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室優質護理范文

時間:2023-08-25 17:21:2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手術室優質護理,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手術室優質護理

篇1

1.1一般臨床資料2014年度,對手術室中進行優質護理服務設為實驗組,其中有1098例手術,672例男性,362例女性,年齡9-68歲,平均年齡在(48.1±4.3)歲。2013年度未進行優質護理服務設為對照組,其中有1076例手術,600例男性,476例女性,年齡在8~71歲,平均年齡在(41.3±4.2)歲。實施的手術有骨科手術、外科手術與婦產科手術。比較2組患者各項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具備臨床可比意義。

1.2方法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干預,實驗組患者采取優質的護理干預,具體如下:

1.2.1加強手術室護理科學管理

(1)建立健全護理工作規章制度、規范及標準建立健全各類制度和職責,如崗位職責、工作流程與標準、??平M長工作規范和考核標準、護理服務規范和標準、安全管理規范、單病種手術的優質護理配合路徑等,規范護理行為。

(2)制定并實施手術室護士專業核心能力培養計劃,提高??谱o理水平,提高綜合素質能力。對于重大疑難手術、新開展的手術,進行術前查房、討論或會診,解決護理疑難問題,提高??谱o理質量和工作效率。深化“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注重人文精神和職業素養的培養,進行禮儀規范、溝通技巧、健康教育、服務流程和標準的培訓和考核。

(3)制定護士的分層管理制度,根據護士能力體現能級對應,核定能力級別,分配不同難度的手術,實行護士分層使用。建立??平M長負責制,??平M長負責本專業組的疑難手術配合、業務指導、教學、科研、質量控制等工作。

(4)建立并完善績效考核制度,改革薪酬分配制度。護士的績效考核以手術護理質量、手術數量、手術難度、技術風險和患者滿意度為重點,注重臨床表現和工作業績,將績效考核結果與護士的收入分配、職稱晉升、學習進修、獎勵評優等掛鉤。建立手術室護士月工作時間和手術量統計表、護理質量考核結果登記表、滿意度調查登記表,由手術醫師、護士長、專業組長對護理工作進行考評,與護士當月的薪酬直接掛鉤。

(5)合理調配護士人力,滿足工作需要:護理部綜合各種因素合理配置護士,手術室護士與手術床之比≥3:1。護士長根據每日手術量、手術難度等因素彈性排班。護理部、科護士長和護士長分別制定各級護士人力緊急調配方案,遇有突發事件和特殊情況時,保證護士的應急調配。

1.2.2改善手術室護理服務運用護理程序方法,為手術患者提供安全、全面、全程、專業、人性化的護理服務

(1)根據術前訪視的目的、意義制作專科術前訪視卡,制定規范化術前訪視指導語,提高術前訪視的有效性與規范性。術前一日,手術室巡回護士到病房探視患者,與相關醫師及護士做好溝通,對手術患者進行充分的評估,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制定詳細的個體化手術護理計劃。

(2)患者交接術前病房護士護送患者到手術室,病房護士與手術室護士做好交接。要求手術室全體護理人員使用規范的文明用語,以標準的儀容、儀態接診患者。

(3)術中全程負責患者的護理,做好細節服務,滿足患者需要,保證患者安全;患者進入手術室后,護士陪護在患者身旁。手術中途無特殊情況不交接,術中用物專人配送,減少護士離開手術間的工作機會;尊重患者、做好隱私保護;提供有效的保溫措施;為患者安放舒適;制定手術患者出手術室標準,將患者干凈整潔地送回病房。

(4)做好患者家屬的心理安撫,耐心解釋各種問題,美化家屬等候區,提供飲水設施,建立健康宣教資料和報刊雜志存放柜。

(5)增強對醫生、護士的人文關懷營造溫馨、和諧、舒適的休息環境,建立休息區“文化廊”,提供完善的硬件措施,冬天為醫師、護士提供“保暖衣”。

1.3效果評價

手術室護理質量、護理滿意度(手術患者和手術醫師對手術室護理工作滿意度)、手術室護士滿意度,均有護理部調查每項滿分100分。

1.4數據處理

運用SPSS11.3軟件包進行分析統計,P<0.05是有明顯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實施優質護理服務后,各項觀察指標較實施前均明顯提高,差異有顯著意義(P<0.01),具備統計學意義。

3討論

篇2

1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主要包括術前檢查、術中配合手術、麻醉以及術后隨訪等護理措施。研究組患者在對照組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給予優質護理服務,主要包括術前護理、手術室護理及術后護理,具體護理措施如下。

1.1術前護理患者進入手術室前,護理人員深入了解患者需求,緩解患者的抵觸情緒。首先,對患者進行術前評估,結合病情實際情況制訂手術室護理計劃;其次,護理人員向患者介紹手術室環境、手術流程以及相關注意事項,讓患者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并介紹成功病例,提高患者治療的自信心。

1.2手術室護理多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積極鼓勵患者,緩解其緊張感與恐懼感;術中,護理人員在協助醫生進行手術的同時,為患者按摩,以降低并發癥發生率;通過舉辦質量管理活動,對疾病現狀以及術中易出現的問題進行研究調查,找出原因后及時進行處理;制訂安全質量控制機制,及時、快速糾正手術室出現的安全問題,保證手術安全、順利進行。

1.3術后護理術后使用0.9%氯化鈉注射液對患者皮膚進行擦洗,擦拭干凈血跡,并蓋好被單,將患者送回病房,防止震動過度;護理人員加強巡視,對患者生命體征進行定時監測;囑咐患者術后絕對臥床休息,并補充足夠的營養,病情恢復后,簡單進行創傷恢復動作鍛煉。

