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德育的方法范文

時間:2023-06-16 17:37:2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培養德育的方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培養德育的方法

篇1

【關鍵詞】高中英語教學 德育 培養方法

一、討論法,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與探究能力

例如在教學SEFC Book 1 Unit 8 The Olympic Games時,要求學生就Hosting the Olympic Games發表看法。然后把全班分成兩大組(Group A,Group B),Group A討論The bad effects on the city,Group B討論The good effects on the city,并且要求他們把本組的討論結果寫下來,指定同學讀給全班同學聽。經過十分鐘的激烈討論,兩個組分別寫出他們的討論結果如下:

Group A:We think hosting the Olympic Games will have bad effects on the city as follows:

1.Hosting the Olympic Games will cost much money.Use the money to do other things.

2.Many buildings will be wasted after the Olympic Games.

3.Too many visitors will come to the city and may do harm to the environment of the city.

Group B:We think hostin the Olymic Games will have good effects on the city as follows:

1.More foreign travelers will come go visit the city,and the city will be bette known than before.

2.It will help the local economy.

3.It is good go strengthe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 and other countries.

通過這種討論,學生不僅學會了英語,而且還培養了他們的集體合作精神。

二、歸納法,培養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這種方法通常是學生在理解了整篇文章,掌握了常用的詞句的用法后,對各段的大意進行概括、歸納。思考作者寫這篇文章能告訴我們什么道理,即文章的中心思想,也是學習要達到的高度所在。還可以選一些詩歌(易懂的)和學生一起賞析。讓他們從短語的字里行間體會詩人的情感和寫作意圖。如學完SEFCBI,Lesson 69 The Necklace這篇短劇后。

T:What can you learn from the story?

S1:We should not just think of our present comfort and never care for our future life.

S2:We should not be the person with vanity.

T:I agree with you.We should be honest ,not be vain.

三、對話法,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使其懂得與他人交流、溝通、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對話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興趣,喚起學生積極的智力活動,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在學習每單元的Warmin―up這部分時,一般采用老師――學生對話(問答式)和學生――學生對話的方式進行。

1.T―S即師生對話法,通常是老師問,學生學,也有學生問,老師答(少)。老師課堂問問題,除了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還可以知道學生其他方面如自信心、膽量、表達能力等。老師在課堂上要尊重每一個同學,給他們多鼓勵和贊揚,讓他們都感到學有所得。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師生間的交流和溝通,有利二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同時,學生也就會更加尊重老師。

2.S―S即學生與學生對話,一般采用兩人對話(多),也可三人或多人對話,學生可以與同桌編對話,也可以離開座位自由組織編對話,老師當指揮者,通常英語成績較好的與較差一差的搭配作對話,互幫互學,然后逐個組到臺前表演,對于表演好的小組,老師給予適當的獎勵和表揚。比如在學習SEFCBI Unit 1 Friendship時,我是這樣完成Warming―up部分的,老師先問一些問題關于學生對友誼的看法及他們對朋友的要求。然后每兩人一組編對話就對方的出生地、愛好、交友情況等。如:

SA:I’m glad to meet you.I’m…

SB:I’m glad to meet you,too.My name is…

SA:Where are you from?

SB:I come from…

SA:What’s your hobby?

SB:I like playing basketball,football,wolleyball and so,what about you?

SA:I don’t like playing football,but like watching the football games,I like reading.

總之,在平時的英語課堂教學中,要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多種教學方法融會貫通,把對學生的教育、教養和教學統一于教學過程中,在教英語中培養人,在培養人中教英語,使兩者互為因果,互為手段。

參考文獻:

篇2

[關鍵詞]小學生;英語;主動性;培養策略

小學英語的教學應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重點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創設合理的教學情境,運用多種教學方式方法,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最終達到讓學生可以用簡單的英語進行交際的目的。那么,怎么才能在教學中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性呢?

一、主動性學習的特點及重要性

所謂學習的主動性即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能夠自覺、積極、獨立地進行學習活動的一種心理狀態。它時刻潛藏在學生的身上,它需要教師調動、激發出來,才會對英語學習活動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主動性學習是引導小學生主動學習的教學方式,其重要目標就是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分析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小學英語學習的動力是主動性學習,它不僅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創造性,還極大影響著學生認知和學習的方式、學習的方向和學習的深度。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學習效果是相輔相成的,同時也是相互制約的。學習的主動性帶給學生極大學習熱情的同時,還直接影響著學習進程,并制約著學生學習、思考的方向。

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主動性的方法

1.做好課前導言課的準備工作,促進學生主動地學習英語。課前導言課具有導向性、目標性的特點。通過導言課可以讓學生提前知道本節課的主要學習內容和學習重點、難點,能夠預先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的和意義,從而確定自己的學習方向和目標,這樣學生才能有目的地學習相關內容,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產生對英語學習的熱情。英語教師應認真做好導言課,可以把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幫助學生從這兩方面認識英語課的學習過程、內容。例如,以課本為依托,在教學中設計如足球話題、花果山故事情節、假期旅行趣聞、圣誕節、兒童節活動等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活動和話題,讓學生主動參與其中,從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2.從教材入手,鉆研教學教法,發揮多種教學手段的輔助功能。教學、教法是在不斷向前發展,不斷調整變化的。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不斷地加強教學技能的學習,認真鉆研教材,及時更新英語教學理念,把握英語教學的發展動態,擅長運用新技術、新手段來完善日常教學過程,從而順利有效地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和目標。教學中,合理運用電教設備來輔助英語教學,發揮多媒體技術的強大表現效果,能夠給學生創設一個真實、生動的教學情境,讓學生不再是抽象地學習,能夠在個體感知中學習語言,增加學習激情和主動性,使學習效果增強。

