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教學方法范文
時間:2023-10-11 17:23:4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音樂教學方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音樂教學 發現法 情緒 目標 方法
Discussion on the method of teaching music
Li Chunyang
【Abstract】Music is the crystal of the human’s wisdom. The method of music teaching is the means that teachers and students adopt in their mutual activity and is one kind of way for adjusting mutual rela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achieve the music education purpose. In the final analysis, the process of the music teaching course, the prosecution of the music teaching principle and the realization of the music teaching goal all lies on the method of music teaching. The method of teaching is the act system adopted by teachers and students for achieving the teaching goal. In this paper, the writer has introduced some methods and ways of teaching in order to make students learn better knowledge and skill.
【Keywords】Music teaching Way of discovery Emotion Goal Method
音樂教學方法是為了完成音樂教學任務,是教師和學生在共同活動中采用的手段,是一種為了達到音樂教育目的而調整教師和學生相互聯系的活動方法。音樂教學過程的進行、音樂教學原則的貫徹、音樂教學目標的實現等等,歸根到底都取決于音樂教學方法。為了更好地完成音樂教學任務,我認為很有必要對音樂教學方法進行深入的探討。
1.音樂教學方法的優劣直接影響著教學質量及教學效益。音樂知識的傳授,學生對音樂由不知到知,對識譜、唱歌、奏樂、欣賞,由不會到會,并逐步形成技能技巧,都必須通過一定的教學方法。優良的、合理的教學方法,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保證學生能正確地領會和掌握教材內容,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智力、能力,發展他們的創造力。音樂教師也能從中累積教學經驗,增長教學能力。如果教學方法不得當,音樂教師同樣花了很大的精力,但收獲甚微,甚至會挫傷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學生的音樂能力也得不到發展。我們在聽課中經常會發現,有些音樂教師歌唱得動聽,琴也彈得入味,個人的音樂素質也很好,論音樂水平在一般音樂教師之上,但由于他不研究音樂教學方法,所以教學效果不盡人意。而有些音樂教師個人的唱歌、彈奏技能、技巧可能不很突出,但他注重研究教學方法,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師生配合默契,教學活動充滿著樂感,其教學質量一定是良好的。因此,掌握科學的音樂教學方法是一個音樂教師必須具備的條件之一。它不僅對提高音樂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益有重要意義,而且關系到學生的德、智、體、美等各方面的有利發展。
2.音樂教學方法是隨著音樂教學活動的出現而逐漸發展起來的?,F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為教學方法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美國當代教育家、心理學家布魯納主張教學的目的除了要幫助學生牢固掌握科學知識以外,還要幫助每個學生獲得良好的智力發展,以便使學生成為自主且主動的思想家,主動參加知識獲得過程的人,而反對把人當作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要善于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和發現學習的方法。布魯納倡導“發現法”,強調學生是個“發現者”,要求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創造性地學習,不僅掌握深刻而牢固的知識,而且還學會探索研究的方法,發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F代教學方法以發展學生智能為出發點,培養學生即興創作,讓學生自己去探索、發現、創造音樂,這些都具有現代音樂教學法的特點。
3.音樂教學方法是音樂教師和學生共同活動時采取的手段。它即包括教師教音樂的方法,也包括學生學音樂的方法。在現代音樂教學中,自始至終包括著教師與學生共同進行的教與學的雙向交往活動。例如音樂教師應用演示法進行新歌范唱,而學生則要集中注意力聆聽、感受。思考這首歌的情感、意境,獲得對新教歌曲的整體印象,產生學唱的欲望。再如,教師指導作品欣賞,當學生熟悉了第一、二樂段主題旋律后,教師用談話法,要求學生在聽第三部分音樂時,找出這一部分與前兩部分的關系。學生仔細地聽完了作品的第三部分,發現這一部分是第一部分音樂的再現,從中懂得了ABA三段體曲式的特征,并能創造性地運用這知識,即興創作一首短小的三段體音樂,這些都充分地體現了雙向交往這一特性,做到即協調、均衡,又層次分明,以提高教學方法的效果。
