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的診斷步驟范文
時間:2023-07-30 10:28:2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健康教育的診斷步驟,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優質護理;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7-4614-01
優質護理是以現代護理觀為指導,以充分滿足患者的護理服務需求、保障護理安全為宗旨,落實護理工作職責,規范臨床行為,改革護理工作模式,創新護理管理體制,全面提升服務質量,促進護理學科向縱深發展的一種工作模式與管理體制[1]。健康教育是研究傳播保健知識和技術、影響個體和群體行為、消除危險因數、預防疾病、促進健康的一門護理技術。為患者提供優質、高效的健康教育是開展優質護理、落實護理工作責任的必然要求。我院于2010年6月開始實施優質護理,四年多來在優質護理健康教育方面探索出一定的經驗,現總結如下:
1 健康教育實施原則
健康教育的實施應具有可行性原則、針對性原則、保護性原則、階段性原則及程序性原則。健康教育必須考慮患者接受教育、進行實施的可行性;根據健康教育對象的個體差異,實施個體化的健康教育,做到健康教育有針對性;在健康教育過程中應注意保護患者及患者家屬,避免其身心受到傷害;應隨著患者的病情、心理變化而動態變化。根據患者身心發展的不同階段,進行動態評估,制定相應的護理措施;健康教育應按照程序有序進行。
2 護士在健康教育中的職責
2.1 組織作用 護士是健康教育管理者,應具備扎實的醫學知識和護理技能,有嫻熟的溝通技巧、良好的心理狀態、較強的洞察力及組織能力。在患者住院全過程中,針對不同個體,詳細、準確地落實內容,組織好各個階段健康教育的實施,確保健康教育優質、有序進行。
2.2 主導作用 護士是健康教育的第一執行人,在健康教育中應發揮主導作用。
2.3 監督作用 護士是健康教育的主體,不僅要傳授知識,更要幫助、監督患者建立健康的行為。
2.4 橋梁作用 護士要擔任協調者,與醫生等其他工作人員有效溝通和協調,在患者和醫務人員之間架起一座傳授知識和矯正不良健康行為的橋梁。
3 實施健康教育的程序
健康教育通過評估、診斷、計劃、實施、評價五個步驟來進行,這五個步驟是一個不斷循環的過程。在對健康教育最終效果進行評價時,若發現問題,應該進入新一輪的循環,以提高健康教育效果。
3.1 評估及診斷 評估是健康教育的重要前提,評估內容為患者的文化程度、學習理解能力、體力及運動能力、有無了解健康信息的愿望,患者對疾病相關健康教育知識的了解情況,對疾病的態度與相關行為表現。評估方法:收集患者信息、觀察患者生活方式、閱讀患者病歷等;根據評估所得資料,做出健康教育診斷,列出患者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導致該問題的原因。
3.2 計劃 健康教育計劃的核心是目標,制定目標時應根據患者的個體化差異制定出明確、具體、可測量的目標。健康教育計劃提出的學習目標一般分為三類:一是認知目標,對健康信息的理解和接受。二是情感目標,健康相關態度的形成或轉變。三是技能目標,掌握和運用某操作技術的能力。
3.3 執行健康教育計劃 執行健康教育計劃的過程是健康教育中最重要的環節,在此過程中要嚴格遵守健康教育的原則,護士必須具備溝通技巧、知識傳授技巧、行為訓練技巧等。良好的溝通技巧分為語言溝通和非語言溝通。健康教育主要是通過知識的傳播,幫助患者認識與自身相關的健康問題,建立良好的健康行為方式。
3.4 評價 一是由專家小組成員共同制定健康教育效果調查問卷發放給患者,在調查前向患者詳細解釋問卷中問題及填表要求[2],評價健康教育信息、措施是否能滿足患者需要。二是各科室制定健康教育質量評價標準表,考核責任護士健康教育目標是否順利實現。
4 實施健康教育的方法
4.1 護士必須掌握靈活多樣的健康教育形式和方法,慨括起來主要有知識傳授和行為訓練兩種。知識傳授包括語言交流、文字教育法、形象教育法、電話教育法、綜合性教育法;行為訓練包括自我能力訓練、住院適應能力訓練、康復能力訓練。自我能力訓練可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主要包括日常生活能力的訓練,如洗臉、穿衣等。住院適應能力訓練包含了患者住院期間有利于疾病康復的一系列行為的訓練,如腹式呼吸,引流等。康復能力訓練可促進患者功能恢復,如骨關節功能恢復。
4.2 健康教育職責劃分 我們將實施健康教育人員的職責劃分為三個層次,即醫院層面、科室層面、個人層面。醫院設立咨詢中心,提供咨詢電話,專家門診咨詢,提供各個病種的健康教育處方、科普讀物、衛生宣傳畫、小冊子、報刊,電子顯示屏,定期組織同病種的病友會等??剖覄t通過每月的工休座談會,科室宣傳欄,主管醫生咨詢等方式,為患者提供相關知識。個人層面是責任護士對患者進行一對一的健康教育指導,針對患者需求和病情發展,及時調整健康教育計劃,為患者提供完整、動態的健康咨詢指導。
5 討論
隨著優質護理服務的開展,健康教育已成為護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并貫穿于護理工作的全過程。健康教育效果的高低直接影響到患者對醫療和護理工作的配合程度,也直接關系到患者疾病的轉歸和預后情況。護士在健康教育中應明確職責,把握健康教育實施原則,掌握健康教育程序及正確的實施方法,設計健康教育滿意度調查表、質量評價標準表對健康教育的效果進行評價。通過采取以上各種有效措施,能提高醫院健康教育的整體質量和效果。
參考文獻:
[1] 溫賢秀,張義輝.優質護理臨床實踐[M].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年.122-128.
[2] 陳舜玉,章快芳,張璇君. 健康教育路徑在門診性病患者中的應用[J]護理管理雜志.2014. 14(4):290-292.