3.創設新穎的英語活動,使學生把主動學習當作一種習慣。新課程理念強調應用,學習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應用。在英語課堂上,不僅要注重對英語知識的講授,還要為學生創設豐富的、新穎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充分運用所學英語知識,從而讓學生體驗學以致用的成就感。學生通過參加活動,活躍了英語課堂教學的氛圍,激發了學習主動性和求知欲。如,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英文歌唱比賽、朗誦比賽、英語演講、英語對話等豐富多彩的活動,既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又增強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能力。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課后實踐組織英語墻報、英語晚會、英語游戲及英語研究小組等形式,豐富小學生的課余生活。開展形式多樣的英語課活動,可增加學生練習英語技能的機會,使學生的能力能夠得到發揮,進而使學生把主動參與英語學習當成一種習慣。

三、培養學生主動學習性的技巧

篇3

【關鍵詞】體育;核心素養;途徑

2014年教育部出臺的《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提出了核心素養的概念,并要求“各級各類學校要從實際情況和學生特點出發,把核心素養和學業質量要求落實到各學科教學之中”。體育教學作為學校體育教學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無疑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途徑之一。為了將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切實貫徹落實到學校體育教學之中,本文針對體育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問題進行了具體分析。

1 學生核心素養的概念與內涵

隨著我國學術界關于學生核心素養研究的逐步深入,核心素養的概念與內涵逐漸明晰。概括的講,學生的核心素養,指的是涉及學生的知識、技能以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多方面能力的要求,是學生個體適應未來社會,實現終身學習和全面發展的重要保障。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生通過學科課程學習所形成最基本、最重要的素養,是學生在課程學習和實踐活動中養成的具有該學科特征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品質和基本經驗的綜合。由于每個學科的特點和性質不同,不同學科的核心素養也存在一定的差別。具體到體育學科而言,體育學科核心素養是對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整合,是以學生發展素養為核心價值追求,具體包括:體育情感與體育品格、運動能力與運動習慣以及健康知識與健康行為三個主要部分。本文在研究體育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途徑與方法這一問題時,就是從這三方面進行探討的。

2 體育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途徑與方法

2.1 學生體育情感與體育品格的培養

培養學生的體育情感主要圍繞學生的體育興趣來開展,最終目的是激發學生的體育興趣,讓學生喜歡體育運動,熱愛體育運動;培養學生的體育品格則更傾向于培養學生的體育精神,比如:學生在體育運動中所表現出來的團隊精神、吃苦耐勞、堅持不懈、永不放棄等均屬于體育品格的范疇。

培養學生的體育情感和體育品格,在體育教學中應注意如下問題:一是,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培養。比如:在開展趣味性和娛樂性較強的教學活動時,可以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在挑戰類項目的教學中,可以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挑戰精神;在集體合作類運動項目教學中則可以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二是,結合學生身心特點,選擇適宜的方法培養學生的體育情感和體育品格。比如:針對中學生采用競賽法比較合適,而對于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學生,則采用情境教學法更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2.2 學生運動能力與運動習慣的培養

培養學生運動能力和運動習慣,主要包括培養學生基本運動能力、培養學生專項運動能力和培養學生良好的體育運動習慣等三個主要方面。

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運動能力和運動習慣應注意如下問題:一是明確培養目標,根據培養目標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中對于不同年齡階段的W生提出了不同的運動能力培養目標,因此,要確保體育教學中學生運動能力的有效培養,必須首先要注意明確培養的目標,并根據培養的目標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二是構建家校聯動的機制,通過學校和家庭之間的配合來切實促進學生良好的體育運動習慣的養成。

2.3 學生健康知識與健康行為的培養

培養學生健康知識和健康行為,重點在于讓學生了解和掌握科學的健身方法和促進健康的行為養成。學生健康知識的掌握是學生對體育健身知識、運動技能和相關健康知識的獲得、轉化和評價的能力,伴隨著思維、理解和感悟等活動,是自主健身的先決條件。健康行為的養成是學生為完成設定的體育鍛煉任務,聯系實際采取的有意參與、強化練習、比賽運用和持續健身的決策能力,伴隨著動機、態度及價值觀取向等活動,是自主健身的實現載體。

培養學生健康知識和健康行為,一是要在體育教學中滲透健康知識。比如:在籃球傳接球技術教學過程中,任課教師就可以抓住這一時機向學生介紹籃球運動中手指挫傷的預防知識,讓學生了解如何才能夠避免手指挫傷問題的出現;在開展正式的練習之前任課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檢查場地器材的安全性,讓學生了解哪些問題是導致運動傷害的潛在風險以及如何排除等等;二是,在學校情況允許的前提下,應專門開設健康教育課程,以此來促進學生對健康知識的全面掌握和學生健康行為的良好培養。

在當今的社會大環境下,幫助學生培養其核心素養,讓他們在體育活動中能夠放松身心,勞逸結合,能夠很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基于體育核心素養的課程改革,一直在路上。

【參考文獻】

篇4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16―0098―01

一、拓展學生的閱讀視野,每天專門設立“閱讀課”

閱讀帶給人的力量是巨大的,能拓寬知識面,提高品德修養和思想情趣,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因此,語文教師不能只是滿足于把自己的知識傳輸給學生,最重要的是給學生以良好的引導和影響,讓他們開闊視野,不滿足于把眼光盯在有限的課本知識上,而是自覺地進行力所能及的涉獵, 在廣闊的天地里汲取豐富的語文養料。語文課建立在大閱讀的背景下,才能真正高效高能,走向成熟。

首先,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必須具有大視野、樹立大語文教學觀,并且喜愛閱讀、堅持閱讀。羅曼?羅蘭曾說過:“要播撒陽光到別人心中,總得自己心中有陽光?!边@樣,才能在語文教學中高瞻遠矚、游刃有余地指導學生閱讀。在具體實踐中,教師可以在下午設立半小時的閱讀課,學生可以自由閱讀、寫讀后感、交換讀物、教師推薦好的讀物。我認為課外閱讀重在興趣,分階梯走。俗話說,沒有比興趣更好的老師。起始階段,特別是第一個學期要重在激趣,學生隨便看什么書,教師不要去阻止學生看一些較為淺顯的漫畫、連環畫,這個階段意在讓學生對書發生興趣、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成為日常生活中慣有的、慣做的一件事。然后,下學期逐步開始轉移部分內容到一些兒童世界名著、童話故事、寓言、科幻想象文章、神話故事等上面。

