乎都能聽到姐姐拉琴,所以無意之中培養了內在能力。這就是對孩子能力發展產生巨大影響的家庭環境。并且,年齡越小,這種吸收能力越強。

所以對孩子的早期教育開展得越早越好,在寶寶人生的最初階段,人類的大腦就如同一張白紙,我們為它描摹什么,它就會留下什么,無論時間是多么久遠,都不會完全被抹去。

早期教育的方法

有的家長提出過這樣的疑問,孩子那么小,不希望他有太大壓力,不想讓他過早地學習太多東西。這是一個錯誤的認識。因為孩子們天生就好學。學習對他們來說是一種樂趣。哲學家愛爾維修說:“即使是資質一般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能成為非凡的人?!彼?如果方法得當,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孩子們不會覺得學習是一種負擔,而會感到學習是像吃飯睡覺一樣自然的事情。此外,在游戲中教育孩子,這是孩子最喜歡的方式。引導孩子有目的地玩,不論孩子們的表情是開懷大笑還是眉頭緊皺,玩耍的孩子都是全神貫注的。他們興致勃勃地做出一步步努力。他們洋溢出來的快樂證明,對于孩子,游戲是正經事。游戲對孩子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表面上好像是為了簡單的樂趣,實際上游戲給孩子情感、生理和智力發展帶來很多益處。通過游戲孩子可以學習很多技能,學會如何與人相處。通過游戲還可以看出孩子的天資、情感和喜好,可以讓孩子享受到無窮的快樂。

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篇8

3歲女孩晴晴的媽媽,每天都會給晴晴讀一些童話書。但在生活中她感覺孩子聽得多、說得少。她不知道女兒到底聽懂了多少?在給孩子讀故事的同時,應該如何指導,才能讓孩子消化、吸收閱讀的內容,并能夠將學到的變成自己的語言呢?她周圍的同事有的會給孩子讀《簡愛》之類的世界名著,這些著作對這么小的孩子來說,能理解嗎?但是,童話一般篇幅都很短,內容簡單,她又擔心孩子聽了沒有多少教育意義。因為這些,晴晴媽心里好矛盾。

家長不要“自作多情”

所謂“好矛盾”的心情,其實真的有點“自作多情”。

道理明擺著:玩兒是孩子的天性,游戲是孩子的最愛??墒俏覀儾簧偌议L不顧孩子的心理特點,老早老早就開始了所謂的“早期教育”,整天讓孩子讀書、識字、計算。其結果呢,往往是各種各樣的矛盾、煩惱接踵而來。您說,這不是“自作多情”嗎?

如果把早一點兒讓孩子讀書、認字等同于早期教育,這是對早期教育極其片面的誤解。如今有些幼教機構也存在這樣的誤區,把機構辦得像小學,讓孩子讀書、寫字、做算術……幼兒的生活就是玩兒,幼兒的早期教育都應在玩兒中進行。讀點書,識點字,學點數學,當然可以,但是在孩子看來,都應該是快樂的游戲。晴晴媽如果能夠理解這些。就不會再有上述“好矛盾”的心理了。

“聽讀”讓寶寶“能說會道”

不妨把給孩子讀童話書的做法叫做“聽讀”。如果孩子學有余力,如果家長具備條件,指導幼兒聽讀,這種做法是可取的。

美國教育家杰姆?特米里斯就提倡這種方法。他認為培養孩子的讀書興趣要從小開始,要依靠父母來“誘發”。父母應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養成為孩子朗讀的習慣,每天20分鐘,持之以恒。孩子對閱讀的興趣,會在父母抑揚頓挫的朗讀聲中漸漸產生。他認為孩子堅持聽讀可以使注意力集中。有利于擴大孩子的詞匯量,并能激發想象,拓寬視野,豐富孩子的情感。在每天20分鐘的聽讀中,孩子會逐漸領悟語句的結構和詞匯的神韻。產生想讀書的愿望,并初步具備廣泛閱讀的基礎。至于孩子的語言發展,如果家長能結合讀物、結合生活,多和孩子交流,孩子自然就“能說會道”了。

“聽讀”的真正目的

有一點是必須明確的:指導孩子聽讀,重要的不是讓孩子從中學多少知識,而是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也就是說,早期的幼兒閱讀指導,關鍵是從小培養孩子的讀書興趣,讓孩子喜歡書,把書當成自己的好伙伴,進而養成閱讀的習慣。如果讓孩子倒了胃口,沒有了閱讀興趣,見到書就頭疼,那到時候家長可就不是“好矛盾”的問題了,而是“好痛苦”了。相信從以培養興趣為目的出發來給寶寶“聽讀”,媽媽和寶寶都會很高興,媽媽心里的好多矛盾也就都化解了。既然是為了培養興趣,那也就不要過分強調教育意義了,《簡愛》之類的名著也就不如童話書更對寶寶胃口了。