4.要重視情緒在音樂教學方法中的作用?,F代教學方法強調情緒在教學中的作用,心理學家認為,人的認識與情緒不可分割地聯系著,積極的情緒對認識具有動力功能。大量的實驗證明,愉快時則感知比較敏銳,記憶比較牢固,思維比較活躍。反之,消極的情緒則會阻抑認識活動的開展。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這種教學法就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音樂屬情感性藝術,情緒在音樂教學方法中的作用,比其它學科更顯得重要。不能想象沒有情感如何進行音樂教學活動,積極的情緒會產生興奮感、自豪感,給音樂教學活動注入活力,使每個音符伴隨著情感,而不是毫無情緒的音符堆砌,技能技巧不是機械的操作,而是有情感的表現。每唱一首歌、奏一曲樂都充滿著情感,音樂教學就取得了更大的效益,改變了傳統音樂教學中一味強調知識、技能技巧而忽視情緒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學得輕松愉快,克服了學生在學習音樂時的枯燥和厭煩。在這里還應加以說明的是:既然教學方法是教師與學生的雙向關系,那么情緒的交往更要求是雙向的交流。作為起主導作用的教師的情緒更為重要,只有音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充滿激情,才能感染學生的情緒。換言之,要求學生投入角色,教師必須首先投入角色。不能想象一個情感冷淡的音樂教師,在音樂教學中能喚起學生的情緒。我們從大量的優秀音樂課上可以發現,執教的教師都是精力充沛、全身心地、充滿激情地進行音樂教學活動,學生在教師的感染下,也都集中注意力地與教師默契配合,課堂氣氛活潑而富有樂感。這樣的音樂課是一種高級的藝術享受。所以,人們常說:音樂教學活動既是一種科學,也是一種藝術。音樂教學要按其自身教學規律,從學生的生理、心理出發,這是科學。音樂教學要調動學生積極性和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運用恰當的、合理的教學方法從知、情、意、行去引導,這就是藝術。
篇2
關鍵詞:中學音樂;教學方法;探索發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9-062-01
為了充分發揮音樂課在學校教育中的獨特的功能,從而使音樂教學獲得較好的教書育人的效果,我認為在教學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
所謂興趣,是指人們對客觀事物的一種積極的認識傾向,是一種復雜的個性品質。中學生有一定的鑒賞能力,只有讓他們保持對音樂學科的興趣,這樣他們就不會覺得學習是一種負擔,從而積極配合老師的教學,因此,教師只要充分利用學生對老師的尊敬和信賴去關心他們,誘導他們慢慢喜歡上音樂課,這樣學習音樂的興趣也就培養起來了。
二、創設意境,領會歌曲意圖
如何在教唱過程中充分展現意境?比如說我們再教唱歌名歌曲時,就要先聽一些歌名歌曲,展示一些關于革命的照片,介紹一些英雄事跡等。通過這些渲染,不僅可以滿足學生視覺上的美感,還可以幫助幫助學生理解歌曲的內容,領會歌曲的意境,在音樂的伴奏下,還可以介紹作者的生平事跡,進行音樂欣賞,回憶歌曲創作情況,剖析健康向上的內容,并通過一些文藝活動使學生熱愛和贊美祖國之情自然流露并得到升華。
三、寓教于樂,培養學生創造力
音樂教學在于啟迪智慧、陶冶情操、培養審美情趣。因此,在教學中,要寓教于樂,培養學生創造美得能力。教師積極創作歌曲,教給學生,讓學生有積極情感,產生創作沖動,我們可以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上臺演唱,歌伴舞等。
學生對樂器有著天生的喜愛,要加強學生對樂器的了解和運用,教師可以指導學生自制簡單的樂器,提高學生的綜合音樂能力。例如用打擊樂器表現風聲、雨聲、小鳥叫聲、走路聲等等,提高對打擊樂器的認識,再根椐歌曲的情緒選擇常見的樂器:碰鈴、木魚、三角板等,創編簡單的伴奏。當然,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設計,嘗試用生活中的物品創制樂器。
四、重視課堂教學設計
1、導言的設計是課的成功起點
常用的方法有:猜謎語,講故事、談話法、游戲法、肢體表演、媒體播放等方法。
2、欣賞課的設計;體態律動與舞蹈設計;樂器演奏與創作
(1)節奏參與和演唱主題:節奏是音樂的骨干是音樂的基礎。因此,為主題音樂設計符合樂句結構及音樂情緒的節奏教學模式,用樂器和聲勢模仿節奏。如:“拍手、拍腿、跺腳、捻指”等,產生對音樂的共鳴,例如:欣賞《船工號子》
4/4 22 532 1 2 |66 216 5 6 ||嗨
4/4 0 0 x x |0 0 x x ||嗨
學生在每小節的后面擊二下掌,并喊出“嗨 ”,突出勞動號子緊密有力的節奏、一領眾合的演唱形式,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學生又很快領悟了中國民歌中勞動號子。在以民族器樂曲《瑤族舞曲》為例:
4/2 63 36|2 1 |72 17 | 65 3 |67 12 |35 32|123 21|6 - ||
4/2 0 xx|0xx|0 xx|0 xx|0 xx|0 xx|0 xx|0 xx||
這是一首民族音樂,以上設計的節奏看起來非常簡單,但它自自始至終表現了長鼓節奏模式,和音樂配合相當和諧,符合音樂情緒和主題風格,學生邊聽邊合著節奏擊拍,立刻會進入音樂的情緒之中。
(2)體態律動與舞蹈設計
體態律動強調的是聆聽者對音樂的即興反映,它可以根據音樂的情緒狀態及其變化如旋律的高低,速度的緩急,節奏的剛柔、音色的明暗等通過動作來體驗這一過程。如:欣賞《賽馬》時學生就可以邊聽邊律動。課堂氣氛立刻活躍起來,學生如醉如癡模仿二胡演奏;模仿騎馬奔馳;表演蒙古族舞蹈等,學生會非常興奮,在律動中體會了樂曲的意境和情感,并在參與的過程中,愉悅身心。舞蹈參與要比體態律動簡單一些,因為它是事先設計好的動作。在欣賞管弦樂《北京喜訊到邊寨》時,為了讓學生充分感受這首具有濃烈的苗族舞蹈風格的樂曲,教師提前同一部分學生編排好熱情、奔放的苗族舞蹈,上課時展示,學生形象地感受音樂中描述少數民族載歌載舞的熱情性格,欣賞過程中教師把舞蹈基本動作交給學生,讓他們隨著音響用肢體語言理解表現音樂,學習效果最佳。要求教師掌握幾種民族舞蹈的基本動作:蒙、漢、傣、維、藏、苗族等。
(3)樂器演奏與創作
