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統計學的理解范文
時間:2023-07-10 17:20:3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對統計學的理解,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在傳統的媒體環境下對學習概念的理解
基于文字印刷方式的學習時代,文字的出現極大促進了人類文化的發展,人們紀錄和發展某些技術知識得以用文字的形式保留和傳播,但具有行為主義傾向的心理學專家認為這樣的學習應定義為“有練習或經驗引起的行為的相對持久的變化”,這樣的用行為的變化來定義學習,只是使學習成為可觀察和可測量的概念,但它對人通過學習后思想深處發生變化而沒有外顯行為的變化現象就無法解釋了。例如人類利用大自然的力量在不斷的練習中學到了或者說創造鉆木取火的方法,正是由于這種行為在人的身心內部的形成的經驗,這種行為在相當常時間內并沒有變化或者說沒有相對持久地變化。
就像生產方式是由生產力發展決定的,而且受到作為生產力之物質基礎的生產工具制約,由此揭示生產方式演變發展的歷史階段及其規律已成為理論界的共識;學習方式同樣要由學習能力發展水平決定,而且受到學習活動之物質載體和物質手段制約.
基于文字印刷方式的學習階段,直到當代對學習的理解才有了進步,加涅在學習的定義中加入了潛能的變化,即"學習是人的傾向或能力的變化,這種變化能夠保持且不能單純歸因于生長過程."加涅論學習是否發生,其中的優點就在于它考慮到了學習者的主體性,簡言之,這個定義可作為學習的"外形為定義",因而學習也應有其"內行為定義",原因是人的學習的實質是人的內在的能力.思想和情感的變化,但人的內在能力.思想和情感的變化看不見摸不著,由此當代的眾多心理學家紛紛用實驗來定義和驗證這個"內行為定義",其中最有影響力也最有效果就數由桑代克建構,并由斯金納.布魯納等眾多學者的擴展與深化的以"刺激-反應"為核心的學習聯結理論.
他們認為學習就是面對當前問題情境,在內心經過積極地組織,從而形成和發展認知結構的過程,強調刺激反應之間聯系是意識為中介,強調認知過程的重要性,我認為這一定義應是"內行為學習"定義的概述.
因此,借助心理學對學習概念的界定,在教育情境中的學習我們可以定義為"憑經驗產生的.按照教育目標要求的比較持久地能力或傾向的變化."
二、信息技術環境下對“學習”概念的理解
在信息技術環境下,智能化的多媒體教學軟件具有良好的交互性,通過聲音、動畫、高質量視頻、音頻及虛擬手段等信息化的方式表述教學內容,將教學內容動態化、形象化,生成對學習者具有吸引力的外部表征,激發學習者去主動參與、主動發現與探索,直觀有效地使學習者思維發散,產生聯想,從而順利提取長時記憶中的相關內容,促成對知識的意義建構,即建構主義指導下的學習。
在建構主義指導下,基于信息技術環境下的學習可以定義為“在一定的情境即信息技術環境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幫助即通過人際間的協作活動而實現意義建構的過程?!?/p>
學習是學習者主動地建構內部心理表征的過程,不僅包括結構性的知識,而且包括大量的非結構性的經驗背景,包括對新信息的理解是通過已有經驗,超越所提供的信息建構,包括從記憶系統中提取的信息本身,也按具體情況建構。
對學習定義的理解,我們應從三點入手:
1 學習主體自身必須發生變化。只有發生了這種變化,我們才能初步推斷學習是否發生;
2 學習所導致的變化有相對持久地保持;
3 主體的變化是由他與環境相互作用產生的,是后天習得的。
對教育技術來說,教育技術學探討現代教學設備和手段如何在課堂教學中使用,并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專門研究領域,一切教學形式、設備和手段都必須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為目的。因此教育技術學專業也應重視基于信息技術環境下對“學習”的理解。
首先,在信息技術環境下,學習主體即學習者在網絡文化、智能文化等新文化觀念的沖擊下,自身的內在因素包括思想、能力和情感等方面已經發生了變化,信息技術提供了容納自組織和改變的學習框架,使得學習目標不是單純地優先于行動,而是產生并完善于行動之中;智能的網絡系統能夠生成學習者知識點掌握程度及問題解決情況報表,實現對學習過程進行的實時跟蹤與反饋,及時發現問題,對學習者的下一步學習提供指導、調控或改進意見等等,這一系列方便智能技術的產生,讓學生切實地感受到信息技術環境下的學習已發生了自身質的飛躍,在先進的教育情境中重新塑造自身的情感、思想。
其次,在信息技術環境下,學習者獲得知識的多少取決于學習者根據自身經驗去建構有關知識的意義的能力,是學習者自身文化休養、思想、能力和感情等方面變化是否相對持久地表征,使知識存儲的編碼化和數字化進程,及學習者的知識能力和感情、思想等方面的變化在質量、數量上都能發生變化。知識的各種存儲形式,如資料、錄音甚至人的思維和判斷都可以編碼化和數字化,并由網絡組織起來,而在相當長或相對持久地情況中,這些組織并存出起來的因素產生了相對的變化,并跟隨著人的思想等方面的變化而變化,無論在時間上還是空間上,它們都是持久的、穩定變化的、實際的。
再次,學習是人類活動最重要的本質特征,在信息技術環境下,學習者從接觸熟悉信息技術到能熟練使用信息技術的過程中,來建構自身的知識體系,如網絡學習就是利用可以創建和體驗虛擬世界的高運行速度、富有創意的交互性計算機系統進行學習的過程;由文本閱讀到超文本閱讀,多媒體電子讀物的產生,與電子資料庫對話中的高效率檢索與閱讀等一系列新技術的產生,學習者的變化是顯而易見的,當信息高速公路席卷全球,信息以網狀、立體、全息、超時空、發散性地提供給學習者時,輸入大腦的學習材料,使學習者集閱讀、聲音、情感于一體,使感受和體驗結合起來,這些與外界環境的作用,使學習者大腦皮層神經對輸入信息的感覺、處理、加工、編碼呈現多元性態勢,加速了作用效果,使變化更持久,更穩定地變化。
學習是一種復雜的過程,這主要是因為影響這種活動過程的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多,學習活動引起的身心變化多,以及學習的層次多、類型多等原因造成,因此信息技術環境下,學習過程是一個多因、多果、多層次、多種類、多側面的復雜過程。而在信息技術環境下,這些條件都被完美的組合,在結構的編碼和程序設計中得到表現。
三、傳統學習與信息技術環境下學習的區別
1、 被動性學習與主動性學習
傳統學習,一般要求學習者必須走進學堂,由教師規定學習內容、學習時間、學習方法,并由教師測定學習結果,而教師的教學過程是知識灌輸過程,教師將知識硬“輸”學生,導致學生的學習處于麻木狀態,否定了自我的存在性,并打消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而在信息技術環境下,教師與學生共同面對著巨大的多媒體信息庫,根據自身特點和意愿,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充分發展,是人格的發展,是自我的發展,不僅指理解記憶的學習,也指學習者所作出的一種自主、自覺地學習,自由的實現自己潛能的發展。信息技術環境下要求學生對外部信息進行主動地選擇與加工,主動地去建構信息的意義,使學習具有積極性、主動性。
2、 繼承性學習與創新性學習
傳統學習以繼承性學習為主,即也指適應性學習為主,而所謂適應性學習是獲得已有的知識、經驗,提高解決當前已經發生的問題的能力,學習者只是知道發生了什么和怎樣發生的,很少考慮將會發生什么和不會發生什么,這是一種單向的、線性的知識傳輸過程,是為了解決自身自主當前面臨的問題,是一種維持現狀的學習,主體在經驗積累上并沒有上升或者說是層次上的下降。
而信息技術環境下,要求學習者不斷地接觸了解并掌握新興的知識技術,從而要求學習者主體不斷地學習即通過學習提高一個人發現、吸收新知識、信息和提出新問題的能力,以迎接和處理未來社會發生的日新月異的變化,即創新性學習。
信息技術環境下的學習是開放的、多元的,形成多維德可能性空間,為學習者提供多種選擇的可能途徑,使人的思維得到激活,使學習者擺脫現實世界的束縛,激發潛能和創造力。
3、 基于內容和結果的學習與基于問題和過程的學習
傳統教學比較重視教材的知識結構和邏輯結構的傳授,相應的學習也只是在內容(知識)從外界搬入學習者的記憶中形成經驗,簡單的說傳統學習是為了成績學習者不斷地硬著頭皮吸收內容,忽略了學習這一個人類特殊活動的過程性特點,學習者的學習內容是制定的,是強加于任何一主體的知識體構,學習者的學習在結果的指導中,依據學習的內容,在專家和教師設計的步驟中進行,導致學習者成為“一只被牽著鼻子走的空殼子”。產生了由成績劃分學習者等級的教育弊端。
信息技術環境下的學習,簡言之是現代學校提供的研究型學習、發現式學習 ,信息技術環境下學習的考核否定了傳統的以按成績為學習者劃分等級為目的的考試成為一種促進更佳學習的手段,針對學習內容中的問題,開展研究型課程的學習,培養學習者研究學習的心理,并在整個學習過程中針對問題仔細歸納,例如作為主體與環境作用產生相對持久地身心變化的學習,過程是對信息接受和使用的過程,在研究型的過程中,不斷積累經驗即間接經驗,不斷地解決新的問題,開展新的思維,豐富新的知識構建體系。
4、 個體性學習與社會性學習
傳統的學習只是在相互認識的人中產生面對面有限的同步交流,交流對象范圍小,這是一種單向的或是一對多的交流,而學習是個體的身心變化的表征,它要求著學習者打破個體性學習的封閉性即利用信息技術擴大學習的交互性,通過網絡向世界各地的學習者和優秀教師提出問題,并請求指導,或發表自己看法和體會,使單向個體性的封閉學習轉變為協作社會性學習中,獲得群體動力支持,以一個平等協作者的身份為群體作貢獻,提高學習的有效性和科學性。
5、 文字性學習與數字性學習
信息時代的學習與以多媒體和網絡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發展密切相關。信息技術是以數字化為支柱,信息技術應用到教學過程后,引起學習環境、學習資源、學習方式都向數字化方向發展,形成數字化的學習環境、數字化的學習資源和數字化的學習方式,從而改變傳統學習的字面形,改變了以文字為教學中心、以書本為主要學習內容的文字性的學習,釋放了學習者的思維空間,使學習者不再受書本知識的約束,在信息技術環境中,大膽的設想、大膽的實驗,體會數字化學習的樂趣,進而掌握更多的、新興的知識。
篇2
關鍵詞: 中介語 普通話 大學生
