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科治療原則范文

時間:2023-06-06 17:59:1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婦科治療原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婦科治療原則

篇1

【關鍵詞】 創傷骨科;傷害控制原則;術中出血量;并發癥

DOI:10.14163/ki.11-5547/r.2017.02.025

Clinical analysis of damage control orthopedics treatment in traumatic orthopedics ZHOU Xiao-zhong, LUO Di-xin, SUN Hong-tao, et al. Guangdong Provincial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Guangzhou 510317,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clinical application effect by damage control orthopedics (DCO) treatment in traumatic orthopedics. Methods There were 50 patients without damage control orthopedics treatment as control group and 50 patients with damage control orthopedics treatment as observation group. Comparison was made on hospital stay time, curative effect, complications and mortalit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obviously shorter hospital stay time as (18.7±1.6) d than (25.2±1.5) d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Key words】 Traumatic orthopedics; Damage control orthopedics;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volume; Complications

害控制骨科學原則是針對骨科創傷患者臨床治療提出的實用性原則, 是一種新型的治療策略, 其目的是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及術后的生活質量[1, 2]。傷害控制骨科學原則通過對患者進行分期手術的治療模式, 來降低患者的治療風險, 提高救治成功率[3]。本文就傷害控制骨科學治療原則在創傷骨科修復中的臨床應用效果進行分析, 旨在探討科學合理的治療方法, 內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1月~2015年1月未應用傷害控制原則期間來本院骨科進行治療的50例患者作為對照組, 其中男27例, 女23例;年齡34~65歲, 平均年齡(47.12±12.19)歲;

其中開放性骨折31例, 閉合性骨折19例;四肢創傷患者27例, 軀干創傷患者23例。選擇2015年3月~2016年3月應用傷害控制原則期間來本院骨科進行治療的55例患者作為觀察組, 其中男31例, 女24例;年齡32~67歲, 平均年齡(48.26±11.97)歲;其中開放性骨折37例, 閉合性骨折18例;

四肢創傷患者32例, 軀干創傷患者23例。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病情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在所有患者知情同意的基礎上,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治療, 觀察組患者給予傷害控制骨科學原則。

1. 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根據患者的病情, 制定合理的治療方案。觀察組患者根據傷害控制骨科學原則進行治療:①確定治療方法:患者入院后, 進行及時有效的搶救, 進行多科會診, 做出初步的診斷, 并根據傷害控制骨科學原則以及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詳細的手術實施方案。②傷害控制處理:患者發生骨折的8 h內, 進行及時的清創, 并閉合開放性的傷口, 手術過程中, 盡量縮短手術時間, 減少術中出血及傷口的暴露時間, 對骨折部位采取及時的復位固定, 固定方法包括石膏、骨牽引及外固定架等。對有大出血伴休克的患者, 給予有效的止血處理必要時采取栓塞治療。③其他系統傷害控制處理:制定各階段手術治療的具體措施, 在行一期手術治療時, 以保證患者的生命安全為主, 重點處理出血, 維持患者的生命, 對有顱內血腫的患者, 行切開血腫清除術, 對有血氣胸的患者, 行胸腔閉式引流, 對脾破裂的患者, 行脾切除術, 對空腔臟器損傷的患者, 行剖腹探查, 尋找出血點并給予止血治療等。④術后處理:傷害控制處理后的患者進入ICU監護, 繼續給予患者復蘇治療, 根據患者的病情恢復情況, 制定二期手術的治療方案。⑤二期手術:待患者的生命體征穩定后, 進行二期手術治療, 對患者進行骨修復, 確定手術過程中要應用的材料, 應用微創技術, 減少二期手術引起創傷的幾率, 術后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

1. 3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觀察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治療效果、并發癥及死亡發生情況。其中治療效果的評價標準:患者的臨床癥狀完全消失, 關節活動不受限, 肌肉恢復良好, 為治愈;患者的臨床癥狀改善, 關節活動輕微受限, 就輕度萎縮, 為有效;患者的臨床癥狀無明顯改變, 關節活動明顯受限, 為無效。治療總有效率=(治愈+有效)/總例數×100%。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并發癥及死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住院時間(18.7±1.6)d明顯短于對照組的(25.2±1.5)d,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2. 2 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6.36%, 遠遠高于對照組的84.0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傳統治療骨科創傷患者多采用早起完全治療的原則, 對患者所有的創傷給予確定性的治療, 但這種治療方法, 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較高, 不能達到預期的治療效果[4-8]。隨著傷害控制原則在臨床的廣泛應用, 其臨床效果得到越來越多人的認可和重視。傷害控制原則是指對于生命體征不穩定但需要手術治療的患者, 首先處理影響患者生命安全的傷害, 然后采取進一步的復蘇計劃和分期手術治療來處理患者的其他非致命性的傷害[9-14]。傷害控制原則強調對患者進行分段治療, 待患者的生命安全得到保障后, 再進行其他治療。有報道指出[15], 傷害控制原則在臨床應用中, 可以減少患者的術后并發癥, 提高其治療效果。

本文中結果顯示, 觀察組患者的住院時間(18.7±1.6)d

明顯短于對照組的(25.2±1.5)d,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 傷害控制骨科學治療原則應用于創傷骨科修復中, 可以明顯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 降低手術中的治療風險, 提高治療效果, 減少并發癥的發生, 值得在臨床進行廣泛應用。

參考文獻

[1] 彭艷紅, 蔣桂香, 唐琳. DCO原則在骨盆骨折合并多發傷病人中的應用及護理. 護理研究, 2011, 25(35):3261-3262.

[2] 王作營. 評析傷害控制骨科學原則治療骨科嚴重多發創傷的臨床價值. 中國實用醫藥, 2016, 11(10):272-273.

[3] 鄧春雷, 區鈺強, 李萬逸, 等. 傷害控制骨科原則治療骨盆型嚴重多發傷. 中國骨傷, 2011, 24(1):37-39.

[4] 沈立鋒, 張春, 郭峭峰, 等. 傷害控制論在肢體嚴重創傷保肢治療中的應用. 中國骨傷, 2012, 25(2):152-154.

[5] 楊愛玲, 陳燕, 陳麗君, 等. “損傷控制骨科”救治嚴重下肢多發傷合并休克患者的護理. 中國骨傷, 2011, 24(12):1049-1050.

[6] 屈燕銘, 彭昌貴, 黃仁輝, 等. 傷害控制骨科技術在嚴重多發傷救治中的應用. 中國醫藥導報, 2012, 9(3):144-145.

[7] 陳志軍. 創傷骨科修復中采用傷害控制骨科學原則治療的臨床體會. 現代診斷與治療, 2014(4):930.