欣賞教學中,讓學生在應用、拓展和延伸中進一步嘗到學習音樂的樂趣。樂器演奏是學生表現音樂方式之一。打擊樂器是低年級學生最喜歡的樂器。在感受、鑒賞了一年級《鴨子拌嘴》后,讓學生用打擊樂來表現這段故事,首先,教師生動的語言引入:池塘邊,一群鴨子向我們走來,可是不知道怎么回事,有兩只鴨子炒起嘴來。這時學生擊響手中的嚓,節奏忽緊忽慢;有的學生用打擊樂演奏出時急時緩的情緒;還用身體動作和神態把兩只鴨子吵架的情緒表現的活靈活現、惟妙惟肖。用打擊樂、豎笛、口風琴等簡單樂器來參與表現音樂,不僅調動學生積極性,使他們全神貫注聆聽和感受音樂,加深對作品的印象與樂曲產生共鳴,獲得表演成功的自信與歡愉。
五、深度把握教材,追求超越教材
篇3
關鍵詞:初中音樂;教學方法;教學水平
隨著社會對人才要求的日益提高,音樂成為學生必備技能之一,因此初中音樂教學成為初中教學的重要環節,筆者認為要想搞好初中音樂教學,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在教學目標編制上,盡力保持教學大綱和教學目的相一致,對教學目標和進度做出合理的安排和設計,努力做到階段目標和長遠目相匹配。初中音樂教學以教育部頒發的教學大綱為藍本,根據學生的年齡和實際特點,結合年度教學計劃,將教學目標層層細化,落實到學期、具體課時,將音樂教學和其他教學環節有機聯系起來,做到協調統一。
2.在教學目標的實施上,要深化意識理念。將音樂中的基本元素分解細化,使音樂元素深化到教學的每個環節。從不同的視角和緯度完善教學過程,傳遞教學理念,巧妙利用多媒體、視頻、影視橋段、競技游戲等環節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領略到音樂的魅力和樂趣,從而充分調動音樂學習的積極性。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常常提出一些指向不清晰的問題,使音樂老師有時不知如何解答,這類問題往往是學生思維開闊、視野清晰的表現,老師應該給予充分重視,這也有利于學生和老師對音樂教學的探討和交流,有利于學生音樂學習興趣的提升和提高。
3.對于教學目標的評價要重視。音樂老師可以在每節課結束前的十五分鐘對當天的音樂學習內容進行簡單總結,通過和學生的交流與探討,對學生學習情況有個大致了解,針對教學中發現的問題進行及時總結、反饋和解決。在音樂教學與實踐上,老師應該重視學生音樂素養的培養,從歌譜識別、實際唱功、后期音樂處理與制作等,根據情況對學生狀態進行及時調整和跟蹤。這種音樂教學方法對學生狀態的調整和跟蹤具有重要作用。
4.優化音樂教學手段。在音樂教學過程中,要采取多種手段保證教學過程的有序開展,課堂教學方法上,結合故事情景、背景介紹、音樂對比等方法,在教學過程中設置鼓勵環節,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對學生多加提問和思考,并結合適當的小活動營造課堂學習氛圍,這些手段都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篇4
關鍵詞:高中音樂;教學;創新
高中音樂教學對很多教師來說是一個非常棘手的任務,因為在課程忙碌的高中階段,學生有著異于其他學段的浮躁和不安,音樂課作為考察科目而非考試科目,造成了很多學生的不重視,不配
合。其實這是一個普遍的誤解,如果音樂課上得好,對于學生來說就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繁雜課程中的調味劑,能夠放松學生的心情。就如何上好音樂課,本人在這方面有多年的教學實踐,并且在實際過程中積累了很多的心得與體會,在此愿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創造一種獨特的音樂空間
音樂可以很好地融入生活和學習,教師上課前要積極構思,以求創造一種獨特的音樂空間,讓學生在音樂環境的熏陶下全身心地融入其中,從而抓住音樂給人內心所帶來的觸動,要創造這樣的音樂空間,需要從最基本的教室設計上下工夫,音樂教室的設計要明顯有別于其他的教室,讓學生一走進就能深刻感受到音樂的美
感。在布置上,一切從簡,而能突出藝術的氣息,但也不能過于樸素,最好有很多雅致的裝飾,特別是一些與音樂有關的圖案或者是著名音樂家的頭像和簡介。
二、巧妙運用多媒體工具教學
隨著科技的發展,教學手段逐漸豐富多彩,其中以互聯網的利用最為突出。教師選用多媒體的音樂教室上課,要積極利用多媒體工具教學,互聯網上有很多有趣的音樂游戲,通過和學生做游戲的方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音樂學習的興趣。音樂學習室要能靈活多變,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工具改用故事型的教學方式授課,比如,以一個音樂家來設計一節課,具體方式為:首先為學生播放該音樂家的著名曲目,簡單介紹他的成就后接著為學生放映該作家的一些精彩的人生故事,最后再播放之前的音樂,加深學生的印象,用這樣的方式即音樂情景式教學,學生通過初次感受,以及了解以后再感受,可以領悟很多別樣的精彩。
三、創新設置小課堂交流平臺
教學不該是教師的獨角戲,音樂課堂的創新化可以建立在師生之間相互交流的基礎上,兩者相互配合,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積極參與課堂活動。教師不僅要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和興趣,更要做到正面的指引。在平常的音樂課堂上,教師要盡全力為學生提供一切音樂學習以及音樂交流的工具,在選擇教材時應該多關注學生感興趣的,能夠彰顯學生個性和青春特征的素材;上課時,播放音樂曲目時可以適時指出一些重點,提醒學生重點聆聽,以便他們能從中發現音樂曲目的特質,感受作曲者內心的澎湃和
起伏;不同的學生對于音樂節奏的感知和旋律的分析是不一樣的,通過對同一首音樂曲目的理解和探索,教師可以分小組進行討論,鼓勵學生發言抒發內心的感受,通過相互的說與聽,學生可以互相對比增進,補充對該音樂曲目的理解和體味。
四、獨特運用聯想想象式方法
音樂學習的基礎是聽,當學生聽到某段旋律時,他的音樂感官會高速度地運轉起來,在音樂欣賞中,學生通過聆聽會對音樂的創作背景有一定的認知和感悟,如果創作者的心情是悲憤的,學生也會從中感受到他的無助和吶喊,教師可以先播放一遍音樂,讓學生有初印象,緊接著再播一遍,然后在播放過程中為學生講述本段樂曲的背景故事,播放完畢,讓學生休息5分鐘,最后再播一遍,此時學生對于音樂的認知就不再是單調的聆聽,而轉變成為一種思想上無形的教育。
參考文獻:
[1]李曉芳.計算機繪圖教學方法探析[J].才智,2009(06).
[2]黎亮.工商管理專業案例教學方法探析[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8(25).
