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青少年文學素養范文

時間:2023-11-06 17:57:5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培養青少年文學素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培養青少年文學素養

篇1

關鍵詞:家長;文明素養;青少年學生;品德心理;家長教育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34-0203-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34.116

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青少年學生的品德心理發展是在家庭中奠定基礎的,家長的文明素養對青少年學生的道德品行、心理品質的形成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一般認為,青少年介于童年與成年之間,處于不同學段的小學生、中學生以及部分大學生,其相對年齡不同,心理發展各異,應結合青少年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充分開發與利用教育資源,拓展實施途徑,不斷提高青少年學生德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一、家長文明素養與青少年學生品德心理

家長文明素養是指作為學生家長或履行家長角色的主體在思想道德、文化素質、心理健康、文明禮儀等方面所達到的水平和表現的程度。思想道德主要指家長在政治立場、觀點等方面持有的態度,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方面的價值取向,以及運用社會規范在處理各種關系時的表現;文化素質反映出家長受教育的情況、知識結構、文化水平,一定程度上表現為思維方式,影響其理解問題的深度和層次、思考問題的方向和水平;心理健康是指家長所具有的較強的心理調適能力和較高的發展水平,能持久地保持正常的心理狀態,即認知、情感、意志、行為、人格完整與協調;文明禮儀是指家長內在修養的外在表現形式,是其在各種社會交往活動中形成的約定俗成的行為規范與準則,是一種修身養性、自我完善的過程,表現為敬重他人、美化自我的言語和行為系統。家長文明素養作為精神觀念和行為模式的集合體,各要素之間相融共生、交互促進,具有內容上的綜合性,價值上的引導性,表現形式的多樣性、內隱性,是青少年學生道德品質、健全人格、文明行為養成的重要滋養。

青少年學生品德心理一般由道德認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為構成。各成分之間既互為前提、相互制約,又相互促進,其發生、發展過程就是青少年學生的道德內隱知識、動機轉化為外顯行為,并形成較為穩定的反應模式的心理過程。

二、家長文明素養影響青少年學生品德心理的基本途徑

家長文明素養是家庭整體精神面貌的高度體現,是良好家風的主要組成部分,是青少年學生重要的隱性德育資源。根據家長是否具有主觀意識,大體分為言傳身教和潛移默化兩種基本途徑滋養青少年學生的品德形成和健康成長。

(一)有意識地言傳身教:知識與行為教育途徑

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家庭教育中對青少年學生具有天然的教育性、吸引力和影響力。作為成年人,家長的社會化程度更高,其思想政治覺悟、科學文化水平、道德行為認知更深刻、更全面,在家庭生活、社會交往活動中,有意識地承擔著青少年學生思想道德、心理健康、文明禮儀等知識傳授的重要職責,是青少年學生品德行為模仿和學習的最可親、最可信、最可愛的身邊榜樣,對青少年學生的品德心理發展產生直接而深刻的影響。

(二)無意識地潛移默化:情感和價值認同途徑

一般來說,家長是青少年學生最密切的交往者,交往時間最長的對象,交往頻率最高的成年個體。家庭教育開始最早、持續最長,教育范圍廣、程度深,家長們幾十年形成的價值取向、觀念系統、行為模式較為穩定,同時,一些遺傳性的氣質特征,使得家長的文明素養對青少年學生的影響不僅具有時空條件的便利性,而且具有先天性,無意識地對青少年學生品德心理產生持續性的、潛移默化的情感體驗和道德價值認同。

三、家長文明素養的優化

家長文明素養的提升是一個系統工程,受主客體因素的影響,應深化家長教育觀念,強化文明環境建設,整合家庭、學校、社區教育資源,促進互動交流與合作,以實現家長文明素養的整體優化。

(一)更新家長教育觀念

當前,我國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中國式”問題,如期望值過高、隔代管養、父教缺失、“四二一”家庭結構綜合征、盲目從眾、攀比等誤區,值得家長審思。例如,“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商家廣告宣傳,從“起跑決定輸贏,或簡單地以起跑線上的表現來斷定一個孩子的輸贏”的邏輯前提假設來看,就存在質疑。家長教育觀念的更新是激發其文明修養自覺性和主動性的前提,對家長行為具有導向、維持和調節等功能。

