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的急救范文
時間:2023-10-31 18:07:5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心血管疾病的急救,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心血管病醫院院長、中華醫學會胸心血管外科分會主任委員 胡盛壽教授
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醫院副院所長 楊躍進教授
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醫院放射科主任、博士生導師 蔣世良教授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心血管疾病已經成為國人健康的頭號殺手。許多心血管疾病,如先天性心臟病、冠心病等,除了藥物治療以外,需要通過“侵入”性手段進行干預。外科開胸和導管介入是目前兩種最為常見的“侵入”性治療手段。前者雖然療效確切,但手術切口大,創傷較重;后者雖然通過經皮就可以完成,但仍存在患者條件的限制以及自身療效的不足。是否有可能有一種“完美”的醫療手段,將上述兩種治療方法的優勢合二為一,從而以最小的創傷給患者獲得最大的獲益呢?
2008年10月18日至19日,由阜外心血管病醫院主辦,中華醫學會胸心血管外科學分會協辦的世界首次全面的介紹和總結雜交技術在心血管疾病治療領域里成果的大會――國際心血管疾病雜交技術研討會在北京國際飯店會議中心召開。會議由著名心臟外科胡盛壽教授擔任大會主席,美國德州心臟中心Denton Cooly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朱曉東教授、高潤霖教授及國內外數百位專家教授共同出席了此次研討會。會議就近年來雜交技術在心血管疾病治療領域的最新動態進行了學術交流,并對該領域的未來發展方向展開了深入探討。借此機遇,本刊記者采訪了高潤霖教授、胡盛壽教授、楊躍進教授和蔣世良教授。
記者:“心血管雜交技術”作為專業術語,我想對很多人來說是比較陌生的。首先請高院長介紹下什么是心血管雜交技術呢?
高潤霖:心血管雜交技術,大家聽起來可能比較陌生,但事實上這個技術已經發展了有十幾年。伴隨著心臟外科學微創化發展和心臟內科學的逐步有創化,一種融合了心臟內外科優勢并結合醫學影像學的技術應運而生,這便是Hybrid技術。Hybrid技術常被譯作“復合”技術,“鑲嵌”技術或“雜交”技術。
隨著醫學影像學設備和介入治療器械的發展與成熟,“一站式”Hybrid的理念登上舞臺,與傳統Hybrid技術不同,“一站式”Hybrid手術需要借助一個可以同時進行影像學檢查和常規心臟外科手術的Hybrid手術室,所以無須在介入治療科室和手術室之間多次轉移患者,從而避免患者的多次麻醉和轉運可能帶來的風險。更為重要的是,這樣一個“一站式”Hybrid手術室為外科、內科、影像科等多支學科技術的交流和融合提供了平臺。標準的“一站式”Hybrid手術室,除了具備完成心臟外科手術的全部設備以外,還具有多種影像學設備,包括心血管造影的C臂X線機、實時心臟超聲系統等。C臂X線機在血管(如冠狀動脈)的顯影中具備不可替代的優勢,從而為Hybrid手術提供更大的技術空間。實時心臟超聲系統是心臟外科醫師的又一雙敏銳的“眼睛”,能即時評介介入器械在心臟內的位置和狀態。
應該說這個技術是心血管外科介入治療以及影像學完美的結合。目的在保證治療效果的前提下,盡量的減少痛苦和創傷,促進病人的恢復。說起來大家不太好理解,以冠心病血管重建為例,把冠狀動脈狹窄的地方,重建恢復血流。目前一個是外科搭橋,一個是放射架,外科搭橋一直是經典的方法,獲得很好的長期效果,缺點是創傷比較大恢復的慢。介入治療技術經過這二三十年的發展,使病人的恢復比較快,但是不是對所有的病人都可以治療,并且再狹窄率比較高。通常很多情況下,這個病變很復雜,介入治療并不能達到很好的效果,或者再狹窄很高,那么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推薦病人做搭橋手術,但是由于病人的創傷面大比較難接受。很典型的微創化,小的搭橋,恢復的很快,保證很好的效果,非常小的切口,但達到完全的血管重建比較的困難。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介入治療跟這種微創的搭橋手術結合起來。比如冠心病的治療,首先通過微創的不停的搭橋手術,把這個病變解決以后,我們介入治療再解決問題,讓病人創傷非常的小,達到完全的效果,這是雜交技術在冠心病應用中的典型的例子。我們知道搭橋在前肢遠期的效果非常好,這10年間的有效率在92%以上,如果我們左主干的病變用這種雜交的技術,在前肢搭一個橋,這個病人的遠期效果很可能比單獨的做介入治療和手術治療都好。但是要有待于去證實。
記者:心血管雜交技術作為一項有重大突破的治療技術,它對學術治療領域的產生了重大的意義。那么,請問胡院長這些意義具體是什么呢?
胡盛壽:正如剛才高潤霖院士以冠心病的舉例說的那樣,心血管雜交技術已經有10年的歷史,但是一直進展的比較緩慢,多數都是分階段的一些治療。經過這些年的發展,尤其是近些年,那些在一些西方發達國家,這項技術開始出現一個非常突出的變化,那就是以雜交導管室新平臺的興起,改變了人們的觀念。特別是在復雜心型病,在大血管領域,冠心病的領域以及現在的半模擬,都進行了開拓的探索。
我想在這里強調說一下,首先一個現代醫學的發展,隨著基礎和臨床的不斷進步,推動了整個現代醫療模式的轉變。所謂雜交技術,里面核心的體現了幾點,第一個體現了以病人為中心的原則。因為過去大家都知道,內科藥物治療,還有介入治療,或者放射影像診斷,以及外科手術,都是讓患者到不同的學科和醫生面前接受診斷?,F在的這些建立,設立了一個平臺,放射科醫生,內科介入科醫生,還有外科醫生走到一起,來提供服務。不是像過去,我們早年和放射科一同來做所謂的復雜性病的治療。病人先到導管室做個造影,過幾天再重新住院,醫生病人要常常到不同的時間去看不同的部門,現在這個所謂的雜交技術呢,體現了真正是病人為中心。其他的各科的醫生都到這里來,體現為病人服務的原則。
第二個體現了以疾病為中心的原則?,F代醫學不光是治療,更區域化進入到3P時代。預防開始做起,不僅治標還治本。雜交技術更趨向于以疾病為主線,配合治療。不是單個的以學科代表,各自為政。
第三個體現了病人治療的效益原則,首先對病人來講安全第一。用最好的療效簡潔的方式、低廉的價格為病人提供好的手段,減少病人的重復住院,病人的多重治療。剛才高院士介紹了冠心病的治療,現在我仍然重復高院長剛才講的內容,現在搭橋,至少其他的藥物和介入治療還有一定的差距。用最好的搭橋做主要的血管,因為一個很小的切口,創傷更小一些。在微創和治療這方面的優勢兩方面的結合起來,這也是符合現代醫學發展的方向。同時也涉及到現代的醫學教育,現代的傳統的外科醫生內科醫生。內科由聽診器拿導管。外科的要去學會一些介入技
術和一些其他的知識。同時也傳遞一些信息,未來的醫學教育由此產生一些變化,這些技術的推進,我相信有很好的價值的。
記者:一站式手術是中國同步發展的技術,美國只有三四家,歐洲只有兩家,可以說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對從內外科聯合治療的角度來說,意味著什么呢?
高潤霖:最大的優勢主要是利用內外科的技術,為病人更好的服務。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最小的創傷,最小的痛苦。應該說是內外科技術發展的結合。首先是我們出發點是為病人做好更好的服務,第二從醫學發展的角度講,內科外科互相爭論不休,內科說外科的手術創傷太大搭橋口子很大,外科說介入治療再狹窄。過去老是爭論,現在我們在結合,我們利用外科搭橋保持長期的通暢的優勢,把這兩個優勢結合在一起,出發點是為了病人好,是為了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另外意義比較大,就是醫學模式的轉變。
記者:用一些具體的數字和介紹,通過這個大會,不僅是在國際上,同時我們中國的專家也了解這個技術。那么,高院長有沒有一些具體的設想,把這個技術在國內進行一些推廣和培訓?
高潤霖:這是在國際上第一個專業的研討會,之前從來沒有過。所以想通過這次會議,不光把它引進中國,最起碼在亞洲的東部我們把概念推廣了。明年這個會議,我們也已經申請了衛生部教育部的批準,所以明年這個會議還要在這里舉行。并且我們明年還要做一個學習班的工作,也已經批準。把這項技術向醫院推廣。
記者:自2004年來,開展了介入科和外科手術中一起治療的研究,其中包括出生三天的新生兒,而且手術獲得成功。這個成績是驕人的,一站式的手術,在臨床推廣中還面臨著什么問題?
蔣世良:第一例當時做的時候,就是本來要采取視頻消融的方法。儀器購入了20多萬,擺在那兒。活性的肺瓣的閉鎖,發育不良性的,后來就改良了。不用那個管子穿刺過去,用導絲通過穿刺的壁膜,把壁鎖開了,效果非常的好。打孔的方法那是非常貴的,后來進一步的改進,比較完善,成功率比較的高,效果很好。
高潤霖:我想這種一站式雜交技術的意義,應該是理念上來講,我們過去的疾病,過去都是說一個病,作為一個病人被內科外科放射性醫生看,有不同的程序?,F在是為了治好這個病人,科室之間和不同的技術之間鑲嵌復合達到很好的效果?;謴涂靹搨?,所以是一個治療理念的變化,就是以病人為中心。另外我想也打破了過去學科之間的界限,過去內科外科有很多的爭論,現在大家在一起來完成這個手術,最后達到為病人治好的目的。是理念上的改變。
記者:什么樣的病人能夠享受這種便捷,不知道能滿足多少病人的需求?