篇5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
在音樂鑒賞教學中,我認為,目前音樂教學鑒賞還是存在很多問題的,例如:音樂鑒賞教學的定位比較專業化,任務設置比較繁重等。因此,如何上好一堂音樂鑒賞課,令許多教師感到困惑。如果在上課時講風格體系、精神特征,詳盡分析作品的曲式結構,那么往往會弄得學生一頭霧水,不知所云。而按步驟,進行作者生平介紹、背景了解等,則是教師講學生聽,學生跟著老師走,音樂本身并沒有走進學生的心靈,沒有讓學生與音樂產生共鳴,在學生的心中仍是空空如也,因此,我認為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和學習興趣是鑒賞課首先要做的第一步。例如在欣賞《長江之歌》,結合視頻影象,長江的滾滾波濤,孕育了偉大的中華民族,是我們中華的母親河,是中華的象征,同時學生從歌詞意境出發,從音樂的熱情、澎湃的旋律中,體會到了親切、熱情,對祖國無限熱愛的情感內涵。從教材的知識中,從影象視頻的介紹中,我們都可以讓學生更加深刻的體會到這首歌所創作的意境和表達的情感,是一首非常典型的歌曲。很容易就能夠讓學生產生共鳴。
二、多種元素在鑒賞教學當中的運用
在教學中,我們會看到,重點內容往往會配上相融的圖片,這樣使學生第一眼就能很直觀的欣賞和體會到內容的意境,因此我們要充分利用這一點,但不是按部就班,而是靈活運用,可以讓學生從教材這個點出發,進行拓展和延伸,進一步獲得情感的體驗。例如欣賞交響詩套曲《捷克的原野和森林》時,讓學生可以根據音樂形象進行進行繪畫創作,利用教材第130頁的圖片背景,再勾勒出一幅幅優美的森林圖畫,學生很容易就能在欣賞中產生豐富的聯想,郁郁蔥蔥、枝繁葉茂、鳥語花香、流水潺潺的畫面就會躍然紙上,通過繪畫可以很快的掌握樂曲的主題與情緒了。
現代社會是一個多元文化并存的社會,現代社會的音樂也是多元化的。古典音樂被越來越多的人喜愛,但流行音樂依然吸引著大多數青少年。在目前的欣賞教材中還沒有流行音樂的內容,對通俗音樂的介紹也只是寥寥幾句。教材與現實的反差成為學生難以融入課堂的最大原因。
三、培養創新意識,營造互助學習的良好氛圍
互助學習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學習方式,一個人的興趣只有在實踐中產生和發展。在教學中,提倡和鼓勵學生通過收集資料、參與討論進行研究性學習,要充分發揮在研究性學習中創設問題情景的作用,引導培養學生進行自主創新的學習。
在高中音樂教科書中安排了音樂要素、音樂欣賞、音樂藝術這三個單元的教學。很顯然這樣的安排就是要讓學生理解有關這幾個方面的基本問題,為高中階段的音樂藝術欣賞課提供扎實的基礎。但單純的理論講解不僅會使學生感覺枯燥,更容易使他們失去對音樂欣賞的興趣。在這堂課中,教師選用了比較學習法,引導學生進行討論,收到了如期的效果。
上課初期,教師引用詩人余光中的一首《鄉愁》,請學生自由朗讀,體會這首詩的情感意境,然后讓學生選擇為詩歌配樂。學生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有的認為抒情柔美的旋律比較適合;還有學生提出,應該選擇速度較為緩慢一些的樂曲,游子單獨在外,感覺孤單,音樂應該選擇安靜些的,最好是獨奏曲,而不是合奏。而在樂器的選擇方面,學生也各抒己見: 鋼琴,小提琴,二胡等樂器成為配樂的首選樂器。
此時,教師拿出事先預備好的音樂片段讓學生欣賞,一段是抒情的鋼琴獨奏曲《至愛麗斯》,一段是小提琴獨奏《思鄉曲》。讓學生在聆聽的同時,分析哪段音樂更適合。在對比欣賞中,學生討論總結認為小提琴更合適,小提琴拉奏時發出的聲音纏綿、哀怨,最能夠表達作者對祖國的思念和依戀之情。
大家通過自主探究主動掌握了小提琴的音色特點及表現性能。而在聽辯樂器的時候,也有學生把小提琴說成了二胡,教師因勢利導把西洋管弦樂器與民族樂器作一比較,引入西洋調式與民族調式,自然而然導入了本課的重要知識點,學生掌握起來既清楚又輕松。
在這一堂課里,教師借助直觀的文學作品,創設與音樂作品相吻合的氛圍,從情感體驗入手,用對比式的方法引領學生盡快入境。在此基礎上,有了一定的感情積累,再引導學生通過對樂曲情感的把握,通過自主參與的方式,使學生既輕易地掌握了如何根據樂曲的節奏、速度、情緒等變化來分析曲式結構,又發揮了自主學習的能力,從而在學習中變的更加的主動和自信。
四、鼓勵學生創作,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自主學習是最好的老師,現代教育理論主張“讓學生動手去做科學,而不是用耳朵聽科學”。因此,教學要給學生留有足夠的實踐活動空間,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活動的機會。音樂欣賞課更不能只作為一種知識傳授課,要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感受學習的樂趣,享受到音樂的美妙。
篇6
小學音樂教學教學方法學習興趣新時代的素質教育要求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因此,現代教育對音樂教學更加重視。作為一名音樂教師,要以學生為出發點,讓學生從內心愛上音樂,把音樂學習當成是一種享受過程,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豐富學生的知識結構。以往的音樂教學主要是以教唱為主,為了唱歌而學音樂,這種單調機械的教唱,不能完全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扼殺了學生的天性,使學生將音樂作為一個任務來完成,學生體會不到學習樂趣就會漸漸的反感甚至厭惡音樂學習,從而使音樂失去了它所特有的功能。那么,在新形勢下我們應該如何來進行小學音樂教學,讓學生樂在其中呢?