[8] 劉智, 孫天勝, 陳曉斌, 等. 應用傷害控制骨科學原則治療骨科嚴重多發創傷. 中華骨科雜志, 2009, 29(3):207-211.

[9] 王紅星, 侯敬貝. 傷害控制骨科學原則治療骨科嚴重多發創傷臨床價值評析. 中國實用醫藥, 2015, 10(29):92-93.

[10] 肖慈立. 淺析傷害控制骨科學的臨床應用及護理. 中國衛生產業, 2014(8):7-8.

[11] 李|超. 傷害控制骨科學原則治療骨科嚴重多發創傷.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 2015(62):68-69.

[12] 王敏, 韓英, 張麗娟, 等. 傷害控制骨科學的臨床應用及護理. 護理與康復, 2010, 9(7):590-592.

[13] 魯菁. 傷害控制骨科學――創傷搶救的新理念. 中國矯形外科雜志, 2010, 18(24):2110-2112.

[14] 王曉偉, 孫天勝, 陳曉斌. 傷害控制骨科學的研究進展. 醫藥雜志, 2008, 20(4):28-30.

篇2

【關鍵詞】婦科惡性腫瘤 臨終救治 臨終關懷 倫理思考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志碼 A

科研項目:四川省科技廳項目 項目編號:2011ZR0063 四川省衛生廳項目 項目編號:【100239】

2014年4月,中國腫瘤登記中心正式了2013年中國腫瘤登記年報。與2012年年報相比,2013年最新癌癥的一大變化就是女性癌癥發病率上升明顯,子宮頸癌、子宮體癌、卵巢癌占據了惡性腫瘤發病率前十位 [1],患者人群日益年輕化 [2],婦科惡性腫瘤嚴重影響著婦女的心身健康和生活質量。隨著現代醫學科學的迅猛發展,越來越多的病情危重患者能夠得到及時有效救治并延長生命。但是,對一些不可治愈的惡性腫瘤晚期患者,臨終前運用大量的醫療技術、儀器與藥物,而治療結果顯然是徒勞無為的,不僅患者身體飽受病痛折磨,家人身心疲憊,經濟負擔加重,并消耗大量的醫療資源且多為優質資源。對于婦科腫瘤患者數量增多且年輕化的趨勢,大多疾病發

現時已較晚,疾病進展到臨終期與患者接受疾病的心理過程時間短,大多在半年內,當患者從治療初期對治愈疾病的愿望,轉變為延緩生命的愿望,到臨終期求生愿望的程度大大下降時,但對醫療決擇已無力表達,家屬因情感或輿論原因,不愿或不能終止治療,在當前醫療環境下,醫務人員為避免不必要的醫療糾紛和可能的法律訴訟,難以拒絕家屬的要求,提供不必要的醫療服務[3]。因此,應當在患者清醒并可接受癌癥晚期事實條件下,由主管醫生與患者及家屬共同制定治療方案:選擇積極救治還是選擇尊重生命自然過程的臨終關懷,這既符合患者自愿的原則,也避免患者經受無盡痛苦折磨,并可有效避免過渡浪費醫療資源――符合有益無害的倫理原則。該如何提供選擇方案及在何時提供,這對于倫理、道德和法律方面可進行討論,在一定條件下,將為研究惡性腫瘤晚期患者的治療方案、安樂死等相應的法律法規制定與實施提供重要的依據。

1婦科惡性腫瘤臨終患者治療方案選擇依據

1.1婦科惡性腫瘤臨終患者的治療進展與生存現狀:據報道婦科惡性腫瘤居婦女全身腫瘤發病的首位,嚴重影響著婦女的心身健康和生活質量[4]。 軀體功能:疲乏、虛弱、無力,嚴重影響患者日常家庭生活與社會活動,失眠:常持續不斷存在,經過休息與睡眠無法改善,同時,可伴有疼痛、惡心、嘔吐、呼吸不暢、味覺與食欲下降、便秘等癥狀也是常見癥狀[5],精神心理由緊長―否認―接受―怨恨-到失望和痛苦掙扎,極度影響生存質量。大部份患者在生死搏斗中,喪失了繼續生存的希望與信心,少部份患者盼望出現奇跡能堅強與病魔斗爭,可延續最低限度的無價值生存幾天到數十天[6]。目前生存質量的概念逐漸滲透到婦科惡性腫瘤治療的各方面,在不影響療效的前提下,應多考慮生存質量。由此,晚期患者放棄無意義治療,加強臨終關懷,是患者自身的需要,且符合有益的倫理原則,在患者確診晚期腫瘤后,主治醫師可擇時機為患者提供臨終期“臨終關懷”的治療方案。

1.2支持放棄治療的倫理學依據

生命是神圣的,尊重生命是因為生命權是人類的基本權利,也是最高權利,但生命神圣不是絕對的,在患者身患不治之癥而痛不欲生、治而無望的情況下延長生命即延長了痛苦,因此,在患者本人及家屬表達放棄治療的意愿后,主管醫生通過診療標準做出診斷,按規范的程序向醫療主管部門請示并通過討論做出是否放棄治療的決定,是尊重生命的行為,避免臨終患者遭受不必要的痛苦,符合倫理學有益無害原則。

1.3放棄救治可節約優質醫療資源,有利公正分配

篇3

[關鍵詞] 婦科手術;術后早期炎性腸梗阻;中西藥結合治療

[中圖分類號] R656.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5)05(c)-0014-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early postoperative inflammatory small bowel obstruction after the gynecological surgery by the combin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Methods 60 patients with early inflammatory small bowel obstruction after the gynecological surgery were equal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n=34) and control group(n=34)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a random draw: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basic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while the treatment group received combin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 both for 7 days.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effective rate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96.7% and 80.0%, respectively, and the effective rat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by chi-square test(P