1.4觀察指標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對患者的焦慮評分進行評價;采用問卷調查方式對患者護理滿意度進行調查,非常滿意:>90分;滿意:80~89分;一般滿意:60~79分;不滿意:<59分??倽M意度=(非常滿意例數+滿意例數+一般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1.5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焦慮情況對比護理后,兩組患者的焦慮評分均有所下降,但研究組患者的焦慮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3.124,P<0.01)。

2.2護理滿意度比較研究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012,P<0.05)。

3討論

篇3

【關鍵詞】手術室;優質護理服務;心理狀況;護理滿意度

手術室(operatingroom)是醫院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搶救和治療患者的場所,其手術過程要求遵循相關的規章制度,并在無菌環境中進行,以提高工作效率,預防感染[1,2]。隨著醫學技術的進步,外科手術的發展,患者對護理要求也越來越高。當前,我院在手術室護理中實施優質護理服務,取得良好效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我院2015年7月—2016年7月92例手術患者隨機分為護理組(46例)與對照組(46例),護理組女16例,男30例;年齡最小17歲,最大76歲,平均年齡(49.92±10.47)歲;其中,肢體手術15例,泌尿外科手術11例,胃腸手術14例,其他手術6例。對照組女15例,男31例;年齡最小18歲,最大76歲,平均年齡(49.97±10.58)歲;其中,肢體手術16例,泌尿外科手術11例,胃腸手術13例,其他手術6例。2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如:身體檢查、飲食調整、用藥指導等。護理組實施優質護理服務,具體如下:①術前管理:手術前為患者講解手術的相關知識,使患者了解手術流程,減輕其煩躁不安情緒,進而調整不良心理狀態;護理人員與患者多溝通交流,并熱情、耐心地解答患者與家屬的困惑,解除其顧慮;認真對患者的身體狀況進行檢查和評估,并有針對性地為患者制定出符合其情況的護理方案;手術前1d探視患者,給予患者術前減壓建議,以輕松愉快的聊天方式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②術中管理:護送患者進入手術室,護送過程中盡可能保持速度平緩、有序,避免顛簸、碰撞,調節手術室的溫度、濕度適宜;手術麻醉中保持室內安靜,護理人員在一旁嚴密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血壓、脈搏、心率、呼吸等),保證輸液管道無打結、無堵塞現象,確保輸液通暢;及時備好可能需要的急救藥品,默契配合主刀醫師傳遞器械,并嚴格將手術中所使用的藥物、器材、設備等做好記錄。③術后管理:為患者提供舒適、安靜的護理環境,將患者需要的物品放于床前,使患者隨手能拿到;加強術后護理,密切觀察患者的手術創口情況,護理人員及時使用生理鹽水擦拭患者創口周圍皮膚表面的血跡和消毒液;增加探視、巡回次數,詢問患者的身體感受,對疼痛劇烈的患者給予相應的止痛藥進行治療,并給予患者心理上的安慰,安撫其不良情緒。

1.3觀察指標

觀察2組患者護理后的心理狀況和護理滿意度情況。心理狀況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進行評估,分數越高表示焦慮程度越高;滿意度使用問卷調查表進行評定,滿分為100分,分數越高表示越滿意[3]。

1.4統計學方法

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護理組患者的SAS評分低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討論

手術室是醫院的重要技術部門,是救死扶傷的重地,因而對各方面的要求均十分嚴格,如:要求儀器設備齊全,環境清潔滅菌[4]。優質護理服務是一種較為新型的護理干預措施,能較好地滿足患者的各方面護理需求,進而最大程度上為患者提供滿意的護理服務[5,6]。本次研究中,對護理組手術患者進行術前管理,可減輕和消除患者的焦慮、緊張情緒;而手術過程中嚴密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可減少意外風險的發生;嚴格做好記錄,認真填寫相關的數據表格,可以減少漏項的發生,避免操作失誤造成手術事故;對患者進行術后管理,可有效減少創口感染,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本研究結果顯示,采取優質護理服務的護理組患者護理后的心理狀況改善優于對照組,且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梢?,與常規護理相比,優質護理服務不僅可以緩解患者的緊張、焦慮情緒,還可以提高患者滿意度,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楊春,李梅.優質護理服務在手術室護理工作中的作用[J].基層醫學論壇,2016,15(20):2135-2136.

[2]黎艷娟,林志青,李儉怡,等.優質護理服務理念在手術室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醫藥科學,2015,24(5):158-161.

[3]湯欣,王利,馬士肶.優質護理服務在手術室的實施效果[J].中華全科醫學,2015,12(13):2047-2049.

[4]薛芳芳.優質護理服務在手術室的實施效果分析[J].基層醫學論壇,2016,20(20):3412-3413.

[5]王鳳仙.優質護理服務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分析[J].河南醫學研究,2016,25(3):569-570.