一、把情感融入課堂
音樂教學需要情感的投入,必須營造寬松愉悅的氛圍。這就要求教師要用真心來感化學生,鼓勵孩子們成為音樂愛好者。讓她們能夠對音樂充滿興趣,主動的學習音樂。用音樂來點亮生活,發揮音樂教育的作用。
小學生處于成長發育的重要階段,這一階段的教育十分重要。作為教師,必須要讓學生在身、心各方面都得到良好的教育,要引導學生來感悟音樂、理解音樂、欣賞音樂。這時候,教師要有足夠的愛心和耐心,把每一位學生當成是自己的孩子,對她們付出全身心的愛,更要注重對他們音樂興趣的激發和培養。曾有研究表明:當學生的行為表現受到教師的肯定、激勵和贊賞時,學生就會產生愉悅、積極主動的情緒體驗,就會以飽滿的熱情、百倍的信心投入到學習中去。所以,教師要鼓勵學生學習,對學生的良好表現要給予表揚和贊美,對于那些表現差的同學要耐心地教導,學生在這種環境下更能夠激發出熱情,促進他們的信心培養。
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習音樂基本動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其學習積極性,是學生得以享受音樂,能夠用音樂美化人生的前提。小學生普遍活潑好動,貪玩、好奇心強,更喜歡模仿。作為教師,不能反對她們玩,相反還應該好好利用學生的這些特點,抓住學生的心理個性,開展多種多樣的音樂游戲與活動,把學生對音樂的情感體驗融入到游戲與活動中。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為學生創造一個有活力、有樂趣的課堂環境。
例如,在教授《山谷回聲真好聽》這首歌曲時,可以通過讓學生聽回聲、學回聲、唱回聲來學習。教師可以設置以“回聲”為主題的游戲,將兩三個同學分為一組,然后進行“回聲”練習。一位同學用強音喊出一句話,就以“你好”為例,然后第二位同學也說“你好”,但這位同學的聲音就要比前一位弱一些,由此進行反復練習,同學們就會發現一個問題:回音要比原聲弱。這樣,教師利用了“強和弱”的對比來設置了回音游戲,通過游戲活動喚起了學生的音樂情感,引發了學生的聯想和想象。這種方式可以讓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音樂學習之中,而且還能使學生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實現與音樂的互動,使學生的情感得到升華。
三、適當運用激勵教學法
所謂的激勵教學,就是以各種形式給予小學生心理上的鼓勵,激發他們認真開展音樂教學活動的渴望。在形式上來說,可分為兩種:語言激勵法和競爭激勵法。
1.語言激勵法
在音樂課堂教學中,語言激勵法主要通過語言來鼓勵小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激勵他們主動、自覺的吸收課堂知識點。其前提是教師必須要懷抱著一種贊賞和喜愛的心態,讓小學生真切的感受到老師是真心在表揚自己,而不是一種習慣性動作。語言的方式,可以將其劃分為口頭語言和肢體語言兩種。
口頭語言激勵。直接以贊美的言語表揚學生的表現,就是在課堂中找到孩子的閃光點給予肯定,當孩子們遇見難題是給予安慰和鼓勵。如剛學習一首新歌曲時,學生基本準確的演唱完歌曲之后,可以直接以開心而自豪的口吻告訴學生:“你們唱的真棒?!碑斈硞€學生答題時遇到卡帶,那你也不妨說一句“沒關系,站起來回答老師的問題也是非常勇敢的表現”等等。
肢體語言激勵。以肢體動作,如常用的鼓掌、豎起大拇指等,或者純粹以期許和鼓勵的眼神給學生以示意。需要強調的是,在同一節音樂課中不要過多的運用表揚,而是當學生真的做到了某個課程進行環節中所要求的要點,才給于真誠的鼓勵和表揚。因為,時而出現的表揚和激勵會讓孩子們對其習以為常,繼而失去了激勵的真正意義。
2.競爭激勵法
抓住小學生好勝心強、持久性差的特點,在教學環節中設置個人或小組之間的比賽,從而有效促進教育目標的達成。即:音樂教師要善于利用各種形式和手段,幫助學生在音樂課堂中體會到學習音樂的快樂,其競爭活動形式盡量要豐富多彩。如開展情境表演比賽、歌唱比賽,或者是各種音樂小知識搶答的比賽等。
四、提高教師自身素質
教師自身素質的高低,是成功地創造和運用教學方法的重要條件之一。反之,一個自身素質較差的教師,就是有了很好的教學方法,也不可能運用自如。
我認識一位中年教師,她為了教學生唱好三部合唱,練就了一手絕招:自彈自唱,能一人同時演唱、演奏出三個聲部來,口唱第一聲部主旋律,右手用鋼琴奏出第二聲部,左手同時奏出第三聲部。三個聲部同時出自一身,給了學生一個很好、很清晰的合聲效果,更給了學生一個很好的示范。它說明了:合唱并不難,一人能做到,多人更能做到。所以她的合唱教學一直在當地名列前茅。
小學音樂教學方法還有很多很多,無窮無盡??梢哉f:教學難點有多少,學生生活有多少,教學方法就應有多少。要想創造出更多更好的教學方法來,我們當老師的就要做到以下四條:
(1)熱愛小學音樂教育事業。因為,只有真正熱愛它,才能為它嘔心瀝血,開動腦筋,創造出更多更好的教學方法來。
(2)學習運用創造性的思維方法。要有“浮想聯篇”的功夫,做到多思考,多創造,要學習出新、出奇、出絕招。
(3)牢記“留心處處皆學問”這一真理。要細心觀察事物,尤其是觀察學生的學習生活,學習從學生身上找出解決難題的方法來。
篇7
關鍵詞:小學音樂;教學方法;創新
一、音樂對小學生的作用
小學音樂教育以一種特殊的方式去指導孩子認識客觀世界,擴大孩子的知識視野,促進孩子智能向多方面發展,諸如情感體驗、鑒賞力、想象力等。音樂可以提高孩子的情感表達能力,它利用鮮明的節奏、豐富的和聲等來直接刺激孩子的情感中樞,對孩子的情感、情操和道德觀念起到積極影響。小學是教育過程的初級階段。這個階段鞏固孩子正確的學習動機,對孩子以后的繼續教育過程尤為重要。音樂作為教學內容之一,可以給孩子帶來歡樂,讓孩子快快樂樂進行其他課程的學習,從而為繼續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當前小學音樂教學存在的不足
1.創新能力欠佳
部分教師的音樂教學只是機械地重復著以往的教學模式,不符合當前學生的特點,更不符合創新的理念。美國著名教育學家布魯納曾指出:“教學生任何科目,絕不是對學生心靈中灌輸些固定的知識。而是啟發學生去獲取知識和組織知識,教師不可以只把學生教成一個活動的書櫥,而是教學生如何思維?!边@種故步自封的教學模式已不符合課改的要求。
2.傳統教學模式、方法未打破
受傳統教育的影響,加之課程內容安排等其他因素的影響,“以教師為中心”即師教生學教學模式難以根除。在教學方法上講的過多。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難以發揮。
3.傳統教學評價未改變
小學音樂教學只是普通的藝術教育,而不是專業和職業的藝術教育。在教學評價方法上,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僅從知識和技能方面評價,忽略了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愛好、鑒賞力等方面的評價;不注重學生情感能力的培養,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從而忽視了音樂育人的功能。
三、創新教學與方法探討
1.營造良好的課前氛圍