一、理工科院校學生的普通話水平現狀
推廣普通話是我國語言文字工作的一項長期而重要的任務。由于歷史的原因,我國方言眾多且相互之間差異很大,這既不利于人們的社會交往,更無法適應今天市場經濟飛速發展對語言信息暢通傳達的需求。今天的大學生都是受過嚴格的學校教育的,他們從小學、中學一直讀到大學,由于教師普遍采用普通話進行授課,因此學生在獲得了豐富知識的同時也接受了普通話的教育和熏陶。一般來說,中學畢業的學生,大多都能用不太標準的普通話進行交流,我們通常稱之為地方普通話,就是“以標準普通話為學習的‘摹本’形成的、摻雜了方言成分的普通話,是一種不夠標準的普通話”,實際就是普通話中介語。也就是說,進入大學的學生基本上處在普通話中介語階段。根據國家語委《中國語言文字使用情況調查》數據顯示:全國人口的53.06%會說普通話,從年齡結構看,15―20歲為70.12%,30―44歲為52.74%,45―59歲為40.59%,60―69歲為30.97%。從教育背景看,受過初中、高中、大專及以上教育的人口能說普通話的比例分別為56.08%、75.76%、86.77%。
二、影響學生普通話水平提高的因素
第一是學習的動機與態度。從影響語言學習的個體因素來看,語言學習者的學習動機和態度無疑是普通話學習過程中能否保持良好的自我發展態勢的關鍵因素。如果普通話學習者能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和態度,有意識地逐步放棄對方言的依賴,保持較高的普通話學習熱情,通過連續性的學習是可以較快提高自己的普通話水平和語言素養的。
第二是所處文化環境。這包括兩個方面,原來生活的方言區文化和現在生活的方言區文化?!安煌牡胤轿幕荚诟鞯氐姆窖灾写蛳铝俗约旱睦佑 ?,每一個大學生都在其原來生活的方言文化區生活了十幾年,這種影響在短時間內是難以消除的。另一方面,任何一個大學都處在某一方言文化區域內,學校所處地方的方言就成了強勢語言,他們又會很自然地去模仿,希望融入這一區域的文化中。這些方言區文化,明顯干擾了大學生普通話水平的提高。
第三是語言的負遷移。這也包括兩種情況,母語的負遷移和目的語的負遷移。母語的負遷移是指將母語內的與目的語不相符的內容轉移到目的語。目的語的負遷移“即由于學習者學的不對或學習不全面,目的語中的一個語言項目會對另一個項目產生影響而引起語內錯誤。這些錯誤是學習者根據現有的有限的目的語輸入做出了錯誤的假設而產生的錯誤”。
三、提高學生普通話水平的對策
第一要調動學生主動學習普通話的積極性。普通話作為我國全社會的標準語碼,它已經成為全國共同使用的語言交際工具,占有主導地位。但是,“語言權威和語言使用者之間的矛盾主要表現在對語言使用的態度上。前者總是試圖約束或控制后者對語言的運用。他們制定出各種標準要使用者遵循,目的是有利于語言使用者更好地完成交際活動;但使用者在不少情況下似乎并不領情,他們對各種用心良苦的規范表現出置之不理的態度”。因此,我們首先要改變學生學習普通話的動機和態度,讓他們重視學習普通話。
第二要營造良好的普通話學習環境。環境對語言學習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學生學習普通話僅有積極性是不夠的,還必須有一個良好的語言學習環境,如果沒有一個良好的普通話學習環境,學生的普通話中介語就會出現更多的負遷移現象甚至過早出現石化。
第三要擴大普通話的培訓面和測試面。對學生進行普通話培訓能更有針對性地糾正學生在普通話學習中出現的偏誤,更快提高學生的普通話水平。一方面學校應加強普通話測試員的培養;另一方面可采用梯級培訓模式,即聘請在普通話測試中通過一級甲等的學生,先期進行普及培訓,再由教師測試員進行有針對性的測試前的強化培訓。
第四要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在多年的普通話培訓教學中,許多教師取得了豐富的教學經驗,總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好方法。根據語言學理論,結合實際教學經驗,我們認為要想取得好的教學效果應多注意以下幾個問題。一是教學要有針對性。二是要加強口語訓練,不能總是教師一言堂的講理論。三是要正確對待學生的錯誤,多向學生提供肯定的情感反饋,營造輕松的語言環境。
參考文獻:
[1]張建強,陳建華.普通話水平測試的理論基礎[J].教學與管理,2006,(10)理論版.
[2][11]王磊,張穎.普通話中介語負遷移及應對策略[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3).
[3]張建強.“地方普通話”研究芻議[J].廣西社會科學,2005,(7).
[4]肖勁松.普通話中介語的系統成因[J].南方論刊,2007,(4).
[5]劉華卿.邢臺地方普通話語言特征分析[J].邢臺師范高專學報,2002,(1).
[6]王群生,王彩豫.略論“帶地方色彩的普通話”[J].荊州師范學院學報,2001,(6).
[7]魯健驥.中介語理論與外國人漢語學習的語音偏誤分析[J].語言教學與研究,1984,(3).
[8]邢福義.文化語言學[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0.
[9]武文杰,徐艷.中介語的產生及其應對策略[J].懷化學院學報,2007,(4).
[10]郭熙.中國社會語言學[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4,(P68).
篇3
摘 要 跆拳道是一項內外兼修的體育運動,它不僅具有很強的觀賞性和強身健體的作用,且注重禮儀文化和思想品德修養,使練習者學會尊重、禮讓、守紀、忍耐等優秀品質。本文就跆拳道禮儀與中國傳統禮儀文化進行研究,為培養大學生優秀思想品質、提高人際交往能力提供一定參考。
關鍵詞 跆拳道 禮儀文化 思想行為 一、前言
跆拳道起源于朝鮮半島,近代起風靡世界各地,是一項集競技、健身、娛樂于一體,內外兼修的體育運動。跆,意為以腳踢;拳,以拳頭打擊;道,則是代表道行、禮儀修煉的藝術。跆拳道不僅要求練習者學習技術,更注重禮儀和道德修養。跆拳道可以培養人的熱愛祖國、謙虛禮讓、堅忍不拔、尊重他人、守時守紀等優秀品質。
跆拳道運動在我國得到了飛速的發展,深受青少年的喜愛,全國各地跆拳道館如雨后春筍般迅速出現。全國各高校中也廣泛開展跆拳道運動,主要開展形式有跆拳道課、跆拳道訓練隊、跆拳道俱樂部,頗受大學生歡迎。在上課、訓練中將跆拳道禮儀與中國傳統禮儀文化結合進行教育,對當代大學生在思想品德修養方面會起到不可忽視的積極影響。 二、跆拳道禮儀與精神
跆拳道禮儀是發自內心的一種表現在人的行為上,高尚的、有價值的舉動。外在表現形式為敬禮,表達尊重友好;內在表現人的自身修養。謙虛的語言、友好的態度、好學的作風是跆拳道的重要禮儀。練習跆拳道要做到“講禮貌、重禮儀,尊敬師長、團結互助,謙虛友好、遵紀守法”。練習者在學習技術之前,首先要學習跆拳道禮儀知識,只有懂得并嚴格遵循跆拳道禮儀,才能練好跆拳道,從而達到更高層次。
跆拳道推崇“以禮始,以禮終”的精神,“以禮始”即練習者首先要向國旗敬禮,然后向教練致鞠躬禮,表達對祖國的熱愛和對師長的尊敬;訓練比賽前,雙方要互相敬禮,表達尊重。“以禮終”即訓練比賽結束后,向對手、對方教練、本方教練致鞠躬禮,表示尊重、友好和感謝。跆拳道禮儀的作用在于提高練習者的道德修養,磨練其意志品質,使練習者能夠始終在禮儀規范下學習跆拳道技能。
跆拳道精神主要體現在隱忍克己、百折不屈。跆拳道練習過程中注重培養練習者堅忍不拔的精神,練習者必須克服自身的弱點,全力以赴積極進取,戰勝自己才能達到更高的競技境界。 三、中國傳統文化與跆拳道的結合 (一)中國傳統文化概述
中國是禮儀之邦,傳承千年的傳統文化在海內外廣受推崇?!岸Y貌、重禮儀”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基本要求,文明禮貌不僅是個人的事,它直接影響整個社會的風氣。一個人無論智力如何高,如果個人修養不夠,不會得到社會的認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仁、孝、勇、信、忠”等一系列內容也積極影響著大學生思想行為的培養。 (二)中國傳統文化在跆拳道教學與訓練中的實施情況
中國自古以來注重禮儀文化,跆拳道亦是如此,因此跆拳道禮儀與中國傳統禮儀文化具有一致性。一個人呈現在別人面前的最直觀印象就是文明禮儀素養。有些人的成長過程中缺少禮儀教育,連最起碼的尊重別人都做不到。跆拳道禮儀中的“尊師重道”有效傳承了中國傳統文化。
將跆拳道禮儀教育加入教學和訓練中,讓學生內外兼修,不斷提高自身修養,做到強身健體與禮儀規范并重,讓中國傳統文化通過跆拳道禮儀得到傳揚。
以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歷年的跆拳道課及跆拳道隊訓練為例,教師十分注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第一節課并非講授跆拳道技術,而是向學生講授跆拳道禮儀和基本知識,讓學生了解跆拳道的真正內涵。
跆拳道課及跆拳道隊訓練中,都有嚴格的禮節儀式。學生需穿著統一的跆拳道服裝,按要求系好道帶,每位學生在上課及訓練前都需向國旗和老師敬跆拳道鞠躬禮,以表達對國家的熱愛和對老師的尊敬。兩人配合練習時,要互相敬禮,練習結束后也要再次敬禮,以表示友好和尊重。練習過程中出現動作不到位、氣勢不夠等情況,教師示意后要行禮以表示歉意,目的是讓學生的練習動作到位,減少傷害。教師講解時,不得隨意打斷講話,如有問題需行禮鞠躬,得到許可后方可提問問題,得到回到后行禮并說“謝謝”。對抗比賽中,每局開始前雙方要敬禮,以表示尊重;如果對判罰有異議,需先向裁判敬禮后再有禮貌的向裁判提出質疑;比賽結束,雙方需敬禮,并向對方教練敬禮、握手。上課或訓練結束后將跆拳道器材整理歸位,所有學生在教師指揮下整理隊形,行跆拳道鞠躬禮后離開跆拳道場地。大家一起發聲、出招、用力,互相配合,互助友愛,從一定意義上說,跆拳道可以增進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增強集體主義精神。 四、跆拳道禮儀對大學思想行為的影響
通過在大學生跆拳道課和訓練中實施禮儀教育,對提高大學生的思想素質和文化素質有著明顯的促進作用。跆拳道禮儀的內涵與中國傳統文化一致,可以說跆拳道禮儀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體現形式。 (一)禮儀文化教育有助于大學生的文明禮貌培養
