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腺切除的術后護理范文
時間:2023-08-07 17:41:4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甲狀腺切除的術后護理,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6-0133-02
甲狀腺疾病主要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多所致的一組常見內分泌疾病。甲狀腺疾病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發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趨勢,且以20—40歲女性多見[1]。手術治療是其治療的重要方法之一。由于甲狀腺解剖結構復雜、重要血管神經密布,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較高,甚至威脅生命,因此術后并發癥預防及護理問題日趨引起人們的關注。現將甲狀腺手術并發癥的觀察和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選擇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醫院行甲狀腺手術患者136例作為觀察對象。其中男43例,女93例。年齡范圍為22—73歲,平均年齡47.5歲。甲狀腺腺葉切除術48例,甲狀腺大部切除術34例,甲狀腺腺瘤切除術31例,甲狀腺全切加頸淋巴清掃術13例。
1.2 方法。
1.2.1 喉返神經損傷的觀察和護理。一側損傷患者表現為聲音嘶啞,雙側損傷導致聲帶麻痹,可引起失音、呼吸困難甚至窒息,需立即做氣管切開。如術中發現喉返神經被切斷或有損傷,可立即行自體靜脈橋接修復,效果確切。主要是行一側或雙側甲狀腺腺葉全切和/或頸淋巴結清掃術,術中操作時損傷所致,如切斷、結扎、鉗夾或牽拉過度,少數是由于血腫壓迫或瘢痕組織牽拉引起。預防關鍵在于術中操作輕柔,避免過度牽拉血管。術后患者回病房,麻醉清醒后,鼓勵患者發音,向患者提問,力求回答簡短,以早期判斷有無神經損傷,對聲音嘶啞者予以安慰解釋,使患者消除恐懼心理;保持呼吸道通暢,觀察呼吸頻率、節律,觀察有無呼吸困難和胸悶情況。床邊備氣管切開包、吸痰器、急救藥品。對聲音嘶啞者應囑少說話并給予營養神經的藥物、理療、針灸等治療。
1.2.2 甲狀腺危象。術后甲狀腺危象患者大部分是因為術前無典型甲亢癥狀體征,未做T3、T4檢查,甲狀腺危象多發生于術后10—16h。發生甲狀腺危象應立即給于吸氧,以減輕組織的缺氧。靜脈輸入大量葡萄糖液并保持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復方碘溶液口服:緊急時可用10%碘化鈉5-10ml加入10%葡萄糖液500ml中靜脈滴注,以減少甲狀腺素的釋放。用13受體阻滯劑或抗交感神經藥,常用的有心得安或利血平。給于氫化考地松分次靜脈滴注。按照醫囑給于應用鎮靜劑,常用魯米那或冬眠合劑Ⅱ號半量,肌內注射,6—8h 1次。如有心衰者可給予毛地黃制劑,如有肺水腫可給予速尿。為了預防甲狀腺危象的發生,在術前要作好充分的術前準備,待基礎代謝率接近正常,循環系統癥狀改善后施行手術,術后繼續給予碘劑,都是預防甲狀腺危象的重要措施。
1.2.3 術后出血的觀察和護理。主要是由于術中止血不徹底或因結扎線脫落引起,術后劇烈咳嗽、嘔吐、頸部頻繁的活動都是出血的誘因。多發生在術后48h內,嚴重可引起呼吸困難和窒息,是術后最危急的并發癥。為了預防出血的發生,術前要做好完善的術前準備,對患者及家屬進行健康指導。術后24h盡量減少頸部活動,避免劇烈咳嗽,教會病人正確的咳嗽方法及咳嗽時保護傷口的方法。術后常規霧化吸入3天。床旁備氣切包、氧氣等搶救物品。術后血壓平穩后,讓患者取半臥或半坐臥位,觀察傷口敷料有無滲出,頸部是否迅速增大,如24h引流量超過150ml以上,頸部腫脹明顯,患者出現呼吸費力、煩躁不安、口唇發紺,說明有活動性出血,應立即通知醫生行床旁搶救,拆除縫線,敞開切口,清除血腫,如繼續出血,應及時送手術室止血[2]。
1.2.4 術后手足搐動的護理。主要是由于甲狀旁腺受到損傷或血運受到影響.多數發生在術后1~3d,主要表現為低鈣血癥和手足抽搐,剛開始患者感覺手足麻木感,進一步加重可表現為手足搐搦.嚴重者表現氣管痙攣甚至引起窒息死亡[3]。因此手術中應避免誤傷、誤切甲狀旁腺。切下甲狀腺標本時要仔細檢查其甲狀旁腺有無誤切,如發現有甲狀旁腺,立即設法移植于胸鎖乳突肌肉中等是避免此并發癥的關鍵。術后密切觀察病情變化,注意面部、唇周和手足部有無針刺和麻木感或強直感,有無手足抽搐。抽搐發作時,立即靜脈推注10%葡萄糖酸鈣或氯化鈣10-20ml,地西泮等藥物以解除痙攣。
1.2.5 并發心理健康問題的護理?;颊呓洑v了手術創傷后,身心疲憊。雖然術前的擔憂、恐懼心理得到不同程度的解除,但對疾病愈后的緊張情緒及期望我們保護的心理還存在。對于患者術后器官缺損帶來的憂郁,我們應善于用心理學的知識觀察發現術后患者的心理反應及潛在的健康問題,充分理解他們心理創傷的痛苦,關心他們的生理及心理需要,通過語言及認真負責為患者服務的行為,及時滿足患者的需要,給予患者心理支持,從而得到患者的積極配合使其盡快康復。
2 結果
136例甲狀腺手術患者,術后發生并發癥13例,其中喉返神經損傷引起暫時性聲音嘶啞6例,術后切口內出血3例,甲狀旁腺損傷致低鈣血癥3例,雙側喉返神經損傷行永久性氣管切開1例,經積極有效的處理和精心護理均恢復良好。