至于讀的方法,比如《海的女兒》可分為3 個下午來讀,有時采用一千零一夜講故事的方法――情節轉折處或即將故事結局, 懸著等到明天中午講。這時,往往形成了學生渴求知識的,也是教師推薦讀物的好時機。在讀完一個完整的故事后,還可以開展一個小小的評論會:檢驗學生思維的航向,由此產生的情感體驗,發表自己的感想,促成深層的理解,創造表達的機會。蘇霍姆林斯基認為:“童話,形象地講,這是能夠點燃孩子思想和言語火花的清新微風。”學生對作品的理解能力、角度、審美觀各不相同,評論中,學生對作品中的人物都是感情強烈、黑白分明,充滿著真善美的思索與探求,反映出的是“個性”的閱讀理解,不完全為文本所囿。

二、語文教師需要創造、挖掘生活中的語文

語文的外延就等于生活,智慧的教師讓學生長著一對生活的眼睛來尋找語文。在教學中,教師要改變封閉的語文環境,拓展學習的空間,在身邊環境中去學習語文,將會事半功倍。陶行知先生說:“活書是活的知識之寶庫?;ú菔腔顣?,樹木是活書,飛禽走獸微生物是活書。山川湖海,風云雨霧,天體運行都是活書?;畹娜?、活的問題、活的文化、活的武功、活的世界、活的宇宙、活的變化,都是活的知識的寶庫,便是活的書?!边@活的書里面,就蘊藏著無窮無盡的讀不完、看不厭的知識。關鍵是語文教師把課本當成學生的世界,還是讓世界當成學生的課本?!墩Z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表現?!闭Z文素養的培養給寫作能力的發展以廣闊的背景,寫作能力的發展又反過來促進語文素養的提高。筆者在農村學校,身邊有數不盡的自然資源――田野、翩翩的黃蝶、星夜的夏日,都是學生無窮無盡生活的倉庫,平常更應引導學生多觀察,多體驗,設身處地從孩子的角度出發,以童真童趣的視角來滋養自己。

教師不光要創造生活素材,更要引導學生觀察生活、感悟生活。針對學生無事可記的情況,可舉辦生活材料會,把今天學生找到的材料說一說,有些是一堂閱讀課上發生的事、有些是和爸爸一起抓青蟲、有些是鄰居搬遷的變化,這就是學生從平凡的生活里抓到了寫作材料。長此以往,能激活學生思路、培養敏銳的觀察感悟能力,讓學生對選材有豁然開朗之感。這樣,好的材料從一個到幾個,再到面,思維的火花終于閃亮了。

篇5

關鍵詞: 英語教學 主體意識 培養原則 培養方法

當前基礎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是持續開展以培養學生主體意識和創新精神為核心的素質教育。在傳統教育觀念中,班主任是絕對的權威,是班級的主宰者,學生只能扮演一味服從的牽線木偶的角色。作為一名班主任,又是一名英語老師,我一直在不斷探求如何培養和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

下面我從六個方面談談在學生主體意識培養方面堅持的原則和方法。

一、營造氛圍,創設情境

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和教育實踐表明:學生在沒有精神壓力、沒有心理負擔、心情舒暢、情緒飽滿的情形下,大腦皮層容易興奮,思維最活躍,實踐能力最強。首先,教師要擺正自己的位置,并讓學生明白自己才是課堂上真正的主人,教師只是引路人,是課堂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學習的關鍵在于學生自己。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轉變固有方式,采用靈活的教學方法:合作法、實踐操作法、角色互換法等。讓學生的主體性真正得以體現,學生的自信心才能得到增強。其次,教師應在課上采用平易的教學語言感染學生、影響學生,使學生成為課堂上最活躍的主體。

二、創設空間,促成自主參與學習

教師要努力創設主動探索空間,讓學生有動腦思考、動手操作、動筆嘗試、動口表達的解決問題和提出問題的時間與空間,使其外部活動逐漸內化為自身內部的智力活動,從而獲取知識,發展智能,以更積極的姿態自主參與學習活動。傳統教學表面上看似乎全體參與、全體動手,實質上是讓學生按教師設計好的步子一步一步走到終點,這種流于表面的淺層參與,難以激發學生的自主參與熱情。

三、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積極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把教學內容活化為生活實際,讓盡可能多的學生參與,以保證課堂教學生活化,開展師生之間的多向交流,幫助學生自主地學、自覺地學,更多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蘇格拉底認為:“教師的任務并不是傳授真理,而是激發思維,使之主動尋求問題答案,既獲得新知,又學到獲得新知的方法?!蓖ㄟ^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有機結合,把教與學融為一體,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為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師在教學時要徹底更新教育觀念,挖掘學生的創新潛能,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多一些思考機會、多一些活動空間、多一些表現機會、多一些創造信心、多一些成功體會。

四、堅持個性化與差異性原則,讓學生發揮特長

在“學習好才是真的好”的錯誤觀念的影響下,某些學習成績落后的學生產生自卑心理,不敢發表自己的見解,不敢追求平等和民主,怯于參加集體性的活動。教師應尊重這些學生,以全體學生的發展為宗旨,引導他們積極參與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只有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才真正行之有效??梢圆捎萌缦聨追N做法:

1.保護學生的個性思維

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注意保護學生獨特的個性,并給予其自由思維的環境與空間,不能隨意扼殺學生在學習中領悟到的與眾不同的東西,因為個性是創造力的源泉,是個體生命精神活力的支撐。所以,因材施教,“對癥下藥”,大力張揚學生的個性,就意味著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2.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意識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新課程標準指出:“英語課程改革應有利于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組織豐富多彩的教學實踐活動,為學生學習營造一個興趣盎然的良好環境,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奔ぐl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于撞擊智慧的火花,調動學生的創新熱情。此外,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意識,離不開自主學習環境的創設。心理學研究表明:“創造性是學生主體作用的最高表現形式?!苯處熑裟芗ぐl學生的創新興趣,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就會得到很大的發揮。