孩子的本性是好動,課間十分鐘對孩子而言便是“動”的時刻。因此上課時正確調節孩子的注意力,將孩子的注意力“拉”到教師身上極為重要。教師可以在課前放些舒緩的音樂讓孩子逐步靜下來;也可以彈奏樂曲,讓孩子有節奏地做拍手等動作,逐步將孩子的注意力調節到課堂中。在開始講課時,教師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力,以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
2.根據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合理進行教學
學生的生理特點是好動、好玩,心理特點則是好奇、好勝。雖然孩子的人生觀、世界觀尚未建立起來,但孩子對音樂的感受力較強,易出現聽音樂時手舞足蹈的現象。音樂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小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并據此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孩子好動的特點,通過“動”來掌握音樂節奏,激發他們對音樂的興趣,引導他們加深對音樂內容的理解。
3.把情感融入課堂
情感對音樂教學極為重要,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營造輕松愉悅的氛圍。教師要與學生真誠相待,以感情贏得感情,出孩子能夠從音樂教學中感受到喜悅和樂趣,使他們的智力得到開發,培養他們的創造力,并為他們今后的成長打下良好的基礎。小學生在生理、心理上都具有幼兒的特性,需要由教師引導他們對音樂的感悟。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多鼓勵孩子,讓孩子在快樂中學習。
4.教師應及時給予學生指導
音樂是抽象的,每個學生不同時間聽同一首作品會產生不同的感受,教師不應該對音樂內容描述過多或對意境描繪太具體,因為過多的語言可能會限制學生的主動思維,阻礙學生想象力的培養。因此,教師應把更多的想象空間留給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這樣學生才會獲得審美的樂趣和愉悅體驗。
5.合理選擇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應該符合學生的特點,選擇能打動學生的歌曲。很多孩子走出課堂便不在歌唱教師所教的歌曲,這存在許多原因。如歌曲內容陳舊,不符合學生的特點,不為學生所熟悉,對教師所選歌曲不感興趣;歌曲旋律復雜或內容抽象,超出學生的理解能力。這就要求我們音樂教師選擇教學內容時,應選擇為學生所熟悉、所感興趣,而不是復雜的歌曲。
6.開展多種課內活動,培養學生的表演能力
教師應定期結合音樂教學內容,在課堂上開展一些簡單、生動、學生所喜歡的活動,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通過與他人的合作過程中,既給孩子提供了展現自己的機會,培養了展現自己的機會,也培養了與他人合作的意識。最重要的是通過開展此類活動,讓學生找到自己的發光點,從而樹立正確的自信心。
四、小結
篇8
關鍵詞:小學音樂;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9
音樂新課程改革標準明確提出:在音樂教學中要以學生的興趣為原動力,讓音樂教學充滿活力,讓學生來享受音樂,愛上音樂,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那么,在新形勢下我們應該如何來進行小學音樂教學,讓學生樂在其中呢?
一、把情感融入課堂
音樂教學需要情感的投入,必須營造寬松愉悅的氛圍。這就要求教師要與學生以心靈感受心靈,以感情贏得感情,鼓勵孩子們成為積極地、有一定音樂能力的音樂愛好者,使他們能夠從音樂中享受到喜悅和樂趣從音樂中得到啟迪,使他們的智力得到開發,培養他們的創造力,并為他們今后的成長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小學生無論是在生理上還是心理上都不同程度地帶有幼兒的特征,他們的音樂感悟大多都需要音樂老師的引導。教師要有愛心和耐心,像愛自己的孩子一樣去愛學生,側重對他們音樂興趣的激發和培養。心理學家研究表明當學生的行為表現受到教師的肯定、激勵和贊賞時,他們就會產生愉悅、積極主動的情緒體驗,就會以飽滿的熱情、百倍的信心,投入到學習中去。課堂教學中需要教師用愛心鼓勵他們思維發展,不要嚴厲批評,用正確的方法引導他們進行正確的聯想。
允許學生根據教學任務有獨立的創作和實踐,讓每個學生的思維不受限制,對他們每一個思維的閃光點都給予充分鼓勵。輕松、民主、平等、愉悅的課堂環境能
夠點燃學生的求知火焰。
二、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小學音樂新課程標準指出:興趣愛好是學習音樂基本動力。興趣是學生主動接觸音樂的動力,是享受音樂用音樂美化人生的前提。小學生的特點是天生好動、好玩、好奇心強,更喜歡模仿。作為教師,我們不但不害怕學生有這樣的特點,
相反我們應該好好利用學生的這些特點,要抓住學生這些心理個性,開展多種形式的音樂游戲與活動,把學生對音樂的情感體驗融入到游戲與活動中。例如,在《閃爍的小星星》一課的教學中,創設了“星星眨眼”的游戲活動,從上課開始到課堂結束,學生始終在興趣盎然中聆聽、律動(用手腕拍一下轉動,雙手高舉轉動;在不同部位轉動;由上而下轉動等等)、歌唱、表現,創造這樣的游戲環節,通過游戲活動喚起了學生的音樂情感,引發了學生的聯想和想象。讓學生全身心地、積極主動地投入到音樂學習之中,使學生的情感與音樂進行交
融,實現與音樂的時時互動,學生的情感不斷得到升華。
三、開展科學有效的提問,集中學生注意力
科學有效的提問是作用于受教育者心靈的不可替代的工具。我們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科學地提出引人入勝的問題,使學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好奇心,擴大學生的思維空間,使整個課堂充滿積極參與的氣氛。
1.提問要注意科學合理
科學合理的提問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學生積極思考,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增強學生自主探索的意識,進而提高教學效果。但是我認為應該有目的、有計劃、有層次地精心設計問題,注意結合學生的智力水平和認知特點,考慮學生的承受能力,給予學生充分思考的空間;注意參考教材實際、符合教學規律;注意難易程度的搭配和學生的參與面;必要時還可以讓學生互相提問和回答,真正體現“生本主義”的教育觀。
2.提問要注意選擇恰當時機
課堂教學中,在導入新課、學習新知識等不同階段,學生的思維狀態是不同的,提問要注意時機,要問在學生“欲發而未發”之前,問在學生“似懂而非懂”之處,問在學生“無疑與有疑”之際,這樣才能引導學生去積極思維。
四、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
多媒體技術作為一個全新的教育手段,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可以起到以下作用:首先,增長見識。在小學音樂教材中,音樂欣賞課程占的比重比較大,涉及到樂器欣賞、曲藝欣賞等內容。在教學中,樂于通過放映教學錄像帶,把樂隊演奏時的規模陣容、指揮的風格手勢、音樂的情感形象以及演員的服裝道具等表達地明明白白。同時,能提高教學效果和質量。小學音樂教學如果把教學內容制作在課件中,就可以減少課堂上板書的時間,保證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完成更多的教學任務。另外,多媒體教學具有直觀、生動等特點,可以使學生對于音樂、文