篇2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410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7-3847-01
病人健康教育是醫院健康教育工作的主體,是整體護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病人的健康教育是為了預防疾病、恢復、維護和增進健康或最大限度地減少疾病和傷殘對人群健康的影響,而在社區實施的綜合性衛生保健服務,使病人了解健康知識,改變不健康行為,使病人的行為向有利于健康的方向發展。
1病人健康教育的意義
隨著社會進步,人們對生活質量要求不斷提高,病人對治療和護理的參與意識增強,希望懂得合理用藥知識,加強護患關系,取得病人的信任,減少醫療糾紛,增進病人對疾病的正確認識,提高病人的自護能力,最大限度的激發護理工作者的工作熱情,最大限度地滿足患者的合理需要,營造出和諧的護患關系,使醫院健康穩定發展。
2病人健康教育與整體護理的關系
2.1病人健康教育是整體護理的重要內容整體護理的指導思想是以病人為中心,運用護理程序和護理專業知識技能。根據病人的狀況,做好全面身心護理,護士應以整體護理的觀念貫穿于護理病人的全過程,協助病人完成日常生活活動,保持病人的舒適和安全;協助病人克服壓力和焦慮,使病人身心處于接受治療的最佳狀態。
2.2病人健康教育是護理程序的組成部分病人健康教育程序是運用健康教育原理和方法有計劃實施病人教育過程,分為健康需求評估、教育診斷、教育計劃、實施教育活動和教育效果評價等5個步驟,在護理過程中,護理程序與病人健康教育程序融為一體,協調一致密不可分。
3病人教育內容
3.1入院介紹責任護士主動向病人及家屬做自我介紹,并介紹醫院病區環境,醫護人員情況及規章制度,如:生活制度、探視制度、陪護制度、衛生制度等使病人盡快熟悉和適應住院環境,有利于病人接受治療和護理。
3.2心理護理心理護理的目的是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調動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主動性,增強患者對治療的信心。
了解和滿足病人的心理需求,使患者學會自我調整,保持心情愉快,以消除患者焦慮、恐懼心理,消除悲歡情緒同時放松心情、充滿自信,使其保持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以增強其戰勝疾病的信心,使患者早日康復。
3.3衛生知識宣教針對病人的健康需求,講解衛生保健知識,病情方面的治療和護理等知識,以及飲食與用藥指導。囑咐病人不能不能隨意進食和暴飲暴食,要按醫生要求進食和用藥,并注意觀察用藥后的不良反應,使病人充分了解治療經過和轉歸,是病人健康教育的一項主要任務。
4病人教育程序
4.1評估健康需求收集一般資料,了解病人一般情況;查閱病歷,了解病人健康情況;問卷調查,了解病人健康需求,根據收集的健康資料進行健康評估,制定護理計劃。
4.2病人健康教育診斷根據收集的健康資料做出準確的教育診斷,以便制定有效的護理措施。
4.3制定病人健教計劃病人健教計劃是指導護理人員開展病人健康教育的工作指南,也是整體護理實施質量的保證,明確管理質量的內涵,不斷完善質量管理和評價體系。制定教育計劃要確定教育目標,要有針對性、要切實可行、要具體到可測量可觀察到的改變。
4.4實施病人健教根據病人健教計劃實施病人健康教育行動,是病人健教程序中最重要的環節,健教計劃能否落到實處,取得預期效果,關鍵在于健教者的教育方法和溝通技巧,能否調動病人的積極性,使病人理解和接受。同時,要充分尊重病人的權利,動員并利用病人自身力量參與醫護過程,學會自我保健,促進身體健康。
4.5評價效果在實施健教過程中,要經常觀察和了解病人對健康教育內容、方法及醫護人員的態度是否滿意。健教目標是否準確,要不斷評估健教方法的效果,如果不滿意或新問題出現應及時修訂計劃,改進護理方法,直到病人滿意,完成預期目標受到良好效果為止。
篇3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至2013年112例糖尿病患者,其中男性59例,女性53例,年齡39~69歲,平均年齡59.4歲。將112名患者隨機分為第1組和第2組,每組56例,每組中糖尿病患者的年齡、性別、病史、病情、受教程度等一般情況經統計學分析,無顯著差異(P>0.05)。
1.2方法
每組糖尿病患者在監測血糖、腎功、血脂、飲食等方面,均按照醫囑進行相關藥物治療。1組患者于每周日下午選取1h進行健康教育,兩組患者只進行糖尿病常規治療和傳統護理。
1.3評價方法
使用自制情況調查表,其中包括糖尿病基本知識(10分)、治療知識(10分)、自我保健知識(10分)、并發癥知識(10分)、飲食護理(30分)、遵醫囑用藥(20分)、主動測血糖(15分)、足部護理(25分)八項內容。7周的健康教育結束后,兩組患者填寫問卷,對各項內容的分值進行統計,比較組間差異,觀察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1.4血糖監測
在整個健康教育進行過程中以及結束后3個月內對兩組患者的血糖進行監控以及比較,以最后一次血糖測定結果進行比較。
2結果
2.1糖尿病患者知識改變情況
參與健康教育的第1組患者懂得了飲食治療和運動治療對糖尿病的重要性,并掌握了藥物治療的相關注意事項,同時對糖尿病的各種并發癥有了一定的認識,學習如何積極預防并發癥,未參與健康教育的第2組患者對糖尿病治療知識掌握及急慢性并發癥掌握較少,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糖尿病患者自我保健能力的改變情況
第1組患者通過健康教育,自我保護意識和自我保健意識明顯增強,能夠利用所學知識進行自我保健,平衡飲食,主動遵醫囑用藥及積極測定血糖,并注意預防糖尿病足產生,而第2組患者在相關方面均不如第1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血糖變化