篇4

[關鍵詞]優質護理;手術室護理;服務水平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742(2013)06(b)―0164-02

手術室是一個具有特殊性的重要科室。而需實施手術的患者,通常也會出現負面的情緒與心理,使患者在手術治療過程中容易出現心率失調、休克、血壓不穩等現象,從而對治療效果造成嚴重影響。因此,在手術室護理過程中為患者實施優質護理服務具有重要意義,將護理內容變得更人性化、規范化,拉近護患之間的關系,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以提高手術治療的效果。為探討手術室實施優質護理措施的效果,選取該院2012年1―5月收治的32例進行手術治療的患者,實施了優質護理服務,并取得了較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該院進行手術治療,并實施優質護理的患者32例,其中26例男患者,6例女患者,年齡21―65歲,平均年齡43.9歲。

1.2護理方法

1.2.1術前護理術前需要對患者實施規范的訪視流程,并進行記錄。實施手術的前1d,護理人員需攜帶護理記錄單對患者進行訪視,對患者的情況進行詳細了解,并對其病歷資料進行收集。①在訪視時需向患者問好,進行自我介紹,并對患者的生理、心理的變化狀況進行了解,還要為患者講解與手術治療相關的內容,以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②將實施手術治療時需注意的事項講給患者,并寫在提示單上。同時將治療環境及實施麻醉的方式為患者進行詳細介紹;③觀察患者的心理變化,并運用溫和、親近的語言對其進行安慰與鼓舞,增強患者的安全感與信賴度,使其積極的配合手術治療。此外,在訪視過程中護理人員要有嚴謹認真的態度,并保證真實記錄。

1.2.2術中護理進行手術治療時:①需要巡回護理人員與病區責任的護理人員進行交接,并對病例與交接單進行仔細查對,沒有差錯后,將患者推入手術室,同時使患者家屬在休息區等候,以便能夠及時與其進行溝通;②進入手術室后,護理人員需幫助患者采用正確的,將軟枕(棉墊)放置在骨隆突出的地方,并講解采用正確的必要性;③手術過程中護理人員需要時刻在患者身邊,并鼓勵患者,當物起作用后,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進行相應護理,增強患者的安全感,使情緒穩定下來:④實施手術的過程中,每項操作均需要做到輕聲、快速、沉穩、準確,同時還需要注意對手術室的溫度進行調節,并對患者的各項體征、輸液速度、面部表情進行嚴密觀察。此外,使用醫療設備時,需要提示患者,以避免出現緊張情緒,使患者能夠較好的進行配合,進而減少手術時間,提高手術的成功率。

1.2.3術后護理手術治療完成并待患者清醒后:①需要幫助其穿戴整齊,并對引流管、靜脈通道等實施保護措施,然后將患者送回病房,注意保暖。同時為患者采用正確的,巡回護理人員與病區責任護理人員做好交接工作;②向患者及其家屬進行要求、引流管的管理講解,使其能夠積極配合;③手術后的第2天,對患者實施回訪,并對患者的身體狀況(切口疼痛、血液流通狀況、腸蠕動狀況、肢體腫脹與活動狀況、并發癥等)進行嚴密觀察,如果患者出現不適,需要及時采取處理措施,并對患者進行解釋與安慰。同時也調查患者對治療、護理的滿意度。

1.3統計方法

采用IBM SPSS20.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其中計量資料應用t檢驗,數據應用(x±s)描述,計數資料應用x2檢驗。

2結果

將實施優質護理與實施常規護理的滿意度進行比較,如表1。由表1可以看出優質護理的各項滿意度均比較高,并且護理糾紛事故的發生率比較低。

將優質護理與常規護理的工作質量進行比較,如表2。優質護理中護理人員的工作質量明顯高于常規護理中護理人員的工作質量。

3討論

3.1優質護理服務

優質護理服務指的是:以患者為工作中心,在加強基礎護理的基礎上,實施護理責任制度,以加強護理人員的專業綜合素質,進而提升護理人員的護理服務質量。以患者為工作中心,就需要時時刻刻為患者著想,并將患者放在第一位,盡可能滿足患者的要求,同時提升自身的服務質量,并制定相應的護理措施,對護理工作的流程進行簡化,進而為患者提供高質量、高水平的護理服務。實施優質護理需要:①滿足患者的基本需求;②保障患者安全;③保持患者的舒適度;④進行心理護理,以協調患者的心理變化。

3.2提高護理人員的能力

實施優質護理前,需要對護理人員進行培訓。因此,醫院需要根據自身的護理狀況,制定相應的培訓方案。根據護理人員的不同情況,對其人際交流能力、誠信力度等進行相應培訓,以提升護理人員的綜合水平。同時還需要制定相應的管理制度與工作實施制度,使全體員工明確實施優質護理服務的目標與標準,并且與護理人員的業績考核與評定職稱進行關聯。此外,組織課內的工作人員對優質護理服務的相關內容進行反復學習,使其思想發生明顯轉變,進而提高護理人員的綜合能力,與患者的滿意度。

3.3效果

篇5

關鍵詞:優質護理服務;在手術室作用;規范;優勢

我州、縣各級公立綜合醫院近兩年來都在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手術室作為醫院重點科室之一,加強護理管理,全面提升護理人員綜合素質,將專業護理技術和人性化護理管理有機結合運用,圍繞“以患者為中心,提供人性化服務,全面提高護理質量為基礎”的宗旨,將手術患者的身心不適降低至最低程度。在手術護理中,許多護理人員由于缺乏對護理新技術的正確認識,常常導致術前、術中、術后工作中配合不滿意。不嚴謹的查對制度,會造成用錯藥、弄錯手術部位、術后異物遺留體內以及弄錯標本或丟失等。無菌技術操作不嚴以及手術物品管理不規范會造成手術患者切口感染,在手術室中的諸多不規范護理使得手術室的安全隱患大幅度增加,此時應用優質護理服務就顯得特別重要。只有不斷健全規章制度,規范優質護理服務,才能保障手術患者的身心健康。