字、圖片、動畫等多媒體綜合信息更感興趣,從而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樂趣。
五、充分地利用課堂評價
課堂評價應該遵循著幾點原則:遵循學生的年齡特征進行評價,根據學生的心理成長進行評價。如低年級的學生的自律性不太好,好奇心比較重,上課時容易做小動作或沒跟上教師的課堂節奏,這時我們可以通過獎勵其他表現好的同學來引導表現不好的同學,并通過游戲的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高年級的學生雖然他們處于青春期,容易產生逆反心理,但他們同樣希望得到好的評價,善意的批評、用心的引導他們是能接受的;課堂評價有教師評價、師生評價和生生評價,而在以往的課堂中運用最多的是教師評價,壓抑了學生作為課堂主體的體現,所以在還課堂給學生的同時也應該還評價權給學生,他們更了解課堂評價與學生之間的重要關系。通過在課堂上運用不同的評價方式,使學生更積極地投入課堂,參與課堂,更好地實現課堂的有效性。
音樂是一種藝術而不是簡單的工具,因而,我們在小學音樂教學中,要把音樂教育當成一種生活藝術來培養學生,讓學生產生對音樂的情感,能夠對其有一定的認識,總之,通過提高音樂教學水平,最終可以來幫助學生理解音樂作品所表達的內涵、意境。豐富他們的聽覺感知、擴大音樂視野、發展音樂思維、提高音樂鑒賞力和表現力。從而達到啟迪智慧、陶冶情操、培養審美情趣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鄭雪飛.音樂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重要作用[J].中國西部科技,2008,
篇9
【關鍵詞】初中音樂 教學方法 教學活動 教學效益
音樂教學方法是為了完成音樂教學任務,是教師和學生在共同活動中采用的手段,是一種為了達到音樂教育目的而調整教師和學生相互聯系的活動方法。音樂教學過程的進行、音樂教學原則的貫徹、音樂教學目標的實現等等,歸根到底都取決于音樂教學方法。為了更好地完成音樂教學任務,我認為很有必要對音樂教學方法進行深入的探討。
一、音樂教學方法的優劣直接影響著教學質量及教學效益
音樂知識的傳授,學生對音樂由不知到知,對識譜、唱歌、奏樂、欣賞,由不會到會,并逐步形成技能技巧,都必須通過一定的教學方法。優良的、合理的教學方法,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保證學生能正確地領會和掌握教材內容,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智力、能力,發展他們的創造力。音樂教師也能從中累積教學經驗,增長教學能力。如果教學方法不得當,音樂教師同樣花了很大的精力,但收獲甚微,甚至會挫傷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學生的音樂能力也得不到發展。我們在聽課中經常會發現,有些音樂教師歌唱得動聽,琴也彈得入味,個人的音樂素質也很好,論音樂水平在一般音樂教師之上,但由于他不研究音樂教學方法,所以教學效果不盡人意。而有些音樂教師個人的唱歌、彈奏技能、技巧可能不很突出,但他注重研究教學方法,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師生配合默契,教學活動充滿著樂感,其教學質量一定是良好的。因此,掌握科學的音樂教學方法是一個音樂教師必須具備的條件之一。它不僅對提高音樂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益有重要意義,而且關系到學生的德、智、體、美等各方面的有利發展。
二、音樂教學方法是隨著音樂教學活動的出現而逐漸發展起來的
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為教學方法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美國當代教育家、心理學家布魯納主張教學的目的除了要幫助學生牢固掌握科學知識以外,還要幫助每個學生獲得良好的智力發展,以便使學生成為自主且主動的思想家,主動參加知識獲得過程的人,而反對把人當作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要善于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和發現學習的方法。布魯納倡導“發現法”,強調學生是個“發現者”,要求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創造性地學習,不僅掌握深刻而牢固的知識,而且還學會探索研究的方法,發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F代教學方法以發展學生智能為出發點,培養學生即興創作,讓學生自己去探索、發現、創造音樂,這些都具有現代音樂教學法的特點。
三、音樂教學方法是音樂教師和學生共同活動時采取的手段
它即包括教師教音樂的方法,也包括學生學音樂的方法。在現代音樂教學中,自始至終包括著教師與學生共同進行的教與學的雙向交往活動。例如音樂教師應用演示法進行新歌范唱,而學生則要集中注意力聆聽、感受。思考這首歌的情感、意境,獲得對新教歌曲的整體印象,產生學唱的欲望。再如,教師指導作品欣賞,當學生熟悉了第一、二樂段主題旋律后,教師用談話法,要求學生在聽第三部分音樂時,找出這一部分與前兩部分的關系。學生仔細地聽完了作品的第三部分,發現這一部分是第一部分音樂的再現,從中懂得了ABA三段體曲式的特征,并能創造性地運用這知識,即興創作一首短小的三段體音樂,這些都充分地體現了雙向交往這一特性,做到即協調、均衡,又層次分明,以提高教學方法的效果。
四、要重視情緒在音樂教學方法中的作用
音樂屬情感性藝術,情緒在音樂教學方法中的作用,比其它學科更顯得重要,積極的情緒會產生興奮感、自豪感,給音樂教學活動注入活力。每唱一首歌、奏一曲樂都充滿著情感,音樂教學就取得了更大的效益,改變了傳統音樂教學中一味強調知識、技能技巧而忽視情緒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學得輕松愉快,克服了學生在學習音樂時的枯燥和厭煩。在這里還應加以說明的是:既然教學方法是教師與學生的雙向關系,那么情緒的交往更要求是雙向的交流。作為起主導作用的教師的情緒更為重要,只有音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充滿激情,才能感染學生的情緒。換言之,要求學生投入角色,教師必須首先投入角色。不能想象一個情感冷淡的音樂教師,在音樂教學中能喚起學生的情緒。我們從大量的優秀音樂課上可以發現,執教的教師都是精力充沛、全身心地、充滿激情地進行音樂教學活動,學生在教師的感染下,也都集中注意力地與教師默契配合,課堂氣氛活潑而富有樂感。這樣的音樂課是一種高級的藝術享受。所以,人們常說:音樂教學活動既是一種科學,也是一種藝術。音樂教學要按其自身教學規律,從學生的生理、心理出發,這是科學。音樂教學要調動學生積極性和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運用恰當的、合理的教學方法從知、情、意、行去引導,這就是藝術。