結果表明,參與健康教育的第1組56例患者在3個月后的血糖檢查中,有51例空腹血糖降至正常,占89.93%,第2組中,56例患者有27例空腹血糖降至正常,占49.69%,差異有顯著性,
3討論
篇4
【關鍵詞】 糖尿病;健康教育;體會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我國社會人口老年化的到來,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已經成為糖尿病護理和治療中的重要環節。因此,如果做好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自我保健意識,減少并發癥的發生顯得尤為重要。三門峽市中心醫院干部病房自2006年以來利用多種方式對180例糖尿病患者實施健康教育,均獲滿意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180例糖尿病患者,其中男110例,女70例,年齡21~70歲。其中1型糖尿病18例,2型糖尿病162例,病程為1~21個月,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72例,高中及高中以下文化程度108例。
1.2 方法
1.2.1 培訓護理人員 只有護理人員全面掌握糖尿病的專業知識,才能對患者實施系統的健康教育。將糖尿病病因、發病機理、預防、飲食控制的必要性和方法、降糖藥的種類、用法及副作用、降糖藥并發癥的預防保健等相關內容,制成書面材料、卡片寫作為標準的健康教育計劃。
1.2.2 收集材料 對于新入院患者通過直接接觸,深入了解等方式來收集患者的一般情況,如:生活方式,飲食習慣,性格特征及對糖尿病知識的認知程度,來建立患者健康教育的資料卡[1]。
1.2.3 制定教育計劃 采用集體教育,個別指導,健康教育宣傳欄與發放卡片相結合,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增減相應的內容,并選擇合適的時間,如晨、晚間護理時、做治療時或選擇下午空閑時間對患者分階段反復進行講解,每次講的內容不要太多,要易懂、易記、少而精,另外,在對患者實施健康教育過程中,隨時進行針對性的個別指導,以滿足不同文化程度的患者。
2健康教育內容
2.1 糖尿病基礎知識宣教
2.1.1 提高糖尿病的早期診斷率 向患者詳細介紹糖尿病概念,臨床表現和分型,糖尿病由于病程較長,癥狀隱匿,患者往往沒有明顯不適,所以患者沒有就醫的要求。故醫務人員需加強關于糖尿病早期癥狀以及早期并發癥癥狀的宣教,并建議高危人群定期體檢,以早期診斷糖尿病。
2.1.2 提高對糖尿病并發癥的危害性認識 糖尿病引起并發癥主要是因為全身大小血管均被累及,并發癥中主要以糖尿病腎病、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神經病變、心肌病最為常見,糖尿病的愈后取決于這些并發癥的有無、嚴重程度以及能否有效地延緩并發癥的發展。許多患者僅僅知道糖尿病而不知道并發癥,更不知道其并發癥的危害性。所以提高患者甚至整個社會的認識,對于早期診斷及有效治療糖尿病非常重要。
2.2 飲食治療 是糖尿病的一項基礎治療措施,要控制總熱量而不僅僅限制主食,知道糖、脂肪和蛋白質為人體的三大供能的營養物質,三大物質之間可以相互轉化,指導患者和家屬掌握每天總熱量的計算方法。首先根據患者的身高計算出患者的理想體重,再結合患者的工作性質和生活習慣,計算總熱量,再根據患者的實際體重及其他情況,可酌情加減??偀崃堪幢确峙?遵循兩個要求:①三大營養素所占的比例基本為蛋白質15%、脂肪35%、碳水化合物50%;②根據生活習慣和藥物使用的時間、劑量、三餐的熱量比為1/5、2/5、2/5。如果患者仍有饑餓感,切不可隨意加熱量,可以蔬菜補充。注意在病程中,根據患者體重的增減,病情變化,適當調整。
2.3 用藥指導
2.3.1 口服降糖藥的使用 指導患者掌握用藥時間、劑量、類型、藥物的作用機制、作用時間及可能出現的不良反用。
2.3.2 胰島素的使用 教會患者如何正確抽吸、注射胰島素以及低血糖的預防和處理等。并在患者出院前教會其注射方法及掌握有關必要知識,如低血糖的處理應分為兩步:(1)給予快速能吸收的單糖,如6粒果凍、1顆糖、1勺蜂蜜等;(2)給予吸收較慢的淀粉食物,如饅頭、餅干、面包等。經過兩步處理一般15min即可緩解,若效果不明顯,可重復上述步驟[2]。
3 體會
3.1 自我保健意識增強 實施健康教育以來,患者對糖尿病的知識有了深入了解并積極主動配合治療,血糖得到良好的控制,學會了有關的護理知識,增強了自我保健意識。
3.2 提高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糖尿病治療的目的是控制血糖,只要能理想地控制血糖,就能有效的緩解癥狀,防止或延緩并發癥,改善生活質量,延長壽命。如果護理人員能為每個糖尿病患者認真進行健康宣教,并在社會上廣泛宣傳,那么,糖尿病的早期診斷率、治療的依從性都可以得到明顯的提高。
4 討論
糖尿病不僅給患者的健康及家庭幸福造成很大影響,同時也給家庭、社會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近年來,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問題日益受到各方面的重視,現代綜合治療包括教育、飲食控制、運動療法、降糖藥物及自我監測5項內容[3]??梢?糖尿病教育已經成為糖尿病防治的一項基本內容,成為綜合治療糖尿病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參 考 文 獻
[1] 李穎楣,李文利.護理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實施體會.中國誤診學雜志,2009,7(9):5004.