3 小結
甲狀腺血液供應豐富,功能和解剖結構復雜,重要血管神經繁多,故手術易引起血管神經損傷,嚴重者可危及生命。加強術前準備和術后護理是預防術后并發癥發生和早期發現并發癥,保證甲狀腺手術成功的關鍵。
參考文獻
[1] 曹偉新,李樂之.外科科護理學[M].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182
篇2
吉林大學第一醫院 吉林省長春市 130000
【摘 要】目的:研究腔鏡下甲狀腺腫瘤切除術后出現并發癥的情況以及相應的護理措施。方法:我院選擇2013 年4 月-2015 年4 月間運用腔鏡實施甲狀腺腫瘤切除術的92 例患者,對其出現并發癥的原因進行分析,同時制定相應的護理措施。結果:所選的92 例患者均康復出院,臨床效果顯著。結論:對腔鏡下實施甲狀腺腫瘤切除術的患者并發癥情況進行分析,同時早期制定預防措施,是確保患者順利康復的關鍵。
關鍵詞 腔鏡;甲狀腺腫瘤切除術;并發癥;護理措施
臨床上常見甲狀腺疾病,各種類型的甲狀腺疾病均有較高的發病率,特別是在北方地區,屬于一種多發病和常見病。臨床主要選擇的治療方法為手術次全切除甲狀腺,但是這一手術術中及術后可能引起多種并發癥。運用腔鏡實施甲狀腺手術具有出血少、創傷小、恢復快以及美容效果好等多個優勢,逐漸的被廣大患者所認可[1]。我院選擇2013 年4 月~2015 年4 月間運用腔鏡實施甲狀腺腫瘤切除術的92 例患者,對其出現并發癥的原因進行分析,同時制定相應的護理措施,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我院選擇2013 年4 月~2015 年4 月間運用腔鏡實施甲狀腺腫瘤切除術的92 例患者,所選的患者均為女性,年齡在20~58歲之間,平均為(29.6±2.3)歲;疾病類型:66 例為甲狀腺腺瘤,22 例為結節性甲狀腺腫,4 例為甲狀腺癌;74 例患者實施單側甲狀腺腫瘤切除術,18 例患者實施雙側甲狀腺腫瘤切除術;住院時間為4~8d,平均為(6.2±1.2)d。
2 結果
所選的92 例患者均康復出院,臨床效果顯著。對其出現并發癥的情況進行分析,14 例出現惡心、嘔吐癥狀,占15.22%;2例暫時性聲音嘶啞,占2.17%;2 例手足抽粗及麻木,占2.17%;4 例脂肪液化、皮下積液,占4.35%;6 例頸胸皮膚紅腫瘀斑,占6.52%;4 例肩背酸痛,占4.35%;4 例皮下氣腫,占4.35%;10 例頸胸皮膚發緊不適感,占10.87%。
3 術后出現并發癥的原因及護理措施
3.1 呼吸困難與窒息
甲狀腺腫瘤切除術后最危險的并發癥即為呼吸困難與窒息,多不超過術后48h內出現。主要是因術中血管結扎線滑脫或者止血不完善導致切口內喉頭水腫、出血壓迫氣管、氣管內痰液堵塞、氣管塌陷、雙側喉返神經損傷等等,患者主要表現為煩躁、進行性呼吸困難、發紺甚至窒息[2]。
護理人員應指導患者進行正確的咳嗽、咳痰,密切觀察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注意引流液的量及性質。術后患者清醒后無惡心、頭暈、嘔吐癥狀時可進食半流食或者流質飲食,注意患者不可食用過熱的食物,否則導致血管擴張,加重創口滲血。對咳嗽及嘔吐等不適癥狀及時處理。
3.2 惡心、嘔吐
腔鏡下的手術麻醉方式為氣管插管麻醉,麻醉后患者容易出現惡心、嘔吐癥狀,以女性多見,可能與其體內的激素水平相關。為了避免術后出現嘔吐癥狀,可在術后患者鼻翼兩旁防止新鮮的檸檬片,術后6h 患者可飲用一定量的溫開水,如無不適癥狀可適當進食流質飲食[3]。如患者感到惡心,可知道其轉移注意力,深呼吸。仍然嘔吐不止的患者可應用丹司瓊等藥物進行止吐治療。
3.3 喉上神經、喉返神經損傷
多因術中超聲刀的熱力損傷,大部分患者能夠恢復。因腔鏡下手術不能夠向常規手術中測試患者的吞咽和發音功能,無法判斷神經有無損傷。術后應及時到病房對患者進行詢問,注意發音情況。認真查看患者有無嗆咳、聲音嘶啞等癥狀。假如出現聲音嘶啞癥狀,應向患者說明原因,根據情況應用恢復神經的藥物,促進患者恢復健康。
3.4 切口感染
術后嚴格按照無菌操作規范進行,確保切口敷料清潔干燥,及時更換干凈的敷料。對引流管進行妥善固定,負壓引流器應該比引流管的出口低,同時保質引流通暢,實施有效的負壓引流。對患者的切口及體溫變化進行密切觀察,及時進行對癥處理。
3.5 甲狀旁腺損傷
多見于術后1~3d,患者出現口唇周圍、面部以及手足麻木、強直感以及針刺感,嚴重時出現持續性痙攣。術后要多次詢問患者的感覺。假如術后出現抽搐癥狀,應立即補充鈣質,適當調節飲食結構,多選擇富含鈣質,低磷的食物。
3.6 脂肪液化、皮下感染積液、皮膚紅腫瘀斑
在腔鏡下實施甲狀腺手術需要在頸前及胸前分離出一個空間,假如技術不成熟,層次分離不對,就會對皮下脂肪層造成損傷,進而導致脂肪液化、皮下感染積液、皮膚紅腫瘀斑,嚴重時甚至出現皮下軟組織感染。這就需要操作是要非常小心,及時向患者說明情況,根據相應的并發癥進行對癥處理。皮下瘀斑多能夠自行吸收,無需進行特殊處理,嚴重時術后可采取冷敷操作,適當服用活血化瘀的藥物。
3.7 頸胸皮膚發緊不適感
腔鏡下分離出的一個手術空間,術后這一空間即小時,同時快速的愈合成為瘢痕,因而,一些患者術后會感到頸胸部的皮膚緊致,皮下分離范圍的皮膚無法向其他地方的皮膚提起來,感到僵硬。要向患者解釋出現這種并發癥的原因,術后指導患者進行頸部運動。
總而言之,對腔鏡下實施甲狀腺腫瘤切除術的患者并發癥情況進行分析,同時早期制定預防措施,是確?;颊唔樌祻偷年P鍵。
(通訊作者:高鑫)
參考文獻
[1] 張二勇, 黃海鋒, 張春軍. 胸乳入路腔鏡下甲狀腺手術54 例臨床分析[J].中國現代醫生,2011,24(01):154-155.