蔣世良:這個問題,他的前提條件就是說,既不能單純用介入治療,也不能單純的外科治療。舉個例子,在冠心病當中,剛才胡院長跟高院士也提到了,如果是單純的治療解決不了,其他的地方回旋肢放支架,最大的可能性是創傷比較大。這種情況下,可以搭橋,安全系數就高了,然后再做介入治療,同時又合并一個可以介入治療的缺損,現在就是說,通過介入治療把這個房缺堵上了。矯正到正常的位置,實際上雜交是外科和介入治療一起。殘漏和狹窄再通過介入治療也稱為雜交,當然也有不同的看法。
記者:一層意思就是說可能滿足這種條件的人很多?
蔣世良:是設備。這個就是說,他確實要有一定的條件,以前做雜交技術是分開做。在導管室里面如果是比較緊急,插管以后體力不至于降到很低,然后到手術室再做手術,這樣轉移過程中危害很大,現在直接進手術間了。雜交手術間儀器的設備非常的先進,能滿足血管造影的診斷,左邊斜角度要15度,方便外科醫生,一般造影床沒有這個旋轉,唯獨雜交的可以旋轉。在國內好多醫院咨詢問題,怎樣建立雜交的手術間包括房間的大小,確實要求有一定的條件,實際上病例目前來說開展的范圍很多。
我在去年參加首發基金答辯。他們擔心雜交技術的限制,其中一個教授說,一個手術室花了上千萬。但是我回答這個問題很簡單,因為這個心臟外科內科的治療領域里頭,現在波及到雜交的時候,很多國內的醫院已經花了上千萬裝備了介入的手術室。簡單的說,在介入手術室里頭,放一張外科的臺子和無影燈,這個方面西門子公司及其他的公司在積極地做工作,很多在原有的介入手術室上投入很小的錢改造一下,在合作上很快建立這項技術。
楊躍進:我補充一下,剛才蔣主任講了很多,雜交手術室就是內科和外科的結合。兩家合起來治這就是介入就是雜交,哪些病人可以享受這些待遇,當一個病人特別復雜,找外科大夫說太危險了不好治,找介入大夫說不好治,再問第三句話,說你們兩家一塊呢,這就是雜交。我們現在強調的我們的優勢叫一站式雜交技術,就是我們介入和外科手術是在同一個地方。病人不用動,過去是分段的,沒有手術室的時候,各個地方開展,這也是雜交,但是我們現在提出的概念叫一站式雜交,這個病人進一次手術室把所有的問題解決。這是我們有手術室和平臺的優勢,這種遠遠大于分段式。
記者:聽各位專家講述,我想很多人對心血管雜交技術有了很多新的認識。那么,請問發展中的難點和方向是什么?
楊躍進:就目前而言,發展難點之一是雜交技術不可能全面鋪開。首先介入技術,一定要建立在精良的,已經掌握很高的,比較好的外科基礎和介入基礎。如果外科自己的基礎都沒做好的,也沒有什么優勢。這種發展的方向就是說,只要內科外科治療的,到一定程度以后就發現還有不能治的,這個基礎上就是雜交的難點。我相信隨著我們介入的技術和外科的技術越來越精細成功率越高,同樣有我們解決不了的問題,這種情況下,就要先把外科技術提高再說,先把介入技術提高了再說。當然也許中國發展多少年以后,病人對這個問題認識變了,就是說我覺得外科沒什么痛苦的,一麻醉以下做完手術就好了。將來兩個趨勢,一個是高難度方向,眼下是要走的。另外還有一個特別普及的除非是老百姓說的,確實很安全,可能更廣泛普及。
蔣世良:還有一個說,這個單位和醫療中心有一個很好的團隊。診斷超聲,造影。首先得診斷準確,不應該做的做了,就得不償失了。完全可以用介入的是可以的,必須有一個很好的團隊。包括麻醉科還有體外循環都應該做好雜交,很小的醫院不具備的條件有一定的難度。
高潤霖:雜交技術的發展方向,是跟病人的要求跟醫學的發展方向是一樣的。醫生給病人治病,就是要療效達到最好安全最高創傷小,恢復快。病人也希望這樣,雜交技術實際上是滿足病人的需要發展起來的。目前我們應用的領域,冠心病的領域都是多脂病變,前降脂,利用搭橋的優勢,這是我們冠心病里最典型的應用。另外左主干病變,無保護很危險,搭橋以后再做支架,這是目前我們冠心病領域里最廣泛的,大的病人恢復就慢一些,再介入的話小切口,病人在麻醉科完了以
后,出手術室就可以拔管,恢復了。
在先天性心臟領域里發展很快,很多手術室可能會改變主動脈夾層術后的結合。另外瓣膜,前一陣商量因為進口的比較困難,自己研究國家的可經皮瓣膜的置換。在國內做了一千多例,現在國家為什么沒進,美國瘋牛病疫區,不允許進入到國內,這是一個屏障。我想我們自己也可以研究,我想發展的領域,應該中心目標是為了解決,療效好,痛苦少,創傷少,恢復快。只要有這樣的目標,是有前景的。
胡盛壽:心臟外科的發展已經到了一個“最需要想象力的時代”。心胸外科誕生至今還不到百年歷史,目前的發展是以往根本無法想象的。Hybrid手術中外科醫師是“一站式”Hybrid手術中的主角。他們獨有的對于病理解剖的熟知和處理意外情況的應急能力得到了最好的體現,即使介入治療過程出現意外,可立即行體外循環手術予以補救?!耙徽臼健盚ybrid技術,對外科醫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具備嫻熟的手術技巧外,還需要他們熟悉介入器械并學習更多的影像學知識。作為多學科融合的產物,Hybrid技術也需要更多經驗的積累,它作為一項真正以患者為中心,為患者提供最佳治療手段的技術。
在新的世紀,我國和其他國家的心胸外科醫師都一樣面臨著嚴峻的挑戰。我國目前大約有800萬患者需要接受心臟外科治療,但實際年手術量僅為約10萬例??茖W在發展,學科在前進,面臨著各種新的挑戰,我們應該要善于學習,不斷地學習新技術、新理論,與國際學術接軌,追蹤國際發展的前沿,勇于探索,大膽創新,才能趕上學科發展的時代步伐,造福于人類。
高潤霖教授:
現為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醫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院(所)長顧問,并任中國醫師協會副會長,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主任委員等。
高潤霖長期工作在臨床第一線,在心內科特別是冠心病的診斷、心絞痛發病病理生理和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療、溶栓藥物的臨床應用及心血管新藥研究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并取得突出成績。高潤霖為我國冠心病介入治療的先驅者之一,為我國介入心臟病學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他所領導的治療組完成的例數在國內最多,并在國內首先開展急性心肌梗死及并發心原性休克的急診介入治療,使病死率明顯降低,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胡盛壽教授:
任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心血管病醫院院長、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長,中華醫學會胸心血管外科分會主任委員,衛生部心血管疾病防治研究中心主任,衛生部心血管疾病再生醫學重點實驗室主任。
1982年12月畢業于武漢同濟醫科大學,并開始在阜外心血管醫院從事心血管外科工作。1986~1989年師從著名心血管外科專家郭加強教授,攻讀碩士學位。多次赴美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進修心血管外科。1995年破格晉升為主任醫師并任阜外心血管病醫院外科行政副主任,1996年兼任阜外心血管醫院瓣膜及輔助循環研究室主任,1999年獲博士生導師資格。從事心血管外科專業二十余年來,在冠心病外科、瓣膜外科和先心病外科有極高學術造詣,是目前國內心血管外科新生代學術帶頭人之一。
楊躍進教授:
任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醫院副院所長,兼任心內科主任。
楊躍進教授作為中青年心內科專家,既有良好的醫德醫風,又有著豐富的臨床經驗。他擅長冠心病的診治和介入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心室重構的防治和心功能的保護;心血管病急癥的救治和疑難病癥的診治;心力衰竭的防治;以及超聲心動圖評價心功能的技術。針對心血管病領域里前沿問題,積極開展科學研究工作,他曾負責主持和承擔了醫科院、衛生部、國家教委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以及科技部“863”、“十五”攻關和公益基金分課題共10項。
蔣世良教授:
篇2
代謝組學作為一門新發展的技術,是通過考察生物體系受刺激或擾動后(如將某個特定的基因變異或環境變化后)某代謝產物的變化或其隨時間的變化,來研究生物體系的代謝途徑的一種技術[1]。代謝組是反應機體狀況的分子集合,所有對機體健康影響的因素均可反映在代謝組中?;颉h境、營養、藥物(外源物)和時間(年齡)最終通過代謝組對表達施加影響。代謝組也是評價健康和治療的合適的分子集合,因此研究代謝組學對治療有直接意義[2]。目前已知的影響心血管疾病的代謝組成分包括:內皮素(ET)、降鈣素基因相關肽(CGRP)、一氧化氮(NO)、血栓素A2(TXA2)、前列環素(PGL2)、白細胞介素(IL)-1、IL-2、IL-6、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心鈉素(ANP)等。針灸在治療心血管疾病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且療效確切。近年來,針灸醫務工作者做了不少針灸治療心血管疾病的實驗研究,我們現將針灸治療心血管疾病中關于代謝組學的研究概況綜述如下。
1 TXA2和PGL2
TXA2、PGL2是心血管疾病中矛盾的2個方面,均由花生四烯酸生成,前者是強血管收縮劑和血小板誘導劑,后者則是血管擴張物質和作用很強的血小板聚集抑制劑。鑒于二者的不穩定性,國際上以測定他們的穩定產物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作為判斷它們濃度的指標。正常生理情況下,二者保持動態平衡;當致病因素導致花生四烯酸代謝失常時,二者平衡關系遭到破壞,表現為TXA2增多而PGL2減少,從而使血小板呈高凝狀態,血管收縮性增強,是心血管疾病發生的重要原因。張秋玲等[3]研究穴位注射對急性心肌梗死大鼠的梗死面積及血漿中血栓素B2(TXB2)、6-Keto-PGF1α含量影響。采用垂體后葉素造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在大鼠心俞穴注射丹參液。結果:TXB2下降,6-Keto-PGF1α上升,心肌梗死面積縮小,從而證明針刺調節心肌梗死大鼠的代謝組成分以改善病情。李雪苓[4]針刺治療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以下簡稱冠心病)心絞痛40例。主穴:內關、間使、神門、足三里、支正。心血瘀阻型均取主穴;痰濁壅塞加豐?。魂幒郎犹珱_;心腎陰虛加照海、三陰交。主穴每日必針,輔穴隨癥加減。用單手快速進針法,行捻轉手法,待得氣后留針20~30 min,中間行針1次,手法用平補平瀉。每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治療1個療程。結果:血漿TXB2顯著降低(P
2 ET、CGRP
ET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強的血管收縮肽,其在心肌缺血損傷中作用機理與其導致心肌鈣超載、干擾心肌能量代謝及其他內源性活性物質平衡失調有關,高含量ET可擴大心肌梗死面積,其縮血管作用可被CGRP拮抗。CGRP抑制鈣超載,保護心肌;促鉀離子內流,降低心率,是最強的舒血管肽,是最重要的心血管保護因子,可改善心肌缺血程度。張發寶等[5]在異丙腎上腺素建立的急性心肌缺血大鼠模型上,以2~20 Hz疏密波、3.5~5 V的電針刺激心俞、厥陰俞,發現CGRP回升,ET回降,二者水平趨于正常,提示電針治療急性心肌缺血,改善缺血損傷可通過提高代謝組成分中CGRP/ET比值實現。鄭關毅等[6]針刺足三里、三陰交、內關、心俞等穴治療22例冠心病患者,測定ET,并與20例正常人進行對照。結果:冠心病患者ET明顯高于正常人(P
3 NO