篇5
循證護理(EBM)是循證醫學應用于臨床護理服務過程中的新型模式,是能夠從根本上提高護理服務的有效性和科學性的一種手段。循證護理主要是根據患者的實際需求以及臨床護理實踐,制定一系列完善而又全面的一種護理模式,對于臨床護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循證護理(EBN)的概念
循C護理是由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受到循證醫學理念所提出的一種全新的護理模式,與循證醫學相同,其主要是在明確科學證據的前提下所開展的一種護理服務。在護理實踐的過程中通過根據患者的實際需求進而制定針對性的護理方案。循證護理的真實意義是在獲取最為可靠和真實的數據前提下,根據護理人員的自身專業技能和患者的康復期望所制定的一種護理體制。
2.實現循證護理的策略構建
實施循證護理的過程中,需要按照循證醫學的五個實施步驟所完成。強調善于發現問題的同時,客觀而又全面的收集文獻中有價值的資料和證據,進而進行正確而又準確的評估,在準確評估的前提下,制定出行之有效的護理方案,并完好的應用于臨床實踐的過程中。具體分為以下步驟:
2.1 提出問題。在臨床護理的實踐過程中,大部分糖尿病患者對于該類疾病的發生機制存在認知錯誤,對于自身疾病的相關護理常識和管理技能嚴重匱乏,進而導致對于血糖水平的控制并不理想,將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并發癥,若未及時進行合理控制和護理,將會嚴重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因此,加強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指導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雖然在實施綜合護理過程中進行健康教育指導,但是護理效果并不理想,其主要是由于采取單一的指導方法,難以將患者自身的潛能和動力激發出來,不利于患者主觀接受;其次,是由于護理人員缺少完善的編制體系管理方案,治療任務十分繁重,并沒有充足的時間進行針對、反復的教育。
2.2 收集證據。將糖尿病以及健康教育等關鍵詞進行數據庫檢索,尋找有關糖尿病的健康教育文獻和資源,尤其是對于糖尿病健康教育方案以及效果評估等方面的資料。
2.3 評價證據。采用質量評價標準將有效性、實用性的信息進行檢索和歸納,來自于多個嚴謹樣本的研究結果可信度較高;而來自于非隨機研究的試驗結果,可信度中等;對于隨機分組進行科學研究的試驗結果而言,可信度較低。
2.4 應用證據??偨Y護理人員在實施健康教育指導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和漏洞,詳細分析糖尿病患者對于健康教育指導內容的需求,根據研究結果制定針對性的健康教育指導方案,根據不同患者的個人需求提供個性化的健康教育指導:①集體指導。開展專題講座進行統一授課;②小組示范;學習糖尿病的相關常識和健康知識,親自示范有關血糖和血壓水平的測定方法、胰島素的注射方法等,講解合理膳食、食品交換的具體方法;③單一指導。針對個別患者的實際情況提供針對性的健康教育指導,及時回答患者所提出的問題;④經驗交流。由長期患有糖尿病的患者講解自身控制血糖水平的有效方法和對策,進行病情之間的交流;⑤發放有關糖尿病的宣傳手冊;⑥利用電話或者微信等方式進行在線咨詢和指導,加強對于患者的延續性指導和護理[1]。
2.5 結果評估。采取問卷調查的方式進行結果評估,了解培訓課程以及患者的認知能力和管理水平后,了解患者的血糖控制情況、治療依從性以及生活質量是否得到改善。由于上述的健康教育指導方案均由患者親自參與,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護患之間的交流,進而建立和諧的護患關系,提高患者對于相關常識的認知興趣。通過親身示范的方式,能夠增加患者的記憶力,利用多媒體設備,能夠更加直觀的為患者展示相關知識,極大程度節約了有限人力資源和物力資源,利于患者的理解和記憶。
3.EBN對臨床護理實踐的影響分析
循證護理模式主要是將試驗研究與臨床護理相互結合,使得護理工作真正成為一門專業性的研究課程。以護理需求為依據制定臨床實踐方案,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改變護理人員的工作經驗和行為習慣,從根本上提高護理質量、利于護理學科的未來發展。具體影響如下所示:①通過利用循證護理理念,能夠發現最為有效而又實用的護理手段和方法,伴隨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科學技術的快速進步,全新的理論知識和科學技術脫穎而出,隨之而來的治療方案和護理措施也發生了相應的改變。想要制定符合患者需求的針對性護理方案,需要詳細調查和評估患者的患病情況和預后期望,進而提出有效的解決對策,而利用循證護理模式,能夠更好的解決這一問題;②在一定時間內尋找到最為有效的證據,并及時更新護理人員的專業技能和相關常識。伴隨人們對于疾病的了解和認識不斷深入,護理學科的不斷發展,護理人員的工作量逐漸加重,只有開展有效的循證護理模式,才能夠使得護理人員緊跟時代的腳步,在短時間內掌握最新的護理理念和專業技術,并將其應用于自身的護理工作之中,進而獲取最為理想的護理效果,極大程度縮短了患者的住院時間,加快了患者的病情恢復,為患者以及患者家屬節約了治療費用,更加合理的配置了有限的醫療資源;③利用循證護理能夠更加完善護理診斷。護理診斷是患者目前所潛在的一種不健康反應,是幫助患者朝著健康方向不斷進步的一種有效說明。循證護理的臨床實踐更加注重護理人員的個人經驗,同時強調最為直接和有效的研究證據,兩者同樣重要。這就要求護理人員在實施護理工作的過程中,準確了解患者的患病情況以及不利于健康的相關信息,確定護理診斷的基礎上制定針對性的護理方案,并完成護理工作;④促進護理調研。準確評估系統證據是循證護理中最為常用的一種研究方法,其主要是按照所特定的護理問題提出針對性的護理方案,詳細收集相關研究信息后,分別進行分析和評估,進而得出可靠結果[2]。
結論
綜上所述,循證護理對于護理學科的發展和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能夠從根本上提高護理人員的綜合素養和專業技能,另一方面,還能夠提高臨床護理實踐的整體質量,提高護理學科的水平和高度,進一步促進護理學科的規范化發展。
參考文獻
篇6
關鍵詞:健康教育;宮頸病變