篇3
【關鍵詞】甲狀腺切除;圍手術期護理;護理觀察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1—0381—02
甲狀腺位于頸前部,毗鄰諸多的神經與血管,且甲狀腺本身血流量豐富,解剖結構也十分復雜,行甲狀腺切除術后,患者的恢復進程、并發癥發生情況以及最終的手術效果會受多方面因素影響。本文就甲狀腺手術切除術的圍手術期護理方法進行探討。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收治的80例經甲狀腺手術切除術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颊咝g前均進行常規檢查,如B超、血常規、CT檢查、穿刺細胞檢查等,排除檢查中有惡性征象的患者。所有患者均經過術后病理檢查證實。
患者中,男24例,女56例;患者的年齡在23歲到57歲之間,平均年齡是(38.1±3.7)歲;其中,結節性甲狀腺腫患者16例,甲狀腺瘤患者60例,甲亢患者4例。
1.2 護理方法
1.2.1術前護理
心理護理?;颊咴谛屑谞钕偾谐中g之前,由于對疾病以及手術方法不了解,術前會產生焦慮、恐懼、擔憂等情緒。護理人員要積極跟患者進行交流,了解患者擔心的問題,向患者介紹疾病的相關知識,手術切除的操作方法,操作的優點以及對今后生活的影響等,讓患者做到心中有數,不做無謂的擔憂。同時,可以向患者介紹其他患者治療的成功經驗,讓患者對手術充滿信心,更加積極地配合圍手術期的各項檢查、用藥等活動。
術前準備。術前檢查,術前要對患者作常規頸部X線檢查,B超和CT檢查,甲狀腺功能檢查,肝腎電解質檢查,凝血四項與血常規檢查,了解包塊與血管的關系,充分確定患者的基本情況。對患者的病史及其他基本情況進行了解,保證手順的順利進行。鍛煉,患者在手術過程中,患者需取仰臥位,并略抬高頸部,可以讓患者提前進行練習。胃腸準備,手術前4小時要禁止飲水,8小時禁止進食。藥物準備,對甲亢患者,術前兩周要服用碘劑,并做好基礎代謝檢測,保證甲狀腺的功能,防止手術過程中出現甲狀腺危象的狀況。皮膚準備,手術前一天要將手術區的毛發和污垢清理干凈,避免術后手術切口的感染。女性手術要避開生理期。
1.2.2 術中護理
手術過程中,要保證手術臺和手術器械的干凈清潔,護理人員要對用到的手術器械進行保養、調試,防止術中出現機械故障,保證手術的順利進行;同時觀察術中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發生異常時要及時處理。
1.2.3術后護理
一般護理。術后取平臥位,頭偏向一側,清醒后改為高坡臥位,使呼吸道保持通暢。術后12小時可以近半流食。嚴格觀察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每小時檢測一次血壓、脈搏和呼吸,每4小時檢查一次體溫。術后給予持續低流量吸氧,提高氧分壓,避免出現高碳酸血癥?;颊咝g后出現嘔吐癥狀,與的使用及插管刺激有關,可以暫時不做處理,但向患者說明,避免患者的緊張情緒?;颊咝g后對疼痛不耐受,可給予止痛劑或鎮靜劑。
切口及引流管的護理。由于頸部局部皮下組織松弛,容易造成術后血腫,血腫嚴重會壓迫器官,造成呼吸困難。所以術后要對切口進行負壓引流。引流過程中要注意觀察引流速度與引流液的性質,正常以流量在每小時10ml到15ml之間,如果速度過快,引流過多會引起出血,要及時通知主治醫師進行處理。一天的引流量在20ml以下時即可拔管,拔管的時候要注意將切口內陳舊血液擠出,促進傷口愈合。術后要給予抗生素治療,保持切口的干燥與清潔,定期換藥,防止切口感染。
2 結果
對術后3天患者的疼痛情況進行觀察可見,疼痛在5級以上的患者3人,疼痛在5級以下的77人。疼痛護理的效果比較顯著。80例患者中手術順利進行,且無一例患者術后出現呼吸困難、聲嘶、咳嗽、手足麻木、皮下血腫等并發癥。
3 討論
由于甲狀腺解剖位置和結構的特殊性,在行甲狀腺切除手術時對醫生的專業水平等要求很高。傳統的甲狀腺切除術是經頸前切口切除甲狀腺, 雖然手術具有操作視野佳,速度快,切除準確的優點,但其可能在患者的頸部留下疤痕,使患者的身體的美觀性受到影響,所以現在臨床上多采用腔鏡下甲狀腺切除術。圍手術期的護理是手術效果的保證,做好術前、術中、術后的綜合護理,能有效降低手術并發癥的發生率,提高手術成功率。
參考文獻:
[1] 翟洪琪,孫燕.76例甲狀腺切除圍手術期護理總結[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17):368-369.
篇4
【關鍵詞】 腔鏡;甲狀腺腫瘤;護理對策
甲狀腺腫瘤是女性頭頸部常見的腫瘤之一[1]。臨床表現為頸前正中腫物, 可隨吞咽運動而活動, 可能伴有呼吸困難、吞咽困難和聲音嘶啞等, 近年來, 隨著人們對美觀的要求越來越高, 微創外科技術也在迅猛發展, 使得利用腔鏡技術進行甲狀腺腫瘤切除, 逐漸為廣大醫生及患者所認可[2]。吉林省人民醫院于2011年4月~2013年4月進行腔鏡下甲狀腺腫瘤切除術48例, 并對其實施有效的術前、術后護理對策, 取得良好的臨床療效, 現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本組48例均為女性, 年齡26~63歲, 平均35歲。所有患者均確診為甲狀腺瘤。腫塊單側39例, 雙側9例.
1. 2 護理對策
1. 2. 1 術前護理 常規進行各項檢查, 如血常規、血生化、心電圖、凝血功能、尿常規、肝腎功能以及甲狀腺功能測定等, 尤其是術前進行甲狀腺掃描、間接喉鏡檢查評估喉返神經和聲帶功能等。囑患者要積極治療呼吸系統炎癥, 保證充足的睡眠, 戒煙酒。向患者介紹疾病的基本知識以及在腔鏡輔助下進行手術的優點及術中、術后的注意事項。從而讓患者有充分的心理準備, 以打消其顧慮, 增強其對治療的信心。
1. 2. 2 術后護理
1. 2. 2. 1 常規護理 進行心電監護, 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的變化, 尤其呼吸, 必要時可給予吸氧。麻醉清醒后囑患者不要過多進行頸部活動, 勿講話過多, 要注意患者的發音和吞咽情況。一般在術后6 h進食為宜, 若術后6 h內感覺口干, 可給少量涼或者溫開水, 無任何吞咽不適則可進流食, 食物溫度不可過高, 以后可逐漸改為半流食及軟食。
1. 2. 2. 2 引流管護理 妥善固定引流管, 防止滑脫同時觀察并記錄引流液的色、質、量, 通常引流液為淡黃色, 若創口周圍滲出液較多時, 應及時更換敷料。注意有無活動性出血現象。定時從引流管的近心端向遠心端擠壓, 以防引流管的堵塞, 保證引流的通暢。當引流量每天少于10 ml左右, 液體變清時, 可考慮拔管。
1. 2. 2. 3 康復指導 指導患者保持頸部舒適的位置, 在起身、變換、咳嗽時要用手固定減少頸部震動;幫助其及時拍背促進排痰, 做深呼吸及有效地咳嗽, 保持呼吸道的通暢, 必要時可行霧化吸入, 預防肺部并發癥的發生。所有患者在術后1個月進行復查。
2 結果
本組48例患者均在拆線后傷口愈合良好, 術后1個月復查時頸部僅有極輕的愈合痕跡, 均達到患者對美觀的要求。
3 討論
甲狀腺腫瘤是我國北方地區的常見病, 多發病。近年來隨著腔鏡微創外科的發展, 腔鏡手術不再只局限于在腹腔等原有的空腔內進行, 而開始向潛在的腔隙或無腔隙區域發展, 如腔鏡輔助下進行甲狀腺腫瘤切除術, 由于腔鏡的放大作用, 使得重要的血管、神經在鏡下可以暴露得非常清楚, 從而有效地避免受到損傷, 而且手術切口小并且很隱蔽, 可以為衣服所遮擋, 從而在頸部不會留有明顯的手術疤痕, 從而達到微創、美觀的要求[3]。雖然腔鏡下行甲狀腺手術術后的并發癥發生幾率較小, 但術前術后的觀察和護理是保證手術成功的一個重要的環節[4], 因此應該對患者實施有效的高質量護理對策, 從而對此項新技術的開展創造有利的條件。本組48例患者在進行腔鏡下甲狀腺腫瘤切除術的治療過程中給予有效的術前術后護理對策, 取得滿意的臨床療效。
由于腔鏡下甲狀腺腫瘤切除術屬于一項新的手術方式, 患者對其缺乏全面的了解, 從而對手術過程、安全性及預后等方面存在疑慮, 尤其是女性患者比較擔心經乳暈入路而損傷, 因此, 術前患者往往有恐懼、焦慮和不安的情緒[5]。為此, 我們在手術前應對患者充分解釋該術式的安全性、先進性及優越性, 說明手術切口只是從皮下結締組織進入而不會引起對組織的損傷, 建立其對治療的信心。術后由于頸部組織比較疏松, 容易出現滲血和滲液, 所以術后常規在創口置引流管, 要嚴密觀察引流液的顏色、液體量及性質等, 并做好康復指導。
參考文獻
[1] 劉波.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甲狀腺腫瘤的臨床觀察.中國醫學創新, 2011,8(9):115.