五、教學有法而無定法
篇10
一、音樂課程教學的特殊性質
音樂課程基本理念是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強調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突出音樂特點,關注學科綜合;弘揚民族音樂,理解音樂文化多樣性;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
音樂課程的價值在于:為學生提供審美體驗,陶冶情操,啟迪智慧;開發創造性潛能,提升創造力;傳承民族優秀文化,增進對世界音樂文化豐富性和多樣性的認識和理解;促進人際交往、情感溝通及和諧社會的構建。正因為音樂課程具有很高的價值,學習音樂有其必要性。
在新課標下,初中音樂是一門必修課,由于課程性質的特殊性,要求我們音樂教師對音樂課堂教學方法進行特殊思考。
二、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問題
我作為一名青年音樂教師,對工作充滿熱情,每節課都經過精心準備,但是往往設計好的教學環節不能順利進行下去。(1)學唱新歌的時候,學生或是因為膽怯,或是因為不感興趣不愿意開口唱;(2)在進行音樂創作背景、詞曲作者介紹以及欣賞樂曲的時候,學生注意力不集中,交頭接耳,導致課堂秩序混亂,甚至出現教學無法繼續進行的情況。(3)很多同學都覺得教材上的音樂比較陌生、與自己有距離感,從而產生抵觸心理,影響教學質量。
音樂課堂本應該充滿樂趣,音樂學習本應該是學生釋放壓力、陶冶情操的一種好方法,可為什么會出現上述問題,這是我從教以來一直思索的問題。為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我查閱了許多資料,并與自身的教學實踐結合,提出以下改進課堂教學的方法。
三、對改進課堂教學方法的思考
愛因斯坦曾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睕]有興趣就談不上愉快的學習,更談不上提高學習效率。正如課程標準中所述:“興趣是學習音樂的基本動力,是學生與音樂保持密切聯系、享受音樂、用音樂美化人生的前提?!闭n堂中出現的諸多問題,追根溯源是缺乏對音樂的興趣。因此,培養濃厚的學習興趣就顯得十分重要,這就需要教師采用一套正確而有效的教學方法。
教學有法而無定法。教學方法是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不斷積累和總結出來的,它要受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的制約。隨著社會科學文化的不斷發展,音樂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形式、教學手段等也在發展變化,這就要求教學方法不斷更新。從教學對象來講,不同時期的學生呈現不同的特征,音樂教學方法要因人制宜,具有靈活性、多樣性。從另一角度講,任何一種教學方法都不能包羅萬象、一統全盤。尤其在今天音樂教育界正在積極地探索音樂教育改革,各種反映時代特征的音樂教學方法將會應運而生。因此,我在幾年的教學中不斷總結探索,總結出以下幾點教學方法:
(一)優化課堂教學結構。(1)設置才藝展示環節。每節課的前五分鐘屬于才藝展示環節,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進行詩朗誦、小技巧表演、唱歌、跳舞等等表演。這一環節的設置既充分鍛煉了學生的心理素質、增強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也可以加強師生間的互動、增進彼此的了解。(2)設置小游戲環節。根據課程內容,在課堂結束前設課堂小游戲環節,比如學生對唱、唱歌接力、節奏表演,從而將課堂教學內容與學生感興趣的小游戲相結合,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促進了課堂教學。(3)設置自主欣賞課。每單元結束之后,安排一節自主欣賞課,學生推薦自己喜歡的曲目,然后教師篩選其中思想積極、勵志的曲目供學生欣賞。
(二)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初中生正值青春叛逆期,課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往往在上課的二十分鐘后開始坐立不安、左顧右盼、交頭接耳,嚴重影響課堂紀律。因此,我對個別教學內容做了修改,因勢利導,把音樂課與當下比較流行的幾檔節目聯系起來進行講授,比如《星光大道》、《中國好聲音》等節目;對于一些經典老歌,學生有時候會感覺到陌生、不感興趣,針對這種情況,我會拿一些近期草根明星演唱過的版本供學生欣賞,這樣會給老歌注入新鮮血液,也會激起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有的時候會增加一些課外的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歌曲,比如八年級上冊《多彩的音樂劇》這一單元,第一首學唱歌曲為《雪絨花》,上課時,我會給學生觀看電影《音樂之聲》,之后學習《雪絨花》以及《Do Re Mi》與《孤獨的牧羊人》三首歌曲,這樣可以豐富學習內容,也可以增強學生學習積極性;恰當的作者介紹往往能把學生順利引入學習音樂的藝術境界,所以在音樂課上,少不了對一些重要的、影響深遠的詞曲作者作介紹,要介紹好作者,就需要我們在介紹的時候有所側重,角度新穎,善于比較,巧于描繪,有時候還可以加入一些名人趣事。
(三)形成科學的課程評價方法。音樂課程的評價應充分體現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精神,科學的課程評價,有利于學生了解自己的進步,增強學習的信心和動力,促進課程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采取學生互評、自評以及教師定性述評的評價方法,以觀察、談話、提問、討論、演唱、演奏等方式進行,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態度、方法、知識、技能等進行評價;在每學期末進行一次終結性評價,以“班級音樂會”的形式體現。
(四)不斷提高音樂教師音樂素養。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前提是教師。俗話說:教給學生一碗水,老師應有一桶水。事實確實如此,在我看來教給學生一碗水,老師需要有一桶活水,也就是說我們教師的知識面要廣,內容要不斷更新。具體到專業方面,音樂教師應該有扎實的音樂理論基礎、過硬的伴奏技術、高超的演唱能力以及充滿激情及幽默的教學語言。實踐證明,當我教唱一首新歌時,給學生做示范表演時,學生注意力最集中。此時,他們不僅是在判斷老師的歌曲表達水平,更是從老師身上找尋歌曲的藝術魅力。因此,我必須做好示范,這樣才能給學生樹立良好的形象。
音樂教學過程中,改進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非常重要,是音樂教師長期需要探索研究的課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