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部護理專業知識范文

時間:2023-11-03 17:27:1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眼部護理專業知識,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眼部護理專業知識

篇1

目前醫學高職院校注重培養學生護理專業知識與技能,學生都希望今后能夠成為一名有用的醫護工作者,因此,教師要強調解剖學在醫學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與其他醫學課程的緊密聯系,還應強調與臨床實踐密切相關的知識點,與護理臨床應用相結合,使學生充分認識到學習解剖學的重要性,提高學習積極性。在教學過程中,除了要體現系統解剖學的特點,全面了解人體的結構,掌握主要器官的形態特征、功能及其相互作用,還要增加與護理操作、治療、病情觀察、搶救知識、護理診斷和生活護理等需要的應用解剖學內容。例如,在運動系統中,要重點講解易骨折的四肢骨、常用注射的肌肉、易脫位的關節;在內臟系統中,重點掌握與常見疾病護理相關的內臟知識,如插胃管、導尿管等各種護理操作;脈管系統中,重點掌握與注射和急救有關的血管,如表淺靜脈注射、動脈注射等。對涉外護理專業,則要求老師們應把常用的解剖專業英語詞匯在上課時重點介紹給學生們。

2.重視體表標志教學

人體解剖學學習的是正常人體的結構,護理人員面對的是活的標本,掌握常用的體表標志及深部結構在體表的投影,對以后掌握規范的護理操作具有重要意義。學習時要求學生對照自身和相互對照,進行體表標志的觀察和觸摸,并給學生講解—些重要的標志在臨床上的應用,使學生十分直觀地理解和掌握書本中抽象的描述。如在講骨學和肌學時,可以觸摸一些重要的骨性和肌性標志,例如胸骨角、髂前上棘、髂嵴、坐骨結節等;如學習臀大肌時就結合臨床護理,講解與肌肉注射有關的體表標志;學習關節時,講解并表演關節的運動和脫位表現;講解呼吸系統時講解如何觸摸甲狀軟骨、環狀軟骨和頸段氣管;講解脈管系統時,讓學生找準并觸摸心尖搏動點的位置、全身主要動脈的體表搏動點及急救時壓迫止血點的位置;講解視器時請同學互看對方的雙眸,辨認角膜、虹膜、瞳孔、結膜和鞏膜等結構。

3.重視解剖與其它基礎醫學學科的聯系

系統解剖學與組織胚胎學、生理、病理和藥理等其它基礎醫學有緊密的聯系。教師不能僅在自己的學科領域進行深入的鉆研,還要對其他學科加強了解,在備課和講授中提高融會貫通性。例如通過了解胚胎學,聯系胚胎發生,讓學生理解器官的不對稱分布。消化管在發生時逆時針方向旋轉使得胰、脾、胃與肝分別處于的消化管左右兩側;橫結腸和升、降結腸反折向上,位于十二指腸前方的冠狀面內;與此同時支配食管與胃的左右迷走神經成為前后的位置關系。心在發生時順時針方向旋轉,導致心的2/3位于人體正中矢狀面左側,1/3在右側。例如通過聯系藥理知識,講解藥物在體內的循行,有助于消化系統和血液系統的掌握。

4.病例式教學法的應用,將臨床病例與解剖知識結合起來在教學中

基礎課的學習目的就是為了臨床各科的理論教學及臨床實踐打基礎,解剖學除了是基礎醫學課,更滲透到了內、外、婦產、兒科學、神經病學、影像等幾乎臨床的各個學科。在講解解剖學知識的同時,聯系臨床,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講解肝門靜脈側支循環,解釋肝硬化出現嘔血、便血原因;講解眼的結構,解釋一些青光眼、白內障的眼部疾病;講解神經系統病例有核上癱與核下癱,脊髓半橫斷損傷、內囊出血、脊髓灰質炎、橈神經損傷等。

5.重視畫圖

畫圖在系統解剖學教學過程中的作用是多媒體無可比擬的,不但老師要自己畫圖,還要讓學生也動手畫圖.畫圖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興趣,還能提高學生動手能力,有利于開發學生的觀察、想象和形象思維能力等。例如在講述最復雜的脊髓內部結構或者腦干內部結構過程中,畫圖可以促進學生的理解,在講解眼球壁、女性生殖器等,可以隨講隨畫,吸引學生注意。

6.重視標本模型考試

標本模型考試是檢驗實驗教學效果的一個重要手段,也是督促學生掌握知識的一個重要途徑。高職學校培養的學生,要求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和較強的動手操作能力。在解剖知識方面,更要重視人體解剖學的實驗教學。認識解剖模型和標本是人體解剖學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可逐漸培養學生的空間形象思維能力。要認真地對待標本考試,并將分數計入期末總評中。

參考文獻

[1]崔懷瑞,孫臣友.解剖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和激發[J].現代醫藥衛生,2007(9).