[Key words] Gynecological surgery; Early postoperative inflammatory small bowel obstruction; Combin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術后早期炎性腸梗阻在婦科手術中比較常見,系腸襻間相互粘連、炎癥滲出致腸蠕動障礙、腸壁水腫、腸腔有機械性的不暢的粘連性腸梗阻[1-2]。研究顯示術后早期腸梗阻約占術后腸梗阻的10%~20%,其中絕大多數是炎性腸梗阻[3]。手術為本病的禁忌證,盲目進行手術治療不僅不能消除梗阻癥狀,還可能引起嚴重的術后并發癥[4]。婦科手術后早期炎性腸梗阻可歸為祖國醫學的“腹痛”、“腸結”、“關格”等范疇,在治療中要結合六腑以通為用,治下焦可愈,大承氣湯下之[5]。探討了中西藥結合治療婦科手術后早期炎性腸梗阻的療效,現分析2011年8月―2014年12月間在該院進行婦科手術后早期炎性腸梗阻患者60例的臨床資料,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11年8月―2014年12月在該院進行婦科手術后早期炎性腸梗阻患者60例,納入標準:近期(1~4周)腹部手術史;臨床表現為腹脹為主,腹部X線平片可見多個液平面,顯示有腸腔內積液的現象;年齡20~80歲;將機械性腸梗阻、麻痹性腸梗阻及假性腸梗阻等排除;取得患者同意。根據隨機抽簽原則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各30例,對照組中年齡最小27歲,最大78歲,平均年齡(45.14±5.18)歲;腹脹程度:重度腹脹11例,中度腹脹10例,輕度腹脹9例;在婦科手術原發疾病中:惡性腫瘤7例,良性腫瘤23例。治療組中年齡最小26歲,最大79歲,平均年齡(45.33±5.45)歲;腹脹程度:重度腹脹10例,中度腹脹10例,輕度腹脹10例;在婦科手術原發疾病中:惡性腫瘤7例,良性腫瘤23例。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西醫基礎治療,選擇禁食水、持續胃腸減壓;期內小劑量使用地塞米松(5 mg,8 h);予廣譜抗生素頭孢孟多1.5 g口服,替硝唑0.8 g口服,1次/d。

治療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給予自擬中藥湯(批號:H209391113)治療,組方:檳榔15 g、黃芩15 g、芒硝15 g、赤芍10 g、大黃10 g、當歸10 g、瓜蔞仁10 g、丹皮10 g、厚樸10 g、桃仁9 g、枳殼9 g,水煎服200~300 mL,1次/d。兩組均連續治療7 d。

1.3 觀察項目

效果評價:治愈是指自覺腹脹、腹痛癥狀消失且腸鳴音恢復正常;X線腹部平片、B超或CT檢查無腸梗阻征象。顯效:自覺腹脹、腹痛癥狀消失;腸鳴音恢復;X線腹部平片、B超或CT檢查無腸梗阻征象;無效:無達到上述標準。治愈+顯效=有效。

觀察兩組的腹脹緩解時間、腸鳴音恢復時間及排氣恢復時間。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8.0軟件對數據分析處理,計量數據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行t檢驗,計數數據組間對比采用χ2檢驗。

2 結果

2.1 療效比較

經過治療,治療組的有效率為96.7%,對照組為80.0%,治療組的有效率經χ2檢驗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 臨床癥狀恢復時間比較

經過研究,治療組患者的腹脹緩解時間、腸鳴音恢復時間以及排氣恢復時間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婦科手術后早期炎性腸梗阻是比較術后特殊類型的腸梗阻,其發病原因是術后損傷或腹腔內炎癥的吸收,導致腸壁出現炎性水腫,并且腸道運動的協調性出現損害而引起的[6]。同時大量液體積聚于腸腔內,有助于大量細菌在缺氧環境下繁殖,增加產氣及積液,使全身病理生理出現變化,臨床癥狀為腹脹、腹痛,嚴重時可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最終導致休克、死亡等。在臨床診斷中,其典型臨床特點為腹脹為主,很少出現腹膜刺激癥狀;但絞窄性腸梗阻病人的腹痛顯著,查體大部分腹部壓痛,重者還有反跳痛。絕大多數病例在手術后1~2周內起病,也有1/3患者曾有術后早期炎性腸梗阻病史[7]。

婦科手術后早期炎性腸梗阻保守治療基本治療原則包括禁食、胃腸減壓與糾正穩態。不過長時間的禁食及胃腸減壓會加重患者的營養不良狀況,打破患者的內穩態。生長抑素的應用能夠將胃腸消化液的分泌量減少,促進腸管血液循環的恢復及炎癥的消退;使用抗生素用以預防及治療感染[8]。腹腔內炎癥多指無菌性炎癥,既有機械性因素,又有腸動力障礙性因素,但無絞窄的情況。

傳統醫學沒有腸梗阻的概念,可歸為祖國醫學的“腹痛”、“腸結”、“關格”等范疇,病機為疫邪致病邪出膜原后有表里“九傳”之不同,等到邪從膜原出則里癥消除。在中藥藥物治療中,該文選擇的自擬中藥方旨在通腹之意不在于蕩滌胃腸、分消水飲,推動邪氣的潰散。其中檳榔能消能磨、殺蟲消積;厚樸可破逆氣之所結,赤芍可和營養血,黃芩清熱燥濕。大黃能蕩滌腸胃邪熱積滯,芒硝咸寒瀉熱;桃仁可活血化瘀,潤腸通便,瓜簍可潤燥化痰,滑腸通便;赤芍有清熱涼血、祛瘀止痛之效。經過治療后治療組與對照組的有效率分別為96.7%、80.0%,治療組的有效率經卡方檢驗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綜上,婦科手術后早期炎性腸梗阻采用中西藥結合治療可以有效將癥狀緩解,有助于提高臨床療效,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

[參考文獻]

[1] 何芳.腹部手術后早期炎性腸梗阻的護理措施分析[J].職業衛生與病傷,2014,29(4):321-322.

[2] 陳文鋒.生長抑素在穿孔性闌尾炎術后早期應用的療效觀察[J].中國現代醫生,2014,52(3):129-130.

[3] Moudgil A, Pandove PK, Singh A, et al. An unusual case of transverse mesocolic internal hernia with abnormality of both hands and high arched feet[J].Int J Surg Case Rep,2014,1(6):226-229.

[4] 洪琛,李于紅,楊鵬,等.羥乙基淀粉在術后早期炎性腸梗阻治療中的作用觀察[J].中國現代醫生,2014,52(2):158-160.

[5] 陳萍.中西醫結合治療術后早期炎性腸梗阻30例[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4,12(15):46-47.

[6] 王昌榮,吳先龍,王金衛.中西醫結合治療術后早期炎性腸梗阻的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藥科技,2014,21(3):317-318.

[7] Freeman JJ, Rabah R, Hirschl RB, et al. Anti-TNF-α treatment for post-anastomotic ulcers and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with Crohn's-like pathologic changes following intestinal surgery in pediatric patients[J].Pediatr Surg Int,2015,31(1):77-82.

[8] 張尊庶,張月君.術后早期炎性腸梗阻28例診治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2014,30(5):38-39.