[2] 劉衛東.彩超對甲狀腺良惡性腫瘤的鑒別診斷價值.中國高等醫學教育, 2010,24(8):146.
[3] 張麗君,譚友春,何全英,等.經腋窩入路腔鏡下甲狀腺腫瘤切除術的護理.護士進修雜志, 2012,26(12):1122-1123.
篇5
關鍵詞:無注氣;甲狀腺;內鏡外科手術;護理在目前的外科手術中,內鏡手術是一個重要的運用技術,可有有效的減少組織的損傷以及改善整體的美觀度。在頸部內鏡治療中成為了一種綜合性的微創外科手術模式[1]。從相關研究報告來看,將內鏡運用在甲狀腺手術中,尤其是在內鏡下甲狀腺葉切除術,通過融合綜合性護理模式,能收到更好的實際效果。選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2月的100例甲狀腺腫物患者采用內鏡外科手術的方式,對其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總結,將具體情況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2月的100例甲狀腺腫物患者采用內鏡外科手術的方式,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50例,實驗組在內鏡下手術治療中采用綜合護理措施,對照組單純采用內鏡外科手術治療。年齡22~62歲,平均年齡31.2歲,其中,有甲狀腺瘤38例,結節性甲狀腺患者62例。對所有患者以及家屬詳細介紹內鏡甲狀腺手術,自主的選擇傳統甲狀腺外科手術和無注氣內鏡甲狀腺手術。
1.2方法
1.2.1治療方法 采用頸前懸吊與胸骨柄上方2~3 cm水平切口進行手術,在100例患者中,年齡22~62歲,其中,有甲狀腺瘤38例,結節性甲狀腺患者62例,并且,有44例采用鎖骨下人路的方式,另外56例采用胸骨柄上方切入口人路治療的手術方式,100例患者全部是在內鏡下完成手術治療。有55例是通過甲狀腺葉切除手術,有34例是甲狀腺次全手術,有11例是峽部加雙側腺葉部分切除術,觀察整個治療手術的有效性。
1.2.2護理方法 ①術前的心理護理:腔鏡下行甲狀腺切除術,是一項新技術,患者對手術的效果持懷疑態度,擔心是否成功,針對患者心理特點,與其通過交談,建立友善護患關系,耐心解釋提出的各種疑問,介紹手術的方法和優點,緩解患者心理壓力,建立手術成功的信心;甲狀腺功能亢進者因需服用碘劑,基礎代謝率維持在正常范圍,才能接受手術,必須向患者說明術前服用碘劑準備的重要意義,解除患者等待手術期間的煩燥不安,耐心靜養有利于基礎代謝率的穩定。②術后常規護理:術畢患者取平臥位,頭偏向一側,暫禁食,清醒后改半臥位,有利于呼吸道通暢及引流。術后6 h后,如無惡心、嘔吐,可進溫流質飲食,宜少量慢喝,觀察有無嗆咳。生命征監測:密切觀察生命征的變化,術后每小時測血壓、脈搏、呼吸,測體溫1次/4 h,以便及時觀察甲亢危象現象、有無內出血、呼吸困難、聲音嘶啞、飲水嗆咳、手足麻木抽搐,如有及時通知醫師,便于盡早采取措施。
2結果
通過在內鏡下治療并結合綜合性的護理模式,可以更加有效的將喉返神經與甲狀旁腺進行顯露,能綜合識別。在實驗組治療中,手術的時間為1.1~4.1 h,術后沒有并發癥,并具有良好的效果,有一定的美觀度。對照組50例中,手術的時間為1.2~4.3 h,術后有1例出現并發癥。
3討論
腔鏡甲狀腺手術的優點在于借助甲狀腺內鏡的照明、延伸、放大作用及視角的可變性,將切口隱蔽于胸前,最大限度縮小切口并擴大手術操作空間[2];采用超聲刀技術,可以對血管直接凝結后切斷,出血量少于開放組,甚至可以做到無出血操作,保證手術視野始終清晰[3];采用免充氣手術,避免了CO2氣體吸收導致的相關并發癥,例如術中的高碳酸血癥和皮下氣腫,甚至嚴重的縱膈氣腫等,從而降低了手術和麻醉風險。
甲狀腺切除術是治療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甲狀腺瘤的有效措施,由于甲狀腺具有解剖復雜、血管豐富、血管神經變異繁多等特點,在手術過程中可能發生大出血、急性呼吸道堵塞、神經損傷、甲狀腺危象等意外,輕者給患者造成痛苦,重者危及生命,因此適當的綜合護理對患者非常重要[4]。傳統開放式手術的缺陷是患者頸部將留下長約10 cm的疤痕,影響美觀而加重患者的心理負擔。術后需觀察患者有無呼吸困難,頸部及胸部皮膚有無腫脹,局部有無捻發音。癥狀較輕,氣體可自行吸收,癥狀較重,影響呼吸和循環時,立即采取半臥位,給予高流量上氧,必要時配合醫師行胸骨上窩穿刺或切開排氣腔鏡下行甲狀腺切除術是近幾年開展的術式,具有創傷小、恢復快、疼痛輕、無疤痕等特點,住院時間短,大大減輕了患者的痛苦和護士的工作量。通過對42例患者臨床護理實踐證明,術前充分的準備,術后掌握常見的并發癥,做好觀察與護理,對手術的成功起到積極的作用,確保了無1例并發癥發生,術后患者滿意。
通過采用在內鏡下進行甲狀腺手術,能形成更加安全可靠的方式,對于整個甲狀腺外科手術能起到一定的安全保障,是當前治療甲狀腺外科的一種有效手術方式。同時,術前訪視,術中積極的護理配合及觀察對于無注氣內鏡下甲狀腺手術的成功十分重要。
參考文獻:
[1]田淑紅,劉會青,周玉潔,等.腔鏡甲狀腺切除術患者圍手術期的護理進展[J].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06,(11):897-898.
[2]王存川,段立紀,等.腔鏡行甲狀腺部分切除術[J].中國內鏡雜志,2002(7):19-20.