1 強化護理服務意識

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人文關懷在醫療活動中的地位日益受到重視,手術室工作不再僅僅局限于機械性的完成工作,而是不斷向優質護理服務觀念轉變。在護理服務中,要樹立現代化服務理念,重視患者的心理特點,主動溝通,使其充分感受到人性化服務的溫馨,以取得患者的肯定和信賴。

2 建立創新管理機制

2.1不段提高護士長個人修養 隨著新形勢醫療服務的特點,要對護士長提出更高的要求。護士長是一個科室的方向坐標,其言行是所有護理工作者的無聲指令。因此,護士長不僅需要較強的工作能力,更要正確使用其非權力影響力,高尚的道德品行會潛移默化地成為團隊的內在驅使力量;嚴謹的工作作風、精湛的護理技術是團隊的動力;公平、公正、實事求是的態度會成為團隊賴以信任的脊梁;工作中以身作則,嚴于律己,寬以待人,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是團隊向前看齊的表率;管理中原則化和人性化的完美結合是團隊擁有獨特文化而又蘊藏深厚感情的靈魂。

2.2采取個體化管理策略 增強科室人員強大的凝聚力,具有一種超越性的戰斗力。采取因人而異的管理策略能起到發揮其主人翁的作用,護士的需要和渴望不盡相同。護士長建立溝通交流渠道,掌握其心理動態,使管理有針對性;知人善用,發揮其聰明才智,肯定其成績。在日常工作中形成一種真摯、寬松、溫暖的群體氛圍,解除護士后顧之憂,使其在工作中能人盡其才,才盡其用。

3 全面提高護士人員的綜合素質

3.1提高護士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 根據手術室工作特點,必須要經常組織理論考試、護理查房、實踐操作等形式多樣、涉及面廣的業務學習,從基礎知識到法律法規、新業務、新技術等,并及時對不良事件進行討論,提出相應整改措施,對于潛在的護理工作風險,做到提前預防,制訂相應解決方案,以達到未雨綢繆的目的。

3.2加強醫德醫風建設 隨著市場經濟的迅猛發展,在當今醫藥器械市場的強有力沖擊下,必須淡化商業意識,重視職業道德,高瞻遠矚,要學會站在患者的角度充分考慮問題,“以人為本”,尊重人的價值,用真誠取得信任,用信任求得發展,以建設人文型現代化科室。

3.3拓寬知識面增強溝通能力

3.3.1樹立養成良好的自我形象 外部形象是護士整體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端莊整潔的儀表、柔和的語氣、親切的目光、文雅的舉止、貼切的談吐、微笑的服務是溝通中取得信任的第一步,是一個科室優質護理服務外在要求的體現,是護理人員無懈可擊的職業魅力。

3.3.2端正學習態度,勇于實踐,不斷完善自我

護士坦然豁達的心胸是護患和諧的根本,護士要勇于實踐,養成經常閱讀各種專業書籍的習慣,不斷拓寬知識面,提高整體素質,保持寬容平和的心態處理工作中出現的各種問題。

3.3.3學會掌握語言技巧 良好的語言藝術是護患關系融洽的基礎,經常組織護士進行現代化角色教育,使其掌握護理服務規范用語和運用技巧,培養護士語言表現力,增強口才能力,為增進護患溝通奠定良好的基礎。

4 注重細節,優質服務手術全程

4.1術前患者護理

4.1.1術前患者的生理心理需要 手術患者在手術前都特別關注自己的手術方案及治療效果,非常希望醫德高尚、技術精湛的醫護人員為自己服務;渴望了解手術室的環境、設施;會對手術過程是否安全、術后的舒適情況和手術治療所需費用感到擔心。其心理狀態會受到個人文化和信仰的影響,此時患者迫切需要親人般的關懷和支持,想知道更多有關信息,會感到焦慮緊張、失眠和不安。

4.1.2護理措施 優質護理服務首先強調“人”的概念,其次才是病,手術室護理人員要在術前1d訪視患者,了解其緊張程度,介紹手術室環境及麻醉方法等,耐心解答其疑問,告知自己會一直在他身邊,會盡最大努力保障其舒適安全,建議患者與同病房術后患者交流,鼓勵其樹立信心,與家屬一起表示關愛理解患者的心情,解除其顧慮,積極配合手術。

4.2手術中患者護理 患者在進入手術室后,會對手術室環境感到陌生和恐懼,護理人員要主動與其溝通,緩解其情緒,對個人信息及手術部位進行查對。對嬰幼兒給安全醫療道具玩耍,轉移其注意力,善于講一些英雄人物故事誘導其勇敢面對手術,順利進入麻醉階段。麻醉后,護理人員要集中精力配合手術,忙而不亂,有條不紊地處理術中一些突況,以沉著冷靜、較強的應變能力協助麻醉醫師和手術醫師,并準確執行各種口頭醫囑,有條不紊的提供各種急需手術器材。在聽到術者埋怨或傷害性語言時,不可與其據理力爭,要積極想辦法解決問題,運用巧妙的語言調節氣氛,使手術得以順利進行。

4.3手術后患者護理 手術結束后護士要以高度的責任心認真清點手術一切用品,認真查對,確保術前醫療器械與輔料數目完全一致,堅決杜絕手術醫療安全隱患。準確真實填寫各種記錄單,協助包扎切口,親切關懷患者,告知其手術已經結束,耐心解釋麻醉后有暫時的惡心、頭痛、肌肉酸痛等副反應,囑其不必緊張,與麻醉醫師一起將患者送回病房,注意保暖。