篇4

關鍵詞: 婦科普查 陰道炎 宮頸糜爛

資料與方法

以本縣2002年農村5個鄉鎮中10個行政村21~60歲已婚婦女為對象,應查1466例,實查1335例,調查率達到91.00%,平均年齡34.6歲。

方法:采用隨機抽樣的原則,確定調查點。由縣婦幼保健站專業人員與鄉鎮保健站工作者,按照統一制定的婦科普查標準對普查對象逐個詢問病因、填寫卡片,并常規進行婦科檢查,登記匯總,用統計流行病學方法對資料進行整理分析。

結 果

普查人群年齡構成見表1。

婦科病患病情況見表2。

由表2可見陰道炎、宮頸糜爛的合患率占患病總數的89.97%,是危害本縣農村婦女健康的主要疾病。

陰道炎患病與年齡的關系(見表3)。

由表3可見,患病隨年齡增加而增多,30~40歲組段為最高,以后隨年齡增加而下降,絕經后又呈增加趨勢,年齡組患病率X2=30.96,P

宮頸糜爛患病與年齡關系(見表4)

由表4可見,宮頸糜爛患者,隨年齡增加,呈現出倒“V”字形,患病高峰在36~45歲兩個年齡。X2=17.57,0.05>P>0.01,差異有顯著性。

討 論

農村育齡婦女是患生殖道感染的弱勢群體,生殖道感染由國際婦女健康聯盟(I-WHc)提出后,受到了人們的重視。本組普查1335例農村已婚育齡期婦女,婦科常見病688例,患病率51.54%,較國內報導城市婦科常見病患病率的29.46[1]為高。本研究也表明,農村地區經濟落后,醫療條件較差,育齡婦女知識水平不高等,是造成農村婦女生殖道感染患病率高的主要原因[2]。由于以上疾病不能得到及時治療,往往會經淋巴傳播,膜上行感染,所以本文認為,上述因素也是導致慢性盆腔炎的主要原因。

在調查詢問中發現,以上兩組患者,是在特定的社會背景下,受到多種因素綜合影響的結果,均有病灶反復發作史,主要與以下幾種因素相關:①由于受經濟條件的限制,患病后多在鄉村診所就近醫治,就醫行為主要是在癥狀緩解后就終止了治療,治療不徹底;②患者中除10例已婚未育者外,都有生育史,且有宮內操作或絕育手術史;③勞累過度,特別是經期勞累和產后勞累,在機體免疫力低下的狀況下,得不到適當的休息,最容易形成生殖道感染。④醫療條件。醫務人員是否采用促進復診的方式,對患者的態度,以及醫患之間的信息交流,可以影響患者的再次就診。同時患者能否遵照醫囑,實行夫妻同治,直接影響治療效果。⑤恩想意識。多數患者由于文化素質較低,患病后沒有引起重視,認為不治療沒有多大關系,說明他們對生殖道感染的認識遠遠不夠,以上原因都會導致患者反復感染,癥狀反復發作。陰道炎、宮頸糜爛的患病率均以36~40歲組最高,其原因還有待于進一步研究,可能與經濟、生育、勞累、醫療條件及思想認識等諸多因素共同作用相關,而導致生殖道反復感染是關鍵因素。

以上情況提示我們,應盡快提高基層醫療單位診治疾病的能力,同時要加強宣傳教育,以提高農村婦女對生殖道感染及其危害的認識,更好地保護婦女的身心健康。

參考文獻

篇5

【關鍵詞】當歸芍藥散;康婦消炎栓;慢性盆腔疼痛

【中國分類號】R271.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44-5511(2011)10-0295-01

筆者在臨床中應用當歸芍藥散加減口服及配合康復消炎栓直腸給藥治療因慢性盆腔炎所致慢性盆腔疼痛,取得較好的療效,現選取其中40份病例,介紹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2011年3月至2011年10月以慢性下腹疼痛為主癥至我院門診就診的女性患者80例,年齡20-45歲,發病時間6-18個月。西醫診斷標準參照《婦產科學》慢性盆腔炎[1],以下腹疼痛反復發作為主癥,伴有腰骶酸痛、白帶異常等,排除盆腔腫瘤及子宮內膜異位癥等,中醫診斷為婦人腹痛[2]。A組40例患者采用當歸芍藥散加減口服加康婦消炎栓(葵花藥業集團生產)直腸給藥為治療組,B組40例患者選用頭孢曲松鈉2克及0.5%甲硝唑200ml靜脈點滴,每日一次,連續7天為對照組。

1.2治療方法:

A組采用當歸芍藥散口服,藥物組成:當歸15克 白芍30克 川芎15克 茯苓10克 白術30克 澤瀉10克 ,濕熱較重者,加用蒼術10克,黃柏15克;兼瘀滯較明顯者,加用丹參10克,紅藤15克;兼脾虛癥狀明顯者,加用淮山15克,黃芪15克,用法:水煎服,日一劑,分兩次內服。配合康婦消炎栓,2.8克,睡前直腸給藥,每日一次。14天為一個療程。B組對照組給予頭孢曲松鈉2克及0.5%甲硝唑200ml靜脈點滴,每日一次,連續7天為一個療程。

1.3療效標準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痊愈:患者自我感覺疼痛癥狀完全消失,自我感覺健康,停止治療1個月無復發;顯效:治療期間自我感覺疼痛可完全消失,停止治療1個月內仍產生盆腔疼痛感覺;好轉:治療期間及停止治療1個月內疼痛癥狀明顯減輕,但不能完全緩解,仍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患者情緒和生活;無效:治療期間疼痛癥狀無明顯改善[3]。

2.結果

兩組治療后臨床療效比較

3.討論

慢性盆腔疼痛指由各種功能性或(和)器質性原因引起的以骨盆及其周圍組織疼痛為主要癥狀,時間超過6個月的一組疾病或綜合征[4],是婦科常見的癥狀之一,據報道婦科普通患者以慢性盆腔疼痛就診者占16.9%,該病病因復雜,治療反應差,嚴重影響女性身心健康及生活質量。其中婦科慢性盆腔炎是最常見的病因。探索治療本病簡單有效的治療方法及藥物,成為臨床亟待解決的問題。

中醫學文獻中沒有婦科慢性盆腔疼痛病癥獨立的病名,根據癥狀可散見“婦人腹痛”、“瘕”、“不孕”、“痛經”等疾病中。明張景岳撰《景岳全書婦人規》指出:“婦人傷寒,或勞役,或怒氣發熱,適遇經行,熱入血室,或血不行……”,瘀血留滯作瘤,惟婦人有之,其證則或由經期,或由產后,凡內傷生冷,或外受風寒,或患怒傷肝,氣逆而血留……”闡述了婦人腹痛“不通則痛”的病因病機。肝郁氣滯、濕熱瘀結、寒濕凝滯為沖任阻滯,胞脈失常的常見病因。另一方面,指出臟腑功能低下,致人體陰陽氣血虧損,使臟腑經絡失于溫煦、濡養引起“不榮而痛”。綜上歸納,古代醫家對婦科盆腔疼痛的病因闡述有二,即“沖任阻滯,胞脈失暢”及“沖任虛衰,胞脈失養”,這兩者之間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常可互相影響,互相轉化[5]。因病程較久,臨床慢性盆腔疼痛的患者往往是虛、瘀、濕、滯等表現夾雜合并存在。