篇6
【關鍵詞】 腔鏡; 甲狀腺切除術; 圍手術期; 護理
中圖分類號 R473.6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4)7-0100-02
甲狀腺疾病是臨床上的常見疾病,以女性多見。傳統的外科手術方式會在頸部遺留一條瘢痕,影響美觀,已逐漸被近年來興起的腔鏡手術所取代,該手術具有創傷小、恢復快、無瘢痕等優點[1]。但是由于該手術方式不僅會導致傳統手術方式所引發的并發癥,同時還會引起與手術方式有關的其他并發癥,因此研究腔鏡下甲狀腺切除的圍手術期護理模式逐漸被臨床醫師所重視。近年來,筆者所在醫院通過對收治的患者進行分組研究,探究腔鏡下甲狀腺手術的臨床療效并總結相應的圍手術期護理模式,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9年3月-2012年2月來筆者所在醫院就診的甲狀腺切除患者100例,男41例,女59例;年齡21~47歲,平均31歲。70例患者中,甲狀腺腺瘤75例,結節性甲狀腺囊中15例,原發性甲狀腺功能亢進10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其中觀察組50例,男23例,女27例;平均年齡30歲。對照組50例,男18例,女32例;平均年齡31歲。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觀察組在氣管內插管全身麻醉下進行,采用乳暈、胸骨前徑為入路,切斷甲狀腺血管、腺體,完整切除腫塊,包括患側大部分腺體。傳統甲狀腺切除組在全身麻醉下采用頸前部開放橫行切口。觀察并比較兩組在手術時間、住院時間、術后引流量等方面的差異。
1.3 觀察指標
主要觀察兩組患者術畢及術后2 d疼痛程度、術后傷口出血情況、有無甲狀旁腺及神經損傷情況,疼痛程度分級依據0~10級疼痛程度評分法。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 計數資料采用字2檢驗,P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疼痛程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術后2 d疼痛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
3 討論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在術后疼痛程度及并發癥的發生上均低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1 術前護理
3.1.1 心理護理 術前向患者及其家屬講述該手術的優、缺點,手術的安全性及臨床開展狀況,詳細說明手術實施時間、具體流程、麻醉方法等項目。臨床醫生多與患者交談,消除患者恐懼、緊張、焦慮,了解患者對疾病的感受、充分認識所擬治療方案。對于精神過度緊張者,遵醫囑給予鎮靜劑或安眠藥物,使患者處于手術最佳狀態[2]。
3.1.2 術前常規檢查 向患者及家屬詳細講解各項檢查的必要性及注意事項,術前做好皮膚準備,范圍應較傳統手術擴大,仔細準備胸部皮膚。
3.1.3 飲食護理 甲狀腺疾病患者代謝旺盛,易饑餓,術前指導患者進食高蛋白、高維生素、高熱量飲食,做到少量多餐,保證營養狀態良好。禁用對中樞神經有興奮作用的咖啡、濃茶等飲料,禁煙酒等,同時鼓勵患者多飲水。
3.1.4 訓練 術前由值班護士教會患者訓練具體方法,如頸部前屈、后仰,左右旋轉數次,使頸部肌肉放松,頭部后仰,雙手自然置于身體兩側,每天數次。
3.2 術后護理
3.2.1 病情觀察 術后嚴密監測患者體溫、呼吸、心率、脈搏的變化,切口引流液體顏色,切口有無滲血狀況,術后48 h內指導患者盡量避免頸部過度活動,起床時主意保護切口,防止受壓。
3.2.2 術后飲食 患者清醒后給予少量溫水,術后2 d后進溫涼飲食,禁食過熱食物以防止血管擴張出血,進食流食時應取坐位,且勿與患者交談,注意加強營養,促進康復。
3.2.3 預防感染 術后保持病房清潔、空氣清新,保持事宜溫度,預防應用抗生素,防止術后感染發生。
3.2.4 術后 患者清醒后,改為半臥位,加快引流液流出及痰液的排出,保持呼吸道通暢,防止肺不張的發生。
3.3 術后并發癥護理
3.3.1 術后出血 頸部血管豐富,術后切口極易發生出血狀況。故應密切觀察切口狀況,保證引流通暢,密切注意引流液顏色、性狀,如發現患者煩躁不安,頸部腫大,應立即處理。
3.3.2 呼吸困難 術中損傷喉返神經、氣管內血腫及術后壓迫等都是造成呼吸困難的因素。如有窒息征象,應果斷做氣管插管或切開。
3.3.3 喉返神經損傷 甲狀腺切除術中,喉返神經損傷是最為常見的并發癥,發生率約為5%[3],所以在患者之后應與其交流,觀察患者有無聲音嘶啞,飲水嗆咳,對發生損傷者應及時做好解釋并對癥治療,促進康復。
3.3.4 酸中毒、高碳酸血癥 腔鏡甲狀腺切除術需注入二氧化碳氣體,術后容易發生皮下氣腫,酸中毒甚至高碳酸血癥。術畢,應給予患者面罩吸氧,提高氧分壓,促進二氧化碳排出,并觀察呼吸狀況,及時對癥處理。
3.3.5 手足抽搐 腔鏡甲狀腺手術后易發生低鈣血癥。故術后密切觀察患者面部、四肢、口唇周圍皮膚有無針刺感、麻木感。指導患者進食含磷較高的食物,有疑似低鈣血癥患者應口服葡萄糖酸鈣,一旦發生抽搐,給予靜脈注射10%葡萄糖酸鈣10 ml。
3.3.6 甲狀腺危象 甲狀腺危象是一種較為嚴重的并發癥,多由術前準備不充分引起,如患者術后出現高熱,煩躁,脈搏加快,收縮壓明顯增高,甚至嘔吐、瞻望、昏迷,應立即向上級醫生報告,對癥給予鎮靜、吸氧、降溫,必要時給予靜脈注射碘劑等處理[3]。
3.4 出院指導
囑患者保持心情舒暢,適量活動,并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忌高熱刺激性食物,選擇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類飲食,多吃蔬菜水果。出院后定期復查,促進康復[4]。
參考文獻
[1]王偉,陳德興,董加純,等.腔鏡下甲狀腺癌根治術的臨床研究[J].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10,10(2):169-170.
[2]趙東紅.甲狀腺手術中有選擇性顯露喉返神經的意義[J].吉林醫學,2011,32(33):7097-7098.
[3]柯遠鈺,楊朝霞,陳永兒.腔鏡甲狀腺切除術的護理體會[J].中國實用醫藥,2009,4(23):185-186.