NO在心腦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因催化產生一氧化氮合酶(NOS)不同而異,因而具有雙重作用。中谷好之認為,NO與中醫的衛氣作用相似,正常情況下,NO由原生型NOS (cNOS)合成少量NO來維持心肌、腦組織生理功能,此時NO可維持血管的舒張狀態,防止血小板在血管內皮黏附聚集,阻止白細胞黏附,使血管內皮免受損傷,抑制血管平滑肌增殖。當某些病理因素使誘生型NOS(iNOS)表達異常加強,可催化生成過量的NO,此時NO具有細胞毒性[10]。田岳鳳等[7]電針家兔雙側“內關”或“列缺”后,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模型,發現其血漿NO含量及NOS活性均明顯低于NO含量和NOS活性異常升高的缺血再灌注損傷模型組(P
4 TNF-α及IL-1、IL-2、IL-6
TNF-α由激活的單核/巨噬細胞所分泌,是機體炎癥反應和一系列病理生理過程的重要遞質,在體內能激活T淋巴細胞、B淋巴細胞和自然殺傷細胞,導致免疫功能紊亂。TNF-α具有負性肌力、抑制心臟收縮、促進左心室重構、心肌纖維化及瘢痕形成,致左室功能失調。
白細胞介素主要包括IL-1、IL-2、IL-6,其中以IL-6的研究為多。IL-6對心肌細胞產生細胞毒性作用,直接損傷心肌細胞,促進心肌細胞肥大和加重心室重構,抑制心肌細胞的興奮收縮藕連和產生—腎上腺受體脫敏作用,從而產生負性肌力作用。IL-6升高是各種病因所致心血管功能損壞的現象之一。目前缺乏針灸在心血管疾病中對TNF-α、白細胞介素的實驗研究。
5 ANP
ANP是心房肌及血管內皮細胞產生和分泌的一類具有強烈利尿、利鈉、擴血管及降低血壓等作用的多肽激素,廣泛存在于心房、心室、血管壁、腦、腎臟、垂體等組織器官。心血管疾病中,ANP增加對心臟有代償性保護作用。謝筱蘭等[12]應用放射免疫方法,對28例冠心病患者微波治療前后以及20例正常人的血漿ANP含量進行了測定。結果表明,冠心病組治療前血漿ANP含量明顯低于正常對照組(P0.05)。10例合并高血壓的患者,治療前后血漿心鈉素含量則相差非常顯著(P
結 語 針灸治療心血管疾病療效確切,經驗豐富。大量實驗研究證明針灸治療心血管疾病可以通過調節心血管疾病代謝組成分來達到治療疾病、改善癥狀的目的。但目前此類研究尚顯不足,對白細胞介素(IL-1 IL-2 IL-6)、TNF-α、ANP研究不充分,尚缺乏對針灸治療心血管疾病影響代謝組成分的全面研究。
【參考文獻】
[1]Nicholson JK,Connelly J,Lindon JC, et al.Metabonomics: a platform for studying drug toxicity and gene function[J].Nat Rev Drug Discov,2002,1(2):153-161.
[2]劉昌孝.代謝組學的發展與藥物研究開發[J].天津藥學,2005,17(2):1-6.
[3]張秋玲,張萍,楊國雄,等.丹參心俞穴注對急性心肌梗死大鼠血漿TXB2、6-Keto-PGF1α的影響[J].貴州醫藥,2002,26(2):130-131.
[4]李雪苓.針刺治療對冠心病心絞痛患者血漿TXB2、6-Keto-PGF1α調整的臨床研究[J].中國針灸,1999,19(4):227-229.
[5]張發寶,周逸平,王月蘭,等.電針對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血自由基、內皮素和降鈣素基因相關肽的作用[J].針刺研究,2002,27(3):192-196.
[6]鄭關毅,陳曉東,韋立新.針刺對冠心病患者血漿內皮素的影響[J].上海針灸雜志,1999,18(1):6-7.
[7]田岳鳳,林亞平,嚴潔,等.電針內關穴對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預防保護作用的實驗研究(Ⅰ):對CK、ET、MDA、NO、NOS等的影響[J].中國中西醫結合急救雜志,2002,9(1):12-14.
[8]常加松,李伊為,陳東風,等.電針內關和藍斑區注射P物質對心肌缺血兔血漿內皮素含量的影響[J].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17(4):245-246.
[9]胡智慧,蔡紅,劉標,等.針灸對慢性肺心病急性發作期患者血漿內皮素的影響[J].中國針灸,2002,22(7):479-480.
[10]張志軍.一氧化氮、活性氧與針灸治療:針灸刺激引起的細胞應激應答與基因轉錄調節[J].國外醫學:中醫中藥分冊,2001,23(5):272-277.
[11] 傅立新,趙建國,趙紅,等.針刺對腦-心卒中患者血中內皮素、一氧化氮含量影響的動態觀察[J].中國針灸,2002,22(9):628-630.
篇3
【關鍵詞】 心理干預;心血管疾?。恢委?/p>
心血管疾病是目前臨床上的一種常見急癥,對人類的身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甚至會危及到患者的生命。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斷提高,導致這類疾病的臨床發生率呈現逐年增高的發展趨勢。本次研究中選取94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病例,對應用心理干預治療模式對其進行治療的臨床效果進行研究分析?,F將分析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心血管疾病患者病例94例,將其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對照組中男31例,女16例;年齡38至69歲,平均51.8歲;患病時間8個月至12年,平均2.1年;治療組中男29例,女18例;年齡36至71歲,平均52.2歲;患病時間10個月至13年,平均2.4年。研究對象自然資料差異無顯著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臨床常規降血壓、溶栓、抗凝、調脂方式進行治療;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心理干預措施進行治療,主要方法包括[1]:① 宣傳:通過口頭表述或專題講座兩種形式對入院接受治療的患者進行針對性的健康宣教。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將有關疾病的發病的相關因素、治療的具體方法及愈后情況向患者進行全面的介紹,幫助患者對心血管疾病有更加準確和正確的認識。② 交流:對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了解,對其切身的心理感受耐心進行傾聽,針對具體問題對患者心理進行適當的調試,可以將相同疾病并且已治愈的病例向患者進行介紹,鼓勵他們之間盡可能多的進行有效的溝通和交流,幫助其進一步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③ 家庭支持:鼓勵患者及其家屬更加積極的參與到疾病的整個治療與監測的過程中,使患者與家屬的家庭關系能夠處于一個健康的發展狀態,給予臨床治療更加積極的配合,以期待疾病能夠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康復,患者能夠盡早出院。④ 心理疏導:對于一些需要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在手術開始之前都會產生不同程度的恐懼心理,應給予患者更多的關心及心理疏導,必要時可以將手術治療的具體方案向其進行介紹,其中可以包括主治醫生的專業技術水平,主要目的是使患者對醫護人員能夠產生更大的依賴和安全感,使其關于疾病的疑慮及由于治療所產生的恐懼心理進一步消除,幫助患者進一步樹立其戰勝疾病的信心,以便能夠更好的配合手術治療。對兩組患者心血管疾病治療效果、并發癥情況、復發率、心理狀態進行對比。
1.3 治療效果評價方法
顯效:患者病情完全得到控制,癥狀表現已經保持平穩,病情沒有再次復發;有效:病情沒有進一步發展,保持穩定,但偶有復發;無效:癥狀與治療前比較沒有任何改變[2]。
1.4 數據處理
所有資料均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表示采用均數加減標準差形式(x±s),計數資料進行t檢驗,組間對比進行X2檢驗,P<0.05表現差異具有顯著性,統計學意義明顯。
2 結果
2.1 心血管疾病改善效果
對照組患者經過治療后心血管疾病的改善效果為:顯效14例,有效22例,無效11例,有效率76.6%;治療組患者經過治療后心血管疾病的改善效果為:顯效19例,有效26例,無效3例,有效率93.7%。兩組比較差異顯著(P
2.2 心理狀態
對照組患者在治療期間出現恐懼、焦慮、緊張、抑郁的人數分別為8例、10例、10例、9例,所占比例分別為17.0%、21.3%、21.3%、19.1%;治療組患者在治療期間出現恐懼、焦慮、緊張、抑郁的人數分別為1例、2例、3例、2例,所占比例分別為2.1%、4.3%、6.4%、4.3%。兩組比較差異顯著(P
2.3 并發癥和復發率
對照組和治療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出現并發癥的人數分別為9例和1例,所占比例分別為19.1%和2.1%,兩組比較差異顯著(P
3 討論
心理社會因素可以通過不良心理、生活方式及行為習慣等對神經內分泌機制產生激發效應,導致冠狀動脈內皮發生損傷,易導致斑塊形成、血管堵塞或狹窄等癥狀,從而導致出現心血管不良事件。所以在臨床對心血管疾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應該對患者進行必要的心理治療,以親切的方式與患者進行溝通,使患者的各種不良情緒徹底消除,以積極健康的心態爭取盡早戰勝疾病,對于臨床治療方案的實施,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作為一名優秀的醫療工作者,應對患者心理變化情況進行密切觀察,主動對其進行心理疏導,才能使患者的疾病早日康復。
參考文獻
篇4
關鍵詞:生長激素;心血管疾病關系
1臨床資料
本組共62例病例,男42例,女20例,年齡在46~70歲,平均年齡為55.46歲,其中,冠心病12例,腦血栓10例,心腦血管疾病35例,其余病例5例,患者血液中的膽固醇含量都過高,臨床伴有頭暈目眩、心慌氣短、記憶力衰退、四肢麻木、聽力和視力下降等癥狀。
2 結果
所有病例分為兩組,隨機抽取病例,一組病例采取常規治療方案,一組病例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臨床應用生長激素配合,結果顯示,臨床中配合生長激素的患者心力衰竭得到了明顯的改善。
3 討論
心腦血管疾病。心血管病和腦血管病統稱為心腦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又稱為循環系統疾病,是一系列涉及循環系統的疾病,循環系統指人體內運送血液的器官和組織,主要包括心臟、血管(動脈、靜脈、微血管),可以細分為急性和慢性,一般都是與動脈硬化有關。這些疾病都有著相似的病因、病發過程及治療方法。心腦血管疾病又稱為“富貴病”的“三高癥”(即高血壓、高血糖和高血脂),年齡越大,患病幾率就越高。在我國60歲以上的老人中有40 %~45 %的患者在患有高血壓的同時還患有高血糖或高血脂。
生長激素(GH)。生長激素在正常的心血管生理中發揮著極大的作用,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可采用小劑量的生長激素補充療法,同時也可以保持老年人的健康。目前這些研究尚在進行中,但是已經有臨床研究可以證明生長激素釋放激素(GHRH)可減輕生長激素療法的不良反應。通過從生長激素分泌過量和不足的患者身上我們得知了生長激素在心腦血管疾病中病理和生理上產生的重要性。
生長激素與心血管疾病關系。生長激素對舒張功能影響不大,但可以使健康人的心肌收縮力增強,心率加快,收縮末期容積減少,心輸出量增加。Cittadini等[1]研究顯示,β-受體的密度、親和力等都沒有改變。
心臟對過量生長激素引起的壓力和容量的超負荷狀態能夠產生適應,左室的射血分數沒有相應增加,說明心功能儲備受損。生長激素對舒張功能影響不是非常理想,但是對人的心輸出量增加、心肌收縮力增強、收縮末期容積減少、心率加快有明顯療效。
timsit等[2]研究顯示心臟V3肌球蛋白異構體(isomyosin)濃度相對于V1肌球蛋白異構體增加。對于老年心腦血管疾病治療,可以采取給予生長激素補充治療,這有利于減少心腦血管精兵的相關危險因素。向心性肥厚主要是因為生長激素過量對心臟引起的容量和壓力的超負荷,向心性肥厚到了晚期會出現心力衰竭現象,其余時候不會引起心室內徑變化。