五、喚醒學生學習英語的激情

傳統的教法是這樣子的,首先是教讀單詞,聽錄音朗讀課文一遍,然后老師帶領全班同學讀。其次是學習課文里面的短語及涉及的語法點,重點講語法。這就是我們這一代人十分熟悉的英語教學授課流程。但學習效率不是很高,學生對英語的興趣逐日遞減,或懨懨欲睡,課堂氣氛較沉悶。英語老師的感嘆與日俱增,心中常恨鐵不成鋼。隨著新課改的進一步實施,課改成為英語教學走出困境的唯一途徑。

六、堅持實踐性與探索性原則,讓學生自我教育

新課程改革適時提出了自己的理論:課堂教學并非是純粹的知識傳授,而應是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形成,精神的熏陶,思想的提升,心靈的凈化,人格的塑造。我們要開發學生無限的潛能,激活學生禁錮的思維,開啟學生塵封的記憶,放飛學生幽閉的情愫,只有這樣,學生的生命成長才能找到活水之源。縱觀新課標英語教材,其非常重視學生口語的訓練,幾乎每一節課都有設計情景讓學生進行口語的訓練。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在精心備課的基礎上,對待學生應重在啟發,貴在引導,妙在點撥,促進學生樂于開口不要羞于開口,讓學生在課堂中能夠保持積極興奮的狀態,引導學生嘗試體驗、探究合作,挖掘課文的情感因素,從而產生心靈的碰撞,進而豐盈內心世界。

篇6

一 閱讀教學中語感培養的具體表現

語感的好壞除先天因素外,更重要的還有賴于后天的訓練與培養。但由于種種原因,目前在閱讀教學中語感培養還存在錯位的現象,其具體表現有三個方面:(1)強調分析,忽視感受。當前的語文課堂,依然講風太盛。只靠面面俱到的“滿堂問”來幫助學生分析理解,忽視采用直觀形象的方法和手段來調動學生參與語言文字的感受訓練,結果費時多,效果卻不理想。(2)抽象要求,缺乏指導。在語感培養中,有些教師往往還未作任何具體的示范或指導,就讓學生“讀出詩人的痛恨”或“請用激動的語氣讀”。試問,學生的感情從何而來呢?(3)訓練膚淺,能力薄弱。這集中表現在學生語感訓練的量偏少,教師對教材中的語感訓練點把握不準確,語感訓練的目的性不強,語感訓練的方式單一等方面。所有這些都影響著語感培養的實效性,最終導致大部分學生的語感能力薄弱,讀書平鋪直敘,甚至破詞破句、丟字添字等現象嚴重。

二 培養學生語感的方法

語感的源頭活水是客觀語言,是人的語言器官在經受語言對象的長期刺激后持續累積的成果。筆者在多年的語文教學實踐中逐漸認識到,培養學生的語感應從以下四個方面加以落實:

1.在品析詞語中增強語感

語感培養的途徑之一就是讓學生研讀文本,仔細體會作者是怎樣用準確的詞語表達自己的內心情感。如“理想的風箏”一文中,筆者是這樣教學的:

師:“笑過之后,每個學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澀的感情……”一句中“泛”可以換成哪些詞呢?

生:我覺得“泛”可以換成“涌”、“漾”、“浮”等詞。

師:那蘇叔陽為什么不用“涌起”、“漾起”或“浮起”呢?

生:(沉思片刻,恍然大悟)“泛起”寫出了同學們聽了劉老師自我解嘲式的“笑談腿疾”后,情不自禁生發出的一股淡淡的憐憫、酸楚與難過的感情。

這樣,通過“換字法”的運用,引導學生品析體會,感受了作者用詞的準確。這樣學生水到渠成地理解了“泛”字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增強了對語言文字的感受力。

2.在引導聯想中悟出語感

感受情境是語感培養的重要方法,讓學生憑借想象、聯想等形象思維,使其處于身臨其境的狀態,學生就會自發地悟出詞語所蘊含的內在情感。如“半截蠟燭”一文中有這樣一句:“在斗爭的最后時刻,他從容地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待著。”句中“從容”、“默默”這兩個詞語是學生語感培養的訓練點??梢宰寣W生聯想,回憶自己的生活經驗,如自己在從容地參加完比賽,坐在現場等待評委亮分,這時自己的內心無比焦急,卻只能壓抑自己緊張的心情,從容地等待著亮分的那一刻。由此點撥引導,學生即能頓悟出此處的“從容”,表現出了杰克在與德國軍官斗爭時的機智、沉著;“默默”則表現出了杰克在借口天冷去搬柴而端走蠟燭的行動失敗后的沉重而又無可奈何的心情。

3.在形象感受中獲得語感

語言感受同直覺形象密切相關。離開了感知,作為第二信號系統的語言就會同作為第一信號系統的形象刺激喪失聯結關系,因此也就很難形成具體的語感。要得到豐富、敏銳、真切的語感,僅僅依靠翻查字典來理解、揣摩語言文字的表面內容是不夠的,而應該把形象感受和語言文字結合起來。如筆者在教學《記金華的雙龍洞》一文中的“隨著山勢,溪流時而寬,時而窄,時而緩,時而急,溪流聲也時時變幻調子”一句時,采用直觀形象的方法,先播放了從影視里截取的有關溪流的視頻,然后讓學生暢談觀后的感受,并試著用自己的朗讀表現出來。這樣,既避免了繁瑣的分析,又讓學生在直覺的感受中,獲得了語感。

4.在指導朗讀中訓練語感

朗讀是有效提高學生語言感悟能力的重要手段。只有通過反復朗讀,學生才能對課文的意蘊產生深切的感悟,最終達到感情油然而生的理想境界。如《莫泊桑拜師》一文,筆者在教學莫泊桑第一次拜師時,先指導學生仔細揣摩他們對話的感情,根據人物的身份、心理狀態,注意每句話的重音、停頓、語速等,讀一讀,議一議。具體指導如下:

“老師,我已經讀了/很多書,為什么/寫出來的文章/總感到不生動呢?”一句要讀出坦誠、懇切的語氣。

“這個問題/很簡單,是你的功夫/還不到家?”要讀出直言不諱的態度。

“那——怎樣/才能使功夫到家呢?”要讀出著急、虛心的態度。

“這就要/肯吃苦,勤練習。你家門前/不是天天都有馬車經過嗎?你就站在門口,把每天看到的情況,都詳詳細細地記錄下來,而且要/長期記下去?!眲t要讀出毫無保留、真心指點的態度。

篇7

當前,業內人士都喜歡用枝角類養殖金魚。枝角類又簡稱溞類、水溞,俗稱紅蟲,隸屬于節肢動物門,甲殼綱,鰓足亞綱,枝角目,廣泛分布于淡水、海水和內陸半咸水中。枝角類營養非常豐富,適口性好,又容易消化,是金魚最喜食的天然食料之一。我國的金魚鑒賞家和金魚愛好者們普遍認為,用紅色水溞喂養金魚,可使金魚的體色特別鮮艷且有光澤。但是,目前人們養殖金魚用的枝角類多是在污染較大的野外水域撈取,這些枝角類不僅新鮮程度沒有保障,而且會帶來大量的病菌和有毒物質,金魚食用后極易得病,死亡率也高。如果能夠自己培育枝角類來喂養金魚,就能夠避免這些不利因素,從而大大提高金魚的成活率。我國漁民很早就掌握了枝角類的培育技術。枝角類的培養方法很多,下面介紹兩種最簡便實用的方法。

一、枝角類的繁殖習性

作為生物飼料培養的枝角類常見的有20多種,例如大型溞、隆線溞、長刺溞、蚤狀溞、老年低額溞、直額裸腹溞、短尾秀體溞、多刺秀體溞等。金魚養殖上使用的多屬于這些種類。

枝角類主要營單性生殖,也稱孤雌生殖,只有在環境條件惡劣時才進行有性生殖,故一年中有性生殖出現的次數不多。北方地區春、夏、秋3季比較適宜枝角類大量繁育養殖。枝角類每個個體卵巢內產生的卵子都能自行孵化發育為幼體,經5~8天幼體即可性成熟。1條成蟲一生產卵約10次,每次產卵100粒左右,總共產卵可達千余粒。繁殖的最適溫度為18~25℃。當水溫降至5℃左右時停止產卵,水溫上升至10℃時又恢復產卵。枝角類的培養規??纱罂尚?,視需要確定。

二、小規模培養法(適用于家庭養殖金魚)

1. 室外培養法 春末至秋初室外溫度在15℃以上時開始培養??捎灭B魚盆、花盆、玻璃缸等作為枝角類的培養器具,器具大小根據養殖金魚的數量多少而定。先在培養器具底部鋪上1層用生石灰消過毒、厚度為8~10厘米的含有機質較多的土壤,然后注入清潔的自來水至八成滿,再把培養器具放在溫度適宜又有光照的地方,使菌、藻類大量繁殖。待培養器具消毒約10天后,引入經過洗浴消毒的枝角類3~5克做種源。這樣經過數日后枝角類即可繁殖后代,隨取隨用,效果很好。產量視水溫和營養條件不同有高有低,一般水溫在16~19℃時,面積為100厘米2的培養器具每5~6天可撈取枝角類10~15克,水溫低于15℃時產量明顯減少。培養枝過程中如果培養水體肥度降低,可用豆漿、淘米水、化肥等追肥,以保證枝角類的產量。

2. 室內培養法 在室內培養枝角類,受天氣變化影響較小,培養條件容易控制。而在我國北方,冬季室外溫度大多在0℃以下,所以一定要在室內進行培養。培養方法與在室外培養大致相同。

三、大規模培養法(適宜生產商品性金魚)

1. 建培育池 建造培養池要用三合土或水泥,便于經常清洗。由于枝角類大都集中在距池壁l米左右的范圍內,所以培育池面積不宜過大,一般以20~40米2、池深70~80厘米的長方形池為宜,注排水要方便。

2. 注水施肥 東北地區應在4月底或5月初開始,此時水溫開始逐漸升高,有利于枝角類繁殖。注水前先清洗培養池,然后注水至60~70厘米深,并投入牛馬糞等。土池每立方米水體投4千克牛、馬糞或其他畜糞,1.5千克稻草、麥秸或其他無毒植物莖葉做基肥;10天后追肥1次,追肥量同基肥;此后再根據水色酌情追肥,使水色保持黃褐色。水泥池每立方米水體投牛、馬糞或其他畜糞1.5千克,加肥沃土1.5~2千克,以后每隔8天再追肥1次,追肥用牛、馬糞或其他畜糞0.75千克。

3. 養殖培育 枝角類的食物主要是水中的原生動物、輪蟲和一些大型藻類,還包括一些細菌。不論是土池還是水泥池,都可采用酵母與無機肥混合的培養法:每立方米水體投放酵母20克(酵母可先在水中浸泡3~4小時,然后再潑入池中)、碳酸銨65克、硝酸銨37.5克。以后每隔5天施1次,用量為開始的一半。投放酵母后,將池水暴曬1~3天就可放入枝角類作種。枝角類的種可以到自然水體中撈取,用種量為每立方米水體放入30~50克。

篇8

關鍵詞:學生;揣摩;語言;培養;語感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3)06-0162-03

語感是一種較高級的語文綜合能力,是在長期體驗、訓練、實踐的過程中形成的對語言文字的領會和感悟力?,F代的學生,因深受網絡等因素的影響,忽視了閱讀,特別是對文學作品的閱讀,因而對語言的感受能力較為薄弱。在課堂教學中,如果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感水平,那么,他們在文段的分析與理解、詩歌的鑒賞等方面都會有很大的幫助,其較強的語感能力也將使學生終生受益。培養學生的語感、方式多種多樣。筆者認為,揣摩是培養語感的重要方法。