篇7
關鍵詞: 甲狀腺手術;護理;并發癥
甲狀腺手術是治療甲狀腺腺瘤、甲狀腺癌和甲狀腺機能亢進等甲狀腺疾病最基本的手術之一,但由于甲狀腺的功能和解剖結構復雜,術后仍有并發癥發生。2004年3月至2007年3月,我院共實施甲狀腺手術198例,經積極預防、觀察和護理,效果滿意,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198例,男56例,女142例;年齡25~75歲,平均41歲。甲狀腺功能亢進53例,甲狀腺腺瘤102例,結節性甲狀腺腫35例,甲狀腺癌8例。
1.2 手術方法 單側甲狀腺次全切116例,雙側甲狀腺次全切66例。雙側全切加清掃6例。
1.2.1 術后呼吸困難和窒息 多發生在術后48 h內,是最危急的并發癥[1]。常見原因:①切口內出血壓迫氣管、因手術時止血不完善,或血管結扎線滑脫所引起;②喉頭水腫:主要是手術創傷所致,也可因氣管插管引起;③氣管塌陷:是氣管長期受腫大甲狀腺壓迫,發生軟化,切除甲狀腺體后軟化的氣管失去支撐的結果等。臨床表現為進行性呼吸困難、煩躁、發紺甚至窒息,可有頸部腫脹,切口滲出鮮血。術后注意觀察頸部是否迅速增大,切口敷料有無滲血,術后血壓平穩后取患者半坐臥位,嚴密觀察脈搏、呼吸、血壓變化,一旦出現血腫壓迫或氣管塌陷,需立即進行床邊搶救,剪開縫線,敞開傷口,迅速除去血腫,結扎出血的血管,待病情好轉,再送手術室做進一步檢查止血和其他處理;對喉頭水腫者立即應用大劑量激素,地塞米松30 mg靜脈滴注,吸氧,呼吸困難無好轉時行氣管切開。因此,術后應該常規地在患者床旁放置無菌氣管切開包和手套以備急用[1]。
1.2.2 甲狀腺危象 是甲亢的嚴重并發癥,臨床觀察發現,危象發生和術前準備不夠,甲亢癥狀未能很好控制及手術應急有關。危象時主要表現為高熱>39℃,脈搏>120次/min,同時合并有神經、循環和消化嚴重功能紊亂。表現本組1例患者因急于手術,術前服藥時間短,術后27 h發生危象?;颊弑憩F為高熱40℃,脈搏130次/min,大汗、煩躁不安、譫妄甚至昏迷。立即予以處理??诜饣浫芤?~5 ml,緊急時將10%碘化鈉5~10 ml加入10%葡萄糖液500 ml中靜脈滴注,以降低循環血液中甲狀腺素水平,氫化可的松200 mg或地塞米松20 mg加入10%葡萄糖液500 ml靜脈滴注,用退熱、冬眠藥物或物理降溫等綜合措施,盡量保持患者體溫在37℃左右,吸氧,減輕組織缺氧。預防關鍵在于術前做好心理護理,了解心理狀況,針對性的解釋、開導和安慰,做好充分的術前準備。術前常規給患者口服2周盧戈液,心率較快者給予心得安,精神緊張者給地西泮,使患者情緒穩定,睡眠充足,體質量增加,脈率穩定在90次/min以下,脈壓恢復正常,基礎代謝率增加20%以下,腺體縮小變硬。術后早期加強巡視,觀察病情,發現危象,及時處理。
1.2.3 喉返神經損傷 主要是手術操作時損傷所致,如切斷、結扎、鉗夾或牽拉過度,少數是由于血腫壓迫或瘢痕組織的牽拉。一側損傷患者表現聲音嘶啞,兩側損傷導致聲帶麻痹,引起失音、呼吸困難甚至窒息。預防關鍵在于術中操作輕柔,避免過度牽拉血管。術后鼓勵患者發音,向患者提問,力求回答簡短,以早期判斷有無神經損傷;保持呼吸道通暢,觀察呼吸頻率、節律,床邊備氣管切開包、吸痰器、急救藥品。本組1例因手術中鉗夾、牽拉所致,經理療處理后,3個月恢復。
1.2.4 喉上神經損傷 多在結扎,切斷甲狀腺上動脈、靜脈時受到損傷,患者表現聲帶松弛,聲調降低;在進食,特別是飲水時,容易發生誤咽、嗆咳。應協助患者坐起進食或進半流質食物,進食速度不宜過快。
1.2.5 手足抽搐 手術時甲狀旁腺被誤切除、挫傷或其血液供應受累都可引起甲狀旁腺功能低下。隨著血鈣濃度下降,神經肌肉的應激性顯著提高,引起手足抽搐,多發生在術后1~2 h。預防關鍵在于切除甲狀腺時,注意保留位于腺體背面的甲狀旁腺,定時巡回,嚴密觀察,注意面部、口唇周圍和手足有無針刺和麻木感,飲食適當控制,限制含磷較高的食物,如牛奶、瘦肉、蛋黃、魚類等。給予患者高鈣、低磷食物,如綠葉蔬菜、豆制品和海味等。癥狀輕者,口服鈣片和維生素D3;癥狀較重者,口服雙氫速固醇,可迅速提高血鈣。抽搐發作時,應立即靜脈緩慢推注10%葡萄糖酸鈣或氯化鈣10~20 ml。
1.2.6 甲狀腺機能減退 根據甲狀腺體大小和甲亢程度確定切除范圍。甲亢一般需切除腺體的80%~90%,腺體切除過多易發生甲狀腺機能減退,過少易復發。每側腺體保留成人拇指末節大小較為恰當(約3~4 g)。
1.3 護理與觀察內容 術后呼吸困難和窒息甲狀腺危象 ,喉返神經損傷、喉上神經損傷等并發癥發生情況。
2 結果
本組198例,均臨床治愈。并發癥:切口內出血1例,甲狀腺危象1例,單側喉返神經損傷1例。喉上神經損傷1例。
3 討論
甲狀腺次全切手術是治療甲狀腺腫瘤和甲亢的基本方法,只要熟練掌握手術要領,做好充分術前準備,術中操作輕柔,止血徹底可靠,充分顯露甲狀腺體,合理切除腺體多少,注意保護甲狀旁腺和喉返神經,是預防并發癥的最根本的方法。手術后密切觀察和護理,及早發現并發癥,準確無誤的處理并發癥,是防止其繼續發展的關鍵。本組切口內出血1例,及時床邊處理,緩解呼吸困難,避免了窒息發生。喉返神經損傷發生率一般是0.5%[1],本組發生1例,術后3個月恢復正常,說明為粘連牽拉所致,非真性損傷??傊?,甲狀腺手術后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做好精心護理,可以有效的降低并發癥的發生,對和諧醫療、防范醫療糾紛的發生具有重要意義。
篇8
【關鍵詞】 甲狀腺疾?。患谞钕偈中g;并發癥;預防控制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2-7622-01