跆拳道課或者訓練中,要求跆拳道練習者舉止端莊,有禮貌,尊敬師長,團結同學隊友。訓練中隊友之間比賽前后都要行禮,以表示友好和尊重。往往大學教育中注重社會規范,而對日常禮儀教育缺失,跆拳道禮儀教育恰巧對此進行了有效補充。從實際效果來看,接受跆拳道禮儀文化教育前后學生的表現有較大變化,言談舉止更符合當代大學生應有的氣質。 (二)禮儀文化教育有助于大學生意志品質和心理素質的培養
跆拳道不僅可以強身健體,還可以培養優秀的意志品質。練習跆拳道的過程必定不是輕松的,跆拳道練習是循序漸進的,只有練習到一定程度才能向更高級別晉升,每一級的鍛煉都是需要付出百分百的汗水才能實現。在面對困難時,可能會有放棄和逃避的想法,此時練習者一定要以堅韌不屈的精神克服各種困難,戰勝自己心中的畏難情緒,迎難而上。對當代大學生來說,這種精神是必不可少的,在今后從事其他領域的工作也一定會受益匪淺。
大學生無論在校學習期間,還是今后走向社會,都需要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就能夠在面對各種問題時迅速、準確的做出反應。相反如果缺乏好的心理素質,遇到問題時容易導致思維混亂,無法解決問題。練習跆拳道可以鍛煉人的心理素質,因為在跆拳道對抗比賽中會遇到各種意想不到的情況,這就要求練習者處變不驚,放松自己,時刻保持冷靜的頭腦,合理運用正確的技戰術以打敗對手。 (三)禮儀文化教育有助于大學生提高人際交往能力
現代社會任何活動都離不開交際,良好的溝通交際能力往往可以化繁為簡,事半功倍。禮儀是人際交往的前提,一個具備較高修養的人更容易被別人認同,更能夠在社會活動中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
跆拳道練習過程中,溝通交流非常重要,一個人悶頭練習是無法得到提高的,這就要求練習者學會與教練、隊友交流,發現自身問題及時改進。溝通交流必須嚴格遵守跆拳道禮儀要求,在一定的規范下進行。大學生在練習跆拳道的過程中如果掌握了跆拳道禮儀的精髓,就可以為建立人際關系奠定堅實的基礎,為今后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四)禮儀文化教育有助于大學生提高自身修養
個人修養作為一種無形的力量,約束著我們的行為。任何一個人只有具備良好的個人修養,才會被人們所尊重。古人曾經就提出過“修身養性”,現在我國也應把思想品德、個人修養作為學生的必修課。跆拳道教學、訓練中要求必須遵守禮儀,因為跆拳道對抗是非常激烈的,故必須以禮為先,在不違反規則的前提下積極主動進攻爭取勝利。在這個過程中,練習者身心得到升華,從而不斷提高自我修養。 五、結束語
跆拳道既是一種格斗技術,更是鍛煉個人修為的方法。跆拳道禮儀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跆拳道禮儀與中國傳統禮儀文化相結合,對提高國民思想文化素質有積極促進作用。在大學跆拳道教學中將技術學習與禮儀教育并重,缺一不可。對于當代大學生,應該大力發展禮儀教育,讓專業知識學習、強身健體與禮儀規范齊頭并進,能夠更迅速融入社會,為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發揮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 丁燕.淺析跆拳道的禮儀與精神[J].體育世界.2012.4:102-103.
[2] 魏箐河.試論跆拳道禮儀與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的耦合關系[J].科技創新導報.2012(26):243-244.
[3] 任曉鳳.跆拳道禮儀內涵及其價值[J].中州體育.2012.2:13.
篇4
【關鍵詞】4~5歲兒童;數學能力;執行功能;家庭社會經濟地位
【中圖分類號】G6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604(2016)12-0038-05
本研究所說的數學能力主要是指兒童在數學學習過程中,迅速而成功地掌握相關知識和技能的能力?!?〕Baroody(1986)認為,兒童早期數學能力包括非正式數學能力和正式數學能力。非正式數學能力是指在學校教育環境之外兒童獲得和發展的數學能力,兒童可通過自身具有的數學學習生物傾向性(如數字感)以及與周圍物理環境和社會文化的相互作用積極建構這種能力,包括數數、數字比較、簡單運算、數概念掌握等四種能力。正式數學能力是指兒童在學校教育環境中獲得和發展的數學能力,包括數字讀寫、掌握數字事實、掌握運算技能、理解數學概念等四種能力。有研究表明,兒童在幼兒園時期所獲得和發展的數學能力可顯著預測其正式入學后的數學學習水平?!?〕
近年來,有大量研究發現,兒童的數學能力和執行功能存在顯著相關?!?〕Caron發現,兒童4歲時的執行功能水平可顯著預測其小學一年級的數學能力,〔4〕Mark 和Elizabeth等人的研究也證實執行功能和數學能力之間存在顯著相關?!?〕這表明執行功能是影響兒童早期數學能力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執行功能(Executive Function ,簡稱EF)是一種高級認知活動,是對一般認知過程進行的控制和調節,它有特定的生理基礎,即大腦前額葉及其邊緣地帶。執行功能主要包括認知的靈活性、工作記憶和抑制控制三部分。
此外,也有很多研究表明,家庭社會經濟地位(以下簡稱“家庭SES”)對兒童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6〕對兒童數學能力的發展影響尤為顯著?!?〕研究發現,貧困家庭兒童與普通家庭兒童大腦的海馬體和前額葉差異明顯?!?〕大腦前額葉區是個體調節、控制自身的主要腦區,執行功能是該區的主要功能之一。兒童早期的家庭社會經濟狀況可能會通過影響大腦的某些結構而影響兒童早期的數學能力。本研究擬通過實證方法考察4~5歲兒童家庭SES、執行功能及其數學能力發展三者之間的關系。鑒于有大量研究已證實兒童的數學能力發展具有顯著的年齡差異,〔9〕本研究將年齡作為協變量加以控制,研究的理論模型見圖1。
一、研究設計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在廣東省廣州市、中山市以及肇慶市廣寧縣3地60所幼兒園中各隨機抽取一個中班(年齡主要為4~5歲),再按1∶1的男女比例隨機抽取10名兒童為研究對象,共抽取了600名兒童。經篩選,最終獲得有效樣本471名,其中男孩241名,女孩230名??傮w樣本的平均年齡為60.94±4.99個月,男孩平均年齡是61.54±4.57個月,女孩平均年齡是60.31±5.33個月。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自編的《家庭SES調查問卷》、謝如山的《學童數學成就測驗量表》〔10〕以及由Cameron等人設計的《頭―腳―膝―肩》(Head-Toes-Knee-
Shoulde,簡稱HTKS)為研究工具,〔11〕對執行功能在家庭SES對4~5歲兒童數學能力發展影響中的作用展開研究。研究者首先向樣本兒童的家長發放《家庭SES調查問卷》,然后運用《學童數學成就測試》和《頭―腳―膝―肩》兩個測量工具以一對一的測驗方法由測試者對兒童施測。測試數據通過SPSS16.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
二、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兒童家庭SES、數學能力以及執行功能三者之間的關系
將樣本兒童《家庭SES調查問卷》得分從高到低加以排列,以總得分前后27%為臨界點,前27%為高分組,后27%為低分組。27%的分組法是一種分析測驗鑒別度的方法,在常模參照測驗中,若分數值呈正態分布,以27%為分組臨界點所獲得的鑒別度可靠性最大。根據這一分析方法,本研究將家庭社會經濟地位得分在15分以下的兒童劃為低分組,得分在25分以上的兒童劃為高分組,15分至25分之間的兒童劃為中分組。
以性別(男孩、女孩)、年齡(4歲、5歲)以及家庭SES(低、中、高)櫸腫楸淞浚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單因素方差分析以及多因素方差分析(結果見表1)。統計分析發現:(1)不同性別兒童的數學能力存在顯著差異,男孩的數學得分顯著高于女孩;但不同性別兒童的執行功能不存在顯著差異,男孩的執行功能得分雖高于女孩,但不顯著。(2)不同年齡兒童的數學能力存在顯著差異,5歲兒童的數學能力顯著高于4歲兒童的數學能力; 不同年齡兒童的執行功能水平存在顯著差異,5歲兒童的執行功能顯著高于4歲兒童的執行功能。(3)雖然不同性別兒童的數學能力和不同年齡兒童的數學能力存在顯著差異,但性別和年齡的交互作用差異并不顯著,說明兒童的性別和年齡與其數學能力不存在顯著交互作用。(4)不同家庭SES的兒童數學測試得分存在顯著差異。多重比較發現,家庭SES高分組的兒童得分顯著高于中分組和低分組兒童。此外,不同家庭SES的兒童在執行功能得分上也存在顯著差異。多重比較發現,家庭SES高分組兒童的執行功能得分顯著高于中分組和低分組,中分組又顯著高于低分組。
考慮到年齡對數學能力和執行功能有顯著影響,本研究以年齡為協變量,以零階偏相關分析法進一步探討家庭SES、執行功能與4~5歲兒童數學能力之間的相關性(結果見表2)。在未控制年齡的情況下,兒童的數學能力和執行功能以及家庭SES均存在顯著相關,兒童的執行功能和家庭SES也存在顯著相關??刂颇挲g之后發現,兒童的數學能力和執行功能、兒童的數學能力和家庭SES以及兒童的執行功能和家庭SES仍存在顯著相關性。
(二)執行功能在家庭SES與4~5歲兒童數學能力發展中的影響作用檢驗
本研究采取Baron和Kenny(1986)研制的逐步檢驗法檢驗執行功能在家庭SES與4~5歲兒童數學能力發展中的影響作用,結果見圖2。
具體檢驗過程分為三步。第一步:將數據進行中心化處理,然后以家庭SES為自變量,以兒童數學能力l展為因變量,以年齡為協變量進行分層回歸分析,得到家庭SES對兒童數學能力發展產生影響作用的總體效應,即路徑c的標準化回歸系數具有顯著性(β=0.285,p
第二步:以家庭SES為自變量,以兒童執行功能為因變量,以年齡為協變量進行分層回歸分析,得到家庭SES對執行功能水平的直接效應,即路徑a的標準化回歸系數具有顯著性(β=0.349,p