篇9

感知語言:多于嬰兒說話,給嬰兒創造一個豐富的語言環境,促進嬰兒語言的發育。

發音:可重復啊、噢、嗚等單音教嬰兒發音。

認知

視覺刺激:距離小兒眼睛20~30厘米處,用顏色鮮艷或伴有響聲的玩具吸引寶寶集中注視后,再向水平或垂直方向移動,訓練嬰兒追蹤。

轉頭找聲音:再嬰兒的不同方向用說話聲、玩具響聲或者音樂聲等,訓練嬰兒轉頭尋找。

觸覺刺激:給寶寶容易抓握的玩具玩,促使手的張開和進行觸摸刺激。

運動

頭豎直:每天適當豎起抱嬰兒數次,練習頭豎立,也可將嬰兒背部貼住母親胸部抱,使得他(她)更主動的練習抬頭。

俯臥抬頭:在奶前1小時,覺醒狀態下練習俯臥抬頭,用玩具在前逗引,每天數次,每次30秒,逐漸延長時間。

撫觸及嬰兒操:每天做嬰兒撫觸1~2次或做嬰兒操,練習上肢,下肢,抬頭的動作。

生活與交往

生活規律:逐漸養成按時吃,喝,按時睡眠的習慣,訓練醒來把尿。

交往:多用親切的聲調與嬰兒說話,用慈愛的目光注視他(她),多給嬰兒關懷與鼓勵。

篇10

關鍵詞:幼兒;音樂;早期教育;智力發展

童心就像一張白紙,又似羽翼未豐的小鳥,需要人小心翼翼的描繪和哺育!

日本學者木村久一曾經提出過兒童的可能能力的遞減法則,他說:生來具備一百度可能能力的兒童,如果從一生下來就給他進行理想的教育,那么就可能成為具備一百度能力的成人。如果從五歲開始教育的話,教育再好,也只能達到具備六十度能力的成人。到十五歲時教育就會剩下四十度。這就說明早期教育對開發孩子潛能的重要性!

著名的發展心理學家、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加登納曾經說過:“在個體可能具有的所有天賦當中,音樂天賦是最早出現的?!眱和瘜β曇舻姆磻谔浩诰烷_始了。準媽媽們都知道在懷孕期間,多聽音樂會讓自己心情愉快,放松了心情,那么在準媽媽妊娠的第三個月,多數胎兒對外界的聲音刺激就有所感覺,他們用動作及改變內部呼吸的方法對聲音刺激作出反應,如:時而媽媽覺得呼吸加速,時而媽媽又覺得犯困,時而覺得寶寶好像在踢媽媽的肚子,時而又覺得非常平靜,從而可以看出,如果媽媽聽著不同的音樂,寶寶在媽媽的肚子里也有著不同的反應。因此,音樂能力不會憑空產生,只能在環境刺激與教育的作用下逐漸發展起來。

研究發現,0~6歲是他們的智力發育的重要階段。我們可以將0~4個月的寶寶說是音樂早期教育的第一發展階段,4-18個月時為音樂早期教育的第二發展階段。當寶寶進入一歲半時,也就進入到語言的學唱期,2-3歲的孩子能試著去模仿音樂的旋律和伴隨音樂舞蹈,尤其是節奏鮮明的音樂他們更有興趣。這時便可以讓孩子玩弄一些打擊樂器,通過這些節奏樂器的演奏,孩子便可以意識到自己的動作與有節奏的音響之間的“因果性關系”。而所謂“因果性關系”,正是人類認知能力特別是推理性能力的根本基礎。通過早期音樂教育使兒童直接的把握事物之間的“因果性關系”,對于兒童的智力開發具有奠定基礎的重要作用。