甲狀腺疾病(thyroid disease)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較為常見的一種疾病。患病群體以中、老年人群居多,男性患病率和發病率明顯低于女性患者。甲狀腺疾病不僅對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嚴重的損害,還在極大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手術治療作為臨床治療甲狀腺疾病的主要方式,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較高。針對這種情況,筆者結合多年的臨床經驗,對我院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期間收治的120例甲狀腺疾病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了回顧性的分析和總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期間在我院內分泌科接受甲狀腺疾病治療的120例患者作為本次研究課題的調查對象。予以患者B超檢查、CT檢查、和素掃描、頸部X射線檢查等相關檢查,確診120例患者均符合甲狀腺疾病的診斷標準[1]。本次研究課題的研究內容經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在取得患者和患者家屬同意的情況下,對120例患者在診斷、治療和護理過程中形成的有關臨床資料作為本次研究活動的主要參考資料。據統計,本組的120例患者當中,共有男46例、女74例;年齡45-76歲,平均年齡為(53.2±10.5)歲;患者的病程在3個月至2年之間不等;其中,甲亢34例、亞急性甲狀腺炎27例、無痛性甲狀腺炎25例、甲狀腺結節19例、甲狀腺微小癌15例。
1.2 方法 針對本組的120例患者均行手術治療,其中甲狀腺側葉加峽部切86例、側葉加峽部加對側部分甲狀腺切除術34例。
2 結 果
本組的120例甲狀腺疾病患者接受手術治療期間,共有118例患者的手術進行十分順利未發生明顯的不良反應和并發癥,占98.33%;共有2例患者在術后出現了并發癥,其中喉返神經暫時出血1例,切口感染1例,并發癥發生率為1.67%。
3 討 論
甲狀腺作為人體的最大的內分泌腺體,維持著人體的生長發育,促進機體代謝,讓心血管及神經系統發揮正常效應。目前,針對甲狀腺疾病的治療主要有手術和服藥兩種方法。據相關的調查資料顯示,由于甲狀腺周圍分布重要的神經,因此部分患者在手術治療極容易發生并發癥,從而影響治療的整體效果,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加強甲狀腺手術并發癥的預防和護理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提高患者康復率的關鍵因素。
3.1 一般護理 首先,護理人員需要向患者進行自我介紹,和患者及患者家屬進行交流和溝通,以便能夠掌握更多的患者病情,同時縮短護患間的距離;針對患者的實際需求,給予患者相應的護理,給予患者精神安慰和心理疏導,提高患者對治療的信心,提高患者接受治療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2 藥物準備 術前,護理人員協助患者完成相關的項目檢查,結合患者的臨床表現以及檢查結果,對患者的健康情況進行評估,結合患者實際的身體狀態,給予患者連續服用飽和碘化鉀溶液5d,以便能夠腺體變小、變硬,為手術的順利奠定基礎。針對甲亢患者,結合患者的甲亢程度,給予患者相應的甲亢控制處理。
3.3 護理 術前,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進行指導,幫助患者熟悉手術流程,以便患者能夠適應術中操作,預防術后頭痛的發生;術中,護理人員需要結合手術的進度適時的幫助患者變換;術后,護理人員需要嚴密的觀察患者生命體征的波動情況,加強切口和引流管護理,待患者生命體征穩定后取半臥位,減輕傷口張力所產生的疼痛。
3.4 飲食護理 針對甲狀腺疾病患者進行治療和護理期間,護理人員需要特別重視患者的飲食,甲亢患者忌食含碘食物,辛辣、煙酒等刺激性食品,可導致甲亢患者機體代謝更加旺盛,心跳加快出汗更多。甲狀腺患者的胃腸蠕動較慢,因此十分容易水腫和血脂高,因此不宜吃生冷油膩和咸的食品。
3.5 并發癥預防 據相關的調查資料顯示,術后出血多發生在術后48小時內,是術后最危急的并發癥,因此護理人員需要在術后嚴密觀察患者P、R、BP的變化[2],避免患者呼吸困難和窒息的發生。喉返神經、喉上神經損傷是甲狀腺手術中重要的并發癥[3]。因此,護理人員需要觀察患者在術后聲音的變化,并作出正確的評估,對患者進行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通暢性,并準備好常用的急救藥物,以備急救。
綜上所述,在針對甲狀腺疾病患者進行治療期間,同期開展優質的護理服務,全程、全方位的對患者進行并發癥的預防和護理,從而在整體上提高手術治療的效果,提高手術治療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基礎上,提高患者康復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鄧方圓,黃君,李自剛.不離斷頸前肌群甲狀腺葉切除術并發癥的預防及護理[J].四川醫學,2012,14(12):327-328.
篇9
1.1一般資料本組198例,男56例,女142例;年齡25~75歲,平均41歲。甲狀腺功能亢進53例,甲狀腺腺瘤102例,結節性甲狀腺腫35例,甲狀腺癌8例。
1.2手術方法單側甲狀腺次全切116例,雙側甲狀腺次全切66例。雙側全切加清掃6例。
1.2.1術后呼吸困難和窒息多發生在術后48h內,是最危急的并發癥[1]。常見原因:①切口內出血壓迫氣管、因手術時止血不完善,或血管結扎線滑脫所引起;②喉頭水腫:主要是手術創傷所致,也可因氣管插管引起;③氣管塌陷:是氣管長期受腫大甲狀腺壓迫,發生軟化,切除甲狀腺體后軟化的氣管失去支撐的結果等。臨床表現為進行性呼吸困難、煩躁、發紺甚至窒息,可有頸部腫脹,切口滲出鮮血。術后注意觀察頸部是否迅速增大,切口敷料有無滲血,術后血壓平穩后取患者半坐臥位,嚴密觀察脈搏、呼吸、血壓變化,一旦出現血腫壓迫或氣管塌陷,需立即進行床邊搶救,剪開縫線,敞開傷口,迅速除去血腫,結扎出血的血管,待病情好轉,再送手術室做進一步檢查止血和其他處理;對喉頭水腫者立即應用大劑量激素,地塞米松30mg靜脈滴注,吸氧,呼吸困難無好轉時行氣管切開。因此,術后應該常規地在患者床旁放置無菌氣管切開包和手套以備急用[1]。
1.2.2甲狀腺危象是甲亢的嚴重并發癥,臨床觀察發現,危象發生和術前準備不夠,甲亢癥狀未能很好控制及手術應急有關。危象時主要表現為高熱>39℃,脈搏>120次/min,同時合并有神經、循環和消化嚴重功能紊亂。表現本組1例患者因急于手術,術前服藥時間短,術后27h發生危象?;颊弑憩F為高熱40℃,脈搏130次/min,大汗、煩躁不安、譫妄甚至昏迷。立即予以處理??诜饣浫芤?~5ml,緊急時將10%碘化鈉5~10ml加入10%葡萄糖液500ml中靜脈滴注,以降低循環血液中甲狀腺素水平,氫化可的松200mg或地塞米松20mg加入10%葡萄糖液500ml靜脈滴注,用退熱、冬眠藥物或物理降溫等綜合措施,盡量保持患者體溫在37℃左右,吸氧,減輕組織缺氧。預防關鍵在于術前做好心理護理,了解心理狀況,針對性的解釋、開導和安慰,做好充分的術前準備。術前常規給患者口服2周盧戈液,心率較快者給予心得安,精神緊張者給地西泮,使患者情緒穩定,睡眠充足,體質量增加,脈率穩定在90次/min以下,脈壓恢復正常,基礎代謝率增加20%以下,腺體縮小變硬。術后早期加強巡視,觀察病情,發現危象,及時處理。