第三步:以家庭SES和執行功能為自變量,以兒童數學能力發展為因變量,以年齡為協變量進行分層回歸分析。在控制了家庭SES的影響以后,得到執行功能對兒童數學能力發展的直接效果即路徑b的標準化回歸系數具有顯著性(β=0.462,p
統計結果顯示,執行功能中介效應為0.16(a×b),占家庭SES對兒童數學能力發展影響總效應的56.14%(中介效應與總效應的比值)。這表明家庭SES對兒童數學能力發展具有直接的影響,但影響較小;家庭SES對兒童數學能力發展的影響主要通過執行功能的中介作用得以實現。
三、討論與建議
(一)討論
本研究結果表明,執行功能在家庭SES對4~5歲兒童數學能力發展的影響中起部分中介作用?!?2〕一般來說,家庭SES較低的兒童可能會感受到更多的壓力,這些壓力可能會導致兒童自我調節能力的降低,進而影響其計劃能力以及數學任務的完成能力。此外,兒童在面對數學任務時,母親提供的情境性支持也會影響兒童執行功能的表現。有研究發現,兒童22個月時所接受的母親提供的情境性支持(包括母親的敏捷性、參與性、敏感性、接納性、合作性、有效性、是否能遵從兒童領導以及是否能根據兒童的狀態提供支持物)能夠解釋兒童在22個月到33個月時執行功能變異率的6%?!?3〕個體在完成數學任務時,往往需要執行功能的高度參與,而家庭SES較高的母親更可能為兒童提供及時、敏捷和有效的情境性支持,促進兒童執行功能潛質的發揮,進而提高兒童數學任務完成的質量。
Kimberly(2013)等人的研究發現,在幼兒園教育中,教師對兒童語言能力發展指導的數量和質量都要多于數學能力發展指導。而且,由于學前期對兒童數學能力的發展沒有硬性要求,大部分家長很少會直接對兒童進行數學學習的指導,但兒童數學能力的發展大多依賴于父母所提供的數學學習環境。正因如此,兒童數學的學習更加依賴執行功能潛能的發揮。所以,雖然家庭SES會對兒童數學能力的發展產生影響,但需要通過兒童的執行功能才能產生作用。
(二)教育建議
一方面,鑒于執行功能的可訓練性,建議教育者通過對兒童執行功能的訓練減少因家庭社會經濟處境不利可能導致的兒童發展差異。一般來說,執行功能水平的提高主要依賴于個體的成熟以及人為的干預訓練。雖然有研究表明執行功能的發展受基因影響更大,但是大量的干預研究表明執行功能也可通過教育性干預措施得以提高,例如有研究發現家庭SES處境不利兒童在獲得干預之后進步明顯?!?4〕
另一方面,可通過改善處境不利兒童的家庭處境,促進兒童的健康發展。政府應關注處境不利兒童,加大公共設施建設力度,讓更多家庭SES較低的兒童有機會利用這些活動資源。此外,政府還應為家庭SES較低的家長提供學習機會,促進其就業和再就業能力的提高,從而提升文化素養,改變教育觀念。
參考文獻:
〔1〕文萍.兒童的執行功能發展與教育〔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2〕JORDAN N C,KAPPLAN D,RAMINENI C,et al. Early math matters:Kindergarten number competence and later mathematics outcomes〔J〕.Developmental Psychology,2009,45(3):850-867.
〔3〕魏勇剛,龐麗娟.兒童數學認知障礙的執行功能解釋〔J〕.數學教育學報,2007,19(7):57-60.
〔4〕CARON A C,VERENA E,LIANNE J. Preschool executive function predicts early mathematics achievement〔J〕.Developmental Psychology,2010,46(5):1176-1191.
〔5〕ASHCRAFTM H, KIRK E P.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working memory,math anxiety,and performance〔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eneral,2001,130(2):224-237.
〔6〕NESBITT K T,BAKER-WARD L,WILLOUGHBY M T.Executive function mediates socio-economic and racial differences in early academic achievement〔J〕.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2013,28(4):774-783.
〔7〕SKWARCHUK S L,SMITH B L.Home numeracy experiences and children’s math performance in the early school years〔J〕.Canadian Journal of Behavioural Science, 2009,(41):55-66.
〔8〕ALLA K.F人家的孩子,大腦發育也會落后〔EB/OL〕.〔2016-05-06〕.http://
〔9〕康丹,周欣,田麗麗,等.《早期兒童數學能力測試(中文版)》對上海市5~6歲兒童的適用性研究〔J〕.幼兒教育:教育科學,2014,622(6):39-45.
〔10〕謝如山.學童數學成就測驗指導手冊〔M〕.新北:心理出版社,2014:7.
〔11〕MCCLELLAND M M,CAMERON C E,DUNCAN R, et al. Predictors of early growth in academic achievement:The head-toes-knees-shoulders task〔J〕.Frontiers in Psychology,2014,(5):599.
〔12〕DILWORTH-BART J E.Does executive function mediate SES and home quality associations with academic readiness〔J〕.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2012,(27):416-425.
篇5
《應用統計學》是一門工程實用性非常強的基礎課程,它在經濟、管理以及系統分析與決策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1~2]因此,《應用統計學》課程已成為普通高等院校的一門重要基礎課。[3]然而,對于《應用統計學》的教學,尤其是部分高等院校要求對《應用統計學》采用雙語教學后,《應用統計學》以其知識點多、公式多、推理過程復雜等特點,給《應用統計學》的課堂教學和學習造成了很大的困難。
經過長期的教學研究和實踐,在總結歸納現有的啟發式教學、案例式教學等教學方法的特點和不足的基礎上,我校《應用統計學》課程小組提出了自助式的統計學教學方法,并且在教學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重點對自助式教學方法的理論和特點進行闡述。
1 自助式教學的基本方法
自助式教學方法的核心思想是:以全面質量管理的八項原則中的“以顧客為關注焦點”[4]為基礎,在教員對統計學的基本原理進行教學引導的基礎上,以學員為中心,進行統計學的學習、教學、評價和質量控制,達到使學員理解統計學知識、掌握統計學方法的工程應用的目的。
1.1 自助式學習
應用統計學具有知識點多、公式多等特點,在教學中若將所有的公式都進行推導,則難以全面地完成教學任務。自助式學習則是要求教員在講述基本原理的基礎上,由學員依據基本原理進行相關公式的推導。如在非參本文由收集整理數檢驗一章,進行統計分析的基礎是“秩”,學員只要掌握了“秩”的原理和計算方法,則就可比較容易的采用與參數檢驗類似的方法,通過比較分析方法,[5]完成相關公式的推導。如對于spearman秩相關系數的計算,[6]只需將pearson相關系數中的定量數據用兩個變量的秩替換,即可得出spearman秩相關系數的計算公式,其他相關公式都是以此為基礎得出的。
自助式學習方法的優點是:學員只要掌握了統計學的基本原理,則可以通過基本的代數學知識,比較容易的完成相關公式的推導,而不需要記憶復雜的數學公式,從而降低學習的枯燥性。
1.2 自助式教學
自助式教學即是在教員講述統計學基本原理和使用技巧的基礎上,由學員自修完成統計學軟件的學習。要求學員在收集相關數據的基礎上,學會運用統計學軟件完成數據的描述、解釋,以及相關的統計推斷工作?!稇媒y計學》對管理工程、系統工程等應用性比較強的專業而言,教學與學習的重點應該放在“應用”上。因此,在統計學的教學過程中,一方面要注重對統計學原理的說明;另一方面要注重向學員分析、講述統計學中不同方法的使用環境、使用要求,并且適當地通過管理、工程等中的案例講述統計學的應用。輔助統計學應用的最為有效的工具是統計學的相關數學軟件,如spss、matlab、r等。[7]spss以其簡潔直觀的操作界面受到各行各業人員的青睞,目前全球已有近30萬用戶,是最受歡迎的統計軟件之一。所以,在統計學的教學過程中,要適當增加對統計學軟件使用方法的說明,增加學員對軟件輸出結果的判讀能力。
自助式教學的優點在于鍛煉學員的動手能力和統計軟件的使用技巧,通過自助式教學,學員一方面可以加強對統計學基礎知識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適當地在教員的指導下完成統計學軟件使用的學習,從而為以后統計學理論的實際應用打下基礎。
1.3 自助式評價
自助式評價是變教員的作業分析、課堂講述為以學員為主進行統計學習題和案例的分析,使其掌握對學習效果的評價方法。自助式評價主要有如下兩種方法:(1)基于軟件的自助式評價,即對于課后的習題,要求學員采用手動求解和軟件求解兩種方法完成習題計算,然后對兩種結果進行比對,若結果不正確,則分析錯誤的原因。(2)基于小組的自助式評價,即在教學過程中,將學員按一定的比例分成若干學習小組。然后,由小組集體收集相關的統計分析案例或者教員給出統計分析案例,組內的成員則通過討論完成案例的分析,在討論過程中,小組內的成員互相啟發,完成案例的分析。最后,由部分小組對其分析過程和分析方法對全體學員進行講解。
自助式評價的優點在于,學員可以通過主動的分析問題,明確自身對統計學知識的掌握程度,進一步明確自身學習的不足。另一方面,自助式評價可以提高學員學習的積極性和對知識的掌握能力,可以提高學員對知識的理解能力和學員的主動參與性,[1]并且增加學員對統計學方法的統計實踐分析能力。[3]