當歸芍藥散出自東漢醫家張仲景的《金匱要略》,“婦人腹中諸疾痛,當歸芍藥散主之”。方中白芍斂陰和營,緩急止痛,當歸、川芎調肝養血。白術、茯苓健脾利濕,澤瀉清熱利濕,全方應用,達到健脾利濕,理氣化瘀止痛的功效。且臨床根據癥狀不同隨癥加減,適應不同的癥型的慢性盆腔疼痛。

中成藥康婦消炎栓主要成份為苦參、地丁草、公英、敗醬草、豬膽粉、紫草、蘆薈,具有清熱解毒、殺蟲利濕、軟堅散結、化瘀止痛之功效。經現代藥理學研究證實,這些藥物具有廣譜抗菌作用,并可增強人體白細胞對細菌的吞噬能力。其獨特的給藥方式使藥物被直腸粘膜吸收直達病灶,避免首過效應,減輕對肝臟的毒性作用,并避免對胃腸道的刺激,而且用藥方便,患者依從性好,能夠堅持療程。與當歸芍藥散合用,從不同途徑給藥,互為補充治療婦科慢性盆腔疼痛。經過臨床觀察,當歸芍藥散加減口服合并康婦消炎栓直腸給藥,療效顯著,安全無副作用,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樂杰.婦產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252

[2]馬寶璋.中醫婦科學[M].上??萍汲霭嫔? 1997:213

[3]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172

篇6

【關鍵詞】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中醫綜合療法;臨床研究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1-0354-02

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是盆腔炎性疾?。ㄅ陨仙车兰捌渲車M織的一組感染性疾?。┪吹玫郊皶r正確的治療,可能會發生的一系列后遺癥,主要病理改變是組織破壞、廣泛粘連、增生及瘢痕形成,相當于以往《婦產科學》教材中的慢性盆腔炎范疇。主要臨床表現是下腹墜痛、腰骶酸痛、陰道分泌物增多等,為婦科的常見病、多發病。本病易反復發作,可引起異位妊娠、不孕、神經官能癥等并發癥,嚴重影響婦女健康,故本病的防治已是婦科領域迄待解決的課題之一。

1 臨床資料

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患者源于勝利油田勝中社區集輸衛生院、山東省立醫院、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2010年1月-2012年3月婦科門診,符合《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1](02版)、《西醫婦產科學》[2](六版)、《中醫婦科學》[3](七版)的西醫診斷標準和氣滯血瘀證的中醫辨證標準,隨機分為治療組45例、對照組42例,共87例。兩組患者的年齡、病程、病情均具有可比性。

2 治療方法

治療組:中藥辨證內服+臍灸療法+針灸療法:①中藥內服:膈下逐瘀湯加減,水煎服,日一劑,分兩次口服,連用4周。②臍灸療法:將燃燒的艾炷直接懸在臍中上方(1厘米左右)施灸,以覺得有溫熱感為度。每次灸15~30分鐘,每日1次,連灸10天,間隔7天,再連用10天。③針灸療法:針刺取雙側太沖、三陰交、血海,得氣后行平補平瀉法,留針30分,灸法取雙側關元、腎腧,每次選1穴,用艾灸,每穴灸3壯,每日1次,連續10天,間隔7天,再連用10天。

對照組:中藥內服:膈下逐瘀湯加減, 水煎服,日一劑,分兩次口服,連用4周。以上治療方法,經期均停用,連續治療3個月。

3 觀察指標及方法

3.1 治療前后臨床癥狀及體征變化情況。

3.2療效評定標準:綜合療效、中醫證侯療效、局部體征療效及安全性評定參照02年《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制定。

3.3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16.0進行統計,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必要時用Fisher精確概率法。計量資料符合正態分布的運用t檢驗,非正態性分布的采用秩和檢驗。

4 結果

4.1 兩組綜合療效比較,見表1

5 討論

近年來,中醫藥治療慢性盆腔炎的報道較多,顯示了中醫藥治療慢性盆腔炎具有確切的療效和明顯的優勢,其治療方法和給藥途徑也呈多樣化且各具特色。經查閱大量文獻發現,綜合療法治療慢性盆腔炎療效確切,已被大多數醫家所認可[4]?,F代中醫學繼承傳統理論,在本病病因病機方面已形成一定共識,認為其病機包括“濕、熱、虛、瘀”,多兼夾存在,證情復雜。新世紀《中醫婦科學》教材中將本病分為濕熱瘀結、氣滯血瘀、寒凝血瘀、氣虛血瘀四型。氣滯血瘀是本病最為常見的病機之一,氣滯血瘀型也是臨床報道最多的證型之一。主要為七情內傷,臟氣不宣,肝氣郁結,或外感濕熱之邪,余毒未清,滯留于沖任胞宮,氣機不暢,瘀血內停,脈絡不通。結于沖任胞脈,則少腹疼痛,經期加重;瘀血下行則經血量多有塊;氣血瘀結,帶脈失約則帶下量多;胞脈閉阻則婚久不孕;肝氣不疏,則情志抑郁,脹痛。

對于其治療,治以活血化瘀、理氣止痛,方選膈下逐瘀湯加減,同時配合外治臍灸加針灸療法。臍灸是在肚臍上隔藥灸,利用肚臍皮膚薄、敏感度高、吸收快的特點,借助艾火的純陽熱力,透入肌膚,刺激組織,以調和氣血,疏通經絡。針灸療法是根據經絡學說的原理,利用刺激體表穴位,以疏通經氣,調節人體臟腑氣血功能,治療疾病。循經取穴,從外治內,可疏通經絡之氣血,使盆腔內郁滯的氣血暢通,達到通則不痛的治療目的。多途徑給藥可彌補單用中藥煎湯內服的缺陷,臍灸加針灸療法透過肌膚,刺激經絡,可促使炎癥的消退與吸收。

中醫綜合療法治療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療效確切,課題研究成果顯示,該綜合治療方案,取得了較為明顯和全面對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的治療效果,為臨床提供了可推廣的中醫綜合治療方案,并為其提供療效支撐的臨床試驗依據。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3:250-255.

[2] 樂杰.婦產科學[M].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302 -304.