(二)營造和諧家庭氛圍

目前,我國青少年學生的家長以70后、80后為主,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國民受教育程度提高,這一群體的整體文化水平較好。但同時社會轉型對人們的價值觀念產生了較大沖擊,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個人主義流行,加上現代社會分工和一些職業工作性質等原因,一些家庭結構不穩定、不正常。一些青少年學生從小缺乏父母的愛,認知、情感、個性等心理發展受到影響,安全感、自信心、同情心等比正常家庭成長的孩子相對較弱。隔代管養中的溺愛比例較高,不利于青少年學生獨立性、創新性、自律性等品格的培養。一個正常的、健康的、互愛的、溫暖的、文明的、和諧的家庭氛圍,是青少年學生茁壯成長的沃土,是促進青少年學生品德心理發展的重要源泉。

篇2

“我愿把一顆赤誠的心投入教育科研,把畢生的精力奉獻給教育科研事業?!薄业男拍?/p>

我是**高級中學的一位普普通通的語文老師,兼任語班主任和備課組長。我熱愛教育科研,潛心教育科研,始終把科研與教研工作有機結合,使我在教科研活動中不斷完善,不斷提升,不斷超越、不斷成長起來。

一、熱愛教育科研,提升自我素質

我認為開展教育科研與校本教研是提升自身素質的重要途徑,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驅動力,更是完善自我,超越自我,有效促進課程改革,提高辦學效益,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重要窗口。于是,我對科研工作與活動執著地追求,認真學習與鉆研教育科研方面的書籍和報刊雜志,自修各種教育理論和專業文化知識,不斷更新教育理念,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明確新時期教育科研在教育教學中的地位。正因如此,我就毫不松馳地給自己加壓,給自身充電,有付出必有收獲,我的教育科研水平和教學研究能力在我的努力過程中得到了不斷提高,

二、潛心教育科研,以教促研,以研促教。

“勤于研而善研,勤于教而會教,以教促研,以研促教”這是我的工作宗旨。在學校我擔任語文備課組長,時刻履行自己的職責,以小組為陣地,強化學校承擔的市級與國家級科研課題的研究和校級教研專題的研究,不流于形式,不走馬觀花,形成完整的教育科研體系,收到較好的效果。

1.全心投入課題研究2009年積極申請區級課題《指導學生合理使用課外參考書的實踐研究》,曾撰寫多篇教學論文和調查問卷,并舉辦知識問答講座,2010年3月該課題現結題。

2.2013年我承擔了區級課題《作文教學中培養學生互助學習意識與能力的實踐研究》的研究。我堅持多留心、多觀察、勤動腦、勤動手,時刻注意發現并收集教育教學和科研中的典型案例,及時點評,做到實事求是,切合農村教學實情,力求做到“以教促研,以研促教”。2015年1月,該課題順利結題,我校的教育教學水平也得到了更大程度的提高。

3.2013年我申報了上海市課題《農村高中作文“互動評改課堂”有效實施的實踐研究》。當這個課題被立項后,我就主動參與研究,每一個階段的子課題的研究,我都會帶頭寫論文,帶頭寫案例,帶頭寫反思,及時總結。兩年多的課題研究,我撰寫的論文、案例、階段性的小結10余篇。2015年12月該課題獲得上海市青年教師教育教學研究課題成果三等獎。

4、2018年3月《基于核心素養導向的普高學生語文深度學習方法的實踐研究》課題順利結題。我每月組織小組語文老師開展兩次校本教研活動,集體備課,集中授課、評課,相互學習,勇于革新課堂教學模式,革新教學方法。

三、堅持科研,取得可喜成績。

教育科研是一個長期性的常規工作,每一個學校、每一位老師必須求真務實,堅持不懈地把這項工作做好。我力求在教育科研中一步一個腳印,毫不松懈進行科研課題研究和校本教學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我撰寫的論文《高二語文拓展課有效教學的策略初探》被鑒定為區C級科研成果。《巧借信息技術,誦讀先賢美文》獲得區三等獎?!墩嬲\所至,“金石”為》2010年發表于《沃土茁長奉賢區百佳師德案例集》《指導學生知識遷移,提升語文閱讀課效率》發表于《奉賢教育》2013年。2015年論文《詩詞綻放,陣陣余香》獲得奉賢區超星杯讀書活動三等獎。2016年《深度學習視角下現代文閱讀策略》一文區級交流,廣受好評。