支持性的研究報告。生長激素對原發性擴張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治療是證明生長激素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的有利研究報告。作為治療心力衰竭的待選藥物,生長激素在臨床上是有數據證明的,也是可利用的。Fazio等[3]研究顯示肺動脈壓下降,心肌重量顯著增加,冠脈血流量也增加,左室內徑縮小,心肌能量代謝改善心輸出量增加。 Valterrani等[4-5]研究顯示短期應用生長激素可改善心功能。Caaldo等[6-11]研究顯示生長激素可以作為心力衰竭治療的待選藥之一。
不支持的證據。Shen等[12-15]在對用快速心室起搏而誘發心力衰竭狗的研究中也得到類似的結果,但左室收縮和舒張功能及外周血管阻力卻沒有顯著變化。研究顯示生長激素對心肌功能療效不大,僅可以擴張性心肌患者左室重量增加。
參考文獻
[1] Cuneo,RC and Wallace JD.Growth hormone ,insulin-likegrowth factors and sport[J].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 ,1994,1:3O13.
[2] Bouix.Plasma beta-endorphin,corticotrophin andgrowth hormone responses to exercise in pubertal and prepubertal children[J].Hormone and Metabolic Research ,1994 ,26:195.
[3] Jenkins PJ.Growth hormone and exercise[J].Clinical En2docrinology ,1999 ,50:683-689.
[4] Nooitgedagt A et al.Influence of endogenous cholinergictone and growth hormone-releasing peptideO6 on exerciseinduced growth hormone release[J].Clinical Endocrinology ,1997 ,46:195.
[5] Cappon J et al.Effects of brief exercise on circulating 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I[J].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 ,1994 ,76:2490.
[6] Kraemer WJ et al.Responses of IGFOI to endogenous increases in growth hormone after heavy-resistance exercise[J].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 ,1995 ,79:1310.
[7] Di Luigi L et al.Growth hormone and insulin-like growthfactor I responses to moderate submaxima acute physicalexercise in man :effects of octreotide ,a somatostatin analogue,administr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sMedicine ,1997 ,18:257.
[8] Roelen CA,et al.Plasma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 andhigh affinity growth hormone-binding protein levels increase after two weeks of strenous physical training[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1997 ,18:238-241.
[9] Cooper DM,et al.Effect of growth hormone suppressionon exercise training and growth responses in young rats[J].Pediatric Research ,1994 ,35:223-227.
[10] Zanconato S,et al.Effect of training and growth hormone suppression on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mRNAin young rats. Journal of Appolied Physiology ,1994 ,76:2204-2209.
[11] Taaffe DR,et al.Lack of effect of recombinant growthhormone ( rGH) on muscle morphology and GH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expression in resistancet rained elderlymen[J]. 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 ,1996 ,81:421-425.
[12] Beshyah SA,et al.Cardiovascular effects of prolongedgrowth hormone replacement in adults[J].Journal of Internal Medicine ,1995 ,237:35-42.
[13] Jorgensen J.Three yearsof growth hormonetreatment in growth hormonedeficient adults:near normalization of body composition and physical performance[J].European Journal of Endocrinology ,1994 ,130:224-228.
[14] Taaffe DR et al.Effect of recombinant human growthhormone on the muscle strength response to resistanceexercise in elderly men[J].Journal of Chinical Endocrinolo2gy and Metabolism ,1994 ,79:1361-1366.
篇5
關鍵詞:阿司匹林;心腦血管疾??;冠心?。恍募」K?/p>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腦血管疾病已經嚴重地危害到人們正常的生活質量,是導致人類死亡和致殘的重要因素之一。阿司匹林從最初的抗炎解熱鎮痛,到后來成為抗血小板積聚的一線藥物,到如今應用于心腦血管疾病的預防,以說阿司匹林是老百姓中應用最廣、療效最好、價格最便宜的藥品。本文探討阿司匹林對于心腦血管疾病的預防效果,從而進一步幫助人們改善對于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藥品選擇,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在2008年9 )一 2009年6 )來本院進行心腦血管疾病治療的患者中,排除病情嚴重、意識障礙、小具備作為研究對象的患者后,選取能夠作為實驗觀察對象的患者共384例,對這些患者的血壓、血糖、膽固醇等分別進行檢測,其中年齡3879歲,平均55.7歲;男性213例,女性171例。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192例,兩組患者在身高、體重、血壓、學歷等方而無顯著差異,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
對照組做常規治療來預防疾病的發生,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加用阿司匹林,1年后對兩組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情況進行調查、比較和分析。
1.3隨訪記錄
對于384例患有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的基本病情進行了解,并對患者住院期間治療效果給子詳細記錄,在出院后做定期隨訪,隨訪時間為1一32個月,平均14.5個月。
1.4統計學處理
對本組數據采用SPSS 13.0進行擴檢驗,檢驗水準為a=0.05 , P
2結果
2.1小同臨床情況下應用阿司匹林治療的獲益與風險比
其中嚴重心血管危險的患者、原發性高血壓的獲益與風險相似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而慢性穩定性心絞痛、既心肌梗死、小穩定性心絞痛的獲益情況遠遠大于風險,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隨訪結果
對于治療的384例患者在1年后進行隨訪調查,發現觀察組因冠心病死亡和心肌梗死的患者較對照組分別減少了13.9%和14.3。阿司匹林的應用可以幫助慢性穩定性心絞痛、既}I心肌梗死、小穩定性心絞痛患者獲得良好的生活質量,可以很大程度上減少心腦血管事件的發生。
3討論
正常人的心血管和腦血管彈性良好,血運穩定,可以自行產生前列環素,可以用來對抗血栓素A2,防比出現血栓正常的心腦血管經過幾年后.慢慢形成血管壁增厚.纖維膜增加,進一步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血運小穩的僵硬性心腦血管。這種血管自身們-.們很少或者幾乎小分泌前列環素,從而導致血管內的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一旦發生心腦血管事件,幾分鐘即可使患者致死,可見心腦血管疾病對人體的危害之大,速度之快。心腦血管疾病包括心血管和腦血管兩種血管的疾病,心血管疾病易引發心肌梗死,腦血管疾病易導致腦卒和腦血栓。兩種血管疾病都可使患者在較短時間內致殘或致死,危害較大。
本次實驗通過對患者使用阿司匹林來預防心血管疾病發生的研究中,已經證明了,阿司匹林的使用,可以顯著地減少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再次發生心腦血管事件的概率。山表結果中發現,使用阿司匹林后的觀察組在因冠心病死亡的比例減少了13.9,在心肌梗死的比例上降低了14.3,這樣的結果表明阿司匹林對于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有著重要的影響,效果顯著。結果中反映出,在慢性穩定性心絞痛、既心肌梗死、小穩定性心絞痛的患者中,服用阿司匹林的獲益情況要遠遠大于服用阿司匹林所帶來的胃腸道出血的風險,這類患者為避免心腦血管事件的再次發生,應盡早地、積極地、長期服用阿司匹林,可以起到很好的預防效果。
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在長期服用阿司匹林時,應注意胃腸道出血等小良反應.介理、適量地服用阿司匹林.小僅能夠預防心腦血管事件,還可以減輕患者的經濟壓力,山于患者相
當大的部分是中老年患者,很多山于經濟問題導致小能堅持用藥,中途放棄的例子數小勝數,然而阿司匹林卻能幫助其解決這樣的問題,可以說阿司匹林小僅在心腦血管疾病的預防中顯示出突出的作用,降低腦卒中和心肌梗死的發生概率,還是人們最放心、最樂于接受的藥品,是真正防治心腦血管疾病的基石。
參考文獻:
[1] 湯小明.阿司匹林對心血管疾病的應用[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0,4 (5):119-120.