篇7

關鍵詞:老年婦女 婦科疾患 婦科手術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8.091

資料與方法

2009年1~12月收治婦科手術老年患者34例,其中60~65歲13例,65~70歲8例,70~75歲8例,75~80歲4例,>80歲1例。全部患者均已絕經,絕經年齡39~58歲。部分患者同時合并有多種婦科疾病,統計時以決定手術的疾病為主。16例術前有內科疾病,其中包括冠心病、高血壓病、肝臟疾病、慢性支氣管炎、膽石癥,糖尿病和支氣管哮喘。

婦科疾病分類:按病理診斷分類,良性腫瘤12例(35.29%),其中卵巢良性腫瘤8例,子宮良性腫瘤4例;惡性腫瘤9例(26.47%),其中子宮內膜癌4例,卵巢癌2例,宮頸癌2例,子宮肉瘤1例;盆腔器官脫垂患者7例(20.59%),女性生殖器損傷等其他疾病6例(17.65%)。

麻醉方法及手術方式:全身麻醉18例,硬膜外麻醉16例,均無麻醉意外發生。經腹手術21(61.76%),經陰道手術13例(38.24%)。其中宮頸癌根治術6例,卵巢癌根治術2例,次廣泛子宮切除術4例,腹式子宮切除術7例,陰道前后壁修補術7例,子宮次全切除術7例,卵巢良性腫瘤切除術8例。

結 果

34例老年婦女婦科手術后11例(32.35%)發生并發癥,8例同時出現1種以上并發癥,包括尿潴留、泌尿系統感染、切口脂肪液化、下呼吸道感染、切口感染,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等,經過治療后均痊愈出院,無1例死亡。

討 論

老年患者的婦科手術是一個復雜的綜合性問題,需要婦科、內科、麻醉科以及外科、泌尿科的通力協作,在決定手術方式和手術范圍時,還需要得到患者本人及其家屬的充分理解和支持。隨著醫療衛生水平的不斷進步,以及手術技巧的不斷完善,高齡不再成為手術的絕對禁忌[1]。但老年婦女各重要臟器趨于老化,修復能力下降,同時常并發各重要臟器功能障礙,術后有發生并發癥傾向[2]。因此,有婦科疾病的老年患者,伴有內科并發癥者,對于是否手術治療應綜合全面考慮,應考慮是否對其健康、生活質量真正有利。60歲以上老年患者的手術方式原則上選擇保守性手術為宜,應盡量縮短手術時間。老年人腫瘤有分化好、生長緩慢的特點[3],手術切除機會較多,應盡可能爭取根治。卵巢腫瘤、子宮肌瘤也是高齡婦女最常見的婦科疾病,適時采取手術治療,可以解除腫瘤所致的壓迫癥狀,提高老年婦女生存質量。手術后處理的重點在于預防并發癥,一旦出現并發癥,則應及早發現、及早處理。手術后應當常規行心電監護至少24小時。術后24小時之內應密切監測患者的血壓、心率、呼吸、氧飽和度,注意患者有無腹腔內出血征象,是否清醒,麻醉有無過深,各引流袋引流是否通暢,出入量平衡情況等,待條件允許后,即應鼓勵患者開始活動。

參考文獻

1 廖秦平,昊成.老年婦女婦科手術安全性的評估.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7,23(11):831-833.

篇8

【關鍵詞】 婦科; 惡性腫瘤; 臨床; 治療

近年來,婦科惡性腫瘤的診治水平不斷提高,療效得到較大改善。部分婦科惡性腫瘤經規范診斷、治療后5年生存率已達到40%~90%。這與準確的診斷、規范的治療密切相關。筆者所在醫院2006年1月~2009年5月對43例婦科中晚期婦科惡性腫瘤患者采用了介入技術輔助治療,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43例婦科中晚期惡性腫瘤患者,年齡31~67歲。卵巢癌20例:Ⅲ期12例,Ⅳ期4例,復發癌4例;子宮內膜癌7例:Ⅱ期2例,Ⅲ期4例,Ⅳ期1例;子宮頸癌16例:Ⅱb期8例,Ⅲa期1例,Ⅲb期7例。

1.2 介入方法 采用Seldinger法進行股動脈穿刺,插入5.0~6.0 F的Cobra導管,其先端置于腹主動脈下端進行造影,觀察血管走行、病變部位及供血情況,然后將導管置入對側髂內動脈至子宮動脈,雙側同法留置導管,再次造影,固定后送回病房灌注。

1.3 化療藥物選擇及用法用量 鱗癌取“BVMP”方案(BLM16 mg,VCR 2 mg,MMC 10 mg,CDDP 75~100 mg),腺癌取“VPC”方案(VCR 2 mg,CDDP 75~100 mg,CTX 400 mg),應用輸液泵控制灌注。CDDP需灌注5~7 h, 5-Fu需灌注12~14 h,其他藥物可快速灌注,最后返回導管室,根據情況用碘油或明膠海綿栓塞,拔管術畢。對于鱗癌及腺癌于拔管后繼續靜脈化療及輸液4 d,鱗癌每日給BLM 8 mg,腺癌每日給CTX 300 mg。療程間隔為3周。療效判定標準按WHO實體癌治療標準觀察療效[1]。

1.4 診斷依據 以手術標本和診刮組織的病理結果為依據,輔以B超、CT及實驗室檢查結果。

2 結果

本組病例在介入治療后10 d復查,發現宮體變小、瘤體縮小、宮旁組織變軟。應用彩色多普勒對患者的子宮癌瘤大小及血流動力學進行復查: PR 27例,SD 12例,PD 4例。均在介入治療后2~3周實施手術切除?;颊呔瓿杉榷ㄊ中g,29例患者出現112次并發癥,11例同時發生兩種及以上并發癥。其中泌尿系統感染12例,切口脂肪液化20例,切口全層裂開3例,輸尿管損傷2例,尿潴留3例,不全腸梗阻1例,下肢靜脈血栓1例,應激性潰瘍3例,心力衰竭1例,肺水腫2例,哮喘發作1例,藥物過敏性皮疹7例,肺部感染3例。所有患者均安全渡過圍手術期。

3 討論

3.1 化療藥物副反應的觀察及護理 (1)患者一般在介入治療后2~4 h開始出現癥狀,持續1周左右可消失。但因嘔吐頻繁,可引起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紊亂,對此采取下列干預措施可進行防治及護理:①化療藥物注射前,經導管給格拉司瓊8 mg;②化療時聽輕音樂分散患者注意力;③盡量減少不良刺激,囑患者少量多餐,進食清淡、易消化飲食,飲酸奶調節胃腸道,增進食欲。(2)造血功能障礙的觀察及護理:嚴格掌握化療適應證,化療前須檢查血象及骨髓情況;化療后密切觀察血象變化,當白細胞≤4×109/L時,當即遵醫囑對癥處理;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和無菌操作原則,密切觀察體溫的變化,經腫瘤動脈栓塞的病例會有吸收熱,對癥處理可緩解。(3)應準確記錄24 h出入量,囑患者多飲水,使尿量維護在2000~3000 ml/d為宜,記錄每小時尿量,若每小時尿量<100 ml,應立即報告醫生,遵醫囑對癥處理[2]。本組病例均采用水化治療,每日補液量在3 000~3500 ml,可加速化療藥物的排泄,減輕對腎臟的損害。(4)本組病例均有不同程度脫發,經過耐心講解及做好心理護理,患者心理負擔減輕,以積極情緒應對。脫發嚴重者可配戴假發或戴帽子,一般在停藥后毛發可逐漸生長。