宮頸病變為婦科常見疾病。由于分泌物增多、反復發作、后出血等癥狀,困擾著女性朋友們,使她們既害怕又煩心。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經濟的發展,人們的健康觀念發生了轉變,不再只滿足于溫飽和沒有身體上的疾病,而進一步追求生活質量的提高,以及身體、心理、社會各方面的健康和長壽,更好地應對現代社會壓力。人們對相關健康保健知識的需求大大增加,護理范疇不斷拓展,開展健康教育勢在必行,護士則是健康教育的傳播者和指導者[1]。通過健康教育可以有效緩解患者心理壓力,讓患者有效配合,進行治療,加強了防治意識,提高了手術治愈率,達到最佳效果。現總結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81例,年齡24~52歲,經婦檢、宮頸脫落細胞學檢查、陰道鏡及宮頸活檢病理初步確定為CINI-II15例,宮頸息肉17例,宮頸糜爛39例,納氏囊腫10例。
1.1入院宣教 是做好患者健康教育的第一步,包括病區人員、環境、制度、及作息時間介紹等。消除了患者對醫院的陌生感和恐懼感,對疾病的發生、發展、預后有一定的認識,并獲得醫學信息,使患者情緒穩定,有良好的心理狀態,積極配合治療與護理。
1.2術前常規檢查宣教 能進一步明確診斷及發現其他一些潛在疾病。因患者對許多檢查需注意的事項并不清楚,必須詳細向患者進行宣教。術前需行陰道鏡檢查,一般選在月經干凈3~7d內進行,并禁止性生活及其他陰道檢查。宮腔內有節育器應先行取環術,待陰道無出血并行分泌物常規檢查合格后可行leep刀。詳細地介紹消除患者恐懼、緊張心理,使患者能主動配合,達到檢查結果滿意的目的。
1.3術前教育 患者手術前顧慮重重、煩躁不安,對手術的危險性和疾病的嚴重性考慮過多,對疾病的恢復缺乏信心[2]。收集患者資料要采用和藹可親的態度、恰當的語言,向患者介紹疾病的診斷、手術的必要性及手術方式、手術步驟、術中、術后、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并發癥等,術后治療及預后估計及清醒狀態下實行手術因造成的不適。護士運用溝通技巧鼓勵患者表達恐懼及擔心,并介紹主治醫生的情況,樹立手術醫生的威信,增加患者的信任與安全感。
1.4術后及出院指導 幫助患者減少并發癥,使疾病及早恢復。保持會陰清潔,勤換衛生墊及內褲。術后6w內禁止性生活及盆浴,防止感染。陰道內填塞碘伏紗條術后24~48h取出,防止創面出血,如有腹痛或陰道出血多及時通知醫生。術后1~3d開始有少量流水,持續2~4w屬正常現象,不必處理及擔憂。1w復診檢查手術創面及查病理結果。7~14d為脫痂出血期,約4~6w可自行停止,如出血多及時就診。術后1個月內不能劇烈活動,騎車和從事重體力勞動,避免創面出血。多食粗纖維食物和新鮮水果,保持大便通暢,避免增加腹壓。月經后(約術后6w)及2個月復查了解創面,必要時遵醫囑外用藥物以促上皮修復。有效地健康教育能促進疾病的恢復,減少出血,感染等并發癥,使患者達到滿意的效果。
1.5隨訪 出院第1d,術后第7d、1個月、2個月隨診,如病理為以下情況應嚴密隨訪,宮頸上皮肉瘤樣變(CIN),原位癌,宮頸CIN合并尖銳濕疣,宮頸濕疣扁平型等。密切觀察使患者恢復期縮短,生活質量提高,和諧護患間的關系,減少了醫療糾紛,提高患者對醫院的忠誠度。
2 討論
宮頸病變治療方式以往有激光、冷凍、電燙、微波等,其原理均是使宮頸表面的柱狀上皮燒灼、凝固壞死、脫落,最后被新生的鱗狀上皮覆蓋而愈合,這些方法治療輕、中度宮頸糜爛,治愈率可達90%~100%,但治療重度宮頸糜爛,糜爛面較深及狀糜爛據文獻報道一次性治愈率僅70%[3]。Leep刀治療CIN的治愈率為89.4%~93.3%,Leep刀具有微創、恢復快、并發癥少,治愈率高且能保留生育功能的優點。護士通過對患者不同時間段進行健康教育,從而提高了患者對疾病的認識,改變其不良生活方式,增強其自我保健能力,達到促進恢復健康的目的,明顯提高患者就醫滿意度。
參考文獻:
篇7
【關鍵詞】:人性化健康教育 計劃性健康教育 評價
【中圖分類號】R-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4)04-0600-01
視網膜脫離是一種常見致盲性眼病,其治療成功的關鍵,除正確的診斷,及時合理的治療外,對病人實施有效的健康教育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為了探索不同健康教育方式對視網膜脫離病人的影響,我科通過2004年12月2005年12月對118例視網膜脫離患者分別實施了人性化健康教育和計劃性健康教育,并進行了效果評價,觀察報告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臨床資料
本組病例118例,其中男72例,女46例,年齡976歲之間。根據隨機分配原則,按病人入院日期的單雙號,將病人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9例,其中觀察組男36例,女23例,平均年齡42.3 ±11.6,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38例,初中以下文化程度21例,對照組男35例,女24例,平均年齡38.5 ± 13.2,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37例,初中以下文化程度22例。兩組病人性別、年齡和文化程度,統計學檢驗,差異無顯著性意義(均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人性化健康教育方式 :注意病人感受,明確病人需求,即首先評估病人的生理、心理需求與學習狀態,同病人保持協調,教育的內容以視網膜脫離健康教育單所例的內容為主,讓病人選擇其想知道的內容,并將選擇結果作標記;病人也可以根據自己的病情提出相關問題,護理人員在全面了解其需求后予以滿足。護患共同制定教育計劃。護士根據病人選擇的教育內容和相關問題進行健康教育,教育方法以語言教育為主,輔以小組示范性教育與實物教育、個別指導、床邊教育和書畫教育[1]。在實施過程中,尊重病人的權利,讓其及時說出自己的感覺,主動咨詢,提出意見和建議,護理人員因勢利導,循循善誘,加強護患之間的互動性,共同完成健康教育計劃,教育時間為1530min/d。同時注意病人身心狀況,病人入住陌生環境易產生孤獨、悲觀情緒,護士耐心、熱情向病人介紹周圍環境,設施使用、作息制度,主管醫生及主管護士,安慰病人,滿足需求,使病人產生親切感。對于文化程度低,老年人記憶力差的特點,易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進行教育,對不懂之處反復耐心解答并示范指導[2]。對于幼兒活潑好動的個性,應做好陪護人員的健康指導,加強巡視,防止幼兒意外摔傷、燙傷等。
1.2.1 計劃性健康教育方式:對照組采取計劃性健康教育方式,即依據病人的資料進行評估分析,推測病人對健康知識的需求程度,護士自行制定教育計劃,按計劃步驟給病人施教。
1.2.3 效果評價:兩組的評價工作均在實施后1d和出院前1d進行。