篇2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COPD患者急性加重呼吸衰竭96例,其中Ⅰ型呼吸衰竭12例,Ⅱ型呼吸衰竭84例,男80例,女16例,年齡68~92歲,平均年齡77.3歲。

1.2無創呼吸機型號 BIPAP Focus

2護理要點

2.1使用前的護理準備

2.1.1向患者及家屬講述治療目的(緩解癥狀、幫助康復)及連接和拆除的方法、呼吸機簡單原理、配合方法、注意事項等,使用前先行示范,給予相關呼吸機的圖片信息,以消除其恐懼心理,減輕顧慮,同時做好家屬思想工作,積極配合患者的治療,減輕患者心理負擔。

2.1.2評估患者基本條件及局部皮膚、口鼻腔的情況,基本條件是患者清醒能合作,生命體征平穩,不需要氣管插管保護(如呼吸道分泌物多、嚴重嘔吐有窒息危險、近期上腹部手術、消化道出血、排痰不利等),沒有影響使用鼻/面罩的面部創傷,并保證口、鼻腔通暢。

2.1.3保證呼吸機各部件完好及性能良好;保證呼吸機管道滅菌通暢及固定帶結實牢固;根據患者情況選擇一次性鼻/面罩,確保濕化罐中蒸餾水在規定水位,保持過濾網及過濾膜的清潔,試機運行良好后方可使用。

2.2使用過程中護理要點

2.2.1患者開始應用無創呼吸機的4~8 h需有專人負責治療和監護,監測內容包括患者主觀反應,呼吸困難緩解程度、舒適度和精神狀態;主要生命體征的客觀反應(呼吸頻率、血壓、心率的改善);呼吸生理指標的變化(無創血氧飽和度監測、呼氣潮氣量及動脈血氣改善);面罩情況(是否合適、有無漏氣及舒適度)等;應用過程中及時評估病情的嚴重程度和患者的依從性,評估患者對治療的反應,正規NIPPV治療1~2 h后全面評估患者的一般狀況和動脈血氣情況,如病情雖無明顯改善但也無惡化,可繼續治療到4~6 h后評估療效,如仍無改善可考慮換用其它治療措施或及時切換有創通氣,當患者適應后或者病情改善后,方可無須專人監護,對家屬進行簡單培訓,在患者需要時如排痰、進食要協助摘帶面罩,檢查和固定面罩等。

2.2.2心理護理 給予必要的關注,加強交流與溝通,指導患者有規律地放松呼吸,消除恐懼心理,有利于緊急情況下如咳咯痰或嘔吐時患者能夠迅速拆除連接,提高安全性和依從性。

2.2.3鼻面罩與皮膚的接觸不宜過緊,可以有少量漏氣,固定帶的松緊程度以容納二個手指為宜,加用護墊可阻擋漏氣及減輕對皮膚和眼部的刺激。當有明顯的胃腸脹氣時應降低壓力并插胃管,可有膠帶密封胃管與面罩的交界處,在進行治療時一定保持呼氣通路的通暢。

2.2.4注意檢查患者的面罩部位皮膚情況,如口鼻處皮膚有壓紅或破損,可每隔1~2 h停用呼吸機,改用鼻導管吸氧約30 min后再次使用,亦可用棉球墊于鼻面罩邊緣,以緩沖壓力。使用過程中保證管道的通暢,注意濕化罐的水位有無異常,保持鼻面部及鼻面罩的清潔,及時檢查固定帶的松緊度,過緊則壓迫皮膚,血液循環差,引起皮膚損傷,過松則出現漏氣現象,影響治療效果。

2.2.5指導患者使用呼吸機期間可適當下床活動,并協助患者喝水、進食、如廁、減少患者的顧慮,減輕患者痛苦,過度肥胖者或患者情況容許應盡可能保持半臥位或頭高臥位,減少腹腔臟器對膈肌的壓迫,避免呼吸機使用過程中的種種不適造成患者情緒上的厭煩及身體上的痛苦。

3體會

3.1無創通氣技術不需要建立有創人工氣道,只是將鼻面罩用頭帶固定于鼻面部,在上呼吸道通暢狀態下經鼻/口腔進行無創通氣,在實施臨床護理活動過程中,制定出相應的護理對策,規范正確的操作技術,使絕大多數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取得良好的效果,避免了患者行氣管切開術及氣管插管術及并發癥或后遺癥的發生,減少住院天數。

3.2 NIPPV并不是低水平的,而是一種較高水平的人工通氣,要做好NIPPVD的治療護士必須具有一定的臨床實踐經驗和精湛護理專業知識,及時評估病情變化、患者的依從性及對治療的反應,及時發現患者的不適,如氣體交換惡化、呼吸頻率增快、呼吸困難加重、意識障礙加重等時及時進行緊急插管等護理急救;及時調整患者想放棄呼吸機治療的外環境因素,如濕化罐中蒸餾水過多,管道及面罩內蒸汽過多使面部潮濕不適,或濕化罐中蒸餾水過少,氣道干燥等。

3.3鼻面罩引起的不適是患者不能耐受治療的主要原因[2]。患者不耐受設置壓力時,給予及時調節氣壓,逐步適應后適當提高壓力值,及時調整固定帶松緊度,保持面罩清潔,固定帶黏貼松緊度適宜,避免大量氣體沖擊患者面部及口鼻腔引起不適。加強護理,放松情緒,配合治療。

3.4對嚴重的COPD呼吸衰竭患者應特別注意患者的痰液量和排痰能力,肺病感染嚴重、痰量多和排痰能力差以及合并多臟器功能衰竭者多需及早建立人工氣道,實施有創通氣。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