3.2 術前準備及合并癥處理 首先要消除患者對化療的恐懼心理,耐心介紹介入治療的有效性、可行性、安全性及治療后所出現的反應。操作醫生向患者和家屬介紹介入治療的目的,操作步驟及用藥后可能出現的毒性反應,取得患者信任及家屬的支持配合,增強患者的自信心,從而達到積極有效地配合治療的目的。盡量在患者全身狀況良好時安排手術,計劃最佳手術方案,選擇手術適應證需考慮以下幾方面:(1)手術對患者身體健康是否真正有利,是否有利于預后;(2)明確最佳效果,合并癥及危險性;(3)手術經費及家屬態度,盡量爭取家屬對手術風險的理解;(4)患者心理上所能承受的壓力。在以上基礎上盡量選擇手術治療?;颊叩氖中g方式原則上選擇保守性手術為宜,應盡量縮短手術時間,不提倡同時作其他手術[3]。本組2例具有嚴重合并癥的卵巢癌Ⅳ期患者,予雙附件清除術后,術中及術后化療,全身情況好轉后考慮再次手術。本組病例遵循上述原則進行手術,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介入治療的不良反應和并發癥有發熱、疼痛、出血、血管損傷、血栓形成等。與栓塞有關的不良反應有腹痛、臀部疼痛、皮膚局部壞死、神經損傷、碘過敏等。化療反應有惡心、嘔吐、骨髓抑制。因介入栓塞造成盆腔臟器壞死穿孔、膀胱陰道瘺者極少[4]。髂內動脈或子宮動脈栓塞后,供血部位側枝循環不能立即建立,故應密切觀察局部組織血液循環狀況。對于具有嚴重合并癥的卵巢癌Ⅳ期患者,患者的手術應激能力和耐受力均下降,發生術后并發癥的可能性增加,在不影響預后的前提下,盡可能選擇合適的手術范圍,縮短手術時間,保證手術的安全性;麻醉方式應根據手術范圍、合并癥、患者體質進行綜合考慮,本組患者以生殖道腫瘤為主,故全麻較多,加用硬膜外鎮痛,取得良好的效果。術中合并較為嚴重的心、腎功能不全的患者均行頸靜脈穿刺置管,術中、術后檢測中心靜脈壓,指導圍手術期輸液量,避免急性心肺功能不全的發生;手術時機應盡量安排擇期手術,避免急診手術,以使患者術前達到良好的狀態。

參 考 文 獻

[1] 蔡壓西,王世閬,葉潞.70歲以上老年婦科疾病152例分析.實用婦產科雜志,2007,716(1):200-201.

[2] Johnson BE,Poter J. Preoperative evaluation of the gynecologic patient:considerations for improved outcomes.Obstet Gynecol,2008,111(5):1183-1194.

[3] 劉彪,邱樹遠,黎軍強,等.介入性熱灌注化療和栓塞活療中晚期肝癌的臨床觀察.廣西醫學, 2007, 29(7): 984-986.

篇9

【關鍵詞】穴位敷貼,中藥外敷,腹脹

腹脹是婦科手術后的常見并發癥[1],因麻醉、手術創傷等刺激,以及術后腹腔開放、熱量的散發,導致胃腸功能的紊亂,從而表現為腸蠕動減弱或消失,出現術后排氣、排便功能障礙,嚴重可影響切口愈合。本院于2012年7月一2012年8月運用穴位貼敷結合中藥外敷治療婦科術后腹脹71例,無副作用,療效顯著,現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131例均為住院手術病人,年齡最小15歲,最大72歲;其中全子宮切除術80例,附件切除術48例,病程最短6小時,最長72小時,隨機將病人分為兩組:治療組68例,對照組60例,全部病例均表現為手術后腹脹,腸鳴音減弱。經X線腹部攝片檢查排除腸梗阻。

2 方法

2.1治療方法

治療組采用中藥(大黃、木香、桃仁、牽牛子、赤芍、冰片等調制成)穴位敷貼(貼在天樞、足三里和上巨虛等穴位,雙手同時按壓3-5分鐘,每日三次),結合芒硝外敷(將芒硝碾成細顆粒狀后適量灌入用紗布縫制的口袋待用。使用時將藥包平鋪于臍孔,再復蓋1塊無菌紗布并粘貼膠布,最后以腹帶固定,6小時更換1次,3天為1個療程)。對照組采用單純芒硝外敷臍孔每天1次,每次6小時,24小時更換一次。

2.2 療效標準

治愈:24小時內排氣、腹脹消失;有效:24小時內排氣、腹脹減輕;無效:24小時內腹脹無減輕或加重。

2.3統計學方法

所得資料采用x²檢驗。

3 結果

兩組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例(%)]

 組別

 例數

 治愈

有效 

無效 

總有效 

 治療組

 71

 61(85.9)

 8(11.2) 

 2(2.8)

  69(97.2) 

 對照組

  60 

 33(55.0)

 15(25.0)

12(20.0) 

 48(80.0)

 

注: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4 討論

中醫理論認為,患者手術后,因中焦失運,氣機不暢,故易腹部脹滿,矢氣不通,胃腸積熱,根據胃氣以通降為順的原則,使機體六腑通暢,故目前大多醫者在臨床治療上采用理氣通腑法治療,應以潤腸通便,降逆除脹為主。天樞、足三里、上巨虛屬足陽明胃經合穴,合治內腑,是治療胃腸病的主要腧穴。敷貼藥中大黃、牽牛子苦寒沉降,通里除脹;木香辛行苦降,善行胃腸之滯氣;桃仁、赤芍活血化瘀以利瀉下通便;冰片有芳香開竅、解除腸腔積氣的作用,術后芒硝外敷臍孔達到瀉下軟堅,下氣降逆,疏導腸腑氣機之目的。

本組資料顯示穴位貼敷結合中藥外敷治療婦科術后腹脹有效率達97.2%,既安全又經濟,而且操作簡便,無需特殊設備和技術,療效可靠,值得臨床推廣使用。應當注意的是芒硝易溶于水,極易吸收空氣中的水份弄濕敷料,使患者感覺不舒適,需做好解釋工作,并及時更換切口敷料。