1.4 自助式質量控制
從質量管理的角度而言,統計學的教學是一個“過程”,服務的對象是授課的學員,其產品是統計學的教學成果,教學成果的質量水平是由其教學過程決定的。因此,在統計學的教學過程中要加強質量控制,確保在教學的過程中大多數學員能理解、掌握所講授的相關知識。這就要求教員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學員對所講授知識的理解能力、注重學員的課堂和習題反應。自助式質量控制,就是要求學員主動的通過調查問卷、階段小測驗、階段學習報告、課后習題等途徑收集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且及時向教員反饋。而教員則需要通過集中講述、課后答疑等形式及時解決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從而確保及時解決學員的疑慮、理解中存在的偏差,保證教學的質量。
自助式質量控制的優點在于可實現對統計學教學的全過程的質量控制,確保學員掌握教學內容。
2 自助式教學法在應用中應重點關注的問題
通過課程教學小組的長期的教學實踐與學員的調查反饋,我們認為自助式教學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尤其是將該方法與啟發式教學、案例式教學等教學方法結合使用時,可以使得學員快速、有效地掌握所學統計學知識。但運用自助式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時,要重點關注如下問題。
轉貼于
2.1 要注重教員的引導作用
自助式教學強調學員參與教學,強調學員自助學習、推理。但并不等價于要求學員自學。在自助式教學過程中,教員要起到引導作用,引導學員掌握統計學的基本原理,引導學員掌握統計學的使用方法,并且要通過質量控制,收集和分析學員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供有效的解決方案。
2.2 要注重在理解中學習
統計學是一門邏輯性非常強的學科,記住公式不等于學會統計學,應用統計學的學習在于要求學員理解所學的知識,掌握統計學方法的使用技巧,因此,自助式教學的目的在于強調通過學員的自助式學習,使學員掌握統計學的基本原理和統計學方法的使用技巧。
2.3 要注重學員的反饋
在自助式教學過程中,要通過采用相關的反饋渠道,及時收集學員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疑惑,并及時給予解決。這樣才能提高學員的學習主動性和對知識的掌握能力。
篇6
社會學、社會工作等專業本科生畢業后進入企事業單位,并不要求他們具有很強的數理分析能力,而更需要他們利用統計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高校擴招使學生的就業壓力空前的大,要求學校的辦學方向和重點以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為主。隨著大數據時代到來和社會調查的日趨成熟,很多用人單位也非常看重應聘者對統計分析和統計軟件的掌握程度。
筆者長期擔任《社會統計學》教學,發現大部分學生為文科生,數學基礎差,課程負擔重,如何增強學生利用所學統計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尤其是走出校園參加工作后學以致用是當前課程教學改革的重點和難點。
一、當前社會統計學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內容的針對性不強
一本高質量的《社會統計學》教材,既需要像數理統計一樣,講清講透基礎統計學原理和知識,又要明晰研究內容和研究對象,闡釋清楚與其他應用統計學的區別。而當前的《社會統計學》主流教材,都存在側重于其中一方,能夠做到兩方面兼顧得很好的教材幾乎沒有。如目前高校使用量較大的教材有盧淑華的《社會統計學》,偏重于數理統計的理論推導,蔣萍的《社會統計學》盡管對研究對象有清晰的定位,但是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數理基礎。目前的統計學教學中一般采用理論講解為主的教學模式,教師主要依托教材,對與統計學相關理論和方法逐一進行介紹,對涉及到的公式和定理進行推導。因此,當前社會統計學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盡快編撰一本如何將統計學知識運用到具體的社會問題研究或者實踐中去的優秀教材。
(二)教師的水平參差不齊
目前不少院校的社會統計學教師隊伍主要來源于兩塊,一是外聘數理統計學的教師教授《社會統計學》課程,這些老師上課更多的偏重理論講解和推導,讓學生掌握比較扎實的基礎統計學知識。由于他們對社會學、社會工作等文科專業不熟悉,課堂講解中不能結合專業領域內的社會調查和案例來分析講解。導致學生學習起來壓力大,覺得枯燥無味,在面對社會現象時不知道怎么利用所學統計學知識分析和闡釋社會現象。二是社會學專業背景老師講授《社會統計學》,這些老師由于沒有系統接受過數理統計學的訓練,對于統計學的數理部分往往一知半解或者干脆略過,教學中更多的偏重例題分析和軟件的使用。
(三)學生的學習態度不端正
學習社會統計學的學生多為文科生,在進入大學前,就是因為對數學等學科的害怕才選擇報考文科專業。而統計學需要一定的概率論和微積分等數學基礎,所以學生一看到社會統計學中涉及的數學知識就頭疼,認為自己很難學好,產生先入為主的畏難心理,對自身的學習能力信心不足,缺乏動力,提不起興趣,部分學生甚至在遇到困難時主動放棄統計學的學習。學生認識不到社會統計學與其它應用統計學相比,有其自身特點:研究對象為人類行為、政治文化等社會現象;所需具備的數理知識要求相對較低,更側重于對統計結果的理解和解釋;社會統計中收集到的資料,往往很多是低層次的變量,如定類、定序變量。因此,定類、定序變量統計分析在社會統計學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討論變量之間的關系,如列聯表、列聯強度,相關關系的測量是學習的重點。
二、以就業為導向的《社會統計學》教學改進措施
(一)統計思維改進法
1、統計無用論向統計實用論的轉變
社會統計學作為一門定量分析工具,是社會科學科學性的實現工具,尤其是隨著中外學術交流的加強和規范化,近些年高級統計學的發展,統計學在社會科學的發展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學好統計學對于本科生考研或者將來從事學術研究,都是必不可少的知識,尤其是社會學、社會工作、公共管理等專業的考研,社會統計學是必考科目,也是導師特別看重的學生必備能力之一。二是社會統計學作為一門實用性很強的工具,現在很多企業、調查公司等在招聘的時候非??粗貞刚呓y計學的知識和能力,熟練掌握和應用EXCEL、SPSS、STATA、SAS等統計分析軟件,可以極大增加就業機會和就業籌碼。
2、教學過程中的定量思維與定性思維的結合
社會統計學作為定量分析工具,需要學生具有較強的數學分析思維和邏輯思維,所以統計學中有大量的公式和推導過程。作為教師,在教授過程中在講清楚原理和推導過程的同時,需要根據文科學生的特點,用定性的話語和思維解釋清楚來龍去脈。
例如對于標準分的理解,盧淑華是這樣解釋的:“標準分Z的意義在于它是以均值為基點,以標準差σ為量度單位,計算x取值距離標準差的距離,以便進行不同的μ和σ之間進行比較。”不同的變量一般有不同的均值和標準差,統計上,不同的均值和標準差是不能互相比較的。例如甲乙兩名學生在兩個不同的班級考了同一門《社會統計學》課程,他們的成績如下:甲同學考了80分,乙同學考了90分。已知甲班《社會統計學》的平均成績是70分,標準差是10分;乙班《社會統計學》的平均成績是70分,標準差是20分。請問甲乙同學在本班中誰的成績更好?通過標準分計算,兩者的標準分都是1,說明兩名同學在班級的成績排名是一樣的。經過定性的案例分析講解,學生就能明白為什么曾經一度在高考中引入標準分的原因了,以使不同考區的學生以相對公平的分數被錄取。
3、數理思維向理解思維的轉變
實質上,學習統計學的過程,就是學習統計思維的過程,而不只是公式的簡單套用和通常的數字計算。統計學有嚴格的前提假設和適用變量層次,是一門量化分析工具,我們在實際運用中,不能為了分析或者所謂的科學性而濫用統計方法,用統計數字代替科學推理,犯了社會學家鄧肯(Duncan)所說的統計至上主義(statisticism)。統計數字會撒謊,正如桑普拉斯所說:“統計未必能夠揭示真實,有時候還可能成為假象的幫兇?!币虼藢τ诮y計學的學習,除了養成良好的統計思維外,還需要我們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規范的社會調查研究方法和對統計方法的甄別使用和統計結果的合理解釋。社會統計學課程的學習更看重的是學以致用,用所學知識科學的分析和解釋社會中的現象。正如我們學會游泳前不一定要了解動力學的知識,會使用計算機不一定要先懂得編程一樣,理解計算機的輸入和輸出結果比知道計算機如何計算重要得多。
例如學生對于假設檢驗的原理很難理解,我們可以通過舉例讓學生理解假設檢驗的思路。在航天火箭發射前,沒有任何人能夠事先證明火箭發射是安全的,人們最多只能說,用現有手段沒有發現問題。但是,只要發現一個影響安全發射的問題,那就不能發射。這說明,企圖肯定什么事情很難,而否定卻要相對容易得多。物理學以及其他科學都是在否定中發展的,這也是假設檢驗背后的哲學。假定原假設火箭發射是安全的,即使通過研究假設也無法否定原假設,也不能說明原假設是正確的,就像用一兩個儀器沒有發現火箭有問題還遠不能證明火箭是安全的,但是只要在原假設成立的前提下,出現了小概率事件,我們就認為原假設不成立,那么航天火箭就不能發射。
(二)統計應用推動法
1、開展課外調查活動