篇6
關鍵詞:活血化瘀法;冠心病疾??;治療效果
在臨床上,冠心病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中老年為高發人群,而且隨著近年來人們飲食結構的變化,冠心病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成為威脅人們生命安全的三大殺手之一[1]。目前,該類疾病主要以西藥治療為主,但療效并不顯著,為了提高該類疾病的治療效果,我院隨機選取了90例患者對活血化瘀法進行了研究,取得了不錯的治療效果,特進行如下報告。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從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中抽取90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治療方法的不同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共45例,其中男32例,女12例,年齡43~67歲,平均(54.5±6.1)歲,病程1.5個月~22年,平均病程為(5.6±1.9)年。觀察組共45例,其中男28例,女27例,年齡42~69歲,平均(54.4±6.3)歲,病程1.5個月~21年,平均病程為(5.8±1.7)年。將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和病程等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P>0.05,表示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的西藥治療方法,具體為,患者需口服單硝酸異山梨酯片(麗珠集團麗珠制藥廠,生產批號為H10930189),2次/d,20mg/次;口服阿司匹林腸溶片(山西省臨汾健民制藥廠,生產批號為H14023070),1次/d,0.1g/次;口服辛伐他汀片(宜昌長江藥業有限公司,生產批號為H20056876),1次/d,20mg/次。觀察組使用活血化瘀法進行治療,基本的中藥方為黃芪、丹參各30g,川穹20g,麥門冬、桂枝各15g,妊娠、玉竹、生地、赤芍、炙甘草等各12g。若患者痰濁,則加入12g瓜蔞和薤白;若患者寒凝,則加入3g細辛和9g附子。加水煎服,1劑/d,分2次用完。兩組患者均以28d為1個療程,連續治療2個療程。
1.3 療效評價指標[2] 顯效:患者的臨床癥狀完全消失,心電圖ST-T缺血性消失;有效:臨床癥狀和心電圖ST-T缺血性均有所改善;無效:臨床癥狀和心電圖ST-T缺血性均未達到上述標準??傆行蕿轱@效率和有效率之和。
1.4 統計學方法 本組研究數據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進行χ2檢驗,當P
2 結果
經對比,觀察組的總有效率為93.33%,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2.22%,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從傳統中醫學的角度來說,因為冠心病屬于心氣虧虛,氣化不利使痰瘀內結而發病的,所以治療該病的關鍵在于益氣補陰和活血化瘀[3]。在基礎方中,黃芪和人參為固本培元的上品,而麥門冬、玉竹和生地的主要功效就是滋陰降火;丹參和赤芍主活血化瘀通心絡;加上適量桂枝可以調和陰陽,起到止痛通陽的作用;炙甘草則可以健脾養胃。上述藥材一起使用可以充分發揮溫陽止痛、活血化瘀和益氣補陰的作用。
在本組的研究中,使用活血化瘀法方法治療的觀察組的總有效率為93.33,比使用西藥治療的對照組高出11.11%,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充分表明使用活血化瘀法治療冠心病疾病具有顯著的臨床效果,值得進行臨床推廣。
綜上所述,根據中醫學為理論,使用益氣養陰和活血化瘀的方法治療冠心病疾病方面具有良好效果,可以顯著提高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羅文娥.活血化瘀法在冠心病治療中的運用[J].中外醫療,2013,12(36):196-198.
篇7
[關鍵詞] 心血管疾??;雌激素替代療法;植物雌激素;預防保護作用
[中圖分類號] R54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7)03(b)-0037-04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role of phytoestrogen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LIANG Chunmei1 HUANG Zhaoquan2
1.Guilin Medical College,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Guilin 541001, China; 2.Department of Pathology,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ilin Medical College,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Guilin 541001, China
[Abstract] Studies show that cardiovascular disease has a higher incidence rate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with the decreasing for the level of estrogen. So that researchers take actions of estrogen replacement therapy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Preclinical data also support the fact that make the side-effect elevated, it including breast cancer, endometrial cancer. Therefore, people search a kind of compound positively that have protective effect in heart and not have side-effect. The study found that phytoestrogens have estrogen-like efficiency and not have evident side-effect. So scientists pay a lots of attention into it. In order to clear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about the protective effects of phytoestrogens o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that can provide new idea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postmenopausal women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recent years, founds from different studies that make an essay about the role of phytoestrogens and its molecular mechanisms o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Key words] Cardiovascular disease; Estrogen replacement therapy; Phytoestrogen; Preventive protection
R床資料表明,女性在絕經期后心血管疾病發病率要明顯高于絕經期之前及同齡男性,雌激素替代療法對心血管疾病的治療有一定的效果,但長期使用可增加乳腺癌及子宮癌的發病率[1]。因此,人們積極地尋找一種既對心血管疾病有治療作用,但又不增加其他癌癥發生率的一種雌激素替代物。已有研究表明,雌激素發揮作用的機制主要是通過與細胞中的雌激素受體特異性結合而完成的[2]。植物雌激素是一類非甾體類化合物,因其化學結構與雌激素相似可以通過與受體結合,發揮類雌激素樣作用,并且其副作用較雌激素少[3]。它不僅在生殖系統方面有顯著作用,而且在心血管系統、中樞神經系統及骨骼肌系統有積極保護作用[4-5],因植物雌激素作用廣泛、易獲取及價格便宜等受到研究人員的密切關注。
1 植物雌激素的分類
植物雌激素是來源于植物的一種非甾體類化合物,根據結構不同可分為以下三大類:香豆素類、木脂素類和異黃酮類。香豆素類中香豆雌醇和4'-甲基香豆雌醇的雌激素樣作用最明顯,一般在發芽階段的植物中可以提取到。木脂素類在體內生物酶作用下轉化為腸內酯和腸二醇,因與雌二醇結構相似而發揮其作用。異黃酮類化合物是研究最多的植物雌激素,以大豆及其制品中異黃酮類化合物含量最多[6]。主要包括染料木黃酮、黃豆苷原、芒柄花素、生原禪寧A、金雀異黃素和大豆苷元。生原禪寧A和芒柄花素是黃豆苷原和染料木黃酮的前體物[7]。金雀異黃素又名染料木黃酮是一種存在于豆科植物和齒狀植物中的天然異黃酮化合物。大豆苷元來源于豆科植物大豆種子,紅車軸草全草,葛根的塊根。
2 植物雌激素的主要生物學作用
植物雌激素可提取于植物根、莖等結構。因分子式結構和雌激素相似,在經過特異性生物酶作用活化后發揮雌激素效應。但雌激素表達量不同時植物雌激素呈現不同的效應。雌激素表達量低時植物雌激可代其發揮雌激素樣作用即活化雌激素受體產生,相反當雌激素表達量高時則表現為抗雌激素作用[8]??勾萍に刈饔檬怯捎谥参锎萍に睾腕w內雌激素爭結合受體。無論是擬雌激素效應還是抗雌激素效應,它們都是由酚環結構中的芳香環和羥基基團所在的部位決定的。在人體內有兩種雌激素受體,由于ERα和ERβ表達在不同組織和細胞,同時植物雌激素與內源性雌激素雌二醇的組織特異性不同而發揮不同的生物學效應[9-10]。
3 植物雌激素對心血管疾病的作用機制
3.1 動脈粥樣硬化
動脈粥樣硬化是心血管疾病中最常見的疾病,近幾年來關于動脈粥樣硬化的研究較深入,先前的研究認為是一個局部的階段性病變,但現在發現它屬于彌漫性病變。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病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它的發病機制尚不明確,有脂質滲入學說、損傷-應答反應學說、動脈平滑肌增殖獲突變學說和慢性炎癥學說等。根據以前的研究,植物雌激素對心血管疾病的作用機制主要表現為以下兩個主要方面。
①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時首先發生的是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氧化,如果LDL的氧化程度比較低時可以增強有絲分裂作用像VSMC細胞增殖。但是氧化程度增高時LDL有細胞毒性,Wiseman等[11]發現,高劑量大豆異黃酮組在抑制銅離子介導的LDL氧化作用的同時還可以降低體內脂質過氧化物的血清標志物F2-異前列腺素的水平。大豆異黃酮抑制脂質過氧化物形成的機制可能是先與載脂蛋白B結合后來改變LDL顆粒的大小防止其氧化,保護血管壁免受氧化脂質的損害。臨床資料證明,絕經后女性長期或短期服用17-β雌二醇可抑制LDL的氧化修飾,降低LDL膽固醇的氧化作用,減少泡沫細胞的形成,進而減少LDL的吸收及動脈粥樣斑塊的形成,從而起到保護作用[12]。染料木素與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相關,研究發現,染料木素可抑制腫瘤壞死因子的表達、從而減少炎癥細胞對血管內的黏附,進而減少了炎癥細胞中單核細胞的沉積,使動脈粥樣硬化早期的發展得到抑制[13]。