1.2.3喉返神經損傷主要是手術操作時損傷所致,如切斷、結扎、鉗夾或牽拉過度,少數是由于血腫壓迫或瘢痕組織的牽拉。一側損傷患者表現聲音嘶啞,兩側損傷導致聲帶麻痹,引起失音、呼吸困難甚至窒息。預防關鍵在于術中操作輕柔,避免過度牽拉血管。術后鼓勵患者發音,向患者提問,力求回答簡短,以早期判斷有無神經損傷;保持呼吸道通暢,觀察呼吸頻率、節律,床邊備氣管切開包、吸痰器、急救藥品。本組1例因手術中鉗夾、牽拉所致,經理療處理后,3個月恢復。
1.2.4喉上神經損傷多在結扎,切斷甲狀腺上動脈、靜脈時受到損傷,患者表現聲帶松弛,聲調降低;在進食,特別是飲水時,容易發生誤咽、嗆咳。應協助患者坐起進食或進半流質食物,進食速度不宜過快。
1.2.5手足抽搐手術時甲狀旁腺被誤切除、挫傷或其血液供應受累都可引起甲狀旁腺功能低下。隨著血鈣濃度下降,神經肌肉的應激性顯著提高,引起手足抽搐,多發生在術后1~2h。預防關鍵在于切除甲狀腺時,注意保留位于腺體背面的甲狀旁腺,定時巡回,嚴密觀察,注意面部、口唇周圍和手足有無針刺和麻木感,飲食適當控制,限制含磷較高的食物,如牛奶、瘦肉、蛋黃、魚類等。給予患者高鈣、低磷食物,如綠葉蔬菜、豆制品和海味等。癥狀輕者,口服鈣片和維生素D3;癥狀較重者,口服雙氫速固醇,可迅速提高血鈣。抽搐發作時,應立即靜脈緩慢推注10%葡萄糖酸鈣或氯化鈣10~20ml。
1.2.6甲狀腺機能減退根據甲狀腺體大小和甲亢程度確定切除范圍。甲亢一般需切除腺體的80%~90%,腺體切除過多易發生甲狀腺機能減退,過少易復發。每側腺體保留成人拇指末節大小較為恰當(約3~4g)。
1.3護理與觀察內容術后呼吸困難和窒息甲狀腺危象,喉返神經損傷、喉上神經損傷等并發癥發生情況。
2結果
本組198例,均臨床治愈。并發癥:切口內出血1例,甲狀腺危象1例,單側喉返神經損傷1例。喉上神經損傷1例。
3討論
甲狀腺次全切手術是治療甲狀腺腫瘤和甲亢的基本方法,只要熟練掌握手術要領,做好充分術前準備,術中操作輕柔,止血徹底可靠,充分顯露甲狀腺體,合理切除腺體多少,注意保護甲狀旁腺和喉返神經,是預防并發癥的最根本的方法。手術后密切觀察和護理,及早發現并發癥,準確無誤的處理并發癥,是防止其繼續發展的關鍵。本組切口內出血1例,及時床邊處理,緩解呼吸困難,避免了窒息發生。喉返神經損傷發生率一般是0.5%[1],本組發生1例,術后3個月恢復正常,說明為粘連牽拉所致,非真性損傷。總之,甲狀腺手術后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做好精心護理,可以有效的降低并發癥的發生,對和諧醫療、防范醫療糾紛的發生具有重要意義。
篇10
1.資料與方法
2008年6月~2011年12月收治行甲狀腺手術患者186例,男68例,女118例;年齡20~79歲,平均46.7歲。甲狀腺大部切除術49例,甲狀腺腺葉切除術63例,甲狀腺腺瘤切除術56例,甲狀腺全切加頸淋巴清掃術18例。術后發生并發癥15例,其中喉返神經損傷引起暫時性聲音嘶啞6例,雙側喉返神經損傷行永久性氣管切開1例,術后切口內出血3例,甲狀旁腺損傷致低鈣血癥5例。方法:
①喉返神經損傷的觀察和護理:主要是行一側或雙側甲狀腺腺葉全切和(或)頸淋巴結清掃術,術中操作時損傷所致,如切斷、結扎、鉗夾或牽拉過度,少數是由于血腫壓迫或瘢痕組織牽拉引起。一側損傷患者表現為聲音嘶啞,雙側損傷導致聲帶麻痹,可引起失音、呼吸困難甚至窒息,需立即做氣管切開。如術中發現喉返神經被切斷或有損傷,可立即行自體靜脈橋接修復,效果確切[1]。預防關鍵在于術中操作輕柔,避免過度牽拉血管。術后患者回病房,麻醉清醒后,鼓勵患者發音,向患者提問,力求回答簡短,以早期判斷有無神經損傷,對聲音嘶啞者予以安慰解釋,使患者消除恐懼心理;保持呼吸道通暢,觀察呼吸頻率、節律,觀察有無呼吸困難和胸悶情況。床邊備氣管切開包、吸痰器、急救藥品。對聲音嘶啞者應囑少說話并給予營養神經的藥物、理療、針灸等治療。
②術后出血的觀察和護理:多發生在術后48小時內,嚴重可引起呼吸困難和窒息,是術后最危急的并發癥,主要是由于術中止血不徹底或因結扎線脫落引起,術后劇烈咳嗽、嘔吐、頸部頻繁的活動都是出血的誘因。為了預防出血的發生,術前要做好完善的術前準備,對患者及家屬進行健康指導。術后24小時盡量減少頸部活動,避免劇烈咳嗽,教會病人正確的咳嗽方法及咳嗽時保護傷口的方法。術后常規霧化吸入3天。床旁備氣切包、氧氣等搶救物品。術中采用先結扎后縫扎,徹底止血,并置引流管于創腔的最低處以利引流,保持引流通暢,觀察引流出液體量及顏色變化。術后血壓平穩后,讓患者取半臥或半坐臥位,嚴密觀察生命體征變化,觀察有無呼吸困難和窒息。觀察傷口敷料有無滲出,頸部是否迅速增大,如24小時引流量>150ml,頸部腫脹明顯,患者出現呼吸費力、煩躁不安、口唇發紺,說明有活動性出血,應立即通知醫生行床旁搶救,拆除縫線,敞開切口,清除血腫,如繼續出血,應及時送手術室止血[2]。針對不同原因引起的咳嗽、嘔吐進行相應處理。術后48小時內,患者不應過頻活動和談話,以減少切口內出血。術后痰多且不易咳出者,應做好保持呼吸道通暢的護理,幫助和鼓勵患者咯痰。
③甲狀旁腺損傷的護理:多數發生在術后1~3天,主要是由于甲狀旁腺受到損傷或血運受到影響。導致暫時性或永久性甲狀腺功能減低,發生率約2%,主要表現為低鈣血癥和手足抽搐,剛開始患者感覺手足麻木感,進一步加重可表現為手足搐搦。嚴重者表現氣管痙攣甚至引起窒息死亡[3]。因此手術中應避免誤傷、誤切甲狀旁腺。切下甲狀腺標本時要仔細檢查其甲狀旁腺有無誤切,如發現有甲狀旁腺,立即設法移植于胸鎖乳突肌肉中等是避免此并發癥的關鍵。術后密切觀察病情變化,注意面部、唇周和手足部有無針刺和麻木感或強直感,有無手足抽搐。抽搐發作時,立即靜脈推注10%葡萄糖酸鈣或氯化鈣10~20ml,地西泮等藥物以解除痙攣。癥狀輕者口服鈣劑,必要時加服維生素D。適當控制飲食,限制肉類、蛋類、乳類等含磷較高的食物,給予患者高鈣低磷食物,如豆腐和海產品。
2.結果
186例甲狀腺手術患者,術后發生并發癥15例經積極有效的處理和精心護理均恢復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