引入以“提出問題―分析問題―提出假設―驗證假設”為流程的基于問題的學習方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來開展課外調研活動。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選擇和確定實踐課題,成立以6―7人為一組的若干個項目小組,并選出各組組長。當然,研究課題可以是學生日常生活中所關心的問題,如大學生校園戀愛觀的調查、大學生消費行為調查、學習時間調查、學習成績調查、課余活動、生活習慣、自媒體使用情況調查;也可以是社會生活中的熱門現象,如獨生子女價值觀、二孩生育行為、觀念,貧困人口認定與幫扶等調查。讓學生通過利用所學的社會調查研究方法,科學選題、做好研究設計、設計問卷、選擇合適的抽樣調查方法、收集資料、利用統計軟件分析數據,撰寫調查報告來學習和使用統計學知識分析和解釋社會現象。這樣不僅可以有效解決由于實訓基地、實習經費的限制所帶來的不便,而且這種調查貼近學生生活,容易入手,易于激發其興趣,并且有助于加深對統計學原理的理解,明白統計學就在身邊,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2、使用統計軟件法
有針對性的將Excel、SPSS、STATA,SAS等統計應用軟件作為社會統計學課程的實訓內容。在課堂講授時,可以教會學生使用Excel函數、Excel圖表與圖形以及Excel數據透視表來處理常用的統計數據。有條件的話可以安排在計算機房上課或者安排一定量的學時讓學生在計算機房上機操作SPSS等軟件,培養學生運用統計軟件搜集、整理、分析統計數據的能力。
3、加強社會統計學的實習實踐
與當地的政府部門、市場調研公司、市場咨詢公司、專業的調查機構、相關企業建立協作和參與機制。讓學生學會如何開展調查、如何獲取資料、如果統計分析資料,所獲取的統計分析數據是如何指導工廠、企業等單位的生產運作的。例如:學生通過參與公司的市場調查,了解公司的產品是如何定位顧客、細分市場的;參觀地方政府統計部門的日常統計和上報統計報表,了解政府統計是如何進行的;學生參與各社區或者街道的貧困人口統計、人口普查等調查。
(三)統計課程革新法
1、建立完善的社會研究課程體系
社會研究課程體系是指教授學生如何在理論的指導下通過各種科學的方法進行調查與創新性研究的一系列課程。主要包括“社會調查研究方法”、“社會統計學”、“SPSS統計軟件應用”等課程。盡管目前各高校都開設了這幾門課程,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一般都是分學期開設,由不同的老師授課,導致有些內容重復,例如抽樣調查,在“社會調查研究方法”、“社會統計學”中都會涉及,理論學習和實踐脫節,例如“社會統計學”、“SPSS統計軟件應用”分別在不同學期開設。建議高校開設課程進行改革,由固定的老師來講授社會統計研究課程體系,將“社會統計學”、“SPSS統計軟件應用”整合為一門課程,并合理設置理論學習和實踐教學的課時。
2、建立社會統計學案例庫,試題庫
可以從各類教材和國外統計學中收集案例和試題,建立案例庫和試題庫,國外的教材在深入淺出的講解統計學知識上做得很好,例如布萊洛克的《社會統計學》,薩爾金德的《愛上統計學》。在教學過程中增加案例教學,可以更好的使學生理解統計學的基礎知識和原理,了解統計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提高教學的成效,增強學生的統計運用能力。
篇7
現代統計學創立于17世紀的歐洲,于20世紀初隨科學技術的發展而進入快速發展期。統計學是應用數學的一個分支,通過利用概率論建立數學模型,研究數據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它能夠幫助人類正確分析所占有的信息,從而逐步認識數量化的客觀世界,在各領域科學研究工作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形成了眾多分支學科。我國衛生部科教司于1983年編印的《醫學碩士學位研究生培養方案匯編(第一輯)》中已將醫學統計學列為醫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公共必修課,是培養研究生科研思維和創新能力的關鍵課程之一。
一、碩士研究生醫學統計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醫學研究生知識結構存在缺陷。醫學統計學是應用概率論和數理統計學的原理、方法,研究醫學信息的搜集、整理與分本文由收集整理析方法的學科,是統計學的重要分支之一,其理論基礎較為抽象、深奧。而在我國傳統的醫學教育中,大多數醫學專業開設的高等數學課程學時有限,教學內容缺乏深度和廣度,加之不同院校、專業本科教育階段醫學統計學教學參差不齊,使得進入研究生教育階段的醫學生面對抽象的統計學理論、復雜的統計學計算感到無所適從。尤其是多元統計分析方法教學的逐步開展,更是加重了學生的學習負擔。學生普遍認為統計學枯燥、抽象、難懂,導致自信心不足,極大影響了學習積極性,使得醫學統計學教學效果很難令人滿意。
2.傳統醫學統計學教學重點難以突出。醫學統計學教學目標是使學生掌握醫學統計學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掌握科學研究的統計設計原則和思維方法,并培養學生收集、整理和分析資料的能力。因此,醫學統計學教學重點應該是統計學理論和方法的用途、統計學處理結果的正確分析及科學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等。而目前醫學統計學理論課教學內容陳舊、手段滯后,教學方法單一,多局限于單個統計學方法的介紹和典型實例的驗證,主要教學內容突出體現在公式意義、計算過程等內容的講解,對統計學方法體系缺乏系統性的認識,使學生錯誤地認為醫學統計學就是數學、就是計算,從而將主要精力放在了統計公式的記憶、結果的精確計算等方面,忽略了統計方法選擇、結果解釋與評價等統計學的核心內容。
二、spss統計軟件的優勢
spss全稱為statistical package for social sciences,即社會科學統計軟件包,是目前世界上最具權威的統計軟件包之一,在自然、社會科學各個研究領域均得到廣泛應用,在統計學理論及實踐教學中擁有明顯的優勢。
1.軟件操作方式簡便。spss統計軟件包采用菜單加對話框的操作方式,多數情況下無需使用專用的程序語言,界面設置較為人性化,只需通過鼠標點擊即可完成統計分析,更易被非專業人員掌握。其結果輸出形式簡潔,可讀性強,能夠通過激活文本、統計圖、統計表等編輯器進行編輯,也可直接導出至word、powerpoint等辦公軟件系統使用。
2.數據處理功能強大。spss統計軟件包可以直接讀取spss、excel、dbase、ascii、access、foxpro、sas等數據文件;能夠對數據進行名稱、類型、結構等修改,變量變換方式全面;可以合并不同數據庫生成新的數據文件;數據庫保存、導出形式多樣。軟件處理數據量大,可以滿足各種科研、教學數據分析的需要,并能最大限度實現數據共享。
3.統計分析方法全面。spss統計軟件包通過不斷的版本升級,增加新的統計分析模塊,完善統計分析功能。目前,spss除具有描述性統計、單變量分析、非參數檢驗、統計圖形繪制與編輯等常規統計學分析功能外,還擁有多元相關與回歸、logistic回歸、聚類分析、
因子分析、判別分析、主成分分析、生存分析、分類樹、時間序列分析等完善的多因素統計分析功能,上述功能均可通過菜單實現。對于如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等部分菜單中未提供的統計功能,則可以利用簡單的編程予以實現,進一步增強了軟件的適用性,使spss軟件在日常工作中的應用更加靈活高效。
三、spss軟件融入傳統醫學統計學教學體會
1.多媒體教學的普及為spss軟件進入醫學統計學課堂提供了硬件支持。多媒體輔助教學是依靠各種現代化的媒體設備,使傳統靜態的理論課教學形式動態化,極大地提高了課堂上信息的占有量,能夠充分利用有限的授課時間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在醫學統計學理論課教學實踐中,多媒體技術的廣泛應用為統計軟件教學提供了技術平臺,使得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建立鏈接靈活調用統計軟件參與數據分析,使現代化的計算分析工具與傳統的統計理論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學生明白統計理論及方法如何在專業領域中應用,提高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2.spss軟件與醫學統計學教學同步進行實現了教學內容的相互補充,突出了教學重點。一般情況下,spss統計軟件常常作為一門獨立的課程在研究生或本科生中開設,這容易使軟件課教學脫離了統計學基礎而成為單純的軟件使用說明,很難使學生對軟件有更深入的理解,結果學生在日常使用統計軟件時,難免會出現雖然能操作但卻存在不同程度的統計方法錯誤這一現象。將spss統計軟件引入醫學統計學理論課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從繁雜的公式記憶和計算工作中解脫出來,從而使其注意力轉移到對統計學方法的理解和對統計結果的分析判斷上,充分體會到統計學解決問題后所帶來的快樂,有助于提高學生對統計學的學習興趣及創新能力、動手能力的培養。同時,醫學統計學理論、方法的學習也可以提升學生對spss軟件各種分析功能的認識,實現不同功能的及時比對,幫助學生全面理解不同分析方法對統計資料的要求,有效避免統計分析方法的誤用,使分析結果更加科學合理。
篇8
利用現代化學習工具學習當今社會發展所需要的知識是時代的要求,因此應轉變教育思想和更新教育觀念,改變以往的教學方式、學習方式和學習內容,探索適應現代社會、經濟、科技及文化發展的教育觀念和人才培養模式,形成培養適合21世紀所需要人才的教學體系.醫藥院校的數學應以應用為主要目的,應改變以掌握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及基本方法為目的的方式,把教學重點轉移到講解數理統計學概念、思考方法、形成及應用背景等,引導學生思考數理統計學的思維特征,理解數理統計學思想,引導學生應用數理統計學方法解決實際問題,以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學好和用好醫藥數理統計學并不需要高深的數學知識,而是要促使學生在學習數理統計學的時候改變思維模式,使學生從醫藥學的形象思維模式向數理統計學的抽象思維和邏輯推斷模式轉變,并結合教材中例題的講解、學生自身實例資料的分析及作業的批閱使學生理解和掌握統計學中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統計符號及公式等.