1.2.3.1 健康教育效果:根據病人的學習效果和達到的教育目標分為優、良、差三個等級,優為目標實施,即病人能復述教育內容的80%以上,能完整的復述和回示所教授的方法。良為目標部分實現,即病人能復述教育內容的6080%,能部分復述和回示所教授的方法。差為目標未實現,即病人只能復述50%以下的教育內容,不能復述和回示所教授的方法。
1.2.3.2 病人對健康教育知識主動咨詢情況:兩組病人對健康教育知識內容(包括疾病的預防、治療、護理、飲食、藥物、心理咨詢與輔導,出院后注意事項),于出院前1d主動提問均作為主動咨詢行為給予記錄。
1.2.3.3 病人對健康教育的滿意度:出院前1d由護士長向每位病人發放“出院病人征求意見表”,包括入院宣教,基礎服務,、健康教育、溝通技巧4個方面16項內容,病人填寫時只需用“v”表示肯定的回答,文盲由家屬向其解釋說明并爭得病人意見填寫,當場收回。
1.2.3 統計學方法:所得數據進行X2檢驗
2 結果
2.1 兩組健康教育方式效果比較:實施后1d觀察組健康教育與對照組比較 X2=4.216,P>0.05,差異無顯著性意義,效果不明顯。
出院前1d觀察組健康教育效果優、良率達100%,與對照組比較X2=40.865, P
表1 兩組健康教育效果比較例(%)
3 討論
常規的健康教育模式主要圍繞疾病相關知識,通過對口頭說教及書面資料做好入院、術前術后和出院指導,這種教育方式側重于視網膜脫離病人的軀體疾病和共性問題,這是護理人員單向灌輸,病人被動接受教育的過程,缺乏個性化、人性化和護患互動性,不能充分調動病人的主動性,效果較差[3]。而人性化的健康教育由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共同參與,注意病人人性化、個性化、注意病人身心及社會需求,因人施教,是理想的健康教育模式,在人性化教育過程中,護患交流增加,關系融洽,病人的權利意識不斷覺醒,自主意識不斷增強,希望了解和參與醫護過程,發表自己的看法,希望有機會決定自己的健康問題[4]。如提出對護理的需求,治療手段的選擇,以及對治療過程的了解。本文結果顯示,觀察組健康教育內容知曉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
隨著醫學模式的改變,病人不僅需要高超的醫術,舒適的環境,更重要被理解,被關心,被尊重[5]。人性化健康教育在尊重和關心病人的同時,將良好的服務態度,高度的責任心,豐富的專業知識和過硬的專業技術完善地展示給病人,使病人對護士產生了良好的心理效應,這種人性化服務,受到了病人及家屬普遍的贊賞。
參考文獻
[1]王文英,青光眼病人不同健康教育方式效果評價,護理學雜志,2003,18(7).540―541
[2]陳慶敏,樊捷,以人為本的健康教育在老年骨折病人中的實施,護理學雜志,2003,18(9).702―703
[3]李玉華,李秀麗,邢麗等建立乙肝病友俱樂部健康教育[J].中年護理雜志.2003,38(3):227
篇8
關鍵詞:健康教育路徑;消化道出血;評價
Application of Health Education on Patients with Digestive Tract Hemorrhage
LIU Ling
(Wuhan City Center Hospital,Wuhan 430014,Hubei,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of health education on patients with digestive tract hemorrhage. Methods80 cases of digestive tract hemorrhag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and control group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used the health education path,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education. Results Grasp the situation and satisfaction of health education content of experimental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Key words:Health education path;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ge; Evaluation
健康教育路徑是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的時間表和計劃表,使護士知道要做什么,該怎么做[1]。在運用健康教育路徑的時候,護理人員要將護理程序思維貫穿其中,通過評價-診斷-計劃-實施-評價,不斷完善健康教育的工作,使患者和家屬能夠在護理人員的指導下配合完成。消化道出血包括上消化道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出血,無論哪種出血,在急性發病期都應絕對臥床休息,嘔血時應絕對禁食,但往往患者的依從性很差,得不到配合,所以健康教育很重要,不僅僅對患者,也要對其家屬進行必要有效的健康教育,使家屬和我們一起配合來達到患者積極配合治療及護理的效果。2012年7月~2013年 3月,我科對80例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實施健康教育路徑,取得滿意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2012年7月~2013年3月在我科住院的消化道出血患者中2選出80例,按照入院時間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40例。對照組男26例,女14 例,平均66.12歲;實驗組男28例,女12例,平均69.25歲。兩組年齡、性別、文化程度等資料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對照組采用一般健康教育方法,由責任護士進行常規的健康教育,其內容包括入院介紹、疾病知識宣教等。出院時給予出院指導。