大多數兒童在進入4-6歲之后,已經可以同游有律樂器的演奏,把一個一個的樂音組織成一首一首的優美樂曲,在這個演奏的過程中,兒童已經直接地把握了“部分”和“整體”的關系,這種進步將對孩子一生的智力發展產生重要影響。10―12歲是腦音樂功能建立期。音樂的早期教育家鈴木先生說過“如果讓一個兒童從降生之日起就聽美好的音樂并自己學著演奏,就可以培養他的敏感,遵守紀律和忍耐性格,使他獲得一顆美好的心”。他還強調音樂潛移默化的作用及早期教育的特殊意義?!八械暮⒆佣寄軌蚺囵B到巴赫和莫扎特的音樂感高度,從人格到各方面,整個人都融入到音樂之中,兒童在不知不覺之中,培養起很高的人格。除了音樂之外,再也沒有能夠從出生時就開始進行教育的領域了?!庇纱丝梢?幼兒0―4歲的早期音樂教育是多么重要,所以作為教師和家長,要非常重視孩子這一時期的教育,人在幼兒時期生理技能最敏銳,所以教育開始越早,人的潛能就越能得到充分挖掘?!耙魳诽觳拧?向來是老百姓津津樂道的話題,像莫扎特、肖邦……還有因模仿MJ而紅遍美國的中國兒童小寶,四歲便能即興變化舞姿,擁有驚人的舞蹈天賦,怎能不說這些人就是為音樂而生的呢?實際上,所謂“音樂神童”,除了具有天生的音樂素養外,另一重要因素來源于他們在媽媽肚里就開始接觸音樂。這種天才,是兒童“特殊先天秉賦”與“早期音樂教育”反饋互動的產物??梢?幼兒音樂的早期教育培養了他們良好的音樂感知能力。

拋開這些音樂奇才不談,就談談我們身邊的幼兒音樂教育?,F在的很多幼兒園實施奧爾夫音樂教學法,這也是我最推崇的一種幼兒音樂教學法,它更加注重節奏上的訓練?!叭f物之初先有節奏”。許多年來,音樂家都從不同的角度來強調節奏的重要性,并把節奏擺在音樂要素之首,即節奏是音樂的骨骼。所以節奏的培養和訓練是幼兒學習音樂的長期任務之一。節奏訓練可以包括唱歌拍手、聽音記拍、模擬、邊走邊說、演奏節奏樂器等環節來實現,通過節奏的訓練和樂器演奏等一系列活動,大大激發了幼兒學習音樂的興趣,幼兒在不同程度上,都能利用身體的各種器官來形成良好的身體協調性,并培養了他們感知音樂、理解音樂,提高音樂節奏的能力,陶冶性格和情操。

音樂是通過聲音來表達感情的一門藝術,在表現人的感情變化、心理活動、思維走向等方面有著很好的效果。同樣在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中,最倡導的就是歌唱的訓練。它便于幼兒節奏、節拍、強弱對比等多方面的掌握,形成耳聽、腦想、嘴唱、手動多方位配合的學習方法。當幼兒欣賞音樂、演唱歌曲、參加音樂活動時,對幼兒的心理可以產生其他學科無法比擬的刺激,使得幼兒的情感激發表現得更為直接和強烈。而這種情感的沖動,正是對幼兒智力的啟迪和促進,能夠激發出他們巨大的創新思維潛能。

音樂更是一門聽覺藝術。在幼兒欣賞音樂時,會對節奏、音高、力度、音色等方面有一定的辨別能力,這就使幼兒在聽覺方面有很好的提高和加強。當然,在這個過程中不單單是要靠聽,幼兒在學習歌曲和律動練習時必須在記住歌詞和動作的前提下才能夠進行,這又有效地促進了幼兒記憶力的發展。幼兒通過感知,將自己所聽到的音樂傳入大腦,會產生一種特殊的不同凡響的情感體驗,增添幼兒的興奮情緒和積極動力。幼兒經常接觸音樂,受到音樂的熏陶,可以使幼兒心情愉悅,內心平靜??梢娨魳穼τ谟變呵楦械陌l展起到了很好的調節作用,使他們對事物美的認識更進一層。對于現在任何的思想品德教育如果沒有情感的基礎,都只能成為空談。而對幼兒進行音樂啟蒙教育正可以為他們培養良好的情感基礎。音樂在實現思想教育作用的時候,并不是靠強制的方式,而是以鮮明生動的音樂本身,潛移默化地產生作用。

每對父母都有對孩子“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望,所以很多父母在孩子的音樂教育上有強迫性,從而使孩子厭煩對音樂的學習。孩子是自由的、可愛的,我們絕不是把每個孩子都有培養成音樂家,而是為眾多將來不是音樂家的孩子們著想,鼓勵他們成為積極的,有一定音樂能力的音樂愛好者,使他們從音樂中享受到喜悅、樂趣,從音樂中得到啟迪,使他們的智力得到開發,培養他們的創造力,并為他們今后的成長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幼兒的啟蒙教育非常重要,也是一個系統、全面的教育過程。我們進行早期音樂教育正是借助了音樂藝術的魅力,用健康、優美、積極向上的情感去陶冶幼兒的心靈,促進他們的發展。興趣是學習過程中最好的老師,要讓孩子在玩樂中了解音樂,感受音樂,讓音樂盡可能的去開發幼兒的創造力、挖掘心靈的潛能吧!

參考文獻:

[1]尹愛青、曹理、繆力.外國兒童音樂教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