【參考文獻】

篇10

【關鍵詞】老年婦女;婦科疾病;防治;健康教育

2007年6月到2010年1月我院婦科門診就診和(或)治療的60歲以上的老年患者并有完整隨訪資料的患者共324例,現分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2007年6月到2010年1月我院婦科門診就診和治療的60歲以上的老年患者有324例。年齡在 60歲~87歲,平均(67.9±5.9)歲 。其中60~69歲256例(占79.0%),70~79歲 45例(占13.9%),≥80歲23例(占7.1%)。

1.2 診斷依據 常規婦科雙合診或三合診、盆腔彩超,陰道分泌物常規檢查、診斷性刮宮、陰道鏡、宮頸細胞檢查、宮頸活組織檢查、尿動力學檢查等;活檢組織標本送病理檢查。腫瘤的患者均在外院進行手術治療,并有明確的病理結果。

1.3 方法 采用回顧性分析方法對324例患者的主訴、臨床癥狀、所患疾病種類及主要治療手段等進行統計分析。尿失禁和盆腔器官脫垂患者以及腫瘤患者均在外院手術治療。

1.4 治療方法

1.4.1 老年性陰道炎的治療 ①每天用溫開水清洗外陰,可加潔爾陰,保持外陰清潔干燥;②用乳酸桿菌活菌制劑和雌三醇軟膏交替陰塞治療,一個療程7 d;③囑患者多食新鮮蔬菜和水果等富含維生素的食物,適當補充維生素C、D、E等;④如癥狀頑固加用滋陰養血、潤燥止癢的中藥治療。

2.4.2 尿失禁和盆腔器官脫垂的治療 尿失禁的患者通過尿動力學檢查分型,52例尿失禁、輕度子宮脫垂和陰道壁膨出患者在門診行生物反饋+電刺激治療。32例患者行陰道前壁修補術、尿道中段無張力懸吊術、陰式子宮切除+陰道前后壁修補術。

1.4.3 婦科腫瘤的治療 64例中有59例患者行手術治療,手術方式包括子宮全切術、卵巢囊腫剝除術、子宮全切+盆腔淋巴結清掃術、雙側附件切除術等。

2 結果

2.1 主訴、臨床癥狀及診斷方法 主訴為外陰陰道感覺異常(干、癢、痛)或者陰道分泌物異常共113例(34.88%),主要通過陰道分泌物的常規檢查,如白帶常規、陰道分泌物細菌培養等;不自主漏尿35例(10.80%),用壓力試驗、尿動力學檢查對尿失禁進行分型;陰道有腫物脫出 49例(15.12%),通過婦科內診檢查;絕經后陰道出血、血性白帶 82例(25.31%),通過盆腔彩超、診斷性刮宮或者宮頸的活組織檢查;腹痛7例(2.16%)、腹脹 6例(1.85%),無臨床癥狀(普查發現異常)5例(1.54%),要求取出宮內節育器22例(6.79%);其他主訴3例(0.93%)。

2.2 疾病種類 研究對象的臨床診斷:老年性陰道炎109例(33.64%),其他陰道炎癥,宮頸炎癥、盆腔炎癥45例(13.89%);尿失禁、子宮脫垂或伴陰道壁膨出84例(25.93%),婦科良性腫瘤16例、惡性腫瘤48例(共19.75%),節育器滯留22例(6.79%)。

3 討論

毛紅芳[3]等對上海市 417例老年婦科疾病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老年性陰道炎占首位,婦科腫瘤、子宮脫垂伴或陰道壁膨出分別占第二、第三位。而張曉霞[5]對吉林省368例老年女性婦科住院患者資料回顧性分析發現,婦科腫瘤居首位,生殖器官脫垂居第二位,生殖器官炎癥居第三位。我國已經步入了老齡化社會,因經濟水平、地區、飲食習慣不同,老年婦科疾病的發病特點可能存在差異。但都提示婦科腫瘤、盆腔器官脫垂和生殖器官炎癥成為影響老年婦女生活質量和威脅其生命的的主要因素。

老年婦科炎癥因其反復感染,嚴重影響了老年女性的生活質量。老年女性的卵巢功能減退,雌激素水平大幅度降低[1],陰道黏膜萎縮變薄,陰道內 pH上升,不能維持酸性環境而抵抗病原微生物的能力下降,易患陰道炎。為防治該疾病,應該注意保持外陰清潔,治療時可以用雌激素藥物增強陰道抵抗能力。其他炎癥如泌尿系感染和盆腔炎癥也可以由陰道炎上行感染所致,更應該加強防治。本研究中,老年性陰道炎的患者居首位,經過積極的治療均能達到臨床治愈[2]。

婦科惡性腫瘤高發于絕經后患者,本組資料 324例中,婦科腫瘤共64例(共占19.75%),以宮頸癌、卵巢癌、子宮內膜癌為主,一般因絕經后陰道出血、血性白帶、腹脹、盆腔腫物等就診,提示上述癥狀是老年婦科惡性腫瘤比較常見的癥狀。本研究病例有3例患者無臨床癥狀,在婦科普查中發現為惡性腫瘤,提示定期婦科普查的重要性[3]。

絕經后盆底支持組織變薄弱,出現了尿道下移,不能正常控尿而發生的尿失禁,支持組織不能維持盆腔器官的位置發生了盆腔器官的脫垂。本病嚴重影響了老年婦女的生活質量,有研究發現陰道分娩、負重等腹壓增加均是危險因素,婦女要注意產后和平時的盆底肌肉的鍛煉,治療慢性咳嗽和便秘等增加腹壓的疾病,避免負重勞動。本研究中對不同嚴重程度的患者進行了非手術和手術治療,均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提示在今后的治療中要體現個性化的治療原則。

宮內節育器應該在絕經后 6月至 1年取出。婦女隨著年齡的增長,雌激素下降,生殖器官逐漸萎縮,子宮肌層比較薄,容易發生宮內節育器異位。多數患者因為缺少這方面的知識,不知道宮內節育器滯留的危害,引起陰道出血或腹痛的時候才來就診。提示了普及老年婦女絕經期保健知識的重要性[4]。

為了提高老年婦女晚年生活質量,需積極宣教常見疾病的預防及治療措施:①合理飲食、戒煙限酒,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②定期進行健康體檢;③提高就診醫師早診早治的意識,如出現絕經后陰道出血、同房后出血、白帶異常、腹痛、腹脹、自覺有腹部包塊等癥狀時應該及時就診,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5]。

參考文獻

[1] 華嘉增.老年婦女的生殖保健.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2,18:705-706.

[2] 張梅光,沈忠飛,徐水凌,等.老年婦科疾病110例臨床分析.浙江預防醫學,2006,18(12):44-45.

[3] 毛紅芳,汪秀娥.60歲以上老年婦女婦科疾病417例臨床分析.中國婦幼保健,2004,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