5 構建和諧科室

5.1和諧是使一切工作井然有序的有力保障 上下級和同事間的理解和關懷是構建“和諧”科室的前提,在保證手術的同時,實行彈性工作制,預知無常規手術的情況下,合理安排科內人員休息,避免人力浪費,提高工作效率;手術高峰期,護理人員必須要服從安排,顧全大局,舍小家,為大家,確保順利完成手術室的各項工作任務。

5.2加大科室之間協調力度 手術室要常與協作科室溝通,聽取手術醫師的建議,積極改進,滿足其需要,對術中高危操作做好事前的充分應急準備,以降低手術風險。

篇6

【關鍵詞】優質服務理念;手術室;護理;臨床效果

隨著社會-心理-生物醫學模式的轉變和興起,“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原則逐漸貫徹于臨床和護理工作中?!耙曰颊邽橹行摹本褪侵冈谒枷胗^念和醫療行為上,處處為患者著想,任何醫療活動都要把患者放在首位;緊緊圍繞患者的合理需求,提高服務質量,控制服務成本,制定方便措施,簡化工作流程,為患者提供“優質、高效、低耗、滿意、放心”的醫療服務[1]?!皟炠|護理服務理念”就是這種原則在臨床實踐中的具體體現?!皟炠|護理服務理念”是指以患者為中心,強化基礎護理,全面到位落實護理責任制,深化護理專業內涵,整體提升護理服務水平。近年來這種理念已經受到了來自醫學界和廣大患者的關注[2-3]。本研究為了探討優質服務理念對于提高手術室護理的應用價值,選取筆者所在醫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手術室收治的手術患者120例,對比觀察常規服務理念和優質服務理念的護理效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筆者所在醫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手術室收治的手術患者120例,年齡28~50歲,平均(32.5±3.2)歲,其中男30例,女90例。包括闌尾切除手術20例,骨科類手術40例,剖宮產手術60例。將這120例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每組各60例,對照組患者為闌尾切除術和骨科類手術,在進行手術治療的同時予以常規服務理念的護理,觀察組患者均為剖宮產手術,在手術治療和常規服務理念的同時貫徹優質服務理念。排除標準:(1)年齡<18歲者或>65歲者;(2)患者合并其他嚴重的系統性疾病,如心、腦、腎等重要臟器的功能障礙或衰竭;(3)患有腫瘤正在進行治療或已經到達晚期者;(4)患有嚴重的神經精神系統疾病,如癲癇、抑郁或躁狂而不能配合者;(5)有手術禁忌證者,如凝血功能障礙者;(6)患者本人不同意參加研究者。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比例(男性比例)、身高、體重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

1.2.1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予以常規服務理念,主要包括:飲食護理、基礎護理等。

1.2.2觀察組

觀察組患者在給予常規護理服務的同時,貫徹優質服務理念,具體方法如下。(1)術前護理:主要包括告知患者術前注意事項、給予一定的心理支持。術前注意事項:為防止術中出現麻醉意外或窒息,患者應在術前8~12h開始禁食,術前4h開始禁水,必要時可應用胃腸減壓。對于闌尾切除手術,對消化道要求更高,患者應在術前1~2d開始進食流食,必要時可酌情在術前1d或手術當天進行灌腸清洗,并于術前2~3d開始口服腸道制菌藥物,預防術后感染。此外,由于術后患者短時間內不能下床走路,很多日常生理活動需要在床上進行,如進食、大小便等,提前告知患者術前有意識地練習一下,提早適應術后的生活,同時教會患者正確的咳嗽和咳痰方法,以免術后長期臥床發生呼吸系統感染。術前2周應該戒煙戒酒。給予心理支持:患者術前難免會有緊張不安、恐懼焦慮的負面情緒,并對手術的治療效果和遠期預后有顧慮,這時護理人員應該從專業角度出發,幫助患者客觀分析病情,就手術施行的必要性。實施手術的效果、預后以及可能帶來的并發癥作簡單明了的評估,使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能夠積極配合手術治療。包括手術知情同意書等各種醫療文件都應簽署妥當。(2)術中護理:患者被推入手術室后,由于環境的改變等因素難免會產生緊張情緒。這時醫護人員應該熱情迎接并主動問候患者,打消患者的顧慮,緩慢平穩地將患者安置在手術床上,調節手術室的溫度和濕度以患者感到舒適為準[4]。麻醉時可以與患者聊天以轉移注意力更快達到麻醉效果;麻醉后完成后盡快行氣管插管和留置導尿管以保證手術的順利進行。手術過程中,密切監測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變化,發現異常立即報告麻醉師和術者,做出及時準確的處理。(3)術后護理:首先患者由于剛剛經過長時間的手術,各種途徑導致的體內液體大量丟失,加上麻醉的作用,術后不能立即進食進水,故此時患者應該通過靜脈補液接受足夠的能量和液體直到恢復正常飲食。術后補液要注意補液量和速度,速度不宜過快,以免發生肺水腫和充血性心力衰竭,增加患者的痛苦。其次,注意患者導尿管和引流管的護理。由于麻醉的作用,患者術后常規留置導尿管,要注意導尿管的清潔,防止發生泌尿系感染。對于手術部位留置的引流管,要經常檢查引流管有無堵塞、扭曲或打結等,記錄引流物的量和顏色,換藥時注意引流管的固定,防止異物掉入阻塞等。最后,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包括體溫、脈搏、呼吸、血壓、每小時尿量和24h出入水量。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的術后感染發生率、護理滿意度和住院天數。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9.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均為連續性,先做正態性檢驗,符合正態分布的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不符合正態分布的用中位數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術后感染發生率和住院天數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手術室是體現一所醫院水平的重要窗口,其醫護人員的服務質量直接影響患者對醫院的評價,優質服務理念應用于手術室護理時,不僅能夠使患者更加積極地面對手術,同時還能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減少術后感染的發生率[5]。優質服務理念作為一種全新的護理理念,通過加強對患者的細節護理,能夠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識,并明顯降低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提高患者的康復效果[6-7]。本研究通過對比觀察優質服務理念和常規服務理念應用于手術室護理的臨床效果,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術后感染發生率和住院天數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優質服務理念在減少患者的術后感染發生率方面比常規服務理念有優勢,還能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這與之前的研究結果一致[8-9]。綜上所述,在臨床工作中,在護理手術患者時,貫徹優質服務理念,以患者為中心,不僅能減少患者的術后感染的發生,減輕患者的痛苦,還能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促進醫患關系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于恩實.人性化護理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指南,2011,9(10):153-154.