所謂揣摩,就是到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去推求,設身處地去體會。青少年學生雖涉世未深,但都經歷了一定的“相似的人生”。隨著社會物質文明的提高,改革的深化,他們的生活更加豐富、知識面更加廣闊,政治敏感更強,只要教師能引導學生將自己一點一滴的生活積聚起來,自覺地、有意識地聯系到語言文字上去,為那人物、性格、事件設身處地想一想,就會大大地增強語言的感受能力。

筆者認為,培養學生揣摩語感,必須從語言的形象、情趣、含義三方面著手。

一、語言形象

語言形象的揣摩是在與人談話或者讀書時,在自己的腦子里形成如見其人、如聞其聲的生動活潑的主體畫面。它包括對景物層次、方位,對人物活動的細節以及變化過程,對動靜、對色彩的形象感覺。

形象感的產生自然離不開想象。作者要使自己的作品感動人、教育人,往往會給讀者留下廣闊的想象天地。只有當學生以自己的知識經驗來補充并進一步豐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也就是當學生的想象同作者的想象融合在一起的時候,才算是形成了完美的形象語感。因此,教師幫助學生揣摩語言的形象,必須根據不同的體材抓住思想內容進行剖析。如小說人物形象的鑒賞,人物是小說重要的三要素之一,其描寫的手法形式多樣,可以正面描寫,也可以側面描寫。為此,教師一定要啟發學生通過語言現象去揣摩形象,使自己化入詩中,真正做到如見其人,如聞其聲。曹雪芹的《紅樓夢》中,林黛玉進賈府里王熙鳳出場是最精彩的一筆,未見其人,先聞其聲:“我來遲了,不曾迎接遠客!”然后才見“一群媳婦丫鬟圍擁著一個人從后房門進來?!?林黛玉疑惑,為什么個個屏氣斂聲,小心翼翼 ,來者何許人,如此狂妄? 而作為賈府里的“老祖宗”竟然用戲謔的語言稱她是“一個潑皮破落戶兒”,或是“風辣子”,這除了說明王熙鳳的性格潑辣以外,只能說明她是深得賈母寵愛的特殊人物。 所以,我們必須深入細致、準確完整地從語言側面揣摩人物的對話、行動、心理、肖像等,使學生感受到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活靈活現。《祝?!穼懴榱稚┧廊r,正是祝福的時候,魯四老爺說:“不早不遲,偏偏在這個時候——這就可見是一種謬種!”教師分析時,指出魯四老爺的兇狠、冷酷的本質是對的,因為他反對社會的一切變革和破壞他所信奉的統治秩序行為。但假如引導學生想象魯四老爺說這話時的神態和心理活動,那么,對這一封建衛道士人物的理解就具體、深刻得多了,形象語感也就更強了。

二、語言情趣

語言情趣的揣摩就是要體會出文字背后的感情?!芭娜肭椤笔撬形膶W欣賞者孜孜以求的,教師應引導學生細膩地牽出那種看似尋常的言語所蘊含的佳妙——情趣,或隱藏在文字背后的深情厚意。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前兩句敘事,后兩句寫景,仿佛都是一些客觀的描寫。然而,目斷天涯,意逐流水,詩人的整個身心始終都沉浸在那只裝著朋友越走越遠的孤舟之上,他的依戀惜別之情多么清晰而強烈呀!假如我們論文析字,不引導學生揣摩詩情畫意,那么,“情語”就會埋沒在“景語”之中。

在教學唐白居易的《琵琶行》時,文中描寫詩人聆聽、感受琵琶樂的重點句如“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等,應該先指導學生朗讀,讓他們從語言表現的聽覺上去揣摩、品味、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生動準確,想象、體會當時的背景和情景,然后再引導學生反復誦讀,體會主人公觸景生情,吟詩抒情的感人情境。只有通過誦讀,學生能才悟出語言材料中有血有肉的人、色彩繽紛的景和感人肺腑的情。

《囚綠記》作者描寫綠枝條,一半是寫實景實情,一半是帶著感情與想象。它具有美的特點,“伸開柔軟的卷須”“舒開折疊著的嫩葉”,下雨時帶著“淅瀝的聲音,婆娑的擺舞”;他是柔弱的,離開陽光就“失去了青翠的顏色,變成柔綠,變成嫩黃,枝條變成細瘦,變成嬌弱,好像病了的孩子”;它是倔強的、堅貞的,“它的尖端總是朝著窗外的方向” 。這里作者寫出了自己的生存狀況和真摯的心愿。但是,作者想要說的國人倍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苦難命運和華北地區人民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沒有直接表白,而是用“囚綠記”這個含蓄的題目、蓄的寫法,讓我們沿著作者的思路去揣摩文章字里行間的深層思想感情。

語言情趣感的揣摩自然不限于課文內容,同好友談天,同含蓄、幽默的人談笑,都要透過他們的話語正確揣摩其中的情趣。

三、語言含義

語言含義的揣摩要比語言形象感、情趣感更進一層,要使學生感受到作者運用語言文字所要表達的深刻含義,也就是要領會文中“弦外之音”、“言外之意”,各種文體,特別是戲劇、小說、散文等文中的深刻含義更為突出。如戲劇中人物的語言都具有鮮明的個性和強烈的動作感。由于舞臺演出時間的限制,所以人物的語言必須是十分精煉的,往往“話中有話”(即潛臺詞)。教學時,要引導學生揣摩人物的語言、揣摩潛臺詞所表現的動作和性格,充分發掘角色的“潛臺詞”,以加深對人物思想性格的理解。