2精簡和更新教學內容
在教學內容方面做到突出實用性,適當地減少或減弱概率論部分的理論性和難度,以直觀、趣味和易于理解的方式把概率論作為數理統計的基礎知識加以介紹.在假設檢驗部分注意闡述數理統計方法的思想、應用的背景及應用中所需的條件,重點講解假設檢驗應該如何選取原假設和備擇假設,如何對得出的結論進行合理的解釋;在參數估計部分著重地講解參數估計在實際應用中的重要性、合理性及應用中應注意的問題,區間估計中置信區間的理解及單側置信限在應用中的意義等;在方差分析部分講清楚引進方差分析的意義、假設檢驗的方法對多個總體進行多次t檢驗時的缺點、方差分析應用的條件及合理解釋檢驗結果等;在回歸分析部分注意闡述量與量之間的關系、回歸方程的理論意義及對回歸方程結果在應用中的解釋等.目前SPSS軟件是國際醫學論文中應用最廣泛的統計軟件[2],國內的大部分醫學期刊也要求論文數據統計分析要應用統計軟件處理,統計檢驗結果要用P值來表示,更要求學生了解統計軟件的使用方法,做到正確使用統計軟件.新晨
3互動式的教學方法培養應用、創新型人才
傳統的教學方式是知識傳授型教學,即教師在課堂上灌輸知識,在有限的時間內按教學大綱要求把大量的教學內容盡可能地講授完畢,不能有效地調動學生對學習的主動性,忽視學生應用能力的發展,結果導致學生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統計計算上,很難有時間去深入分析統計結果.互動式教學方法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同時讓學生處于教學的中心,在加強課堂討論的同時,由教員歸納總結,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統計學應用能力的培養主要指可正確選擇和應用統計分析方法解決醫藥學科學研究和醫藥工作中的實際問題[3].為了避免學生濫用及錯用統計方法,教師要重點講清各種方法的適用條件及特點.在考試方法上亦采用開卷考試,使學生不再花大量時間去推敲和死記那些復雜的公式,不再難于分清和理解符號及公式.通過幾年來的改革實踐,發現上述教學內容、方法及手段的改革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真正體會到數理統計學的內容在醫藥及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價值,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劉定遠.醫藥數理統計方法[M].第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9.20.
篇9
一、目前統計學教學存在的問題
1.教學思想陳舊,教學觀念無法與時俱進
學校、教師和學生對于統計學的教學目的認識不足,重視程度不夠。目前無論是國民經濟管理,還是公司企業乃至個人的經營、投資決策,都越來越依賴于數量分析,依賴于統計方法。統計方法已成為管理、經貿、金融等許多學科領域科學研究的重要方法。而目前很多學校非統計專業的教師往往只是孤立地看待統計學,對于統計學在建立學生完整知識和能力體系兩方面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從而造成學校對于統計學研究和教學資源的投入不足,以及教師對統計學教學熱情不高的現象。
2“.重知識,輕能力”和“重理論,輕實踐”的思想仍然十分嚴重
在這種觀念下,學校只能培養出高分低能的學生,而學生的統計思維和能力很難有效地建立起來。統計學作為一門實用性很強的學科,如果教學中缺少了實踐環節的支撐,教與學的效果將會大打折扣,教師的熱情和學生的興趣也很難被有效調動起來。
3.教學內容綜合性、應用性和先進性嚴重不足
目前,學科間的交叉融合和統計研究領域的拓展使統計學理論和實踐本身有了很快的發展,同時計算機的廣泛使用使統計學在其他學科中得到了廣泛應用。而目前教材內容往往不變,陳舊的內容缺少學科的交融。
4.教學方法和手段上的不足
傳統“重知識,輕能力”的觀念以及“填鴨式”的教學模式,使教師教學的方法簡單化,主要表現在以下四點。
(1)案例的時效性和針對性差。教學案例基本上是重復其他教材上的例子,嚴重缺乏時效性,即使舉例也是經過處理的簡化例子,與當前的經濟生活差距很大。而統計學中的教學重點又要求有很強的時效性,缺少時效性和針對性的案例使學生很難有學習熱情,學到的知識很難應用到實踐中去,嚴重影響了學習效果。
(2)教師偏重理論知識講授而忽視了理論的應用以及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教師往往過分注重知識的培養,對于理論和實踐的結合往往不夠重視,從而造成學生對案例教學的效果不滿意。學生在學習其他課程時,不能熟練地使用統計這一基礎手段進行分析,使統計學的應用效果大打折扣。教學方法上是以老師的講授為主,缺乏師生互動、缺乏對統計方法的實際應用。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興趣的激發,特別是在對學生的思維方式及創造能力的培養上都缺少有效手段。
(3)單一的教學形式嚴重制約著教學效果。在目前學校有限的條件下,教師基本采用案例講解法,但未與多媒體教學和計算機實驗相結合,導致教學缺乏生動性、形象性和實用性,使學生的學習效果受到影響。雖然計算機已相當普及,由于教師的知識結構不足和學校計算機環境建設上的滯后,導致統計軟件在統計課程教學中的應用遠遠不夠,教學效果與教學目標相差較遠。
(4)考核手段落后,教學效果評價動力不足。統計課一直沿用期終閉卷筆試方式。這種方式對于教與學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基礎理論部分的教學質量。但是這種考核手段忽視了對于學生實踐能力的考核,在全面測試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上存在著缺陷。學生為了應付考試,基本靠死記硬背學習統計學,沒有從本質上抓住統計學的知識精髓,沒有形成靈活運用知識和分析方法的能力。學生畢業走上社會后,缺乏正確選擇和靈活運用理論、方法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
二、統計學教學的發展趨勢分析
1.統計學與實質性學科的結合更加緊密,統計學更加重視應用性研究
從統計方法的形成歷史看,統計方法來自于實質性學科的發展,并逐漸形成與經濟學、哲學和數學等并列的一級學科的發展趨勢。另外,從學科體系看,統計學與實質性學科之間的關系是相交的,統計學與相應的實質性學科相結合,才產生了相應的統計學分支。因此,統計學與各門實質性學科的緊密結合,不僅是歷史傳統更是統計學發展的必然模式。實質性學科的發展為統計學的應用提供了“基地”,為統計學的發展提供了契機。21世紀的統計學研究將會沿襲這種發展模式,統計學與實質性學科的結合將更加緊密。統計教學如何適應時代的要求、培養當前社會需要的人才,是統計學教育改革應該關注的問題。
2.計算機科學與統計學緊密結合,為統計學帶來了革命性的發展電子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使統計所涉及的復雜數據處理工作變得非常容易。統計軟件的發展使各種統計方法有了高速計算的支撐手段,其他專業的工作者也可以憑借統計軟件進行各類現實問題的數據分析,而不必對復雜理論背景進行研究。統計軟件的使用不僅使統計計算變得簡便、準確,同時也使教學由抽象繁瑣變得生動、輕松。所以說計算機和統計軟件的使用對統計學發展是一場革命,現代統計學已經離不開計算機和統計軟件,計算機教學已經成為統計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
三、統計教學改革的主要措施
1.教學理念
與時俱進,培養復合型和應用型經濟與管理類高素質統計人才。統計學教學重要的不是只幫助學生了解統計方法的數學細節和數學證明,而是要不斷提高學生的統計思維和理解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要從“重知識,輕能力”的教學觀念向著重提升學生統計素質和統計分析能力轉變。其中學生的統計能力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數據處理能力,二是調查研究能力。
2.教學內容
教材是統計學教學的基礎,在統計學教改中尤其要重視教材的改革。教材改革主要包括以下六個方面。其一,在教材中,除了包括原有的基礎理論和案例以外,還需要增加一些在經濟社會分析中具有清晰應用前景的統計理論與方法,以及統計學最新進展的內容。其二,要加強與其他實質性學科的相互融合,增加應用實例以及這方面的最新進展。其三,要加強與計算機技術的結合,教材中需要增加計算機的案例與練習,幫助學生真正掌握使用計算機進行統計分析的技能。其四,重視統計學案例庫的建立。案例教學是一個全面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教學方式,而案例庫的質量將直接影響著教學的質量和效果。其五,應選擇容易理解、與
實踐銜接密切的教材,或參與教材的編寫工作。這有助于教師掌握教材的精髓,對于課下學生的預習和復習提供幫助。其六,加強科研攻關,更好地開展“統計學”課程多媒體教學,對多媒體技術進行系統研究。了解并熟悉多媒體教學特點、功能及主要目的,突出教學重點、難點及教學總結等部分。加入實際的案例,講究圖像色彩和動態效果,突出重點、化解難點,形象直觀地表現教學內容,有利于師生之間知識交流。
3.教學方式
(1)堅持集體備課制度,在集體備課活動中交流經驗。這樣使教師們看問題的視角更開闊,理論研究深化了,形成一批有益的教學成果。同時有助于改進教學方法,提高講課技能。
增加啟發性教學的比重,要教會學生收集、整理數據的技術,還要教會學生統計分析的方法,讓學生能夠通過思考,透過現象看到本質,能夠通過演繹和歸納的方式,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2)多采用互動式教學,在課堂上以案例分析的方式提高學生的參與率,通過問答或者小組討論的方式啟發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獨立思考的積極性,讓教與學共鳴。
(3)建立統計學習題庫。習題庫根據教材各章的內容,以標準化的單項選擇題為主,判斷題和應用題為輔,使學生在學習完每章課程之后,能自行了解對所學部分的掌握情況。同時還應提供練習題的詳細解答,給教師提供方便,也可以供學生參考。
(4)改進考核方式,進行綜合應用能力考核。一方面,改進原來單一的閉卷筆考方式,采用撰寫調查報告、案例分析、計算機操作、社會實踐與筆試結合的立體式考核方式,從知識和能力兩方面來考查學生對課程內容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考試要與其他相關的專業結合,有條件的學校,可以通過寫調查報告、大作業或者是社會實踐的方式,考查學生在統計綜合應用方面的能力。