②動脈粥樣硬化多發生于大、中動脈,動脈中膜會發生血管平滑肌細胞增殖、向內膜的遷移以及肌源性泡沫細胞的形成等病變。研究表明,將18名絕經后婦女分成兩組,7名為服用鈣劑的對照組,11名為口服結合雌激素的實驗組,超聲測量肱動脈內皮功能及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結果表明,實驗組的厚度明顯小于對照組,即使3年后實驗組6名婦女將劑量減半,其血管內皮功能仍能得到改善,也同時減緩了內膜中層增厚的進展[14]。雌激素試驗中植物雌激素通過下調有絲分裂原激活蛋白激酶活性,劑量依賴性抑制有絲分裂素誘導的人主動脈平滑肌細胞增殖、遷移和細胞外基質合成,抑制血管重塑、新生內膜形成,發揮心血管系統的保護效應,雌激素受體途徑在其中發揮了部分介導作用[15]。實驗證明,低劑量的異黃酮能抑制有絲裂原介導的人主動脈平滑肌細胞的增殖、遷移,并抑制血小板源性生長因子BB(PDGF-BB)介導的絲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APK)活性,后者是多種絲裂原促有絲分裂的關鍵步驟,且這種抑制作用可被雌激素受體(ERα、ERβ)阻斷劑ICI182780所阻斷,說明該抑制作用是通過ERα和ERβ介導,體內試驗也發現金雀異黃素能作用于血管壁的ERβ,抑制動脈損傷鼠的VSMCs增殖[16]。
3.2 高血壓
高血壓是以體循環動脈壓升高為主的一種心血管疾病?;颊邥屑?、小動脈的張力增高、管壁增厚和彈性降低等血管改變。因此降低動脈的張力、增加血管彈性是降壓的關鍵。植物雌激素降壓的機制,目前可以總結為以下兩個方面:一是植物雌激素通過調節受體的分布降壓,二是植物雌激素通過內皮細胞調節血管壓力降壓。研究表明,雌激素受體的分布及表達影響血壓的調節[17]。大豆及豆類制品中含有豐富的植物雌激素異黃酮可與雌激素受體結合,雖然親和力低于內源性雌激素,但植物雌激素在調整血壓方面仍然起到積極的作用。臨床資料表明,絕經期女性在飲食中添加較多的豆類食品后能明顯增加血管壁的彈性,從而外周的細、小動脈血流增加而降低血壓;降低內皮功能障礙;增強脂質的抗氧化作用[18]。Cruzm等[19]攝取含有豐富植物雌激素的食物,可使正常人或者患有冠心病患者的外周小動脈擴張。研究發現,給大鼠每日喂食0.2 mg/kg大豆苷元1周后,可顯著增強乙酰膽堿對大鼠胸主動脈的舒張反應,其機制可能與增強一氧化氮合酶的活性、減少內皮細胞小窩蛋白的表達、增加鈣調蛋白的表達相關[20]。Lih等[21]研究了植物雌激素染料木黃酮對血管收縮作用機制,染料木黃酮不僅抑制由去甲腎上腺素引起第一階段的收縮反應,而且還抑制氯化鈣誘發的第二階段收縮反應,同時還可以降低鈉誘發的收縮反應,這些說明植物雌激素擴張血管的作用機制可能是非競爭性抑制鈣離子內流及細胞內鈣離子的釋放,實驗還顯示給去卵巢大鼠每日服用適量的金雀異黃素后明顯降低其平均動脈壓。植物雌激素染料木黃酮可以恢復一氧化氮介導的大鼠肺動脈慢性缺氧現象,卻不是通過酪氨酸激酶和雌激素受體介導的途徑,而是與雌二醇互相作用增強內皮細胞的功能,同時也能夠使異人臍靜脈內皮細胞(HUVECs)合成的前列環素增加[22]。
3.3 高血脂
高血脂是血液中總膽固醇和三酰甘油的含量超出正常范圍。高血脂可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所以高血脂的預防及治療是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病率的關鍵。女性在絕經前LDL、三酰甘油、總膽固醇的水平都比較低,但是絕經后這些水平呈上升趨勢,高密度脂蛋白卻呈下降趨勢。人們長時間攝取大豆食品可以降低高血脂的發病率,這一現象在絕經后女性中更明顯,說明大豆中的植物雌激素有降低血脂的作用。植物雌激素調節血漿脂蛋白的濃度是通過降低LDL和極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氧化LDL及升高高密度脂白(HLD)實現的。研究發現,高濃度組的大豆異黃酮能比低濃度組的顯著降低血漿三酰甘油、總膽固醇、LDL含量,而且可增加高密度脂蛋白含量,這說明異黃酮在降血脂過程中發揮主要作用[23]。同時有研究表明,植物雌激素中的亞麻木酚素能夠降低血漿中的膽固醇[24-27],科學家們推測木酚素降低血漿膽固醇可能是通過膽固醇代謝相關酶7α羥化酶和?;o酶A膽固醇轉移酶進行調節的,具體機制尚不明確。目前這些降低血脂的機制還不確切,需要繼續深入研究,為臨床提供治療依據。
3.4 血栓形成
在高血壓、高血脂的基礎上,內皮受到損傷后血流減慢易形成血栓。其中血小板在血栓形成中發揮重要作用。研究證明,血小板是凝血過程的啟動因子,在血小板被活化后發生黏附、釋放和黏集等功能形成血小板融合團塊成為血栓形成的起始點。血小板的活化始于血小板和受損細胞的黏附。前列腺環素2可以有效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黏附,它是體內活性最好的血小板聚集抑制劑,能抑制許多因素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和黏附,從而抑制血液的凝固。研究發現,異黃酮可以增加血管內皮細胞前列腺環素2的合成,起到抗凝的功效[28]。已有研究證明,Genistein能抑制血小板的凝集,通過競爭性結合血栓素受體,并阻斷血栓素所誘導的Ras/Raf/MEK/MAPK途徑的激活[29]。
3.5 其他作用
植物雌激素不僅有以上積極作用在心血管方面,同時還具有抗心律失常、抗心絞痛的作用[30]。這里的心絞痛主要指微血管性心絞痛多發于絕經期女性,因雌激素水平降低而引起心絞痛樣癥狀,冠脈一般正常。目前對于植物雌激素抗心絞痛的作用機制并不清楚需要科學家們進一步的探索研究。
4 展望
眾多的臨床資料和體內、外實驗都證明了植物雌激素對心血管疾病的積極作用,以及人們尚未發現的潛在保護作用、易獲取、價格便宜等優點使科學家們對它的關注性越來越高。植物雌激素副作用較小,人們并沒有過多的關注但待于進一步探索研究,這樣才能為人類提供一個更安全的使用指南。將植物雌激素的研究深入對心血管疾病的藥物作用,會給眾多的患者帶來福音。目前看來在臨床和保健方面均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很有可能取代其他的激素(動物雌激素、合成雌激素、半合成雌激素)。但是也有相關的報道,女性在絕經后單純的長期補充植物雌激素會增加子宮內膜癌的發生、發展。所以,提倡廣大女性在日常飲食中應多攝取豆類制品,而不是單純的補充植物雌激素。
[參考文獻]
[1] Narod SA. 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 and the risk of breast cancer [J]. Nat Rev Clin Oncol,2011,8(11):669-676.
[2] Hah N,Kraus WL. Hormone-regulated transcriptomes:lessons learned from estrogen signaling pathways in breast cancer cells [J]. Mol Cell Endocrinol,2014,382(1):652-664.
[3] Moreira AC,Silva AM,Santos MS,et al. Phytoestrogens as alternative 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 in menopause:what is real,what is unknown [J]. J Steroid Biochem Mol Biol,2014,143:61-71.
[4] Usui T. Pharmaceutical prospects of phytoestrogens [J]. Endocr J,2006,53(1):7-20.
[5] 張建梅,李瓦里.植物雌激素防治絕經后骨質疏松的研究進展[J].現代藥物與臨床,2012,27(1):65-69.
[6] Klein KO. Isoflavones,soy-based infant formulas,and relevance to endocrine function [J]. Nutr Rev,1998,56(7):193-204.
[7] Murkies AL,Wilcox G,Davis SR. Clinical review 92:phytoestrogens [J]. J Clin Endocrinol Metab,1998,83:297-303.
[8] Usi T. Pharmaceutical prospects of phytoestrogens [J]. Endocr J,2006,53(1):7-20.
[9] 臧金P,趙丕文,陳夢,等.雌激素或雌激素樣物質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及其作用途徑與機制[J].世界中醫藥,2016,11(6):1131-1136.
[10] 周潔,吳敏.植物雌激素的研究[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14,30(3):411-413.
[11] Wiseman H,Oreilly JD,Adlercreutz H,et al. Isoflavone phytoestrogens consumed in soy decrease F(2)-isoprostane concentration and increase resistance of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to oxidation in humans [J]. Am J Clin Nutr,2000,72(2):395-400.
[12] Shwaery GT,Vita JA,Keaney JF. Antioxidant protection of LDL by physiological concentration of 17β-estradiol:requirement for estradiol modification [J]. Circulation,1997,95(8):1378-1385.
[13] Weber C. Involvement of tyrosine phosphorylation in endothelial adhesion molecule induction [J]. Immunol Res,1996,15(1):30-37.
[14] Hashimoto M,Miyao M,Akishita M,et al. Effects of long-term and reduced-dose 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 on endothelial function and intima mediathickness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J]. Menopause,2002,9(1):58-64.
[15] 蔣鳳榮,蔣日磊,朱曉佳,等.雌激素樣中藥對心血管作用機制的研究進展[J].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12,54(1):98-100.
[16] 趙文紅.以血管平滑肌細胞為靶標的抗動脈粥樣硬化功效成分篩選及其作用機制初探[D].南昌:南昌大學,2011.
[17] Milner TA,Drake CT,Lessard A,et al. Angiotensin Ⅱ-induced hypertension differentially affects estrogen and progestin receptors in central autonomic regulatory areas of female rats [J]. Exp Neurol,2008,212(2):393-406.
[18] Steinberg FM,Guthrie NL,Villablanca AC,et al. Soy protein with is of lavones has favorable effects on endothelial function that are independent of lipid and antioxidant effects in healthy postmenopausal women [J]. Am J Clin Nutr,2003,78(1):123-130.
[19] Cruzm N,Luksha L,Logman H,et al. Acuteresponses to phytoestrogens in smallar teries from men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J]. Am J Physiol Heart Circ Physiol,2006,290(5):H1969-H1975.