1.2.2實驗組應用健康教育路徑實施健康教育,主要包括健康教育時間、健康教育內容。入院當天介紹住院環境及探視陪伴的制度,物品擺放規范;介紹管床醫生、護士、科主任、護士長;入院評估,講解疾病相關知識,包括絕對臥床的必要性、主要的治療及用藥,合理飲食等;根據醫囑給予吸氧、指導使用心電監護;各項檢查的指導及注意事項。入院后強化飲食要求,由禁食逐步過度到低溫流質-半流質-軟食,強調禁食的必要性;指導并協助床上排便;督促患者完善相關檢查項目;若病情穩定,無并發癥發生,24h無出血可床邊活動,并注意安全;下床活動初期嚴密觀察病情變化。講解消化道出血飲食的調節、戒煙戒酒、服藥、休息等方面的注意事項。出院指導:告知口服藥物的名稱、劑量、用法,注意事項及不良反應,堅決戒煙酒,保持大便通暢,出院后電話隨訪。責任護士按照路徑表的要求每天對患者進行評估、評價、指導,護士長不定期的對路徑表的落實情況進行檢查指導,出院時向患者發放問卷調查表,并現場回收并進行統計評價。
1.3觀察指標
1.3.1患者對健康教育內容的掌握情況:按照護理部制定的標準患者能復述或示范健康教育內容>90%為掌握,80%~89%為基本掌握,
1.3.2患者滿意度按照護理部制定的滿意度調查表中包含服務態度、做好患者治療前解釋工作、耐心解答患者的疑問、各種護理技術熟練、輸液過程巡視到位、臥床患者落實生活及基礎護理。滿意度>95%為滿意,90%~94%為基本滿意,
2結果
2.1患者對健康教育內容的掌握情況比較見表1。
注:兩組間比較,P
2.2患者滿意度比較見表2。
注:兩組間比較,P
3 討論
3.1 健康教育路徑的應用提高了護理服務質量,健康教育路徑將診療護理工作標準化、程序化[2],規范了健康教育工作的程序,改變了以前只注重教育,不注重效果的形式,通過有目的、有步驟、有評價的健康教育,可使護理人員能夠有序、有計劃、有預見性的工作,從而避免因個人的水平、能力、責任心的差異而造成的遺漏、疏忽甚至差錯,有利于培訓年資低或新入科的護理人員。
3.2健康教育路徑的應用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在實施健康教育路徑中,每班護士按照路徑計劃表預訂的健康教育內容實施,患者和家屬在住院期間掌握健康的生活方式及疾病的相關知識,掌握家庭護理技巧,從而滿足患者對疾病防治知識的需求,增加患者對護理人員的信任感,改善護患關系,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3.3健康教育路徑的應用提高了護士自身的素質:健康教育路徑的實施使護理人員強制性必須沿路徑內容進行,由責任護士負責落實,每天的工作重點和內容隨病情變化而不同,減少護士工作的盲目性,可使其有預見有計劃的工作,也使患者積極地參與到護理過程中來,對護理措施的落實進行監督,激發護理人員學習專科知識及業務的積極性,提高了護士們自身的素質。
參考文獻:
篇9
【關鍵詞】 臨床護理路徑老年短暫性腦缺血發作 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R4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515(2010)07―177―02
臨床護理路徑(CNP)是加速病人康復,減少資源浪費的一種服務模式。是醫務人員對特定患者群體的治療、康復和護理所制定的嚴格的工作程序,可以縮短治療時間,使患者得到最佳的醫療護理服務使患者了解自己的護理計劃目標,主動參與護理過程,增進患者的自我護理意識和能力,達到最佳護理效果,護患雙方互相促進,形成主動護理與主動參與相結合的護理工作模式。健康教育作為整體護理的一部分,已成為一種護理和治療手段。對老年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患者加強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對疾病防治知識的認識和自我保健能力,改變了不良行為習慣,促進了健康行為,控制了疾病的進展,預防復發,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減少了住院率。因此,2009年1月至2010年5月我院神經內科對110例初次住院老年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患者中的55例患者采用臨床護理路徑實施健康教育,并進行了對比研究,效果滿意,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選擇2009年1月至2010年5月的初次住院的老年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患者共110例,隨機分配法分成兩組,其中觀察組55例,男40例女15例年齡60-81歲;對照組55例,男38例女17例年齡61-83歲。均符合第四屆腦血管會議制定診斷標準,并經TCD、CT、MRI檢查確診,所有患者均意識清楚,生命體征平穩,能配合治療。
1.2 方法
1.2.1 對照組:采用以整體護理為基礎、傳統的健康教育護理方法,即在入院、出院前給予健康指導,其余時間則進行隨機健康教育。
1.2.2 觀察組:同樣以整體護理為基礎。將臨床護理路徑引入整個疾病治療護理過程,應用制訂好的臨床護理路徑表,由責任護士或者當班護士按照臨床護理路徑完成各項檢查、治療、護理、健康教育等內容,并及時記錄。如因患者、家屬或醫務人員的原因造成路徑的延遲,則分析原因,及時處理,并在備注欄做記錄工作變異分析,出院后由臨床護理徑執行小組作全面評價。
1.2.21 制訂健康教育路徑表:根據老年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患者及家屬對健康需求及特點,結合我科患者住院情況,擬訂出不同時期的健康教育內容,見表1。
表1 老年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患者健康教育路徑表
步驟 時間 健康教育內容 備注 時間 護士簽名
第一步 入院時 1、住院介紹,住院環境,作息制度,探視制度,陪護制度;2、主管醫師,責任護士,護士長,查房時間;3、發放健康教育資料和綜合知識調查表。
第二步 8小時內 1、介紹常規檢查的項目、時間、意義和注意事項。
2、藥物知識介紹:藥名、劑量、用法、適應癥、及主要不良反應及注意事項。
第三步 第2天 老年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基本知識:定義、病因、類型及臨床表現和診斷標準。
第四步 第3天 1、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的飲食原則及食物選擇
第五步 第4天 針灸、各種理療、運動療法的適應癥、禁忌癥、方法、時間及注意事項。
第六步 第5-10天 針對上述學習內容進行復習,加以消化、答疑,進行心理調節
第七步 出院前 出院指導:1、藥物指導:按時、按量服藥,定期臨測凝血功能。2、飲食指導:指導患者了解肥胖、吸煙酗酒及飲食因素與腦血管病的關系,改變不合理飲食習慣;選擇低鹽、低脂、充足蛋白質和豐富維生素飲食,少食甜食。3、保持心態平衡,定期復查,戒煙酒,合理運動,以控制疾病,預防復發。