4.教學手段
(1)加強案例教學的比重和質量。案例教學是一個全方位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教學手段,它在整個統計學原理的教學中可以起到主導作用,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所以,教學改革可從幾個方面加強對案例教學的研究。首先要針對重要的知識點和綜合應用的知識設計專門的案例,使案例教學的范圍覆蓋這些知識點。建立統計學案例分析輔導材料,案例素材的選取與教材每章的內容相對應。其次,加強使用現代技術手段,借助計算機和網絡進行案例教學,減輕學生進行復雜計算的壓力,讓學生的主要精力放在案例的分析上,提高教學的效率和效果。最后,教師可以選用案例在課堂上講授,也可以布置給學生作為案例作業,從而加深學生對教材中統計方法的理解。
(2)加強計算機教學。首先注重統計學教學與統計軟件的有機結合。圍繞教學大綱,在每一個知識點上都充分發揮計算機的作用,設計相應的教學方案,使學生通過統計軟件和相關的練習掌握這些知識點。加強學生使用計算機解決統計問題的能力,使其成為學生的一個最基本技能。一方面要幫助學生掌握統計分析軟件(SPSS,SAS)和數據處理軟件以及其他預測軟件的使用,另一方面要通過案例、課外作業、上機考核的方式使學生能夠靈活運用這些軟件處理實際問題。
(3)加強教師隊伍的培養是順利進行統計學教學改革的重要前提。教師是統計學教學中最重要和最能動的因素,教師的綜合素質與統計學的教學質量息息相關。隨著統計學的不斷發展,客觀上增加了“統計學”課程的深度與難度,提高教師的專業知識水平、
篇10
關鍵詞:統計學;實驗內容設計;實驗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1年11月15日
統計學是經濟管理類專業必修的專業基礎課。統計學課程的教學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統計思維,掌握理解統計基本技能,培養學生統計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在統計學理論教學基礎上,通過實驗教學,既可以鞏固所學的理論知識,也可以培養以定量分析為特征的統計思維能力,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
一、統計學實驗課程教學開設的必要性
(一)統計學的課程性質要求開展實驗教學。統計學作為探索和研究經濟現象的數量關系的重要方法和手段的專業基礎課程,其教學內容包括統計數據搜集、統計數據整理和顯示、數據的概括性度量、概率及概率分布、抽樣推斷和參數估計、假設檢驗、方差分析、時間數列分析、統計指數和因素分析、相關與回歸分析和統計預測與決策等內容。在統計學課程的學習、應用過程中,學生需要學習處理大量的數據,利用各種統計圖形、表及統計模型,探索出數據中內在的數量規律性,這使得統計學需要實驗教學,使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相結合,讓學生學會處理日益復雜、精確的模型,對實際中各領域的問題進行正確的統計分析。
(二)實驗教學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統計學課程的興趣。統計學實驗教學可以讓學生利用統計軟件將枯燥、乏味的數據用各種形象、生動的統計圖表顯示出來,達到活躍教學氣氛,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的效果。統計學實驗教學內容可以結合現實社會經濟問題和學生的專業背景,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而且有利于提高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消化吸收,增強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可以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是統計學教學的基本要求,統計理論知識的學習需要通過實驗課讓學生將統計理論應用到實際問題當中,在實驗中加深對統計理論和方法的理解,增強學生運用統計方法的創新意識。統計實驗教學一般采用計算機加統計軟件包的教學方式,不僅可以使教學內容更加深入、生動和更全面,還可以使學生在寬松的環境下認知統計應用的實質,提高統計學的教學效果。
(四)可以促進教師統計學理論教學水平的提高。通過統計學實驗教學,可以將統計理論知識和使用方法應用于實際問題的解決,從而將統計方法、統計軟件包、實際數據以及相關領域專業知識結合起來。統計學實驗教學改變了教學形式,這就要求教師對實驗教學的內容、工具、方法進行深入研究,把統計理論與實際應用相結合,提高自身的業務能力,從而促進教師教學水平和應用研究水平的提升。
二、統計學實驗課程內容設計
統計學課程實驗項目包括三種類型,分別是驗證型實驗、設計型實驗和綜合型實驗,驗證型實驗主要是讓學生使用統計基本概念、方法來分析和處理統計數據,可以用于強化學生對基本概念、思想和統計方法的理解與掌握。設計型實驗是訓練學生使用計算機和統計軟件等工具實現統計方法,通過分析具體的案例,使學生能夠運用統計思想、方法,設計出解決問題的步驟并進行相應實驗操作。綜合型實驗是訓練學生綜合應用統計方法及統計軟件等工具來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可以讓學生在社會實踐活動中,結合自身專業方向進行問題收集、整理資料,利用軟件進行具體分析操作,并對計算機輸出結果加以解釋說明。
(一)驗證型實驗
1、統計數據的整理與顯示。實驗內容主要有數據排序,頻數分布表的編制,條形圖、圓形圖、圓環圖、箱線圖、莖葉圖、直方圖、折線圖和累計折線圖等數據的直觀顯示。
2、統計數據的基本統計分析。實驗內容包括計算描述數據分布特征的測度值,主要有描述數據集中趨勢的測度值,如算術平均數、眾數、中位數等;描述數據離散程度的測度值,如極大值、極小值、四分位數、標準差(方差)、離散系數等;描述數據分布程度的測度值,如偏度系數、峰度系數等。
3、統計數據的參數檢驗與方差分析。實驗內容主要包括單樣本t檢驗、獨立樣本t檢驗和配對樣本t檢驗、單因素方差分析、多因素方差分析等。
4、統計數據的相關與回歸分析。實驗內容主要是利用統計軟件繪制變量數據的相關散點圖、計算相關系數等方法分析變量之間的相關關系,并根據數據構建回歸方程,對回歸方程進行統計檢驗,利用回歸方程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等。
5、統計數據時間序列分析。實驗內容包括時間序列逐期增長量和累計增長量的計算,時間序列定基、環比發展速度的計算,用移動平均法、最小二乘法對時間序列的趨勢進行測度等,用季節比率法測度時間序列的季節指數等。
6、統計指數的編制實驗。利用平均指標指數的技術公式,根據所給數據資料,編制居民消費價格指數。
(二)設計型實驗。抽樣調查設計實驗:根據提供的資料,運用統計軟件對研究對象進行不同組織形式的抽樣,計算其抽樣誤差,并對總體參數做出一定可靠程度的估計。
(三)綜合型實驗。根據學生興趣,制定統計調查方案;完成該問題調查問卷的設計,并進行問卷調查;利用統計分析軟件對采集的信息錄入、整理、分析;寫出3,000字以上的統計調查報告,要求根據處理后的數據信息,分析存在的問題,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
三、統計學實驗課程教學設計
(一)實驗課程軟件選擇。統計學實驗課程可以使用的統計軟件很多,如SAS、Eviews、EXCEL、SPSS等軟件。SAS軟件在設計上也是完全針對專業用戶進行設計,操作以編程為主,非統計專業人員掌握起來較為困難。Eviews主要運用于經濟計量模型的設立、估計、檢驗和應用等,掌握和熟練使用該軟件需要專門的訓練和較長時間的摸索。EXCEL提供包括數據管理、描述統計、概率計算、假設檢驗、方差分析和回歸分析等統計分析功能,但是沒有直接提供箱線圖、莖葉圖、無交互作用可重復的雙因素方差分析、方差分析中的多重比較、非參數檢驗、質量控制圖等方法。SPSS是應用最廣泛的專業統計軟件,它的操作界面極為友好,窗口方式展示各種管理和分析數據方法的功能,只要掌握一定的Windows操作技能,粗通統計分析原理,就可以使用該軟件。因此,統計學實驗課程教學中采用SPSS軟件,就可以滿足統計學實驗教學的需要。
(二)實驗教學的組織形式與教學要求
1、實驗教學組織形式。實驗教學的組織形式采取實驗與理論課穿行,以理論教學的知識內容為基礎,在理論教學完成后,進行相應的實驗教學,使學生將理論教學中所學知識利用SPSS軟件進行計算與驗證。實驗課以學生自己動手為主,教師運用多媒體課件講授實驗的指導內容,并進行現場的指導和點評,加深學生對相關理論知識的認識和理解。
2、實驗教學要求。(1)學生要掌握SPSS軟件的基本統計分析功能,熟悉SPSS軟件的基本操作,利用SPSS軟件的基本統計分析功能完成相應問題數據的分析;(2)學生要熟練地掌握SPSS軟件統計分析功能的基本結構及對其分析結果的解釋,特別是對實際問題統計分析結果的經濟學解釋;(3)學生要掌握統計學案例分析。課余時間進行統計案例的設計、資料的收集、討論,對經濟數據的分析與整理,做成相關的數據分析表,在實驗課堂上進行示范、交流和討論。
3、實驗考核方法。統計學課程實驗成績以一定比例納入總成績,實驗成績由實驗出勤、實驗報告、上機測試三部分組成,具體通過實驗報告體現。實驗評分采用100分制:實驗課考勤10分、實驗狀況25分、實驗調查報告65分。學生每完成一個實驗項目,根據上機操作結果撰寫相應的實驗報告,實驗報告上應該注明實驗目的、實驗內容、實驗準備、實驗步驟、實驗操作結果及分析、實驗體會等項目。實驗報告以書面形式提交,評分標準主要根據實驗目的是否明確、操作步驟是否完整、實驗結果及分析是否合理、實驗報告格式是否規范等。
四、結論
實驗教學是統計學課程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實驗教學的重點是利用統計軟件,在統計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分析的基礎上對統計數據的處理,使學生可以實現統計知識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學生運用統計知識和計算機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最終培養出適應經濟管理需要、具有較強動手能力、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主要參考文獻:
[1]王吉春.關于經管類專業開展統計學課程實驗教學的思考[J].統計教育,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