《雷雨》中,魯侍萍對周樸園說:“我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錢算得清的?!边@句話包含了深刻的含義:既控訴了周樸園三十年前的荒滛和殘暴:在一個風雨之夜把被他侮辱而生了第二個孩子才三天的侍萍攆出門外,逼得她跳河;又揭穿了他三十年后今天的專橫、兇狠和偽善。表達效果可謂是入木三分。《祝?!分性偌藓蟮南榱稚┰隰敿叶良雷鎺兔[祭品時,四嬸慌忙地對她說:“祥林嫂,你放著罷。” 后來當祥林嫂捐了門檻自認為已經“贖”了罪之后再幫忙魯家祭祖擺祭品時,四嬸又慌忙地說:“你放著罷,祥林嫂!”兩句話變化不大,但的語序、語氣是很不一樣的,后者命令的意味更強烈,態度也更嚴厲,沒有商量余地。為什么會這樣?這是揣摩的難點。原來在封建傳統思想與封建傳統禮教中,女人再嫁是最大的罪惡,這種人在魯家眼里雖然可憐,但是傷風敗俗,祭祀絕不能讓她沾手,否則會玷污祖宗,大逆不道。兩句潛臺詞包含了深刻的含義。教師講解時,若不引導學生揣摩出其中深刻的含義,是無法理解人物的內心世界的。

故事寓言等所包含的思想內容也都是極其深刻的,這里不再贅述了。

引導學生揣摩出正確的語感,必須以生活經驗的現有知識為基礎。即使沒有親身經歷的事,同樣也是可以引導揣摩、想象的。巴金的《小狗包弟》講述了作者家中的一條可愛的小狗在中的悲慘遭遇。從一個側面反映了那個時代慘無人道的現實。文章還描寫了小狗的悲慘遭遇給作者心中永難磨滅的創痛,表達了深重的悲憫,歉疚的懺悔之情。學生雖然不會有這樣的經歷,但可能有別樣的從希望到失望甚至內疚的體驗,這種體驗就是發揮想象和聯想、進行語感揣摩的契機。從這種契機生發開去,就有可能較真切地再現作品中的藝術形象,揣摩出形象所蘊含的思想感情,心理活動的變化及其深刻的社會內容。

揣摩是建立在文章的誦讀基礎上的,如果對文章不熟悉、不理解,不深思求索,也就無法進行揣摩。所以語文教師必須著力培養學生具有認真閱讀,仔細思索的讀書習慣,因為閱讀是手、眼、腦等感官協調活動的過程,是直覺體悟語言的基本方式之一。教師要在抓好精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速讀廣覽,這是訓練直覺思維的有效途徑。當然,思索也是要有途徑的,只有由文及義,融情入景,才能進入角色,經體驗比較而升堂入室,只有引導學生進行這樣反復揣摩,才能培養他們具有敏感的語感。

篇9

關鍵詞: 中學生英語教學語感三種方法

現代語言教學認為,語感是人們在一定的語言感知基礎上獲得的一種心理體驗,這種體驗是對語言學習認知的一種滿足后的升華。這種感知又能夠促進學生進一步地理解語言知識,幫助他們提高技能。從某種意義上講,英語語感的培養能夠幫助學生深化對文本知識的認識,提高他們的理解感悟能力。語感來自于語言實踐,又指導語言實踐。由此可見,培養學生的英語語感是教學的重要內容。

1.語言交際法,增強感知靈活度

筆者以為,培養學生的英語語感應該從激活學生的學習潛能出發,鼓勵學生在英語教學實踐活動中增強語感。這樣的方法主要有:(1)語言交流,讓學生在交際中增強語感;(2)復述課文,增強學生理解記憶能力;(3)鼓勵學生辯論,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例如,在《牛津初中英語》7A Unit 1 “This Is Me!”的教學中,筆者為了培養學生的英語語感則運用了如下的教學方法:(1)要求學生依據“Welcome to the unit A”中的“Meeting New Friends”的對話內容,進行反復操練,以培養學生的語言感知能力;(2)依據“Reading A”中的“Welcome to Beijing Sunshine Secondary School”學習內容,建議學生在通讀全文、了解大意的基礎上,運用英語對文本內容進行復述,幫助學生掌握其中的語言知識點,進而培養他們的語言感知能力;(3)根據“Integrated skills A”中“Simon’s Favourite Football Player”的內容,讓學生自己選擇話題,闡述自己最喜歡的球員。這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了自己的語感。

2.聽力訓練法,促進語感生成

聽力訓練法,即利用學生在英語聽力過程中的大腦思維來培養學生的英語語感。一方面,能夠讓學生充分地運用已有的知識對英語進行綜合歸納總結;另一方面,能夠激活學生的英語學習思維,減少母語的影響,增強學生的英語學習正遷移能力水平。這樣,也有利于學生聽力水平的提高,促進他們英語語感的內化生成。

在課堂上,進行聽力訓練的方法通常主要有:(1)錄音跟讀法,即利用錄音機中的原版錄音,并進行模擬跟讀來培養學生對語言敏銳的感知度;(2)同桌互聽法,即鼓勵同桌進行聽讀訓練,一方讀原文,另一方聽原文,在聽后要求說出自己聽的結果,還可以進行互相交換練習,以此增強學生的語言感知能力;(3)短文訓練法,即利用市場上的英美短文聽力磁帶進行播放,鼓勵學生對短文進行概述。上述的聽力訓練方法,不僅能夠激活學生的英語學習潛能,還能夠幫助學生在聽的過程中,增強自身的英語語感。

例如,在教學Unit 6 “Fashion”中的Reading A “The Fashion Show”教學過程中,筆者就采用了聽力訓練的方法來培養學生的語言感知能力:(1)學生閱讀文本,了解文章的大意;(2)學生聽錄音,并思考以下習題:①What are they going to do?②What Amy is wearing?③What do you think of Daniel’s clothes?(3)學生在聽力完畢后完成上述思考題。這樣的訓練方法有助于增強學生的語言感知能力。