1.3 評價指標:(1)根據文獻檢索及臨床經驗設計調查問卷,了解健康教育后健康知識掌握情況。內容包括10個問題,每個問題分為
掌握、部份掌握、未掌握,分別為3、2、1分?!?0分為優秀,25-29分為良好,≥20分為合格,≤19分為不合格。(2)患者的滿意率,采用自制問卷調查,包括對治療服務過程是否滿意和對醫療護理效果是否滿意,≥90分為非常滿意, 81-89分為較滿意,≤80分為不滿意。(3)住院天數、住院費用統計。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3.o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費用見表2
表2兩組患者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費用比較
組別 例數 平均住院日(d) 平均住院費用(元)
觀察組 55 9.48 3359.53
對照組 5 14.10 4168.73
X2 4.05 6.12
P值
2.2 兩組患者對健康知識合格率和護理滿意度比較見表3
表3兩組患者對健康知識合格率和護理滿意度比較
組別 例數 健康知識合格率(d) 護理滿意度(元)
觀察組 55 95.34 97.56
對照組 55 82.18 86.52
X2 4.27 4.85
P值
3 討論
3.1 應用臨床護理路徑對患者實施健康教育,實際上是患者進行健康教育的計劃表,指導臨床護士什么時候做什么,而且確保每次教育內容不會過多,分次少量進行,避免了“填鴨”式的健康教育及遺漏,保證了健康教育的全面性、有效性,使健康教育程序化和標準化,項目不易遺漏,使老年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患者住院期間得到全面科學的護理,加強了護患的溝通,提高了患者對護理質量的滿意度。
3.2 應用臨床護理途徑對患者實施健康教育,觀察組住院天數少于對照組,減輕了患者的痛苦和經濟上的負擔,使患者受益。
綜上所述,臨床護理路徑在老年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能縮短住院時間,減少住院費用;對改善護理質量,提高患者對疾病知識的知曉,防止病情進展及復發,進一步提高患者滿意度有重要意義。今后我們努力探索臨床護理路徑在護理領域中的具體作用方法,推行成功經驗,以推動護理事業向前發展。
參考文獻
篇10
【關鍵詞】 健康教育;手術患者;滲透作用
對婦科患者實施健康教育,不但有助于患者主動參與,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還可提高患者自身健康知識水平,改善患者心理狀態,改變患者不良行為,促進其康復,對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有重要意義?,F將本科收治的62例患者手術前后的健康教育體會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2008年6月~10月收治婦科手術患者62例,其中子宮肌瘤20例,卵巢囊腫11例,子宮肌瘤合并卵巢囊腫5例,子宮肌瘤合并腺肌病6例,宮頸癌前病變1例,子宮內膜癌10例,盆腔腫物性質待查9例。
1.2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2.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2 健康教育方式
2.1 隨機性教育 針對婦科不同疾病手術,不同疾病階段健康問題和心理狀態,給予有效地、正確地指導,或充分利用晨間護理、晚間護理、護理操作等時間進行宣教。
2.2 書面形式教育 制作患者易懂的相關婦科手術病疾的健康教育資料,整理成小冊子發給患者閱讀學習。
2.3 計劃性教育 對于共性問題可采用計劃的群體教育,把疾病的病因、發病機制、并發癥、藥物的作用、術前、術中、術后、病復訓練等相關知識教給患者,建立有利于康復的行為,減少或防止并發癥的發生[1]。
3 健康教育內容
3.1 入院教育 入院教育是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的基礎內容,包括病室人員、病區環境、工作與休息時間、住院規則等內容的介紹等。護理人員應熱情接待患者,使住院患者積極調整心態,盡快適應醫院環境,避免由于環境陌生產生焦慮,恐懼心理,配合治療,促進康復。
3.2 術前心理指導 由于患者及家屬對手術的懼怕,易產生焦慮和恐懼心理,應該加強與患者之間的信息溝通,及時了解手術患者的心理特征,通過了解患者的需求,采取相應的心理康復措施,減輕其心理應激反應,有針對性地向其詳細介紹病情、診斷、治療方案、檢查目的、時間安排等[2],詳細講解關于該手術的安全性、和優越性,并向患者介紹關鍵的手術步驟,并根據其反應進一步地解釋、疏導和支持,以消除其焦慮恐懼心理,能積極主動配合治療。
3.3 術后康復指導 向患者講解術后康復知識,術后早期活動的重要性,術后飲食的調節與配制,做好各種導管及刀口的護理,注意保持刀口的清潔,術后用藥注意事項等。
3.4 出院健康指導 對患者要詳細交代出院后注意事項,復查時間、地點、聯系人及電話等,特別要強調患者的生活方式、個人衛生、飲食調護、合理用藥、運動耐受以及識別疾病危險信號的能力等。
4 結果
通過對本組手術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在術后并發癥發生、平均住院日以及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方面,均收到顯著效果。
5 體會
在健康教育的教與學護患互動的活動中,護理人員的素質直接影響健康教育效果,提高護理人員的自身素質、溝通技巧所掌握的??浦R及技能水平,是保證健康教育、提高質量的源泉。及時給患者提供有關手術治療的必要信息,了解手術患者的心理特征,有效地干預和處理術前焦慮反應,可增強患者對手術的心理應對能力,使之具有良好的心理狀態,有利于促進患者術后的軀體和心理康復。
通過對婦科手術患者入院評估來收集有關的資料,在護理過程中,運用整體護理方法,與患者的交流、觀察,來發現各種心理認知問題,采取個體化的心理疏導和認知教育,促使患者心理及身體的康復[3],護士在實施健康教育的整個過程中起到教育、指導、評價作用,不僅體現了護士自身價值,而且激發了她們不斷學習專業知識的上進心和對患者的責任感。綜上所述,高度信任感、良好的護患關系是一切心理治療成功的保證。
參 考 文 獻
[1] 劉之英,劉之紅,王錦秀,等.老年食管癌手術患者的健康教育.護理學雜志,2001,16(2):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