[2]高冰.淺談人性化護理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J].河南外科學雜志,2011,17(2):116-117.

[3]高紅梅,張正義.人性化護理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及效果評價[J].中國現代醫生,2010,48(11):63-64.

[4]謝蓓蕾.人性化護理理念在手術室整體護理中應用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6):36-37.

[5]陳萍.手術室融人人性化護理的效果[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2,31(12):2297-2298.

[6]孫冠.臨床護理路徑在心胸外科手術術后深靜脈置管創優質服務的效果觀察研究[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3,32(1):57-58.

[7]胡艷波.心胸外科術后深靜脈置管306例的護理[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2,12(6):1472.

[8]張秀英,朱國紅,葉惠艷.護理干預在手術室護理工作中應用的效果分析[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12):17-18.

篇7

【關鍵詞】 優質護理服務;手術室;實施

所謂的優質服務主要是指以患者為中心,把現代護理觀念作為指導原則,為患者實施一系列完整、動態、連續的綜合護理過程。優質服務護理在常規的護理的基礎上,更加注重人性化和系統化[3],更加主要患者的主觀感受。下面,筆者就結合具體的實例做如下報道。1 資料與方法

1.1 基本資料 選取2009年3月至2010年8月我院接受的80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為40例。其中對照組的男性患者為23例,女性患者為17例,年齡在23歲到78歲之間。其中普通外科為21例,婦科為10例,骨科為5例,泌尿科為4例。觀察組中的男性患者為22例,女性患者為18例,年齡在22歲到79歲之間。其中20例為普通外科,8例為婦科,骨科為7例,泌尿科為5例。具體情況,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病情類型統計表

病情類型 普通外科 婦科 骨科 泌尿科

對照組 21 10 5 4

觀察組 20 8 7 5

1.2 方法

1.2.1 術前護理 在手術前與患者進行溝通和交流,首先,對患者進行自我介紹,縮小呼喚之間的距離,增加彼此的信任度。然后再向患者介紹術前應注意的事項,如禁食和禁飲,此外,還應督促患者應保持充足的睡眠,做到不化妝,術前更衣,以及不要帶貴重的物品到手術室。再次,護理人員還應向患者介紹手術室的環境、手術的方法、過程和目的等,從而讓患者對整個手術過程有比較全面的了解。最后,還要對患者的心理狀況進行觀察,護理人員在語言上應采用比較通俗易懂的語言,讓患者消除對手術的恐懼感和焦慮,確保能夠以最佳的狀態的接受手術。

1.2.2 術中護理 首先,醫護人員應對手術室中的溫度、濕度等進行調控[4],確保患者能在最佳的環境中接受手術治療。此外,舒適的環境還能增加患者對護理人員的信任度,從而消除一些緊張情緒。其次,合理的非語言交流也是非常關鍵的,良好的面目表情和手勢等,能夠給予患者一定的關愛和,對穩定患者的情緒能夠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再次,在進行每一項手術操作時,都應向患者解釋清楚,并說明手術的目的,以及可能會出現的一些不適的癥狀。如果患者出現一些不良反應,應及時地配合醫生對其進行搶救。

1.2.3 術后護理 護理人員在術后應對患者手術皮膚上的血跡進行擦拭和消毒,從而避免患者由于看到血跡而產生焦慮和恐懼的心理。在送患者回病房時,要與護士進行護理的交接,并協助患者家屬做好相應的護理工作。此外,還應對患者術后的恢復情況進行隨訪,如果患者出現不良的反應,或者是并發癥應及時與醫生聯系,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2 結 果

通過對兩組患者進行隨訪、觀察,發現觀察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程度明顯高于對照組,而且并發癥的發生率也小于對照組。3 討 論

對患者采取優質護理不但可以提高患者對醫護人員的信任感[5],同時對患者術后的恢復情況也能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此外,優質護理服務可以確保手術的安全,防治手術部位的錯誤和輸血用藥的錯誤等,從而使每一位患者都能夠得到非常完整,而且妥善的護理。與此同時,通過優質護理還可以拉近護患之間的距離,使兩者之間的關系變得更加融洽。

參考文獻

[1] 段麗麗.提高患者對護理質量評價的權利建立科學的護理質量評價方法[J].中國護理管理,2007,7(2):52-53.

[2] 湯雪英,全小明.改革夜查房制度提高夜間護理質量[J].現代臨床護理,2005,4(2):49-50.