[20] Woodmano L,Missenm A,Boujaoude M. Daidzein and 17 beta-estradiol enhance nitric oxide synthase activity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 in calmodulin and a decrease in caveolin-1 [J]. J Cardiovasc Pharmacol,2004,44(2):155-163.
[21] Lih F,Wang LD,Qu SY. Phytoestrogen geniste in decreases contractile response of aortic artery invitro and arterial blood pressure in vivo [J]. Acta Pharmacol Sin,2004,25(3):313-318.
[22] Karmsetty MR,Klinger JR,Hill NS. Phytoestrogens restore nitric oxide-mediated relaxation in isolated pulmonary arteries from chronically hypoxic rats [J]. J Pharmacol Exp Ther,2001,297(3):968-974.
[23] Clarkson TB,Anthony MS,Morgan TM. Inhibition of postmenopausal atherosclerosis progression:acomparison of the effects of conjugated equine estrogens and soy phytoestrogens [J]. J Clin Endocrinol Metab,2001,86(1):41-47.
[24] 田光晶,R叢叢,許繼取.亞麻木酚素對動脈粥樣硬化的改善作用研究進展[J].中國油脂,2017,42(1):35-39.
[25] Zanwar AA,Hegde MV,Rpiakar SR,et al. Antihyperlipidemic activity of concomitant administration of methanolic fraction of flax lignan concentrate and omega-3-fatty acid in poloxamer-407 induced experimental hyperlipidemia [J]. Ind Crop Prod,2014,52:656-663.
[26] Fukumitsu S,Aida K,Shimizu H,et al. Flaxseed lignan lowers blood cholesterol and decreases liver disease risk factors in moderately hypercholesterolemic men [J]. Nutr Res,2010,30(7):441-446.
[27] Felmlee MA,Woo G,Simko E,et al. Effects of the flaxseed lignans secoisolariciresinol diglucoside and its aglycone on serum and hepatic lipids in hyperlipidaemic rats [J]. Brit J Nutr,2009,102(3):361-369.
[28] Garcia-Martinez MC,Hermenegildo C,Tarin JJ,et al. Phytoestrogens increase the capacity of serum to stimulate prostacyclin release in human endothelial cells [J]. Acta Obstet Gynecol Scand,2003,82(8):705-710.
篇8
【關鍵詞】 圍絕經期;心血管疾病
圍絕經期大約在45~55歲,平均50歲左右,即卵巢功能開始衰退到最后一次月經1年內的一個過渡時期,體內血清雌激素水平逐漸下降,除有月經失調、精神、神經等癥狀外,心血管系統的變化更不能忽視,尤其是絕經后尤為突出。臨床資料證實,絕經前婦女很少患冠心病,發病率明顯低于同年齡段男性,這與婦女在絕經前心血管系統受到雌激素保護有關,本研究對絕經前期、絕經過渡期及絕經后期的3組人群心血管疾病(CHD)調查分析,探討雌激素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機制及圍絕經期婦女心血管疾病的臨床特點。
1 資料與方法
1.1 隨機抽出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來我院婦科、內科就診的絕經前期、絕經過渡期、絕經后期的3組女性患者。絕經前期為40~50歲100例,絕經過渡期為45~55歲210例,絕經后期為50~60歲152例,絕經前期患者就診于心內科,絕經過渡期及絕經后期均首診于婦科;同時隨機抽取心內科與女患者相同年齡段的男患者相同例數。均有不同程度血壓升高或血壓波動、心悸或心絞痛;心電圖可以記錄到心肌缺血的心電圖異常表現;部分患者冠狀動脈造影提示冠狀動脈狹窄;血液檢查提示高脂血癥。(表1、表2)。
1.2 方法 隨機抽出2009、1~2011.6來內科住院治療的女性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215例,絕經前期為40~50歲2例,絕經過渡期為45~55歲16例,絕經后期為50~60歲78例,老年期(本研究為絕經后10年)119例,梗死部位絕經前期、絕經過渡期多發生于前、側壁范圍,多為無Q波心梗,絕經后期及老年期Q波心梗高于絕經前期、絕經過渡期。(表3)。
2 結果
心血管疾病(CHD)在絕經前期女性中很罕見,絕經前期婦女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與同年齡組男性比較有明顯性別差異,接近1∶4;心血管疾病(CHD)發生率在45 ~54 歲(即絕經過渡期年齡)后顯著增加,但其發病率明顯低于同年齡段男性;絕經后期婦女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明顯上升,與男性趨于一致。根據男、女性心血管疾病在不同年齡發生率的特點,被推測為絕經前期婦女體內具有對心血管的某種保護因素,使其免受心血管疾病的侵襲。這種保護因素被認為是雌激素。
3 討論
3.1 流行病學研究 絕經后期婦女由于生理代謝系統發生改變,許多疾病的發生率也隨之上升。流行病學資料顯示,絕經后婦女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明顯上升,絕經前期婦女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與同年齡組男性比較有明顯性別差異,約為1∶4 [1],且其發病年齡要比男性晚10~15年[1];但絕經后期婦女的發病率卻與男性趨于一致。因手術或自然因素45歲前絕經的婦女患心血管疾病風險幾率更大。絕經是女性心血管疾病發病率和死亡率上升的獨立危險因素,本研究已表明婦女心血管疾病隨年齡增加及卵巢功能衰退,發病率明顯上升。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認為是婦女在絕經前期受到雌激素的保護所致[2]。
3.2 雌激素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 婦女在絕經過渡期及絕經后期內源性雌激素缺乏,體內雌激素大幅度降低,心血管系統失去雌激素的保護作用,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增加,雌激素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機制可概括為以下幾點:①雌激素具有保護心血管內皮細胞的功能,雌激素通過血管壁特有的雌激素受體結合,調節血管平滑肌和內皮細胞的功能,影響心血管的收縮和舒張。②雌激素可以抑制血小板的粘附、聚集,減少血管平滑肌細胞的增生,從而減少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形成。③雌激素可以改變血脂代謝,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濃度,降低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濃度。④雌激素可以改善血管狀況,降低血粘度,防止血栓形成和血管堵塞。
3.3 絕經過渡期及絕經后期女性心血管疾病的臨床特點:
3.3.1 冠心病的臨床特點 發生于絕經過渡期及絕經后期,早期心絞痛癥狀不典型,以自發性心絞痛為多,主要因為冠脈動脈受雌激素保護作用薄弱而發生痙攣有關。隨年齡增加而癥狀突出。
3.3.2 女性高血壓特點 絕經前期女性高血壓發生率低于同齡男性,絕經過渡期及絕經后期發生率明顯升高;收縮壓和舒張壓增加伴隨絕經發生,且舒張壓增高明顯。本研究圍絕經過渡期婦女有假性心絞痛,收縮壓升高、舒脈壓不高,癥狀多,體征少。目前認為收縮壓升高,相對于舒張壓升高,是心血管事件更重要的預測因子。
3.3.3 絕經過渡期及絕經后期婦女出現胸痛、胸悶、心悸等不適,應注意排除更年期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或是否患有甲狀腺功能亢進等疾病,不能輕易診斷為冠心病,需結合平靜心電圖和動態心電圖,必要時行冠脈動脈造影來確診,以免加重患者精神負擔和延誤原發病的診治。
3.4 絕經過渡期及絕經后期女性心血管疾病的預防:
3.4.1 雌激素替代治療與絕經過渡期及絕經后期女性心血管疾?。?/p>
絕經所致雌激素下降引起潮熱、出汗、失眠、抑郁、記憶力減退等;卵巢功能減退導致的內分泌及代謝紊亂,促進或加速心血管病、骨質疏松、泌尿生殖道萎縮等,故絕經過渡期及絕經后期需要性激素補充療法(HRT),性激素補充療法(HRT)的效益是肯定的。研究表明絕經后隨年齡的增長,冠心病發病率增加4倍,而用性激素補充療法(HRT)可使同齡人群的冠心病風險下降50%??梢姺乐闻孕难懿〉闹匾?。
國外資料研究證明,只有在絕經過渡期早期使用性激素補充療法(HRT)才能產生顯著效果。因為在絕經過渡期后期及絕經后期可能冠心病動脈改變早已形成,婦女的動脈粥樣硬化病變在雌激素缺失后可加速形成[3]。根據這一現象,認為雌激素應用應選在雌激素缺乏的窗口期,在絕經過渡期早期,心血管病變處于初始階段,應用雌激素后可以有效延緩甚至逆轉心血管病變得進展,達到治療疾病、改善生活質量的目的。而當婦女進入絕經過渡期晚期,血管病變已經進入較為嚴重的程度,可能已經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此時補充雌激素將不能逆轉這種病理改變,而且可能通過血管擴張導致動脈硬化斑塊脫落,引發血栓。所以應用性激素補充療法(HRT)應早期、個體化及權衡利弊而使用,要掌握好禁忌證如子宮肌瘤、子宮異常出血、乳腺疾病、肝腎功能異常等。
3.4.2 保持平和心態和有規律的生活方式,認識自身存在的心血管病危險因素,實行自我保健,對自己的健康負責。
參 考 文 獻
[1]對圍絕經期婦女心血管疾病危險的處理:歐洲心臟病醫生與婦科醫生的一項共同聲明.中外臨床醫師雜志,2008,2(5).