3.文本綜合閱讀法,提高語感的有效性

現代英語教學認為,利用已有的閱讀文本材料對學生進行閱讀技能的訓練,不僅能夠增強學生的語言感知能力,還可以幫助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積累豐富的語言知識及其蘊藏文化內涵。對此,筆者以為,利用這樣的方法對學生的英語語感進行訓練,具有如下積極意義:(1)能夠幫助學生加深對文本的理解感知程度,為語感的形成奠定堅實基礎;(2)能夠讓學生在原有的知識結構基礎上,進一步深化知識體系;(3)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通過嘴巴和大腦,能夠充分地激活英語學習思維,提高對語言的綜合分析能力;(4)便于提高學生的理解記憶能力,學生通過閱讀文本,不僅能夠加深對文章的理解,還能夠增強理解記憶能力。這樣通過加強學生的閱讀練習來刺激學生的聽力神經中樞,然后再激發學生的思維神經中樞,最終刺激學生的語言中樞。不但可以加強學生的通讀能力,而且可以培養學生的英語語感能力。

除此以外,教師應要求學生在閱讀的基礎上學會積累的方法,主要有:(1)建議學生寫小文章,讓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培養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2)鼓勵學生進行背誦原文,以培養學生的語言思維運用感知能力;(3)改變文本法,即利用學生的閱讀技能,鼓勵學生在充分理解掌握文章大意的前提下,進行復述課文,以此來培養學生的語言概括能力。這樣的積累方法,一方面,能夠讓學生在學生的過程中能夠優化資源,做到學以致用;另一方面,能夠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方法和習慣。

總之,英語的語感對英語學習起著重要作用,是人們對英語語言的直接感知能力。注重培養學生的英語語感,不僅能促進他們英語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形成,還能夠讓學生在綜合運用的過程中增強自身的英語語感。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實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5.

[2]龐喜.淺談中學生英語語感的培養.南方論刊,2008,(09).

[3]王瑩.貫徹英語新課標加強中學生英語語感的培養.中國教育學刊,2006,(09).

篇10

【關鍵詞】培養;方法;體育;興趣

興趣是動力的源泉,興趣一旦被激發,就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否則效率則難以提高。如何培養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是我們體育教師需要解決的問題。通過多年的體育教學實踐就如何培養學生對體育的興趣,談幾點個人的體會。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

體育教學的過程生動活潑,愉快身心,富有吸引力,新穎、獨特、富有個性的體育教法,對提高學生體育課興趣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學生個性活潑,喜歡新鮮事物,厭煩過多的機械重復動作。要使學生對體育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就應該不斷地給學生新鮮的、富有趣味的,系統性較強的教學內容,以獨特的教學方法來吸引學生,使學生不斷掌握新技能,從而提高對體育學習的興趣。因此,教師要根據教材的不同內容,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和豐富多彩的教學方法,激發和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體育課創設一個情境,使每位學生都融入到情境中去,使他們感覺到不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被動接受,而是主動參與其中,積極學習。

二、語言鼓勵,保持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

體育課的教學,主要是以身體活動為主,但動作要領的傳授,還是要以教師語言為主要載體,這就要求教師語言簡練、準確清晰到位,同時富有藝術性,有感染力和鼓動性,使學生在語言的刺激下產生良好的心理定勢和情感變化,力爭使學生在有限的學習時間內,始終興致勃勃地處于覓求知識、鍛煉身體的積極狀態。教師對學生一視同仁,態度和諧可親,諄諄善誘,學生樂于接受教師的教導,身心愉悅,并能出色完成教學任務。如果對學生冷言冷語,諷刺挖苦,不關心,只責備,學生心理反感,產生抵觸情緒,學習效果差,又會對教師產生厭惡情緒,從而對體育課失去興趣。

三、樹立信心,提高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

學生的水平千差萬別,每個人的能力也有所不同,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做出恰當的評價,不能對動作能力不協調、掌握不了動作要領的同學漠不關心,讓他們喪失自信,從而失去對體育課的興趣。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抓住學生的閃光點,及時表揚,實事求是的進行評價,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同時,對他們提出新的期望,鼓勵其向更高的目標邁進。在教學過程中,要用幽默的語言,化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尷尬情緒,允許學生犯錯,犯錯之后,不要覺得難為情,要主動的改過來。久而久之,在學習中養成不氣餒,越挫越勇的性格,@樣學生就會大膽練習,認真練習,興趣和積極性也有所提高。

四、加強競爭,內化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

學生不論年齡大小,都愛表現自己,都有爭強好勝的心理,想證明自己的能力,在同學們面前不甘示弱。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的心理特點,因材施教,在體育課上開展小組教學。讓不同層次的學生結合成對抗小組,展開競爭。如運用競賽游戲來引起他們對體育的興趣,先把興趣激發起來,然后運用興趣遷移的規律,組織學習各項教材。在競爭過程中既要趣味性,又要能完成教學任務,不能讓學生只局限于對組織形式感興趣,而教學目標無法順利完成。在競爭的過程中要建立恰當的評價機制,讓課堂教學活而不散,學生既參與其中,樂在其中,又能學到知識,掌握技能,學會技巧,能使課上得嚴而不死,生動活躍。

五、注重學情,突出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

體育教學要以體育活動為主。學生喜歡娛樂體育活動和教學競賽課程安排,所以在日常教學中我們把一些適合學生的體育活動課,做成體育競賽課,按照比賽的規則,對學生做出要求,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和特長進行多種選擇性的活動,積極參與自己喜歡的和擅長的項目,展示自己的風采,加強對體育課學習的興趣。比賽過程中學生會不斷地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師也要把這種展示個人能力的機會,改變成展示團體能力的機會,把評價方法轉化成對團體的評價,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培養了學生競爭意識和團結協作勇于拼搏的精神。在比賽結束,要做總結,提出下一步的目標,同時對勝出者要進行頒獎,要組織頒獎儀式,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快樂、驕傲和自豪,感到真正地喜歡上體育課,愛上體育運動。

綜上所述,興趣的培養和形成要有一個過程,只有堅持不懈,不斷強化學習興趣,才能內化成需要,激發潛能,引領學生積極參與到體育教學中來。只要我們始終堅持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思想,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手段,多樣化的組織形式和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鼓勵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就能達到預期的效果,產生愉快的情感體驗,就能讓學生對體育學習保持持久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