[3] 張振路,王忠琛.實施三線值班加強夜間護理質控[J].護理學雜志,2001,16(7):427-428.

篇8

【關鍵詞】 手術室; 優質護理; 體會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20.050

隨著醫療事業的發展及對健康需求的提高,人們對就醫條件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醫療服務由技術競爭轉向服務競爭[1]。為了適應當前醫療服務的需求,必須開展優質服務,提高護理質量[2]。滿足患者的需要,是21世紀發展的要求,也是現代化護理學發展的必然趨勢。2010年衛生部在全國發起“優質護理服務”號召,本科室也響應號召精神,開展優質護理服務,制定優質護理服務措施,強化護理人員優質服務意識,激發護理人員學習業務技術的積極性,增強手術室護理人員和手術醫生的協作精神。這不僅提高了醫療護理人員素質管理、技術管理、環境管理、文化管理及制度管理等,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觀念和以整體護理為根本的護理服務質量,使圍手術期患者享受到了人性化、系統化、規范化的優質護理服務,順利地渡過手術期,收到良好的效果。

1 實施優質護理服務的目的

通過全程、全面、優質的護理服務,夯實基礎護理,提高??谱o理內涵,最終達到手術患者滿意、員工滿意、領導滿意的“三滿意”,是手術室護理工作的目標。護理人員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到護理的服務品質,護理人員良好的服務態度及行為是提高護理質量的前提。為患者提供最佳的優質護理服務,關鍵要從群體形象著手,即樹立精神飽滿、表情親切、態度和藹、言語溫柔、動作輕穩的護理形象。轉變護理人員服務理念,倡導“五心”服務,做到“五個一”服務[3]。幫助患者滿足他們的基本需要,使護患關系融洽,創造一個良好的氛圍,使患者身心愉快,提高對疾病的抵抗能力。

2 手術室實施優質護理服務方法

2.1 術前訪視,提高患者對手術的信心 手術患者在承受身體痛苦和精神創傷的同時,其家屬也承受著難以解脫的壓力[4]。給予患者及家屬心理支持,滿足其心理要求。手術前一天,手術室護士要對擇期手術患者做好術前訪視。首先到患者科室閱讀病歷、了解患者病情、病史、一般情況、是否有感染病史及藥物過敏史等。必要時查看相關資料,以便能更及時、準確地為患者提供術前指導。然后到病房患者床旁,面帶微笑地做自我介紹,耐心、和藹地與患者交談,引導患者正確認識疾病,做好術前心理護理。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患者介紹手術室的環境、溫度、手術、手術方式、麻醉的目的和方法以及進入手術室前的準備工作。告知患者及家屬該手術大致所需時間,并告知家屬在等候區耐心等待并給予信息支持。告知其手術整個過程中有護士陪伴著并對其進行護理,耐心地講解患者提出的問題及手術的必要性和安全性。講解有關注意事項及術前禁忌,并根據不同手術方式、麻醉方法向患者做相應的介紹和相應的指導工作。把患者進入手術室的思想顧慮及恐懼感降低到最低限度。

2.2 術中安全護理,提高優質護理服務質量 進入手術室的患者大都較為緊張脆弱,手術室護士有責任最大限度地減少任何使患者感到刺激的因素,滿足患者生理舒適需求[5]。因此,巡回護士應通過術前訪視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并盡可能為患者排憂解難,幫助患者解除思想顧慮。手術室溫度維持在22~24 ℃,濕度維持在40%~60%,并根據患者需要適當增減蓋被,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移動患者時要輕抬輕放。手術患者進入手術室后,要根據手術室安全核查表逐項核查患者,核對腕帶,安慰患者,根據病情建立靜脈通路。在麻醉前及消毒皮膚前,再次實施手術安全核查制度,即由手術醫生或者麻醉醫師主持,巡回護士共同參與,核對患者的腕帶、病歷,并大聲讀出患者的所有資料,包括姓名、性別、年齡、住院號、手術名稱、手術部位、患者的等各項內容,要聽到回答“對”確認無誤之后方可開始手術。要盡可能使患者在手術臺上感到舒適,保證手術順利完成。在整個手術過程中,手術室護士有責任讓患者感到安全、舒適。尊重患者的個人隱私。例如:無論是哪個年齡階段的患者都希望自己的軀體不要過分暴露,責任心較強的護士處處都會學會換位思考,站在患者的角度審視自己的工作,不會讓患者過度。護士在為任何患者做任何一項操作時都要做到嘴甜一點、心細一點、溫柔一點、動作快一點、腦筋活一點、理由少一點、效率高一點。 手術結束時用鹽水紗布擦凈患者皮膚上的血跡及消毒液,為患者穿好衣褲并蓋上棉被,同時面帶微笑地告知患者“手術結束了,現在送您回病房,您感覺還好吧?”等等。無論做哪項工作都要為患者著想,使患者感覺到自己仍是整體的、社會的人。

2.3 術后隨訪,提高管理水平 患者家屬最關注的是患者手術進展情況,患者家屬對“ 術后康復指導知識”的需求最高,非??释@得更多的術后康復指導知識,以便自己能更好地參與到患者的術后康復工作中,滿足其自我實現的需求[6]。認真總結術后追蹤訪問患者手術效果,了解配合手術的不足及優缺點、經驗,是護理安全質量的基石,是優質服務的關鍵, 是防范和減少醫療事故及糾紛的重要環節。

3 體會

手術室通過開展優質護理,在系統化整體護理的基礎上,改變了以往只忙于手術而忽略了患者心理、生理、社會等各方面的因素[7]。提高了護士的全面素質,改善了護患關系,使圍手術期患者享受到了人性化、系統化、規范化的護理服務。真正體現“以人為本,溫馨護理”的護理理念。充分體現人文關懷,提高了服務滿意度,使護患關系更加融洽,創造了良好的氛圍。使患者身心愉快,提高了對疾病的抵抗能力,幫助患者早日康復。

總之,手術室實行“優質護理服務”就是根據醫生、患者的要求,實實在在為醫生及患者著想,為患者提供更加溫馨、更加優質的護理服務。

參考文獻

[1] 劉亞林,李斌,王向東,等.醫院文化建設[J].中國醫院管理,2009,17(22):57.