篇9
糖尿病是一種內分泌系統疾病,在臨床當中十分常見,多飲、多食、多尿與體重減輕的“三多一少”為該病癥的主要臨床表現,一般因環境、遺傳等多種因素引發[1]。如果糖尿病患者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則很有可能出現微血管與大血管等多系統器官損害,其中心血管疾病最為常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自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116例,所有患者均經相關檢查確診為2型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全部患者中有男性62例,女性54例,年齡最大的為69歲,年齡最小的為46歲,平均年齡57.61±6.49歲,病程最長的為18年,病程最短的為1年,平均病程9.25±3.46年,按照硬幣法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每組各58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與病程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予以對照組患者常規健康教育與護理干預,其中包括為患者詳細講解與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有關的各項知識、為患者制定出一整套規律的生活作息表,指導患者進行規律生活、與患者親切溝通、對患者不良情緒進行疏導以及利用定期開展戶外活動的手段增加患者運動量等。以患者年齡、文化程度及家庭狀況等相關因素為依據對其進行具有一定針對性的心理健康知識宣傳教育,幫助患者增加康復信心,在一定程度上減輕患者心理負擔與心理壓力[2]。
1.2.2 研究組 在對照組患者護理方法基礎上予以研究組患者強化護理與營養干預。
1.2.2.1 強化護理
1.2.2.1.1 適當運動 為適應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實際身體狀況,應選取時間較短、強度較低的有氧運動,且運動量需以患者身體不出現明顯異常為宜?;颊呙看物埡笠恍r為運動開始的最佳時間,需胰島素注射的患者應將腹部作為胰島素注射位置,避免注射位置與活動劇烈位置產生沖突。
1.2.2.1.2 血糖監測 患者血糖是對其運動效果、飲食控制效果與藥物治療效果的集中體現,可通過對患者血糖的檢測而適當調整相關方案。對患者血糖進行及早控制可避免其體內形成糖化血紅蛋白,預防動脈粥樣硬化與心肌梗死。
1.2.2.1.3 用藥指導 降壓、降脂、降糖、抗心律失常、抗凝與擴張血管藥物是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常用藥物。在患者用藥之前需先為患者詳細講解與藥物有關的知識并予以患者心理輔導。
1.2.2.2 營養干預
1.2.2.2.1 熱量攝入 應以患者實際身高為依據明確理想體重,再根據患者實際勞動強度與理想體重將其每日所需熱量計算出來,在確保營養的前提下對患者總熱量攝入及體重予以有效控制[3]。
1.2.2.2.2 高碳水化合物攝入 患者應食用碳水化合物含量更高的飲食并將攝入量在每日總熱量的6成左右,此種飲食結構可對患者胰島素需量進行維持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葡萄糖耐量。行此項營養干預時應注意不改變患者熱量總攝入量。
1.2.2.2.3 蛋白質攝入 患者需確保所攝入的蛋白質為動物蛋白質并將蛋白質每日攝入量控制在每千克體重0.8-1克。
1.2.2.2.4 膽固醇攝入 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應避免飲用全脂牛奶與食用動物內臟,應將膽固醇的每日攝入量控制在200毫克以內。
1.2.2.2.5 食鹽攝入 嚴重冠心病及高血壓患者每日食鹽攝入量應為2克,與此同時還需對各類腌制食物的食用予以限制,若患者病情較輕可放寬食鹽攝入量在每日3-5克左右。
1.2.2.2.6 膳食纖維攝入 膳食纖維可起到對患者心血管疾病發病率進行降低、對其心血管予以保護的作用,膳食纖維的主要來源應為含糖量較低的粗纖維蔬菜。
1.2.2.2.7 微量元素攝入 為對患者血液中游離脂肪酸進行降低,預防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產生,對患者心肌健康與進血管健康予以保證,應確?;颊咪\、鉻、硒等微量元素的有效攝入。另外,患者還需攝入一定量的維生素C、維生素D、維生素E與維生素B族等。
1.3 觀察指標
觀察并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血糖、血壓與心電圖異常情況。
1.4 統計學分析方法
以結果P
2 結果
研究組患者護理干預后血糖、血壓與心電圖異常率分別為24.14%、18.97%、12.07%,明顯低于觀察組患者的58.62%、43.10%、46.55%,組間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血糖、血壓與心電圖異常率無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當前,人們的生活水平日漸提升,人們的飲食質量也隨之越來越好,此種情況增加了代謝紊亂綜合征的發生幾率,糖尿病發病率逐年增加且趨于年輕化[4]。高血糖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特征,其所引發的心血管病變會對患者心臟大血管及微血管產生累及。因此,需強化對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以避免發生心血管不良事件,對患者預后進行改善。
相關研究表示,同時予以糖尿病患者營養干預與強化護理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對其血脂進行調節,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者免疫力[5]。
篇10
關鍵詞:高血壓;非洛地平;腦卒中;心血管事件
中圖分類號:R544.1 R255.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349(2007)06―0480―02
高血壓因其發病率高、致殘率高而成為危害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據統計我國約有1.6億高血壓病病人。已有研究表明,東方人血壓與心腦血管事件之間的相關性明顯高于西方,即努力控制高血壓可以減少腦卒中及心血管事件的發生。本研究主要觀察長效鈣離子拮抗劑――非洛地平對于高血壓病病人腦卒中發生的影響,同時觀察其對心血管并發癥發生的影響。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共入選病人225例,入選前觀察期退出研究17例(8%),退出的主要原因是病人意愿或血壓高于目標基礎值。將208例高血壓病病人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平均隨訪4.7年。整個研究過程中,未見嚴重不良反應,失訪2例,206名病人納入統計分析。兩組病人的性別構成、年齡、體重及身高以及血壓、心率、既往史等基本情況均相似,具有可比性。兩組一般資料詳見表1。
1.2入選標準 按照1999年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的診斷標準,進行初選病例。①(50~70)歲高血壓病病人,男女不限。如未服用降壓藥治療,收縮壓(SBP)應在(160~210)mmHg(1mmHg=0.133 kPa)之間,或者舒張壓(DBP)在(95~115)mmHg之間。②(50~60)歲的病人需有≥2個危險因子[男性;吸煙習慣;1年內總膽固醇≥240 mmol/L或長期服用降血脂藥物;控制良好的糖尿??;左心室肥大;蛋白尿以及超重(體重指數>27kg/m2)]?;蛘咧辽儆?件心血管事件(心肌梗死、腦卒中、穩定型心絞痛、心功能不全、周圍動脈缺血性疾病以及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發生)。(61~79)歲病人需有≥1個危險因子,或者至少有1件心血管事件發生。③無研究藥物明確的禁忌證。④病人知情同意。
1.3排除標準 病人有如下情況之一應予排除:①6個月內患急性心肌梗死或腦卒中;②已知的繼發性高血壓;③嚴重的瓣膜??;④不穩定型心絞痛;⑤血肌酐>2.0μmol/L;⑥控制不良的糖尿??;⑦伴有其他威脅生命的疾病(如惡性腫瘤);⑧對于一線藥物過敏。
1.4方法
1.4.1入選前觀察期 所有病人必須經過此階段。在此期間須停用一切降壓藥,改為口服利尿劑氫氯噻嗪(雙氫克尿噻)12.5 mg/d,共6周。第2周、第4周、第6周末隨訪各1次,確定病人的耐受性和依存性。以第6周末的血壓值為基礎血壓?;A血壓DBP≤95 mmHg和SBP≤160 mmHg的病例即可入選。高于上述值或依從性不好者退出研究。
1.4.2 隨機治療期 符合條件者進入隨機治療期。對照組予利尿劑加安慰劑(山西康寶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產)。治療組予利尿劑并口服非洛地平(商品名康寶得維,由山西康寶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產)5 mg/d。治療隨訪5年,或至發生終點事件。除研究藥物外,被觀察病人可以接受其他任何必要的內外科治療,包括必要時的抗高血壓治療(鈣離子拮抗劑除外),一旦病情穩定即恢復課題用藥。
1.5隨訪 隨機入選后6個月內每月隨訪1次,以后每3個月隨訪1次,直至課題結束。隨訪時詢問有關病情、測量血壓、收集嚴重事件及不良反應。
主要終點為由腦血管疾病導致的死亡、非致死性腦卒中。次要終點為心血管事件、心臟事件以及高血壓惡化。
1.6統計學處理 所有統計分析均利用SPSS 10.0統計軟件進行。組間事件頻率差異比較用x2檢驗,P
2結果
2.1血壓變化 治療組血壓低于對照組,一直持續到研究結束。平均隨訪4.7年,收縮壓平均水平相差6 mmHg,舒張壓相差4 mmHg。入選前觀察期病人平均血壓為158.0/92.0mmHg,隨訪12個月后,治療組平均血壓為136.8/81.6 mmHg。對照組為142.6/85.9 mmHg,隨訪結束時,治療組比對照組能更好地將血壓控制于140/90 mmHg以下。2.2主要終點事件(見表2)
3討論
高血壓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據2002年全國居民營養和健康狀況調查結果顯示,我國成人高血壓患病率達18.8%,并且高血壓是心腦血管病的最重要的危險因素,其重要并發癥腦卒中、心臟病及腎臟病嚴重危害人民健康,致死致殘率高,對高血壓人群生存和生活質量造成極大威脅。因此,降低血壓水平,減少心腦血管并發癥的發病風險,已成為目前研究的熱點。
非洛地平是一種對血管有極高選擇性的長效二氫吡啶類鈣離子拮抗劑,可直接擴張血管平滑肌或通過阻滯鈣離子進入小動脈平滑肌細胞內,從而使血管擴張,血壓下降。目前的研究認為,鈣離子拮抗劑對降低腦卒中發生有特定的優勢。本研究也表明,小劑量雙氫克尿噻(12.5 mg/d)基礎上加用小劑量的非洛地平(5 mg/d)長達5年的降壓治療,可使高血壓病病人的收縮壓與舒張壓分別下降15mmHg和7mmHg,與對照組相比,兩組血壓相差6/4 mmHg,使腦卒中事件、心血管事件、總死亡率等主要終點事件明顯減少,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這與我國早已結束的兩項以鈣離子拮抗劑為一線抗高血壓藥物臨床試驗結果一致。即Syst―China和STONE研究,證明鈣離子拮抗劑能顯著減少腦卒中和其他心血管事件。但上述兩項研究僅證實了在高血壓合并糖尿病或既往心血管疾病史的病人中收縮壓
在整個研究過程中,兩組血壓均有顯著下降。研究結束時,治療組比對照組能更好地將血壓控制于140/90 mmHg以下。有學者曾經比較了降壓達標的高血壓病病人與未接受治療或治療未達標病人的臨床轉歸,結果發現:血壓
盡管東方人血壓與心血管事件的關聯性不如腦卒中,但本研究顯示,非洛地平對降低所有心血管事件也有明顯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