[2] 陳谷霖,李才平.全程優質親情護理實施體會[J].中華護理雜志,2008,43(17):52.

[3] 桂慧華,駱秋芳.特需病房護理服務文化的應[J].護理學雜志,2007,7(22):62-63.

[4] 孫轉蓮.手術患者家屬需求的調查分析[J].護理研究,2005,19(2):303-304.

[5] 吳寶青.手術室舒適護理應用研究[J].護理研究雜志,2007,21(35):28-30.

[6] 吳多育.患者家屬手術等候期的需求調查與對策[J].護理學雜志,2008,10(20):35-36.

篇9

1手術前

①手術前1d,巡回護士到病房向患者介紹自己,了解患者的基本情況,如:手術名稱,手術部位,藥物過敏史,術前用藥,各項檢查報告等。②向患者告知術前、術中、術后的注意事項,耐心親切地與患者交流,向患者介紹手術室的環境,講解疾病的有關知識和治療成功案例。耐心解答患者的所有疑問,消除患者緊張、恐懼的情緒,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使其更好地配合手術,為保證手術順利進行創造條件。

2手術中

①巡回護士用親切溫和的態度迎接患者,并與麻醉師、手術醫師核對無誤后帶入手術室。術前訪視對患者的心理壓力會有所緩解,但人在處于陌生的環境時依然會產生恐懼和不安,所以患者進入手術室后仍會產生不良情緒。因此,護士在進行操作一定要穩、準、輕,盡量避免因操作不慎造成聲響過大給患者帶來負性刺激。②將手術室內的溫度與濕度調整到合理水平,一般來講,溫度應當調整為22-25攝氏度,濕度則為50%-60%使患者在舒適的環境下進行手術。③按照手術要求合理正確地協助患者擺放,同時注意保護患者隱私,盡可能小范圍地暴露患者,避免患者因害羞而不安。④手術過程中,若為清醒患者,應與患者進行溝通,盡可能減輕其思想顧慮,給予安慰體貼;在患者焦慮時,給予適當觸摸,讓患者感覺到親人般的溫暖,輕松安心地進行手術。

3手術后

①用溫水擦拭患者皮膚上的血跡及消毒液,整理好患者的衣物,并蓋好被服保暖。搬運患者時注意保護切口及各種管路,避免其脫落、打折、壓彎,保證通暢。檢查患者的皮膚是否完好,對躁動不安的患者適當約束,保證患者的安全。并與病房護士做好交接。②術后第2天回訪患者,對患者和家屬進行術后指導,并做好健康教育。征求患者及家屬的意見和建議,以對今后的工作做出改進,提高護理質量。

篇10

1.1探訪的方法:

由巡回的護士進行術前探視,減少在手術室見面時患者對護士的陌生感,在探視時應該穿工作服,且行為必須得體、端莊,增加患者對于醫護人員的安全感以及可信度。術前探視的時間一般在手術前一天的下午,應該盡量避開患者午休、就餐、醫生查房的時間。此外,探視的時間不能過長,大概在10-20分鐘左右。

1.2探訪的內容:

①收集患者的資料:通過和主管醫生、護士聯系,或者查閱病歷,了解患者的一般情況、診斷、麻醉方式、擬定的手術名稱、生命體征、現病史、家族史、既往史、藥敏史以及實驗室的檢查結果等。②探訪患者:在探訪時,切記不能使用手術名稱、病名或者床號代替患者的姓名去稱呼患者,見到患者之后首先進行自我介紹,然后說明探訪的目的,并向患者講解手術的具體過程、麻醉的方式、手術的、時間以及注意事項等。對患者進行鼓勵和安慰,使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心理,保持好的心理和生理狀態。③和患者家屬進行溝通:做好家屬的心理工作,緩解家屬的心理壓力,通過對患者家屬的想法以及需求進行了解,盡可能的滿足家屬的合理要求,取得家屬的積極配合。

2.術中關懷

2.1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

當患者進入手術室之后,護士應該進行友善的接待,患者看到熟悉的人之后,緊張的情緒就會有所緩解,給予患者適當的鼓勵和安慰,使患者有安全感;在患者等待手術時,焦慮、恐懼的情緒達到高峰期,此時護理必須注意自己的行為舉止,態度應該更加的親切,往往一個眼神、一個動作都可以讓患者感到護理人員的體貼、關心。保護好患者的隱私,在手術過程中只暴露確實需要暴露的部位,并將患者的敏感部位遮掩住,維護好患者的尊嚴。

2.2建立良好的環境:

護士應該在手術前半個小時左右提前進入手術室,將室內的溫度、濕度調節好,使相對濕度保持在50%-60%之間,室溫保持在20-20℃之間;將手術需要的各種設備、儀器、藥品都準備好,并檢查設備、儀器是否正常,避免在手術時出現慌亂。

3.術后回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